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葛之葳景观生态学
主题:科学与行动(22专题)
1)碎裂化效应:概念、实验设计及一般结论 2)生态网络和绿色通道:自然与人文规划的新理念 3)不同农业系统的景观效应 4)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5)流域与河岸过程 6)从人类的综合行为了解景观水平的生态过程 7)景观生态学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障碍、机会、策略及 模型
.
20
景观生态学
葛之葳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
1
景观生态学
.
2
引言
1.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 地球上生物和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所处的环境密切相联系的。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层次。 发展动力来自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2.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课题,人们广泛追求“生态的”
.
21
IALE第五次年会研讨专题
主题:科学与行动
16)城市景观与城市梯度 17)景观的长时限动力学与历史变化 18)自然干扰效应 19)农业景观问题 20)自然与农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21)土地利用规划 22)遥感数据应用
.
22
总结(基于conf.5)
1. 方法论问题 2. 格局与过程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4. 规划与设计 5. 景观管理
.
24
二、 斑块的规模效应(1)
大斑块:保护水质、发育河流网络、内 部生境、核心生境、种源、小生境、保持自然 干扰、缓冲能力强。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几率、 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 一些大的斑块,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 散布在基质中。
IALE第五次年会研讨专题
主题:科学与行动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梁关锋;王纪杰;俞元春;陈容;崔晓晓;王维;周垂帆【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9【摘要】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0~10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及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种植年龄的人工林有机碳密度在表层(0~10cm)差异显著;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在46.41~103.32 t/hm2,土壤碳储量总体上较高,1a桉树林土壤碳储量最大,为103.32 t/hm2,18a林地次之,为84.92 t/hm2.较长轮伐周期有利于维持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总页数】4页(P92-95)【作者】梁关锋;王纪杰;俞元春;陈容;崔晓晓;王维;周垂帆【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S714.2【相关文献】1.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J], 王纪杰;鲍爽;梁关峰;俞元春2.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和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J], 滕秋梅;何文;沈育伊;徐广平;黄玉清;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孙英杰;黄科朝3.不同林龄杨梅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子结构的变化 [J], 王增;刘海英;蒋仲龙;彭健健;姚任图;吴家森;张勇4.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J], 高雨;赵洪涛;郭银花;张欢;周志勇5.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J], 王敏;周润惠;余飞燕;董洪君;陈聪琳;喻静;郝建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林业大学考研科目及参考书范文
30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61土木工程材料
复试:561施工技术或562路基路面工程
000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硕士
50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500园林设计(6小时)
复试:50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010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工程
01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0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03遥感与GIS应用技术04统计预测与控制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复试:504保护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植物学、生物统计
01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02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
复试:512森林培育学或519经济林栽培学或515食品工艺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土壤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苗圃学
01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02经济林培育03林木种苗04林农复合经营05经济植物资源加工与利用
★森林保护学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01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2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03景观工程与技术
04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02城市规划综合理论④501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复试:595城市设计;同等学力加试: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管理与法规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3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01园林植物
徐州侧柏林林分密度与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6. 4 6. 1
6. 5 6. 8
6. 1
6. 8
6. 3
0. 21 0 2
0. l 7 0 3
根 据植 被调 查结 果 ,调 查地 约 有植 物 4 科 7 属 1 5 ,其 中乔 木 8 8 种 0 6 种 ,灌木 3 种 ,竹 类3 ,古 树 2 4 种 名木 1 株 。 山体 植被 以侧 柏 纯林 为 5 主 .并 分 布有朴 树 、槐树 、皂荚 、 臭椿 银 杏 、楸 树 、青 桐 ( " a 砌 / smpe )、酸枣 等 .在 林下 有少量 i l x 构树 分 布 。分 析 结果 表 明 ,植 被在
0. 3 1 0 7
l .4 11
9. 2 8 1 .5 14
6. 6
6. 0
0. 3 0 05
0. 2 6 0 5
赵 疃林 场 2 号 赵 疃 林 场 1号 大横山3 号 赵疃林场8 号 赵疃林场9 号 赵瞳林场7 号 大横山l 号 大 横 山4 号
6. 6
6年 代 营造 对 保持 水土 、美化 环 0
境 、生产 用材 荒 山绿化 等起 到 了
及 铜 山县 的赵 疃林 场 等地 。属 暖温 带季风 湿润 、半 湿润气 候 区 ,气候
温 和 ,四季分 明 ,光照 充足 ,雨量
同密 度 侧 柏 林 的 径 阶 分 布 曲 线 ;
建 立 了胸 径 、单 株 材 积 、林 分 蓄 积 与 密 度 的 相 关 数 学 模 型 ;并 选
0. 3 0 0 6 0. 3 6 0 7 0. 1 2 0 7
0 O 4 .2 4 0. 3 0 0 0
0. 26 0 0
1 2 85 90 5
2 2 35 2 2 35 2 5 30 3 7 25 3 7 45
黑松三种菌根苗根系构型差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黑松三种菌根苗根系构型差异及其与生长的关系吴小芹;郑玲;叶建仁【摘要】为探讨林木不同菌根根系亚宏观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黑松(Pinus thunbergii)分别接种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 Pt2)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3种外生菌根菌,研究了不同菌根苗根系构型的差异及其与黑松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松3种菌根苗的根系参数(主根长、侧根总级数、一级侧根数量及直径、吸收根分布的范围、吸收根的数量及比表面积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与黑松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黑松不同处理菌根苗的根系整体构型差异显著:在生长最好的Rl菌根苗根系中,主根与侧根间具不同夹角的一级侧根分布均衡,且横向生长(80~90°)的侧根较多,其它角度(60~80°和<60°)的一级侧根依次递减,使整个根系呈""型,有效扩大了根系吸收的空间范围;生长相对较差的Be菌根苗其根系不同角度的一级侧根分布不均或80~90°的侧根较少;Pt2菌根苗生长较好,其根系构型界于前二者之间;而生长差的对照苗根最少,几乎没有80~90°的一级侧根.由此可见,不同菌根菌可通过影响根系的结构发育而影响黑松苗木的生长.【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10【总页数】7页(P5493-5499)【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黑松;根系构型;根系参数【作者】吴小芹;郑玲;叶建仁【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1;Q143;Q958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系与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能有效地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
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样性 S po 、hro- i r i snSa n n 指数 和均匀度 JW 指数均显著提 高( < . ) m m We e S P O 5, 0 林下植物 的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 降f( < . ) 氐P 0 5; 0 弱度 间伐林 下各 指数 在间伐 1后 显著降低 ( < . ) 而在间伐 5 后显著提高 ( < . a PO5, 0 a P O 5o中强度 间伐后林分各指数增 幅最 0
( lyl u r n l) Pa c dsoi t i人工幼龄林为对象 ,研究 间 t a e as 伐 1和5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 ,表明在间伐5 a a a 的林下植物种类 、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比间伐 1 a 要 高【 ;马履一等研究 了间伐对侧柏 (lt I u l Pa c ds ya o inai [] 油松 f淞 tb leF o st ] 林 r tl )5 e s 1和 a ua rmi 1人工 )6
生 态环 境学报 2 1, 15:0 -1 02 2 ()8 78 2
Ec l g n n io me t l ce c s o o y a d E v r n n a in e S
ht:w w. ec. r t / w j si o p/ e cn Emalei r esi o - i dt @jec. m : o c
大 ,其 中 S a n nWi e hn o . e r指数对 间伐措施更为敏感 。间伐 5 n a后 ,中强度 间伐林下植物种类 、数量 和多样性指 数比间伐 1 a
后有所 提高 , 弱度 、中度 、强度 间伐后的林下 植物种类 比对照分别增加 1 、 7 l 种 , 5 1和 5 总密度分别增加 1 0 3 4 2 4 . 、 . 和 . 4 4 1
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水土流失对我 国的生态环 境建设 、 经济建设 、 社 会发展
都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 加强水土 流失的综合防治 、 保障 国家的生态安全 是我 国一 项长期 的战 略任务 。因此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应加强教学 的理论 与实践
研究 , 注重 培养掌握水 土保持 与荒 漠化 防治及 相关学 科 的基 本理论 、 基本技 能 以及水 土保 持与生态 修复 的
训练, 使 学生 掌 握 最 先进 的理 念和 技 术 , 培 养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以及 服 务 于社 会 最基 层 的 思 想 素 质 ; 针 对 我
国水 土 保持 与 荒 漠化 防 治 的热 点 、 难 点 问题 组 织 学生 开 展 社 会 调 查 与 实践 , 培 养 学 生敢 于 承 担 社 会 责 任 的 勇 气 和
系展现 了多种特 征 , 所 设 置 的 课 程 大 致 可 归 为 4个
类型, 即林 业 生态类 型 、 水 利 工 程类 型 、 农 业 生 态类 型和综合 类 型[ 4 ] 。 目前 , 我 国水 土保 持 与 荒 漠化 防 治 专业 的教学 主要 以加强 学生综 合素 质和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全面 提高教 学质量 为 目标 , 在 利用信 息技术 提 升 与改造传 统 的水 土 保持 学 科 的 同时 , 积 极创 建 “ 产一学 一研 ” 一体 的 水 土保 持学 科 教 学体 系 ( 包括 人 才培 养 目标 、 培养 方案 和课程 体系等 内容 ) [ 5 ] 。
治学科 已发 展成 为 国家 林业 局 重 点学 科 , 是 我 国南
方 高 等 院 校 中 较 早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授 予 权 的学 科 。 几 十年来 , 在 各 级 政 府 的 扶 持 和 广 大 的复合 型应用性人才 。 在我国, “ 水 土保 持” 作 为单 门课 程 的讲 授 始 于 2 0世纪 3 O年代 的金 陵大 学口 ] , 但 是直 到 1 9 5 8年 北 京林学 院成 立水 土保持专 业之 后才有 了系统性 的课 程设置 及讲授 。1 9 8 0年后 , 水 土保 持专 业 和沙 漠 治
观光木叶片挥发油成分及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与清除活性研究
摘要 :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观光木 ( sogoedo drm) 片中分离 出挥 发油 , G / S 计 算机进 行成分分 析 Ton i nrnoou 叶 d 经 CM / 和定量测定 , 并且测定 了其对超氧 阴离子抑制 与清除 活性。鉴定 出 3 8种 化合物 , 主要 成分为酯 类 (3 36 , 3 .9 %) 萜 类 ( 8 33 ) 醇类 ( 20 5 ) 1 . 1% , 1 .6 % 和芳 香族 化合物( . 8 % ) 9 44 。研究结果表 明, 观光 木叶片挥 发油有较 强的抑制 与清 除超氧阴离子活性 。挥发油在稀 释 10倍 时 , 0 抑制超 氧阴离子 活性最 大 , 过 了植酸 和没食 子酸丙酯 。在 稀释 2 超 O 倍时 , S D( -O 活性达 4 5 1 mL~, 中 C Z -O 总 O TS D) 9 .0U・ 其 u nS D活性为 3 8 5 m 3 .0 U・ L~, TS D的6 .6 , n 占 -O 83% M — S D活性 为 16 7 m O 5 .0U・ L~, TS D的 3 .4 占 —O 16 %。本 研究结果 为进 一步探讨 观光木叶 片挥 发油的保健功 能提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及植物
保护学院三个学院的专业类别:
一、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1、森林保护学: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更新及其防护。
2、森林资源勘测学:森林调查与采伐规划、森林资源评估、植被资源管理与监测等。
3、森林资源利用学:森林林分、森林采伐工程设计等。
4、森林经营管理学:森林政策及森林经济、林业经营设计、森林伐区调查、森林保
护工程等。
二、水土保持研究所
1、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技术、水文学、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水源分配及管理等。
2、农业水土保持学:水土质维护、水土护理与改良、农艺水文学、水土动力学及水
土保持设施调查设计等。
三、植物保护学院
1、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微生物学、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有害生物防制以及温室害
虫防治技术。
2、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病学、植物病理化学及植物病理抗病机理。
3、应用生物学:农业昆虫学、病毒学、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
4、植物育种学:植物育种、植物遗传育种特色育种及遗传育种技术研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经验收获表编制及应用
摘
要 :针 对 浙 江 省 缙 云 县 2 0 0 9年 森 林 资 源二 类调 查 的 3 1 0个 杉 木人 工 林 小班 数 据 ,采 用 D P S软 件 的 多元 非 线性 回 归
技 术 对 5种预 选 生 长 模 型 进 行 拟 合 ,根 据 相 关指 数 最 大 、 剩余 离差 最 小 原 则 选 出最 优 模 型 。结 果 表 明 ,L o g i s t i c 模 型 拟 合 效 果 最好 使 用 其 方 程 建 立 杉 木 人 工 林 各 林 分 因子 生 长模 型 ,结 合 相 关 公 式 编 制 出适 合 当 地 的 杉 木 人 工 林 经 验 收 获 表 ,并 探
第3 0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 月
森
林
工
程
Vo 1 . 3 O No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0RES T ENGI NEERI NG
J a n .,2 0 1 4
森 林 资 源 二 类 调 查 数 据 的 经 验 收 获 表 编 制 及 应 用
蒋 丽 秀 ,温小 荣 , 陈玉体 ,郑 勇 ,谢 小 杰
讨此表在 杉木人工林 用材林 资产评估 方面的具体 应用 ,为缙云县杉木林的经 营决 策提供依据 。
关键 词 :缙 云 县 ;森 林 资 源二 类 调 查 数 据 ;杉 木 人 工 林 ;L o g i s t i c 模 型 ;经 验 收 获表 中 图 分 类 号 :S 7 5 7 . 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0 0 5 X ( 2 0 1 4 )0 1— 0 0 0 1 — 0 4
温度的地理和时间变化
2.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
?原因:
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三、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与伤害
❖ 低温危害
3.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
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
林内雨量=滴落量+径流量+穿透雨量 林外雨量:在连续降雨的一段时间内,林冠上部或旷地雨量。 树冠截留雨量=林外雨量-林内雨量
影响林冠截留雨量的因素:
树种特性,森林层次结构,降雨强度
入渗土壤的水
初渗率:在水分渗入土壤中时,在初期入渗速率很大,即初渗率。
终渗率:初渗率在短时间内即急剧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即终渗率。
森林 森林草原 荒漠
湿润度(P/E):年平均降水量(mm)与潜在蒸发量之比
干燥度(K):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我国采用大于10℃的活动积温乘以0.16倍作为可能蒸发量。
`
计算公式: K=0.16∑t/r (100页表6-4)
干燥度
水份状况
自然植被
≤0.99
湿润
森林
1-1.49
半湿润
森林草原
1.50-3.9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Water in the air vapor, cloud and mist
◆ It is in common use that denote the vapor in the air via relative humidity :A/B * 100%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4年3月14日
森林保护专业“农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科学 研究 打 下基 础 。如何 让 学生 更好 的学 习这 门课 程 , 理 解 和掌 握各 个 知识 点 , 对 教师 是个 重 要 的考验 。 1 . 修订教学大纲 。 农药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学生的
一
及对病 、 虫、 螨等有害生物 的防治措施 。 农药学这门课程的 教学 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 , 掌握主要农 药 的理化性质 、 剂型加工 、 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 知 识和相关的技能 , 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 防治方法 , 因地制宜 , 高效 、 安全 、 经济地防治农林作物有
- - — 卜- +
- +
・
生跟着教师读然后跟录音反复读 ,这种读法让学生很快觉 得没趣。在课堂上 , 我常会使用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音 , 如 大小声( 学生根据教师手势 , 决定读音大小 ) , 看 口型学生发 音( 教师不发声读单词 , 学生猜单词 ) , h i d e a n d f i n d ( 根 据同学发音大小找词卡 ) 等 。运用不同形式读词汇, 学生不 会觉得枯燥 , 一节课上完 , 我的学生都会觉得意犹未尽。 四、 及时巩固练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瞬间记忆 , “ 学得快 ,忘得快 ” 。因 此 ,课堂上教师可 以根据教学时间来安排 1 0分钟左右来 复习英语词汇 ,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新学 内容。我常会在教 授完词汇后找一些歌谣 , 顺 口溜, 游戏 , 歌曲, 简单对话 , 谜 语, 听力或笔试小测验等帮助学生巩固词汇。例如在教授
【 教法研究 】
森林保护专业“ 农药学” 课程教学 方法 与实践探讨
汤
( 南 京林 业大 学
方
南京 2 1 0 0 3 7 )
森林 资源 与环境 学 院
高校校园景观评价
高校校园景观评价
某高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木材工业学院等21个学院(部)。
作为一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铸就了风景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大树参天,绿树成荫,现形成了大门景观、中心景观区、游园区、教学楼周边景观区等多处独居特色的校园景观。
一、木材工业学院周边景观调查
1、地理位置
木材工业学院位于大门至主楼中轴线的东北角。
具体位于教五楼的南面、主楼的西侧,由四周的四条主干道围合成一个长方形的地块,教学楼为一所旧的楼房。
2、区域划分
根据现场的调查,我们根据具体方位以及植物配置的形式总的划分为4个区域,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如下图)
某高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木材工业学院等21个学院(部)。
作为一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铸就了风景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大树参天,绿树成荫,现形成了大门景观、中心景观区、游园区、教学楼周边景观区等多处独居特色的校园景观。
一、木材工业学院周边景观调查
1、地理位置
木材工业学院位于大门至主楼中轴线的东北角。
具体位于教五楼的南面、主楼的西侧,由四周的四条主干道围合成一个长方形的地块,教学楼为一所旧的楼房。
2、区域划分
根据现场的调查,我们根据具体方位以及植物配置的形式总的划分为4个区域,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如下图)。
连云港云台山楸树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2 0 1 3年 1 2月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J o u r n a l o fJ i a n g s u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1 . 40 N o.6
P E N G F a n g . r e n , Z H A N G L i n g — m i n , Z H A N G L i — h u a , H A O Mi n g . z h u o , L I A N G Y o u . w a n g , L I U Q i - j u n
关键 词 : 楸树 ; 资源调查 ; 保护 策略 ; 连云港 云台山
中 图分 类 号 : ¥ 7 9 2 . 9 9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3 8 0 . 2 0 1 3 . 0 6 . 0 0 7
Re s o ur c e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d c o ns f
C a t a l p a b u n g e i i n Yu n t a i Mo u n t a i n o f Li a n y u n g a n g Ci t y
Ab s t r a c t : T h e Re s o u r c e s o f C a t a l p a b u n g e i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t h e ie f l d s u r v e y me t h o d s ,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y p i c a l s a mp l i n g me t h o d s i n Yu n t a i Mo u n t a i n o f L i a n y u n g a n g Ci t y .T h e r e s u h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a t a l p a b u n g e i p l a n t a t i o n m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f r o n t a l Yu n t a i ,mi d d l e Yu n t a i a n d p o s t e r i o r Y u n t a i .T h e s e t r e e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s c a t t e r l y a n d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i n mi x e d f o r e s t i n t h e s e a r e a s .T h e n u mb e r o f C a t a l p a b u n g e i t r e e s a p p e a e d t o h a v e d e c l i n e d b y 5 2 % f r o m 1 8 7 0 7 i n t h e 1 9 8 0 s t o 8 9 1 4 n o w.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i t ,s o me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h o w t o p r o t e c t a n d e x p l o i t C a t a l p a b u n g e i r e —
VR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增刊):134~137For es t R ese ar ch文章编号:1001—1498(2008)增刊旬134讲V R G I 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蒋贱,温小荣,余光辉(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关键词: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A r cEngi ne;森林资源管理;虚拟场景中图分类号:T P391.9文献标识码:AR es e ar ch and A ppl i c at i on of V R G I S i n For es t R es our c es M ana gem e ntJI A N G胁,l,W E N X i ao—r o ng,S H E G uang-hui(C oUege of Fo r es t R es ou r ces and Envir onm en t,N anji ng Fo re s t ry U ni ver si ty,N=j i ng210037,Ji angs u,C hi n a)A bs t r act:Thi s pap er i s based o n t he t h eor e t i ca l r es e ar ch of vi sua l r eal i t y geogr aphi c al i nf or m a t i on s ys t em,i ncl udi ng t he ac qui si t i on of t hre e di m e ns i ona l s pace m ode l,t hr ee—di m ens i onal da t a m odel,D i gi t al Ter ra i n M odel,D i gi tal El e va t i on M od el and t he e xpre s si on of l ev el s of det ai l of3D s pac e dat e and t hre e—di m e ns i ona l dat a vi sua l e xpre s si on et c.B ased t he A r cE ngi ne as t ool,t hi s pap er c re at ed vi r t ual r eal i t y t opogra phi c al s c ene of Zi j i n m oun t ai n r egi on,r ea l i z ed t he i n t er a ct i v e oper at i on,j us t l i ke Z oom i ng i n,Z o om i ng out,R ot at i n g,R oam i ng and Si m ul at i ng,an d SA cons t r uct ed a c ase of V R G I S o n Zi j i n m ount ai n r egi on.K ey w ords:V R G I S;A r cEngi ne;f or es t r es o ur c es m ana ge m ent;vi rt ual l an ds cape随着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的不断深入,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已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用户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希望建立以林业空间数据为依托,用宽带网连接各分布式数据库,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显示和无边无缝多级分辨率浏览的开放式林业信息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时地调用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引。
[DOC]豆科木本植物根部特征与结瘤的关系
豆科木本植物根部特征与结瘤的关系豆科木本植物根部特征与结瘤的关系张洪娟韩素芬韩正敏(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摘要:选取了I1种豆科木本植物,比较了它们的根部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与结瘤的关系.结果表明,结瘤豆科植物的根系松软,颜色较浅,为白色或土黄色;不能结瘤的植物根系坚硬,颜色较深,为黑色或深褐色.石蜡切片观察,结瘤豆科植物和非结瘤豆科植物在根的表皮部分存在着明显差并,而在皮层和中柱部分差异不明显.非结瘤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致密且整齐;而结瘤豆科植物表皮细胞较薄,切片时容易收缩破损.非结瘤豆科植物的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比结瘤豆科植物的要厚,颜色也较深.豆科植物的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似乎能够反映豆科植物从不结瘤到结瘤的进化过程.关键词:豆科植物;结瘤;外部形态;解剖结构;进化,nIeRelationshipbetweentheRootStructureofWoodLegumePlantsandThe irNodulalion//ZHANGHong-juan,HANSu-feng,HANZhen-mlngAbstract:Elevenwoodlegumeplantswereselectedandtheirmorphologicand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werecomparedinorderto analys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ootstructureandtheirnodulation,Ther esultsindicatedthattherootsofnoduleslegume~antsaresoftandtintincolor,whereastherootsofno-noduleslegume~antsare firmandfuseous,Comparingtheirrootanatomicstructurewithpara~nslice,theevidencedifferenceexistedinthepartsofepide rmis,butnodifferenceinthecortexandstele,Theepidemiccellsofno-noduleslegumeplantsarrangecompactandorderlin ess,however,theceHsofnoduleslegumeplantsare thinanddestroyedeasilywhenslice,Theoutertangentialwallofno-nodulesle gume~antsepidermalcellsisthickeranddarker thanthatofnodulelegumeplants,Itmayreflectanevolutionaryprocessfromn o-noduleslegumeplantstonoduleslegumeplants.Keywords:Legume;Nodulation;Morphology;Anatomy;Evolution Firstauthor’Saddress:CollegeofForestResourcesandEnvironment,Nanjin gForestryUniversity,210037,Nanjing,China豆科植物有748属近2万种,但观察过结瘤或者有结瘤报道的仅3000多种,占全部豆科植物的16%.在观察过结瘤的豆科植物3个亚科中,以蝶形花亚科结瘤率最高,达98%;含羞草亚科次之,为9o%;而苏木亚科结瘤率最低,仅28%【,.也就是说,大多数豆科植物是不能结瘤的,而苏木亚科植物的结瘤率就更低.一般认为,3个亚科中以蝶形花亚科进化程度最高,含羞草亚科居中,苏木亚科最为原始l.这些情况说明,豆科植物的结瘤与否可能与其进化程度有一定的联系,而豆科植物根的外部特征,能最直接地反映它们在进化上的变化.所以了解不同进化程度的豆科植物根部的变化,对于揭示固氮共生体系建立的奥秘,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在豆科植物3个亚科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对它们根部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特收稿日期:20o6—04.一06修回日期:2006—04.一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结瘤豆科树种不结瘤原因的研究”(30170765).第一作者简介:张洪娟(1976一),女,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豆科树种根瘤菌研究.点与结瘤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在豆科植物的3个亚科中,各选取一定比例的植物.选取植物遵循的原则是,在分类上跨度范围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木本植物为主;以苏木亚科为主;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选取的植物种类,来源和报道结瘤情况见表1.1.2根瘤菌菌株和接种体制备因为有些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存在一定的专化性,单一的根瘤菌菌株接种往往不易成功.所以在本研究中选取了26个根瘤菌菌株(南京林业大学韩素芬教授保存)进行复合接种.这些菌株分别分离自合欢,木豆,刺槐等26种木本植物.分别将保存在冰箱中的26个根瘤菌菌株接到YEMA斜面培养基上_6J,28~(2恒温培养活化后,再次转接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以上培养好的菌株各5 管,刮取斜面上的菌苔,加入无菌水,26个菌株混合到一起.调节细菌液浓度为1×10个/mL供接种用.林业科技开发2006年第20卷第4期表1豆科木本植物的来源及报道结瘤情况1.3水培苗的培养和根瘤菌的接种选取饱满有活力的各植物种子,先用浓硫酸处理,根据种皮坚硬程度,处理15~30min不等.清水冲洗,0.1%升汞表面消毒15~20S,无菌水冲洗5~6 次,无菌水浸种,置于25℃恒温箱中过夜.将吸胀的种子移人无菌滤纸培养皿中,25℃恒温催芽.将滤纸卷成小筒整齐排列在烧杯中,加水至滤纸的4/5处, 用牛皮纸封口湿热灭菌.待种子胚根长至1cm左右时,将其移人滤纸卷筒烧杯的卷筒空隙中,25℃恒温条件下使之继续生长.无菌幼苗的胚根长至2~3cm时,用根瘤菌混合菌株洗脱液接种体浸根接菌2~3h.对照用灭菌水浸根.后移至灭过菌的盛有NF无氮培养液l9J的广口瓶中(胚根须接触培养液),后置于温度为25℃,光照为2000~3000lx的恒温培养室培养,定时观察各植物根部变化.1.4盆栽苗的培养和接种分别选取饱满有活力的种子,先用浓硫酸处理,清水冲洗干净后浸泡过夜.将吸胀的种子转入湿滤纸培养皿内,置于25℃恒温培养箱催芽.待种子芽长为1~2cm时,再将已经发芽的种子移人盆中育苗.选直径为40cm的大盆钵,装入苗圃地沙壤土.加入催好芽的种子,覆土,放在自然光下培养.待幼苗出土2周后,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上述根瘤菌混合成混合菌液对盆钵苗接菌.每个盆钵均匀接种混合细菌液50n1L.对照盆钵不接菌.1.5石蜡切片的制作和观察组织块的脱水,包埋与切片:取出组织块,进行逐步的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切片使用手摇轮转式切片机,切取厚度为10~15tan的蜡片,进行对比观察.选取最佳厚度的蜡片,经43℃温水展片后,用明胶粘贴剂把蜡片粘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置50%烘俅土科技开-【2OO6年第2o卷第4期干箱中5h,充分烘干蜡片.蜡片的染色与封片:蜡片的染色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将蜡片逐步复水.使用番红水染色液和番红酒精染色液对比染色,脱水至83%乙醇后,再用固绿酒精染色液染色.完全脱水后,放人二甲苯中浸洗2次,用中性树胶封片,制成永久装片.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豆科木本植物结瘤情况比较水培苗在3个月以后,盆栽苗半年后,拔出检查各种豆科植物根部的结瘤情况,记录根部的颜色,质地和须根的多少等.记录结果见表2.表2不同豆科木本植物结瘤状况及根部外形比较植物根的根的须根须根接种结瘤状况名称质地颜色多少长度水培苗盆栽苗对叶豆中等深褐色多中一一节果决明中等深褐色中中一一望江南中等深褐色多长一一铁刀木坚硬深褐色中短一一泰国甜角中等深褐色多中一一伞房决明坚硬黑色多长一一银荆松软白色少短++木豆松软土黄色多长++马占相思松软土黄色多中++刺槐松软土黄色多长++++++合欢松软土黄色多长++++++注:一表示不结瘤;+表示少量结瘤;+++表示结瘤较多.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水培苗还是盆栽苗,诱导结瘤情况基本一致.即对叶豆,节果决明,望江南,铁刀木,泰国甜角和伞房决明都不结瘤,银荆,木豆,马占相思,刺槐和合欢能够结瘤.结瘤情况和须根长度,须根多少没有关系,但与根的颜色,根的质地存在密切关系.结瘤植物的根部颜色较浅,为土黄色或白色;表皮比较疏松,质地较为柔软.不能结瘤的植物根部颜色较深,为深褐色或黑色;须根细,坚硬如铁丝.21-j皇f,.口■-口『■了1————2.2根部横切面结构比较选取直径基本相同的根作石蜡切片,观察各根部横切面,显示结瘤豆科植物和非结瘤豆科植物在根的表皮部分存在明显差异,皮层和中柱部分差异不明显.非结瘤豆科植物表皮细胞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小,不容易收缩破损.除望江南外,其他非结瘤豆科植物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颜色多呈黑色,增厚明显. 望江南的表皮细胞壁外切向壁的颜色和厚度不均匀; 有的区段颜色深,呈黑色;有的区段颜色比较浅,厚度也较薄.结瘤豆科植物在切片中容易收缩破损,完整的表皮细胞壁外切向壁的颜色呈现染色剂固绿的颜色,厚度比较薄.2.3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比较显微测微尺测量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每种植物随机取3个切片,每个切片随机测5个值, 计算平均值,并进行新复极差多重对比检验.结果显示,结瘤豆科植物的较薄,平均仅1.1fan;而非结瘤豆科植物的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总体较厚,平均为4.8/an,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结瘤豆科植物比较,其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差异不明显, 除马占相思较厚外,其他均在1/an左右.不同的非结瘤豆科植物之间,其外切向壁厚度存在明显差异. 外切向壁最厚的为伞房决明,最薄的为望江南,二者的外切向壁厚度相差3.4(表3,图1,2).表3不同豆科植物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厚度//an结瘤豆科木本植物1.9c1.00.51.00.50.50.5o.8o.8o.8c0.8注:部分相同字母之间为显着性差异;字母不相同的为极显着性差异. 秣业科技开|c2006年第2o卷第4期69l ll2 55O l22 O5O ll2 OO5 l22 OOO 222 55O 2l2 l23 思相占马OOO }5O5 OlO OOO}l23荆银应用砷究‘囊④◇霸囊对叶豆铁刀木伞房决明望江南节果决明泰国甜角图16种非结瘤豆科木本植物根段横切面显微结构图合欢马占相思刺槐木豆图25种结瘤豆科木本植物根段横切面显微结构图3讨论(1)苏木亚科植物能够结瘤固氮的很少,仅有少数种能够结瘤固氮,如含羞草决明,龙须藤,格木和仪花等E6,8j.也有一些种的结瘤情况还有争议,如望江南,泰国甜角,紫荆,苏木,毛荚决明等.但总的来说,苏木亚科植物是3个亚科中最原始的一个亚科,在苏木亚科植物中,也有一个明显的从不结瘤到结瘤的进化过程.(2)豆科植物根的颜色和质地,似乎是一种”质”的概念.即柔软且颜色较浅的根,能够结瘤;而坚硬色深的根,不能结瘤.所以可以从这一指标,来判断其他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可能性.豆科植物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似乎是一种”量”的概念,进化程度越高,外切向壁的厚度越薄;进化程度越低,外切向壁就越厚.所以,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是衡量豆科植物进化程度的一个标志.(3)本研究接种试验中,望江南没有结瘤,被归入了非结瘤豆科植物.但从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来分析,望江南接近于结瘤豆科植物.从以前的报道中也显示,望江南既有结瘤的报道,也有不结瘤的报道_8j.说明望江南属于从结瘤到不结瘤的一种过渡类型.另外,马占相思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管是本研究的接种试验或者是以前的报道,都显示马占相思可以结瘤固氮E5,6].但马占相思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比其他几种结瘤豆科植物要厚的多,说明马占相思也属于一种过渡类型,但马占相思在进化上较望江南要高.棕业.}技开式2006年第20卷第4期银荆参考文献【1JAllenON,AllenEK,TheLq;umm0sae,aSOUl’eebookofcharacter- isitics,UsesandNodulationlMJ.TheUnivofWisconsinPress,madisen, 198l,[2]周湘泉.豆类植物共生固氮研究近况和展望[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4):88—99,[3]周湘泉,韩素芬.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1989,25(3):243—246,[4]康丽华,李素翠.相思苗木接种根瘤菌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8,11(4):343—349.[5]丁明懋,蚁伟民,廖兰玉,等.生态条件对马占相思结瘤固氮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1994,2(2):15—21,[6]韩素芬,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6,32(5):434-44o,[7]韩素芬,我国豆科木本植物结瘤情况的补充资料[J]南京林业大学,1995,19(4):89—92,[8]周湘泉,韩素芬,我国豆科树种结瘤情况[J]南京林业大学, 1990.14(3):84—90,[9]吴均章,韩素芬,塑料半薄切片法观察豆科植物根表面的传递细胞[J],南京林业大学,2003,27(2):65—68,(通讯地址:210037,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环保验收监测中污染物排放与总量核算案例分析
--●Vol.31,No.122013年12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污染物排放与总量控制的达标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进展的顺利程度。
对于实际建设与环评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一致的,评价标准和总量核算的测点可按照环评批复要求确定。
但对于实际建设与环评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不一致的建设项目,如何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及总量核算的测点是监测部门应该关注的。
实例1建设项目简介:某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建设2台75t/h 高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燃料锅炉和2台15MW 发电机组。
问题提出:环评报告书及批复明确要求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但是因多种原因,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废水的收集和走向,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经预处理后,通过2个接管口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该项目接管口数量从1个变为2个。
针对批复要求,如何评价该项目废水排放达标情况及如何选择总量核算的点位是问题的关键。
解决方案:该项目以相同评价标准对2个接管口分别进行考核。
废水接管考核量核算的点位不能仅选择废水排放量较大的生产废水接管口,必须对两个接管口同时进行计算并相加。
实例2建设项目简介:某公司在原有厂区投资建设某化工项目,该项目生产废水经单独收集后进入公司的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地面冲洗水与其他项目废水也一并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因此,无法明确区分和采集该项目单独的生活污水和地面冲洗水。
该项目排水走向及监测点位见图1由图1显示的废水监测点验收监测结果为收集池(S1)总磷检出,日均浓度范围为1.07~1.12mg/L,调节池(S2)总磷浓度范围为48.6~53.4mg/L。
问题提出:环评批复要求计算该项目废水接管考核量。
针对总量核算方式,企业提出因为收集池(S1)总磷浓度低于调节池(S2),说明此项目生产废环保验收监测中污染物排放与总量核算案例分析张晓勇1,2(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37;2.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210036)摘要:针对实际建设与环评批复不一致项目在验收监测中遇到的污染物排放与总量核算问题,根据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实践,对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林学概论 森林与环境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16
❖ 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 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 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 还是较低。通常海拔每升高100 m,平 均温度降低0.5-0.6℃,相当于纬度北移 1度。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28
❖ 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 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中性 植物和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在一定范围内, 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 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 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 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 度称为光补偿点。
❖ 土壤因子
❖ 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 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 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23
❖ 地形因子
❖ 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 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 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08.03.2020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20
❖4.生物圈
❖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相互作 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是由岩石圈、土壤 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空间构成的。生 物圈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大量的生物存在, 事实上,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 生物和人类都是在生物圈内生存和发展。
08.03.2020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24
❖ 生物因子
❖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蕨类植物修复土壤与净化水体的研究进展
蕨类植物修复土壤与净化水体的研究进展
沈羽;张开梅;方炎明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42)1
【摘要】解决重金属污染是全球化环境污染处理难题之一,利用植物进行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修复和水体净化正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
在介绍植物修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蕨类植物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陆生蕨类植物和水生蕨类植物在土壤修复和水体净化中的技术方法和综合应用情况,并对植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沈羽;张开梅;方炎明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
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X53
【相关文献】
1.蕨类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研究进展
2.沉水植物修复受污水体净化效能的研究
3.植物修复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研究进展
4.低温下湿地植物修复微污染水体技术
研究进展5.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有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生态与环境科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学和森林资源管理6个系,开设林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园艺7个本科专业以及4个专业方向。
现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林学和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14个博士点学科和30个硕士点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
学院有15个实验室,4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和1个研究室,其中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林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中心1个。
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31人。
有25人被授予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6人被评为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除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学院还有一批实验条件好、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领先研究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
近10年来共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毕业生共4500余名,为祖国的林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3000余人。
学院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
近10年来,在国内外各类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150多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4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
目前承担的国家、部省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
学院还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人员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林学★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评价;熟悉大中型林场、苗圃、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具有协调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林木种苗生产和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木栽培原理和技术;初步了解国内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和森林经理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生产、设计、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林木种子生产、育苗、造林、营林、森林调查规划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高等或中等林业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可到厂矿、农场、部队、城市园林等部门担任绿化规划、管理等工作。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主要课程有森林水文学、水力学、土壤学、生态学、树木学、森林培育学(含种苗学)、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规划等。
依托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学科,该学科是我国南方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完善的仪器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是:南方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防护林工程、南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山地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流域生态与管理。
近年来,该学科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的《长江中下游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沿海平原沙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等3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8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另外,出版著作5部,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水利、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林业等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林学(树木及观赏植物保护)★江苏省品牌专业林学(树木及观赏植物保护方向)专业所在森林保护学科于1952年组建,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在全国首批设立硕士点,1986年在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点,2002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选为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学科,2007年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国家林业局在该学科设立“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该学科成立“江苏省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该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学、树木学、普通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树木病理学、树木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鸟兽生物学及观赏植物学等主干课程以及众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素质高的专门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与林业有关的行政机关和科研单位,高等及中等农林业院校,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城市园林部门,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或森防检疫站、防火办、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等单位工作。
林学(植物资源利用)★江苏省品牌专业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园艺通过园艺方面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在园艺植物分类、遗传育种、植物繁殖、植物造景、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果树栽培、植物生态学、园艺植物种苗学、设施栽培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盆景与插花艺术、植物配置与造景、观赏植物保护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在农业、林业、园林、园艺等相关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资源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图像处理主流软件使用。
主要核心课程有地图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与应用、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可从事区域与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交通运输与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研发公司等部门或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成后能从事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品种改良、良种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植物育种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课程。
本专业毕业后适宜到研究院所、高等、中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在农业、林业、食品、环保、园林、医药、化工等企业及相关公司和政府机构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生物领域进一步攻读研究生。
环境科学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生物科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全面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物科学基础型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包括为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到农、林、工、医、食品、环保等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
生态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恢复与重建,开发利用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系统管理和规划等理论与方法的系统训练。
毕业生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分析解决生态问题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可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园林、国土管理、规划设计、农业及林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设备、食品营养与安全、农林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食品有关的生产、管理、检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食品科学原理与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生物技术等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副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新资源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并具备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以及进行食品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