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案:离别的礼物

合集下载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离别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分享感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在离别时给予和接受礼物。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离别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离别是人生的一部分。

2. 故事分享:《小兔子乖乖说再见》,让学生理解离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和朋友离别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感受。

4. 制作礼物:学生动手制作离别礼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5. 礼物互赠:学生互相赠送礼物,感受送礼和收礼的心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离别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分享感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离别的原因和意义。

2. 故事法:分享离别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感受。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离别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离别礼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小兔子乖乖说再见》,离别礼物制作材料。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学生专注听讲和参与活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故事和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简短故事引入离别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景和感受。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离别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离别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学会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

3. 故事分享:教师分享《小兔子乖乖说再见》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离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和朋友离别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感受,并互相交流。

5. 制作礼物: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离别礼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6. 礼物互赠:学生互相赠送礼物,感受送礼和收礼的心情,培养感恩和珍惜的心态。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离别的礼物》word教案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离别的礼物》word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诗歌《回家》导入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2、喋喋不休()3、尴尬()()4、戛然而止()三、新授:轻声朗读课文,快速思考下列问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2.根据故事情节,思考:这“离别的礼物”究竟是什么礼物?这是谁送给谁的礼物?爸爸为什么要送给爷爷这件礼物呢?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4.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5.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部分)1.注意读出感情,突出人物性格2.自主探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文章在彼得一家三代人的痛哭中戛然而止,留给人深深地思索和无尽的遐想。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仔细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说说他们为什么而哭?3.从这几个人物的性格来分析,看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圆满的,而是充满了无奈。

其实生活并不总是无奈,爱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今天就让我们化心动为行动,想象一下这个故事会如何发展?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

4.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五、拓展1.漫画。

2. 尊老爱老的名言六、课堂训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一位长辈形象,突出其性格。

七、总结。

下载:课件。

沪教版六年级上《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上《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上《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弘扬尊敬和关心长辈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四、教学设想:通过对本课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挖掘,延伸到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师生讨论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

五、教学过程:1.散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考虑:①课题中的礼物是什么?作者围绕这礼物写了哪几个人物?②彼得的爸爸为什么把彼得的爷爷送进孤老院?他又为什么要送这礼物呢?本文共写了四个人物:彼得、彼得的爸爸、彼得的爷爷和女人。

一床羊毛毯,是彼得的爸爸在把彼得的爷爷即将送进孤老院的情况下而送的,这就是离别的礼物。

3.那么文中人物各自对这离别的礼物的态度有何不同呢?你如何评价这几个人物?爷爷:抚摩着毯子说:“啊!这毯子真好!哪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毯子。

”不断夸赞彼得的爸爸:“你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语言)十分珍爱毯子。

宽厚、慈爱。

那个女人: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那床毯子。

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呢?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神态、语言)“钉”字写出她十分吝啬毯子自私、刻薄。

彼得:“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

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是的,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会用得着的。

”(语言心理描写)*讨论交流:这篇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哪一个?关于爷爷——(1)“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从下文爷爷拿来的是毛毯看,爷爷这句话是心口不一的,爷爷想让离别清松一点,但爷爷毕竟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所以拿出来的是毛毯,不是口琴。

(2)“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

6离别的礼物

6离别的礼物

教学目标导入学习图文资料初读文本研读文本小结归纳拓展训练课后作业离别的礼物弗·达尔导入学习:导入离别时的一句祝福,一声叮咛,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彼此内心的珍藏。

你会送给别人什么作为离别的礼物呢?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小说故事情节。

3、培养孝敬老人的思想。

目标图文资料:资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耳畔又响起那熟悉的歌词,淡淡的愁思,不禁涌上心头,是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离别也在所难免。

离情别绪初读文本:快速阅读课文,用几句话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彼得一家在送爷爷去养老院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彼得用机智的语言让父亲和那个女人感到自惭形秽。

初读思考:研读文本:导入资料初读研读小结拓展作业目标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对这些人物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女人语言心理、语言语言、肖像语言、肖像爷爷彼得爸爸思考:爷爷的语言、彼得的心理、爸爸的神态、女人的外貌都表现得各有千秋,那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人物?要求:1、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2、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3、找出你认为塑造得最好的一个人物形象。

“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爷爷想让离别轻松一点,但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体现了他矛盾的心理。

“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

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的主意。

”——爷爷的善解人意让人感动,为了彼得与爸爸的感情,爷爷委曲求全。

“您的心地太好了!”——再次表现了爷爷的宽厚。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另一半保存起来。

”——写出了彼得的机智。

“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 ——写出爸爸的懦弱。

“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

”——侧面写出爸爸内心是善良的。

“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洋娃娃”。

——此处外貌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讽刺也很明显。

“忽然转向爸爸,冷冷地说……”“喋喋不休”——那个女人吝啬、虚伪自私暴露无遗。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份特别的离别礼物,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制作出具有创意的离别礼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表达对朋友的感情和祝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故事或图片,准备制作礼物的材料。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用于互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离别的礼物,引导学生明白离别时表达感情的重要性。

3.制作礼物: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一起制作一份特别的离别礼物。

4.分享礼物: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赠送礼物,并分享礼物背后的寓意。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制作过程,总结自己在友情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友情的日记,记录下本节课的感悟。

2.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传递友情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礼物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礼物背后的寓意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的活动,如友谊运动会、友谊晚会等,增进学生间的感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友谊主题的活动,增进家长对学生友谊的了解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在友情中的成长和收获。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关于友谊的故事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2. 学生可利用图书资源,阅读更多关于友谊的书籍,加深对友情的理解。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计划:继续进行友谊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情。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离别的礼物”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离别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离别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3. 学会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以表达对朋友的离别之情。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制作礼物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理解离别2.1 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离别的含义,包括朋友之间的离别、亲人之间的离别以及毕业离别等。

通过分享个人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离别带来的情感波动,并学会珍惜眼前的友情。

2.2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离别故事,让学生感受离别的情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和祝福方式。

2.3 教学目标1. 理解离别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第三章:制作离别礼物3.1 课程内容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以表达对朋友的离别之情。

学生可以发挥创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手工制作、绘画、摄影等。

3.2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离别礼物的示例,激发学生的灵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离别礼物。

3.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学会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以表达对朋友的离别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欣赏与分享4.1 课程内容本节课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离别礼物,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努力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制作礼物的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互相给予鼓励和赞美。

4.3 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他人的努力和创意。

《离别的礼物》的教案范文

《离别的礼物》的教案范文

《离别的礼物》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友谊和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主题,体会友谊与感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离别的礼物》故事内容、图片等。

2. 素材:关于友谊、感恩的图片、文字等。

3. 作文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曾经的好朋友,激发学生对友谊的珍惜之情。

2. 讲故事:教师利用PPT展示《离别的礼物》故事内容,边讲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友谊和感恩之情。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离别时是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的。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离别场景,要求学生以主人公身份,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离别赠言或信件,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5. 创意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手抄报、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共享友谊的美好。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友谊和感恩的重要性,以及在离别时如何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祝福。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友谊和感恩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8. 板书设计:离别的礼物珍惜友谊表达感激祝福未来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友谊和感恩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检查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语言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祝福。

3. 收集学生的创意展示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友谊和感恩的情感。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离别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礼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感恩他人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礼物,并将其作为离别的礼物送给朋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素材、制作礼物的材料等。

2. 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喜欢的礼物,提前了解离别的情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离别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离别的心情。

2.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收到的离别礼物,以及当时的感受。

3. 讲解:教师讲解礼物的作用,以及如何制作一份有意义的离别礼物。

4.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离别礼物。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与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制作离别礼物的过程,并思考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3. 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家庭礼物的调查问卷,了解家庭中的礼物文化。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礼物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他们对友情和感恩的理解深度。

3. 分析家庭礼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家庭中的礼物文化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

3.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礼物文化的故事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物意义。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友情、感恩和礼物之间的关系。

九、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在制作礼物和分享感悟时的表现,给出建设性建议。

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六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离别的礼物》。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离别时的礼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人物情感。

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探讨(1)文章讲述了哪个班级的学生?(2)为什么老师要给学生们准备离别的礼物?(3)学生们收到礼物后的反应是怎样的?4.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享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和心理。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离别时的礼物。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文章《离别的礼物》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制作一张关于友谊的手抄报,展示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短文、手抄报等。

3. 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情感和友谊价值观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反馈等方面,以便于下次教学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通过本课的教学,弘扬尊敬和关心长辈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等来刻划人物形象的写法。

2、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四、教学设想:通过对本课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挖掘,延伸到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师生讨论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在凄凉宛转、如泣如诉的口琴声中,展示课题。

教者打开多媒体展现一幅冷落、凄清的月光图,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手捧一床毛毯,留恋地回头凝望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洋房,小洋房旁边隐现一个美术字“家”,同时课题“离别的礼物” 字样缓缓切入画面。

伴随着画面的切入、在口琴声中,多媒体配音声情并茂地朗诵导课:在一个寒冷凄清的夜晚,在瑟瑟渐起的初秋寒风中,不远处有一个灯火通明的家,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手捧着一床毛毯,留恋地回头凝望,家,不远处的那个灯火通明的洋房,就是他曾经为之含辛茹苦、一点一点建成的家呀!然而就在这样寒馨的深夜,这可怜的老人,欲往何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弗·达尔的短篇小说《离别的礼物》。

〈二〉、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挖掘本文主题:一读: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散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叙:请大家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自由散读课文,让我们走进课文:多媒体展示:一读: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①课题中的礼物是什么?作者围绕这礼物写了哪几个人物?②彼得的爸爸为什么把彼得的爷爷送进孤老院?他又为什么要送这礼物呢?学生读后回答,教者点评:一床羊毛毯,是彼得的爸爸在把彼得的爷爷即将送进孤老院的情况下而送的,这就是离别的礼物。

本文共写了四个人物:彼得、彼得的爸爸、彼得的爷爷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

二析: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新编小学六年级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优质精彩实用】

新编小学六年级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优质精彩实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

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生字词:(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 )4、戛然而止( )( )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 )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 )爸爸:孝顺、软弱(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 )2、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六、课堂训练(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模板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弘扬尊敬和关心长辈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别的礼物》。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离别,学会感恩和珍惜。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离别的礼物》。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的情感变化。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离别的礼物》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别的礼物》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离别的思考,分享自己经历的离别情景。

2. 朗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5.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欣赏课文中的描写。

(2)学生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感悟,讨论自己对离别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离别的礼物》。

3. 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别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离别的感觉。

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3.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离别的情緒2. 表达离别的方式3. 珍惜友情4. 感恩的心态5. 创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离别经验和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共鸣。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例,展示表达离别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 创作法: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和思考。

4.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2. 教具:白板、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画纸、彩笔等3. 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离别的情绪和体验。

2. 讨论:学生分享离别经验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彼此的离别情绪。

3. 示范:教师展示表达离别的方式,如写信、绘画等,并邀请学生模仿和实践。

4. 创作: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离别情感和思考。

5. 分享:学生邀请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7. 作业:学生完成离别的礼物创作,并准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创作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离别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对离别主题的独到见解和情感表达。

3. 收集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对离别礼物的理解和珍惜友情的心态。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场景,增进学生对离别情绪的体验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历史人物的离别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3. 开展友情主题活动,如友谊日、友情分享会等,强化学生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离别的礼物》,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意识。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讲故事、分析文本、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题。

2.体会父母的爱和亲情的珍贵。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离别的礼物》课件、单词、教学反思模板、思维导图软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5.1 自我介绍教师进行简单自我介绍,让学生熟悉自己。

5.2 导入教师通过黑板报或教学PPT,用图片展示“母亲的日子”、“父亲的日子”等节日,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在母亲节和父亲节都为父亲母亲做了什么?”,引出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5.3 引入课文教师给学生播放《离别的礼物》的PPT,并边播放边讲解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5.4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分析故事主题、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情节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故事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5.5 模仿课文教师让学生仿写故事,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重新描述、对故事人物的探究、对故事结局的延伸,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5.6 知识点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中含有的知识点,如离别、爱、感恩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和信息以及自己的收获。

5.7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要求,布置适当的作业,如仿写作业、思维导图作业等。

六、教学反思学生们都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可以听得很专注。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播放PPT和讲解故事情节及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对故事了解更深入,学生也通过思维导图、仿写等方式接受了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但教学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将问题转化为知识,也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别的意义,学会珍惜和感恩。

2.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沟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离别时的积极态度,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离别的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离别的思考。

2. 离别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离别的原因,如转学、搬家等,让学生认识到离别是生活的一部分。

3. 离别的情感:讨论离别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4. 珍惜与感恩:引导学生回顾与同学、老师的美好时光,学会珍惜和感恩。

5. 离别礼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离别礼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述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离别的意义。

3. 体验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制作离别礼物,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 情感教育:教师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离别的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离别产生思考。

2. 离别的原因: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离别的原因,分享自己的经历。

3. 离别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在离别时的感受,互相倾听和理解。

4. 珍惜与感恩: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同学、老师的美好时光,学会珍惜和感恩。

5. 离别礼物:教师提出制作离别礼物的想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制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在讨论、制作礼物过程中对离别情感的表达。

3. 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制作礼物时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4.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对离别主题的接受程度。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离别的情感。

2. 邀请校友或家长来分享他们的离别经历,让学生听到不同人群对离别的看法和感悟。

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沪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沪教版
教学难点
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教学方法
提问法、朗读法、讲授法、互动活动法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法、写作实践法
教具准备
情境音乐、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课
(3分钟)
在凄凉宛转、如泣如诉的口琴声中,展示课题。
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现一幅冷落、凄清的月光图,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留恋地回头凝望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洋房,小洋房旁边隐现一个美术字“家”,同时课题“离别的礼物”字样缓缓切入画面。
一床双层大毛毯;组建新的家庭,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2.作者围绕这礼物写了哪几个人?
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3.提到的姑娘是指谁?文中是怎么称呼的?
未来的继母,只有爷爷称他为姑娘,小彼得叫她女人。(感情倾向)
(二)二读:探寻背景,问题质疑。
文中有没有组建完成一个新家庭,同学们能否找出文中的相关内容,我们来读一读。
(这么多假设中,这种说法,是最让人向往的。我们也真心希望爷爷有个好的归宿!让我们真诚祝福他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虚拟的参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总结
(1分钟)
1.引诗:
“比黎明醒来更早的,是我的心;
比心更缠绵的,是思念;
比思念更遥远的,是永久的梦幻;
(3)“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尖酸、刻薄,没有爱心。)
(均设计有表情朗读)
3.这个女人说出这句酸不遛叽的话,是经过充分思考的,我们来看一下她当时的神态。请大家找出一些关键动词。
“钉,没离开,半晌,终于”
(四)四读:抓住关键,透视本质。
1.文中的爷爷身体好不好?你觉得他需要这床毛毯吗?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明白离别是人生的一部分,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离别的重要性,学会制作一份有意义的离别礼物,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感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离别的情景,学会制作离别礼物,表达感激和祝福。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离别的意义,以及如何制作出富有创意和意义的离别礼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离别主题的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准备一份给自己好友的离别礼物,可以是手工制作、文字、图片等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离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离别这一主题,激发学生思考。

2. 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离别的看法,以及如何表达对好友的感激和祝福。

3.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包括离别礼物的主意、制作过程等。

4. 学生制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自己的离别礼物。

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技巧支持。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礼物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心得和离别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离别礼物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活动,如举办一个离别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离别礼物,并分享离别的心情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别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八、教学评价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离别的礼物(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离别的礼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给即将离开的老师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而付出努力和智慧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了感恩、珍惜和友情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培养学生感恩情感、珍惜友谊和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目标展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语文知识,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但在感恩、珍惜友谊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感恩情感,珍惜友谊;学会从课文中获取启示,关注生活细节,体会人间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感恩、珍惜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难点:培养学生感恩情感,珍惜友谊;从课文中获取启示,关注生活细节,体会人间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离开的老师,引发学生对离别的思考,导入新课《离别的礼物》。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含义。

3. 合作学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课文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小男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分享自己曾经感恩的经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5. 延伸拓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启示,关注生活细节,体会人间真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感恩经历的作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

2024 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离别的礼物》本文叙述了彼得的爸爸要把爷爷送到孤老院,买了床毛毯给爷爷,临行前的一晚,围绕这条毛毯发生的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六年级上册语文《离别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敬重老人的美德;课前打算: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一、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经常是由物想起人。

但也有一种特别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难过。

今日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状况:(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 )2、喋喋不休()3、尴尬( )( )4、戛然而止()(二)依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索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2、依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1)1-8 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2)9-21 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奇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详细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慧(5、15、16、18 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祥(2、4、8、17 节)爸爸:孝顺、懦弱(12、21 节)那个女人:悭吝、苛刻(12、21 节)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看法,绽开了和善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指责。

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 1 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观赏月色?2.彼得的其次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看法?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常对长辈的看法,谈谈如何敬重长辈?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别的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说的线索;学习本文从心理活动及言谈举止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能概括文章跌宕起伏的情节。

2.方法与过程:自主阅读结合小组讨论概括文章的情节,得出各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走进人物,把握小说表现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谈体会,学会尊敬和关心长辈,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根据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对人物进行深度分析。

教学难点:
了解并真切体会亲情的丰富内涵,养成尊老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课文相关内容;
2.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深刻文章中心旨意。

3.分组讨论法:分小组对文章情节进行讨论来掌握知识,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探索式教学法:对全文熟读了解后,如果学生作为作者,故事的后续会是如何发展来进行探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奖品(本子、奖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课前准备检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选派代表。

二、课文导入(3min)
1.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别,在离别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做些什么呢?那么这些举动,都有些什么意义呢?
提示:拥抱、发信息送祝福、送礼物……(教师重点提出送礼物)
2.那么送礼物这一举动,又有何意义呢?
提示:纪念。

(教师引导:礼物有纪念意义,分别后,看到礼物就会想起送礼物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离别,朋友间的、亲人间的。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弗•达尔的小说《离别的礼物》,看看在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中,在人们离别之时,都发生了些什么?
三、速读课文(10min)
1.作者简介
弗•达尔(1921-1999),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才气横溢的多产作家,他以达尔为笔名发表的系列及系列小说达三百余部之多,创下总销售册数超过两亿册的纪录,许多小说都经多次再版或被搬上银幕。

达尔的著作已经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深受美国及世界读者喜爱,公认是战后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其文其名在美国家喻户晓。

达尔在美国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成为一种“现象”、代表一个流派,小说自成一格,引人入胜。

他的小说以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语言奇特著称。

(教师讲授)
2.花三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教师单独指导生字词)
3.布置思考题:
①本文主要人物有哪些?
提示:爷爷、爸爸、彼得、女人。

②本文的标题是“离别的礼物”,那礼物是什么?谁即将离别?为什么送这份礼物?
提示:一床双层毛毯;爷爷;作为送爷爷到孤老院的离别礼物。

4.单独提问: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自主归纳,教师作最后整理;小说;教师板书人物关系图,在接下来的讲解过程中逐步补充。


5.小说的三要素?
提示: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四、研读课文
(一)故事情节分析(小组抢答,教师指正)(13min)
1.文章的线索?
提示:毛毯。

2.小说一般分为哪几大部分?
提示: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3.学生概括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内容。

(小组抢答)
提示:开端:离别的前夜,爷爷在院子里安抚因毛毯而伤感的彼得。

发展:女人责怪爸爸给爷爷买的毛毯过于昂贵。

高潮:彼得巧妙地提出把毛毯分为两床。

结局:因彼得的提议,爷爷、爸爸都哭了。

(二)人物分析(小组讨论、总结,教师指正)(29min)
2.讨论思考,补充表格。

①教师根据学生要求填写其中一格作引导,如:彼得的形象分析。

示范引导: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儿……”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

(忍住了,是不想爷爷看到难过)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


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儿,省下一半,留着以后会用得着的。

”(心理、语言描写)
这些事情体现了彼得是一个孩子?从课文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

提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②其余空格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单独指导。

③讨论完成后,教师随机分派每组完成一个人物的表格填写,小组派代表上黑板把表格补充完整。

(3)小组答辩(提供答案依据),教师纠错,展示参考答案。

提示:①爷爷: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曲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不想彼得难过)
“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

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不
(4)综合第(一)部分的抢答对最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

(教师需对每组的答题情况作简单记录)
(三)文本分析(8min)
1.小说主旨:小说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

2.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微,指篇幅微小,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新,指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指结构严密,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奇,指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教师讲授)
3.研读课文,体会这篇小说的以上四个特点。

微:一地、一物、一事、四人、字少。

新:从传统的家庭伦理演化到社会养老的问题。

密:故事的起承转合全部集中到一个院子里,围绕一床毛毯而展开。

未交代彼得的生母去哪里了;彼得的家境如何;爸爸和女人怎么认识的,怎样谈判的,爷爷最终有没有离开家被送往孤老院;爷爷不离开,女人还会不会回来……小说的精雕细琢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力。

奇:随着高潮的来临,小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莫大的想象空间。

五、课堂拓展(20min)
1.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别扮演爷爷、彼得、爸爸、女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细胞,并结合课文内容,把人物的神情、态度表现出来,把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座位上的同学旁白,要求感情充沛。

(性别不限,可以角色反串)
2.课堂延伸(小组抢答)
(1)如果你当时在场,会对这几个人物分别说些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探讨应该如何尊敬、孝顺老人,包括老人自己应该如何好好对待自己。

(2)发挥你的想象力,故事最后会是如何发展?
提示:爷爷最后有没有去孤老院?如果没去,女人会不会留下来?
五、课堂总结(5min)
1.课堂小结
(1)简单复述故事情节,体会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

(2)回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老的品质。

(3)对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2.课文小结
作者赞扬宽容、善良和孝敬老人的美德是非常可贵的。

生活中,我们得到了父母等长辈的关爱,所懂得也要回报他们,懂得感恩,要孝顺父母。

这样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六、作业布置(2min)
1.课后利用空闲时间给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打一通电话,关心家里人。

2.完成课后的研究探索。

3.做一件好事,尝试关爱身边的某个人(同学、朋友、长辈......)。

附:板书设计
最后的礼物 弗·达尔/美
爷爷 爸爸 送 买
孝顺 毛毯 逼
工具 奢侈 彼得 讽刺 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