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松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二、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五、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2、思考问题:(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2)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明确:(1)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第1段第2~5段第6段结构:由总到分(3)松鼠的特征:漂亮(第2段)驯良(第3段)讨人喜欢乖巧(第4~5段)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提问: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提示:结合课文内容,确定自己的思路)明确:先介绍自己的“漂亮”。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坐姿和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接着介绍自己的“驯良”。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的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要的食物杏仁、榛子等(不伤害人畜)最后介绍自己的“乖巧”。
过水方法尾巴当帆舵警觉性强跑、躲、逃跑跳敏捷善于爬树选址干净暖和建造宽广坚实居住舒适安全盖子充满灵性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欣赏《松鼠》电影片段,思考问题:“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松鼠》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 松鼠》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鼠的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关于松鼠的知识。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3.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写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松鼠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课文:打印或准备电子版的课文。
3.作业纸:用于学生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对松鼠的描述。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驯养等方面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松鼠的叫声和动作。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松鼠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回答。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 鼠(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现在你就是那只搭窝的松鼠,请问: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窝建造得比较安全?
把窝搭在高高的树杈上很安全。
搭窝的时候使用结实的小木片, 可以把窝建造得更安全。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松鼠》的作者是法国的_布__封__。本文准 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_漂__亮__、_驯__良__、乖__巧__ 的 特点,并补充说明了它的_生__育__情__况__、换毛时 间及 爱干净 的生活习性。
二、说说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作比较)
要想把自己的窝搭得舒适一些,有什 么技巧吗?
窝搭好后,可以铺上一层干苔藓, 那样住着会更舒适。
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的语 言和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的发言比较随意,表达不够完 整,也不一定准确;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准 确,用词生动,条理清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用词准确生动。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7 松 鼠
第2课时
默读第1自然段,哪些描写松鼠外 形的句子让你觉得有趣?说说理由。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面容清秀”常用来形容人长 得漂亮,这里把松鼠当成人来写, 很有意思。
松鼠的尾巴和其他 小动物的尾巴截然不同, 这是松鼠独有的特点。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 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松鼠可以躲在自己的尾巴下面歇 凉,它的尾巴非常奇特、有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5 单元第 17 课《松鼠》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5 单元第17 课《松鼠》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布封笔下可爱的《松鼠》世界。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让我们对这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本文的作者布封生活在18 世纪的法国,当时的自然科学研究逐渐兴起,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布封通过对松鼠的观察和研究,写下了这篇生动的说明文。
2.主题:本文通过对松鼠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文学体裁:说明文。
4.作者信息: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 年时间写成36 卷巨册的《自然史》。
5.主要内容:课文从松鼠的外形、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外形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漂亮面容、玲珑的小面孔、闪闪发光的眼睛、灰褐色的毛、毛茸茸的大尾巴等;活动方面,介绍了松鼠的敏捷、机警,以及它们在树上跳跃、奔跑的情景;生活习性方面,讲述了松鼠的搭窝过程、储存食物等特点。
6.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松鼠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松鼠的可爱和机灵,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驯(xùn):形声字,从马,川声。
本义是马驯服,泛指驯服。
课文中“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 这里的“驯良” 指和顺善良。
●矫(jiǎo):形声字,从矢,乔声。
本义是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纠正、强壮、勇武等义。
课文中“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 这里的“矫健” 指强壮有力。
●缨(yīng):形声字,从糸,婴声。
本义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引申为彩带、穗状饰物等义。
课文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鼠:shǔ(松鼠、老鼠、鼠目寸光)秀:xiù(秀丽、优秀、眉清目秀)玲:líng(玲珑、玲琅、小巧玲珑)珑:lóng(玲珑、八面玲珑)歇:xiē(歇息、歇脚、歇凉)窝:wō(鸡窝、做窝、被窝)拾:shí(拾取、拾荒、拾金不昧)滑:huá(光滑、滑冰、油腔滑调)狭:xiá(狭窄、狭小、狭路相逢)勉:miǎn(勉励、勉强、勉为其难)梳:shū(梳理、梳头、梳妆打扮)二、我会认组词驯:xùn(驯马、驯服、桀敖不驯)矫:jiǎo(矫健、矫正、矫捷)杈:chà(分杈、树杈、杈子)藓:xiǎn(苔藓、清藓、黑藓)锥:zhuī(圆锥、锥子、锥形)三、多音字翘:qiào(翘起来)qiáo(翘首)露:lù(露水lòu(露马脚)强:qiǎng(勉强)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塞:sāi(塞子)sài(塞外)sè(堵塞)扎:zā(包扎)zhā(扎针)zhá(挣扎)四、近义词乖巧——灵巧驯良——温顺漂亮——美丽喜欢——喜爱矫健——矫捷追逐——追赶轻快——轻巧锐利——锋利警觉——警惕躲藏——躲避强烈——剧烈锐利——尖锐狭窄——狭小光滑——平滑坚实——结实五、反义词漂亮——丑陋喜欢——讨厌敏捷——笨拙躲藏——暴露乖巧——顽劣清秀——粗犷强烈——微弱轻快——笨重光滑——粗糙锐利——滞钝干净——肮脏暖和——寒冷坚实——松软端端正正——歪歪斜斜六、理解词语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也指机灵。
驯良:和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锐利:(刃锋等)尖而快。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 松鼠》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 松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的关系。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既能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难点在于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动物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的关系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了解松鼠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育他们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松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师点评,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对新词汇的记忆。
教师检查,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讨论:松鼠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教师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学课件
松鼠多数栖息在寒温带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区,尤其在 山坡或河谷两岸的树林中最多。松鼠喜欢单独在树沿中居住,有 的也在树上搭窝。它们主要以橡子、栗子、胡桃等坚果为食,也 喜欢吃松籽,常到针叶林寻松籽吃,也吃松树的嫩枝叶、树皮、 菌类以及昆虫、小鸟等。有贮藏食物的习性。松鼠的繁殖能力较 强,一年2~4窝,孕期一个多月,每窝产4~6仔,幼仔体重7~8 克,无毛,肉红色。幼仔8~9个月性成熟。寿命8~10年。
行动特征──乖巧
从动作、行为上:警觉性强 跑跳敏捷
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 搭窝过程 窝口设计
生活习性
读第5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几方面介 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 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 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 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从外形特点、性格特征、 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来介绍松鼠的。
外形特点
默读第1自然段松鼠的“外形特征”, 想一想松鼠的漂亮表现在哪里?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 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文章的总起句,统领全文,总写松鼠的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 分条写下来。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 漂亮。 (3)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4)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 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5)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外形特征 眼睛:闪闪发光 漂亮
尾巴:上翘
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文章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插图形象逼真,非常适合用来教授五年级的学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其他动物的课文,对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鼠的生活习性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来了解松鼠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
2.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松鼠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松鼠的了解,培养合作意识。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和生字词。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松鼠的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3.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松鼠的了解,讨论松鼠的特点和习性。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7松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7松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松鼠的可爱之处,增加对动物的认知,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松鼠这种动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松鼠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松鼠的可爱之处,增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松鼠的特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观察描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好奇心。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一些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松鼠的特点,分享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5.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精品教学课件
17 松鼠
榛
苔藓
子
灰
嬉
褐 色
戏
遮 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 小动物,乖巧,驯良,讨 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 睛、身体、四肢、尾巴和 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 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 生活规律——松鼠经常在 高处活动,并且白天休息, 夜晚才出来活动。
同学们做得太棒啦!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侧重表现松鼠机警敏捷的行 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 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 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 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 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 习性。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抓住松鼠的 外形特点 ,详 细描写了松鼠面_容__清__秀_____、眼_睛__闪__闪__发__光______、身__体__矫__健_____、 _四__肢__轻__快___和_尾__巴__上__翘___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 爱。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 精巧细致。( 玲珑 ) 遮住。( 遮蔽 )
住在树 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 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 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 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 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 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7松鼠》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7松鼠》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7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一只聪明、活泼、可爱的松鼠,通过松鼠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松鼠的习性和特点。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较为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鼠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了解松鼠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生动、有趣的课文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认识“乖、驯、MT”等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课文的生动、有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松鼠生活习性的了解。
3.体会课文的生动、有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松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朗读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松鼠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图片、松鼠视频等。
2.作业本:用于学生书写生字词、课堂练习等。
3.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游戏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然后引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松鼠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松鼠》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猜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学生猜对后, 幻灯片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请学生联系谜语和图片说说松鼠的特点。 你想进一步了解松鼠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丰的《松鼠》。 (这个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用直线划出文中概括松鼠特点的句子。 2、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挑选、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情势。) (三)明确作者思路 思考:“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会到根据事物的特点来组织材料的重要性,得出“说明事物要做 到言之有序”的启示。)
(六)请你帮助我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爱的小松鼠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请你为保护松鼠 行动假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谢谢大家。作家刘墉说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 这,‘人生的大爱’,爱人群,爱大地,爱宇宙,爱每一个小小的生灵。’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保护松鼠这一可爱的小生灵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吧!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450字左右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亲切可爱,非常合适初中生阅读、仿效。而本单元的作文 训练又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借此水到渠成地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学以致用 ,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
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
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榉(jǔ)实和橡栗(lì)。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duò)。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zhé)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tái)藓(xiǎn)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松鼠》;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如齿、坚硬、啃咬等,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在理解文中情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和文明礼仪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难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的使用方法。
3.教学内容(1)课文:《松鼠》(2)教学方法:听读、分组朗读、造句。
4.教学过程(1)导入:以“喜欢松鼠吗?你见过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生活习性吗?”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启阅读《松鼠》的预备知识。
(2)预习:分组预习课文《松鼠》。
(3)朗读:学生分组依次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三遍。
(4)理解:1.领读教师通过问答、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就文中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梳理故事情节。
(5)学习生字词汇:梳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6)巩固:学生就生字词汇进行造句,互相交流。
(7)作业:1.背诵课文《松鼠》。
2.写出所学生字词汇的中文含义和英文拼写。
5.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记录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等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作业中设置针对性的评价要点,如正确书写生字词汇、正确复述故事情节等。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松鼠》为例贯穿了诵读、理解、生字、造句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值得明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放在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接近的主题上,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但对生字词汇的记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松鼠》一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和乖巧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松鼠讨人喜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松鼠》课文原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松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 松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松鼠的特点,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动物学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松鼠这种动物比较熟悉,但是对其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方面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动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PPT或投影片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阅读理解题目4.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 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 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状物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习性和喜爱的食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松鼠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对动物题材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掌握松鼠的特点和习性。
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松鼠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素材2.松鼠图片素材3.生字词卡片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素材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松鼠的可爱。
同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生字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适时给出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松鼠的语气和神态。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对松鼠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松鼠的特点和习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松鼠受到人们的喜爱?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松鼠的特点和习性,以及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鼠》教学设计
上海金苹果学校宋晓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善良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
2、难点:通过观察,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写说明文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学情分析】
预备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
布丰的《松鼠》,有着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既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又是一篇很好的学习说明文写作的范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外,还要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要说出喜欢的原因。
今天,法国的博物学家、作家布丰,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小动物——松鼠(图片)
2、请学生到黑板上写课题(注意“鼠”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字词的读音
(2)思考: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
(1)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明确:漂亮、驯良、乖巧)
(2)这些关键词写出来松鼠的什么?(明确:特点)
三、分析松鼠“漂亮”的特点
1、提问:你觉得松鼠哪里漂亮?(不看书,自己说)
2、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松鼠“漂亮”的描写。
(第二自然段)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词语进行赏析)
3、提问:我们在欣赏了作者的描写后,你觉得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的特点?
(明确:擅用修辞——比喻、拟人,语言生动活泼。
)
四、分析松鼠“驯良”的特点
1、问:文中哪个段落写出来松鼠“驯良“的特点?(第三自然段)
2、集体朗读
3、问:请归纳松鼠的“驯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五、分析松鼠“乖巧”的特点
1、问:你认为最能体现松鼠“乖巧”的地方是哪里?
2、分析松鼠搭窝过程的语句。
(1)抓住体现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用”、“然后”,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说明顺序)(2)抓住动词,体会拟人化的特点
3、问:文章中哪里还能看出松鼠的“乖巧”?
六、文章的最后一节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七、总结从本文学到的写说明文的方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3、要有条理,注意说明顺序
八、说一说
请同学们再给大家介绍下你喜欢的小动物
九、写一写(作业)
写一样你感兴趣的动物,要求:抓住该动物的至少一个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