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优质课教案_21.doc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大数实例,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大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大数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的神奇故事,引入大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大数的魅力。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化、层次化
本案例将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化、层次化,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大数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和提出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3.创设问题链,使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大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大数的认识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了解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2. 十进制计数法3. 数位顺序表4. 大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数位顺序表、大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与应用、大数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数的产生(1)介绍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等概念。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的分类,如:自然数与整数、正数与负数等。
3. 十进制计数法(1)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
(2)通过实例演示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过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4. 数位顺序表(1)介绍数位顺序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位的顺序及各位数位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数位之间的规律,如:每相邻两位数位之间进率是10。
(3)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
5. 大数的读写方法(1)讲解大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通过实例演示大数的读写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大数。
(3)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写大数,加深对大数读写方法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数位顺序表和大数的读写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和优势。
2.学会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和计算大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进位和借位原理。
•灵活应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大数的表示和计算。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包含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演示)•练习题卡片•计算器(备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实例。
•练习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对数的产生和计数法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出现、负数的引入等。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数位的概念、进位和借位的原理等。
•举例说明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如用十进制表示大数、进行四则运算等。
3. 巩固练习•发放练习题卡片,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测量、统计等。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并强调进位和借位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数的产生》优质课教案_0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
(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图片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数的产生》优质课教案_20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
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
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
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在经历数产生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代数思想和运算法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和感受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21)

估整十、百、千
发现规律
接近
练习:
一、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并写出正确结果。
392-279=123
364×72=4568 2689÷45=34 837+2689=3416
二、找规律
(1)5×7=
55×7=
555×7=
5555×7=
(2)9876543×9+1 987654×9+2 98765×9+3 9876×9+4
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 交 流 方 法 答 除关系进行运用。
案
(一)监控选择题
针对学生上学期
1.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
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
一、开放引
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
讨论交流
题进行回顾、反思,
入
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
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
示。
义和计算器的灵活运
小结:灵活使用计算器
用。
--1--
(一)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用计算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独立操作
在经历学生的自
4386+5237+2705
过 程 中 发 现 主学习后,由学生的
你 是 怎 样 想 的 ? 怎 样 才 能 又 快 又 方法
2024年春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自己的拼图过程,教师总结大数的组成规律。
3.大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练习,如比较两个亿位数的大小。
(3)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尝试比较,如:比较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
【教学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不同,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适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正确的理解和方法,纠正错误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3.情境创设:教学中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附录】
1.教学参考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育心理学》
-相关数学教育期刊和论文
2.教学案例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师站等。
-数学教育论坛和社区,如:小学数学教师论坛、数学教育博客等。
3.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动画制作软件、数学科普视频等。
-数学教学APP,如:数学习题库、在线数学测验平台等。
4.家长沟通材料
-家长指南:介绍数学学习的目的、方法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支持孩子的数学学习。
-家长通知: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学习建议。
5.学生评价量表
-设计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量表,包括知识掌握、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用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题】2024年春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十进制计数法》优质课教案_21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导入部分】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我打电话的时候电话号码就会有一些数字。
师:好!你来说一说生:我看时钟的时候钟表上会有很多数字师:好!你来生:我妈让我买菜的时候钱上会有很多数。
师:最后在请以为同学说一说生:打篮球比赛的时候。
师:好!请坐【教学过程】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么产生的哪?师;大家想不想来了解一下啊?生:想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来了解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6—17页师: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内容,好开始学生阅读时间约(13秒)左右。
师:都读完了吗?师:我先来请同学们讲一讲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方法计数的。
(课件1:古代人的三种计数法图片)师:好请你来讲。
生:古代的人就是用摆石头的办法来计数的,但是石头的数量有可能不够,而且很重不好携带。
所以人们就发明了第二种方法结绳计数法,结绳计数法就是用几个物体在绳子上结几结来计数的,因为数量的增加或者这个绳子的数量不够,所以人们就发明了刻道计数法,刻道计数法就是人们出去捕鱼的时候,捕到多少猎物就在木头上刻几道木痕,因为浪费木材、不好搬运,所以人们就把这些方法淘汰了,就发明了新的数字。
师:原来是这样的对吧?师:因为古代计数方法的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紧接着我么又发明了符号计数,这些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
师:同学们来讲一讲都有那些数学,生:有中国数字、巴比伦数字、罗马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这些数字怎么样?生:方便很多,但是每个地区的符号不同,交流起来也不方便。
师:老师太同意你的说法了。
课件3、罗马人买茶叶课件4、罗马数字纸条306你看有一个罗马人他想买中国茶叶于是啊!他来到中国的店铺里面,写了一个茶叶的斤数的罗马数字纸条,交给了中国的掌柜,你们说掌柜拿到这个纸条、会有什么反应? 师:请同学们来回答生:他看不懂这个数字就无法指导罗马人是要干什么老师说:不知道罗马人要多少斤茶叶,是吧?生:统一回答是。
9.1《大数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1《大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数的概念,理解大数的意义,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数的概念:大数是指大于10的整数。
2. 大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 大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的意义,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
2. 探究大数的读法(1)让学生尝试读课件中的大数,引导学生发现大数的读法。
(2)教师总结大数的读法,并举例说明。
3. 探究大数的写法(1)让学生尝试写课件中的大数,引导学生发现大数的写法。
(2)教师总结大数的写法,并举例说明。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部分。
这是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教学步骤则是实施教学方法的详细计划,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数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规则。
3.能够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完成加减乘除运算。
4.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数的认识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了解何谓大数,认识大数的产生过程。
•探讨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十进制计数法•引导学生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解释十进制位权的概念。
•演示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则和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大数的认识(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数?大数是怎么产生的?2.举例说明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数量、距离长度等。
2. 十进制计数法(40分钟)1.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十进制位权的含义和规则。
3.演示如何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完成加减乘除运算的步骤。
4.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算题目。
五、教学反馈1.师生互动,搜集学生对大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理解的反馈。
2.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误解。
3.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大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与运用。
2.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大数和十进制计数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方法做准备。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及时干预。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能给学生带来有效的数学学习体验。
人教版数学四上《大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大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位顺序,了解整数的组成,以及能够进行大数的简单比较和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方法,对数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大数的认识,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大数的运算和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大数。
2.让学生理解数位顺序,了解整数的组成。
3.让学生能够进行大数的简单比较和运算。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数的读写方法。
2.数位顺序的理解。
3.大数的比较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大数的认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大数卡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大数,如我国的总人口数、我国的领土面积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些大数,初步感受大数的读写方法。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大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位顺序,让学生理解整数的组成。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大数卡片,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如大数接龙、大数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运算。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比我国领土面积大还是小?”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是多少?比我国的人口数多还是少?”等,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大数的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数的概念,知道大数是由若干个基本数字组成的,每个基本数字的位数表示了它们的大小。
2. 使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大数,并能进行大数的比较。
3.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大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大数的比较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大数的读写方法。
2. 大数的比较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大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都是由若干个基本数字组成的,每个基本数字的位数表示了它们的大小,这就是大数的概念。
二、探究大数的读写方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大数,让学生尝试读写。
2. 学生尝试后,教师总结大数的读写方法。
3. 教师出示更多的大数,让学生练习读写。
三、探究大数的比较(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大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学生比较后,教师总结大数的比较方法。
3. 教师出示更多的大数,让学生练习比较。
四、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数解决。
2. 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总结大数的运用方法。
3. 教师出示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大数解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大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到的大数,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尝试、练习和运用,使学生掌握了大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比较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大数的读写和比较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以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读写亿以内的数,并且能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读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以及亿以内数的读写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以及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读写亿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的理解。
2.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计数器。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以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数器的操作,巩固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以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更大的数的读写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进行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大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在尝试、比较、归纳等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亿以上数的读法”是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经过前一阶段的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组织课堂教学。
一、尊重学生已有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生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法仍旧停留在外在的感知上,可以说这是学生原有的经验,那么在这样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提高他们的概括归纳的能力,以体现数学的价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首先,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忽视或省略这一环节。
比如:我在2496、308、4050 每个数后面添上4个0,变成24960000、3080000、40500000。
提问:比万大的数你们还会读吗?怎么读?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通过需要的情况下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初步渗透了个级数向万级数读法上的过渡与迁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优质课教案_2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理解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理解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数级、数位,掌握数位序次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序次表进一步领悟“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领悟大数的好处。
授课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授课难点:领悟“位值”的含义大数的认识授课方案。
授课准备:课件、计数器授课过程一、情境创立,揭穿课题(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1.课件出示: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认识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理解什么?学生能从不相同角度,如:数位、数位、写法、大小比等。
3.件出示:(1):一,从中,你理解了什么?(2):把些数与才的数比一比,你了什么?(二)点明(1):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2):生活中我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天我就来【意:透第一信息,醒学生的已有知,学新知做准。
透比两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而且的数在生活中用十分广泛。
领悟学大数的必要,激学生学的趣和求知欲望。
】二、研究新知(一)数位“十万”“百万”“千万”和“ ”1.“十万”(1):我已了数位“万”,能在数器上出 10000?(2):若是再一珠子,是几万?( 2 万)再下去呢⋯⋯(3): 9 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十,怎?(万位10,要向前一位1)那处的一珠子表示多少?(十万)(4):依照才珠的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 个一万是十万)(5):十万有多大?(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化程)【意:教引学生在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引学生思虑“万位十怎”,使学生自主新的数位“十万”,并领悟 10 个一万是十万。
透小正方体的累加程,帮忙学生感觉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大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内容:P2-4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万级个级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1 3 8 1 9 0 0 0↑表示8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的1题数数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是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数位顺序表、整数的写法、读法、以及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整数,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以及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掌握新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整数,能熟练地改写和求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读写方法,改写和求近似数。
2.教学难点: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数位顺序表、计数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的产生:讲解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
3.十进制计数法: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4.整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整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5.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讲解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明白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白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大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明白什么?
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如:数位、数位、写法、大小比等。
3.件出示:
(1):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把些数与才的数比一比,你了什么?
(二)点明
(1):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生活中我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天我就来【意:透第一信息,醒学生的已有知,学新知做准。
透比两信息中的数,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而且的数在生活中用十分广泛。
体会学大数的必要,激学生学的趣和求知欲望。
】
二、探究新知
(一)数位“十万”“百万”“千万”和“ ”
1.“十万”
(1):我已了数位“万”,能在数器上出 10000?
(2):如果再一珠子,是几万?( 2 万)再下去呢⋯⋯
(3): 9 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十,怎?(万位
10,要向前一位1)那里的一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根据才珠的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
(10 个一万是十万)
(5):十万有多大?(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
→十万的化程)
【意:教引学生在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引学生思考“万位十怎”,使学生自主新的数位“十
万”,并体会 10 个一万是十万。
透小正方体的累加程,帮忙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
2.数位“百万”“千万”和“ ”
(1):十万比万大, 10 个一万是十万,那有比十万大的数位?是什么呢?它之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研究。
(3),学生能用数器数,也能采用其他方式大
数的教案教学 2 篇大数的教案教学2篇。
最
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
3.“十关系”
(1):一(个)、十、百、千、万、⋯⋯、都是数位。
(2)师:读一读(从 10 个一是十,到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大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 篇文章大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2 篇出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 “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能够换下
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必须
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
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
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 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 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 6 表示6 个十万,右边的 6 表示6 个十)
(2)师:都是 6,为什么表示的好处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大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2 篇教案。
(4)师:这个数内含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
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
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 1 题
2.做一做第 2 题
3.完成教材第8 页第 1、 2 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 1 题,透过数数,帮忙学生理解并掌握计
数规律,第 2 题透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
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 1 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
因此,让学生在 1 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