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课文《红星照耀中国》学案(45张PPT)
五、毛泽东的早年经历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背熟)
①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活和家务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快、吃苦耐 劳的习惯,纯朴善良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同情贫弱、关心人民 疾苦,同时父亲的严厉和高压也使他从小有了反抗意识。
② 在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时期读了《精忠传》、《水浒传》、 《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盛世危言》等书,同 时结交良师益友,使他养成勤奋刻苦的读书习惯和可贵的批判精神, 从小立志高远、胸怀大志,认识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 加深了自己的反抗意识。
⑦他退学后以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坚持到省立图书馆执 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这使他长见识,开眼界。
长征 一、“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 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 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 着这一切。这是斯诺对长征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 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二、出身:(了解)
我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在地主的压迫下,这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无法再过下去了,为了 经济上的原因分了家。我被过继给一个伯父,这个伯父却受我如同 亲生儿子一样,送我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我一面读书,一面又 不得不干各种活。
我在一九〇五年考过科举,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 府,进了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九一一年,我当 时是个连长,我随有名的云南都督蔡锷率领的滇军参加推翻清朝的 革命。蔡锷是南方最进步的共和派青年领袖之一,他给我很大的影 响。
▲出身最苦、秉性最直、战风最猛。
红色窑工徐海东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 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 湖北一个窑场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蒋介石把他称为文明 的一大害。可是就在这里,羞怯地长在一对宽阔的孩子气肩膀上 的,却是南京的悬赏不下于彭德怀的脑袋。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著名著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7年创作。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国长达4个月的旅行,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深入接触。
书中大量描绘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理念、组织结构以及领导人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
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国情: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革命背景的途径。
2.红军长征: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从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斯诺在书中对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革命理念。
4.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结构: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红军的军事制度,以及红军内部的民主生活。
5.红军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斯诺在书中描述了红军
推行的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等政策,以及红军在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和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以翔实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同时,该书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 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摘要: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1.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2.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二、故事梗概1.主人公的成长与觉醒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4.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三、主题思想1.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2.坚定的革命信念3.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绘中国革命历程的长篇小说,由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创作。
作品以中国工农红军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
1936 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苏区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和生活。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实文学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为世界了解中国革命打开了一扇窗口。
二、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普通青年,通过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故事围绕这位青年的成长与觉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在作品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成为了核心内容。
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逐步实现对城市的解放。
这一道路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抗日战争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另一个重要情节。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抗敌,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作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何战胜敌人,赢得胜利,为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尊严。
三、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独立。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革命信念对于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受教育情况 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 学习。 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 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至别的方面去了。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 明的”教育影响。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 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背景
(一)创作背景: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二)出版时间: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性格特点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 惟一的“纯无产阶级”。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徐海东
出身与家庭 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窑工,出身贫寒。 童年的经历 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 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 受教育情况 上了4年学,同学几乎全是地主或商人的子 弟, 同 学 、 先 生 都讨厌少有鞋穿,衣服破烂 的 徐 海 东 。 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负,打破地主儿子的头,被拳打脚 踢,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
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彭德怀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 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不可多得的品质。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海罢工起义。
不脱孩子气,
讲究实际经验,有
④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又大又深的眼
卓越的组织和领导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 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 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 去红都的道路 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 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 热爱红军的故事。
章节
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三篇
在保安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 西方记者。
创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 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 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 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国内外的局势:(1)国内: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第二次国 共合作达成。(2)国外: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 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再次当选为 美国总统。
内容概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 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 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 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是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辉煌历史的联想的词汇。
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红星是一个象征性的图案,通常被用来表示荣耀、胜利和希望。
当红星照耀中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某个阶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正在迈向辉煌的未来。
这个词汇常被用于描述中国革命时期,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红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争的象征之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 中国革命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掌握命运的道路。
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红星也因为他们的奋斗而照耀着中国。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红星能够持续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时间3.朱德4.江西瑞金5.重新分配土地6.西安事变7.敌疲我打8.中国工农红军9.鲁迅宋庆龄10.根据斯诺的采访路线,补全下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解析】“作品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作品含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解析】该作品没有体现“及时性”。
3.(√)4.(×)【解析】“鄂豫皖根据地”表述有误,应该是“西北根据地”。
5.(×)【解析】“红色窑工”是徐海东,“教育委员”是徐特立。
6.(√)7.(×)【解析】这些都是朱德的经历。
8.(×)【解析】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只有极少部分是商人。
9.(×)【解析】表述夸大,《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作者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虽然第1次向世界介绍了长征,但并没有“全方位记录”。
10.(√)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D2.A【解答】根据原著“我们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那一度是“金城汤池”的高大木头城门在我们的军事通行证魔力前面霍地打了开来,拖着门上的链条铛铛作响。
在熹微的晨光中,军用大卡车隆隆驶过飞机场,当时每天都有飞机从那个机场起飞,到红军防线上空去侦察和轰炸。
”可知,“红色的大门”是指“红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
3.A【解析】A选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D选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
4.B【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优秀课件
主题思想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 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 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 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 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
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 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 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 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 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中考真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
汉史学家司马光。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纪实报道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断言,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 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 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示例:D
【示例】在师范毕业之后,毛泽东面临选择,当时 许多同学都计划要到法国工读,新民学会当时对这 些同学给予帮助,但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他认 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在中国 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在北平他找到原 来在师范学校的教员杨怀中,他正在北大做教授,
杨怀中把毛泽东介绍到了北大图书馆,当时的馆长 是李大钊。毛泽东做图书佐理员,月薪8块大洋, 而李大钊则是120块大洋。当时的北大是自由思想 的桥头堡,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在这里积极 地参与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还听大学的课程, 在北大非常活跃地参加各种政7年4月开始,国共的合作彻底 的决裂。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 央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开除陈独秀出中央政 治局。之后,毛泽东被派往湖南组织“秋收起义”。 在组织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经常要行走在安源 矿工和农民自卫队之间,有一次毛泽东被地方的民 团所捕获,“他们命令将我押解到民团总部,要在
《红星照耀中国》的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的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扩展资料:历史学家认为,斯诺与宋庆龄的友谊后来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性因素,宋庆龄促成了斯诺前往陕北,并顺利采访了“红色中国”。
“红星”成书于当年北平城的未名湖畔,而斯诺为何出发去延安,又如何实现了这一次“红色长征”,与他在上海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斯诺来到中国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他到世界各地采风的过程中,原计划在中国停留数周,没想到后来变成了13年。
”孙华说。
史料显示,斯诺及其第一任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影响他们最终驻留中国、促成《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与两个中国人有关,一是宋庆龄,二是鲁迅。
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
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1、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1936年,人们对中国红军、苏维埃等等提出过许多问题,由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回答问题的人都没有亲身到苏维埃统治的区域去过,所以没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革命文学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入调查,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1. 讲述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的采访经历,包括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会面和交流,以及他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深入了解。
2. 详细描述了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奋斗历程,包括红军的起源、发展、壮大以及在长征中的艰苦历程。
3.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战略和策略,以及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4. 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调查,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公,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革命为人民争取权利和自由。
5. 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和政策,包括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除了以上内容,《红星照耀中国》还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风貌。
例如,毛泽东的坚定信念、深思熟虑和卓越领导力,周恩来的忠诚、机智和卓越的组织能力,朱德的沉稳、坚韧和无私奉献,以及彭德怀的勇猛、果断和真诚。
这些领导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此外,《红星照耀中国》还通过讲述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这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奋勇前进,不惜流血牺牲。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阅读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在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归纳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归纳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所见所闻?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6.《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8.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红星照耀中国原文和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原文和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照亮了我们的前程。
勇敢而坚定的领袖,
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红色的光芒照亮天空,
象征着我们的胜利与荣光。
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
我们都能坚定前行。
红星照耀中国,
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让我们团结起来,
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首鼓舞人心的诗歌,表达了红星作为象征胜利和荣光的意象,照耀着中国前进的道路。
诗歌中表达了中国领导者的勇敢与坚定,他们带领人民勇往直前,追求光明的未来。
红星象征着希望和光芒,照亮着天空,象征着中国的胜利和荣光。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人民都能坚持不懈地前行。
诗歌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寓意着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祖国之下,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世界上伟大的国家。
它鼓励了中国人民奋发向前,为实现中国的梦想而努力。
这首诗歌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的赞美和自豪感。
它激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它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毅和勇敢,在面临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10个问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10个问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在世界各国,红色中国始终是一个谜。
他们在中国腹地战斗,因消息封锁而不为人知;长期被围困,他们的地区难以进入。
自1921年来,还没有记者去过那里,写过详实的报道。
有着多种传说,有的说他们不过是几千土匪罢了,有的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苏维埃,甚至连红军也不存在。
而与此相反的看法,则把他们看作是中国唯一的救星。
扩展资料: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资料1、诺斯采访“红色中国”情况(1)在安塞百家坪附近的司令部采访了周恩来的生平及其参加革命的历程。
认为这位参加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态度温和的人。
(2)在去保安的路上,①采访了李长林,了解其生平,询问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了解贺龙参加革命的历程及其性格特点。
开始有一点懂得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战斗。
②还采访了同行的几个年轻红军,问他们参加红军的缘由,发现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他们很乐观。
觉得这也许是他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3)在保安,①采访了毛泽东,跟毛泽东谈论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抗日战争,毛泽东的个人历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红军的成长,红军进行长征缘由及经过。
觉得这些不仅是毛泽东的个人历史,也是共产主义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
②在保安红军大学,采访了林彪,了解林彪的革命成长道路及红军大学招生、课程等情况。
认为红军有充分抗战的决心。
③在保安红军剧社,采访了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危拱之女士。
观看了剧社表演,了解剧社的创办与发展。
觉得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
某种意义上,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也是一个盛大的巡回宣传演出,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使亿万人民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概念。
④在保安采访了林祖涵(林伯渠),了解苏区的货币政策,财政收入及支出。
得出结论:苏区经济居然能够维持下来,这完全是中国式的一个奇迹,这不是能仅仅用财政的角度来解释的,只有在社会和政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
⑤在保安采访了徐特立,了解苏区教育政策、发展及成效。
得出结论:人们通过政治宣传式学习掌握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战斗思想,让诺斯觉得这比其他内容更有趣。
(4)在甘肃边境周家村,采访了红色农民,了解农民对红军的看法。
结论:农民发自内心地认同红军和共产党,而且抗战的理论深入人心。
(5)在苏区工业中心的吴起镇,采访了工人、兵工厂厂长何锡阳、刘群仙,电器工程师朱作奇,了解苏区工业发展情况。
结论: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6)在预望堡,①采访了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人杨尚昆,了解正规红军的构成、文化程度、年龄、军备等相关情况。
明白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了解了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②在预望堡还采访了彭德怀,了解彭德怀参加红军的历程和游击战术。
结论:从他身上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7)在红军的列宁室,采访了红军战士和刘晓,参观列宁室及在那里上的政治课。
结论:后方正规军战士的生活忙碌而又健康,有组织,他们充满了士气。
(8)在预望县城十五军团,采访了徐海东,了解徐海东的革命成长历程和中国的阶级斗争。
结论:这些年来在国民党和外国报纸上发表的反共宣传,百分之九十纯属胡说八道。
(9)在回民教导团,采访回民战士,了解共产党在回民重点宣传及政策。
结论:共产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回民对他们的信任,令人难以置信。
(10)在预望堡,①采访了少先队员(红小鬼),了解其参加红军的原因及工作情况。
结论: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得到在建设新世界中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
②采访了红军战士,了解朱德的为人喝引用资料的“特殊战术”,结论: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
(11)在河连湾,采访老红军、红军贾河忠,了解其对红军的看法和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宗教信仰政策。
总结:①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
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
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
②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就是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2、人物形象(1)周恩来《造反者》相关情节: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形象:平易近人,温和文雅,他细心热情。
同时他理智冷静,善于分析,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
(2)贺龙《贺龙二三事》相关情节: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编进红军;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形象: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3)毛泽东《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相关情节:①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②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③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的步行。
④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⑤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
⑥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搜虱子。
⑦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形象: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
(4)彭德怀《彭德怀印象》相关情节:①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②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
③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
④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⑤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
⑥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⑦从事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⑧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
形象: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烈反抗精神、性格刚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
(5)徐海东《红色窑工徐海东》相关情节:①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
②他是国民党重金悬赏的中共军事领导人。
③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④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
⑤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
形象:大胆无畏,英勇善战,强烈反抗精神、善良真诚,阶级意识很强。
(6)朱德《关于朱德》相关情节:①指挥全军打过大大小小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剿。
②与展示讲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
③定出自习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④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⑥积极主动戒脱鸦片烟瘾。
⑦在柏林参加共党卫生院五卅运动被捕。
形象:沉默谦虚,崇尚现代科学、爱部下,深受爱、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民,忠于党的事业,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杰出军事家。
3、艺术特色(1)高度真实性,深刻的洞察力①《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报道作品,具有高度的客观真实性。
斯诺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避免自己在选择和解释上可能出现的失实,保证叙事的可靠性。
同时,它是斯诺在冒险而艰辛的旅程中实地采访到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冷静的观察家对亲历式采访调查中所见所闻所想的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作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有了作品的问世。
②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
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的预见性结论,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
(2)结构独特,善设悬念①斯诺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结构,以一章或一回集中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逐一展现四个月中所经历的见闻。
在一章或一回结束时,用类似“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方式引入下一个章回,环环相扣,将对多个单人的采访组合成群体形象,将多个单一事件连缀成整体报道。
②作者极善设置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叙述。
在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疑问的方式,毫不避讳地写到了人们对于红色中国的各种疑虑;在行文中还穿插了各种打破以往臆想的经历。
在故事的主人公本身就充满神秘感的前提下,这种叙述方式更令人兴趣大增。
(3)以小见大,材料的组织、裁剪巧妙①擅用特写。
将生活细节、采访中的趣味性情节以及场景等用特写镜头放大,以强烈的视觉感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特写镜头有对于人物的描写,如对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爱整洁的“红小鬼”等外形、情态的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例如斯诺同边区红小鬼和红军战士的交谈,常常运用对话方式实录,间以神情姿态的描述,这一个个特写镜头,使读者历历在目。
②精巧设计和组织材料。
通过新颖的、故事性强的叙述,把陕甘宁边区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起来,一个个特定和具体的画面,反映出更真实更宏大的感人现实。
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4)个性鲜明、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①斯诺尽力捕捉对象的特点,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等灵活的表现方法,对人物的穿着打扮、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摹,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态龙钟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4、主题探究①《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站士坚韧不拔,英勇卓越的伟大斗争,以及中共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②作品揭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原因。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和中国人民,才是这个民族的主人,是红色革命的强大的主体力量。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力量,折射的是人类历史的精华。
他们是这部书中的活生生的主角,更是历史的主角!5、体会感悟①在斯诺对共产党、国民党的客观对比叙述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我们要学习过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英勇爱国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发扬革命传统精神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②斯诺“用事实说话”的精神使之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记者,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也是美国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