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合集下载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胡明月)(1)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胡明月)(1)

方法六:课内迁移法
(1)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2)咸私哂其矫饰焉。 (3)庭除甚芜。 (4)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 微常以它语乱之。
解析
(1)课内迁移:《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 织,修守战之具。”务:致力。
(2)课内迁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夫子何哂由也?”哂:讥笑 。 (3)课内迁移:《苏武传》“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除:殿阶、台阶。 再如《朱子家训》“黎 明即起,洒扫庭除。”
(4)课内迁移:《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好坏、善恶。 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褒贬人物,评论优劣。
方法七:邻词推断法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踞雄才奋用之秋也。
(4)病笃,上遣使数存问。
(1)“趁”与“逐”同义,解释为“追赶”。 (2)“幸”与“冀”同义,解释为“希望”。 (3)“冲”与“幼”同义,解释为“幼小”。 (4)“存”与“问”同义,解释为“问候”。
再见!
解析
(1)联想成语: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 做好本职工作)恪:谨慎而恭敬。 (2)联想成语:投笔从戎(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投:扔掉,舍弃。 (3)联想成语: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 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微:精微,精深奥妙。 (4)联想成语:卖官鬻爵(当权者出卖 官职、爵位,聚敛财富)鬻:卖。
方法八:通假推断法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通“纵”,放纵 (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通“娴”,熟习 (4)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 反。”俄病卒矣。 通“返”,返回
课堂回顾
字形推断法 结构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成语推断法 课内迁移法 邻词推断法 通假推断法

2018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018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 “族”与“灭”对应,意义相近,灭)
6、梅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 (“欹”与“正”相反,不正、倾斜) 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赢”与“余”相近,多余) 8、弃礼仪,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捐”与“弃”相近,丢弃)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湖北卷)方其刻意为廉之时, 而其萌芽固 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 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 . 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 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5.通五经,贯六艺
(更加,越来越)
(安逸享受)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疲劳)
(贯通)
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即时小练】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意义相近,从而推断为小步,半步) 2、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破”与“下”对应,意义相近,攻下) 3、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以”对应“用”,意义相近,被任用) 4、 举类迩而见义远 ( “迩”与“远”对应,意义相反,近,贴近)
含义相同相近:
• •
• • •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比肩接踵——接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 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2018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018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
联想课本迁移法
• 讲:高考题目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 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内,考生应善于把考题 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本真源头”。 有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与课文中的意义完全相 同,有的甚至连其所在句子的句式都相同。 • 例:《花云传》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 《于休烈传》自幼好学,善属文 • (14安徽卷)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 (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衡少善属文, 游于三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一、想一想
借助语境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的基本方法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 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 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 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是“秦之遇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 贬义,应释为“刻毒”。
(吝惜)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
(开阔的样子)
7、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 漁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 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 练: • (1)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 (2)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 里,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 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可得知理解 错误。
2021/10/10
13
9、“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微”作谓语而且带有宾 语,释为“藏匿”;
“微行入古寺” 中, “微”作状语,修饰“行”,释为 “暗暗地、隐蔽地”;
“微风鼓浪”中, “微”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 小、微弱”。
6、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优 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翻译:担心祸及自身,每每用尽礼节对待别人 。
2021/10/10
10
(三)语法分析法
就是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按语法 结构,找出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主、宾语多由名、代词 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代词充当, 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这种 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2021/10/10
12
6、侯生见其客朱亥,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 和。
“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 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
7、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 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8、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2021/10/10
14
(四)结构求义法
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 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类句 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 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 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析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析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迁移练习
▪ 〔1〕2023年浙江省试题〔选句《蚊对》方孝孺〕 ▪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
(yáng)于前。 ▪ 译:天台生热得难过。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
含义一样相近:
求全责怪——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扶危济困——扶, 比肩接踵——接,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有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美丽的言词掩 济—扶饰助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党同伐异——伐,攻击;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 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 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谈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牛刀小试
▪ 《金太阳考案》即学即用第一篇: ▪ 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
例:选出以下划线句正确的一项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明,帝及后 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赞扬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明”“笃爱之”等词语可 见“黠儿”为褒义,应选B〕
牛刀小试
▪ 〔04年浙江卷〕〔许〕君讳逖,字景山, 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要想在广东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掌握好文言文的推断方法必不可少。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1、代入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2、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严格来讲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形声字占了汉字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就叫“义符”,它显示了这个字的表意范围,如“珍珠”,都是斜玉旁,就表示这是很贵重的。

再如08年高考卷重庆卷翻译题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

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如08高考卷江苏卷的翻译题(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这里牵涉到“见”这个特殊词的用法,有两种解释比较特殊:“被”和作代词。

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见,那么应该是被“亲信”,所以亲信应该是动词,古今异义了。

这是个同义复合词,解释为“亲近信任”所以应该翻译为:“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共54张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共54张PPT)课件
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v.治玉”。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shū) ”者词义与 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 动物类有关;
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
(行)”等与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牛刀小试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 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 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 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 卜者名大著。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 六.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四、邻词推断法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 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哪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语文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②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眇”从目从少,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推断六法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推断六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六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例如山东高考卷(阴兴字君陵)中的“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句,其中的“躬”在题目中解释为“弯腰”,语意不通,可确定该解释不正确。

正确解释应为“亲自”。

二、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例如全国高考大纲卷(《宋史郭浩传》)中“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一句,其中的“冒”字有多个义项,“冒犯、冲犯”,“冒失、莽撞”,“假冒、假充”,“冒着、顶着”等,但我们结合语境“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可以知道,郭浩在两军交战时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顶着敌阵前行,被流箭击中左肋,也不拔出,可知此处的“冒”为“顶着、冒着”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顶着敌阵前进。

三、联想迁移法1. 课内知识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

例如湖北高考卷(《家有名士》)中“唯当就蚁封耳”一句,要想判断“就”的含义,马上准确联系《劝学》中的一句“金就砺则利”,意为“靠近,接近”。

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

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教材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2. 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

例如湖南高考卷(《自戒》)中“期为君子之归”一句,要想判断“期”的含义,可以联想双音词“期望”,解释为“希望”;“谲佞残妒,塞于胸间”中的“谲”,可以联想“诡谲”,解释为“诡诈”。

3. 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三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三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三法作者:李永玲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年第09期推断文中实词的含义,主要针对没有或很少在课本中出现的实词。

汉字数量众多,不可能一一背记下来,这就要求学习时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一定方法,积累一定经验,是可以准确把握其含义的。

借助语境推断所有的文字都是特定语言环境的产物。

上下文之间一般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相互解释、互相照应,或者暗示关系。

[例1]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分析谢弘微,过继给叔父作嗣子,因名犯继母名讳,即名字中有和继母名字相同的字,所以改名。

这一点可以根据前面的“以弘微为嗣”推断。

后面“行”字,该读xíng还是háng?结合前文犯讳一事,可以推知是“以字行于世”的意思。

“行”字该读为xíng,可解释为“通行”。

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

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用字代名。

[例2]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分析鲁芝“耽思坟籍”是什么意思?是指年轻时沉迷于某些事物吗?结合上下文分析可知,鲁芝家世显赫,但是成长经历坎坷。

“耽思坟籍”之后是鲁芝通过察举做官的简述。

“坟籍”一词联系成语“三坟五典”,能推断出是指文化典籍。

结合上下文,“耽思坟籍”意为“致力于文化典籍的研究”。

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

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

鲁芝从小流离失所。

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典籍研究。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1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2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十方法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十方法课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迁移练习: 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适当:恰好挡住
遇到与现代文表述 一样的词组,要多 留一个心眼!!!
重法不用,而民自治 自治:自然得太平
双——拆分 单——组词
八、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 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的翻译 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十方法
一、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 实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浙江卷
例: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三、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大概方向。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 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v.治玉(”雕。刻)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 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高考实例:202X年全国卷一
翻译划线句子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既至杭, 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 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 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shū) ”者词义与 兵有器关;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
的造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讨伐,攻击。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 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夜:晚。兴:起来。寐:睡着。早起晚睡。形
容勤奋。 【避重就轻】避:回避。就:接近、趋向。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既然不能忍受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五、邻词推断法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
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击,敲打。
【例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过:督,责备。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
为”。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 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 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 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 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
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 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
收入也尽数拿去。(殚、竭:尽)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 济—扶助 己的过失和错误
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2021/2/4
12
▪党同伐异——伐,攻击;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
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夜,晚;
夙,早;兴:起来;早 起晚睡。形容勤奋。 。
▪寤寐求之——寐,睡觉; 寤,醒来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 ▪欲盖弥彰——彰,不掩盖
•含义相反相对:
2021/2/4
接近、趋向 彰显
13
结构分析法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2021/2/4
14
解释“减”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2021/2/4
10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2021/2/4
11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登峰造极——登, ▪文过饰非——饰, ▪扶危济困——扶, ▪比肩接踵——接,
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2021/2/4
2021/2/4
16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08天津卷)
▪ 1、(07年山东卷)王戎尝与阮籍饮,时兖 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 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 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 荣可不与饮。”
2021/2/4
15
解释“啜”、“畜”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 你的理由。
▪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 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 无不同者。
4
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例: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
2021见/2/4 “黠儿”为褒义,故选B)
5
牛刀小试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 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 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 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 卜者名大著。
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 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 “而儿痴,竟不知怪” “……其一惧”
2021/2/4
庶几:希望
8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2021/2/4
3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推断: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
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应”为
“应答”。 2021/2/4
意。
所以,“弄璋”指的是生了儿子,
“弄瓦”指的是生了女儿。
2021/2/4
7
牛刀小试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
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
知怪,虎亦卒去。
(09年湖北卷)
注:曩(nǎng):以前
2021/2/4
9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行 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2021/2/4
2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2021/2/4
6
“璋 ”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
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
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
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
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
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
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ōng)之
2021/2/4
17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 功能推断词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
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言文的句子是按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
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