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级会计实务(东奥整理-01 第一章 总论)

合集下载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重点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重点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知识点一:财务报告目标【提示】: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知识点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提示】:法律主体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股份有限公司非法律主体:合伙企业、分公司、企业特定部门知识点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提示】: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当以收付实现制位基础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知识点一: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一、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二、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示】如何区别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知识点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二、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知识点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二、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景。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知识点一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知识点一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

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

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

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四)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

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章将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分类、报告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性。

同时,会计还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和社会责任性。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会计科目的借贷记账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法、损益表法和现金流量表法。

1. 资产负债表法资产负债表法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编制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三个部分进行划分,其中资产部分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部分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其他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股东权益和利润留存。

2. 损益表法损益表法是会计核算的另一种基本方法,根据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情况,编制损益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损益表按照收入和费用的两个部分进行划分,其中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3. 现金流量表法现金流量表法是会计核算的第三种基本方法,根据企业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发生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

现金流量表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三个部分进行划分,其中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包括购买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筹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等。

总论--中级会计师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讲义1

总论--中级会计师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讲义1总论考情分析本章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每年分值为2分左右。

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章考点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特征、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

考生学习本章时应重点关注上述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考点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例题·多选题】企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不违背可比性要求的有()。

A.由于本年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决定暂停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B.鉴于2012年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将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C.由于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改变为费用化核算D.某项专利技术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答疑编号5718010101]『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A选项属于人为操纵利润。

(二)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

【归纳总结】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2)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3)有确凿证据表明商品售后回购,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4)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高于公。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笔记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笔记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笔记一、第一章:总论1. 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呢,就像是企业的大管家,管着钱啊、物啊、账啊这些东西。

它有两个基本职能,一个是核算,就是把企业发生的那些事儿都记下来,像今天卖了多少货,花了多少钱这些。

另一个是监督,就好比是一个监督者,看看前面记的那些账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人乱花钱之类的。

2.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就是会计要管的那些东西,其实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啦。

会计要素就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就是企业拥有的那些能赚钱或者有用的东西,像厂房、机器设备之类的。

负债呢,就是企业欠别人的钱,比如说欠银行的贷款。

所有者权益就是企业的老板们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益,简单说就是资产减去负债剩下的那部分。

收入就是企业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赚的钱,费用就是为了赚钱花出去的钱,利润就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二、第二章:存货1. 存货的定义和范围存货就是企业为了卖或者生产产品而持有的东西。

像超市里那些准备卖给顾客的商品就是存货,还有工厂里的原材料,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存货。

但是要注意哦,那些为了建造固定资产而购买的材料就不是存货啦,因为它们是用来盖房子或者造机器的,不是用来卖的。

2. 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就是刚买回来或者生产出来的时候怎么算它的值。

如果是外购的存货,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等。

要是自己生产的存货呢,成本就包括原材料、人工还有制造费用这些。

比如说一个工厂生产一个杯子,买原材料花了1元,工人加工的工资是0.5元,制造费用平摊下来是0.3元,那这个杯子的初始成本就是1 + 0.5+0.3 = 1.8元啦。

三、第三章: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比如说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这些。

确认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和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另一个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中级会计实务第1章《总论》新教材课堂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二,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2004年单选题)A、委托代销商品B、委托加工物资C、待处理财产损失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例题】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处理的方法,依据“资产”定义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多选题)。

A.期末对外提供报告前,将待处理财产损失予以转销B.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C.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转入管理费用D.将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2.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区别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投资人权益)1.是否需要偿还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归还其投资人。

2.是否支付费用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通常需要企业支付费用,如支付借款利息等。

使用所有者权益所形成的资金不需要支付费用。

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2017年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确认→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计量→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1、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 B D )A、商誉B、交易性金融资产C、无形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⑶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A C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例: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负债的特征这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持有时间:≤1年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⑵先归集→期末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例:一般纳税人购原材料200公斤,货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保险费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130元,入库时短缺10%属合理损耗,问入库的单位成本是( D )A、32.4B、33.33C、35.28D、36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⑷支付相关的税费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8、债务重组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总论讲义

第一章总论一、考纲要求:(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五)了解会计基本假设二、本章重点:一、财务报告的目标(熟悉)在我国依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告主要应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相关)——要求相关性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其中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对投资者的需要。

投资者就是老板,他们关注的是本金的保值增值。

债权人关注的企业有没有能力偿债。

政府部门关注的是企业是否偷逃税款,是否抽逃出资。

而社会公众是一些潜在的投资者或债权人。

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适合投资或借款。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要求可靠性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

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总结: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了解)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1、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是站在所有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动。

一定要将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区分开,会计主体就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关注判断题或选择题)法律主体是具有法律资格的主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确认→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计量→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1、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 B D)A、商誉B、交易性金融资产C、无形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⑶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A C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例: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负债的特征这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持有时间:≤1年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入账价值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⑵先归集→期末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例:一般纳税人购原材料200公斤,货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保险费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130元,入库时短缺10%属合理损耗,问入库的单位成本是( D )A、32.4B、33.33C、35.28D、36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⑷支付相关的税费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8、债务重组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中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

中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

中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总论。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实质重于形式(如融资租赁的判断)、重要性、谨慎性(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及时性。

- 会计要素:资产(定义、确认条件)、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日常活动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等)、费用、利润。

第二章:存货。

- 存货的初始计量:包括采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合理必要支出)、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

-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 存货的期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有合同部分和无合同部分分别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结转。

第三章: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包括不需要安装和需要安装的情况,注意增值税的处理)、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等的入账价值确定。

- 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范围(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外,其他固定资产都应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的会计处理。

-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更新改造等)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判断及会计处理。

-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发生清理费用、出售收入、残料入库、保险赔偿等的会计处理,最后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第四章: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区分,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 无形资产的摊销: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应进行减值测试)、摊销方法(直线法等)、摊销的会计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确认→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计量→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1、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 B D)A、商誉B、交易性金融资产C、无形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减值准备的计提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⑶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A C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例: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负债的特征这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持有时间:≤1年⑶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入账价值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⑵先归集→期末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例:一般纳税人购原材料200公斤,货款6000元,增值税1020元,保险费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130元,入库时短缺10%属合理损耗,问入库的单位成本是( D )A、32.4B、33.33C、35.28D、36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⑷支付相关的税费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8、债务重组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报告目标关于财务报告目标,通常认为有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

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为谁记账)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是否记账)、计量(记多少钱账)和报告(在哪记账)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图示:会计主体包括的范围大于法律主体的范围。

【上图讲解】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比如车间是工厂的一部分,但车间可以独立核算,因此车间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比如企业集团,虽然没有法人资格,但可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因此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车间、集团)。

(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非年度,包括半年、季度、月度、前三个季度等)。

(四)货币计量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第1~17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现金流量表除外,其编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

)【对照】财务报表列报基础:持续经营。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代替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8项)【主要考核】符合或违背哪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注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属于会计政策,因为必须遵守,不可选择。

一、可靠性(强调真实)二、相关性(强调有用)三、可理解性(清晰明了)四、可比性(代替了原来的一贯性和可比性)(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中级会计实务_第1章_总论

中级会计实务_第1章_总论

•第一章总论•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7,9,12,16,27,30•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1】可比性要求()。

•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C.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D.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答案】ABC•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个人学习笔记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个人学习笔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两个时间范围的区分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三、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

注意: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记账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如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具体要求: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平衡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3.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会计政策)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企业集团)●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笔记第一章总论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笔记第一章总论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综述财务管理,简单说,是学模型的,通俗讲,是学公式的。

教材中表格及图表实际上也大多是内含公式的,当然还有其他。

背还是理解:背容易记不住,用不对。

而理解了其核心,如公式怎么来的,有什么易混淆处等,练几遍,自然会了。

当然,本书中,有三个公式是只好背的。

其中两个是重要的。

学习工具及用法:教材及一本经典题集。

一本足够,学财务管理,更像是学数学,需要多做题,大部分时间应分配到与公式相关的做题上,当然是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其他是非公式知识点,应与教材相对照,理解,错的地方做标记反复几次。

关于钻牛角尖:钻牛角尖与理解不好区分,教材错误的地方不少,有些编者都不清楚,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且实际上财务管理也不是精确的学问,所以有时钻牛角尖有点太浪费时间,也难避免,时间充足是话,可以钻,否则尽量避免。

讲课方式:本讲座按重要知识点顺序罗列,主要讲解公式。

罗列而未讲的,原因可能是书上讲的清楚、简单,需要自己看。

其他的,经典题集上如有,自己对照。

数学基础: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现金流,折现率)、加权平均、线性方程(插值法IRR)总论一、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公司。

为什么是公司呢?教材给出的理由是虽然个人企业总数比重很大,但是,绝大部分商业资金是由公司制企业控制。

将公司基本活动罗列,就成为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按基本活动加以划分,并将四个基本活动分为五块,即把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单独划分,归入营运资金。

即教材第四章至第九章。

实际上第三章预算,可归入投资。

成本不好归类,成本从存货的角度归入运营。

此知识点全部学完,再回头看,效果较好。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目标二、财务管理的目标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是标准,对财务管理来说,是衡量财务管理效果的尺度。

量不准,有可能是尺子的问题。

教材给出四个关于目标的理论:1、利润最大化其关键词是利润(收益),所以衡量指标如果是比如“利润”、“每股收益”,则与此目标有关。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 第一章 总论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   第一章 总论

中级会计实务总结第一章总论中级会计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第一章总论则为我们奠定了后续学习的基础。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要素等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简单来说,会计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一种手段。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决策有用观则更注重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现代财务报告中,通常是将这两种观点相结合。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它界定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边界。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货币计量则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则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形成的。选项 C 属于资产的确认条件,而不是资产的特征。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 。 A.委托加工物资 B.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C.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答案】C 【解析】选项 C 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关注】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有何区别? ●资产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如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 。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举例说明如下: ●某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 100 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 20 万元,则该项存货的 账面余额为 100 万元,账面价值为 80 万元。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一般指原价,原价减累计折旧是账面净值,账面价值是账 面净值减去已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原价 100 万元,已计提折旧 30 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20 万元,则账 面余额 100 万元,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原价-累计折旧=100-30=70(万元) ,账 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100-30-20=50(万元)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 义务。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 。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答案】A 【解析】发行公司债券使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和 发行股票不影响负债变化;支付现金股利使负债减少。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 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 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 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资资本作为资产公积(资本溢价)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 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提示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提示 2】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重要性
谨慎性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类别 明细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 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和利 润)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D.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 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类别 明细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可靠、内容完整。 【例题•判断题】可靠性要求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 ) 【答案】√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 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 者预测。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 和使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 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 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 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 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 A.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改为成本模式 B.由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全额转回 C.由于资产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核算改为费用化核算 D.对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CD 【解析】选项 A 和 B 不符合准则规定,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 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 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题•单选题】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所反映 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 A.实质重于形式 B.谨慎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 【答案】A 【解析】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 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题-FIRE】 下列各项会计处理中,没有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是( ) 。 A.甲公司持有乙公司 40%的股权,按照乙公司的章程和协议,甲公司有权控制乙公 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故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B.甲公司将一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资产核算 C.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D.甲公司对于一项具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交易没有确认收入 【正确答案】 C 【答题解析】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类别 明细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例题•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答案】D 【解析】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 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 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 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 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 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例题•单选题】下列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答案】C 【解析】会计主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 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 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选项 C 体现的是谨慎性的要求,不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 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 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 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例题•判断题】企业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应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益。 ( ) (2011 年考题) 【答案】×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 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 A.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D.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条件的确认预计负债 【答案】BD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 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选项 B 和 D 体现谨慎性会 计信息质量要求。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 得提前或者延后。满足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