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昆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4c6b323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一、认识昆虫的意义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认识昆虫,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究精神。
认识昆虫还有助于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组织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认识昆虫,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昆虫的种类与特点1.1 昆虫的分类昆虫是一类具有六条腿、三对翅膀、复眼等特征的节肢动物。
它们按照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
例如,按生活习性可以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腐生性昆虫等;按形态结构可以分为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
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总结昆虫的特点。
1.2 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的生活习性非常丰富多样,它们可以在陆地、水域、空中等各种环境中生活。
例如,有的昆虫喜欢在树上生活,如松毛虫;有的昆虫喜欢在水中生活,如蜻蜓;还有的昆虫喜欢在地下生活,如地老虎。
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性,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分析昆虫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
2.1 昆虫的结构特点昆虫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其中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翅膀和四对脚;腹部有气门、生殖器官等。
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结构特点,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分析这些结构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2 昆虫的行为特点昆虫的行为特点也非常丰富多样,如有的昆虫会飞,如蝴蝶;有的昆虫会跳,如蚂蚱;还有的昆虫会爬,如蜘蛛。
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行为特点,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分析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昆虫生活的。
2.3 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卵生、胎生、半胎生等。
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繁殖方式,并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分析这些繁殖方式是如何影响昆虫种群的发展的。
幼儿园大班《昆虫运动会》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昆虫运动会》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9ab5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2.png)
幼儿园大班《昆虫运动会》科学活动教案活动背景昆虫是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一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昆虫运动会》这样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3.促进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1.昆虫资料:准备关于不同昆虫的图片、简单介绍和特点说明。
2.昆虫模型:可准备一些昆虫手工模型,如蝴蝶、蜜蜂等。
3.运动器材:准备一些小球、跳绳、手绢等运动器材。
4.活动场地:选择足够宽敞的场地,确保安全无障碍。
活动流程1.开场介绍(10分钟):–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昆虫特点探究(20分钟):–分组让幼儿通过观察昆虫模型或图片,讨论并记录不同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每组向其他组展示他们的发现,激发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3.昆虫运动会(30分钟):–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如“小蚂蚁搬家”、“快乐的小蜜蜂”等,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昆虫的生活状态。
–鼓励幼儿展现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共同完成各项运动项目。
4.昆虫生态游戏(20分钟):–进行互动游戏,如“昆虫大冒险”、“昆虫疯狂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昆虫的生态和食物链关系。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6.活动结束:–表扬幼儿的表现和努力,鼓励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和反馈,对活动进行评估。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科学学习和发展。
活动延伸1.继续开展有关昆虫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昆虫生长变化、学习昆虫的分类等。
2.开展户外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制作昆虫手工制品,如昆虫拼贴画、昆虫造型等,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及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及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6509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2.png)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大聚会》及活动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昆虫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材料。
3.分组讨论用的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昆虫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1.昆虫认知a.教师讲解常见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b.幼儿分组讨论,记录昆虫的特点。
2.昆虫观察a.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昆虫实物,指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b.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描绘观察到的昆虫。
c.教师展示幼儿作品,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心得。
3.昆虫生活习性探究a.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昆虫是如何生活的吗?”b.幼儿分组讨论,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
4.昆虫大聚会a.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昆虫角色扮演,模拟昆虫的生活场景。
b.幼儿自由发挥,表现出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分享他们的收获。
3.教师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昆虫保护的认识。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讨论、绘画等环节。
通过活动,幼儿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昆虫的观察还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
活动结束时,幼儿对昆虫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昆虫保护。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昆虫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昆虫,学会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9ad5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1.png)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通过写一份教案,从而提高大家的专业能力,只有认真准备好适用于自己的教案,教学能力才会有提升,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
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
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的一家》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的一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fc66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a.png)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的一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物世界”第一节“昆虫的认识”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能正确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
2. 掌握常见昆虫的分类,认识不同种类的昆虫。
3. 培养幼儿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了解,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挂图、PPT、实物(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引导幼儿观察捕捉到的昆虫,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昆虫的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结合挂图和实物,讲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盒和放大镜,让幼儿分组观察昆虫,并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昆虫。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讨论昆虫的主要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6.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的一家2. 内容:昆虫的主要特征:头、胸、腹;三对足;两对翅昆虫的分类:蝴蝶、蚂蚁、蜜蜂等昆虫的生活习性:食性、活动时间、栖息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蚂蚁:群居生活,喜食甜食,白天活动。
蝴蝶:吸食花蜜,翅膀有色彩斑斓的图案,白天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11dbab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6.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简介
该科学教案主要围绕昆虫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多种活动和实践引导幼儿对昆虫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目标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认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培养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活动一:昆虫探索
•走进自然,观察野外昆虫
•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特征
•记录所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活动二:昆虫分类
•给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
•让幼儿根据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用简单的分类表整理所学昆虫知识
活动三:昆虫生态
•讨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制作昆虫的饲养箱,观察昆虫生活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昆虫栖息地
活动四:昆虫艺术
•利用废纸箱和彩色纸制作昆虫手工
•创作昆虫画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手工和画作中表现对昆虫的喜爱和保护之情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昆虫主题科学教育,幼儿们对昆虫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对自然科学的喜爱和探索精神。
未来,我们将继续引入更多有趣的科学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https://img.taocdn.com/s3/m/46a604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王国一、活动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的昆虫。
2.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昆虫图片、模型、实物等。
2.昆虫生活环境的图片、视频等。
3.昆虫知识问答卡片。
4.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创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1.引入主题教师出示昆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昆虫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
3.昆虫观察与探索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昆虫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并回答,如:“你们知道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特点?”4.昆虫知识问答教师出示昆虫知识问答卡片,组织幼儿进行问答游戏。
5.昆虫创意制作教师分发创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昆虫模型或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成果展示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介绍创作思路。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精神。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
2.课后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昆虫馆、公园等,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
五、活动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同时,活动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昆虫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有趣、有益的活动。
重难点补充:1.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难点:昆虫的身体结构、生命周期等复杂概念的理解。
对话设计: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蝴蝶有几条腿?它的翅膀是怎样的?”幼儿A:“蝴蝶有六条腿,翅膀很漂亮,会飞。
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840f5c02d276a201292e91.png)
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摘要】考必过wtt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的具体内容吧!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导语】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考必过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篇一】幼儿园大班昆虫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1、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2、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
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哪些昆虫躲在里面?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025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物世界》第三节《认识昆虫》。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的昆虫种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定义和特征,能够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
2. 掌握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定义和特征,如何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
2. 教学重点: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昆虫,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
(2)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讲解昆虫的定义和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生长周期等。
(2)通过PPT展示,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图片,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观察盒和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找出昆虫的特征。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5. 课堂小结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昆虫的认识,鼓励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定义和特征(2)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3)保护昆虫和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画出它们的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画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触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幼儿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细节,提高观察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了解昆虫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15篇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0e4b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1.png)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大班科学昆虫教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昆虫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昆虫教案1一、活动目标: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引导幼儿讨论: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
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教案 )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
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230ab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昆虫》
1. 教学目标
1.认识昆虫的外部形态;
2.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3.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昆虫。
2. 教学准备
1.昆虫标本;
2.昆虫图片;
3.昆虫生物模型;
4.化装品、化妆刷子、压膜机等。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1.师生问候;
2.以图片展示昆虫,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分享环节
老师向学生分享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标本和生物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以及生活习性。
3.3 互动环节
1.学生模仿昆虫进行化妆游戏,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知。
2.童话绘本《谁偷了我的牛奶》的故事会,通过故事带领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3.播放生活中的昆虫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昆虫生活和生存状态,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知。
3.4 操作环节
1.准备昆虫标本、昆虫生物模型、显微镜等工具,让学生仔细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的认知。
2.让学生轮流分组,结合图片进行朗读,积极参与班内比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5 总结环节
否定和肯定教师当地的教法,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达到概括复习的目的,并强调爱护及保护自然环境和昆虫。
4.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但是,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性。
此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指导。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https://img.taocdn.com/s3/m/4e0c7a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6.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一、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昆虫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类能力。
2.通过寻找昆虫的家,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激发探索兴趣,发展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认识常见昆虫,学会给昆虫分类。
2.活动难点: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学会保护昆虫。
三、活动准备1.教具:各种昆虫的图片、卡片,昆虫模型,昆虫的家(如:树叶、树皮、花朵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里设置昆虫的家,如:树叶、树皮、花朵等。
四、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字。
(2)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有的有翅膀。
2.教学活动(1)教师出示昆虫卡片,让幼儿根据昆虫的特点进行分类。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昆虫的家在哪里?它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作为家?(3)教师出示昆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家。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昆虫的家。
3.实践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里的昆虫家寻找昆虫。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模拟昆虫找家的过程。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昆虫,保护生态环境。
五、活动延伸1.课后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昆虫的家,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组织幼儿参观昆虫馆,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3.在家里种植植物,为昆虫提供生存环境。
1.导入部分(1)教师出示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字。
(2)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有的有翅膀。
2.教学活动部分(1)教师出示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卡片,让幼儿根据昆虫的特点进行分类。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蝴蝶的家在哪里?蜜蜂的家在哪里?它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作为家?(3)教师出示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https://img.taocdn.com/s3/m/1fc98c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b.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找家》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常见昆虫的家。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能够根据昆虫的特点为其找到合适的家。
3、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或模型,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甲虫等。
2、准备不同的场景图片,包括花园、草地、树林、池塘等,代表昆虫的生活环境。
3、制作一些昆虫的卡片,上面标有昆虫的名称和特点。
4、准备分类盒或分类板,用于幼儿分类操作。
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1)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标本,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小昆虫叫什么名字吗?它们住在哪里呢?”2、认识昆虫的家(1)依次展示不同的场景图片,如花园、草地、树林、池塘等,向幼儿介绍这些是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
(2)结合昆虫的图片或标本,讲解每种昆虫的特点和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
例如,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蜜蜂会在蜂巢里酿蜜,蚂蚁在地下筑巢,蜻蜓在池塘边捕食,甲虫则在树林里寻找食物和藏身之处。
3、昆虫分类游戏(1)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昆虫卡片和分类盒。
(2)幼儿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将昆虫卡片分类放置到相应的场景图片中,即为昆虫找到它们的家。
(3)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正确分类,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讨论。
4、小组展示与分享(1)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分类。
(2)其他小组的幼儿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共同讨论和完善分类结果。
5、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的差异。
(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昆虫失去了它们的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的家?”四、活动延伸1、可以在自然角设置一个“昆虫之家”,让幼儿继续观察和了解昆虫的生活。
2、鼓励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观察昆虫,记录它们的活动和生活环境。
3、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和它们的家。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王国》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王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c92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3.png)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王国》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翅膀和触角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实物准备:各种昆虫标本或图片,如蝴蝶、蜜蜂、蚂蚁、蚊子等。
2. 教具准备:放大镜、笔记本、彩色笔等。
3.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光线充足。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讨论: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或图片,记录下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和触角等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展开讨论。
3.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出所选昆虫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
4. 总结与展示: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绘制的昆虫,并分享昆虫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翅膀和触角等。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幼儿去户外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布置“昆虫王国”主题墙,展示幼儿观察到的昆虫标本或图片。
3. 区域活动:设置“昆虫观察区”,提供各种昆虫标本或图片,供幼儿自主观察和探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昆虫的分类和特征:介绍昆虫的主要分类,如蝴蝶、蜜蜂、蚂蚁、蚊子等,并强调它们的特点。
2. 昆虫的生命周期:讲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3. 昆虫的食物和食性:介绍昆虫的食物来源和不同昆虫的食性,如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等。
4. 昆虫的栖息地:讲解昆虫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并强调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dd6a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2.png)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的昆虫,并能够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昆虫,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昆虫图片、昆虫模型、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2.环境布置:在活动室内布置昆虫生态场景,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昆虫生态场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昆虫。
2.基本环节环节一:认识昆虫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六条腿,有的有翅膀。
环节二:观察昆虫教师将昆虫模型和标本分发给幼儿,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环节三:分类昆虫教师出示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昆虫按照特征进行分类。
幼儿分组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让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习性。
3.结束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复述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1.在活动中,幼儿对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和分类。
3.教师在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昆虫知识。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2.邀请专家进行昆虫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昆虫。
3.开展昆虫保护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只蝴蝶有多少条腿呢?”幼儿A:“六条腿!”教师:“对了,六条腿。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找家》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找家》](https://img.taocdn.com/s3/m/3bfd52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7.png)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找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探索大自然》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昆虫找家”。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生活习性的认识,了解昆虫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探究昆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昆虫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索,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昆虫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为例,详细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讲解昆虫与环境相互关系,如蝴蝶与花的关系,蜜蜂与蜜源的关系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所了解的昆虫生活习性。
教师提问,检查幼儿对昆虫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4. 观察活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活环境。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生活习性。
强调保护昆虫和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昆虫找家》2. 内容:昆虫生活习性昆虫与环境相互关系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其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画出蝴蝶,描述其生活习性:“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它们用长长的吸管吸取花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让幼儿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观察环节,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亲身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de8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以认识昆虫为主题。
活动教材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定义、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常见昆虫的分类。
1. 昆虫的定义:昆虫是一种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
2.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皮肤坚硬,有外骨骼;昆虫的视力发达,具有复眼;昆虫的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
3. 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生活在各种环境中,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昆虫善于飞行,有的昆虫善于跳跃。
4. 常见昆虫的分类:蝴蝶、蚂蚁、蜜蜂、蚊子、苍蝇、蝗虫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定义、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常见昆虫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常见昆虫的分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昆虫,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讲解昆虫的定义、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常见昆虫的分类。
3. 示例讲解:通过昆虫图片和实物模型,讲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 课后实践: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昆虫。
六、板书设计昆虫的特点: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 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3. 皮肤坚硬,有外骨骼4. 视力发达,具有复眼5. 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昆虫的生活习性:1. 生活在各种环境中2. 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3. 善于飞行和跳跃七、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略2.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是否掌握了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是否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是否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2. 拓展延伸: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昆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82da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4.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2. 培养幼儿对昆虫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触角等。
2. 昆虫的生态环境:昆虫生活在陆地、水中、空中等不同环境。
3. 昆虫的习性:昆虫的觅食、繁殖、防御敌害等行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视频、实物标本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2. 基本知识学习:介绍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征,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3. 实例讲解:通过昆虫标本和视频,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让幼儿深入理解昆虫的生活。
4.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合作,用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大家共同交流、分享,总结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昆虫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分享,了解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昆虫,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活。
2.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特点和生态意义。
3. 开展昆虫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具和学具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受伤。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昆虫的一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昆虫的一家》](https://img.taocdn.com/s3/m/f130af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昆虫的一家》《昆虫的一家》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昆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昆虫模型(蜜蜂、蜻蜓、蚂蚁等)。
2. 活体或图片资料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3. 昆虫标本或图片资料。
4. 显微镜。
5. 图片或视频展示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6. 提前准备好昆虫的图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问答,了解幼儿对昆虫的认识:你们见过什么昆虫?昆虫有哪些特点?。
2. 老师向幼儿展示昆虫模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发现昆虫(15分钟)1. 带幼儿到室外或室内花园,寻找昆虫的踪迹。
2.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行动和活动地点,并帮助幼儿提出问题。
三、观察昆虫(15分钟)1. 老师将昆虫标本或图片资料展示给幼儿观察和讨论。
2. 老师使用显微镜放大昆虫的部分细节,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
四、了解昆虫(15分钟)1. 老师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例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
2.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五、小组活动(20分钟)1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本有关昆虫的图书。
2.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于昆虫的主题,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果。
六、总结反思(10分钟)1.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
2.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他们对昆虫的新认识和发现。
七、延伸活动(选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准备一些幼虫(如蝴蝶幼虫)供幼儿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2. 制作昆虫模型:幼儿可以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昆虫模型,并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情况,评价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646d9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1.png)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运动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幼儿观察和发现昆虫的习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实物昆虫模型、昆虫运动会场景图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布置:户外操场或草坪。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操场或草坪上观察真实的昆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4. 创作: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昆虫运动会场景。
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欣赏,增进家长对幼儿活动的了解和支持。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或公共区域,营造一个充满科学氛围的环境。
3. 后续活动: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组织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昆虫标本制作、昆虫知识竞赛等。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昆虫叮咬等意外情况发生。
2.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穿着,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
3. 教师要关心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
4. 在创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能力,适时提供帮助。
5.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昆虫特征的理解,如昆虫的繁殖方式、食性等。
2. 通过运动会形式,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昆虫和自然环境。
七、活动准备1. 教具:昆虫运动会游戏道具、昆虫知识卡片、奖励小奖品等。
2. 材料:户外运动场地、音响设备、标志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昆虫警察招聘会
设计意图:
学习推理是幼儿能力中比较重要而我们的教育中又相对缺乏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平时,我们只是在利用各大领域的课程进行理性的学习。
因此,为了加强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昆虫招聘会”这一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昆虫的分类,是什么?为什么?这一主线,展开活动让幼儿的学习分析、思维判断的能力得以提升。
昆虫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我增加了其中的干扰因素,以浅入深的让幼儿进入分析、判断的思维特征,培养幼儿学习、推理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二次分类,学习用推理的方法来分析、判断昆虫的各种外形和生活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蝴蝶、七星瓢虫、蚯蚓、蜜蜂、蜻蜓、螳螂、蜘蛛、苍蝇、蚊子大图片各一
张,小图片每组一张。
3、操作大表格一张,小表格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介绍招聘会内容,引发活动兴趣
1、森林里贴了一张大纸,我们一起来看看。
2、共同认读招聘内容
3、小结:原来是森林里要招聘警察队员,请昆虫来报名。
4、昆虫是怎么样的?
二、认识各种参聘动物
1、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好多的小动物,有谁?
2、出示并认识各种动物
3、那么多的动物都想当警察,就请你们来当小考官,看看他们是不是都符合我
们的招聘要求。
三、熟悉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操作表格进行规则讲解。
四、推理游戏
(一)第一次推理——昆虫
1、请从所有的动物中找出昆虫放在第一格里。
(幼儿操作)
2、集体讲述:你觉得谁能进入第一关?为什么?
3、课件验证
4、小结:第一关淘汰了谁?
(二)第二次推理——益昆虫
1、请从所有的动物中找出益昆虫放在第二格里。
(幼儿操作)
2、集体讲述:你觉得谁能进入第二关?为什么?
3、课件验证
4、小结:第二关淘汰了谁?
(三)第三次推理——能捕捉害虫的昆虫
1、请从所有的动物中找出能捕捉害虫的昆虫放在第三格里。
(幼儿操作)
2、集体讲述:你觉得谁能进入第三关?为什么?
3、课件验证
4、小结:第三关淘汰了谁?最后谁获得了胜利?
5、佩带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