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极限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两种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

两种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

两种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文章标题:探索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从安全性到应用价值一、引言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与空气以特定的比例混合后产生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这一概念对于燃气安全、工业生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从其安全性到应用价值作全面评估和讨论。

二、爆炸极限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1. 爆炸极限的定义及意义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处于这个范围内时可燃气体将发生燃烧或爆炸。

这一概念是确保工业生产安全和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基础。

2. 爆炸极限的实验测定方法实验测定爆炸极限常用的方法有容器法、导火索法、火焰传播法等。

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测定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为安全防范和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三、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与燃气安全1. 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对燃气安全的影响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是燃气安全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工业生产中,合理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关键。

理解和掌握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对于预防事故、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爆炸极限与燃气安全技术的发展随着燃气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进行精准测定和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种气体传感器、监测装置的推出,使得对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及时监测和控制成为可能,为燃气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四、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1.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化工、石油、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对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进行准确测定和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煤矿、石化等行业,对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进行精准控制,可以有效防范爆炸事故的发生。

2.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可燃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研究不仅在工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是指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了解和掌握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于工业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引言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气体浓度范围内与空气发生混合后,可能形成可燃气体的爆炸混合物。

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对于预防火灾、保障工业安全至关重要。

二、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概念定义: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指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浓度范围。

包括下限和上限两个值。

下限(LEL):最低爆炸浓度,即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最低百分比,低于该浓度气体无法燃烧。

上限(UEL):最高爆炸浓度,即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的最高百分比,高于该浓度气体无法燃烧。

三、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气体种类:不同种类的可燃气体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因此对于具体气体需要进行独立测定。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气体的密度,从而影响爆炸极限。

环境条件: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四、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实验室测定:通过实验室仪器,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逐渐调整浓度,测定出下限和上限。

计算法: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结合气体浓度与爆炸极限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五、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安全生产设计:在工业生产中,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可以帮助设计安全生产环境,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危险源评估:在危险源评估中,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可燃气体进行爆炸极限测定,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防爆设备选择:根据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选择适用的防爆设备,确保设备在爆炸极限范围内能够安全运行。

事故应急处理:在事故发生时,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案,最大程度减小事故损失。

六、结论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是工业生产中关键的安全参数,对于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确保工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液化气 爆炸极限

液化气 爆炸极限

液化气爆炸极限一、液化气的定义和特性液化气是指将气体经过压缩、冷却等工艺使其转变为液态的燃气。

常见的液化气有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

液化气具有以下特性:1.高能量密度:液化气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容器中储存大量的燃料,提供高能量输出。

2.易于携带和储存:由于液化气可在较低温度下保存,其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和存储。

3.易于燃烧:液化气具有较低的爆炸极限,利于燃烧和加热。

二、液化气爆炸极限的定义和意义液化气爆炸极限是指在空气中,液化气与氧气的混合比例下限和上限,称为下爆炸极限和上爆炸极限。

下爆炸极限是指液化气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最低能发生燃烧的液化气浓度。

上爆炸极限是指液化气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最高能发生燃烧的液化气浓度。

液化气爆炸极限的研究对于安全使用和储存液化气具有重要意义:1.确保燃烧:了解液化气的爆炸极限可以确保燃气在正常工况下能够燃烧,保证燃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防止事故:了解液化气的爆炸极限可以避免低浓度液化气与氧气形成易燃混合物,减少爆炸事故的风险。

3.控制爆炸范围:了解液化气的爆炸极限有助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液化气的浓度,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液化气爆炸机理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液化气与氧气可以发生燃烧。

液化气爆炸的主要机理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液化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

2.点火:可燃混合物接触到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电火花等,引发燃烧反应。

3.燃烧:燃烧反应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产生大量热能和气体。

4.扩散: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空气中的液化气加热,使其蒸发形成更多的可燃混合物,形成火焰并造成爆炸。

四、液化气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液化气爆炸极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气体种类:不同种类的液化气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如LPG和LNG的爆炸极限存在差异。

2.温度和压力: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使用。

3.氧气浓度: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液化气爆炸极限受到周围氧气浓度的影响。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一、引言汽油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

然而,汽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爆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对于安全生产和科学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1. 定义汽油蒸气的爆炸极限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汽油蒸气浓度达到上下限时发生自燃或爆炸的最小和最大浓度范围。

2. 影响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汽油蒸气的蒸发速率增加,使得混合气体中汽油浓度变化较大。

(2)压力:随着压力升高,混合气体容积减小,使得混合气体中汽油浓度变化较小。

(3)湿度:空气中湿度越高,混合气体中水分含量越多,对于混合气体中汽油的浓度会有影响。

三、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的实验测定方法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汽油蒸气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混合气体中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得到汽油蒸气爆炸极限。

2. 电离室法电离室法是一种利用火焰传播速度来确定汽油蒸气爆炸极限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混合气体点火并测量火焰传播速度,从而得到汽油蒸气爆炸极限。

四、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对于安全生产的意义1. 预防事故发生了解汽油蒸气爆炸极限可以帮助人们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因为不当操作或者环境因素导致混合气体中汽油浓度超出安全范围而引发事故。

2. 指导安全操作了解汽油蒸气爆炸极限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安全操作,避免因为不当操作导致混合气体中汽油浓度超出安全范围而引发事故。

3.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了解汽油蒸气爆炸极限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因为事故发生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五、结论汽油蒸气的爆炸极限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汽油蒸气浓度达到上下限时发生自燃或爆炸的最小和最大浓度范围。

了解汽油蒸气爆炸极限对于安全生产和科学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电离室法。

掌握汽油蒸气爆炸极限可以预防事故发生、指导安全操作、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什么是爆炸极限

什么是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2004/cidian/2004052104.htm了解各种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极限,对于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燃物质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爆炸极限幅度的宽窄。

幅度越宽,其危险性就越大。

例如: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5~80%;乙烷的爆炸极限是3.22~12.45%。

两者相比,乙炔的危险性比乙烷大8.4倍。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时,就要特别注意防止“跑、冒、滴、漏”,注意设备的密闭性,严防空气进入,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操作。

(参看爆炸)。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的概念

爆炸极限的概念爆炸极限概述爆炸极限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爆炸时所能释放的最大能量或最大压力。

这是研究和评估爆炸危险性、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设计防爆装置时的重要参数。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爆炸极限的相关内容。

1. 爆炸极限定义爆炸极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质与氧气混合体积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能够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当有源点火源或能量被引入后,可产生连锁反应的爆炸。

物质浓度低于最低爆炸极限时,混合物无法点燃;物质浓度高于最高爆炸极限时,混合物也无法点燃。

2. 爆炸极限测定为了确定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常使用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体积法、燃烧行为法、扩散燃烧推进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下物质与空气的混合体的爆炸活性进行测试,获得物质的最低和最高爆炸极限。

3. 爆炸极限的意义•安全评估与管理:了解物质的爆炸极限有助于评估和管理相关工艺或场所的安全性。

根据爆炸极限可制定合适的防爆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防爆装置设计:合理设计和选用防爆装置是防止爆炸事故的关键。

了解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能够为防爆装置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准确的依据。

•安全操作指导:对于一些可燃气体或蒸汽环境下的工作场所,了解物质的爆炸极限可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安全操作指导,防止意外点火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4.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爆炸极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对爆炸极限有着直接的影响,氧气浓度低于一定范围或高于一定范围时,混合物将无法爆炸。

•物质性质:不同化学物质的爆炸极限有差异。

例如,挥发性物质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也会导致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温度升高或压力增大可能使爆炸极限范围增大。

5. 防范爆炸危险为了防范爆炸危险,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消除可燃气体积聚,减少火灾和爆炸风险。

•防爆措施:根据爆炸极限和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如安装爆炸防护罩、防爆电器设备等。

爆炸极限的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的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的名词解释引言:爆炸极限这个名词常常被用在物理、化学和工程等领域,指的是某种物质或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能量或压力。

本文旨在对爆炸极限进行深度解释,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一、爆炸极限的定义爆炸极限,简单来说,就是物质或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能量或压力的上限。

具体到爆炸这一概念,它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种剧烈化学反应或物质改变引发的能量释放过程。

在达到爆炸极限之前,物质或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温度或力的影响,直至发生剧烈的反应。

二、爆炸极限原理解析爆炸极限的实现基于两个关键因素:能量和限制。

能量可以是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也可以是外部施加到物质上的能量。

而限制则包括物质的结构、密度、组成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等。

当限制因素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将无法再承受更多的能量,而发生爆炸。

三、爆炸极限的分类根据物质或系统在爆炸极限前后的特性差异,爆炸极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惰性极限与活性极限。

惰性极限指的是物质或系统受限制因素约束下,不能继续承受更多能量而发生爆炸的状态。

而活性极限则指的是物质或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吸收外部能量并不断地释放出更大能量的状态。

四、爆炸极限的应用爆炸极限的研究在工程、军事和安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熟悉物质或系统的爆炸极限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设计和使用各类设备和材料,确保其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不发生意外爆炸。

此外,在军事领域,研究爆炸极限可以帮助军队设计更安全、更可靠的爆破装置和炸弹,以及制定精确的战术战略。

五、爆炸极限的提升与控制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人们也会尝试提升或控制物质或系统的爆炸极限,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应用。

例如,一些工程师致力于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或组成,提升物质的爆炸极限,以适应更高能量要求的工作环境。

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采取措施限制系统的能量输入,以控制物质或系统的爆炸极限,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六、爆炸极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不断高涨,对于爆炸极限的研究也逐渐向环境和资源方面倾斜。

甲基叔丁基醚爆炸极限

甲基叔丁基醚爆炸极限

甲基叔丁基醚爆炸极限1. 了解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和添加剂,具有抗爆燃和增加燃料辛烷值等特性。

然而,由于其挥发性和易燃性,MTBE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爆炸的风险。

了解MTBE的爆炸极限及相关安全知识对于降低事故风险至关重要。

2. 甲基叔丁基醚的爆炸极限意义爆炸极限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能够产生爆炸的气体浓度范围。

对于MTBE来说,了解其爆炸极限有助于合理控制其使用和储存条件,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从事MTBE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爆炸极限可提高安全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MTBE的爆炸极限MTBE的爆炸极限一般以体积百分比表示,包括下限和上限。

下限称为爆炸下限LEL (Lower Explosive Limit),上限称为爆炸上限UEL(Upper Explosive Limit)。

当MTBE浓度低于LEL或高于UEL时,混合气体无法发生爆炸。

3.1 爆炸下限LELMTBE的LEL通常为1.6%(体积百分比)。

如果MTBE浓度低于1.6%,混合气体不足以形成可燃的环境,无法发生爆炸。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MTBE时应保持其浓度在LEL以上,以确保安全。

3.2 爆炸上限UELMTBE的UEL通常为9.5%(体积百分比)。

当MTBE浓度高于9.5%时,混合气体过于富含MTBE,也无法发生爆炸。

因此,在操作MTBE时,应避免其浓度超过UEL,以降低事故风险。

4. 影响MTBE爆炸极限的因素MTBE的爆炸极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等。

4.1 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对MTBE的蒸发速率和混合气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MTBE的蒸发和混合气体的形成,但同时也会增加爆炸的危险性。

4.2 压力的影响压力对MTBE的相变和混合气体的形成同样具有影响。

较高的压力有利于MTBE的蒸发和混合气体的形成,但也会增加爆炸的风险。

因此,储存和操作MTBE时需要合理控制压力。

爆炸极限的基本概述

爆炸极限的基本概述

爆炸极限的基本概述爆炸极限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条件或最大限度。

它是爆炸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爆炸物的安全性评估以及防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爆炸极限分为上限和下限。

上限指在理论上,混合气体中燃料的最高浓度,超过这个浓度就无法维持可燃反应。

下限则指在理论上,混合气体中燃料的最低浓度,低于这个浓度也无法维持可燃反应。

当混合气体的浓度在这两个极限之间时,可发生可燃反应,进而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的测定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

实验通常采用爆炸炉或爆炸球等装置,将待测混合气体引入其中,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点火或引爆,观察其是否能够燃烧。

不断调整燃料或氧气的浓度,直到观察不到燃烧现象为止,就能够得出爆炸极限。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爆炸极限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爆炸极限的测定对于爆炸物的安全使用和处理至关重要。

对于某些可燃气体,如果其浓度超过上限,一旦受到点火源,将会引发爆炸事故。

而当浓度低于下限时,无法维持可燃反应,不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等场合中,了解和掌握物质的爆炸极限,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爆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整。

此外,不同的燃料和氧化剂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而且爆炸极限和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也存在相关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爆炸极限的测定和分析需要专业知识和严格的实验操作,应由具备专业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总而言之,爆炸极限是指混合气体中燃料浓度的上限和下限,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将无法维持可燃反应,不会发生爆炸。

了解爆炸极限对于爆炸物的安全使用和防爆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是爆炸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爆炸是一种快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伴随着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和大气压力的现象。

在现代工业领域,由于人们对于能源和化学物质的需求不断增长,爆炸事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了解爆炸极限以及如何避免和控制爆炸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完整)爆炸极限的意义

(完整)爆炸极限的意义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

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爆炸极限与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表示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

对于可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闪点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爆炸极限(%)下限上限氢气 H2 4。

0 75氨 NH3 15.5 27一氧化碳 CO 12。

5 74。

2甲烷 CH4 5.3 14乙烷 C2H6 3。

0 12.5乙烯 C2H4 3。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燃烧极限。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燃烧极限。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1. 介绍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的气体。

它们通常在工业生产、燃料燃烧以及化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可燃气体如果超出了其爆炸极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保障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2. 燃烧极限的定义燃烧极限指的是可燃气体能够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在低浓度下,由于氧气不足,可燃气体无法燃烧;而在高浓度下,由于氧气过剩,可燃气体也无法燃烧。

只有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可燃气体才能够维持燃烧。

3.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意义爆炸极限的确定对于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有助于设计安全的工艺装备,避免在过程中出现爆炸等事故。

另对于事故的应急处置也有着指导意义。

只有了解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我们才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事态的扩大。

4. 确定爆炸极限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可燃气体,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其爆炸极限。

一般来说,燃烧极限的确定是通过实验室中的火焰传播试验来完成的。

在控制好气体浓度和空气比例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燃烧的开始和结束,从而确定爆炸极限的范围。

5. 爆炸极限与安全管理在工业生产中,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人们也可以通过控制气体浓度与空气比例来实现安全生产,有效地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6. 结语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于工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确定燃烧极限,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可燃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可估量的损失。

希望工业生产中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于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了解和管理,共同维护生产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在确定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其燃烧能力的影响。

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都会对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

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

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1.引言1.1 概述危险化学品是指在储存、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较大的爆炸风险,在不当处理或意外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财产损失。

爆炸极限范围是指危险化学品在空气中形成可爆炸混合物所需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超出该范围的浓度无法产生爆炸,而浓度在该范围内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范围的确定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爆炸极限范围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生产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极限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设计和选择防爆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性。

对于仓储和运输过程,合理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浓度范围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在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中,准确了解爆炸极限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故原因和危险等级,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爆策略。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极限范围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简单估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准确测定和评估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极限范围,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整体组织形式和排列顺序。

它对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和逻辑思维的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

首先,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简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对该话题的关注。

接着,明确文章的结构,说明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这样有助于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在正文部分2.1,首先将定义和分类危险化学品,介绍其广泛应用的领域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然后,深入探讨危险化学品爆炸极限范围的意义和影响。

这包括爆炸极限范围的定义、测定方法和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2.2,将进一步分析爆炸极限范围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讨论其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的潜在危害。

燃气爆炸极限值

燃气爆炸极限值

燃气爆炸极限值燃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能源,它被广泛应用于炊具、供暖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未经妥善处理或不当使用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燃气爆炸。

了解燃气爆炸的极限值对于安全使用燃气至关重要。

燃气爆炸的基本特性燃气爆炸是指燃气与氧气或者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快速氧化反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膨胀浪潮。

燃气爆炸通常包括两个重要的要素:燃料和氧气。

当燃料与氧气的比例达到一定范围时,就会形成易燃混合物。

这个比例范围通常被称为爆炸极限值。

燃气爆炸极限值的意义燃气爆炸极限值是指燃料和氧气混合后能维持爆炸的最小和最大浓度范围。

当混合物的浓度低于最小极限值时,氧气不足,燃烧无法维持。

当混合物的浓度高于最大极限值时,燃料过多,氧气无法与其完全反应。

只有在混合物的浓度位于这两个极限值之间时,才能形成可燃的混合物。

燃气爆炸极限值的测定方法确定燃气爆炸极限值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测定。

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燃料与氧气的比例,以不断增加或减少气体浓度来寻找极限值。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一氧化碳球瓶法、连续增加气体法等。

这些实验方法通常较为耗时且需要严格的操作,但它们能够为燃气爆炸的安全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

燃气爆炸极限值的影响因素燃气爆炸极限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常见的因素包括氧气浓度、燃料种类、气温、气压等。

较高的氧气浓度会使爆炸极限值范围扩大,而较低的氧气浓度会使其范围缩小。

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极限值,例如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等。

气温和气压的变化也会对爆炸极限值造成影响。

燃气爆炸极限值的应用意义准确地了解燃气爆炸的极限值对于燃气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燃气的设备上,比如燃气灶具,合理控制燃气和空气的比例,可以有效地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燃气输送和储存设施,了解燃气爆炸的极限值可以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

此外,燃气爆炸极限值的研究也对于燃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什么是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的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O%~15%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重量百分数表示(克/米*或是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

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是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

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为保证这一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

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

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导语:丙烯是一种常见的烃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塑料制品、橡胶、合成纤维和涂料等。

然而,丙烯在与氧气接触时,可能发生爆炸反应。

为了安全使用和储存丙烯,了解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是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气体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气体浓度范围。

对于丙烯和氧的混合物而言,爆炸极限是指丙烯和氧体积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时,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二、爆炸极限的意义和影响1. 爆炸极限的确定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安全操作和储存丙烯的准则。

通过了解爆炸极限,可以制定合理的防爆措施和安全标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 爆炸极限还对丙烯和氧的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丙烯时,可以根据爆炸极限来确定混合气体中丙烯和氧的比例,以保证工艺的安全运行。

三、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1. 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爆炸限制浓度测定。

通过在密闭瓶中制备不同体积比例的丙烯和氧混合物,并点燃,观察爆炸的发生与否,从而确定爆炸极限的上下限。

2. 另一种方法是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该方法通过点燃一定比例的混合气体,并测量火焰在管道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爆炸极限。

四、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体积比例范围为2.4-36.5%,其中2.4%是下爆炸限,36.5%是上爆炸限。

这意味着当丙烯和氧的浓度在2.4%以下或36.5%以上时,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

五、关于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1. 在生产和使用丙烯时,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混合气体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 应使用合适的防爆设备和装置,如防爆仓储设施、防爆管道和防爆电器设备等,在防止爆炸事故发生上起到重要作用。

3.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和教育,熟悉丙烯和氧的爆炸特性,并掌握急救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丙烯和氧的爆炸极限,我认为它是保障工业生产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指标。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爆炸极限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

即为了满足不同的安全需要,在选用爆炸性混合物时,对于具体使用的爆炸性混合物必须预先给出这种爆炸性混合物的“安全爆炸浓度”,也称“最小引爆能量”,它反映了混合物的可能最大爆炸效果或爆炸性能。

爆炸极限以混合物中最低浓度的爆炸下限(L)为基准表示,以上为上限(表中所列各项)或下限(表中未列)。

爆炸极限与爆炸极限极限是指发生爆炸或爆轰的最低气体浓度。

从爆炸极限的定义可知,爆炸性混合物只有在其浓度到达某一特定值时才会产生爆炸,此时该混合物中各组分达到最低可能浓度,当超过这一浓度时则会发生爆炸。

所谓爆炸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产生爆炸时,可能出现的最低爆炸浓度的总和。

在爆炸浓度计算中通常假定混合物是理想气体,认为混合物各成分的体积相等。

对于不可压缩、不可膨胀的流体,根据分子平均动能公式,由此可得: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温度下,由上式可得: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组分组成的,故不同组分的体积也不相等,故爆炸浓度也不相等。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高,混合物的爆炸浓度逐渐降低。

因此,应按照混合物爆炸浓度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安全可靠的爆炸上限,称之为爆炸极限极限是指发生爆炸或爆轰的最低气体浓度。

(1)自燃性物质的爆炸极限与温度、压力有关。

一般认为:在15 ℃和101.325kPa时,水的爆炸下限为5~10克/米3;当温度增高时,下限降低,如温度由0 ℃升至60 ℃时,爆炸下限约为4克/米3,温度由30 ℃升至105 ℃时,下限为2.2克/米3;当压力增高时,下限降低,如压力由0 ℃升至2.5mpa时,爆炸下限为1.7克/米3,压力由10 ℃升至110 ℃时,爆炸下限为1.6克/米3。

(2)易燃液体的爆炸极限与温度无关。

如汽油的爆炸下限为20 ℃,甲苯的爆炸下限为-20 ℃。

(3)易燃固体的爆炸极限与温度、压力有关。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名词解释
爆炸极限是指物质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限度。

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混合比等条件下,物质能够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爆炸极限的概念对于爆炸物品的安全存储、运输、使用以及爆炸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爆炸物质的爆炸极限可以分为上限和下限。

上限是指物质在混合氧气达到一定范围内时的最大浓度,超过这个浓度不会发生爆炸,而是会引起窒息、热能溢流或者燃烧不完全等问题。

下限是指物质在混合氧气达到一定范围内时的最小浓度,低于这个浓度无法形成可燃性混合物,也无法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了解物质的爆炸极限有助于合理控制其使用和处理,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爆炸极限的测定通常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常见的方法有容器、管道、瓶颈等装置来测定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逐渐改变混合气体的组成和浓度,测定出最佳的混合物浓度范围。

同时,还可以利用燃烧热量、压力和极限浓度等指标来计算爆炸物质的浓度范围。

爆炸极限的数值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压力、湿度等条件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对于可燃气体来说,在常温下,用于取得最佳效果的混合浓度通常是可燃气体的下限和氧气的上限。

而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出现爆炸极限的变化,因此需要对物质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实验。

总之,了解物质的爆炸极限对于保障安全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爆炸物质的爆炸极限,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措施,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爆炸物品,确保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名词解释爆炸极限

名词解释爆炸极限

名词解释爆炸极限爆炸极限(explosive limit)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的最小炸药的质量,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只能在实验室中测得,并且随炸药种类、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为了安全生产需要,工程设计者规定出某一温度下、某一压力下、某一体积下或一定的装药量时的炸药的最小质量叫做爆炸极限,以符号m-p表示。

2爆炸上限"爆炸上限"是指在设计工作区域内,发生爆炸时所能释放出来的最大能量。

它是根据装药能量与药量乘积的平方值进行估算的。

通常都用K作为爆炸上限的单位。

一般情况下,岩石采掘机械工作面爆破作业选用岩石抗压强度δ10MPa作为爆炸上限。

如果压力超过岩石抗压强度,就可能出现危险。

因此,应对巷道高度、支护材料、工作环境、采掘机械的运转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后,才能确定。

3爆炸界限"爆炸界限"是指某一温度下、某一压力下、某一体积下或一定的装药量时的炸药的最小质量。

这里介绍两种爆炸界限的计算方法: 1装药量按单孔装药量乘以一定的密度计算,在此基础上再乘以该温度、压力及体积下炸药的爆炸上限值即可。

这种计算方法较为简便,但估算的结果是以空气为介质的爆炸上限,这对于煤矿井下岩石巷道掘进是很难满足要求的。

2岩石的抗压强度直接与装药量相关,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爆炸界限。

3。

分别计算单孔装药量及岩石抗压强度的爆炸界限。

3。

1摩尔质量法3。

2平均粒径法4临界密度"临界密度"又称为最小引爆密度或最小起爆密度,其值等于爆炸下限与爆炸上限之差。

目前各国多采用最小引爆密度(s,min),即当药卷厚度不小于最小引爆密度时,可按其炸药或雷管起爆。

如若采用这一值,其炸药或雷管起爆时,必须在现场另加引爆装置。

有的国家则规定,若允许不小于s, min的范围内引爆,但每次必须用不少于5×的连续雷管。

临界密度也有人提出应取0.5~1,最佳密度(上限)亦称为临界爆炸上限,系指炸药或雷管引爆时不致造成爆炸事故的最大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极限的意义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爆炸极限与可燃物的危害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表示
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

对于可
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闪点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爆炸极限(%)
下限上限
氢气 H2 4.0 75
氨 NH3 15.5 27
一氧化碳 CO 12.5 74.2
甲烷 CH4 5.3 14
乙烷 C2H6 3.0 12.5
乙烯 C2H4 3.1 32
乙炔 C2H2 2.2 81
苯 C6H6 1.4 7.1
甲苯 C7H8 1.4 6.70
环氧乙烷 C2H4O 3.0 80.0
乙醚 (C2H5)O 1.9 48.0
乙醛 CH3CHO 4.1 55.0
丙酮 (CH3)2CO 3.0 11.0
乙醇 C2H5OH 4.3 19.0
甲醇 CH3OH 5.5 36
醋酸乙酯 C4H8O2 2.5 9
常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数据表(LEL/UEL及毒性)
物质名称分子式爆炸浓度 (V%) 毒性
下限 LEL 上限 UEL
甲烷 CH4 5 15 ——
乙烷 C2H6 3 15.5
丙烷 C3H8 2.1 9.5
丁烷 C4H10 1.9 8.5
己烷(液体) C6H14 1.1 7.5
庚烷(液体) CH3(CH2)5CH3 1.1 6.7 辛烷(液体) C8H18 1 6.5
乙烯 C2H4 2.7 36
丙烯 C3H6 2 11.1
丁烯 C4H8 1.6 10
丁二烯 C4H6 2 12 低毒
乙炔 C3H4 2.5 100
环丙烷 C3H6 2.4 10.4
煤油(液体) C10-C16 0.6 5
城市煤气 4
液化石油气 1 12
汽油(液体) C4-C12 1.1 5.9
松节油(液体) C10H16 0.8
苯(液体) C6H6 1.3 7.1 中等
甲苯 C6H5CH3 1.2 7.1 低毒
氯乙烷 C2H5CL 3.8 15.4 中等
氯乙烯 C2H3CL 3.6 33
氯丙烯 C3H5CL 2.9 11.2 中等
1.2 二氯乙烷 CLCH2CH2CL 6.2 16 高毒四氯化碳 CCL4 轻微麻醉
三氯甲烷 CHCL3 中等
环氧乙烷 C2H4O 3 100 中等
甲胺 CH3NH2 4.9 20.1 中等
乙胺 CH3CH2NH2 3.5 14 中等
苯胺 C6H5NH2 1.3 11 高毒
二甲胺 (CH3)2NH 2.8 14.4 中等
乙二胺 H2NCH2CH2NH2 低毒
乙醇(液体) C2H5OH 3.3 19
正丁醇(液体) C4H9OH 1.4 11.2 甲醛 HCHO 7 73
乙醛 C2H4O 4 60
丙醛(液体) C2H5CHO 2.9 17
乙酸甲酯 CH3COOCH3 3.1 16
乙酸 CH3COOH 5.4 16 低毒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2.2 11
丙酮 C3H6O 2.6 12.8
丁酮 C4H8O 1.8 10
氰化氢 ( 氢氰酸 ) HCN 5.6 40 剧毒丙烯氰 C3H3N 2.8 28 高毒
氯气 CL2 刺激
氯化氢 HCL
氨气 NH3 16 25 低毒
硫化氢 H2S 4.3 45.5 神经
二氧化硫 SO2 中等
二硫化碳 CS2 1.3 50
臭氧 O3 刺激
一氧化碳 CO 12.5 74.2 剧毒
氢 H2 4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