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
11.2.3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复习题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练习题
1.已知:如图,E是△ABC的边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D点在BC 的延长线上.试证明∠1<∠2.
2.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1)若∠B=30°,∠C=50°,求∠DAE的度数;
(2)若∠B=α,∠C=β,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DAE.
3.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_________个;(3)在图2中,若∠D=40°,∠B=36°,试求∠P的度数;
4.如图,在△ABC中,已知∠B=60°,∠C=30°,AE是△ABC角平分线,求:(1)作BC边上的高AD;
(2)∠DAE的度数.
5.如图,在△ABC中,已知∠B=40°,∠C=60°,AE⊥BC于E,AD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1=∠2,∠3=∠4,∠B=48°,求∠BAC 的度数.。
(完整版)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
规律方法指导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是360°,这是在做题时题设不用加以说明的已知条件;在三个角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便能求第三个角的大小。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者一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数及有关的推理论证时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外角的性质应用:①证明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②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角相等;③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4.利用作辅助线求解问题,会使问题变得简便。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120°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 )A.50° B.75°C.100° D.125°【变式2】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类型二: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角不等2.如图所示,已知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CE交BA延长线于点E。
求证:∠BAC >∠B。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把∠1、∠2、∠A联系起来________。
类型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3.如图,求∠A+∠B+∠C+∠D+∠E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五角星ABCDE中,试说明∠A+∠B+∠C+∠D+∠E=180°。
类型四: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综合问题4.如图9,△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1)若∠ABC=70°,∠ACB=50°,则∠BDC=________;(2)若∠ABC+∠ACB=120°,则∠BDC=________;(3)若∠A=60°,则∠BDC=________;(4)若∠A=100°,则∠BDC=________;(5)若∠A=n°,则∠BDC=________.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10,BE是∠ABD的平分线,CF是∠ACD的平分线,BE与CF交于G,若∠BDC= 140°,∠BGC=110°,求∠A的大小.80【变式2】如图11, △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如果∠A=50°,求∠D.【变式3】如图12,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且∠B=52°,∠C=78°,则∠AEB的度数是_____.【变式4】(2009北京四中期末)如图所示,△ABC的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A=68°,求∠F的度数。
三角形的内、外角和三线综合练习题
三角形的内、外角和三线综合练习题三角形的内、外角和三线综合练习题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2.(2006•浙江)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90°.3.(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4.(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_________.5.如图,△ABC中,∠A=40°,∠B=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交CE于F,求∠CDF的度数.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6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C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_________秒(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7.如图,AD、BC交于O点,且∠A=∠B,∠C=∠D.求证:AB∥CD.8.如图,已知点A,D,B在同一直线上,∠1=∠2,∠3=∠E.求证:DE∥BC.9.如图,∠D=∠1,∠E=∠2,DC⊥EC.求证:AD∥BE.10.如图,若∠CAB=∠CED+∠CDE,求证:AB∥CD.1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1)如图1,若AB∥CD,求∠1的度数.(2)如图2,若∠MNC=140°,求∠1的度数.12.如图,四边形ABCD中,∠B=∠D=90°,AE平分∠BAD,若AE∥CF,∠BCF=60°,请你求出∠DCF的度数.并说明你的理由.13.已知AB∥CD,直线l与AB、CD分别交于点E、F,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点M 在EF上,且∠FMP=∠FPM,(1)如图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若∠AEF=60°,则∠FPM=_________;假设∠AEF=a,则∠FPM= _________;(2)如图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猜想∠FPM与∠A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说明理由.14.如图(1)直线GC∥HD,EF交CG、HD于A、B,三条直线把EF右侧的平面分成①、②、③三个区域,(规定:直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区域).将一个透明的直角三角尺放置在该图中,使得30°角(即∠P)的两边分别经过点A、B,当点P落在某个区域时,连接PA、PB,得到∠PBD、∠PAC两个角.(1)如图(1),当点P落在第②区域时,求∠PAC+∠PBD的度数;(2)如图(2),当点P落在第③区域时,∠PAC﹣∠PBD=_________度(3)如图(3),当点P落在第①区域时,直接写出∠PAC、∠PBD之间的等量关系.15.如图,直线a∥b,直线AC分别交a、b于点B、点C,直线AD交a于点D.若∠1=20°,∠2=65°,求∠3的度数.16.(1)如图(1),AB∥CD,点P在AB、CD外部,若∠B=40°,∠D=15°,则∠BPD=_________.(2)如图(2),AB∥CD,点P在AB、CD内部,则∠B,∠BPD,∠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2)中,将直线AB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M,如图(3),若∠BPD=90°,∠BMD=40°,求∠B+∠D的度数.17.(2012•樊城区模拟)下面是有关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探究,阅读后按要求作答: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A(不要求证明).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_________.18.(2011•宜兴市二模)操作示例如图1,△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则S△ABD=S△ADC.实践探究(1)在图2中,E、F分别为矩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矩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2)在图3中,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平行四边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3)在图4中,E、F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四边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解决问题:(4)在图5中,E、G、F、H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AB、BC、CD的中点,并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平方米,求图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1+S2+S3+S4=_________.19.如图,在△BCD中,BE平分∠DBC交CD于F,延长BC至G,CE平分∠DCG,且EC、DB的延长线交于A 点,若∠A=33°,∠DFE=63°.(1)求证:∠DFE=∠A+∠D+∠E;(2)求∠E的度数;(3)若在上图中作∠CBE与∠GCE的平分线交于E1,作∠CBE1与∠GCE1的平分线交于E2,作∠CBE2与∠GCE2的平分线于E3,以此类推,∠CBE n与∠GCE n的平分线交于E n+l,请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E n+l的度数(直接写答案).20.已知:△ABC中,AD⊥BC,AE平分∠BAC,请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若∠BAD=60°,∠EAD=15°,求∠ACB的度数.(2)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发现∠EAD和∠ACB﹣∠B之间的关系应为:_________.(3)在图2的△ABC中,∠ACB>90°,那么(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为什么?21.如图(甲),D是△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ABC、∠ACD的平分线相交于P1.(1)若∠ABC=80°,∠ACB=40°,则∠P1的度数为_________;(2)若∠A=α,则∠P1的度数为___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乙),∠A=α,∠ABC、∠ACD的平分线相交于P1,∠P1BC、∠P1CD的平分线相交于P2,∠P2BC、∠P2CD的平分线相交于P3依此类推,则∠Pn的度数为_________(用n与α的代数式表示)22.在△ABC中,∠C>∠B,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1)若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且∠B=30°,∠C=70°(如图1),求∠EAD的度数;(2)若F是AE上一点,且FG⊥BC,垂足为G(如图2),求证:;(3)若F是AE延长线上一点,且FG⊥BC,G为垂足(如图3),②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DF分别是△ADC的高和角平分线(∠C>∠DAC),若∠B=80°,∠C=40°.(1)求∠DAE的度数;(2)试猜想∠EDF、∠C与∠DAC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中,已知∠ACB=67°,BE是AC上的高,CD是AB上的高,F是BE和CD的交点,∠DCB=45°,求∠ABE和∠BFC的度数.25.如图,已知△ABC中,∠B=40°,∠C=62°,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写出推导过程)26.已知△ABC中,∠BAC=90°,∠C=30°,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1)若A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图1),图中∠1、∠2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AD为△ABC的高(如图2),求图中∠1、∠2的度数.27.如图,(1)在△ABC中,∠A=52°,∠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_________.(2)在△ABC中,∠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ABD2与∠ACD2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3,若∠BD3C的度数是n°,则∠A的度数是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8.已知△ABC.(1)若∠BAC=40°,画∠BAC和外角∠A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1点(如图①),求∠BO1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再画∠O1BC和∠O1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2点(如图②),求∠BO2C的度数;(3)若∠BAC=n°,按上述规律继续画下去,请直接写出∠BO2012C的度数.29.(1)如图1,在锐角△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线,BD与CE相交于点P,若已知∠A=50°,∠BPC的度数为多少;(2)如图2,在钝角△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线,BD与E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已知∠A=50°,则∠BPC的度数为多少;(3)在△ABC中,若∠A=α,请你探索AB、AC边上的高线(或延长线)相交所成的∠BPC的度数.(可以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0.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三角形的内、外角和三线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分析:(1)延长BP交CD于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PED=∠B,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说明不成立,应为∠BPD=∠B+∠D;(2)作射线Q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把角转化到四边形中再求解.解答:解:(1)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结论:∠BPD=∠BQD+∠B+∠D.(3)连接EG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GB=∠A+∠B+∠E,又∵∠AGB=∠CGF,在四边形CDFG中,∠CGF+∠C+∠D+∠F=360°,∴∠A+∠B+∠C+∠D+∠E+∠F=360°.2.(2006•浙江)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90°.分析:由AB∥CD,可知∠BEF与∠DFE互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EF+∠PFE=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P=90度.解答:证明:∵AB∥CD,∴∠BEF+∠DFE=180°.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F=∠BEF,∠PFE=∠DEF,∴∠PEF+∠PFE=(∠BEF+∠DFE)=90°.∵∠PEF+∠PFE+∠P=180°,∴∠P=90°.3.(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4.(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P=(∠A+∠B+∠E+∠F)﹣180°.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ADC,∠PCD=∠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解答: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FDC+∠ECD=∠A+∠ACD+∠A+∠ADC=180°+∠A;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DC=∠ADC,∠PCD=∠ACD,∴∠DPC=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180°﹣∠A),=90°+∠A;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PDC=∠ADC,∠PCD=∠BCD,∴∠DPC=180°﹣∠PDC﹣∠PCD,=180°﹣∠ADC﹣∠BCD,=180°﹣(∠ADC+∠BCD),=180°﹣(360°﹣∠A﹣∠B),=(∠A+∠B);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ADC,∠PCD=∠ACD,∴∠P=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720°﹣∠A﹣∠B﹣∠E﹣∠F),=(∠A+∠B+∠E+∠F)﹣180°,即∠P=(∠A+∠B+∠E+∠F)﹣180°.5.如图,△ABC中,∠A=40°,∠B=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交CE于F,求∠CDF的度数.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的度数,再根据CE平分∠ACB求得∠ACE的度数,则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就可求得∠CED=∠A+∠ACE,再结合CD⊥AB,DF⊥CE就可求解.解答:解:∵∠A=40°,∠B=72°,∴∠ACB=180°﹣40°﹣72°=68°,∵CE平分∠ACB,∴∠ACE=∠BCE=34°,∴∠CED=∠A+∠ACE=74°,∴∠CDE=90°,DF⊥CE,∴∠CDF+∠ECD=∠ECD+∠CED=90°,∴∠CDF=74°.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6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C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12或30秒(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的余角相等求解;(2)由∠BOC=120°可得∠AOC=60°,则∠AON=30°或∠NOR=30°,即顺时针旋转300°或120°时ON平分∠AOC,据此求解;(3)因为∠MON=90°,∠AOC=60°,所以∠AOM=90°﹣∠AON、∠NOC=60°﹣∠AON,然后作差即可.解答:解:(1)已知∠AOC=60°,∴∠BOC=120°,又OM平分∠BOC,∠COM=∠BOC=60°,∴∠CON=∠COM+90°=150°;(2)延长NO,∵∠BOC=120°∴∠AOC=60°,当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AOD=∠COD=30°,即顺时针旋转300°时NO延长线平分∠AOC,由题意得,10t=300°∴t=30,当NO平分∠AOC,∴∠NOR=30°,即顺时针旋转120°时NO平分∠AOC,∴10t=120°,∴t=12,∴t=12或30;(3)∵∠MON=90°,∠AOC=60°,∴∠AOM=90°﹣∠AON、∠NOC=60°﹣∠AON,∴∠AOM﹣∠NOC=(90°﹣∠AON)﹣(60°﹣∠AON)=30°,所以∠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OM﹣∠NOC=30°.7.如图,AD、BC交于O点,且∠A=∠B,∠C=∠D.求证:AB∥CD.分析:证两直线平行,需证得两直线的内错角相等.结合已知,可用△AOB和△COD的外角∠AOC为媒介,证得∠A=∠D或∠B=∠C,由此来证得AB∥CD.解答:证明:∵∠AOC=∠A+∠B,∠A=∠B,∴∠AOC=2∠B.∵∠AOC=∠C+∠D,∠C=∠D,∴∠AOC=2∠C.∴∠C=∠B.∴AB∥CD.8.如图,已知点A,D,B在同一直线上,∠1=∠2,∠3=∠E.求证:DE∥BC.分析:由∠1=∠2,∠AOE=∠COD可证得∠CDO=∠E;再由∠3=∠E得∠CDO=∠3,即得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答:证明:∵∠1=∠2,∠AOE=∠COD(对顶角相等),∴在△AOE和△COD中,∠CDO=∠E(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E,∴∠CDO=∠3,∴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如图,∠D=∠1,∠E=∠2,DC⊥EC.求证:AD∥BE.分析:根据DC⊥EC,得∠1+∠2=90°,再结合已知条件,得∠D+∠1+∠E+∠2=18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A+∠B的值,从而证明结论.解答:证明:∵DC⊥EC,∴∠1+∠2=90°,又∠D=∠1,∠E=∠2,∴∠D+∠1+∠E+∠2=1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180°,∴AD∥BE.10.如图,若∠CAB=∠CED+∠CDE,求证:AB∥CD.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CED+∠CDE=180°,已知∠CAB=∠CED+∠CDE,所以∠C+∠CAB=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证AB∥CD.解答:证明:在△ECD中∵∠C+∠CED+∠CDE=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CAB=∠CED+∠CDE(已知),∴∠C+∠CAB=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1)如图1,若AB∥CD,求∠1的度数.(2)如图2,若∠MNC=140°,求∠1的度数.分析:(1)根据两角互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BMG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先根据两角互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NMG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及∠MNC=140°即可求出∠1的度数.解答:解:(1)∵∠BMF+∠EMB=180°,∴∠BMF=180°﹣∠EMB,∵∠EMB=50°,∴∠BMF=180°50°=130°,(2分)∵MG平分∠BMF,∴∠BMG=∠GMN=∠BMF=65°,(4分)∵AB∥CD,∴∠1=∠BMG=65°;(5分)(2)∵∠MNC=∠1+∠GMN,∴∠1=∠MNC﹣∠GMN,(7分)∵∠MNC=140°,∠GMN=65°,∴∠1=140°﹣65°=75°.(8分)12.如图,四边形ABCD中,∠B=∠D=90°,AE平分∠BAD,若AE∥CF,∠BCF=60°,请你求出∠DCF的度数.并说明你的理由.解答:解:∠DCF=60°,理由如下:∵∠B=90°∴∠1+∠BCF=90°∵∠BCF=60°∴∠1=30度.∵AE∥CF∴∠2=∠1=30度∵AE平分∠BAD∴∠3=∠2=30度又∵∠D=90°∴∠3+∠4=90°∴∠4=60°∵AE∥CF∴∠DCF=∠4=60°.13.已知AB∥CD,直线l与AB、CD分别交于点E、F,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点M 在EF上,且∠FMP=∠FPM,(1)如图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若∠AEF=60°,则∠FPM=30°;假设∠AEF=a,则∠FPM=α;(2)如图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猜想∠FPM与∠A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PFM的内角和是180°填空;(2)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易得∠FPM=90°﹣∠AEF.解答:解:(1)∵AB∥CD,∴∠AEF+∠MFP=180°.∵∠MFP+∠FMP+∠FPM=180°,∴∠FMP+∠FPM=∠AEF;∵∠FMP=∠FPM,∴∠FPM=∠AEF;∴若∠AEF=60°,则∠FPM=30°;若∠AEF=a,则∠FPM=α;(2)∠FPM=90°﹣∠AEF.理由:∵AB∥CD,∴∠AEF=∠MF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MFP+∠FMP+∠FPM=180°,∴∠FMP+∠FPM=180°﹣∠MFP=180°﹣∠AEF;∵∠FMP=∠FPM,∴∠FPM=90°﹣∠AEF.14.如图(1)直线GC∥HD,EF交CG、HD于A、B,三条直线把EF右侧的平面分成①、②、③三个区域,(规定:直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区域).将一个透明的直角三角尺放置在该图中,使得30°角(即∠P)的两边分别经过点A、B,当点P落在某个区域时,连接PA、PB,得到∠PBD、∠PAC两个角.(1)如图(1),当点P落在第②区域时,求∠PAC+∠PBD的度数;(2)如图(2),当点P落在第③区域时,∠PAC﹣∠PBD=30度(3)如图(3),当点P落在第①区域时,直接写出∠PAC、∠PBD之间的等量关系.分析:解答:(1)过点P作PQ∥GC,则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PAC+∠PBD=∠P,从而得出答案.(2)由GC∥HD,得∠EAC=∠EBD,再由外角的性质得出∠PAE=∠P+∠ABP,从而得出∠PAC=∠PBD+∠P;(3)由GC∥HD,得∠1=∠PBD,再由外角的性质得出∠1=∠P+∠CAP,从而得出∠PBD=∠PAC+∠P.解:(1)过点P作PQ∥GC,∴∠PAC=∠APQ,∠BPQ=∠PBD,∴∠PAC+∠PBD=∠APQ+∠QPB,即∠PAC+∠PBD=∠P,∵∠P=30°,∴∠PAC+∠PBD=30°.(2)∵GC∥HD,∴∠EAC=∠EBD,∵∠PAE=∠P+∠ABP,∴∠PAC=∠PBD+∠P,∴∠PAC﹣∠PBD=30°;(3)∵GC∥HD,∴∠1=∠PBD,∵∠1=∠P+∠CAP,∴∠PBD=∠PAC+∠P,即∠PBD﹣∠PAC=∠P.∴∠P=30°.15.如图,直线a∥b,直线AC分别交a、b于点B、点C,直线AD交a于点D.若∠1=20°,∠2=65°,求∠3的度数.分析:根据两直线a∥b推知,内错角∠2=∠4;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求得∠3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b,∴∠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4=∠1+∠3(外角定理),∠1=20°,∠2=65°,∴∠3=∠2﹣∠1=45°,即∠3=45°.16.(1)如图(1),AB∥CD,点P在AB、CD外部,若∠B=40°,∠D=15°,则∠BPD=25°.(2)如图(2),AB∥CD,点P在AB、CD内部,则∠B,∠BPD,∠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2)中,将直线AB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M,如图(3),若∠BPD=90°,∠BMD=40°,求∠B+∠D的度数.分析:(1)由AB∥CD,∠B=40°,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BOD的度数,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BPD的度数;(2)首先过点P作PE∥AB,由AB∥CD,可得AB∥PE∥CD,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证得∠BPD=∠1+∠2=∠B+∠D;(3)首先延长BP交CD于点E,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B+∠D的度数.解答:解:(1)∵AB∥CD,∠B=40°,∴∠BOD=∠B=40°,∴∠P=∠BOD﹣∠D=40°﹣15°=25°.故答案为:25°;(2)∠BPD=∠B+∠D.证明:过点P作PE∥AB,∵AB∥CD,∴AB∥PE∥CD,∴∠1=∠B,∠2=∠D,∴∠BPD=∠1+∠2=∠B+∠D.(3)延长BP交CD于点E,∵∠1=∠BMD+∠B,∠BPD=∠1+∠D,∴∠BPD=∠BMD+∠B+∠D,∵∠BPD=90°,∠BMD=40°,∴∠B+∠D=∠BPD﹣∠BMD=90°﹣40°=50°.17.(2012•樊城区模拟)下面是有关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探究,阅读后按要求作答: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A(不要求证明).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BOC=90°﹣∠A.分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与∠1表示出∠2,再利用∠O与∠1表示出∠2,然后整理即可得到∠BOC与∠O的关系;(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与∠OCB,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探究2结论:∠BOC=∠A,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1=∠ABC,∠2=∠ACD,又∵∠ACD是△ABC的一外角,∴∠ACD=∠A+∠ABC,∴∠2=(∠A+∠ABC)=∠A+∠1,∵∠2是△BOC的一外角,∴∠BOC=∠2﹣∠1=∠A+∠1﹣∠1=∠A;(2)探究3:∠OBC=(∠A+∠ACB),∠OCB=(∠A+∠ABC),∠BOC=180°﹣∠0BC﹣∠OCB,=180°﹣(∠A+∠ACB)﹣(∠A+∠ABC),=180°﹣∠A﹣(∠A+∠ABC+∠ACB),结论∠BOC=90°﹣∠A.18.(2011•宜兴市二模)操作示例如图1,△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则S△ABD=S△ADC.实践探究(1)在图2中,E、F分别为矩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矩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2)在图3中,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平行四边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3)在图4中,E、F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则S阴和S四边形ABCD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解决问题:(4)在图5中,E、G、F、H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AB、BC、CD的中点,并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平方米,求图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1+S2+S3+S4=20.分析:(1)利用E、F分别为矩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分别求得S阴和S矩形ABCD即可.(2)利用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分别求则S阴和S平行四边形ABCD即可.(3)利用E、F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分别求得则S阴和S四边形ABCD即可.(4)先设空白处面积分别为:x、y、m、n由上得,,分别求得S1、S2、S3、S4.然后S1+S2+S3+S4=S阴即可.解答:解:(1)由E、F分别为矩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得S阴=BF•CD=BC•CD,S矩形ABCD=BC•CD,所以;(2)同理可得;;(3)同理可得;;(4)设空白处面积分别为:x、y、m、n(见右图),由上得,,∴S1+x+S2+S3+y+S4=.S1+m+S4+S2+n+S3=,∴(S1+x+S2+S3+y+S4)+(S1+m+S4+S2+n+S3)=S四边形ABCD.∴(S1+x+S2+S3+y+S4)+(S1+m+S4+S2+n+S3)=S1+x+S2+n+S3+y+S4+m+S阴∴S1+S2+S3+S4=S阴=20.故答案分别为:(1);(2);(3);(4)20.19.如图,在△BCD中,BE平分∠DBC交CD于F,延长BC至G,CE平分∠DCG,且EC、DB的延长线交于A 点,若∠A=33°,∠DFE=63°.(1)求证:∠DFE=∠A+∠D+∠E;(2)求∠E的度数;(3)若在上图中作∠CBE与∠GCE的平分线交于E1,作∠CBE1与∠GCE1的平分线交于E2,作∠CBE2与∠GCE2的平分线于E3,以此类推,∠CBEn与∠GCEn的平分线交于En+l,请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En+l的度数(直接写答案).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出∠DCE=∠A+∠D,∠DFE=∠DCE+∠E,将第一式代入第二式即可得证;(2)根据角平分线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ECG=∠DCG=(∠D+∠DBC),∠ECG=∠E+∠EBC=∠E+∠DBC,则∠D=2∠E,再利用上题结论∠DFE=∠A+∠D+∠E,将已知条件代入,即可求出∠E的度数;(3)先根据角平分线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E1=∠E,同理得出∠E2=∠E1,则∠E2=∠E=∠E,由此得出规律∠E n+l=∠E.解答:(1)证明:∵∠DCE=∠A+∠D,∠DFE=∠DCE+∠E,∴∠DFE=∠A+∠D+∠E;(2)解:∵∠DCG=∠D+∠DBC,CE平分∠DCG,∴∠ECG=∠DCG=(∠D+∠DBC),∵BE平分∠DBC,∴∠EBC=∠DBC,∵∠ECG=∠E+∠EBC=∠E+∠DBC,∴∠E+∠DBC=(∠D+∠DBC),∴∠E=∠D,∴∠D=2∠E.∵∠DFE=63°,∠A=33°,∠DFE=∠A+∠D+∠E,∴∠D+∠E=∠DEF﹣∠A=63°﹣33°=30°,∴2∠E+∠E=30°,∴∠E=10°;(3)∵∠ECG=∠E+∠EBC,CE1平分∠ECG,∴∠E1CG=∠ECG=(∠E+∠EBC).∵BE1平分∠EBC,∴∠E1BC=∠EBC.∵∠E1CG=∠E1+∠E1BC=∠E1+∠EBC,∴∠E1+∠EBC=(∠E+∠EBC),∴∠E1=∠E.同理:∠E2=∠E1,∴∠E2=∠E=∠E,∴∠E n+l=∠E.20.已知:△ABC中,AD⊥BC,AE平分∠BAC,请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若∠BAD=60°,∠EAD=15°,求∠ACB的度数.(2)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发现∠EAD和∠ACB﹣∠B之间的关系应为:∠ACB﹣∠B=2∠EAD.(3)在图2的△ABC中,∠ACB>90°,那么(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为什么?分析:(1)先求出∠BAE=∠BAD﹣∠EAD=45°,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C=90°,则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CB=90°﹣∠B,故求出∠B的度数即可.而在直角△ABD中,∠B=90°﹣∠BAD=30°;(2)由(1)的计算发现∠EAD和∠ACB﹣∠B之间的关系应为:∠ACB﹣∠B=2∠EAD;(3)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垂直的定义,得出∠ACB﹣∠B=∠BAD﹣∠CAD,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ACB﹣∠B=2∠EAD.解答:解:(1)∵∠BAD=60°,∠EAD=15°,∴∠BAE=∠BAD﹣∠EAD=45°,∵AE平分∠BAC,∴∠BAC=2∠BAE=90°.∵AD⊥BC,∠BAD=60°,∴∠B=30°,∴∠ACB=90°﹣30°=60°;(2)∵(1)中∠EAD=15°,∠ACB﹣∠B=60°﹣30°=30°,发现∠ACB﹣∠B=2∠EAD,∴推测∠ACB﹣∠B=2∠EAD;(3)在图2的△ABC中,∠ACB>90°,那么(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在△ABC中,AD⊥BC,AE平分∠BAC,∴∠ADC=∠ADB=90°,∠BAE=∠CAE,∴∠ACB﹣∠B=90°﹣∠CAD﹣(90°﹣∠BAD)=∠BAD﹣∠CAD,又∵∠BAD=∠BAE+∠EAD,∠CAD=∠CAE﹣∠EAD,∴∠ACB﹣∠B=2∠EAD.21.如图(甲),D是△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ABC、∠ACD的平分线相交于P1.(1)若∠ABC=80°,∠ACB=40°,则∠P1的度数为30°;(2)若∠A=α,则∠P1的度数为α;(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乙),∠A=α,∠ABC、∠ACD的平分线相交于P1,∠P1BC、∠P1CD的平分线相交于P2,∠P2BC、∠P2CD的平分线相交于P3依此类推,则∠Pn的度数为()nα(用n与α的代数式表示)分析:由∠P1CD=∠P1+∠P1BC,∠ACD=∠ABC+∠A,而P1B、P1C分别平分∠ABC和∠ACD,得到∠ACD=2∠P1CD,∠ABC=2∠P1BC,于是有∠A=2∠P1,同理可得∠P1=2∠P2,即∠A=22∠P2,因此找出规律.解答:解:∵P1B、P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P1CD,∠ABC=2∠P1BC,而∠P1CD=∠P1+∠P1BC,∠ACD=∠ABC+∠A,∴∠A=2∠P1,∴∠P1=∠A,(1)∵∠ABC=80°,∠ACB=40°,∴∠A=60°,∴∠P1=30°;(2)∵∠A=α,∴∠P1的度数为α;(3)同理可得∠P1=2∠P2,即∠A=22∠P2,∴∠A=2n∠P n,∴∠Pn=()nα.故答案为:30°,α,()nα.22.在△ABC中,∠C>∠B,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1)若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且∠B=30°,∠C=70°(如图1),求∠EAD的度数;(2)若F是AE上一点,且FG⊥BC,垂足为G(如图2),求证:;(3)若F是AE延长线上一点,且FG⊥BC,G为垂足(如图3),②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180°﹣30°﹣70°=80°,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EAC=×80°=40°,由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得∠ADC=90°,计算出∠DAC=90°﹣70°=20°,则∠EAD=∠EAC﹣∠DAC=40°﹣20°=20°;(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180°﹣∠B﹣∠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EAC=(180°﹣∠B﹣∠C)=90°﹣(∠B+∠C),而∠DAC=90°﹣∠C,可计算得∠EAD=∠EAC﹣∠DAC=90°﹣(∠B+∠C)﹣90°﹣∠C=(∠C﹣∠B),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结论;(3)与(2)证明方法一样.解答:(1)解:∵∠B=30°,∠C=70°,∴∠A=180°﹣30°﹣70°=80°,∵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EAC=×80°=40°,∵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ADC=90°,∴∠DAC=90°﹣70°=20°,∴∠EAD=∠EAC﹣∠DAC=40°﹣20°=20°;(2)证明:过A点作高AD,如图,∠A=180°﹣∠B﹣∠C,∵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EAC=(180°﹣∠B﹣∠C)=90°﹣(∠B+∠C),而∠DAC=90°﹣∠C,∴∠EAD=∠EAC﹣∠DAC=90°﹣(∠B+∠C)﹣90°﹣∠C=(∠C﹣∠B),∵FG⊥BC,∴∠EFG=∠EAD,∴∠EFG=(∠C﹣∠B);(3)②中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下:过A点作高AD,如图,在(2)中得到∠EAD=(∠C﹣∠B),∵FG⊥BC,∴∠EFG=∠EAD,∴∠EFG=(∠C﹣∠B).23.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DF分别是△ADC的高和角平分线(∠C>∠DAC),若∠B=80°,∠C=40°.(1)求∠DAE的度数;(2)试猜想∠EDF、∠C与∠DAC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DAE 的度数;(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DF=(180°﹣∠DAC﹣∠C),再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CDE=90°﹣∠C,则根据∠EDF=∠CDF﹣∠CDE即可得出∠EDF=(∠C﹣∠DAC).解答:解:(1)∵在△ABC中,∠B=80°,∠C=40°,∴∠BAC=180°﹣80°﹣40°=60°,∵AD平分∠BAC,∴∠DAE=∠BAC=30°;(2)∠EDF=(∠C﹣∠DAC).理由如下:在△DAC中,∵∠ADC+∠DAC+∠C=180°,∴∠ADC=180°﹣∠DAC﹣∠C,∵DF平分∠ADC,∴∠CDF=∠ADC=(180°﹣∠DAC﹣∠C),∵DE是△ADC的高,∴∠CDE=90°﹣∠C,∴∠EDF=∠CDF﹣∠CDE=(180°﹣∠DAC﹣∠C)﹣(90°﹣∠C)=(∠C﹣∠DAC).故∠EDF=(∠C﹣∠DAC).24.如图,在△ABC中,已知∠ACB=67°,BE是AC上的高,CD是AB上的高,F是BE和CD的交点,∠DCB=45°,求∠ABE和∠BFC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得到∠CDB=90°,∠BEC=90°,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DBC=180°﹣90°﹣45°=45°,∠EBC=180°﹣∠ECB﹣∠BEC=180°﹣67°﹣90°=23°,则∠ABE=∠ABC﹣∠EBC=45°﹣23°=22°,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计算∠BFC=22°+90°=112°.解答:解:∵CD是AB上的高,∴∠CDB=90°,∵∠CDB+∠DBC+∠DCB=180°,∴∠DBC=180°﹣90°﹣45°=45°,∵BE是AC上的高,∴∠BEC=90°,∴∠EBC=180°﹣∠ECB﹣∠BEC=180°﹣67°﹣90°=23°,∴∠ABE=∠ABC﹣∠EBC=45°﹣23°=22°;∵∠BFC=∠FDB+∠DBF,∴∠BFC=22°+90°=112°.25.如图,已知△ABC中,∠B=40°,∠C=62°,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写出推导过程)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的度数,由AE是∠BAC的平分线,可得∠EAC的度数;在直角△ADC中,可求出∠DAC的度数,所以∠DAE=∠EAC﹣∠DAC,即可得出.解答:解:∵△ABC中,∠B=40°,∠C=62°,∴∠BAC=180°﹣∠B﹣∠C=180°﹣40°﹣62°=78°,∵AE是∠BAC的平分线,∴∠EAC=∠BAC=39°,∵AD是BC边上的高,∴在直角△ADC中,∠DAC=90°﹣∠C=90°﹣62°=28°,∴∠DAE=∠EAC﹣∠DAC=39°﹣28°=11°.26.已知△ABC中,∠BAC=90°,∠C=30°,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1)若A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图1),图中∠1、∠2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AD为△ABC的高(如图2),求图中∠1、∠2的度数.分析:(1)根据已知得出∠1=∠DAC,∠2=∠DAB,以及AD平分∠BAC,即可得出∠1=∠2;(2)首先得出DE∥AC,再利用∠1=∠ADB﹣∠BDE=30°,进而求出∠FDC=180°﹣∠DFC﹣∠C=60°,即可求出∠2=∠ADC﹣∠FDC的度数.解答:解:(1)∠1=∠2,理由如下:∵DE⊥AB,DF⊥AC,∴∠DEB=∠DFC=∠BAC=90°,∴DE∥AC,DF∥AB,∴∠1=∠DAC,∠2=∠DAB,∵AD平分∠BAC,∴∠DAC=∠DAB,∴∠1=∠2;(2)∵DE⊥AB,DF⊥AC,AD⊥BC,∴∠ADB=∠ADC=∠DEB=∠DFC=∠BAC=90°,∴DE∥AC,∴∠BDE=∠C=30°,∴∠1=∠ADB﹣∠BDE=30°,∵∠FDC=180°﹣∠DFC﹣∠C=60°,∴∠2=∠ADC﹣∠FDC=60°.27.如图,(1)在△ABC中,∠A=52°,∠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56°.(2)在△ABC中,∠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ABD2与∠ACD2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3,若∠BD3C的度数是n°,则∠A的度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ABD1=∠CBD1=∠ABC,∠ACD1=∠BCD1=∠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D1C的度数,再根据∠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可得∠D2BC=∠ABC,∠D2CB=∠ACB,进而求出∠BD2C=180°﹣(∠ABC+∠ACB),以此类推可得到:∠BD5C=180°﹣(∠ABC+∠ACB),再次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代入∠ABC+∠ACB=180°﹣∠A,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1)中所求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A=52°,∴∠ABC+∠ACB=180°﹣52°=128°,又∠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CBD1=∠ABC,∠ACD1=∠BCD1=∠ACB,∴∠CBD1+∠BCD1=(∠ABC+∠ACB)=×128°=64°,∴∠BD1C=180°﹣(∠ABC+∠ACB)=180°﹣64°=116°,同理∠BD2C=180°﹣(∠ABC+∠ACB)=180°﹣96°=84°,依此类推,∠BD5C=180°﹣(∠ABC+∠ACB)=180°﹣124°=56°.故答案为:56°;(2)由(1)可得:∠BD3C=180°﹣(∠ABC+∠ACB)=180°﹣(180°﹣∠A)=n°.解得:∠A=.故答案为:.28.已知△ABC.(1)若∠BAC=40°,画∠BAC和外角∠A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1点(如图①),求∠BO1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再画∠O1BC和∠O1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2点(如图②),求∠BO2C的度数;(3)若∠BAC=n°,按上述规律继续画下去,请直接写出∠BO2012C的度数.分析:由∠O1CD=∠O1+∠O1BC,∠ACD=∠ABC+∠A,而O1B、O1C分别平分∠ABC和∠ACD,得到∠ACD=2∠O1CD,∠ABC=2∠O1BC,于是有∠A=2∠O1,同理可得∠O1=2∠O2,即∠A=22∠O2,因此找出规律.解答:解:∵O1B、O1C分别平分∠ABC和∠ACD,∴∠ACD=2∠O1CD,∠ABC=2∠O1BC,而∠O1CD=∠O1+∠O1BC,∠ACD=∠ABC+∠A,∴∠A=2∠01=40°,∴∠O1=20°,同理可得∠O1=2∠O2,即∠A=22∠02=40°,∴∠O2=10°,∴∠A=2n∠A n,∴∠A n=n°×()n.则∠BO2012C=0.29.(1)如图1,在锐角△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线,BD与CE相交于点P,若已知∠A=50°,∠BPC的度数为多少;(2)如图2,在钝角△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线,BD与E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已知∠A=50°,则∠BPC的度数为多少;(3)在△ABC中,若∠A=α,请你探索AB、AC边上的高线(或延长线)相交所成的∠BPC的度数.(可以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ACE=90°,∠BPC+∠PCD=90°,再根据∠ACE和∠PCD是对顶角解答即可;。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word版本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规律方法指导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是360°,这是在做题时题设不用加以说明的已知条件;在三个角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便能求第三个角的大小.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者一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数及有关的推理论证时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外角的性质应用:①证明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②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角相等;③证明角的不等关系.4.利用作辅助线求解问题,会使问题变得简便.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的度数为()A.60° B.75° C.90° D.120°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A.50° B.75°C.100° D.125°【变式2】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类型二: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角不等2.如图所示,已知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CE交BA延长线于点E。
求证:∠BAC >∠B。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把∠1、∠2、∠A联系起来________。
类型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3.如图,求∠A+∠B+∠C+∠D+∠E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五角星ABCDE中,试说明∠A+∠B+∠C+∠D+∠E=180°。
类型四: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综合问题4.如图9,△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1)若∠ABC=70°,∠ACB=50°,则∠BDC=________;(2)若∠ABC+∠ACB=120°,则∠BDC=________;(3)若∠A=60°,则∠BDC=________;(4)若∠A=100°,则∠BDC=________;(5)若∠A=n°,则∠BDC=________.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10,BE是∠ABD的平分线,CF是∠ACD的平分线,BE 与CF交于G,若∠BDC= 140°,∠BGC=110°,求∠A的大小.80【变式2】如图11, △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如果∠A=50°,求∠D.【变式3】如图12,在△ABC中,AE是角平分线,且∠B=52°,∠C=78°,则∠AEB的度数是_____.【变式4】(2009北京四中期末)如图所示,△ABC的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A=68°,求∠F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选择题(共10小题)(2013?泉州〉在AABC 中,Z A=20\ Z B=60\ 则△ ABC 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 AC上,将△ ABC沿着DE折叠压平,小£重合,若Z A=75\则Z 1+Z 2=()4. (2012?云南〉如图,在AABC 中,Z 6=67% Z C=33%C.105°D 75°A 40°45°B・C.50°D 55°A ABC中,Z 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ZC,则Z 1+Z 2=(5. (2012?南通)如图,250°B・C. 180" D 140°6. (2012?桶州)如图,AE是^ ABC的角平分线,AD丄BC于点D.若Z BAC=128\ Z C=36\则Z DAE的度数是1.A 钝角三角形2.A(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7,D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3-AD是AABC的角平分线,则ZCAD的度数为(A 10°B・12°C・15°D 18°已知宜线 AB II CD, Z8125°,Z A=45\那么Z E的大小为(7. (2011?日照〉如图,80°C.90°D 100°& (2011?台湾〉列何者正确(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i、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A Z 2=Z 4+Z 7 B・ Z 3=Z 1+Z 6 C・ Z 1+Z 4+Z 6=1 D Z 2+Z 3+Z 5=380° • 60°9.A (2011?台湾)若A ABC中,2(Z A+ZC) =3Z B,则ZB的外角度数为何(36 B・ 72 C. 108 D 14410. A (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Z A=27\则下列何考不可能是Z B的度数(37 B・ 57 C. 77 D 97填空题(共4小题)(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這摆放-如果Z 3=32。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测试题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练习题)一、填空1、△ABC 中,假设∠A =350,∠B =650,那么∠C =___;假设∠A =1200,∠B =2∠C ,那么∠C =___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3、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500,那么底角是_________;4、在等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70度,那么另外两个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角形三个内角中, 最多有___个直角,最多有__个钝角,最多有___个锐角,至少有___个锐角;6、三角形中,假设最大角等于最小角的2倍,最大角又比另一个角大20°,那么此三角形的最小角的度数是________.7、在△ABC 中,假设∠A+∠B=∠C,那么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假设∠A+∠B<∠C,那么此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8、如图,∠1=20°,∠2=25°,∠A=35°,那么∠BDC=______.9、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10、△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O,假设∠BOC=132°,那么∠A=____ 11、在△ABC 中, ∠A -∠B =36°,∠C =2∠B ,那么∠A = ,∠B = ,∠C = 。
12 如图,△ABC 中,∠C=70°,假设沿图中虚线截去∠C ,那么∠1+∠2=13、△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处,折痕为CD ,那么∠A′DB=14、 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那么图中∠AOB 的度数为15、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那么图中∠α的度数为21D CB A 12题 13题16、如图,∠BDC=98°,∠C=38°,∠B=23°,∠A 的度数是二、选择题17、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那么它是( )1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9、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2,是第三个内角的54,那么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60°,90°,75°B.48°,72°,60°C.48°,32°,38°D.40°,50°,90°20、△ABC 中,∠A=2(∠B+∠C),那么∠A 的度数为( )A.100°B.120°C.140°D.160°21、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那么它是( )22、在△ABC 中,∠A=21∠B=31∠C,那么此三角形是( )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三、解答题23、如图,AD 平分∠BAC ,其中∠B =50°,∠ADC =80°,求∠BAC 、∠C 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B.∠3=∠1+∠6C.∠1+∠4+∠6=180°D.∠2+∠3+∠5=360°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B.72C.108D.144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B.57C.77D.97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_________度.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_________.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_________度.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2)请证明以上命题.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_________.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状.解答: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求出∠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方程思想.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三角的度数,由此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解答:解:三角形的三个角依次为180°×=30°,180°×=45°,180°×=105°,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最大角为180°×>90°.本题也可以利用方程思想来解答,即2x+3x+7x=180,解得x=15,所以最大角为7×15°=105°.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化的性质得出△ADE≌△A′DE,∠AED=∠A′ED,∠ADE=∠A′D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D+∠ADE及∠A′ED+∠A′DE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即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A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B=67°,∠C=33°,∴∠BAC=180°﹣∠B﹣∠C=180°﹣67°﹣33°=80°∵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BAC=×80°=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已经接触过.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C+∠3+∠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然后根据∠DAE=∠CAE ﹣∠C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BC,∠C=36°,∴∠CAD=90°﹣36°=54°,∵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128°,∴∠CAE=∠BAC=×128°=64°,∴∠DAE=∠CAE﹣∠CAD=64°﹣54°=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度数是解题的关键.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EFA=5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E的度数.解答:解:∵AB∥CD,∠C=125°,∴∠EFB=125°,∴∠EFA=180﹣125=55°,∵∠A=45°,∴∠E=180°﹣∠A﹣∠EFA=180°﹣45°﹣55°=80°.故选B.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B.∠3=∠1+∠6C.∠1+∠4+∠6=180°D.∠2+∠3+∠5=36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出∠1=∠AOB,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OB+∠4+∠6=18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1=∠AOB,∵∠AOB+∠4+∠6=180°,∴∠1+∠4+∠6=1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B.72C.108D.144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对顶角、邻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72°,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C=180°,∴2(∠A+∠B+∠C)=360°,∵2(∠A+∠C)=3∠B,∴∠B=72°,∴∠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B.57C.77D.97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90°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①∠C>90°,②∠B>90°,分类讨论解答.解答:解:∵钝角三角形△ABC中,∠A=27°,∴∠B+∠C=180°﹣27°=153°,又∵△ABC为钝角三角形,有两种可能情形如下:①∠C>90°,∴∠B<153°﹣90°=63°,∴选项A、B合理;②∠B>90°,∴选项D合理,∴∠B不可能为7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分别根据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32°,正三角形的内角是60°,正四边形的内角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是108°,∴∠4=180°﹣60°﹣32°=88°,∴∠5+∠6=180°﹣88°=92°,∴∠5=180°﹣∠2﹣108° ①,∠6=180°﹣90°﹣∠1=90°﹣∠1 ②,∴①+②得,180°﹣∠2﹣108°+90°﹣∠1=92°,即∠1+∠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56°.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A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OC中,∠BOC=118°,∴∠1+∠2=180°﹣118°=62°.∵BO和CO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2(∠1+∠2)=2×62°=124°,在△ABC中,∵∠ABC+∠ACB=124°,∴∠A=180°﹣(∠ABC+∠ACB)=180°﹣124°=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把∠2,∠3转化为△ABC中的角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CB=∠2=40°,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知∠ABC=180°﹣∠1﹣∠ACB=70°.又a∥b,∴∠3=∠ABC=7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3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压轴题.分析: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1=∠2=(180°﹣120°)÷2.解答:解:如图所示,作出入射光线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1=∠3,∠2=∠4,∵∠1=∠2,∠AOB=120°,∴1=∠2=(180°﹣120°)÷2=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由题意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关键.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请证明以上命题.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论即可;(2)画出△ABC,过点C作CF∥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A,∠B+∠BCF=180°,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答案为:180°;(2)已知:如图所示的△ABC,求证:∠A+∠B+∠C=180°.证明:过点C作CF∥AB,∵CF∥AB,∴∠2=∠A,∠B+∠BCF=180°,∵∠1+∠2=∠BCF,∴∠B+∠1+∠2=180°,∴∠B+∠1+∠A=180°,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求∠BAD的度数,只要求出∠C的度数就行了,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BA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关系及等腰三角形性质,易求∠C的度数.解答:解:∵∠ACB=80°∴∠ACD=180°﹣∠ACB=180°﹣80°=100°又∵CD=CA∴∠CAD=∠D∵∠ACD+∠CAD+∠D=180°∴∠CAD=∠D=40°在△ABC内∴∠BAD=180°﹣∠ABC﹣∠D=180°﹣46°﹣40°=94°.点评:此题主要考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点评:此题主要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BOC=90°﹣∠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与∠1表示出∠2,再利用∠O与∠1表示出∠2,然后整理即可得到∠BOC与∠A的关系;(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与∠OCB,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探究2结论:∠BOC=∠A,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1=∠ABC,∠2=∠ACD,又∵∠ACD是△ABC的一外角,∴∠ACD=∠A+∠ABC,∴∠2=(∠A+∠ABC)=∠A+∠1,∵∠2是△BOC的一外角,∴∠BOC=∠2﹣∠1=∠A+∠1﹣∠1=∠A;(2)探究3:∠OBC=(∠A+∠ACB),∠OCB=(∠A+∠ABC),∠BOC=180°﹣∠0BC﹣∠OCB,=180°﹣(∠A+∠ACB)﹣(∠A+∠ABC),=180°﹣∠A﹣(∠A+∠ABC+∠ACB),结论∠BOC=90°﹣∠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利用提供信息的思路也很重要.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延长BP交CD于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PED=∠B,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说明不成立,应为∠BPD=∠B+∠D;(2)作射线Q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把角转化到四边形中再求解.解答:解:(1)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结论:∠BPD=∠BQD+∠B+∠D.(3)连接EG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GB=∠A+∠B+∠E,又∵∠AGB=∠CGF,在四边形CDFG中,∠CGF+∠C+∠D+∠F=360°,∴∠A+∠B+∠C+∠D+∠E+∠F=360°.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答.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P=(∠A+∠B+∠E+∠F)﹣18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ADC,∠PCD=∠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解答: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FDC+∠ECD=∠A+∠ACD+∠A+∠ADC=180°+∠A;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DC=∠ADC,∠PCD=∠ACD,∴∠DPC=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180°﹣∠A),=90°+∠A;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PDC=∠ADC,∠PCD=∠BCD,∴∠DPC=180°﹣∠PDC﹣∠PCD,=180°﹣∠ADC﹣∠BCD,=180°﹣(∠ADC+∠BCD),=180°﹣(360°﹣∠A﹣∠B),=(∠A+∠B);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ADC,∠PCD=∠ACD,∴∠P=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720°﹣∠A﹣∠B﹣∠E﹣∠F),=(∠A+∠B+∠E+∠F)﹣180°,即∠P=(∠A+∠B+∠E+∠F)﹣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此类题目根据同一个解答思路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解答:解:∵∠BAC=120°,∴∠2+∠3=60°①∵∠1=∠2,∴∠4=∠3=∠1+∠2=2∠2②把②代入①得:3∠2=60°,∠2=20°.∴∠DAC=120°﹣20°=100°.点评: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的运用,还要注意角之间的等量代换.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4=∠A+∠2,∠2=∠D+∠C,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如图可知:∵∠4是三角形的外角,∴∠4=∠A+∠2,同理∠2也是三角形的外角,∴∠2=∠D+∠C,在△BEG中,∠B+∠E+∠4=180°,即∠B+∠E+∠A+∠D+∠C=18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求∠1=39°,∠3=78°,所以∠DAC=24°,∠ADC=∠3=78°.解答:解:∵∠1=∠2,∴∠3=∠1+∠2=2∠1=∠4,∴2∠3+∠CAD=2∠1+2∠2+∠BAC﹣∠1=4∠1+63°﹣∠1=3∠1+63°=180°,∴∠1=39°=∠2,∠3=∠4=78°,∴∠DAC=63°﹣∠1=63°﹣39°=24°,∠ADC=∠3=78°.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A=60°.又因为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所以∠ABE=30°.同理,∠ACF=30度,又因为∠BHC是△CEH的一个外角,所以∠BHC=120°.解答:解:∵∠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B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易求∠DA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求∠CBF、∠EAF,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先求∠AFB,再次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容易求出∠BOA.解答:解:∵∠A=50°,∠C=60°∴∠ABC=180°﹣50°﹣60°=70°,又∵AD是高,∴∠ADC=90°,∴∠DAC=180°﹣90°﹣∠C=30°,∵AE、BF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DAC=30°,∠BOA=12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出∠EAF、∠CBF,再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FB.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在△ADF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所以∠B+∠BAC+∠FAD=90°,联立△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DAF,∠B,∠C的关系,再代值求解即可.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故∠B+∠BAC+∠DAF=90°;①△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B+∠BAC=180°,即:∠C+∠B+∠BAC=90°,②②﹣①,得:∠DAF=(∠C﹣∠B)=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记此题的结论在解选择和填空题时会加快解题效率.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C的度数,与测量所得的度数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CDE是△ADC的外角,∠BDE是△ABD的外角,∵∠CDE=∠C+∠CAD,∠BDE=∠B+∠DAB,∴∠BDC=∠CDE+∠BDE=∠C+∠CAD+∠B+∠DAB,即∠BDC=∠B+∠C+∠A=25°+25°+90°=140°.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1=∠B+∠BAD,∠2=∠C+∠CAD,然后求出∠1+∠2的度数,根据零件规定数据,只有140°才是合格产品.解答:解:如图,连接AD并延长,∴∠1=∠B+∠BAD,∠2=∠C+∠CAD,∵∠A=90°,∠B=30°,∠C=20°,∴∠BDC=∠1+∠2,=∠B+∠BAD+∠DAC+∠C,=∠B+∠BAC+∠C,=30°+90°+20°,=140°,∵140°≠142°,∴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连接BE,由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知∠C+∠D=∠CBE+∠DEB,由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即可求∠A+∠ABC+∠C+∠D+∠DEF+∠F=360°.解答:解:如图连接BE.∵∠1=∠C+∠D,∠1=∠CBE+∠DEB,∴∠C+∠D=∠CBE+∠DEB,∴∠A+∠ABC+∠C+∠D+∠DEF+∠F=∠A+∠ABC+∠CBE+∠DEB+∠DEF+∠F=∠A+∠ABE+∠BEF+∠F.又∵∠A+∠ABE+∠BEF+∠F=360°,∴∠A+∠ABC+∠C+∠D+∠DEF+∠F=3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涉及到四边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分别求出∠1+∠2=∠3+∠4=145°,即可求出∠1+∠2+∠3+∠4的度数和.解答:解:∵∠A=35°,在△ABC中,∠A+∠1+∠2=180°,∴∠1+∠2=180°﹣∠A=145°,同理可证∠3+∠4=145°,∴∠1+∠2+∠3+∠4=29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提高)巩固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湖北荆州)如图所示,一根直尺EF压在三角板30°的角/ BAC上,与两边AC, AB交于M N.那么/ CME社BNF是()A . 150°B . 180 °C . 135 °D .不能确定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必小于()A . 30°B . 45°C . 60°D . 55°3.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C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D .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之和为27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5. 如图,已知AB// CD则()A . / 1 = 7 2+ / 3B . / 1 = 2 / 2+Z 3C. 7 1 = 27 2- 7 3 D . 7 1 = 180°- 7 2- 7 36. (福建漳州)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 ABC的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 AC上,将△ 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7 A= 70°,则7 1+7 2=()A. 140° B . 130 ° C . 110° D . 70°二、填空题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厶ABC中,若7A-2 7 B= 70°, 27 C-7 B= 10°,则7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在△ ABC中,7 ABC 7 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0.(1)若7 A= 76 °,则7 BOC= ________ ;(2)若/ BOC= 120°,则/ A= 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 BOC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是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底角等于_____________ .10. (河南)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 1的度数为11. (湖北鄂州)如图所示,△ ABC的外角/ 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 ABC平分线BP交于点P,12. 如图,O是厶ABC外一点,OB OC分别平分厶ABC的外角/ CBE / BCF.若/ A= n °,则/ BOC= __________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3. 如图,求证:/ A+Z B+Z C+Z D+Z E=180°14. 如图所示,BE与CD交于A, CF为Z BCD的平分线,EF为Z BED的平分线.8 C(1) 试探求:/ F与/ B、/ D之间的关系;(2) 若/ B: / D: / F= 2:4:x,求x 的值.15. 如图,在△ ABC中, / ABC的平分线与外角/ 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试说明D - A .2/ 1 = Z 2,Z C>Z B, E 为AD上一点,且EF±BC于F./ C的大小关系;(2) 如图⑵ 所示,当点E在AD的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都不变,你在⑴ 中探索到的结论是否还成立?【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⑴由/ A= 30 °,可得/ AMN/ANW 180° -30 ° = 150 °又•••/ CME=/ AMN / BNF=/ ANM故有/ CME/ BNF= 150 ° .2. 【答案】C;【解析】假如三角形的最小角不小于60 ° ,则必有大于或等于60°的,因为该三角形三个内角互不相等,所以另外两个非最小角一定大于60°,此时,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必大于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假设不可能成立,即它的最小角必小于60°3. 【答案】C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所以外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即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4. 【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而两个外角的和为270°,所以必有一个外角为90°,所以有一个内有为90° .5. 【答案】A;6. 【答案】A;【解析】连接AA,则/ 1=/ EAA' +/ EA' A,/ 2=/ DAA +/ DA AED所以/ 1+Z 2=Z EAA +/EA A+Z DAA +/DA' A=Z EAD+Z EA D=70°+70°= 140°.A-2 B=70【解析】联立方程组: 2 C- B 10 ,解得C 20 .A B C 18018. 【答案】128 ° , 60 ° ,Z BOC= 90° +—Z A;29. 【答案】80°或50°;【解析】100°的补角为80°, (1)80 °为三角形的顶角;(2)80°为三角形底角时,则三角形顶角为50 ° .10. 【答案】75°;11. 【答案】50°;【解析】Z PCD=Z PBC+40 ,即Z PCD-Z PBC= 40°,又PA是厶ABC中Z A的外角的平分线,点P是旁心(旁心是一个三角形内角平分线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180°- 2Z PCD+Z PBC+180 —2Z PAC= 180°,所以Z PAC= 50° .112•【答案】90 -n ;2【解析】•••/ COB=180 - (Z OBC-Z OCB ,三、解答题13. 【解析】解:延长BE交AC于点H,易得Z BFC=Z A+Z B+Z C 再由Z EFC=Z D+Z E, 上式两边分别相加,得:Z A+Z B+Z C+Z D+Z E=Z BFC+Z EFC= 180°。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 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 B.∠3=∠1+∠6 C.∠1+∠4+∠6=180°D.∠2+∠3+∠5=360°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 B.72 C.108 D.144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 B.57 C.77 D.97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_________度.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_________.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_________度.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2)请证明以上命题.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_________.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状.解答: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求出∠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方程思想.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三角的度数,由此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解答:解:三角形的三个角依次为180°×=30°,180°×=45°,180°×=105°,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最大角为180°×>90°.本题也可以利用方程思想来解答,即2x+3x+7x=180,解得x=15,所以最大角为7×15°=105°.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 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化的性质得出△ADE≌△A′DE,∠AED=∠A′ED,∠ADE=∠A′D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D+∠ADE及∠A′ED+∠A′DE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即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A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B=67°,∠C=33°,∴∠BAC=180°﹣∠B﹣∠C=180°﹣67°﹣33°=80°∵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BAC=×80°=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已经接触过.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C+∠3+∠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然后根据∠DAE=∠CAE﹣∠C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BC,∠C=36°,∴∠CAD=90°﹣36°=54°,∵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128°,∴∠CAE=∠BAC=×128°=64°,∴∠DAE=∠CAE﹣∠CAD=64°﹣54°=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度数是解题的关键.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EFA=5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E的度数.解答:解:∵AB∥CD,∠C=125°,∴∠EFB=125°,∴∠EFA=180﹣125=55°,∵∠A=45°,∴∠E=180°﹣∠A﹣∠EFA=180°﹣45°﹣55°=80°.故选B.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 B.∠3=∠1+∠6 C.∠1+∠4+∠6=180°D.∠2+∠3+∠5=36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出∠1=∠AOB,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OB+∠4+∠6=18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1=∠AOB,∵∠AOB+∠4+∠6=180°,∴∠1+∠4+∠6=1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 B.72 C.108 D.144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对顶角、邻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72°,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C=180°,∴2(∠A+∠B+∠C)=360°,∵2(∠A+∠C)=3∠B,∴∠B=72°,∴∠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 B.57 C.77 D.97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90°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①∠C>90°,②∠B>90°,分类讨论解答.解答:解:∵钝角三角形△ABC中,∠A=27°,∴∠B+∠C=180°﹣27°=153°,又∵△ABC为钝角三角形,有两种可能情形如下:①∠C>90°,∴∠B<153°﹣90°=63°,∴选项A、B合理;②∠B>90°,∴选项D合理,∴∠B不可能为7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分别根据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32°,正三角形的内角是60°,正四边形的内角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是108°,∴∠4=180°﹣60°﹣32°=88°,∴∠5+∠6=180°﹣88°=92°,∴∠5=180°﹣∠2﹣108°①,∠6=180°﹣90°﹣∠1=90°﹣∠1 ②,∴①+②得,180°﹣∠2﹣108°+90°﹣∠1=92°,即∠1+∠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56°.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A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OC中,∠BOC=118°,∴∠1+∠2=180°﹣118°=62°.∵BO和CO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2(∠1+∠2)=2×62°=124°,在△ABC中,∵∠ABC+∠ACB=124°,∴∠A=180°﹣(∠ABC+∠ACB)=180°﹣124°=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把∠2,∠3转化为△ABC中的角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CB=∠2=40°,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知∠ABC=180°﹣∠1﹣∠ACB=70°.又a∥b,∴∠3=∠ABC=7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3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压轴题.分析: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1=∠2=(180°﹣120°)÷2.解答:解:如图所示,作出入射光线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1=∠3,∠2=∠4,∵∠1=∠2,∠AOB=120°,∴1=∠2=(180°﹣120°)÷2=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由题意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关键.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请证明以上命题.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论即可;(2)画出△ABC,过点C作CF∥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A,∠B+∠BCF=180°,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答案为:180°;(2)已知:如图所示的△ABC,求证:∠A+∠B+∠C=180°.证明:过点C作CF∥AB,∵CF∥AB,∴∠2=∠A,∠B+∠BCF=180°,∵∠1+∠2=∠BCF,∴∠B+∠1+∠2=180°,∴∠B+∠1+∠A=180°,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求∠BAD的度数,只要求出∠C的度数就行了,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BA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关系及等腰三角形性质,易求∠C的度数.解答:解:∵∠ACB=80°∴∠ACD=180°﹣∠ACB=180°﹣80°=100°又∵CD=CA∴∠CAD=∠D∵∠ACD+∠CAD+∠D=180°∴∠CAD=∠D=40°在△ABC内∴∠BAD=180°﹣∠ABC﹣∠D=180°﹣46°﹣40°=94°.点评:此题主要考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点评:此题主要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BOC=90°﹣∠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与∠1表示出∠2,再利用∠O与∠1表示出∠2,然后整理即可得到∠BOC与∠A的关系;(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与∠OCB,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探究2结论:∠BOC=∠A,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1=∠ABC,∠2=∠ACD,又∵∠ACD是△ABC的一外角,∴∠ACD=∠A+∠ABC,∴∠2=(∠A+∠ABC)=∠A+∠1,∵∠2是△BOC的一外角,∴∠BOC=∠2﹣∠1=∠A+∠1﹣∠1=∠A;(2)探究3:∠OBC=(∠A+∠ACB),∠OCB=(∠A+∠ABC),∠BOC=180°﹣∠0BC﹣∠OCB,=180°﹣(∠A+∠ACB)﹣(∠A+∠ABC),=180°﹣∠A﹣(∠A+∠ABC+∠ACB),结论∠BOC=90°﹣∠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利用提供信息的思路也很重要.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延长BP交CD于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PED=∠B,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说明不成立,应为∠BPD=∠B+∠D;(2)作射线Q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把角转化到四边形中再求解.解答:解:(1)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结论:∠BPD=∠BQD+∠B+∠D.(3)连接EG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GB=∠A+∠B+∠E,又∵∠AGB=∠CGF,在四边形CDFG中,∠CGF+∠C+∠D+∠F=360°,∴∠A+∠B+∠C+∠D+∠E+∠F=360°.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答.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P=(∠A+∠B+∠E+∠F)﹣18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ADC,∠PCD=∠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解答: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FDC+∠ECD=∠A+∠ACD+∠A+∠ADC=180°+∠A;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DC=∠ADC,∠PCD=∠ACD,∴∠DPC=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180°﹣∠A),=90°+∠A;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PDC=∠ADC,∠PCD=∠BCD,∴∠DPC=180°﹣∠PDC﹣∠PCD,=180°﹣∠ADC﹣∠BCD,=180°﹣(∠ADC+∠BCD),=180°﹣(360°﹣∠A﹣∠B),=(∠A+∠B);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ADC,∠PCD=∠ACD,∴∠P=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720°﹣∠A﹣∠B﹣∠E﹣∠F),=(∠A+∠B+∠E+∠F)﹣180°,即∠P=(∠A+∠B+∠E+∠F)﹣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此类题目根据同一个解答思路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解答:解:∵∠BAC=120°,∴∠2+∠3=60°①∵∠1=∠2,∴∠4=∠3=∠1+∠2=2∠2②把②代入①得:3∠2=60°,∠2=20°.∴∠DAC=120°﹣20°=100°.点评: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的运用,还要注意角之间的等量代换.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4=∠A+∠2,∠2=∠D+∠C,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如图可知:∵∠4是三角形的外角,∴∠4=∠A+∠2,同理∠2也是三角形的外角,∴∠2=∠D+∠C,在△BEG中,∠B+∠E+∠4=180°,即∠B+∠E+∠A+∠D+∠C=18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求∠1=39°,∠3=78°,所以∠DAC=24°,∠ADC=∠3=78°.解答:解:∵∠1=∠2,∴∠3=∠1+∠2=2∠1=∠4,∴2∠3+∠CAD=2∠1+2∠2+∠BAC﹣∠1=4∠1+63°﹣∠1=3∠1+63°=180°,∴∠1=39°=∠2,∠3=∠4=78°,∴∠DAC=63°﹣∠1=63°﹣39°=24°,∠ADC=∠3=78°.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A=60°.又因为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所以∠ABE=30°.同理,∠ACF=30度,又因为∠BHC是△CEH的一个外角,所以∠BHC=120°.解答:解:∵∠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B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易求∠DA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求∠CBF、∠EAF,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先求∠AFB,再次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容易求出∠BOA.解答:解:∵∠A=50°,∠C=60°∴∠ABC=180°﹣50°﹣60°=70°,又∵AD是高,∴∠ADC=90°,∴∠DAC=180°﹣90°﹣∠C=30°,∵AE、BF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DAC=30°,∠BOA=12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出∠EAF、∠CBF,再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FB.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在△ADF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所以∠B+∠BAC+∠FAD=90°,联立△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DAF,∠B,∠C的关系,再代值求解即可.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故∠B+∠BAC+∠DAF=90°;①△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B+∠BAC=180°,即:∠C+∠B+∠BAC=90°,②②﹣①,得:∠DAF=(∠C﹣∠B)=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记此题的结论在解选择和填空题时会加快解题效率.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C的度数,与测量所得的度数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CDE是△ADC的外角,∠BDE是△ABD的外角,∵∠CDE=∠C+∠CAD,∠BDE=∠B+∠DAB,∴∠BDC=∠CDE+∠BDE=∠C+∠CAD+∠B+∠DAB,即∠BDC=∠B+∠C+∠A=25°+25°+90°=140°.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1=∠B+∠BAD,∠2=∠C+∠CAD,然后求出∠1+∠2的度数,根据零件规定数据,只有140°才是合格产品.解答:解:如图,连接AD并延长,∴∠1=∠B+∠BAD,∠2=∠C+∠CAD,∵∠A=90°,∠B=30°,∠C=20°,∴∠BDC=∠1+∠2,=∠B+∠BAD+∠DAC+∠C,=∠B+∠BAC+∠C,=30°+90°+20°,=140°,∵140°≠142°,∴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连接BE,由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知∠C+∠D=∠CBE+∠DEB,由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即可求∠A+∠ABC+∠C+∠D+∠DEF+∠F=360°.解答:解:如图连接BE.∵∠1=∠C+∠D,∠1=∠CBE+∠DEB,∴∠C+∠D=∠CBE+∠DEB,∴∠A+∠ABC+∠C+∠D+∠DEF+∠F=∠A+∠ABC+∠CBE+∠DEB+∠DEF+∠F=∠A+∠ABE+∠BEF+∠F.又∵∠A+∠ABE+∠BEF+∠F=360°,∴∠A+∠ABC+∠C+∠D+∠DEF+∠F=3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涉及到四边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分别求出∠1+∠2=∠3+∠4=145°,即可求出∠1+∠2+∠3+∠4的度数和.解答:解:∵∠A=35°,在△ABC中,∠A+∠1+∠2=180°,∴∠1+∠2=180°﹣∠A=145°,同理可证∠3+∠4=145°,∴∠1+∠2+∠3+∠4=29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习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习题
1.△ABC中,∠A=40°,∠B=60°,则与∠C相邻外角的度数是______.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2:3:4,则最大的内角是_______度.
3.如果△ABC中,∠A+∠B=∠C-10°,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
4.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40度,另一个角是多少度?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求它各个角的度数?
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
A.95°,20°B.45°,80°C.55°,60°
6.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钝角三角形
8.如果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9.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10.如图,∠A=50°,∠B=40°,∠C=30°,则∠BDC=_______.。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及作业
三角形有关的角习题课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即:在△ABC中,∠A+∠B+∠C=_____理解与延伸: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_;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3、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角特点: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同顶点的内角互为_______________②三角形有____个外角,每个顶点处有____个外角,但算三角形外角和时,每个顶点处只算____个外角,外角和是指三个外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_______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和二、知识应用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1已知两角求第三角 2已知三角的比例关系求各角 3已知三角之间相互关系求未知角2、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1已知外角和它不相邻两个内角中的一个可求“另一个”2可证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_______3经常利用它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个角相等.三、例题分析1、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A = 150°,∠B = ∠D = 40°则∠C=_______2、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_______3、△ABC中,∠B = ∠A + 10°,∠C = ∠B + 10°.求△ABC的各内角的度数4. 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求∠β的度数5、如图,求∠A+∠B+∠C+∠D+∠E的度数变式:1如图①,五角形的顶点分别为A、B、C、D、E,∠A+∠B+∠C+∠D+∠E=_____2如图②,∠A+∠DBE+∠C+∠D+∠E=_____3如图③,∠A+∠B+∠C+∠D+∠E=_____6、1如图1,BO、CO分别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则∠BOC与∠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BO、CO分别是△ABC两个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则∠BOC与∠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BO、CO分别是△ABC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则∠BOC与∠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图2及图2中的结论进行证明四、课外作业:A组题1、如图,已知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ABC是等边三角形,且CG=CD,DF=DE,则∠E=______2、如图,∠1+∠2+∠3+∠4+∠5+∠6=______3、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α=_______度.4、如图,∠1、∠2、∠3的大小关系为A.∠2>∠1>∠3 B.∠1>∠3>∠2C.∠3>∠2>∠1 D.∠1>∠2>∠35、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6、如图,已知∠1=60°,∠A+∠B+∠C+∠D+∠E+∠F=A、360°B、540°C、240°D、280°7、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DE∥BC,∠A=46°,∠1=52°,求∠2的度数.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 90°,∠B和∠C,应分别是32°,和21°,检验工人量得∠BDC = 148°,就断定这两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9、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呢B组题10、在△ABC中,∠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B的两倍,那么∠A=______,∠B=______,∠C=______1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A.4:3:2 B.3:2:4 C.5:3:1 D.3:1:5循环题12、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80,若确定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为A.7 B.8 C.9 D.1213、若2-=,则3x-=________________x(1)9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6,2向下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15、如图,边长为10的正方形ABCD沿AD方向平移a个单位,重叠部分面积为20,则a=16、已知,如图,CD平分∠ACB,AC∥DE,CD∥EF,求证:EF平分∠DEB.17、一个工程队原定在10天内至少要挖土600m3,在前两天一共完成了120 m3,由于整个工程调整工期,要求提前两天完成挖土任务.问以后几天内,平均每天至少要挖土多少m3。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练习题1.三角形有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
内角和为180°,外角和为360°,这些是做题时常用的已知条件。
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大小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大小。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3.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是求角度和推理的基础。
外角性质可用于证明一个角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和,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4.作辅助线可以使问题更简单。
经典例题解析:1.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1:5:6,求最大的内角度数。
根据内角和定理,三个内角的和为180°,设它们分别为x、5x、6x,则有x+5x+6x=180°,解得x=20°,最大的内角为6x=120°。
举一反三:在△ABC中,已知∠A=55°,∠XXX∠C大25°,求∠B的度数。
设∠B=x,∠C=y,则∠A+∠B+∠C=180°,代入已知条件得x+y=125°,又因为∠B比∠C大25°,所以x=y+25°,代入前面的式子得2y+25°=125°,解得y=50°,x=75°,即∠B的度数为75°。
又如: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
2.已知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CE交BA延长线于点E。
证明∠BAC>∠B。
根据外角性质,∠BAC=∠ACD+∠ACB,而CE是∠ACD的平分线,所以∠ACE=∠ECD=1/2∠ACD,又因为CE交BA延长线于点E,所以∠ACB=∠ACE+∠ECB,代入前面的式子得∠BAC=∠ACD+∠ACE+∠XXX∠ACD+1/2∠ACD+∠ECB=3/2∠ACD+∠ECB。
又因为∠XXX和∠ECB是同旁内角,所以∠XXX<∠B,代入前面的式子得∠BAC>∠B。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用“<”把∠1、∠2、∠A联系起来,根据外角性质,∠1=∠A+∠B,∠2=∠A+∠C,代入前面的式子得∠B<∠1-∠A,∠C<∠2-∠A,即可得到所求的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练习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2014•昆明模拟)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则∠DAE的度数为()A.20°B.18°C.38°D.40°2、(2014•福鼎市模拟)如图,BA1和CA1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若∠A1=α,则∠A2013为()A.α2013 B.α22013C.α2012D.α220123、(2014•丰润区二模)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A.40°B.35°C.30°D.25°4、(2013•河北)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A.90°B.100°C.130°D.180°5、(2013•安庆一模)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40°,则∠C=()A.20°B.30°C.40°D.50°6、(2013•西青区二模)如图,小明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着DE折叠(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并使点A与点A′重合,若∠A=70°,则∠1+∠2的度数为()A.140°B.130°C.110°D.70°7、(2013•南漳县模拟)(附加题)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A=∠1+∠2 B.∠A=∠2-∠1 C.2∠A=∠1+∠2 D.3∠A=2(∠1+∠2)8、(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9、(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 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150°B.210°C.105°D.75°10、(2012•樊城区模拟)下面是有关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探究,阅读后按要求作答: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12∠A(不要求证明).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11、如图,△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D,CE平分∠ACB交AB于E,CE 与BD交于F,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H,过F作FG⊥BC于G.(1)若∠ABC=45°,∠ACB=65°,求∠HFG的度数;(2)根据(1)中的规律探索∠ABC、∠ACB与∠HFG之间的关系;(3)试探究∠BFH与∠CF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2、问题1如图①,一张三角形ABC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两点.研究(1):如果沿直线DE折叠,使A点落在CE上,则∠BDA′与∠A的数量关系是研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是研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猜想:理由问题2研究(4):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B落在四边形EFCD的内部时,∠1+∠2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13、已知:如图1,△ABC中,∠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是AD上的一点,过点P画PH⊥BC于H(1)求证:∠DPH=12(∠B-∠C);(2)如图2,当点P是线段AD的延长线上的点时,过点P画PH⊥BC于H,上述结论任然成立吗?请你作出判断并加以说明.【(1)证明:∵AD平分∠BAC,∴∠BAD=∠CAD,∵PH⊥BC于H,∴∠DPH=90°-∠PDH,∵∠DAC=12∠BAC=12(180°-∠B-∠C),∴∠DPH=90°-∠PDH=90°-(∠DAC+∠C)=90°-12(180°-∠B-∠C)-∠C=12(∠B-∠C).(2)解: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证明:∵AD平分∠BAC,∴∠BAD=∠CAD,∵PH⊥BC于H,∴∠DPH=90°-∠PDH=90°-∠DAC,∵∠DAC=12∠BAC=12(180°-∠B-∠C),∴∠DPH=90°-∠PDH,=90°-(∠DAC+∠C)=90°-12(180°-∠B-∠C)-∠C=12(∠B-∠C).】14、已知,如图,∠XOY=90°,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动,BE是∠ABY 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移动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解:∠C的大小保持不变.理由:∵∠ABY=90°+∠OAB,AC平分∠OAB,BE平分∠ABY,∴∠ABE=12∠ABY=12(90°+∠OAB)=45°+12∠OAB,即∠ABE=45°+∠CAB,又∵∠ABE=∠C+∠CAB,∴∠C=45°,故∠AC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且始终保持45°.】1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150°,∠XBC+∠XCB= 90°.(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不变化,60°)16、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图2中,若∠D=40°,∠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 之间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解:(1)∠A+∠D=∠B+∠C;(2)由(1)得,∠1+∠D=∠3+∠P,∠2+∠P=∠4+∠B,∴∠1-∠3=∠P-∠D,∠2-∠4=∠B-∠P,又∵AP、CP分别平分∠DAB和∠BCD,∴∠1=∠2,∠3=∠4,∴∠P-∠D=∠B-∠P,即2∠P=∠B+∠D,∴∠P=(40°+30°)÷2=35°.(3)2∠P=∠B+∠D.】17、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个;(3)在图2中,若∠D=40°,∠B=36°,试求∠P的度数;(4)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解:(1)结论:∠A+∠D=∠C+∠B;(2)结论:六个;(3)由∠D+∠1+∠2=∠B+∠3+∠4①(∵∠AOD=∠COB),由∠1=∠2,∠3=∠4,∴40°+2∠1=36°+2∠3∴∠3-∠1=2°(1)由∠ONC=∠B+∠4=∠P+∠2,②∴∠P=∠B+∠4-∠2=36°+2°=38°;(4)由①∠D+2∠1=∠B+2∠3,由②2∠B+2∠3=2∠P+2∠1①+②得:∠D+2∠B+2∠1+2∠3=∠B+2∠3+2∠P+2∠1∠D+2∠B=2∠P+∠B.∴∠P=∠D+∠B2.】18、如图:AB∥CD,直线l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EF上,N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N不与F重合)(1)当点N在射线FC上运动时,∠FMN+∠FNM=∠AEF,说明理由;(2)当点N在射线FD上运动时,∠FMN+∠FNM与∠AEF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AB∥CD,∴∠AEF+∠MFN=180°.∵∠MFN+∠FMN+∠FNM=180°,∴∠FMN+∠FNM=∠AEF.(2)∠FMN+∠FNM+∠AEF=180°.理由:∵AB∥CD,∴∠AEF=∠MFN.∵∠MFN+∠FMN+∠FNM=180°,∴∠FMN+∠FNM+∠AEF=180°.】19、把一副学生用三角板(30°、60°、90°和45°、45°、90°)如图(1)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正半轴上,直角边AC与y轴重合,斜边AD与y轴重合,直角边AE交x轴于F,斜边AB交x轴于G,O是AC中点,AC=8.(1)把图1中的Rt△AED绕A点顺时针旋转α度(0≤α<90°)得图2,此时△AGH的面积是10,△AHF的面积是8,分别求F、H、B三点的坐标;(2)如图3,设∠AHF的平分线和∠AGH的平分线交于点M,∠EFH的平分线和∠FOC的平分线交于点N,当改变α的大小时,∠N+∠M的值是否会改变?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改变,请求出其值.【解:(1)∵OG∥BC,AC=8,∴∠B=∠AGO=45°,∴OA=OG=4.∵S△A F H=8,S△A G H=10,∴GH=5,FH=4.∴OH=1,OF=5,∴F(-5,0),H(-1,0),B(8,-4).(2)不变,∠N+∠M=97.5°.理由如下设∠HAC=α,∠GAO=∠AGO=45°,∴∠FHA=∠HAG+∠AGH=90°+α.∵HM平分∠AHF,∴∠FHM=12∠FHA=45°+12α.∵GM平分∠AGH,∴∠HGM=12∠AGO=22.5°.∵∠FHM=∠HMG+∠MGH,∴45°+12α=∠M+22.5°,∴∠M=22.5°+12α.又FN平分∠EFO,∴∠NFO=12∠EFO=12(∠FOA+∠FAO)=12(90°+30°+α)=60°+12α,∴∠N=180°-∠NFO-∠NOF=180°-(60°+12α)-45°=75°-12α.∴∠N+∠M=(75°-12α)+(22.5°+12α)=97.5°.】20、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 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1)解方程组:x+2y−5=02x−y=0得:x=1y=2(3分)∴A(-1,0),B(0,2);(2)∠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P=180°-∠PAB-∠PBA=180°-12(∠EAB+∠FBA)=180°-12(∠ABO+90°+∠BAO+90°)=180°-12(180°+180°-90°)=180°-135°=45°;(3)∠AGH=∠BGC,理由如下:作GM⊥BF于点M.由已知有:∠AGH=90°-12∠EAC=90°-12(180°-∠BAC)=12∠BAC,∠BGC=∠BGM-∠CGM=90°-12∠ABC-(90°-12∠ACF)=12(∠ACF-∠ABC)=12∠BAC∴∠AGH=∠BGC.注:不同于此标答的解法请比照此标答给分.】21、如图,△ABC中,∠A=35°,∠B=69°,CE平分∠ACB,CD⊥AB于D,求∠ECD的度数,探究:(1)若点F是线段CE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端点C、E重合),FM⊥AB于M,求∠EFM的度数;(2)若点G是线段CE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端点E重合),GN⊥AB于N,直接写∠EGN的度数.(在右图中直接画出图形再计算)【解:∵CE平分∠ACB,∴∠ACE=∠BCE=12∠ACB,又∠A=35°,∠B=69°,∴∠ACB=180°-35°-69°=76°,∴∠ACE=∠BCE=12×76°=38°,又∵CD⊥AB,∴∠CDB=90°,∴∠DCB=90°-69°=21°∴∠DCE=∠BCE-∠DCB=38°-21°=17°;(1)∵FM⊥AB于M,∴FM∥CD,∴∠EFM=∠ECD=17°,(2)∵GN⊥AB,∴GN∥CD,∴∠EGN=∠ECD=17°.】22、(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40°,则∠ABC+∠ACB=度,∠XBC+∠XCB=度;(2)如图2,改变(1)中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点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3)如果(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把“∠A=40°”改成“∠A=n°”,请直接写出∠ABX+∠ACX的大小.23、如图,把△ABC的纸片沿着DE折叠.(1)若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点A′的位置.(如图1)且∠1=40°,∠2=24°,求:∠A′的度数;(2)若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BE的上方)点A′的位置(如图2),则∠A′与∠1,∠2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3)若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CD的下方)点A′的位置(如图3),∠A′与∠1,∠2又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4、将一块直角三角板DEF放置在△ABC上,使得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DE、DF 恰好分别经过点B、C.(1)如图1,当∠A=45°时,∠ABC+∠ACB=度,∠DBC+∠DCB=度;(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DEF的位置,使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DE、DF仍然分别经过点B、C,那么∠ABD+∠ACD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没有变化,请探究∠ABD+∠ACD与∠A的关系.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1,2),且|2a+b+1|+(a+2b-4)2=0.(1)求a,b的值;(2)①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COM的面积=12△ABC的面积,求出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它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COM的面积=12△ABC的面积仍然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3)如图2,过点C作CD⊥y轴交y轴于点D,点P为线段CD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OP,OE平分∠AOP,OF⊥OE.当点P运动时,∠OPD∠DOE的值是否会改变?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点B(a,0),且满足|2a-b|+(b-4)2=0.(1)求点A、点B的坐标.(2)已知点C(0,b),点P从B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y轴负方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移动,某一时刻,如图所示且S阴=12,求点P移动的时间?S四边形OCAB(3)在(2)的条件下,AQ交x轴于M,作∠ACO,∠AM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N,判断∠N−∠APB−∠PAQ∠AQC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其值;若不是定值,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计算(基础)(含答案)
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计算(基础)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30°,则∠C 的度数为( )A.80°B.90°C.100°D.110°答案:A解题思路:如图,由AD平分∠BAC,∠BAD=30°,可得∠BAC=2∠BAD=2×30°=60°,在△ABC中,∠B=4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C=180°-∠B-∠BAC=180°-40°-60°=80°.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2.如图,在△ABC中,∠B=67°,∠C=33°,AD平分∠BAC,则∠ADC的度数为( )A.80°B.107°C.73°D.100°答案:B解题思路:如图,结合已知条件,∠ADC可以看作△ACD的内角,也可以看作△ABD的一个外角,因此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将∠ADC看作△ACD的内角:在△ABC中,∠B=67°,∠C=3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BAC=80°;由AD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在△ACD中,∠2=40°,∠C=3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ADC=107°.第二种思路:将∠ADC看作△ABD的一个外角:已知在△ABC中,∠B=67°,∠C=3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得∠BAC=80°;由AD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DC是△ABD的一个外角,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ADC=∠B+∠1=67°+40°=107°.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3.已知在△ABC中,AD⊥BC,D为垂足,AE是三角形中∠BAC的平分线,∠B=45°,∠AED=80°,则∠C=( )A.65°B.65°或25°C.55°D.55°或25°答案:B解题思路:①当∠B<∠C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可以得到∠EAD=(∠C-∠B),则∠C=65°;②当∠B>∠C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可以得到∠EAD=(∠B-∠C),则∠C=25°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4.已知:如图,在△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的度数为( )A.70°B.72°C.74°D.75°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5.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AD⊥BC,垂足为D,若∠BAC=128°,∠C=36°,则∠DAE 的度数为( )A.10°B.12°C.15°D.18°答案:A解题思路:如图,因为AE平分∠BAC,且∠BAC=128°,所以,因为AD⊥BC,∠C=36°,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DAC=90°-∠C=90°-36°=54°,因此∠DAE=∠CAE-∠DAC=64°-54°=10°.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6.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AD⊥BC于点D,若∠B=76°,∠C=36°,则∠DAE的度数为( )A.20°B.18°C.36°D.15°答案:A解题思路:如图,已知AD⊥BC,所以∠DAE可以放在Rt△ADE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计算,那么需要求∠1的度数.∠1可以看作△AEC的一个外角,利用外角定理,得∠1=∠EAC+∠C,∠C已知,接下来只需求∠EAC即可.在△ABC中,∠B=76°,∠C=36°,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BAC=180°-∠B-∠C=68°,又AE平分∠BAC,那么,所以∠1=70°,所以∠DAE=90°-∠1=90°-70°=20°.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7.已知:如图,在△ABC中,∠BAC=100°,∠C=40°,点E在BC上,连接AE,AF交BC于点D,且∠DAE=50°,∠EAC=30°,求∠1的度数.某同学有以下几种思考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A.在△ADC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直接计算B.根据∠AED是△AEC的一个外角,先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AED,再在△ADE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计算C.先根据题目条件求出∠B和∠BAD的度数,再根据∠1是△ABD的一个外角,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计算D.先根据题目条件求出∠F和∠DEF的度数,再根据∠1是△DEF的一个外角,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计算答案:D解题思路:如图,以上几种思考方向中,A,B,C均是正确的;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F和∠DEF的度数,因此选项D错误.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完整版)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含答案)
三角形内角和综合习题精选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2.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三角形ABD中线,(1)∠ABE=15°,∠BAD=35°,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6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3.如图,DB是△ABC的高,AE是角平分线,∠BAE=26°,求∠BFE的度数.4.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AD交直线BC于点E.(1)若∠B=35°,∠ACB=85°,求∠E的度数;(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与∠B、∠AC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5.(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A=30°,则∠ABC+∠ACB=_________ ,∠XBC+∠XCB=_________ .(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使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ACX的大小.6.如图1,△ABC中,∠A=50°,点P是∠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1)求∠P的度数;(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是∠CBD与∠BCE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4)若点P是∠ABC与∠ACF平分线的交点,∠P与∠A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3)、(4)小题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7.如图,已知△ABC中,∠B=∠E=40°,∠BAE=60°,且AD平分∠BAE.(1)求证:BD=DE;(2)若AB=CD,求∠ACD的大小.8.如图,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1)若|x+2y﹣5|+|2x﹣y|=0,试分别求出1秒钟后A、B两点的坐标;(2)设∠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问: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P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延长BA至E,在∠ABO的内部作射线BF交x轴于点C,若∠EAC、∠FCA、∠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BE的垂线,垂足为H,试问∠AGH和∠BGC的大小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点E在AB上,CE,DE分别平分∠BCD,∠ADC,∠1+∠2=90°,∠B=75°,求∠A的度数.10.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的平分线交于点F.(1)当∠OCD=50°(图1),试求∠F.(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11.如图,△ABC中,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BC>∠C),(1)试说明∠BOA=90°+∠C;(2)当AD是高,判断∠DAE与∠C、∠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2.已知△ABC中,∠BAC=100°.(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 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题(共12小题)1.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 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
9.2.1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内练习1.在△ABC 中,∠A-∠B=36°,∠C=2∠B ,求∠A 、∠B 、∠C 的度数.2.根据图形计算x 和y 的值. D85°A C43° x ° y °(x+24)° x °B C D A B『随堂练习』 1.(1)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等于 ;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2.在△ABC 中,若∠A+∠B=88°,则∠C=_______,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3.如图,∠______是△ABD 的外角,∠____是△BCE 的外角, 若∠DEC=60°,∠ECB=20°,则∠DBC=_______.4.在一个三角形,若︒=∠=∠40B A ,则ABC ∆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课堂检测』1.如图,AD 是∠CAE 的平分线,∠B=35°,∠DAE=60°,则∠ACD=( ). A 25° B 85° C 60° D 95°2.如图,AB//CD ,∠ABD 与∠BD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则∠BED 的度数是( ). A 45° B 85° C 90° D 95°3.如图,在△ABC 中,BE 、CD 相交于点E .(1)∠1和∠2分别是哪一个三角形的外角? (2)如果∠A =2∠ACD =76º,∠2=143º.试求∠1和∠DBE 的度数.4.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 (1)若∠ABC =60°,∠ACB =80°,求∠BOC 的度数; (2) 若∠A =70°, 求∠BOC 的度数. (3)若∠BOC =120°, 求∠A 的度数.9.2.2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内练习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440,求它的边数. .2.如图,求∠1+∠2+∠3+∠4的度数.A D CBE AB C D EACD E BC第3题图第4题图OCBA第2题图3.已知九边形中,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之和是1205°,求该内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方法指导 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是360°,这是在做题时题设不用加以说明的已知条件; 在三个角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便能求第三个角的大小.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者一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数及有关的推理论证时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外角的性质应用:①证明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②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角相等;③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4.利用作辅助线求解问题,会使问题变得简便.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1.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5:6,则其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120° 举一反三: 【变式1】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 A.50° B.75° C.100° D.125° 【变式2】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类型二: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角不等 2.如图所示,已知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CE交BA延长线于点E。
求证:∠BAC>∠B。
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用“<”把∠1、∠2、∠A 联系起来________。
类型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 3.如图,求∠A+∠B+∠C+∠D+∠E 的度数.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五角星ABCDE 中,试说明∠A+∠B+∠C+∠D+∠E=180°。
类型四: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综合问题 4.如图9,△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1)若∠ABC=70°,∠ACB=50°,则∠BDC=________; (2)若∠ABC+∠ACB=120°,则∠BDC=________;l t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 (3)若∠A=60°,则∠BDC=________; (4)若∠A=100°,则∠BDC=________; (5)若∠A=n°,则∠BDC=________.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10,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CF交于G ,若∠BDC= 140°,∠BGC=110°,求∠A 的大小.80 【变式2】如图11, △ABC 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如果∠A=50°,求∠D. 【变式3】如图12,在△ABC 中,AE 是角平分线,且∠B=52°,∠C=78°,则∠AEB 的度数是_____. 【变式4】(2009北京四中期末)如图所示,△ABC 的外角∠CBD、∠B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若∠A=68°,求∠F 的度数。
56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o 类型五:与高线相关的综合问题 5.如图13,△ABC 中,∠A=40°,∠B=72°,CE 平分∠ACB,CD⊥AB 于D ,DF⊥CE,求∠FCD 的度数.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14,△ABC 中,∠B=34°,∠ACB=104°,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DAE 的度数. 【变式2】如图15,△ABC 中,三条高AD 、BE 、CF 相交于点O .若∠BAC=60°,求∠BOC 的度数.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o 【变式3】如图16,在△ABC,AD 是高线,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BAC=50°,∠C=70°,求∠DAC 和∠BOA 的度数. 类型六:与平行线相关的综合问题 6.已知:如图17,AB∥CD,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90°.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18,AB∥CD,∠A=96°,∠B=∠BCA,则∠BCD=________. 【变式2】如图19,AB∥CD,∠B = 72°,∠D = 37°,求∠F 的度数.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 【变式3】如图20,△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 45°,∠C= 63°,DE∥AC,求∠ADE.类型七:用三角形角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7.一种工件如图21所示,它要求∠BDC 等于140°,小明通过测量得∠A=90°,∠B=22°,∠C=26°后就下结论说此工件不合格,这是为什么呢?举一反三: 【变式】某工程队准备开挖一条隧道,为了缩短工期,必须在山的两侧同nisgnihtllA选择题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i rb ei n ga re go od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2.如图,AB∥CD,∠1=110°,∠ECD=70°,∠E 的大小是( ). A.30° B.40° C.50° D.60° (第2题) (第3题) 3.李明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商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 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4.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是第三个内角的,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60°,90°,75°B.35°,40°,105°C.48°,32°,38°D.40°,50°,90° 5.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6.设∠1,∠2,∠3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1+∠2, ∠2+∠3,∠3+∠1 中 ( ).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A.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B.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C.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个都可能是锐角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钝角三角形 8.如图所示,若∠A=32°,∠B=45°,∠C=38°,则∠DFE 等于( ).A.120°B.115°C.110°D.105° 9. 如图所示,在△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则下列各式不能成立的是( ).A.∠BDC=∠2+∠6+∠AB.∠2=∠5-∠A C.∠5=∠1+∠4 D.∠1=∠ABC+∠4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所示,在△ABC 中,∠B=∠C,∠BAD=40°,若∠1=∠2,则∠EDC的度数为( )A.40°B.30°C.20°D.10° 11.(2010云南楚雄)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A .55°,55°B .70°,40°C .55°,55°或70°,40°D .以上都不对 12.(2010安徽)如图,直线∥,∠1=55°,∠2=65°,则∠3为:(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A .50°B .55°C .60°D .65°填空题 13.三角形中,若最大内角等于最小内角的2倍,最大内角又比另一个内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4.在△ABC 中,若∠A+∠B=∠C,则此三角形为_____三角形;若∠A+∠B <∠C,则此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 15.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为40°,则∠1+∠2+∠3+∠4=_________. 16.在△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BDC=155°,则∠A=______. 1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各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和是300°,则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度数是____. 18.一个三角形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_________. 19.如图所示,∠ABC 与∠ACB 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O ,∠ABC 的内角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ABC 与∠ACB 的相邻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 ,且∠A=60°,则∠BOC=______,∠D=______,∠E=_______.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o (第19题) (第20题) 20.如图所示,∠A=50°,∠B=40°,∠C=30°,则∠BDC=________. 21.如图,∠A+∠B+∠C+∠D+∠E+∠F=_________. (第21题) (第22题) 22.如图,D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AC 上一点,DE⊥BC 于E ,EF⊥AB 于F ,若∠ADE=158°,则∠DEF=_____.解答题 23.如图所示,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B=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求∠1+∠2的度数. (第23题) (第24题) 24.已知,如图D 是△ABC 中BC 边延长线上一点,DF⊥AB 交AB 于F ,交AC 于E ,∠A=46°,∠D=50°.求∠ACB 的度数.an dAl l th i ng si nt 25.如图,在△ABC 中,∠A=36°,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DBA=∠ABC,∠DCA=∠ACE,求∠D 的度数. (第25题) (第26题) 26.如图,AB∥CD,∠A=45°,添一个条件_________,求∠C 的度数. 能力提升 27.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63°, 求∠DAC 的度数. (第27题) (第28题)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28.如图所示,已知∠1=∠2,∠3=∠4,∠C=32°,∠D=28°,求∠P 的度数. 29.已知,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BE 是∠ABC 内任一射线,交CE 于E . 求证:∠EBC<∠ACE. (第29题) (第30题)30.如图所示,在△ABC 中,AD⊥BC 于D ,AE 平分∠BAC(∠C>∠B),试证明:∠EAD=(∠C-∠B).综合探究: 31.如图所示,在△ABC 中,∠A=,△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 且∠P=,试探求下列各图中与的关系,并加以说明.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o m 32.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 (1)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A、∠1、∠2的度数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2)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时,∠A、∠1、∠2的度数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