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读书会话题 1-29
【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钱文忠)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钱文忠)全部讲稿第一讲规矩的作用《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
《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1} 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
{2} 训:教导,教诲。
{3} 悌:指弟弟服从兄长。
{4} 谨:出言慎重,寡言。
{5} 信:诚信。
{6} 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与《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是无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庙堂之中的经典之作的。
哪怕跟《三字经》相比,《弟子规》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
《三字经》出现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历史,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间。
所以,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
一般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六十岁。
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八十三岁。
前后相差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当时社会对他就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
如果是个大人物,史书上不仅会详细地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还有他的生辰八字。
李夫子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是秀才,此后再也没有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了,这些都跟他没关系。
细讲弟子规读书笔记
细讲弟子规读书笔记【篇一: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叙述大家幸福吗?父母还好吗?和先生、妻子相处还融洽吗?工作还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听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人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迷失、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许多人一直都以为自己在寻找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
蓦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无主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我们本想营造幸福的人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哪里?回首来时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
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
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
这个世界有完美、有真诚,圣贤人早就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孔老夫子、范仲淹、海瑞……他们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实现圣哲人的期许?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先人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圣教不可不闻。
世出世间修学之根本,唯孝道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于孝道之基础,大乘佛法亦以此为根基。
《弟子规》一书,是清朝李毓秀先生根据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
其内容为采用《论语?学而第一》孔老夫子所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此教导为总叙,分为七部分加以阐述。
此书实乃古圣先贤教导后代子孙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等,为人处世基本品德修养之爱心教育宝典。
圣贤教育教导我们的就是宇宙真理,自然法则。
此即人伦大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是大自然之道;义、亲、别、序、信五字是大自然之德。
换言之,大自然之理则即是道,随顺大自然之理则即是德。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弟子规》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能够让我们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
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
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
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
“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
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
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
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1《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稿。
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目录,第一次推荐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目录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对家长说,一定要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养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
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幸福,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
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
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照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及时尽孝。
原来以为《弟子规》就是来约束孩子行为的,让学生们背,我不背。
我仅仅是要求他们会背。
兴致来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讲一讲肤浅的道理,觉得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点儿肤浅的意思,我从没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读,去做。
弟子规全文 -解析
弟子规总叙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四: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五: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每天学习一点《弟子规》其八: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
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开篇即提纲挈领地讲“有余力,则学文”,这便是做学问的态度和目标——当用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多学圣贤教诲。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即讲在家中长辈叫唤时,应一听到就回答,不要过久。
“事虽小,勿擅为”,即讲任何事情,纵然很小,也不要自己擅自主张,而必须先向父母请教。
“亲所好,力为具”即讲对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尽力去准备。
蔡礼旭老师又从生活细节处举例说明如何落实“入则孝”。
《弟子规》第二篇“出则弟”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讲做兄长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长。
这里包含着古人对和睦兄弟关系的重视。
蔡礼旭老师又从日常的称呼和请教问题处,讲如何落实“出则弟”。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特别重视实践,讲求落实。
例如他讲“事勿忙,忙多错”时便举出自己孩子的例子,说明在做事匆忙时便容易出错,因此做事情不能不假思索地匆忙完成。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还特别重视礼仪教育。
例如他讲“步从容,立端正”时便举例说,一个人走路时步履从容,就会显得很有威仪;一个人站立时能保持端正的姿势,就会显得很有精神。
以上是蔡礼旭老师讲解《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
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集
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集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朋友之间的道义、信义,也提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劝,互相关怀,互相称赞、赞叹。
其实当你在赞叹别人的时候,自己已经熏到那一分香。
再来是「不言家丑」,最后一个「通财之义」。
财分两种,有外财跟内财。
内财就是用我们的劳力,用我们的经验智慧去帮助他。
俗话又说「救急不救贫」。
诸位朋友,什么是贫?没有钱叫贫吗?他没有钱可以再有钱,只要他有志气,只要他肯学习。
所以怕就怕在他连志气、连学习的心都不愿意,那才是真正的贫穷。
所以当对方他是这样的态度,你可能拿钱帮助他,他愈来愈依赖,甚至于愈来愈觉得理所当然。
可能我们本来是想帮助他,到最后反而害了他。
所以帮助人也要用我们的智慧,不然会以善心行恶事。
比方说,对方他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常常出去喝酒,来跟你借钱。
你要不要借给他?不行。
但是你也不会把他赶出去,因为这样会结怨。
你就把他找进来坐一下,你只要很有原则,他就动不得你的钱。
但是坐一下,每次给他一句、两句做人的道理,甚至于给他一些你在工作当中的实际经验,或者自我砥砺的经验,告诉他,让他可以在智慧,或者在做事的能力上能够有所积累。
当然一定要准备一本书《弟子规》,拿给他。
大人都要面子,你不要说:你给我好好学好这一本,你这一本都没学好。
不要这样讲,我们讲话要善巧方便说:你有儿子,你儿子满可爱的。
反正你就挑好的讲,你孩子很可爱,这一本给你孩子学,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但是我们中国圣贤人讲,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看。
你又没有说他没有做好榜样,对不对?就这样子劝告他,相信一点一滴也会让他的观念慢慢转变。
这也是要来自于我们的存心,真正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真诚、这样的平等心我们才提得起来。
所以我们有「通财之义」,这个财不只钱财,还指着我们的这些经验、这些智慧。
等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智慧了,相信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好。
所以你这个帮忙,不只帮一时,还是帮一世。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大家好!在还没有讲《弟子规》之前,我想我们先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什么观念?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
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
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
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
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我们再看世界的动态,我们也可以从最近这种局势的发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灾难一天比一天的严重,许多有志之士也莫不为这样的时代潮流在担心着。
我们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恐怕岌岌可危了。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
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
所以在今天当中,我们为什么要来讲《弟子规》?也就是这个原由。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
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
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引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是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而编写的。
本文将全文为您梳理,并为每一段进行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
概述:《弟子规》共分十二篇,在整个篇章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行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更是培养儿童正确价值观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教材之一。
正文内容:第一篇:弟子规1.孝顺父母2.兄则友,弟则恭3.敬爱师长4.对待长辈要恭敬尊重5.得罪人要及时道歉第二篇:弟子的言行1.言谈要文质2.不乱言3.不说不义之言4.不说恶言5.不诽谤他人第三篇:弟子的学习1.温故而知新2.小学课文要读熟3.上学要专心听讲4.作业要认真完成5.上学要遵守纪律第四篇:弟子的作息1.每日必讲习2.每日必读书3.每日必做功课4.每日必说笑语5.每日必闻问候第五篇:弟子的饮食1.餐饭要懂规矩2.不馋食3.不挑食4.不挟咀泄饥5.食不过量第六篇:弟子的起居1.起床勤洗脸2.睡眠要规律3.衣冠整齐4.遇见长辈要行礼5.安静有次序第七篇:弟子的修身1.力行节制2.身心要调养3.走路要文雅4.习武要行规5.身体要健康第八篇:弟子的戒赌1.不习赌2.切不纵欲3.不乐酒色耽于眠4.不好大声喧哗第九篇:弟子的敬神1.有信心2.每日必祭3.诚心礼拜4.必知教义5.心存敬虔第十篇:弟子的仁心1.不欺负弱小2.不排斥异己3.乐于助人4.宽容待人5.爱护小动物第十一篇:弟子的友爱1.守朋友的秘密2.朋友有困难要帮助3.对待朋友要真诚4.不与坏人交往5.不谄媚与人第十二篇:弟子的谦卑1.不自夸2.不自大3.不自私4.不坏朋友的名声5.谦虚谨慎总结:《弟子规》是培养儿童正确品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经典,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其中的每一条行为准则,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总结和传承。
希望通过文中的解释和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标签:传统文化分类:东魁著作上堂课讲到“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说的是我们不该轻视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的地位越高,就代表造福社会,帮助大众的责任越多,不要因为自己地位高而轻视别人。
有一位高官的夫人,常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很多慈善,她的这种心性就非常好。
她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让这些孩子真正有书念。
不少偏远山区的孩子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走四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比较困难。
我们最近以博爱书馆的名义资助了一百多位特困生,有很多家庭都是在山区。
有的孩子,为了问父母要两块钱都会挨打,很可怜。
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跟他的朋友讲,他明天就不能来读书了。
别人就问他为什么呀?他说:家里父亲去世了,母亲供我们上学不起。
其实,他一年学费也就两百多块钱,这两百多块钱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就花掉了,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无比珍贵。
还有一个孩子,父母去世,就剩下一个残疾的伯伯还拄着拐杖,我和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真的很感触,他在学校里面为了省下生活费,经常捡别人扔的东西吃,没办法。
他没有生活费,他伯伯残疾还靠别人救济呢。
孩子自己也怕别人笑话,捡别人扔的东西后就悄悄地藏起来去没人的角落吃。
我们还看到很多孩子家里真的是土房、土墙,大雨要来了,很容易垮塌,有的孩子父母两个人都是傻瓜,见到我们“哈哈哈,哈哈哈”,只会笑,什么都不会说。
所以我们今年后半年,又增加了特困学生资助人数。
有时候我们节省一点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帮助很多人。
现在很多人地位很高,钱财很多,家庭也特别富有,却骄奢淫逸,不懂得帮助别人,其实很可怜。
就像我跟朋友聊天常说,仁德之人以财发身,无德之人却是以身发财。
你看现在很多人无德,开药店卖假药,卖菜短斤少两,做生意不诚信,都是在以身发财呢。
放弃了良心、慈悲、博爱的精神,也放弃了做人的资格。
不爱惜身体,也是一种以身发财,为了挣点钱天天应酬去吃肉、喝酒,把自己吃成三高人,你看,是不是以身发财。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73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73篇)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7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书笔记篇1时隔几年,再次读着《弟子规》,我不再是儿时那幅无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对为人处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规》中,强调对父母要孝,对长者要敬。
这无疑是一个真理,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我们就是强调百善孝为先。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我们不能再“愚孝”!对父母是要态度谦恭语气温和,对父母的教诲也要听从。
但如果一味顺从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话都作为真理,那么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个听话的好儿子,但在社会中你未必是个优秀的青年!对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顺从,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种顺从!在待人上还讲到对长辈要尊敬,要懂得尊老爱幼,这是不变的真理,只不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已,不必“骑下马,乘下车……”在对待兄弟之间,必须和睦相处要有一种博爱之心,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响应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其次,在做人方面,对我的教诲更是大!第一,作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我们必须有合理而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贪睡。
同时还要求我们衣着要整洁,不要过分追求华贵,也不要过于的与人攀比,衣物整洁即可。
第二,《弟子规》中强烈要求我们要作诚信之人,讲信誉,讲诚信。
这也是我们现在构建诚信社会的一个响亮口号。
第三,《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有一颗虚怀德纳谏之心,善于听取别人好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要有一颗不耻下问之心,不懂就问的谦逊的态度。
第四,《弟子规》中强调“勿饮酒”,在现在的社会中,勿饮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显示的,只能说尽量少饮酒,毕竟少饮怡情,多饮伤身嘛。
第五,《弟子规》中教育我们要有一中坚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即所谓:做事勿畏难!第六,文中强调“斗闹场勿近”,虽然,大家都这样认为,可是我认为我们应当有责任心,应该及时拨打电话号码如110等,以免事态严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细讲弟子规》读书会话题1-29
《细讲弟子规》读书会话题1-29《细讲弟子规》1至29集主题框架第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2.家长要如何把孩子教好?3.成功的人具备哪些特质?4.《说文解字》中「教」「育」两字的涵意为何?5.德行的根本在哪里?第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判断力选书?2.抉择思想的重要性?3.英国汤恩比教授认为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哪两种学说?为什么?4.如何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第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对个人及社会有何益处?2.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要从哪里开始培养?3.「立志」的重要性为何?如何做到「为往圣继绝学」?4.何谓「学贵力行」?第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学贵力行」的意涵为何?2.学习的次序为何?3.学习的方法讲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中的「一门」所指为何?4.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5.何谓真正的爱?6.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有何弊端?7.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容易发生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2.财富之因为何?3.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则为何?4.为人夫者,要做到哪些「夫义」?5.为人妻者,要遵守哪四德?6.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7.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8.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解行相应」「长时熏修」?9.「弟子规」三字的涵意为何?为何我们自己要先学?第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幸福人生讲座 细讲《弟子规》第1-10集笔记
第一集幸福其实是下对了抉择,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
六方面:择偶(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择业(入对行业,跟对主管才能事业有成);择食(身体健康才会幸福);择友(交对朋友很重要,家庭才会幸福,出外靠朋友);教育(轻重缓急,至要莫若教子,身教)。
择念,思想观念西方企业由全面品质(产品)管制到全面道德伦理管理发展。
教育不是金钱万能,不是理论越多。
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做善也。
例子(生日感恩孝顺,饭前祈祷文)孝才幸福。
施比受幸福。
第二集理智、智慧——判断力——抉择家庭是教付出、感恩、认知尽本分、懂得尽孝道的地方。
中国文化经历几千年印证,圣贤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抉择当中择念最重要,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决定——习惯决定——性格决定——命运人与人冲突的根源在思想,因为现在人思想普遍是自我为中心(即自私)(受功利主义、欲望、物质的影响)——(损人利己)竞争——斗争——战争——末日解决21世纪的问题要用孔孟学说(核心仁爱)和大乘佛法(核心慈悲)。
西方圣者(核心博爱)仁爱——互助——互爱——大同奢侈——物质的奴隶天堂——战场——坟墓生涯规划(仁爱):从小培福、积福——年轻造福——老年享福从自身做起,一定可以影响周围和社会福田心耕第三集读书志在圣贤,道德学问奉献社会,仁爱,处处为别人着想。
人生格局的经营,垂范后世还是不饿死就行?仁慈的根本是孝。
《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名为悖德。
不学孝道,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
长利害(好恶),离婚率上升,带来犯罪率。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贵立志。
学贵力行。
佛即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即明白道理的人。
学佛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道:辶即实践。
道,首先实践。
道是做到的意思。
教育要慎于始。
第四集《三字经》说,小学终,至四书。
学要重视次序。
学一句做一句。
林则徐在《十无益》中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细讲弟子规读书会
细讲弟子规
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幸福。
我们提到了整个学习的态度,包含第一个要立志,第二个要力行,第三个学习的次序很重要,一定要先长道德的根基,再来读其他的经典,第四个,学习的方法要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习。
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
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已],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弟子规》的读书笔记(精选2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篇1今年中心开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厚德敦行”全员读书活动,在阅读《弟子规》这本书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中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始终告诫孩子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业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要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用了这二十四个字,为我们进一步指出与君子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与小人交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提醒我们在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弟子规》接下来又要求孩子,从小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说与人交往的习惯,即“善要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大家应该相互提醒对方,跟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处。
如果你看见对方有过失,你不去规劝,那么朋友之间,两个人都于道有亏,不是好事。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篇2教育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
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幸福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个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
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养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圆满的。
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发!《弟子规》的读书笔记篇3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一部分内容,感觉很受启发。
其中有几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到别人对你指出错误就生气,别人表扬你时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靠近,良师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弟子规读后感_29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讲信用的宋濂、有孝敬父母的王祥、有尊敬师长的孔子、还有为他人着想的孙叔敖……从他们身上,我又得到了许多知识。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孙叔敖杀蛇的小故事吧。
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相,他从小就非常勇敢,心怀民众。
小的时候,有一次孙叔敖到外面游玩,突然他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很害怕,刚转身想跑时,又心想如果这两头蛇去害别人怎么办?于是他就拿砖头把那两头蛇砸死了并把蛇给埋了,然后才哭着回家。
回家后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了它我肯定会死的。
母亲又问蛇现在在哪儿?孙叔敖又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
他的母亲说:“好孩子,你这是替别人做好事,上天会给你福气保佑你的。
”等到孙叔敖当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楚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读了孙叔敖杀蛇这个小故事,我想赞扬一下孙叔敖:孙叔敖,你真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呀!我要向你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这本书是孔子写的,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学习。
要好问、要好学,不要因为学习有了困难就放弃。
孔子非常好学、好问,咱们要成为向孔子学习的好孩子。
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书中都有孔子讲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样就无可挑剔了。
咱们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讲的那样学习。
因为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一些到中国的外国人专门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学习要注意三点,一个是礼貌,一个是好学、好问,第三个是尊敬。
咱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因为家长惯着咱们就改变主意。
还有读书也很重要,无论什么书,只要有知识对我们有益处,就一定去读。
还有一句话,是妈妈给我讲的,意思是:你多一份爱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礼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3<<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讲弟子规》1至29集主题框架第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2.家长要如何把孩子教好?3.成功的人具备哪些特质?4.《说文解字》中「教」「育」两字的涵意为何?5.德行的根本在哪里?第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判断力选书?2.抉择思想的重要性?3.英国汤恩比教授认为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哪两种学说?为什么?4.如何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第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对个人及社会有何益处?2.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要从哪里开始培养?3.「立志」的重要性为何?如何做到「为往圣继绝学」?4.何谓「学贵力行」?第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学贵力行」的意涵为何?2.学习的次序为何?3.学习的方法讲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中的「一门」所指为何?4.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5.何谓真正的爱?6.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有何弊端?7.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容易发生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2.财富之因为何?3.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则为何?4.为人夫者,要做到哪些「夫义」?5.为人妻者,要遵守哪四德?6.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7.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8.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解行相应」「长时熏修」?9.「弟子规」三字的涵意为何?为何我们自己要先学?第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4.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第八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父母呼,应勿缓」是在培养何种态度?对于家人、长辈言语态度为何格外重要?2.「父母命,行勿懒」引申涵意为何?3.「父母责,须顺承」其中的「顺」字该如何落实?4.「父母教,须敬听」可以延申到哪些层面?5.「冬则温,夏则凊」可以从「存心」和「形式」来解读,两者有何不同?6.我们如何「养父母之身」?7.如何「养父母之心」?8.如何「养父母之志」?第九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晨则省昏则定」的涵意为何?该如何落实?2.对哪些人我们必须「出必告反必面」?理由为何?3.「居有常业无变」所指的「业」包含哪些层面?4.该如何协助孩子建立好的读书习惯?5.夫妻如何共同经营「家业」?第十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小动作或小小的坏习惯对孩子有何影响?2.养成孩子「物虽小、勿私藏」的态度有何重要性?3.「亲所好、力为具」,现代的父母到该「好」些什么?4.一般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富」的真正涵义又为何?5.一般的大企业家最后常有几种结果?第十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何谓「富」?何谓「贵」?是否有权位之人才称得上贵?2.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孟夫子提到人生有哪三乐?3.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丹心」所指为何?我们的「丹心」该映照在哪些人身上?4.《中庸》里提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做事最重要的原则为何?要落实在哪些层面?第十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亲所好,力为具」这句话如何开解?2.「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正确的饮食之道为何?食用过多的肉类对人体有何影响?3.大量的饲养牲畜对地球生态有何危害?4.古人归纳出每个人有哪四个需要自我对治的习气?5.从小训练孩子习劳做家事有何重要性?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第十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在夫妇关系中何时才是劝谏对方及家人的好时机?有何巧妙的方法?2.在父子关系中,父亲规劝孩子亦或孩子规劝父亲可以如何运用智慧来处理?3.唐朝的贞观之治为历史上一段佳话,魏征与唐太宗君臣间互动的智慧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4.《中庸》里提到哪些企业管理的学问?5.历史上还有哪些臣子劝谏国君的佳话?6.在兄弟关系中该如何劝谏对方?第十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劝谏兄弟或朋友需用何种态度?老师举了哪些实例?2.如何教导孩子将「亲有疾药先尝」的精神落实到现代生活?3.长寿的秘诀为何?提升聪明智慧的秘诀为何?4.「丧三年常悲咽」这句话该如何开解?5.「丧尽礼祭尽诚」这句经文的意涵为何?6.教孩子「孝顺」的方法有哪些?第十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孝经云:「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孔夫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从哪些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礼貌的重要?反之,人若没有礼貌有哪些影响?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孝与弟之间有何关联性?从哪些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兄友弟恭」的真谛?3.古人云:「富不过三代」,如何才能让财富绵延子子孙孙?4.古代圣哲人有何孝心感应的事迹?5.人和人之间该如何和睦相处?第十七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2.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4.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第十八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第十九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可用在哪些地方?2.为何要称呼长辈而不直接叫名,有何重要性?3.「对尊长勿现能」是什么意思?孩子学才华的目的是什么?4.如何引导孩子行鞠躬礼?5.大人之间如何正确地行见面礼?6.当我们在车上、路上遇到长辈或是送客时,该用什么礼仪对待尊长?第二十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第二十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第二十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服装仪容的重要性是什么?2.为何要从小养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习惯?3.衣着的本质为何?4.何谓「十大垃圾食物」?5.烟、酒对人体有何危害?该如何劝諌他人不因此恶习而妨碍别人?6.古人云:「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该如何将此准则落实在日常行、住、坐、卧方面?第二十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第24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執虛器、如執盈」的意涵為何?2.「入虛室、如有人」的用意為何?3.「事勿忙、忙多錯」哪些事例可說明匆忙容易出錯?該如何改進?4.「勿畏難、勿輕略」的精神為何?要做好一件事情的關鍵是什麼?第25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家庭經營要如何做到「勿畏難」,孩子才能學會承擔責任,夫妻恩愛融洽?2.「勿輕略」是什麼意思?可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3.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該如何解釋?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招感益友?第26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場所,避免接觸不良的事物?2.人的潛力就像冰山,要用哪兩把鑰匙才能開發?3.孩子認為什麼是好心、壞心?和弟子規的哪些經文相印?4.「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如何正確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上?5.「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有何重要性?第27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如何正確做到「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2.「信」是什麼意思?有何重要性?3.五倫關係是哪五倫?如何將「信」運用在父子倫與師生關係當中?4.何謂「君臣有義」?現代的企業團體要如何做到「君臣有義」?第28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學習聖賢教誨最重要的是學什麼?2.做為領導者或下屬要用何種正確的態度面對部下或上司?3.何謂「身教者從、言教者訟」?如何做到「家和萬事興」?4.朋友間應盡的義務有哪些?第29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通財之義的「財」分為哪兩種?我們要如何利用「財」幫助朋友?2.文言文對炎黃子孫有何重要性?如何學習文言文?3.古時候有哪些「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例子?對後人有何啟示?4.「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如何正確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第35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我们行善发挥仁爱之心的对象包含哪些?2.君子受到别人的尊重敬仰是因为哪些特质?3.何谓三种布施?哪一种布施是根本解决一个人的问题?4.《朱子治家格言》云:「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是何意思?第36集研討內容重點如下:1.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何意思?2.范仲俺為何興義田與義學?3.「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有何具體實例可供參考?對大家的啟示是什麼?4.「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5.弟子規中有哪些經文提到言語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