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为基本理论,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

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将社会的进步视为历史的必然,因此,也有人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现代性的思想。

现代性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征,它体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自由思考的普及和民主自由精神的形成,以及国际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以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和启示为线索,探讨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思想观点。

首先,马克思就现代性问题提出了关于商品经济、市场化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基础。

此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要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推翻资本主义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是现代性的特征,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和资本主义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自由和平等,才能实现现代性社会。

此外,马克思在思想上对现代性问题也提出了令人值得思考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文化形式,由于它的特殊性,现代性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想、实践方法和生活方式,而这些理论思想、实践方法和生活方式,可以作为文化发展及各个社会阶层之间普遍交流的基本共识。

最后,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也给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他把矛盾冲突看做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把社会变革看做是自由思想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强调国际社会、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号召劳动群体参加社会运动。

他的思想对现代性问题有重要的启示: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公正。

总之,从马克思思想上来看,现代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看,现代性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就现代性问题提出了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化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强调推翻资本主义关系和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在思想上提出了现代性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文化形式;最后,还给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公正。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两重批判一、马克思学说对于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关键词:现代性、有原则高度、批判1、现代性:modernity,有137种定义,可见理解其含义的角度之多,但是马克思揭示的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原则和纲领,也就是是现代世界称之为现代世界的某种东西。

具体来讲主要是两点:(1)资本(物质动因):重商主义时代进行大量的货币累积,但是单纯的货币累积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投入流通,并且产生超出其自身价值之上的价值,才能称之为资本,可见资本要求增殖,因此在此现代性的作用下,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增长,并且对于增长高度敏感。

海德格尔说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进步强制”的状态,当人们有一天认为增长可有可无,那意味着现代社会行将崩溃。

正是资本增殖的根本属性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把增长和进步作为自己的基本法则。

(2)现代形而上学(实现手段):即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和技术。

简而言之,即资本以何种方式增殖。

人们可以通过延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取绝对剩余,但是这是一种传统的、非现代的方式。

而现代方式即一种现代形而上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这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提高生产率则是使生产变成科学的生产性应用的过程。

2、有原则高度:马克思并不是批判现代性的第一人,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

重农主义就对现代世界进行了批判,认为积累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于健康的农村居民,而不是像老鼠一样在地洞里钻来钻去的城市居民。

而卢梭作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更是对于现代性批判的后盾式人物,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卢梭就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使人文明起来,使人类没落下去,使人类没落的并非金和银,而是铁和谷物——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批判。

海涅曾对浪漫主义者进行过定义:他们设想一个黄金时代,即原始的自然状态,认为那是最优越的,而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没落的。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Th e o ry Re s e a rc h 学论理一、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民族独立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较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

”“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1]。

一个民族“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

”[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国家发展条件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前提,这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

中国古代在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中一直处于科技、人文的领先地位,没有关注西方的科技文明,直到宋明时期才开始落后于西方。

经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西方先是科技上超过中国,后来开始在人文理性方面又遥遥领先。

西方主要国家在近代化浪潮推动下,相继走上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超过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割地赔款,备受屈辱。

中国社会面临危机的猛烈冲击,激起国人自强自立的民族感情,先进的中国人把睁眼看世界和追赶西方列强的意识提到了历史使命中。

现代化理想承载着中国的命运,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在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在旧制度下是无法完成中国人民期盼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旧制度的人民革命,才扫清现代化的障碍,打开通往现代化大门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所必需,同时又是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第一步———不扫除中国社会前进的羁绊,就无法提出现代化切实可行的任务,更不可能到达现代化建设的前沿。

中国作为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的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其先决条件是必须实现民族独立、政治统一、国家解放和人民民主。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作为19世纪的思想巨擘,他的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将理解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获取对当今社会的独特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对“现代性”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随后,我们将回顾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分析,包括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现象的揭示以及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梳理,我们将展示马克思如何诊断现代性的病症,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在分析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我们将关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克服异化现象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社会公正与和谐。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将揭示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将总结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强调马克思理论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基本诊断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是深刻而独到的。

他观察到,现代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他认为,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在于其以资本为主导的逻辑,这导致了社会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发展加剧了劳动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分离,劳动本身成为了获取利润的手段,而非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这种劳动的异化不仅使劳动者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还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为金钱和物质的关系,人的本质被扭曲和异化。

他强调,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人们往往被束缚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中,失去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在当前的学术界中,现代性是作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当代价值引言在目前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研究课题中,现代性批判理论算是最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

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对现代性内涵和纬度1.马克思现代性内涵界定在马克思原著中,并没有现代性一词,因此在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其首先问题就是对现代性一词内涵进行界定,而对现代性理论的内涵界定,也是解决马克思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相关的基础。

根据学者尤西林的研究成果,“现代性主要是指包括了现代化过程与结果的现代条件下的精神心态和性格气质,换言之就是指文化心理和结构”这个界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维度分析在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维度的分析方面,学者衣俊卿的观点具有较强代表性,他认为现代性主要是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运行机理和文化模式,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系中脱离以后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人为性的理性化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

他认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维度并非是所谓的多元现代性或者是多种现代性,而是马克思讲现代性所有具有本质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作为内在机理和文化精神渗透到现代个体和整个现代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总体而言,马克思的现代性主要分为精神性维度和制度性维度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主要思想在对马克思现代性基本内涵进行界定以后,下面将对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理论主要思想进行分析,进而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的内在机制——资本运作进行深度发掘,并借此佐证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具有的超越性。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重新审视,以应对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现代 性思想的质疑。
分析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了解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以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对马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与解决方案
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球气候变化
马克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思 考。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各国共 同努力解决。
解决方案
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鼓 励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全球 可持续发展。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政治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政治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政治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文化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04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在当代的挑战与回应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 主义运动的发展。
0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现代性
总结词
现代性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之一,指涉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和 发展。
VS
详细描述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现代性是指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一概念涉及到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01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
总结词
农业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领域的现代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农 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的快速 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面临着一系列 的挑战。例如,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流动和劳 动力市场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方 式变革等,都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也面临着新的 发展机遇。例如,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 关注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可以更 好地应用于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领域;随 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现代 化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数字经济和智能制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 践
2023-11-08
目录
•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践 •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的应用 • 结论
01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概述
01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关注社会
形态的演进和人类解放的进程。
02 03
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是建立在 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则追求全体人民的共 同富裕。
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采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阶级分析等方法,以 揭示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作者:司亚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0年第2期司亚楠【摘要】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课题,是因为它不仅是学术课题,同时也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希望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扬弃与超越;启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资本、异化、意识形态等的分析和批判,形成了其独有的现代性思想,为我们认识现代性提供了理论方法,为我国当前的发展路径带来启示。

一、现代性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17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兴起,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原本依靠人力和畜力的生产,生产力突飞猛进,工业革命掀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土地进入工厂,随着资本家财富的不断积累,逐渐拉大了两个阶级的差距,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之中,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致力于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打破封建的禁锢和束缚,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大大推动了欧洲现代性的进程。

但是,人们在享受启蒙运动带来成果的同时,也日渐发现其暴露出来的弊端,启蒙精神使得社会、自然等的价值被忽略。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最大物化效益、最多的物质占有,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人们过度追求发展而丧失了自身的价值目标。

工具理性的日益扩张,使得人们原本追求的价值目标被最大的经济效益所替代。

二、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高度赞扬了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方面,现代性带来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大的变革,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现代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也成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

现代性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是现代性批判的代表,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理解现代性深入进一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探讨现代性的本质特征和弊端,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当代社会发展与现代性建设提供思想启示。

2.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概念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来研究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研究步骤包括:
1)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起源、内容、目的和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

2)对现代性的本质特征和弊端进行概念分析。

3)分析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4)对当代社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思考。

3.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面理解、对现代性的深入洞察、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思考和研究建议。

本文的意义在于:
1)对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2)深入探讨现代性的本质特征和弊端,为现代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思考。

3)思考现代性批判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含义和价值,为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启示。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理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简要地审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其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是如何应用的。

马克思认为,存在着一系列显而易见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包括贫富差距,特权阶级的特权,以及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公正。

他认为,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政治结构。

他认为,这种经济结构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导致不公正的根本原因,必须改变才能实现社会正义。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倡导重新评估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公正。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社会结构的改变,而不是只停留在当前的分类上。

他指出,如果要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就必须从根本上检视当前的社会结构,并设计出一种更具有公正性的新结构。

因此,他建议将社会结构重新分类,以便准确定位我们正在处理的社会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他还着重强调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社会环境,进而改变社会结构。

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用于认识和解决一系列具体的社会问题。

例如,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导致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实施紧缩的税收政策等。

此外,我们也可以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来理解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群体如何被不公正地待遇,并确定有助于缩小不平等差距的措施。

总之,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公正。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概述现代性概念现代性批判现代性超越研究背景与意义现代社会变革01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03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研究方法与思路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崛起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科学技术与理性的张扬理论来源与思想基础010203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01 02 0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形成过程与发展阶段商品拜物教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的普遍现象,指出商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物与物的关系凌驾于人与人之上。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逻辑下的现代性困境,即资本追求无限增殖的本性导致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现代性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现代性的超越。

资本逻辑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

现代性的进步性马克思肯定了现代性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现代性共产主义与现代性超越扬弃私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自由人的联合体道路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指导作用,结合中国国情,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理论创新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指导中国实践。

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0103020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01理念提出02实践探索03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催生社会主义运动启示危机应对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与启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推动了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

浅谈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提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考察而得出的社会理论。

尽管他认为这种现代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无比的推动作用,但他也更加鲜明的看到这种现代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实践方面的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对它的超越。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共产主义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考察,马克思对现代性作出了新的实质性的理解。

他的现代性理论是一种现代性的社会理论。

他所讲的“现代社会”,就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致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色彩。

马克思认为这种现代性源于现代生产,现代社会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生产方式不同。

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以及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现代性的生成、演化,制约着观念、文化现代性的发展。

离开了现代生产,很难真正透彻的说明现代性的形成。

应该说,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对社会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革命的性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而且马克思对构建资本主义现代性起重大作用的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和解放等价值也十分推崇。

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代性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现代性又导致了社会裂变等各种异化现象。

在对现代性积极成果赞扬的同时,对于现代性的负面效应,马克思也同样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由此完成了对它的超越,创建了共产主义理论。

一、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对启蒙哲学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理清了其中凝结着的启蒙现代性理论,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性概念的演变及其引发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性进程中,社会生产方式、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矛盾、精神信仰的丧失等。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私有制成为资本积累的基础,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物、衣服、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商品价值规律的制约以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却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引发了社会问题。

三、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启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首先,马克思提醒我们要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深入探究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马克思指出,现代性进程并非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发展趋势,需要引导和限制,不应一味地推崇现代性。

此外,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也为我们认识现代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最初审视摘要: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理论视域。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剖析资本、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性进行了最初审视。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现代性”是一个复杂、模糊且至今难以定论的概念。

它大体是指一种开放、动态、不断去魅、各个构成因素之间难以协调的社会形态和人的存在样态,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取代旧的传统秩序的复杂过程。

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但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反思和批判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现代性主要意味着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其基本原则。

对于今天的学术界来说,现代性已成为各种问题争论所共享的一个问题背景,在此背景中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主宰现代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

“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的理论视域。

马克思身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以资本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地平线,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则是现代社会的哲学地平线。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对资本现代性“无情地批判”,是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发生地的。

一、资本――马克思对现代性最初审视的主要对象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直逼现代性的本质蕴涵。

资本分析是其现代性审视的核心。

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马克思哲学批判的内在基础。

马克思通过分析工资与地租,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国民经济学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利益的敌对性的对立、斗争、战争,被承认是社会组织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是一个静态的、可供观察的对象,而是一种动态的运动,资本运动的逻辑就是无限制地增殖自己、膨胀自己。

【推荐下载】思想哲学: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推荐下载】思想哲学: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键入文字]
思想哲学: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
【摘要】为您整理了思想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欢迎阅览!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对该问题的论述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上。

笔者试从现代性和文化学两个视角和维度来阐发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现代性和文化学维度是我们深层次理解、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路径。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性维度
 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研究是国内理论界刚刚兴起的一股研究热潮,马克思的这方面思想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研究。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就是它并非是一般意义的现代性哲学,而主要是一种理论性的社会理论。

关于现代性理论的阐发是同对现代社会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性本身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有两个主要来源,在阐发的过程中遵循着两条基本的理论路径:一是它本身所具有内在的理性思维传统(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传统)。

二是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批判分析而使其现代性的思想得以展现。

1。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涵与特征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从经济学入手,通过对商品、资本、劳动等要素的特性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全面异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现代性”病症,提出通过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改造来根本解决这种现代性问题。

标签:现代性;现代性批判;内涵;特征一、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现代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生逢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他以商品、资本、异化、共产主义为研究视角,直接批判现代性社会诟病,形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不仅是现代性的批判者,还是现代性的维护者和重建者。

(一)商品的本质: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切入点现代社会中商品笼罩着一种“神化”的光环,以至导致了商品拜物教的形成。

商品的神化或人们对商品拜物教运动的盛行,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是以交换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根本目的的,同时商品、货币、资本及其拜物教性质又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的本质现象。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1〕P139因此,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并不是独立于商品拜物教的另一种社会意识,而是内含于商品拜物教之中,即是商品拜物教的完成形式。

因为它用物的形式把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劳动的社会属性及个体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给严密地遮蔽起来了。

马克思的旨趣并不满足于探讨“世界统一于物质”这类命题,更多的是研究分析物质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样态——商品及商品拜物教(包括货币拜物教)等现象,进而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真实关系。

传统社会的人对人的单纯的依赖性关系已被彻底的瓦解,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却变成了冰冷的、赤裸裸的纯粹金钱关系所取代。

马克思指出:“一切封建的、宗法的、田园诗般的关系都被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1〕P274-275,“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1〕P275。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姓名:张云天学号:201323202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目录: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二,马克思与现代性三,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发展方向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先阐述现代性的内涵,然后再介绍中国学术界两位教授即丰子恺、汪文富对现代性及其特征的看法。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李淑梅、邹广文、任平教授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看法,说明学术界目前已形成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一致看法,即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一定性研究,他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直到今天他的一些理论仍具有启发性价值。

第三部分指出目前中国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两大发展方向,从批判性出发,阐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性质,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晓明、欧阳康;从实践性出发,找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证明其当代价值,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德峰、何萍。

参考文献:【1】刘国胜,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辨析[J].桂海论丛,2007【2】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3】王德峰,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哲学研究,2008,(1.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摘要: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它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现代西方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批判。

上世纪90年代,对于现代性的相关研究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并与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互交流、碰撞,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直接导致了马克思现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对今年来学术界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汇总,试图揭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modemitv”(现代性一词,首次收入于1627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

但在当时,它的使用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现代性”意义差别甚远。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是现代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和思想界。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部著作中:《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矛盾,对人类的本性、自由和幸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 资本主义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被少数人垄断,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这样就会让工人和他的劳动进行分离,劳动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机械的活动,和人的本性、本我、价值观念等形成了巨大的冲突,从而产生了灵魂的寂寞、心灵的空虚等问题。

2. 现代社会的物化马克思还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是造成人类现代性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都是以物化为前提,人变成了物,物变成了人,物的支配性大大增加,人类的自由、幸福等价值被压抑、弱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被迫过分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名利,完全舍弃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人格。

3. 社会的疏离和分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使得社会出现了疏离、分裂等问题。

现代社会的个体,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独立行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样,不仅更加加剧了人们的孤独感、失望感、沮丧感等情绪,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不公和敌对。

4. (虚假)意识形态的掩盖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很多迷惑、欺骗、误导和疑惑,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单位,这种精神单位可以把支配的权利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同时它又可以被认为是很公正和民主的。

这个单位就是官方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官方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形态”,它通过精心的洗脑、公关等手段,使得整个社会看似民主、自由,实际上是“事实上的专制”。

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

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

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马克思、韦伯是现代社会理论的两大重要思想家,他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解释对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入手,展开比较研究,并通过5个例子证明两位思想家在现代性理论方面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作为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研究和思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特定阶段,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兴起密切相关。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市场成为最重要的运转机制,资本家通过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来不断扩充自己的资本积累,从而引发了商品生产、劳动分工和机械化生产的高度发展。

但是,这种经济模式也带来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也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崛起。

2. 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现代性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兴起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劳动力得到了充分解放,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化、分散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性的一部分特殊结构。

但是,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也导致人类面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这也是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3. 劳动分工和社会等级化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劳动分工和社会等级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从职业分工到社会分工,从机械化生产到人的疏离,现代性的劳动分工与社会等级化无处不在。

这种趋势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得个体将自己的能力、价值和身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范畴中。

二、韦伯的现代性思想与马克思不同的是,韦伯并不将现代性简单地归结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技术进步的结果,他认为现代性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文化趋势。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Ξ欧阳康内容提要 对于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现代性理论,学术界存在着长期的争论。

这种争论反映了现代性进程的多元价值特性和马克思观察思考现代性问题的多种价值取向。

作者认为,马克思一方面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积极评价了现代化的正面价值及其广泛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从人性、阶级性的高度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的巨大内在矛盾及负面效应。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对于落后国家和地区自觉发挥现代化所蕴涵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积极加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预防和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现代化 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和解题的思路在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现代性理论及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对此人们存在着非常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反现代性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因此马克思理论与历史上各种现代性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对立。

按照这种看法,很难说马克思有自己的现代性理论,也谈不上其现代性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

但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到底如何看待他身处其中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未来走向,又何以对正在积极开展现代化建设和追寻现代化的国家发挥指导作用呢?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奠定了现代性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现代性理论。

有学者甚至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经典著作。

如果是这样,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马克思的现代性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现代性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显然有待进一步的澄清。

还有学者为了说明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意义,提出后现代性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征,力图寻找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内在相似性和相关性。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是依据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而生成了后现代性思想?一般地谈论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义,到底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马克思的地位?笔者认为,对于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问题的诸多不同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也反映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多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张云天学号:201323202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目录:
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
二,马克思与现代性
三,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发展方向
正文: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先阐述现代性的内涵,然后再介绍中国学术界两位教授即丰子恺、汪文富对现代性及其特征的看法。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李淑梅、邹广文、任平教授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看法,说明学术界目前已形成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一致看法,即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一定性研究,他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直到今天他的一些理论仍具有启发性价值。

第三部分指出目前中国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两大发展方向,从批判性出发,阐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性质,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晓明、欧阳康;从实践性出发,找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证明其当代价值,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德峰、何萍。

参考文献:
【1】刘国胜,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辨析[J].桂海论丛,2007
【2】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3】王德峰,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哲学研究,2008,(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它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现代西方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批判。

上世纪90年代,对于现代性的相关研究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并与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互交流、碰撞,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直接导致了马克思现代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对今年来学术界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汇总,试图揭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研究综述
一,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
“modemitv”(现代性)一词,首次收入于1627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

但在当时,它的使用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现代性”意义差别甚远。

“现代性”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和学术名词,它的广泛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才逐渐兴起的。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首次对“现代性”从社会学进行理解和阐释,他将现代性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

他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致于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1】
现代性问题进入中国学术视野后,中国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新的定义与诠释,并对其内涵和特征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促进了其理论的发展。

丰子恺教授认为,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表现,是由许多因素在一起复合形成的。

它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总体性概念,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

它既可以指现代社会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民主政治、科学管理等,又可以指现代社会中个人突出的主体意识和行动,同时也是自由、民主、平等等时代精神的体现。

现代性作为西方主导的现代社会的缩影,在一开始便蕴含着深刻的矛盾。

一方面,现代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文明成果,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又加速了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促进自由、民主、科学等时代精神的革新。

但另一方面,现代性又是在资本主义的血与火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和殖民地被压迫的民族饱受战争的痛苦和残忍的剥削、压榨。

江文富教授指出,现代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随着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发展起来的,个人主体性的张扬和发展,是贯穿现代社会的一条主线。

个人主体性的发展,提高了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工具理性的发展。

同时,各人主体性的发展,也促进了人脑中个人、社会观念的革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精神。

主体性张扬、工具理性、现代精神是现代社会形成的三大重要要素,加速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但同时,现代社会主体性的发展也导致了种种恶果,主体性的发展导致人类与自然、社会高度分离,加深了彼此的对立发展。

一方面,工具理性的高度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人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环境破坏、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危害。

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和时代精神又先天地为人类设计了一个牢笼,隔断了人类与社会的直接联系,压制了人类的感情和精神的宣泄,导致人类基本人性和自由精神的丧失。

二,马克思与现代性
目前,学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讨论,基本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的一致看法,绝大多数学者认同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有一定性研究,发表过自己的
看法,直到今天他的一些理论仍具有启发性价值。

李淑梅教授认为,马克思关注过现代性问题,并对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现代性问题虽然在近几十年才格外突出显现,得到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现代性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产生,工业革命后现代性问题更加突出、加重,当时环境破坏、劳动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等这些现象就是现代性问题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面对这些社会问题,他提出了改造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对西方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邹广文教授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反思和深入批判,马克思还是具体地、历史地阐述了他的现代性思想。

马克思早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批判。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问题,并对其作出了直接的诊断。

从这个方面讲,马克思是对现代性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真正先驱者。

任平教授指出,资本主义观念的形成和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两大支柱,也是现代性思想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建立了唯物史观,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性发展回应,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伴随着现代性发展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性发展的阶段成果。

三,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发展方向
面对如何阐释和发展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学界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主张应该首先从批判性出发,阐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性质,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

另一部分人主张应从实践性出发,找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证明其当代价值。

从批判性出发、阐明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性质,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晓明、欧阳康等人。

吴晓明的主要作品有《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社会现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等论文。

在这些论文中,吴晓明指出:“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

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一种双重批判。

”【2】但在研究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而忽视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而现代性形而上学是构成于“现代性的总体”的直接因素,这导致了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缺失,对现代性的批判极不充分。

因此吴晓明教授主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献进行研究和阐释,进而对现代性进行彻底的理论批判,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

欧阳康教授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是从从经济哲学入手的,围绕着商品这个社会的普遍存在物展开的。

马克思发现了商品经济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病,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不合理,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成为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劳动异化导致人自由的丧失等等。

针对这些,马克思指出了解决出路,即异化扬弃,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实践性出发,试图找到马克思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证明其价值,这一派学者主要有王德峰、何萍等人。

王德峰的主要作品有《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现代性与哲学的自我批判》等论文。

王德峰认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应该将重点放在将理论切入了我们的时代问题所在的核心,
用理论的实践性能够指导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指的并不是它与日常生活世界中活动的同一性;相反,它倒是只有通过与今天的日常生活有距离,才会使自己有可能去观察现实活动的原始真相,即观察当下的感性活动对人的历史性建构。

”【3】王德峰教授认为不能将马克思现代理论的实践简单化、单一化,仅仅局限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我们应该更应持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理解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才是马克思现代理论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国胜,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辨析[J].桂海论丛,2007
【2】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3】王德峰,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哲学研究,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