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沁园春 雪》重点句子指导

《沁园春 雪》重点句子指导

《沁园春·雪》重点句子指导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头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作者登高远望,视野非常开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超出视力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像之中。

开阔的视野再加上想像的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

从地面写到空中,包容一切;一静一动,静穆之中有飘舞的动态。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的美感。

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的情趣。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

作者的“望”,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

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梅花欢喜漫天雪”。

“望”字底下,展现了具体的景观。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广裹千万里,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魄。

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为之开阔,心气为之豪爽。

“惟余莽莽”又照应了“雪飘”,“顿失滔滔”又照应了“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自然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滚滚滔滔的气势。

“莽莽”“滔滔”都用叠音,音响浑厚,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效果。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美感丰厚,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5篇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5篇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5篇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学习词的相关学问,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留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解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敞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决的信念,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宏大包理想,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任和喜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忙或老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化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预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给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掩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观赏学习这“宏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__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

《沁园春雪》课堂笔记
以下是我对《沁园春·雪》的课堂笔记。

一、导入
介绍写作背景: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北国出现了奇异的现象:风雪之中,生机勃勃。

这一自然奇观深深吸引了当时的人。

二、新课学习
初步朗读
①学生齐读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③学生再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深入理解
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重点词句的讲解
②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③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④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课文的再次朗读
情感分析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情感,包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切等
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③学生根据情感分析结果进行课文的再次朗读
写作特点分析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写作特点,包括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③学生根据写作特点分析结果进行课文的再次朗读
背诵课文
①学生分段背诵,教师进行指导
②学生再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③教师检查背诵情况,进行总结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沁园春·雪》的基本知识,理解了词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分析了词中的写作特点,并且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l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诗词两首》之《沁园春.雪》(教案)

《诗词两首》之《沁园春.雪》(教案)

八、布置作业
( 1) .背诵诗词。
(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板书设计】Fra bibliotek全景 静
写景
上阕:
远景动
想象
沁园春雪
过渡
下阕:
评古 论今
【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诗词教学,我一直认为要通过诵读来
进行感悟体会。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实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联系生活,让学生站
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 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 4)读 10-12 句分析
“须 “ 虚景,借助想象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 艳﹑和谐。
“红装素裹 ”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色彩鲜
它预示着 :等到革命成功了 ,再看祖国的河山 ,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
河山的历史作用。 评古并非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而是为热情地歌颂当代英雄 ,评古是一个陪衬 ,托出下文结语
的万钧笔力 . ( 7)概括下阕内容
下阕以评论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7.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 幻灯出示: (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诗词两首》之《沁园春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 3)学习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大意;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和拓展。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沁园春·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全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运用示例。

4. 意象和修辞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进行举例说明。

5.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诗的段落和层次。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6.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拓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和心得体会。

7.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与雪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搜集材料,并用简洁的言语概括。

课堂学习:第一块:朗读欣赏,全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先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领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领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先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预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先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求,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先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交流、补充2成绩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重,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XX集团惊恐万分,XX立即教唆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先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求:这首词为甚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求)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点。

四人小组合作探求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先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搜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摆布的心得。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沁园春_雪》优秀教案

《沁园春_雪》优秀教案

1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纷繁扬扬地突如其来的时候,当田野大地被雪花装修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同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很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如何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认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觉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领会革命领袖所拥有的伟大志向和坚定信念。

3.品尝正确、精练的语言魅力,领会词熔写景、抒怀、谈论于一炉的艺术特点。

4.领悟词赞叹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豪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以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跟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情景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北国雪的风韵,同时也领会诗人伟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 一 ) ——预习与沟通1.指导学生累积字词。

(1)示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格外妖娆 (f èn)(r áo)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 (sh ǔ)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 (x ùn).(2)学生联合详细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旷野辽阔,一望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哈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归纳广义的文化,包含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风景。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射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

2.认识相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先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以后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 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3篇《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既是一位伟大的**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全军的**地位。

*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全*展开反抗***侵略的伟大**。

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学习指导《沁园春·雪》学习指导【知识考点归纳】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特点,注意朗读停顿。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词的主题内涵,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学习对诗词语言的感受能力。

3、掌握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和不凡气度。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请找出《沁园春·雪》中描写词人想象之景的词句,并说说实景虚景结合写的《沁园春·雪》学习指导【知识考点归纳】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特点,注意朗读停顿。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词的主题内涵,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学习对诗词语言的感受能力。

3、掌握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和不凡气度。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请找出《沁园春·雪》中描写词人想象之景的词句,并说说实景虚景结合写的妙处。

探究思路:这是一道既要求了解表达方式,又揣摩语言的题目。

首先在能区分描写、议论、抒情这些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找出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而在上阕描写雪景的词句中区分出概括描写雪景、具体描写雪景、想象之景。

接着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和“诗画一体”的思路去揣摩实景虚景结合写的妙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词人想象出来的虚景。

实虚结合,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既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又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

充分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迈胸襟。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湖南省长沙市外国语学校凌霄鸿一、文题解通1、导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

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

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是劳苦大众。

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如雪后的河山,壮丽灿烂,气势磅礴。

2、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3、背景: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二、知识览通1、语音:分外:分(fèn)不能念成 fēn妖娆:娆(ráo)不能念成 yáo稍逊:逊(xùn)不能念成 sūn成吉思汗:汗(hán)不能念成 hàn俱往矣:俱(jū)不能念成 jù数风流人物:数(shǔ)不能念成 shù今朝:朝(zhāo)不能念成 cháo2、字形:沁园春:“沁”不能写成“泌”惟余莽莽:“惟”不能写成“唯”竞折腰:“竞”不能写成“竟”文采:“采”不能写成“彩”3、词语:塬: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顿:立刻。

须:等到。

妖娆:艳丽多姿。

折腰:鞠躬,倾倒。

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输、逊:都有差、失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4、常识:诗人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

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谐。

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

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三、内容析通1、理文脉: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

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2、辨结构:(结构示意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上阕:北方雪景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写景抒情)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引无数英雄过渡(抒情)下阕:评古论今惜秦皇汉武否定(议论)(议论抒情)看今朝歌颂(抒情、议论)3、探意旨: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

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

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

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4、议问题:⑴《沁园春·雪》内涵丰富,谈谈你的感受?明确:本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在此之前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在重庆书赠此词予柳亚子,因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

这首词是毛泽东准备由陕北东征时,见大雪而创作的。

其内涵我们通过作者自注便显而易见:“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骂?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⑵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写景又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明确:上阕前十句是实写眼前的雪景,最后三句是通过想象虚写雪后一派新的景象。

晴日当空,一片暖色,令人振奋,令人喜爱。

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出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出多姿多彩,娇艳动人,充满青春的活力,令人顿生爱意。

⑶如何认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批判态度?明确: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造就了无数封建帝王,他们曾经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然而,能为后人所称颂的却为数不多。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同志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甚少,个人的才能也频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

从而肯定了今天的无产阶级、今天的人民大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同时,这种批评也是自己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一种自励、一种抱负。

⑷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明确:这最后三句是本词的词眼,是本词的主题之所在。

“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的英雄过去一笔带过。

“数”、“看”两句,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他们的局限性,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四、特色鉴通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

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

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

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

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沁园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