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对氧气还原反应催化行为的阻抗谱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行了解释,通过分析得出金属酞菁在碱性溶液中对 ORR 催化反应是一个伴随中间产物 HO2 的 2 电子转
移过程. 同时,等效电路的拟合结果表明 ,FeCoPc2 / C 作为 ORR 催化剂对减小 R c + R ct 效果比 FePc / C 和 CoPc / C 明显,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金属酞菁; 空气电极; 交流阻抗; 氧还原反应 O646. 5 ; TM911 文献标识码 A 0790 ( 2011 ) 10237105 文章编号 0251中图分类号
气还原反应( ORR) 的电化学催化行为,各电极的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在高频区和低频区均呈现出 2 个较明 显的半圆和半圆之间( 中频区) 的压扁的弧形,采用 Zsimpwin 阻抗谱分析软件对 - 0. 2 V ( vs. Hg / HgO ) 电位 下的各交流阻抗谱进行等效电路拟合 ,提出空气电极 ORR 反应的等效电路,并对等效电路中各动力学参数
[2 ~ 7 ] . 研究结果表明,MPc 不仅对氧气还原反应 料电池( DMFC ) 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已有报道 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对甲醇的渗漏也具有理想的抵御性 ,即对甲醇的氧化反应具有惰性,这使
MPc 可以替代 Pt 等贵金属催化剂. 前文[8 ~ 10]研究发现,MPc 对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 DBFC ) 的阳极 燃料也具有良好的抵御性,从而实现了 DBFC 的无膜化. 有关 MPc 对氧气还原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表 明,不同金属酞菁的催化机理不尽相同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本文采用电化学极化曲 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几种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对 ORR 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1
1. 1
实验部分
试剂与仪器 均( 邻) 苯四甲酸酐(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钼酸铵( 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厂) . Nieolet Netxu S470 傅里叶红外分析测试仪; CHI650C 电化学工作站( 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 实验过程
1. 2
[6 , 11 , 12 ] 金属酞菁的制备: 采用苯酐尿素法 进行 FePc,CoPc 和 FeCoPc2 的合成. 0. 03 mol MCl2 ( M = Fe,Co) 、 0. 9 mol 尿素和质 单核金属酞菁合成: 称取 0. 18 mol 邻苯二甲酸酐、 量分数为 2% 的钼酸铵放入研钵中,混合均匀并研成粉末状后,转移到烧杯中,在搅拌下升温至 160 ~
5 -2 阻抗谱测试,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的频率范围为 10 ~ 10 Hz,交流电压振幅为 5 mV,电化学测试的 电解液为 6 mol / L KOH 溶液,所有实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2
2. 1
结果与讨论
金属酞菁的结构表征 采用 KBr 压片法对合成后的金属酞菁结构进行表征,傅里叶变换远红外 ( FTIR ) 吸收光谱如图 1 -1 6, 11 , 12] 所示,与文献[ 一致. FePc 的红外光谱在 1330 ,1122 ,781 和 731 cm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
- - - - 径被还原为 HO2 ,催化剂并不直接催化 O2 还原为 OH ,而主要是催化分解 HO2 生成 O2 和 OH . 图 3 为金属酞菁催化阴极的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 从图 3 ( A ) ~ ( C ) 可看出,除开路电位 ( OCP )
外,各电极在高频区和低频区均呈现出 2 个较明显的半圆和半圆之间( 中频区) 的压扁的弧形,说明金 14] 属酞菁催化阴极上发生的 ORR 较为复杂. 该阻抗谱与文献[ 报道的结果一致,ORR 的电极反应过
- - 其中四电子反应是最理想的反应途径 ,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往往存在中间体 HO2 ,且 HO2 的分解反 应为速率控制步骤,从而导致碱性溶液中 ORR 过程的极化较严重. ORR 催化机理包括催化剂端吸附
氧分子、离解和游离吸附理论、氧离子反应机理及协同反应机理等. 其中,关于二电子反应机理普遍 被接受的是协同反应机理,该机理认为在负载有混合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碳上 ,氧分子主要由二电子途
目前,燃料电池所用的阴极催化剂主要采用 Pt 等贵金属材料. 由于其资源有限,且容易受到 CO 的毒化,使燃料电池难 以 商 业 化. 为 此,寻 找 非 贵 金 属 催 化 剂 成 为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重 点 . 金 属 酞 菁 ( MPc) 具有较高的共轭结构和化学稳定性 ,除了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中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 化效率外,还对 O2 还原反应( ORR) 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MPc 作为氧还原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
237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 32
双核双金属酞菁的合成: 所用原料为 0. 18 mol 邻苯二甲酸酐、0. 024 mol 均苯四甲酸酐、0. 018 mol FeCl2 、 0. 018 mol CoCl2 、 0. 625 mol 尿素和质量分数为 2% 的钼酸铵,其它条件同上. 空气电极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乙炔黑和聚四氟乙烯 ( PTFE ,质量分数为 60% 的乳液 ) 放入烧杯 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在 80 ℃ 下超声振荡后,在滚压机上反复滚压成 0. 2 mm 的薄膜作为透气 膜,并在 340 ℃ 条件下热处理 1. 5 h 后备用. 用涂抹法分别将质量分数为 30% 的催化剂、45% 的活性 25% 的 PTFE ( 质量分数 30% 乳液) 及适量无水乙醇组成的浆料涂抹在面积为 1 cm2 的泡沫镍上( 催 炭、 2 化剂载量为 7. 5 mg / cm ) ,并在 80 ℃ 下干燥 2 h 后,将透气膜置于泡沫镍另一侧热压成为空气电极, 厚度为 0. 6 mm.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以制备的空气电极为工作电极,对电极 为铂丝,Hg / HgO 电极为参比电极.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阴极催化剂进行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交流
[13 ]
.
直接四电子反应途径:
No. 10
马金福等: 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对氧气还原反应催化行为的阻抗谱研究
2373
O2 + 2H2 O + 4e → 4OH - 具有中间产物 H2 O2 的二电子反应: O2 + H2 O + 2e →HO2- + OH - , HO2- + H2 O + 2e →3OH -
- 程应该包含中间态 HO2 .
Fig. 3
wk.baidu.com
EIS( Nyquist) of air electrode at different potential using different metal phthalocyanine
( A) CoPc; ( B) FePc; ( C) FeCoPc2 ; ( D) comparison of Nyquist at - 0. 2 V.
a. FeCoPc2 ; b. FePc; c. CoPc; d. No MPcs. Scan rate: 5 mV / s.
极化曲线测定 图 2 为未使用金属酞菁和金属酞菁催化阴极在 6 mol / L KOH 溶液中的线性伏安曲线,可以看出, 金属酞菁催化阴极较未使用金属酞菁阴极对 ORR 具有 较 高 的 催 化 活 性,在 较 低 的 过 电 势 区 ( 0 ~ 2. 2 - 0. 1 V ) 各电极的电流密度相差不大,而在较高的过电势区( - 0. 1 ~ - 0. 6 V) 其催化性能体现出较大 的差别,对 ORR 的电化学催化活性顺序为 FeCoPc2 > FePc > CoPc. 表明 FeCoPc2 的高度共轭效应和 Fe,Co 原子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 2. 3 阻抗谱测定 氧还原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若只考虑是否经历中间产物 H2 O2 ,可简单地将其分为直接四电子反应 和二电子反应
Fig. 1
FTIR spectra of MPcs
Fig. 2
Cathodic polarization curves of air electrode catalysed by different metal phthalocyanine
a. FePc; b. CoPc; c. FeCoPc2 .
可以认为,高频区的小半圆为多孔电极内的欧姆极化阻抗 ,其主要取决于电极本身的性质 ( 电极 材料电阻、各部分接触电阻和多孔结构中的电解质电阻 ) ,受电极极化程度的影响非常小; 低频区大半 圆为 ORR 过程中的反应物 O2 在薄液膜中的有限扩散 ( Nernst 扩散 ) ,中频区的弧形为反应中间产物 HO2- 的吸附形成的电容以及迁出的法拉第阻抗 . 总体而言,高频区的半圆半径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明 高频区的半圆为多孔空气电极催化层与电解质形成的欧姆极化阻抗 . 在 OCP 时,3 种电极在低频区并 没有出现明显的圆弧,说明在 OCP 的电荷传递电阻非常大,ORR 的反应速度较慢,并且在极化电位偏 离 OCP 时,该弧形的半径较大程度地减小. 表明该半圆为 O2 在电极表面电解质薄液膜的有限扩散阻 抗,同时,随着极化电位的增加,该半圆半径增加,表明伴随着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阻抗 . 图 3 ( A) ~ ( C ) 同时表明,随着极化电位的提高,高频区半圆在实轴上的截点数值变小 ,说明电极 反应受到电极材料本身的电流传输能力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 在 - 0. 6 V 的电位下,欧姆电阻( 高频区半 圆与实轴的交点) 迅速减小,是由于在大电流下反应放出的热使电极材料本身的导电性增加,尤其是 FeCoPc2 作为 ORR 催化剂的阴极,在同样的极化电位下比 FePc 和 CoPc 有较高的电流密度,这种大电 流发热的效应更加明显,该电极在 - 0. 4 V 电位下欧姆电阻迅速减小. 这与线性伏安曲线所得结论相 同. 图 3 ( D) 为 CoPc,FePc 和 FeCoPc2 催化阴极在 - 0. 2 V 时的电化学阻抗谱 Nyquist 图比较,可见, 高频区代表欧姆极化阻抗的小半圆半径 、低频区代表电化学反应法拉第阻抗和 O2 有限扩散阻抗的大
Vol. 32
2011 年 10 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No. 10
2371 ~ 2375
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对氧气还原反应 催化行为的阻抗谱研究
1 2 马金福 ,柳永宁
( 1.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银川 750021 ; 2.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 摘要 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 3 种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 ( FePc,CoPc,FeCoPc2 ) 在碱性溶液中对氧
180 ℃ ,至混合物变成紫黑色为止. 将产物转移至电热炉内,在 200 ℃ 恒温 2 h,冷却,在氨水中煮沸 15 min,过滤,依次用水、乙醇和甲苯洗涤,烘干.
1022. 收稿日期: 2010“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部共建 重点实验室项目( 批准号: 200901 )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NZ11144 ) 资助. mail: majf0870@ 163. com 联系人简介: 马金福,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催化材料和燃料电池研究. E-
1720 cm - 1 处为酸酐的 C O 吸收峰, 906 cm - 1 处为 Fe—N 结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CoPc 的 特征峰, 1122 , 779 和 731 cm - 1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特征峰, 1721 cm - 1 处为酸酐的C O吸 红外光谱在 1331 , 910 cm - 1 处为 Co—N 结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FeCoPc2 的红外光谱在 1330 ,1118 ,779 和 731 收峰, cm - 1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特征峰, 1717 和 1766 cm - 1 处的吸收为残余酸酐的 C O 吸收峰,914 cm - 1 处的吸收为 Fe—N,Co—N 红外吸收峰的重叠峰( 峰较宽) ,另外 ,双核结构的电子共轭性增强使得单 核 MPc 原有的振动受到限制,从而使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强弱差异减小 .
移过程. 同时,等效电路的拟合结果表明 ,FeCoPc2 / C 作为 ORR 催化剂对减小 R c + R ct 效果比 FePc / C 和 CoPc / C 明显,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金属酞菁; 空气电极; 交流阻抗; 氧还原反应 O646. 5 ; TM911 文献标识码 A 0790 ( 2011 ) 10237105 文章编号 0251中图分类号
气还原反应( ORR) 的电化学催化行为,各电极的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在高频区和低频区均呈现出 2 个较明 显的半圆和半圆之间( 中频区) 的压扁的弧形,采用 Zsimpwin 阻抗谱分析软件对 - 0. 2 V ( vs. Hg / HgO ) 电位 下的各交流阻抗谱进行等效电路拟合 ,提出空气电极 ORR 反应的等效电路,并对等效电路中各动力学参数
[2 ~ 7 ] . 研究结果表明,MPc 不仅对氧气还原反应 料电池( DMFC ) 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已有报道 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对甲醇的渗漏也具有理想的抵御性 ,即对甲醇的氧化反应具有惰性,这使
MPc 可以替代 Pt 等贵金属催化剂. 前文[8 ~ 10]研究发现,MPc 对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 DBFC ) 的阳极 燃料也具有良好的抵御性,从而实现了 DBFC 的无膜化. 有关 MPc 对氧气还原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表 明,不同金属酞菁的催化机理不尽相同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本文采用电化学极化曲 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几种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对 ORR 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1
1. 1
实验部分
试剂与仪器 均( 邻) 苯四甲酸酐(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钼酸铵( 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厂) . Nieolet Netxu S470 傅里叶红外分析测试仪; CHI650C 电化学工作站( 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 实验过程
1. 2
[6 , 11 , 12 ] 金属酞菁的制备: 采用苯酐尿素法 进行 FePc,CoPc 和 FeCoPc2 的合成. 0. 03 mol MCl2 ( M = Fe,Co) 、 0. 9 mol 尿素和质 单核金属酞菁合成: 称取 0. 18 mol 邻苯二甲酸酐、 量分数为 2% 的钼酸铵放入研钵中,混合均匀并研成粉末状后,转移到烧杯中,在搅拌下升温至 160 ~
5 -2 阻抗谱测试,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的频率范围为 10 ~ 10 Hz,交流电压振幅为 5 mV,电化学测试的 电解液为 6 mol / L KOH 溶液,所有实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2
2. 1
结果与讨论
金属酞菁的结构表征 采用 KBr 压片法对合成后的金属酞菁结构进行表征,傅里叶变换远红外 ( FTIR ) 吸收光谱如图 1 -1 6, 11 , 12] 所示,与文献[ 一致. FePc 的红外光谱在 1330 ,1122 ,781 和 731 cm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
- - - - 径被还原为 HO2 ,催化剂并不直接催化 O2 还原为 OH ,而主要是催化分解 HO2 生成 O2 和 OH . 图 3 为金属酞菁催化阴极的交流阻抗 Nyquist 图谱. 从图 3 ( A ) ~ ( C ) 可看出,除开路电位 ( OCP )
外,各电极在高频区和低频区均呈现出 2 个较明显的半圆和半圆之间( 中频区) 的压扁的弧形,说明金 14] 属酞菁催化阴极上发生的 ORR 较为复杂. 该阻抗谱与文献[ 报道的结果一致,ORR 的电极反应过
- - 其中四电子反应是最理想的反应途径 ,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往往存在中间体 HO2 ,且 HO2 的分解反 应为速率控制步骤,从而导致碱性溶液中 ORR 过程的极化较严重. ORR 催化机理包括催化剂端吸附
氧分子、离解和游离吸附理论、氧离子反应机理及协同反应机理等. 其中,关于二电子反应机理普遍 被接受的是协同反应机理,该机理认为在负载有混合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碳上 ,氧分子主要由二电子途
目前,燃料电池所用的阴极催化剂主要采用 Pt 等贵金属材料. 由于其资源有限,且容易受到 CO 的毒化,使燃料电池难 以 商 业 化. 为 此,寻 找 非 贵 金 属 催 化 剂 成 为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重 点 . 金 属 酞 菁 ( MPc) 具有较高的共轭结构和化学稳定性 ,除了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中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 化效率外,还对 O2 还原反应( ORR) 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MPc 作为氧还原催化剂,在直接甲醇燃
237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 32
双核双金属酞菁的合成: 所用原料为 0. 18 mol 邻苯二甲酸酐、0. 024 mol 均苯四甲酸酐、0. 018 mol FeCl2 、 0. 018 mol CoCl2 、 0. 625 mol 尿素和质量分数为 2% 的钼酸铵,其它条件同上. 空气电极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乙炔黑和聚四氟乙烯 ( PTFE ,质量分数为 60% 的乳液 ) 放入烧杯 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在 80 ℃ 下超声振荡后,在滚压机上反复滚压成 0. 2 mm 的薄膜作为透气 膜,并在 340 ℃ 条件下热处理 1. 5 h 后备用. 用涂抹法分别将质量分数为 30% 的催化剂、45% 的活性 25% 的 PTFE ( 质量分数 30% 乳液) 及适量无水乙醇组成的浆料涂抹在面积为 1 cm2 的泡沫镍上( 催 炭、 2 化剂载量为 7. 5 mg / cm ) ,并在 80 ℃ 下干燥 2 h 后,将透气膜置于泡沫镍另一侧热压成为空气电极, 厚度为 0. 6 mm.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以制备的空气电极为工作电极,对电极 为铂丝,Hg / HgO 电极为参比电极.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阴极催化剂进行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交流
[13 ]
.
直接四电子反应途径:
No. 10
马金福等: 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对氧气还原反应催化行为的阻抗谱研究
2373
O2 + 2H2 O + 4e → 4OH - 具有中间产物 H2 O2 的二电子反应: O2 + H2 O + 2e →HO2- + OH - , HO2- + H2 O + 2e →3OH -
- 程应该包含中间态 HO2 .
Fig. 3
wk.baidu.com
EIS( Nyquist) of air electrode at different potential using different metal phthalocyanine
( A) CoPc; ( B) FePc; ( C) FeCoPc2 ; ( D) comparison of Nyquist at - 0. 2 V.
a. FeCoPc2 ; b. FePc; c. CoPc; d. No MPcs. Scan rate: 5 mV / s.
极化曲线测定 图 2 为未使用金属酞菁和金属酞菁催化阴极在 6 mol / L KOH 溶液中的线性伏安曲线,可以看出, 金属酞菁催化阴极较未使用金属酞菁阴极对 ORR 具有 较 高 的 催 化 活 性,在 较 低 的 过 电 势 区 ( 0 ~ 2. 2 - 0. 1 V ) 各电极的电流密度相差不大,而在较高的过电势区( - 0. 1 ~ - 0. 6 V) 其催化性能体现出较大 的差别,对 ORR 的电化学催化活性顺序为 FeCoPc2 > FePc > CoPc. 表明 FeCoPc2 的高度共轭效应和 Fe,Co 原子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 2. 3 阻抗谱测定 氧还原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若只考虑是否经历中间产物 H2 O2 ,可简单地将其分为直接四电子反应 和二电子反应
Fig. 1
FTIR spectra of MPcs
Fig. 2
Cathodic polarization curves of air electrode catalysed by different metal phthalocyanine
a. FePc; b. CoPc; c. FeCoPc2 .
可以认为,高频区的小半圆为多孔电极内的欧姆极化阻抗 ,其主要取决于电极本身的性质 ( 电极 材料电阻、各部分接触电阻和多孔结构中的电解质电阻 ) ,受电极极化程度的影响非常小; 低频区大半 圆为 ORR 过程中的反应物 O2 在薄液膜中的有限扩散 ( Nernst 扩散 ) ,中频区的弧形为反应中间产物 HO2- 的吸附形成的电容以及迁出的法拉第阻抗 . 总体而言,高频区的半圆半径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明 高频区的半圆为多孔空气电极催化层与电解质形成的欧姆极化阻抗 . 在 OCP 时,3 种电极在低频区并 没有出现明显的圆弧,说明在 OCP 的电荷传递电阻非常大,ORR 的反应速度较慢,并且在极化电位偏 离 OCP 时,该弧形的半径较大程度地减小. 表明该半圆为 O2 在电极表面电解质薄液膜的有限扩散阻 抗,同时,随着极化电位的增加,该半圆半径增加,表明伴随着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阻抗 . 图 3 ( A) ~ ( C ) 同时表明,随着极化电位的提高,高频区半圆在实轴上的截点数值变小 ,说明电极 反应受到电极材料本身的电流传输能力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 在 - 0. 6 V 的电位下,欧姆电阻( 高频区半 圆与实轴的交点) 迅速减小,是由于在大电流下反应放出的热使电极材料本身的导电性增加,尤其是 FeCoPc2 作为 ORR 催化剂的阴极,在同样的极化电位下比 FePc 和 CoPc 有较高的电流密度,这种大电 流发热的效应更加明显,该电极在 - 0. 4 V 电位下欧姆电阻迅速减小. 这与线性伏安曲线所得结论相 同. 图 3 ( D) 为 CoPc,FePc 和 FeCoPc2 催化阴极在 - 0. 2 V 时的电化学阻抗谱 Nyquist 图比较,可见, 高频区代表欧姆极化阻抗的小半圆半径 、低频区代表电化学反应法拉第阻抗和 O2 有限扩散阻抗的大
Vol. 32
2011 年 10 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No. 10
2371 ~ 2375
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对氧气还原反应 催化行为的阻抗谱研究
1 2 马金福 ,柳永宁
( 1.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银川 750021 ; 2.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 摘要 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 3 种金属酞菁类大环化合物 ( FePc,CoPc,FeCoPc2 ) 在碱性溶液中对氧
180 ℃ ,至混合物变成紫黑色为止. 将产物转移至电热炉内,在 200 ℃ 恒温 2 h,冷却,在氨水中煮沸 15 min,过滤,依次用水、乙醇和甲苯洗涤,烘干.
1022. 收稿日期: 2010“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部共建 重点实验室项目( 批准号: 200901 )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NZ11144 ) 资助. mail: majf0870@ 163. com 联系人简介: 马金福,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催化材料和燃料电池研究. E-
1720 cm - 1 处为酸酐的 C O 吸收峰, 906 cm - 1 处为 Fe—N 结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CoPc 的 特征峰, 1122 , 779 和 731 cm - 1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特征峰, 1721 cm - 1 处为酸酐的C O吸 红外光谱在 1331 , 910 cm - 1 处为 Co—N 结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FeCoPc2 的红外光谱在 1330 ,1118 ,779 和 731 收峰, cm - 1 处的吸收为酞菁结构特征峰, 1717 和 1766 cm - 1 处的吸收为残余酸酐的 C O 吸收峰,914 cm - 1 处的吸收为 Fe—N,Co—N 红外吸收峰的重叠峰( 峰较宽) ,另外 ,双核结构的电子共轭性增强使得单 核 MPc 原有的振动受到限制,从而使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强弱差异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