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总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总复习课件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的影响
对密度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平原密度大 山区密度小
对分布位置影响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大家好
57
地 域 联 系小结
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二、交通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三、交通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大家好
5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③总体来看: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④我国:
已经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人口问题:人口压力(人口基数大导致)
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
大家好
5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状况 +
+ 科技发展水大平家好
—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1
人口小结
一、各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与人口问题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别
大家好
12
有关城市的知识框架
城 市 个 体 城市 城 市 群 体
外部 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内部 土地利用类型 集聚 功能分区
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传统工业区的存在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大家运好 输量大,污染严重46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欧洲中部 陆上交通 的十字路 口
莱茵 河上 的铁 矿运 输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从地理学科中我们学到,由于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过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人口思想和理论。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一)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对市场和信息通达度的依赖提高。

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

2)、工业集聚的最终目的:共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污染空气:工厂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2)、污染水源:工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二)传统稻作农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农业地域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类型原始迁移热带雨林地区①人口稀少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农业某些原始部落②生产力水平低下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

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平坦的土地③劳动力丰富④种植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采用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有饲养家畜的传统。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代表: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区位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①优良的天然草场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中图版(三)1.自然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光照;植物有喜光与喜阴之分;降水: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

地理必修ⅱ中图版复习要点

地理必修ⅱ中图版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要点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要点背诵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________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____________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由人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而引起的。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因此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特点。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1)“高高低”模式:特点:高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成因: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战争和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归结为当时__________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_____________条件落后。

分布:非洲热带雨林区的_____________处于这个阶段。

(2)过渡模式a、高增长阶段:特点:出生率____,死亡率却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人口增长明显______。

成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__________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________条件也有所改善,使___________急剧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也随之上升。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结构

4、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构成;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分布: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的___________国家,非洲较落后的_____________国家。
b、增长下降阶段:
特点:出生率___________下降,死亡率_______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________。
成因:出生率下降较快主要是__________的原因。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此外,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8、造成地区差异的原因:由于世界各国_________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9、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第 1 页 共 12 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二)会考 要点背诵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
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比较________的;工业革命的出现,使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____________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历史过程来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________的,具有明显的________。
(1)“高高低”模式:
特点:高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低,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

中图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图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阶段地理知识汇总1.1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相关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2.人口过渡理论应用举例世界人口增长1770 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1770-1950 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1950-1999 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模式特点分布原因问题对策出生率、死亡原始群落自然灾基本生发展生产力高高低率为 35%左右害、战争、存、生活(工业化前)疾病;生得不到保产力水平障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首先是死亡率一些发展中社会生产过渡模式快速下降,出(埃塞俄比力的发高增长阶段生率仍很高亚、坦桑尼展,食品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开源(工业化前期)亚、肯尼亚)供应与营快,人口节流,可持续发养水平的压力大,展提高,医自然资源疗卫生条和社会资件的改善源供应紧出生率快速下一些发展中家庭愿意过渡模式降,死亡率下(如土尔抚养更少增长下降阶段降缓慢其、阿根廷、的孩子,工业化后目前多数发达(特“三低”模式别是西欧负增长,死亡率略有上升);3.人口增长模式.除了增长人口增长下降阶段过慢,人的社会原口老龄鼓励生育,因外,与化,劳动鼓励移民,社会文化力短缺,生活日益国防兵员丰富,青不足。

社年人推迟会负担结婚、减重,老年少生育有人生活困关难、孤独.4.特别提醒a某时段人口的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b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的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d“三低”模式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典型例题:.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最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2013.6必修一1、(1)天体系统的级别: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昏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

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高中地理第一章 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第一章 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二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和地区分布时间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①之前,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总特点②之后,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③开始,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 ,若则为正增长;人口增长若则为负增长。

机械增长:即,考查范围越大对人口增长影响越小。

1、阶段一: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死亡率原因:①,②。

2、阶段二: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最大变化:原因:①,②。

3、阶段三: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最大变化:原因:①,②。

4、阶段四: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5、阶段五: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生产力发世界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

展水平差异长差异发展中国家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通常以行政区为界)按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内涵和。

(通常要超过一年)其它类型补充如下:1、国际人口迁移①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集中在。

A. (开发新大陆);②新大陆发现后 B. (黑人奴隶贸易);C. (如华侨等)。

③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A 主要迁移方向:由到;B ;C ;D (补充具体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①历史上,迁移方向,原因:;②清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迁移方向,原因:;③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方向,原因:;④改革开放之后,迁移方向,原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 因素(主要因素),导致人口由向迁移。

人们迁移的原因是为了。

2 因素,包括:、、。

例如:3 因素,包括:、。

例如:4 因素,例如:5 因素,包括:、、。

例如: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含义:主要指从、、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亦称)。

2.影响因素:、、、、。

但他们的意义不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二、合理人口容量1.含义:。

①,(首要因素)2.影响因素②,(正比)③,(正比)④。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五篇人口专题16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出生死亡)+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迁入率-迁出率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世界人口的发展: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增长加快二战后——迅速增长·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增长缓慢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特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加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特征: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中国处于这个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处于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死亡率有所回升(老龄化的直接表现)一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缩小·人口构成: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

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107。

·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

分类: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国家)增长型:底座宽大,塔顶窄小,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增长稳定型: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数值相近缩减型:底座收缩,少年按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直接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人口严重老龄化:等于或大于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出现老龄化现象)(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洲)产生原因:人类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①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②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降低直接影响(导致的社会问题):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改变社会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解决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直接表现: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婴儿死亡率最高、平均预期寿命最短的大洲)社会问题: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解决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弱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逐步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我国现在属于低自然增长率,但是人口依然在逐年增长,原因是人口基数过大)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四个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流动数量大、规模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中图版共61页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中图版共61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高中地理必修Fra bibliotek总复习中图 版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用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搞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2、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3、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密度: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三、人口迁移1、含义:人口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扩展;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尚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除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

(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良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国的人口迁移:历史上——原因:战乱、自然灾害。

流向: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目的:开发国土;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资金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四、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最基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的主要功能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别大。

2)商业区:大城市,分布在城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

小城市,中小城市,分布在城市中心3)住宅区:城市里最普通的用地方式,占地最多,分为低级住宅与高级住宅4)工业区:受环境影响,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沿河,沿铁路和公路的地方。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商业区: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大,地租高,商业付租能力高,因此,大多数城市中心为商业区2)经济原因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付租能力低,因此宜布局在商业中心区的外围。

住宅区:付租能力介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因此,布局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3)社会原因4)行政原因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的规模越大,地域结构就越明显,服务功能越强,辐射范围越大。

反之,相反。

问题索引:(P28-30)1、城市地租与距离(市中心)的关系?城市地租与交通通达性的关系?2、什么是集聚力?什么是离散力?它们对城市功能形成的影响如何?3、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地域分化的关系如何?4、城市规模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如何?第二节城市化1、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50—80年代,发达国家发展快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发展快4)出现了巨大城市带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居住条件差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影响社会安定问题索引: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具体表现的三个过程?城市化的本质内容是什么?2、20世纪城市化进程表现的四个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差异及其原因?3、世界主要城市带的共同特征?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针对其影响,我们有何对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以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为例: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街道等。

中国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等。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内向性和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问题索引: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影响?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一、农业区位:1、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古巴的甘蔗海南的三季稻昆明的花卉土壤:东北的大豆茶叶(酸性土壤)地形:三江平原的小麦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水源:绿洲农业或者灌溉农业社会经济:市场: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乳畜业花卉蔬菜政策:德国的向日葵中国棉花农业生产技术: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扩展良种技术保鲜冷藏技术等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

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大于25°不能修筑梯田;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B、东南丘陵的茶树——土壤;C、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水源;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G、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险冷藏技术;H、郊区农业——市场;例题:(1)B、E两地,何处种蔬菜更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地建奶牛场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3)麦田在D地,苹果园在A地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该城镇农业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要部门是否有可能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类型(P50-55)1、原始迁移农业:①特点:刀耕火种,不断迁移②形成条件:比较原始,生产力低下,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简单,不定居③地区分布: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族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①特点: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区内有饲养家畜的传统,精耕细作,自给自足②形成条件:耕地持续耕种,定居③地区分布: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

3、现代混合农业:①特点: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②形成条件: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发达,市场广阔③地区分布:美国,阿根廷,西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4、熟悉澳大利亚混合农业(P54-55)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荒漠化面积扩大土地盐渍化严重农药大量使用破坏生态平衡第二节工业区位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工业区位的?(见附表)2、工业联系存在哪些形式?(P61)A、生产工序上联系B 、分厂与总厂间联系C 、生产“上下游”联系3、工业集聚的优势及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P62)优势:A 、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B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C 、有利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主导因素:A 、利用廉价劳动力;B 、利用交通枢纽;C 、利用资源;D 、利用能源4、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5、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影响:有利——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