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学案例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监测的目标和任务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监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监测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空气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空气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2 教学内容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空气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水质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水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3.2 教学内容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水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水质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水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质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质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土壤监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如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训练3. 环境监测实验操作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展示环境监测实验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环境监测实验。
4. 讨论:分组讨论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5. 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环境监测站,了解实际工作。
四、教学资源1. 教室、实验室、实验器材。
2.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3. 环境监测教材、参考书。
4. 网络资源:环境监测相关网站、论文、报道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第3-4周: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训练3. 第5-6周:环境监测实验操作4. 第7-8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5. 第9-10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2. 实验操作: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3. 小组讨论:每周1课时,共计10课时。
4. 企业考察:安排1次,共计4课时。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水质监测实验2. 案例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3. 案例三:土壤污染监测实验4. 案例四:噪音监测实验5. 案例五:环境风险评估案例九、教学实践1. 实验一:水质采样与分析2. 实验二:空气质量采样与分析3. 实验三:土壤采样与分析4. 实验四:噪音监测与分析5. 实验五:环境风险评估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三、教学难点理解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实物样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幅污染严重的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环境监测?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行环境监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包括收集样本、分析样本、评估结果等步骤。
2.讲解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方法在不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三、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问题,如采样误差、分析误差等。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设计一套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方案,并向全班展示和讨论。
四、复习和总结1.通过PPT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上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家庭周边环境的监测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本教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4.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任务和意义1.2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方法1.3 环境监测体系与技术规范2. 环境因子监测与分析2.1 水质监测与分析2.2 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2.3 土壤质量监测与分析2.4 噪声监测与分析2.5 辐射监测与分析3. 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3.1 采样方法与技术3.2 分析方法与技术3.3 监测仪器与设备4. 环境质量评价4.1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分类和方法4.2 单一环境因子质量评价4.3 综合环境质量评价4.4 环境质量预测与风险评估5. 环境监测实例分析5.1 我国环境监测案例介绍5.2 国际环境监测案例介绍5.3 环境监测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监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环境监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考察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监测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环境监测》,作者:,出版社:环保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2. 参考书:《环境监测技术手册》,作者:,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环境监测学》教案
《环境监测学》教案环境监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监测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熟悉环境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原理与应用。
- 掌握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 培养环境监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学概述-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监测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2. 环境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 环境监测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常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要点3. 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数据质量控制和校准方法-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4. 环境监测实践与案例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 环境监测实践的方法和步骤- 环境监测案例分析与报告撰写三、教学方法- 授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环境监测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实验操作:进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
-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作业练: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
-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考核。
-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环境监测案例进行分析和报告撰写。
五、教学资源- 教材:《环境监测学导论》- 参考书:《环境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环境监测案例分析与实践》- 实验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等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环境监测学概述- 第二周:环境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 第三周: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周:环境监测实践与案例分析七、备注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案范本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环境工程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技术1.1 环境监测的概念与分类1.2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2. 环境治理技术2.1 环境治理的概念与原则2.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2.3 水污染治理技术2.4 噪声污染治理技术2.5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技术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环境问题的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考试:组织笔试和实践考核,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4. 学生参与度: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小组合作等为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相关文献资料等,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幼儿园大班生态环境教学案例幼儿园生态环境
教学案例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应该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本文就以幼儿园大班为例,整理出一份生态环境教学案例,供幼教工作者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的基本知识,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教育知识科普通过幼儿园教室内墙上展示生态环境主题的海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包括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 生态环境实地考察组织幼儿班级一日生态游,前往附近公园或郊外进行自然环境的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和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进行简单的环保宣传。
3. 制作生态环境手工艺品通过儿歌、小故事等形式,教导幼儿制作生态环境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利用废旧纸板制作小动物、植物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家庭环保实践布置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环保计划,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 知识科普(1)通过幼儿园墙上展示的生态主题海报引入,激发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兴趣。
(2)教师围绕海报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引导幼儿参与讨论,提问,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2. 实地考察(1)教师在校园内专门组织幼儿出发前进行参观教学,宣传活动,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
(2)组织幼儿赴实地考察,引导幼儿们观察和记录自然界的一些感受和发现,回校后进行交流。
3. 制作手工艺品(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制作环保主题手工艺品活动,引导幼儿们用心思考,然后动手实践。
(2)教师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操作,引导幼儿们按照要求完成手工艺品,鼓励幼儿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4. 家庭环保实践(1)教师在幼儿园内进行家庭环保实践的主题讲解。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如采样、实验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的分类和方法2. 土壤监测土壤污染及其危害土壤采样和预处理方法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3. 水质监测水质污染及其危害水质采样和预处理方法水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 空气监测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空气采样和预处理方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5. 噪声监测噪声污染及其危害噪声测量仪器和方法噪声评价指标和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进行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采样和测定实验。
3. 讨论: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探讨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环境监测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监测》2. 实验器材:采样工具、分析仪器等3. 课件:环境监测相关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环境监测相关网站、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环境监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2. 教学计划:环境监测概述(2课时)土壤监测(4课时)水质监测(4课时)空气监测(4课时)噪声监测(4课时)综合案例分析(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2. 教学难点: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解析。
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环境监测概述2. 第二周:土壤监测3. 第三周:水质监测4. 第四周:空气监测5. 第五周:噪声监测6. 第六周:综合案例分析九、教学措施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项目化学习案例:《丽阳坑水质监测》
任务 三
学习目标 核心问题 核心任务
分析水质数据,撰写监测 用 Excel 分析水质
报告,讨论内河治理方案。 数据变化。
如 何 让 内 河 水 质 保 持 良 学习观察报告的撰
好。
写。
撰写监测报告
项目成 效
项目反 思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内河水质监测 STEM 探究之旅》是小学综合实践拓展性教
1.内河环境调查 2.沿河实地考查 3.沿河居民采访
任务二 水质检测 (课时) 4 课时
数据分析 4 课时
任务三 (课时)
定期水质检测与记录
1.分析水质数据 2.撰写监测报告
项目实施
1. 上 网 搜 索 丽 阳 坑 水 系 治 理的相关内容 2. 观 察 自 家 附 近 的 内 河 水 污染情况(浊度、异味、颜 色等) 3. 走访“丽阳坑河长”,了 解治水方法与成效 4.记录河段周边环境情况 5.采集河段水样 6.设计采访问题 定期监测学校河段水质数 据
大大增强了教师的信心与决心。
4.了解内河水质实情,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一年时间的跟踪监测和实地调研,师生们了解到灯塔
新村沿丽阳坑而建,大部分房屋建设于上世纪 80、90 年代,
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污水基本都直排到丽阳坑中,
对丽阳坑水质造成严重污染。沿岸违章建筑物给河道清理增加
了难度。政府采取“建改并举”、引治结合、全民参与等方针,
核心概念包括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 科核心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是指向 学科本质的概念,跨学科概念指应 用于多个领域、超越学科界限的共 通概念。核心概念须依据课程标准 确定。
学习 目标
检测水质的同时也对常用参数代表概念有所了解。 在“数据分析”中,学生会用统计表对一段时
环境实践教学案例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环保理念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环境实践教学。
本案例以某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一次环境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4. 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确定实践主题: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本次实践主题为“城市水体污染治理”。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3)查阅资料: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城市水体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方法。
(4)制定实践方案: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制定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安排等。
2. 实践实施阶段(1)现场调查:组织学生到城市水体污染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污染现状。
(2)采样分析:指导学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3)方案讨论: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讨论污染治理方案,包括治理方法、工艺流程、成本估算等。
(4)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模拟污染治理过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3. 实践总结阶段(1)撰写实践报告:每组撰写一份实践报告,包括实践过程、结果分析、经验教训等。
(2)成果展示: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心得。
(3)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成果展示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3. 效果评价:结合实践成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评价本次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案例总结本次环境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采样分析、方案讨论、模拟实验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
学生实践任务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决定开展以“城市环保宣传周”为主题的学生实践任务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政策。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政策2. 环保宣传形式及技巧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4. 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环保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
3. 查阅资料各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政策。
4. 确定宣传主题各小组根据研究内容,确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环保宣传主题。
5. 设计宣传方案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宣传方案,包括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宣传渠道等。
6. 实践操作各小组根据宣传方案,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开展街头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等。
7. 汇报展示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8. 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环保宣传主题的针对性;(2)宣传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3)实践活动的效果;(4)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5)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程度。
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2)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六、案例总结通过本次“城市环保宣传周”学生实践任务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政策,还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环境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环境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某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堂实践课程为例,分析环境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简介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技能。
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本次案例分析以实践环节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工业园区(2)考察目的: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3)考察内容:① 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② 污染物排放源及排放量③ 污染物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④ 环保法规及政策执行情况(4)考察方法:实地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2. 实验操作(1)实验目的:掌握水质监测方法及技能(2)实验内容:水质化学指标(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的测定(3)实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水质监测3. 小组讨论(1)讨论主题: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实现绿色发展(2)讨论内容:① 工业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② 污染防治政策及措施③ 绿色发展理念及实践(3)讨论方法:各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共同总结四、案例分析1. 实地考察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发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大(2)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污染物治理设施不完善(3)环保法规及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2)加强企业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3)完善环保法规及政策,加大执法力度2. 实验操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掌握了水质监测方法及技能,对水质化学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环境监测与保护教案
环境监测与保护教案一、引言环境监测与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相应的教育教案对于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教案设计,介绍教案的整体结构以及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二、教案结构1. 教案概述教案概述部分主要对整个教案进行简要描述,包括教案的主题、目标、教材依据等。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为什么学习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部分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介绍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定义、目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等内容。
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是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具体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意义,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等。
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部分是具体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学习内容。
可以包括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等。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部分是对教学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安排。
可以分为导入、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结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小测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验,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三、教案要点1. 知识点在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教案中,需要包含以下主要知识点:- 环境监测的定义、意义和目的;- 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案例分析。
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监测与保护的过程;- 问题导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水资源环境监测教案
水资源环境监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与环境的现状,认识到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了解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4.学习水资源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了解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5.掌握常用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能够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水体污染程度。
6.了解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点1.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3.常用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4.掌握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难点1.常用监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常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概述1.概念和定义2.国内外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现状3.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第二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1.水质监测技术2.水量监测技术3.水文监测技术4.水资源调查技术5.水文预测技术6.现场监测仪器的使用第三章水质监测方法1.水质检测的基本要求2.常见水质污染物3.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第四章数据处理与评价1.水质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处理2.水体污染程度评价第五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应用案例分析1.湖泊水体监测2.河流水体监测3.水库水体监测4.地下水监测第六章水资源与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1.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2.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态监测课程设计案例
生态监测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生态监测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3.了解生态监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生态监测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初步评估。
5.能够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生态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6.能够分析生态监测数据,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生态监测的定义、意义和常用方法。
2.常用生态监测技术:讲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3.生态监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分析生态监测在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4.生态监测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态监测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监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监测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生态监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态监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态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监测的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和实践案例。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教学教案
实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
考试目的:检验学生对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反馈机制: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测验方式: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和课堂表现评价等
考试内容:涵盖教材知识点、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学生对于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PART SEVEN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学习态度与习惯: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如是否认真听讲、做笔记等
技能应用能力: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实验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
目的: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炼出环境监测技术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案例应用:将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监测案例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及原理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模拟,减少实验成本和风险,提高实验效果。
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PART FIVE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复习旧课:回顾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选用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能力提升环保水平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培养学生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能力提升环保水平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在环境监测与评价领域的专业能力,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环保水平。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研究等形式,提高学生在环境监测与评价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介绍环境监测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 环境监测技术探讨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不同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介绍生态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
4. 环境监测与评价案例分析实际环境监测与评价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验操作安排一系列实验操作,如取样分析、仪器操作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掌握环境监测的实际技能。
3.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应的作业和测验,检测学生对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3. 课程设计评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反馈,包括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及参考书目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基于项目教学法中职《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课程,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环境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设计一门符合实际需求、全面覆盖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通过项目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和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中职《环境监测技术》课程教学。
1. 课程目标和需求评估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对课程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评估。
环境监测技术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应该既包括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研市场和企业对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更好地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2. 项目选择和设计在基于项目教学法中,《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环境监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如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等。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从实际项目中学习技术方法和操作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基于项目教学法中,《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项目实践的需要而灵活设计,包括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常见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环境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技术等。
教学方法可以结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实践,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4. 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察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
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课程结尾,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微生物传感器BOD监测仪
图10.23 微生物传感器BOD自动监测仪示意图
(九)TOC监测仪
图10.24 单通道TOC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十)UV(紫外)吸收监测仪
图10.25 UV吸收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十一)其他污染物监测仪器 测定水中污染物的自动监测仪器还有总氮、总磷、 氨氮、氟化物、氰化物、六价铬、总需氧量(TOD) 等的监测仪。
(一) 仪器选型
国别
美 国
日 本
中 国
表10.2
项目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SO2 CO NOx O3 总烃 可吸入颗粒物
美、日、中空气自动监测仪器比较
测定方法
自动监测仪器
脉冲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相关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β射线吸收法
四、水质污染监测船
水质污染监测船是一种水上流动的水质分析实 验室。一般装备有水体、底质、浮游生物等采样系 统或工具。
点击此处观看“自动监测站简介”
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一、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工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连续或间 歇地监测固定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总 量,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的,这是改善和提高 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第第一十节 章空气污染自连续动自监动监测测系与统 简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易监测技术 第三节 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 第五节 简易监测方法 第六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空气质量 监测仪
污染源 监测仪
气象监测仪
图10.28 土壤、植物和水体对电磁波的 反射能力示意图
二、红外扫描遥测技术
图10.29 热红外扫描系统工作过程示意图
密封燃烧氧化-化学发光法 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或膜浓缩-电导率法 比色法 比色法或紫外吸收法
三、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一)水温监测仪器
图10.16 水温自动测量原理示意图
(二)电导率监测仪器
图10.17 电流法电导率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三)pH监测仪
子站
中心站
环境 微机
电台
电台
计 打印机 算 机 绘图机
磁带机 打印机
磁带读出机
图10.1 系统组成方框图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 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 (二) 监测项目
表10.1 Ⅰ类点测定项目
必测项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一氧化碳
选测项目 臭氧 总碳氢化合物
四、空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β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β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O3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β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二)SO2监测仪器
1.紫外脉冲荧光SO2监测仪
图10.3 SO2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二、钢铁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一) 厂内监测
1. 烟气监测 2. 排水监测 3. 环境噪声监测 4. 气象观测
(二) 厂外监测
图10.26 某钢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三) 监测管理中心
示意图
三、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
图10.27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遥感监测技术
一、摄影遥感技术
图10.18 pH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
(四)溶解氧监测仪
图10.19 溶解氧连续自动测定原理示意图
(五)浊度监测仪
图10.20 表面散射式浊度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六)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仪
图10.21 电位滴定式高锰酸盐指数 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七)COD监测仪
图10.22 COD自动监测仪测定流程示意图
脉冲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相关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O3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β射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仪
紫外荧光法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化学发光法 紫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FID) β射线吸收法
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非色散红外CO监测仪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 紫外光度O3监测仪 气相色谱仪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一、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采水设备、水质污染监测仪器及附属设备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图10.15 连续自动监测水质一般指标系统示意图
表10.3 水污染可自动监测的项目及方法
项目
监测方法
一 般 指 标
水温
pH 电导率 浊度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COD) 综 高锰酸盐指数 合 总需氧量(TOD) 指 总有机碳(TOC) 标 生化需氧量(BOD)
总氮 单 总磷 项 氟离子 污 氯离子 染 氰离子 指 氨氮 标 六价铬
苯酚
铂电阻法或热敏电阻法 电位法(pH玻璃电极法) 电导电极法 光散射法 隔膜电极法(极谱或原电池型)
库仑滴定法或比色法 电位滴定法 高温氧化-氧化锆氧量仪法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或紫外催化氧化-非色散红外吸 收法 微生物膜电极法
图10.11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原理示意图
2.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
图10.12 相关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六)总烃监测仪
图10.13 总烃自动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七)可吸入颗粒物(PM10、飘尘)监测仪
五、气象观测仪器
六、空气污染监测车
图10.14 β射线可吸入颗粒物 测定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0.4 紫监测仪
图10.5 电导式SO2自动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为了减小电极极化现象,除了应用较高频率的 交流电压外,还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四电极法测量 电路:
图10.6 四电极法测量电路示意图
(三)氮氧化物监测仪器 化学发光法NOx监测仪:
图10.7 化学发光NOx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四)臭氧监测仪器 1.紫外光度法臭氧监测仪
单光路 型仪器
图10.8 紫外吸收式O3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双光 路型 仪器
图10.9 双光路紫外光度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化学发光法臭氧监测仪器
图10.10 乙烯法O3监测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五)一氧化碳监测仪器 1.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