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现代文学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现代文学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一、民国旧派小说
1、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A、北洋政府对文化控制力的减弱。
B、科举取消,造就了较为雄厚的作者队伍。
C、文人跌入市民阶层,获得了市民文化的本位。
2、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A、徐枕亚:《玉梨魂》
B、吴双热《孽冤镜》
C、李定夷《霓玉怨》
3、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A、李涵秋《广陵散》
B、向恺然《留东外史》
C、包笑天《馨儿就学记》
D、朱瘦菊(海上说梦人)《歇浦潮》
E、平襟亚(网蛛生)《人海潮》
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小说向“俗”定位
1、1917年起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批判
A、鲁迅:查禁32种鸳蝴小说、发表《劝告小说家勿再编黑幕一类小说函稿》等。
B、胡适对《广陵潮》等长篇结果的批判。
C、茅盾对旧小说“记账式”叙述手法的分析,以及革新《小说月报》。
D、旧派小说的反抗:《礼拜六》的副刊在新文学的攻势下拍退。
2、通俗小说的代表:
A、张恨水:《春明外史》
B、社会小说:毕倚虹《人间地狱》、包笑天《上海春秋》、李涵秋《战地莺花录》
C、滑稽小说:徐卓呆(文坛笑匠、东方卓别林),《浴堂里的哲学家》、《万能术》
D、武侠小说: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赵焕亭《奇侠精忠传》、《马鹞子全传》。
E、侦探小说:周瘦鹃等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
F、历史小说:叶小凤《古戊寒茄记》、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包笑天《留芳记》
前行莫彷徨。
通俗文学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
1.顾明道的言情武侠小说:《荒江女侠》 (方玉琴为父报仇,巧遇师兄岳剑秋,构成“剑 胆琴心”)带来了侠情两结合的特点,开了言情 武侠小说的先河。 2.文公直的历史武侠小说:“碧血丹心” 系列(《碧血丹心大侠传》等)。 3.姚民哀的党会武侠小说:《四海群龙 记》。 4.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蜀山剑侠 传》是一部集武侠小说大成的奇作,共55集。 5.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2.《金粉世家》: 小说描写国务总理金家七少爷金燕西 与寒门女子冷清秋之间的婚恋悲剧。是张 恨水最早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 是他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楔 子 燕市书春奇才惊客过 朱门忆旧热泪向人弹
第一回 陌上闲游坠鞭惊素女 阶前小谑策权戏娇嬛
第二回 月夜访情俦重来永巷 绮宴招腻友双款幽斋
民国旧派小说代表: 言情派代表——徐枕亚《玉梨魂》; 谴责小说代表——李涵秋《广陵潮》; 社会小说代表——包天笑《馨儿就学记》; 这些旧派小说显示了某种过渡的性质,在 表达“世变”、“人情”和运用小说形式方面, 都显得滞后。而在发挥文化消费功能的同时,又 暗暗地为新文学的产生准备了些许条件(如小说 具有一些民主思想,引进了一些外国进步作品 等)。
二、刘云若的社会言情小说 在北方社会言情小说家中,可与张恨 水抗衡的只有天津的刘云若。代表作有: 《春风回梦记》、《红杏出墙记》等。 刘云若在通俗小说艺术现代性方面所 达到的程度远在张恨水之上。
南北两派社会言情小说的异同
北派作家并不直接承续晚清小说的传统,较 少负担所以容易与五四文学沟通; 北方现代经济转型没有南方快,所以文学中 的道德关注沉稳而不浮躁,世俗化、生活化比南 方反显得深入,而南方通俗文学中的“文人化” 趣味则比较浓重。 北派小说介入社会力避锋芒,表现出鲜明 的市民精神和市民的价值观念。这与新感觉派一 比较便顿见分晓。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
• 淦女士(冯沅君):《隔绝》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二、三)
• 通俗文学以趣味性娱乐性精神消费商业文化为主要特征。 • 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格调偏于世俗与媚俗,据说“卅六鸳 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是他们的常用语,他们因此 而得名。主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 《孽冤镜》和李定夷的《(雨员)玉怨》等,他们被称为 “三鼎足”。1912-1917年是鸳鸯蝴蝶派的繁盛 时期。(71)《礼拜六》,1914年创刊的消闲周刊。 (71)
•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18-1923,15篇,
后抽出《不周山》。
• 《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1924-1825,11 • 内向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 叙事模式 1、看与被看(吃与被吃)《示众》《祝福》《药》;
2、离去-归来-再离去《故乡》《在酒楼上》。(31-34)
• 周扬1933年11月在《现代》上以“周启应”的笔名发表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一文,介 绍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创作原则。这件事对中国后来的文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54)
“新月派” (梁实秋):文学无阶级性,天才论。(156 -157)
“性灵文学”(林语堂):1、强调自我审视与表现;2、 强调人的性灵(自然本性)的流露。(157)
年,国民党曾对“左联”进行过查禁、通缉、逮捕甚至杀 害。1936年春,“左联”为了配合全国的抗战形势宣布解 散。“左联”在这段时期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外国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推动 了文艺大众化运动。但他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也有一个曲 折的过程。鲁迅、茅盾对他们有过合理的批判,胡秋原、 苏汶(第三种人)在与他们的论争中也提出过一些合理的 建议。 (150-154)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市民通俗小说(一))【圣才出品】
第4章市民通俗小说(一)4.1 复习笔记一、通俗小说的定义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二、“鸳蝴”开启直接源头1.“鸳鸯蝴蝶一礼拜六派”文学(1)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2)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礼拜六》是1914年开办的一种娱乐消闲周刊。
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2.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1)当时的北洋政府自顾不暇,给了文学以良好的发展机会。
(2)科举取消,加上近代报刊业的发展,通俗作品有了较雄厚的作者队伍。
(3)文人跌入了市民阶层,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了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1912年同年连载的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贾玉怨》,三人被称为“三鼎足”。
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其“通俗”主要在情调上。
4.旧派社会小说的代表民国旧派小说以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代表,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便在于开创了社会言情长篇的体例。
三、对峙迫使旧派向“俗”定位新文学阵营从1917年开始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
这场批判言词尖锐地指出旧派的思想陈腐守旧,除击中其要害“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之外,胡适、茅盾还特别地解析了民国旧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弊病。
旧派小说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退下来,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被迫同新文学分割,发挥自己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了,形式上更加“通俗”,并力图加强自身的“现代性”。
张恨水、平江不肖生等大家逐步崛起。
四、市民通俗小说类型的形成旧派小说有社会、武侠、侦探、历史这四种基本类型,特点是南派通俗小说占据上风。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重点
《包身工》
《包身工》
第十八章曹禺
(4课时)
一、曹禺的文学史意义
二、代表作《雷雨》
1、主题;2、结构;3、人物形象:周朴园、繁漪等;4、语言特色
三、《日出》的新进展(与《雷雨》相比较)
1、创作思想的发展;2、光明色彩的显示;3、反映生活面的宽广;4、结构上的新探索;5、喜剧才能的表现
《灭亡》、《爱情三部曲》
②描写工人的生活与斗争《砂丁》
③取材异域生活的作品《马赛的夜》
2、四十年代的创作及《寒夜》
二、代表作《家》
1、思想意义
2、觉新、觉慧的形象
3、艺术特色
《家》
《家》(电影)
《激流三部曲》(电视剧)
第十三章沈从文
(4课时)
一、创作概况:文体作家
△二、“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
①基本情节与思想倾向的评价
1、创作意图
△2、五四前夕“显示了实绩”的三篇作品
△3、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分人物类型讲)
4、艺术特色
①清醒的现实主义
②“画眼睛”和“灵魂”手法
③民族特色
④人物与环境的典型化方法
三、《阿Q正传》
1、基本内容
△2、阿Q形象
①典型性问题
②“精神胜利法”
③阿Q的“革命”
△3、主要艺术成就
四、《野草》和《朝花夕拾》
标有“△”者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
第二章鲁迅
(10课时)
一、生平和思想发展
1、早期的创作准备(1881—1918)身世要点、教育思想特征
△进化论对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2、前期的经历、创造概况和思想特征(1918—1927)
3、后期的经历、创作概况和思想特征(1927—1936)
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通俗小说(一)PPT课件
旧派小说其时尚有相当的读者,这些旧派小说一律显示了某种过渡 性质,在表达“世变”、“人情”和运用小说形式方面都显得滞后。
.
4
第二讲 新旧文学的抗争
1、新旧文学对峙 1917年起,新文学阵营开始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蝴派。 对峙结果:新派文学在青年学生读者群中胜利,迫使通俗文学向
“下”向“俗”定位。通俗文学发挥其所长争取老派市民读者,并 艰难的试图加强其自身的“现代化”。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分流,雅 俗互渗的格局便形成了。
C、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同普通市民取得相同的文化境遇和文化 眼光,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
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 玉怨》。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均采用“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的文字。
.
பைடு நூலகம்
3
4、旧派社会小说 代表作--李涵秋《广陵潮》。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开创了
3、张恨水对通俗文学的贡献
张恨水显示了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 A、男女主人公已经贯穿故事前后,初步将小说编织成一个整体 B、视点和道德评价是城市平民的充满了对平民阶层的同情关爱 C、反“大团圆”的模式 D、虽有报界拾闻的痕迹,但已加强了虚构性,描写略略超出了 讲述。
此期代表作品--《春明外史》
[本章完] 返回目目
.
7
.
2
第一讲 国民旧派小说
1、鸳鸯蝴蝶-礼拜六 1912-1917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荣期。这类文
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和媚俗。
2、旧派小说繁荣的时代缘故
A、北洋政府自顾不暇,万清垮台后社会的文化控制力量减弱
B、科举取消,近代报刊业发展,文人失去“学而优则仕”的道 路,通俗作品的作者队伍增加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一))【圣才出品】
第4章通俗小说(一)一、填空题1.《玉梨魂》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品。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鸳鸯蝴蝶【解析】《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祖师”徐枕亚的代表作品。
小说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2.周作人称________创作的小说《玉梨魂》为“鸳鸯蝴蝶派祖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徐枕亚;《金粉世家》【解析】徐枕亚是近现代小说家,《玉梨魂》是其代表作。
其小说不仅以哀感顽艳著称,而且也以骈四俪六之文体为其显著特点,对鸳鸯蝴蝶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徐枕亚成为“鸳鸯蝴蝶派祖师”;《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3.________的言情小说____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徐枕亚;《玉梨魂》【解析】徐枕亚的《玉梨魂》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二、名词解释1.鸳鸯蝴蝶派答: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全书目录:序前言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年 6 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话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 年7 月-1949 年9 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序王瑶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通俗小说(一)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通俗文学的概念一向比较模糊,是因它的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
长时期以来人们强调它属于“旧文学”或“封建文学残余”的一面,而来不及认识它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慢过渡的一面。
最终它实际已融入了新文学之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现代能俗文学的一部分,只是中国新旧文学的决裂十分“戏剧化”,事后的复杂融和过程往往遭到历史的掩盖,所以反而看不清楚了。
近年来,学术界大致将其厘定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
(注: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总序》,《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1-12),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至2页。
)用这个定义来考察“五四”前后的通俗文学,可以发现它是如何站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线上的。
尽管它背靠着大都会的经济市场、印刷出版业,带头将文学变为商品,进行文学复制式的批量生产,但在道德和文学的观念上,在文学形式的承传上,通俗文学因其永远存在的滞后性,使它只能逐渐从旧传统的轨道脱出。
中国的传统通俗文学从来就是以小说为主的,小说是“小道”,是“闲书”,到了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
所以在晚清小说的基础上,利用了民国之后“五四”前的一段“真空”时间,旧派通俗小说曾经一度独占文坛。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成了新文学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同时也就给自己带来重新调整的时机。
一民国旧派小说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第四章 通俗小说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如何认识和评价“通俗文学”因为通俗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所以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概念一向比较模糊。
长期以来人们将其归属于“旧文学”,强调其“封建文学残余”的一面,而未能认识其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缓过渡的一面。
事实上,通俗文学最终融入了新文学之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通俗文学。
“五四”前后的通俗文学,尽管靠着大都会的经济市场,带头将文学变为商品,进行文学的复制式的批量生产,但在道德和文学观念上和文学形式的承传上,因其永远存在的滞后性,使之只能逐渐从旧传统的轨道脱出。
并伴随着小说地位的崛起而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
二、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派:即“礼拜六派”,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因擅长“卅六鸳鸯同命鸟,遗孀蝴蝶可怜虫”模式而得名,繁盛于1912-1917年间。
《礼拜六》周刊:1914年创办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杂志。
共出版200期,在民国时期影响很大。
民国旧派小说代表:言情派代表——徐枕亚《玉梨魂》;谴责小说代表——李涵秋《广陵潮》;社会小说代表——包天笑《馨儿就学记》;这些旧派小说显示了某种过渡的性质,在表达“世变”、“人情”和运用小说形式方面,都显得滞后。
而在发挥文化消费功能的同时,又暗暗地为新文学的产生准备了些许条件(如小说具有一些民主思想,引进了一些外国进步作品等)。
三、新文学迫使旧派小说向“俗”定位鲁迅、胡适、茅盾等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否定;《礼拜六》与《小说月报》在读者争夺战中败退;旧派小说始转入市民社会下层,不得不向“俗”的方向发展;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雅俗分流、雅俗互渗的格局便形成了。
新文学读者:青年学生读者;旧派小说的读者:老年旧派读者;20年代旧派小说的代表:朱瘦菊(海上说梦人)《歇浦潮》、《新歇浦潮》;毕倚虹《人间地狱》;包天笑《上海春秋》;张恨水《春明外史》;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近代狭义英雄传》;。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现代文学30年第四章
《玉梨魂》 玉梨魂》
特点: 特点:
1)骈散结合的文体。“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骈散结合的文体。 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2)开现代通俗言情小说先河 3) 古典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技 法的融合, 法的融合,显示其过度性
二、代表性作品
2.谴责小说
李涵秋(1874-1923) 李涵秋(1874-1923) 《广陵散》(P72) 广陵散》 72) 名应漳,号韵花, 号韵花, 别署沁香阁主人 署沁香阁 和韵花馆 和韵花馆主, 安徽人
作品影响
小说写得十分哀艳动人,情节也曲折多变。 小说写得十分哀艳动人,情节也曲折多变。 刘氏,因看《玉梨魂》而极其崇拜徐, 刘氏,因看《玉梨魂》而极其崇拜徐,做 了徐枕亚的继室。因受婆婆虐待,郁郁而死。 了徐枕亚的继室。因受婆婆虐待,郁郁而死。
《情天劫后诗六首》 情天劫后诗六首》
不是著书空造孽,误人误己自疑猜, 不是著书空造孽,误人误己自疑猜, 忽然再见如花影,泪眼双枯不敢开。 忽然再见如花影,泪眼双枯不敢开。 我生常戴奈何天,死别悠悠已四年, 我生常戴奈何天,死别悠悠已四年, 毕竟殉情浑说谎,只今无以慰重泉。 毕竟殉情浑说谎,只今无以慰重泉。 今朝都到眼前来,不会泉台会舞台。 今朝都到眼前来,不会泉台会舞台。 人世凄凉犹有我,可怜玉骨早成灰! 人世凄凉犹有我,可怜玉骨早成灰! 一番惨剧又开场,痛忆当年合断肠, 一番惨剧又开场,痛忆当年合断肠, 如听马嵬坡下鬼,一声声骂李三郎。 如听马嵬坡下鬼,一声声骂李三郎。 电光一瞥可怜春,雾鬓风鬟幻似真, 电光一瞥可怜春,雾鬓风鬟幻似真, 仔细认来犹仿佛,不知身是剧中人。 仔细认来犹仿佛,不知身是剧中人。 旧境当前若可寻,层层节节痛余心, 旧境当前若可寻,层层节节痛余心, 梦圆一幕能如愿,我愧偷生直到今。 梦圆一幕能如愿,我愧偷生直到今。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小说
教学要点:1、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2、张恨水的主要作品第一节现代通俗小说概述①通俗小说的特征②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③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一、通俗小说的特征文学地位不确定,一直没有被捧高;以小说为主,是“小道”、“闲书”,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近些年在研究上被重视。
在民国后五四前的一段时间,在晚清小说的基础上,旧派通俗小说曾一度独占文坛,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成了新文学的对立物,受到批判,也开始自身的重新调整。
有别于新文学创作,称“民国旧派小说”。
比之新文学:(1)观念上:政治功利性弱些,商业目的性强(2)趣味上: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3)创作方法上:有明显中国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4)读者群:广大市民层为主二、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1、民国旧派小说1912-1917,“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繁盛。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民国旧派小说的概念比它更大。
常用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礼拜六》,1914年创办的娱乐消闲周刊,前后出满200期。
代表作品:1912,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霣玉怨》(号称“三鼎足”)《玉梨魂》:骈四俪六,雕红刻翠,骈散结合的写法。
书生何梦霞与主人家寡媳白梨娘的爱情悲剧,一殉情一殉国。
二人有诗词酬答。
徐枕亚接写《雪鸿泪史》,假托何梦霞日记,细加安排,进一步扩大《玉梨魂》影响。
风行原因:旧诗文体中融新的东西,让读者既熟悉又新奇;旧制度男女婚恋无望,为许多人切身感受;受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影响,高洁女性,日记交代,后记凭吊,渲染感伤气氛。
——骈体小说搭上古典诗文传统和现代技法,预示民国旧派小说开头就具备过渡性地位。
其他作品:李涵秋《广陵潮》,谴责小说,为社会言情长篇,学《红楼梦》把“情”写足。
结构庞大松散,牵出数十种“潮”为名的小说。
文学名着精读第四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PPT优选版
那沾有雨意的白色卷云,
远栖于西山下的烦嚣小城。
花环(放在一,开望是舒噩落梦挂在着悬幽崖,谷里的花最香。 或一者切一 的片一阳,无光更。生人了。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一你的为一 檐切雨,说我常出在的说欢故唱事你。感动是,幸福的,小玲玲, 你火爱便寂 是寞火,。没寂寞有的星照光。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理想。
冰心诗歌欣赏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雨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戴望舒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等。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我的歌呵,
撑着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独自 彷徨在悠长, 象我一样,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有感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在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目的: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背景:文学革命者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先集中力量摧毁当时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把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4、文学革命遭到旧文学势力的一些抵抗,但相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俗文学的概念一般比较模糊,是因为它的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长 时期以来人们强调它属于“旧文学”或“封建文学残余”,而来不及 认识它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慢过渡的一面。最终它实际已经 融入了新文学之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现代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通俗文学从来都是以小说为主的,小说是“小道”,是 “闲书”,到了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在晚清小说的基础 上,利用了民国之后“五四”前的一段“真空”时间,旧派通俗小说 曾经一度独占文坛。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成了新文学的对 立物受到批判,同时也就给自己带来重新调整的时机。
此期代表作品--《春明外史》
整个通俗文学在放弃部分读者市场,面向民间以后,受新文学先锋 作品的压力,在小说文体上一直围绕如何改造传统的“章回体”而 发生变动,包括是否白话叙述,对章回固定格式的取舍,纪实性和 虚构性如何搭配等。这些无疑都是通俗小说内部矛盾运动需要具体 解决的。当通俗文学进入下一阶段,向着新文学渗透并进行吸收时, 它面对的就是如此的文体上的问题。源自[本章完]返回目目
第一讲 国民旧派小说
1、鸳鸯蝴蝶-礼拜六 1912-1917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荣期。这类文 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和媚俗。 2、旧派小说繁荣的时代缘故 A、北洋政府自顾不暇,万清垮台后社会的文化控制力量减弱 B、科举取消,近代报刊业发展,文人失去“学而优则仕”的道 路,通俗作品的作者队伍增加 C、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同普通市民取得相同的文化境遇和文化 眼光,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 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 玉怨》。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均采用“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的文字。
C、侦探小说(英美探案作品的影响) 代表作--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 D、历史小说 代表作--叶小凤《古戍寒笳记》、蔡东藩《历朝通俗演绎》、 包天笑《留芳记》等。 3、张恨水对通俗文学的贡献
张恨水显示了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 A、男女主人公已经贯穿故事前后,初步将小说编织成一个整体 B、视点和道德评价是城市平民的充满了对平民阶层的同情关爱 C、反“大团圆”的模式 D、虽有报界拾闻的痕迹,但已加强了虚构性,描写略略超出了 讲述。
4、旧派社会小说 代表作--李涵秋《广陵潮》。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开创了 社会言情长篇的体例。 旧派小说其时尚有相当的读者,这些旧派小说一律显示了某种过渡 性质,在表达“世变”、“人情”和运用小说形式方面都显得滞后。
第二讲 新旧文学的抗争
1、新旧文学对峙 1917年起,新文学阵营开始持续批判黑幕小说和鸳蝴派。 对峙结果:新派文学在青年学生读者群中胜利,迫使通俗文学向 “下”向“俗”定位。通俗文学发挥其所长争取老派市民读者,并 艰难的试图加强其自身的“现代化”。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分流,雅 俗互渗的格局便形成了。 2、对峙时期的通俗文学 A、社会言情小说 代表作--海上说梦人《新歇浦潮》、毕倚虹《人间地狱》、包 天笑《上海春秋》等。 B、武侠小说 代表作--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及《近代侠义英雄传》, 赵焕亭《奇侠精忠传》等。(南向北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