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在教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
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在引入这个概念之前,应该先复习和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基本理解。
例如,让学生回顾立方厘米、立方米和升的定义,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牢固的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进率的概念。
其次,我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进率的计算方法。
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加强进率计算的练习,包括通过真实场景的例子进行拓展。
例如,给学生一些物体的体积,让他们计算将这些物体从一个单位转换到另一个单位所需的进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率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进率的意义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进率概念的实际应用进行解释和示范。
例如,通过计算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器装满水的时间、体积的增减等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进率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将进率的概念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关联,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容器装满水所需的时间,或者如何计算一个房间的容积等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率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教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个内容需要注意巩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基本理解、加强进率计算的练习、强调进率的实际应用以及将进率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关联。
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学生们对进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得到提高。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复习导入】1.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新课讲授】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先交流,再*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10×10×10=1000(cm3)1dm3=1000cm3(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的一个知识点。
对于体积概念的充分理解和对于体积单位的形象、灵活掌握,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的一个牢固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充分把握利用实物演示理解概念的教学方法。
由于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两个量杯来演示乌鸦喝到水的原理、利用手来感知书包的体积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在老师的故事激趣、实验验证、动手感知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体积概念的时候,注重与长度、面积的区别比较,形象直观地感知概念,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手机、电视机、影碟机的体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我注重渗透“迁移”的学习思想。
通过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面积单位,自然而然引出体积单位。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定义1平方厘米时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
由此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小可以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大小。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认识,利用生活中指头肚的体积大小约1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等来举例加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效率不高,小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充分发言。
小组之间要相互合作交流,将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示。
整节课的教学有值得积累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将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2】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今天教学的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重点之二便是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另人满意的,我没有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高级单位到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而是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箭头从高的单位指向低的单位,箭头往右乘进率(即小数点向右移动),箭头往左除以进率(即小数点向左移动),虽然这种方法也有点程序化,但它简单易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学生完全熟练之后,可以省略箭头,但任何这种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帮助思考。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次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以及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在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思考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前,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0,能够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练习和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讲解体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时,我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割成 1000 个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理解 1 立方分米等于 1000 立方厘米。
同样的方法,也让学生明白了 1 立方米等于 1000 立方分米。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较好地掌握了进率的概念。
在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时,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将较大的体积单位换算成较小的体积单位,或者将较小的体积单位换算成较大的体积单位。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换算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直观演示法是我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和进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问题、交流想法,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然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直观演示时,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实物模型,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没有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每个小组都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
在听课时隋老师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石头放入水中问什么水会上升呢?等等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联系实际,提取学习资源。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
通过让学生找、摸、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从而感悟出体积的内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3、组织活动,探究感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
如在认识m3、dm3、cm3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课中隋老师设计了钻一钻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4、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的是实验,使学生用亲身体验来了解,体积的涵义。
而后得出体积的定义,再后就是判断物体体积的大小,能用肉眼分清体积大小的我们可以用观察能分辨体积的大小,之后进行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一、实验引入,在实际操作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的兴趣之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体积的认识性。
对于体积的概念可能学生刚刚接触,应该对每个物体的体积大小进行对比和讲解,使在分别他们的大小的时候,更能对体积的概念产生不陌生的态度去完成判断体积的大小问题。
三、联系前几个环节,进行现实体验体积的重要性。
不管到哪里,我觉得对与体积这个概念是毫不分离的。
正所谓学生对体积也会了解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判断出每个物体的大小。
四、当堂达标。
出示根据教材练习册等参考资料来进行对这堂课的达标训练,为了更加检测出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情况、获得的知识等方面有所帮助。
五、结合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一堂课结束,每个学生尽量达到自己有所收获,有所了解。
或者对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有所总结,使以后小组讨论方便有所进步。
六、个人反思我认为这堂课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提高,能有意识的解决没个问题,小组合作也进行的比较完善,而我自己在授课的同时,有些该讲的重要部分有些遗漏,我觉得这是我的错误,今后我要继续加倍的努力争取没有这样的错误,我觉得教好几何类的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甚至,在授课的同时要充分的准备教具和有关方面的物品,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更容易的接受一堂课程的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2】篇〗上课前,观摩了名师的这节课,对我感受颇深。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五(1)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汇总5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汇总5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在教学时,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
在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我只能让学生看课件演示来进行对比计算。
因为1分米=10厘米,由此发现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学生因为有以前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所以很快就能归纳出具体的方法。
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三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异同点。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但也发现少数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是混淆;还发现容积单位(升、毫升)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不熟练,还有的对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1.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感。
因为例4这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通过自学是能够掌握的。
所以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练习课。
练习课的特点是目的明确,题目分层,适合不同的学生。
对于难点的`题目就要给一些台阶,让学生能够上得去。
这节课的6个练习题,分不同的层次进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题目能做,都能接受挑战。
2.课堂的结束体现延伸性。
课堂小结在全课中起归纳总结的作用。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 学 反 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编号99 姓名刘智慧任教五年级 5 班学科数学编写时间 5月6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
成功之处:
体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价值观。
本节课我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猜测-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在强调“实验-发现-验证”的同时,也渗透“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个观念,使学生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迁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不足之处:
1单位的统一,要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
2、平方、立方的区别不够,部分学生形成一种刚学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计算时不审题急于求成出现错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哎呀,讲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真是让我想起了那段“斗米养恩,千金买骨”的岁月,简直是既好笑又无奈。
记得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看着我,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我们在说毫升、升、立方米这些单位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像是装了榴莲,怎么也转不过来。
于是我试图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比如,我跟他们说:“一个升的水,就像一瓶饮料,想象一下你喝完的那个瓶子,差不多就是一个升。
”这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就举手说:“老师,那我能把一升水倒进洗手池吗?”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想着,难道这小子真的以为洗手池是无限的?说到洗手池,我就想起我家那个小小的水池,每次洗手都感觉水流得快,瞬间就没了。
可这可不是个好例子,想要教会他们体积单位,怎么能拿水池说事呢。
于是我试着换个思路,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比喻。
有次,我跟他们说:“你们看,一立方米的空间,能装多少东西?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冰箱,想象一下,里面塞满了饮料、食物,甚至连你最爱的零食都能放进去。
”大家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可偏偏,刚说完,有个同学就开始想象冰箱里的巧克力,完全不在状态。
后来,我还试着让他们用实际操作来感受这些单位。
我带了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让他们自己去量水。
想象一下,孩子们围着我,一边量水一边打闹,水溅得到处都是,结果教室变成了“水上乐园”。
这时候,我心里一阵无奈,却又忍不住笑出声。
大家在嬉闹中,似乎对体积单位有了些感知。
可是,我发现,实际的理解还是差了一些。
因为这玩意儿不光是量的事,还是个思维的问题。
要让他们真正明白体积的变化,得从根本上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我又试着跟他们聊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时,听到销售员说“这瓶水是500毫升”,我就问他们:“那你们觉得一升的水大概有多少瓶?”这一下子,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大家开始争论,想要找到答案。
我心里一阵欣慰,虽然这不是最专业的教学方式,但至少他们在互动中开始思考。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 rate be tween volume units"《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篇章2: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篇章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下面是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师:我们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能说说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生1: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同时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10×10=100平方分米来计算。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同样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铺垫,为接下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但是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
片断二:师: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这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猜猜看吗?生1:可能是100……生2:可能是1000……生3:可能是10000……师:你能联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来研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吗?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1米也就是10分米,用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体积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
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
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
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
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
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在练一练处理中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虽然是新知,但是学生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独立解答这类新知并不困难,因此这一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尝试了几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观念,教学时从比较线的长短,*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象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
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有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小组交流3.集体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10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10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个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6.巩固练习(略)三、实际应用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1.目标让学生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
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
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
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我在姚安县地角小学五(1)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校部分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
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结合大家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运用此结论进行单位换算。
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
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新意,课堂总结有特色。
因为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就是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运用过程,如果不加点创意,学生很容易疲倦。
所以,我课前复习时安排了学生分类的活动,中途练习时让学生背向黑板进行问答。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我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一)我的口语过多,无效问题多,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体积计算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但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不是很好掌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转换这部分知识学生就一直弄混淆,进率不清楚,碰到转换单位的题目很多同学都是猜进率,猜对了就做对了,猜不对就做错了。
相关的题目也做了很多,但是效果也不好。
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中,我先安排了复习旧知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化聚,以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化聚的方法。
并让学生回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动手带动Array 10
1立方分米
这节课
后面的练
以后
也
页脚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12.23.3但是这一节课下来也存在很多不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017-09-08 17:33:39 | #1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九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已经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对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相互转化而设立的。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是采用学案,结合镇级的2、3、6课改模式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在新知识探究之前,先按照预设的方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体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3.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4.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前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内容,而后两个问题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其进率旧知识的回顾引导出一个新问题“体积单位的进率是什么?”。
先让学生去自学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学习小组代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集体验证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对教育教学有如下的帮助:一.由于采用了镇级的2、3、6课改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比采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提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得到良好的结果。
二.由于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集体验证结果,并且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当学生的解答结果完全正确时,学生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解答结果出现差错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同样对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三.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站在指导者的角度,只是在学生考虑问题有困难时给予一点“画龙点睛”式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过度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单位进率》教学反思
2016-06-08
这节课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开始,接着复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随后就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猜猜体积单位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一口猜出是一千。
学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诉学生这只是猜测。
于是就问猜测的东西应该怎样做才能确定,引出需要验证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学习活动。
首先,让学生独立去验证,教师巡视。
发现有点难,于是引导学生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边长是1分米,用厘米做单位便是10厘米,由体积公式便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于是便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接着,我用课件再次验证了这一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接着便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问题,书本的例3和例4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做。
做之前,要求学生回答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应该怎样用进率,从高级到低级又怎样用。
再让学生去写。
随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本节课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灌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在教学例题4时处理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费了一些时间。
其次在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时并不十分好,有点操之过急,只求完成任务,忽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要非常的熟。
还要预设多种,好让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上课时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