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二、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3、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4、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的知识
学生七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贞观之治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型
新பைடு நூலகம்课
主备人
序号
2
审核人
审核时间
使用教师
班级
组长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隋亡唐兴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反
思
难点是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导
学
过
程
导学内容
导学设计
◆知识预习
1、年隋朝灭亡,建立唐朝,定都
后传位于,他就是,年号。
2、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2课

章 节 小组: 姓名:第2课 贞观之治这一节课,我们要了解以下内容:知道贞观之治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正确评价唐太宗;分析贞观之治的内容,正确看待“盛世”现象。
请大家在下面的空白处,回答相应的问题,看看谁更快。
(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右边的【我的问题】处写下来,只要你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自主学习(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二、合作探究(让我们发挥小组团结的力量。
)唐太宗的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知识链接】 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局面出现的规律性措施:1、爱惜民力,轻徭薄赋;2、重用人才;3、严惩贪官污吏;4、加强思想控制。
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局面有:1、文景之治;2、光武中兴;3、开皇之治;4、贞观之治;5、开元盛世;6、康乾盛世。
唐太宗重视民生,是否他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释疑:他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重视民生、重用人才、完善科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三、梳理巩固唐朝为加强中央权力采取了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毛泽东高度评价唐太宗,那么他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如何?看看大家这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并动手完成下列题目。
1、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任命富裕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3、如果你是唐朝的仕子,要想做上高官,你需要参加( ) A 、明经科考试 B 、武举 C 、进士科考试 D 、常科考试4、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宗〖个性导学〗 【我的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贞观之治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20120201授课日期:主备人:邓海泉总课时:审核:课题: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的建立和“玄武门之变”。
2.分析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内容,能正确评价唐太宗3.通过学习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盛世现象”?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一、课前回顾二、预习交流1、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叫,他在位期间的年号为,贞观元年是年。
他发动“”后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六部是指。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的。
5、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
明经科主要考试,进士科主要考试,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科。
6、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国力,史称“”。
三、展示提升1.“贞观之治”是怎样出现的?你怎么评价唐太宗?学案达人:班级:组:教学内容t 学习疑问与笔记2、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3、从唐太宗用人纳谏的故事中可得到什么启示?4、教材P9的“畅想天地”。
四、梳理巩固1.唐朝的建立和“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内容五、达标检测1、“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2、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的()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3、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岁登进士科,还算年轻。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现象应当是()A、唐代对于科举考试有年龄限制B、明经及进士向科的录取人数有别C、进士科考试远较明经科难D、两科的报名费有不同标准学后反思品质改变人生,知识成就未来三一学校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2(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措施。
3、分析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学习重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学习难点: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建立时间: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唐太宗即位后改年号为________贞观之治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改国号为________ 她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周统治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元盛世在位皇帝:_________ 任用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唐朝有哪些治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堂小结:学案答案:二、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原因:经过唐朝前期几位皇帝的经营,唐朝的经济慢慢走向巅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唐玄宗用人得当,重视吏治,提倡节俭.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二课

聚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学案班级姓名号数:____________第2课“贞观之治”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7-11二、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了解“贞观之治”;3、了解“女皇武则天”的政绩。
三、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学习过程:(一)【温故而能知新】复习第1课P2-5的知识要点、回答以下问题。
(5min)得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二)【对症方可下药】全班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1min)(三)【我读故我会思】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用黑色水笔圈出表示时间、人物、地点的词语。
(要求:不看学案,只看书本。
)(6min)(四)【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三道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题目。
(6min)1、唐太宗任用哪些贤才?他的治国策略是什么?(请在书本上标出来)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任用哪些贤才?她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3、思考题:请你对唐太宗、武则天做出正确的评价(五)【团结就是力量】和周围的同学小声的交流、讨论。
(1min)(六)【见证奇迹时刻】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8min)(七)【万变不离其宗】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
(4min)五、谁来摘得桂冠:完成以下检测题。
(4min)1、唐朝建立于:()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当堂作业:名校学案P4-6:经典学案+选择题(5min)课后作业:名校学案P6-7:三、四。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课 [预习导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2课 [预习导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bdbfda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b.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2.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3.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资料。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唐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归纳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学习任务三】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学习任务四】总结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的主要表现。
【学习任务五】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有哪些?
内容举措
政治
经济
用人
【学习任务六】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学习任务七】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内容举措
政治
用人
经济
文化
【学习任务八】总结唐玄宗“开元盛世”局面的主要表现。
【学习任务九】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任务十】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42集《贞观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记住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知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其为唐朝前期盛世奠定了基础,并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重视人才的优秀政治品质。
2.了解女皇武则天的相关史实。
结合唐太宗与唐玄宗的统治,明确历史上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几代皇帝连续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艰辛努力的结果。
3.知道唐玄宗的姓名和年号。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其是唐朝达到全盛的标志。
4.通过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措施,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隋朝官僚李渊乘机起兵反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平定全国,统一天下。
二、“贞观之治”——奠定唐朝前期盛世的基础1.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其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①政治上:A.(唐太宗开放的政治胸怀)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著名宰相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们的徭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③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一代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体弱多病,其逐渐掌握了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注:清朝末期的慈禧不算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出现了神探狄仁杰等一批优秀人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及答案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盛世”
【要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之比较】
皇帝
唐 太 宗
武 则 天 唐 玄 宗
措施 (1)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完善三 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 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断成 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 业生产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 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天(3)继续推 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 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 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答: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从隋朝速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2)从史料二可以看出,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唐大 宗纳贤才,他重用的有名的大臣有谁? (列举两例即可) 答:“贞观之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简历“看”女皇】
简
历
姓名:武媚娘、武则天等 生活年月: 624--705 年 曾任职业:才人、尼姑、昭仪、 皇后、、皇太后、皇帝 尊号: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 历史贡献: (3)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把上面人物简历补充完整。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下简 历中的历史人物。 答:历史贡献: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 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为唐朝社会经济、文 化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品”玄宗】 忆昔 杜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课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C、政府要轻徭薄赋D、君臣要讲气派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审核人:科目七年级历史课题“贞观之治”授课时间15.03设计人白秋菊班级姓名序号02学习目标1.熟背“贞观之治”的含义、形成原因、相关措施、重要影响。
2.背下“文成公主入藏”的时期、相关人物,熟背“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意义;正确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名言积累】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知识链接】1.课本10页“参与园地”参考答案:唐太宗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从政治、民族等方面都制定了有利于唐朝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还能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作为君主,尤为难能可贵。
2.课本10页“思考与讨论”参考答案:类别社会背景历史作用异汉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国力和军事较强以和亲求和平,保障北部边境的安全,有利于汉朝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唐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国力和军事力量都很强。
吐蕃民族仰慕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吐蕃以和亲求进步,有利于中原先进文化向吐蕃地区的传播,改变吐蕃的落后状态,密切汉藏民族关系同中原先进,边疆落后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一、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一、在预习过程中,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做基础知识题,同时记得将相关知识点(尤其是画曲线的)标注、勾画、补充在书上相对应的地方。
2(1)①“三省六部制”见书上第1页下面小字,唐朝时“三省”指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
“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2)“贞观之治”的含义、内容、影响是本课中最重要的重点。
必须背熟。
二、在“自主预习”环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检测》上本课的知识网络,认真阅读课本7页到11页内容,初步预习全文,并完成下列基础知识题:知识点一:“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______建立唐朝,定都,他就是________。
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他就是,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贞观之治”出现原因:(1)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措施: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上,继续推行__________,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③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实行_______的民族政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导学案

三、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四、学习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五、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示出来以备集体讨论、突破。
号。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亡的教训,明
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皇帝要,善听
正确意见;大臣要,。
(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他任命赋予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是最著名的谏臣。
3、女皇武则天
班级:姓名:组别:使用时间: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日期:主备人:审核人:
课题
2课、贞观之治
课型
自学验收
七、导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唐朝的建立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进入长
安,建立唐朝,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他就是,年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
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一、情境导入:(2分钟)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
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自主学习: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唐太宗
2、①三省六部制③魏征
3、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
2、殿试制度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
2、开元盛世
真题演练
1——5 ACBAC 6——9 CDD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课《“贞观之治”》.docx

《“贞观之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而出现的原因。
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岀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历史启迪。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隋亡唐建Z谜1 •隋朝灭亡的原因、吋间。
2.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盛世开创之谜1.贞观是谁的年号。
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从经济、政治、用人三方面概括)。
4.贞观之治的表现。
(三)“无字碑”之谜1.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而?2.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探究盛世之因读史使人明智,舟所以比人君,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感受盛世之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巩I占I检测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 “魏征进谏” “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温家宝说:“国Z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致()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者、玄武门之变2.会分析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列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能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3.深刻体会关注民生、重用人才、完善制度,国家得以长治久安;能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唐玄宗的评价。
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课前预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他就是唐高祖。
2、发展: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吸取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敢于直言进谏;广纳人才,知人善用,房玄龄、杜如晦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被称为“房谋杜断”。
4、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用人:虚心纳谏,广纳贤才②政治: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军事: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5、盛世局面: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
(二)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制度和武举。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3、影响: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三)开元盛世:1、原因: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得到贤相、的辅助,实施改革。
2、唐玄宗改革措施:①政治: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编修经籍。
3、盛世局面: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2005年冬天,北京、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市长都收到一封90岁古建筑专家的信,信中提出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
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
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强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闻名沟通的奇妙代码。
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教学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 )朝,定都()。
()年,隋灭掉陈,统一全国。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个()的皇帝。
他改革( ),发展(),注重(),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3、隋朝大运河:开凿目的: 。
时间: 人物:。
意义:。
4: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 ),南至( ).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渠、()渠、()和()。
二、合作探究: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达标检测】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5、阅读下列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有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认识评价。
情景导入展示旧金山唐人街图片。
师: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
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
海外的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大唐盛世的局面如何形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
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
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
当时世界的大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
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出此话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A、长孙无忌
B、魏征
C、房玄龄
D、姚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①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②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③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第2课
一:1、D 2、C 3、D 4、C 5、B 6、A 7、C 8、D 9、B 10、B 二、1、①唐太宗②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③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京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④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