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最苦与最乐”的主题,认识到人生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探讨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观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讨论作者的论证方法和解说方式。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苦与乐的例子,思考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他们的观点阐述和逻辑思维。
六、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进行改进。
2.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文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后续章节待补充。
《最苦与最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案背景课题:《最苦与最乐》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了解和掌握“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学习相关的优秀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成语有效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朗读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文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甘苦与喜悦。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幅插图展示一位老人家,谈论老人家生活的甘苦,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成语的思考。
2. 课文阅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两篇相关优秀课文:《苦尽甘来》和《寻找快乐的钥匙》,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成语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例句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和解释“最苦与最乐”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与学生一起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与成语相关的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认为人生中有哪些最苦的时刻和最乐的时刻?b. 你在课文中是否找到了类似的故事或者情节,可以分享给大家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5. 写作练习(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撰写一篇关于“最苦与最乐”的作文,可选择写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事情或者阅读到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运用成语,突出情感和观点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写作框架。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作业,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同时,也要从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推理思辨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最苦与最乐》教案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会了运用成语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六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
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
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
(板书:未尽――责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
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
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
)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是最苦和最乐的事情。
第二章:认识痛苦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痛苦的来源,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理疾病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3 教师介绍痛苦的处理方法,如积极面对、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痛苦的有效策略。
第三章:体验快乐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来源,如成功、友谊、爱情、兴趣爱好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3.3 教师介绍快乐的创造和维持方法,如培养积极心态、关注当下、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和享受快乐。
第四章:苦乐交织的人生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苦乐交织的人生,即生活中既有痛苦也有快乐。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苦乐交织中的经历和感受,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苦乐交织是生活的常态。
4.3 教师介绍如何在苦乐交织的人生中保持平衡和积极的心态,如学会接受和放下、寻找意义和支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痛苦和创造快乐,并写下感悟和计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经历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痛苦和快乐的认识及应对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呈现一组关于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背景下的痛苦与快乐的案例,如残疾人、贫困人群、成功人士等。
6.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他们在面对痛苦和快乐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应对痛苦和享受快乐。
2023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
2023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__的结构,感受__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__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__思路,从论述中理解__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__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__的脉络.2.理解__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一)我是课堂小主人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__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__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__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七、思维拓展:(一)我说你说明责任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主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进行探讨。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章:苦与乐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案例,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从苦中寻找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的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教师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第六章:苦与乐的人生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苦与乐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困境,勇敢追求人生快乐的心态。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探讨其现实意义。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背景及意义。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发言: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2. 课堂讲解时间:约20分钟。
3. 案例分析时间:约10分钟。
4. 小组讨论时间:约5分钟。
5. 总结发言时间:约5分钟。
九、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案例。
2. 制作教学PPT或准备黑板。
3. 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十、教学拓展1. 邀请有关专家或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2. 引导学生思考快乐与痛苦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1. 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2. 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快乐与痛苦的理解。
2. 讲解快乐与痛苦的定义及辩证关系。
3. 举例说明快乐与痛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最苦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2.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苦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苦的体验。
3. 分析如何面对最苦的体验。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内容:1.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2.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教学步骤:1. 提问学生生活中最乐的体验是什么。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最乐的体验。
3. 分析如何创造最乐的体验。
第四章:痛苦与快乐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教学内容:1. 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痛苦与快乐的转化过程。
2. 提问学生如何实现痛苦与快乐的转化。
3. 分析实现痛苦与快乐的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
3. 分析应用所学内容到生活中的方法。
第六章:案例分析一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生活中的苦与乐。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味苦与乐的能力。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1.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概念。
2.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含义。
3.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最苦与最乐”。
五、教学准备:5.1 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讨论话题。
5.2 准备教学PPT,包括“最苦与最乐”的定义、案例分析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最苦与最乐”?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认为哪些是最苦的,哪些是最二、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定义:1. 解释“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看待和处理,以达到成长和进步的目的。
2. 强调“最苦与最乐”是一种态度,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用“最苦与最乐”的态度去面对。
2.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总结“最苦与最乐”的理念,强调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3. 提醒学生,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时刻,都是成长的契机,要珍惜并从中学习。
六、教学内容:6.1 分析不同的人生阶段,探讨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6.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承七、教学过程:7.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不同阶段遇到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苦难的态度,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快乐。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2. 学会在生活中面对苦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苦与乐。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苦难时的勇气和担当。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故事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夸父追日”等,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思考。
2. 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名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找快乐的故事,如司马迁、霍金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快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扩展: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在面对苦难时的经历,如体育、艺术、科学等,让学生了解到在各个领域中,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苦难,但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最终取得了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积极面对苦难,传递正能量,这样的人同样值得尊敬和学习。
七、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户外拓展、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八、课堂互动:1. 教师设立“感悟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苦难时的经历,以及如何克服苦难、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程目标说明1.3 教学方法概述1.4 教学资源准备1.5 教学过程安排第二章:最苦的体验2.1 苦的定义与分类2.2 个人经历分享:最苦的体验2.3 小组讨论:苦的根源与影响2.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苦事件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乐的定义与分类3.2 个人经历分享:最乐的体验3.3 小组讨论:乐的来源与影响3.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乐事件第四章: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1 转化的概念与意义4.2 小组活动:体验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3 案例分析:成功转型的个体与组织4.4 策略分享: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的转化5.2 学生反馈与评价5.4 下一步课程安排预告5.5 结束语第六章:苦与乐的心理机制6.1 苦与乐的心理学原理6.2 情绪调节与应对策略6.3 认知重构:改变对苦与乐的认知6.4 情绪释放与自我疗愈方法6.5 小组讨论:分享心理调适经验第七章:苦与乐的生活应用7.1 苦与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7.2 苦与乐在工作中的意义7.3 苦与乐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7.4 生活案例分析:苦与乐的平衡艺术7.5 小组活动:模拟生活中的苦与乐情境第八章:苦与乐的价值观探讨8.1 价值观与苦乐体验的关系8.2 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与影响8.3 小组讨论:不同价值观下的苦与乐体验8.4 案例分析:典型价值观下的苦与乐案例第九章:苦与乐的伦理思考9.1 苦与乐的伦理维度9.2 公平与正义:苦与乐的伦理考量9.3 个人与社会:苦与乐的伦理责任9.4 案例分析:伦理困境中的苦与乐选择9.5 小组讨论:伦理原则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回顾与实践指导10.2 学果展示与评价10.3 实践指导:如何将课程应用于生活10.4 作业布置:制定个人苦与乐管理计划10.5 结束语:寄语学生,展望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介绍补充和说明:在介绍课程背景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苦与乐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作者观点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查找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难句,小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教师解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最苦与最乐》;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视频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强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描写生活中苦难与快乐并存的优秀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读者深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学会分析人生中的苦难与快乐。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珍惜眼前的快乐。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作者、背景及课文主题。
2.2 课文内容解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苦难与快乐描写,理解苦难与快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2.2 探讨作者对待苦难与快乐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设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3.3 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编写关于自己生活中苦难与快乐的作文,或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苦难与快乐的情景。
4.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
4.3 活动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5.2.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2 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和树立。
5.2.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第六章:课后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布置相关的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6.2 作业要求1. 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以及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公开课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公开课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所经历的苦难与快乐,让学生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懂得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初中生阅读。
教学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身成长和人生价值。
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苦与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苦与乐,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从生活中寻找苦与乐,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苦与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提高朗读效果。
2.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3.相关资料:关于作者的生平介绍,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最苦与最乐》。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最苦的事情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文主题。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苦难与快乐。
3.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最苦与最乐”。
2. 分享生活中的苦难与快乐的故事。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相关故事和案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课程主题,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2. 分享相关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4. 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最苦与最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最苦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苦的来源和影响。
3. 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最苦经历。
2. 分析苦的来源和影响。
3. 探讨如何面对和克服苦难。
三、教学方法1.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讲述法:教师分享经验和观点。
四、教学步骤1. 提出问题:“你们有过最苦的经历吗?能分享给大家吗?”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最苦经历。
3. 分析苦的来源和影响。
4. 探讨如何面对和克服苦难。
5. 总结并引导学生培养面对苦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章:最乐的时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最乐时刻。
2. 引导学生思考乐的来源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珍惜和传递快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最乐时刻。
2. 分析乐的来源和影响。
3. 探讨如何创造和分享快乐。
三、教学方法1.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讲述法:教师分享经验和观点。
四、教学步骤1. 提出问题:“你们有过最乐的时刻吗?能分享给大家吗?”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最乐时刻。
3. 分析乐的来源和影响。
4. 探讨如何创造和分享快乐。
5. 总结并引导学生珍惜和传递快乐的意识。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重难点1.4 教学方法1.5 教学准备第二章:最苦与最乐的含义2.1 定义最苦与最乐2.2 分析最苦与最乐的关系2.3 探讨最苦与最乐在生活中的体现2.4 案例分享第三章:最苦与最乐的价值3.1 最苦与最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2 最苦与最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3 如何在面对最苦与最乐时保持积极心态3.4 小组讨论第四章:最苦与最乐的应对策略4.1 应对最苦的方法4.2 应对最乐的方法4.3 如何在最苦与最乐中寻求平衡4.4 角色扮演第五章:最苦与最乐的应用5.1 最苦与最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最苦与最乐在工作中的应用5.3 最苦与最乐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5.4 情景模拟教学反思:本章节通过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含义、价值及应对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最苦与最乐在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最苦与最乐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六章:最苦与最乐的心理调适6.1 认识情绪与苦乐的关系6.2 掌握心理调适技巧6.3 学会在最苦与最乐中自我调节6.4 心理测试第七章:最苦与最乐的生理影响7.1 最苦与最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7.2 学会在最苦与最乐中保持身体健康7.3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7.4 生理健康小贴士第八章:最苦与最乐的人际关系处理8.1 最苦与最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2 学会在最苦与最乐中处理人际关系8.3 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8.4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第九章:最苦与最乐的职业规划9.1 最苦与最乐在职场中的体现9.2 学会在最苦与最乐中规划职业生涯9.3 职业发展目标的设定与实现9.4 职场案例分析第十章:最苦与最乐的生活智慧10.1 生活智慧的内涵10.2 学会在最苦与最乐中寻找生活智慧10.3 生活智慧的应用与实践10.4 生活故事分享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能够了解最苦与最乐对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职业规划的影响,并学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
1.2.3 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1.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2.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1.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1.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使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关键词汇和句型。
3.2.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引入话题:谈论人生的苦与乐。
4.1.2 课文《最苦与最乐》。
4.2 自主学习4.2.1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2.2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针对课文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4.3.2 分享观点: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思考与反思4.4.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4.2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最苦与最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教案篇1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大抵()契()悲天mǐn()人2、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
字,号别号。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俗语无入而自得孔子任重而道远孟子如释重负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1、学生自我我的收获我的不足2、师生共同七、当堂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3.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出示课件》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课件》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出示课件》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讨论第三部分:(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5)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出示课件》1、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此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五、鉴赏本文,讨论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责任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只偏失一方,便失却另一方的意义。
六、拓展:讨论一下学生的责任是什么?怎么才能尽责任?七、拓展延伸课文内容: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八、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1.查找古今中外名人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