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
交战(jiāo zhàn) 同盟国 VS 协约国 导双方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qǐ zhǐ)时间:1914.7——1918.11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特 点: 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十分残酷
结 果: 同盟国战败
影 响:
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空前的灾难
性 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空前的灾难!
英法联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 克。双方损失人数在120万人以上
索姆河战役
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100万
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马恩河战役
(zhànyì)
凡尔登战役
(3)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4)12加/6/速2021战争(zhànzhēng)结束的因素:A B C D
12/6/2021
波斯尼亚 萨拉热窝
塞尔维亚
黑塞哥维那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2.一战经过 (1)大战爆发(bàofā):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jítuán):德、奥匈、
意 、保、奥斯曼土耳其
12/6/2021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意塞、
比、日、美、中等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本质特征——即垄断(独占)的资本主义
——对内控制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扩张战争。
12/6/2021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一、20世纪(shìjì)初的世界格局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列 强瓜分(guāfēn)世界) (1)原因: (2)表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〇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
回顾历史,探究原因
联系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为什么近代的 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提示: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发展 等方面找原因。
二、头脑中的变化
街 头 阅 报
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 影片。 1905年由北京的丰泰照相 馆摄制。这部影片内容取材于东汉 末年刘备的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曹 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由著名京剧 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家黄忠。这部影 片的放映轰动了北京。这部电影放 映表明中国电影事业从此开始了。
辩证看历史
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 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 哪些冲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 冲击的?
通讯方式的转变
转变
驿站和民间信局
清末台湾率先,民国 时期,国国时期的接线员
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 电话局。到了20世纪30年代,拨 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代替了 人工接线电话。根据英文的译音, 人们称电话为“德律风”。
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与溥仪离婚的报道
从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近代中国妇女在什么方面的变化?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买卖婚姻——自由婚姻
近代中国妇女从“包办”婚姻到“自由”婚姻的 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家庭中、体现 在男女双方的地位上,更体现在社会地位上,她 们开始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在教育、新闻、工 商、政治等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上海电影院
走进场景,感受历史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后人们在社会习 俗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
婚姻观的变化
1918年6月,《新青年》刊登了挪威著名戏剧家易不生的剧 作《玩偶之家》。在剧中,女主人公娜拉为寻找自主的人 格,摆脱痛苦的婚姻家庭而出走,成为觉醒了的青年仿效 的榜样。当时青年为摆脱大家的束缚和不如意的婚姻,纷 纷效法“娜拉”式的出走,一时成为风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单元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
1.战争过程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23年9月—
马恩河战役(德国—英法)
1923年年初—
凡尔登战役(德国—法国)
1923年—— 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
❶苏俄退出战争
1923年——
❷奥匈帝国投降
❸德国投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
兴中会 1894年
中国第
美国夏威 夷檀香山
孙中山
一种革 命团队
标语:振兴中华 宗旨:
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建和众政府
同盟会 1923年
全国性旳 日本东京 孙中山 统一旳革
命组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建民国, 平均地权
②活动 ▪宣传革命思想——《民报》 ▪发动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1923年4月 地点:广州 人物:黄兴 成果:失败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旳情况下,任何维护清王朝统 治旳改良道路都是行不通旳!!!
只有经过革命建立新旳政体,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武昌起义与
中华民国旳创建
WUCHANGQIYIYU ZHONGHUAMINGUODECHUANGJIAN
一、武昌起义
1.导火线: 保路运动 ①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 ②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
②复辟帝制
❶时间:1923年1月1日 ❷国号:中华帝国 ❸年号:洪宪
③护国运动
❶发动地点: 云南—昆明 ❷领导者: 蔡锷 ❸目旳: 反对洪宪帝制,维护中华民国
一、北洋政府3
④成果:❶1923年3月22日—
❷1923年6月6日—
被迫撤消帝制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根据图文,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 社会状况。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 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 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 陷入崩溃的境地。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 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 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 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
C.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D.加速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 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 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 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 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 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 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 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 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 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 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 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 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 陷入崩溃的境地。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 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 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 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
C.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D.加速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 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 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 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 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 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 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 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 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 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 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两极与冷战课件 人教版
战后世界格局?
西欧:普遍衰 落 美国:世界头号强国 ——成为反苏、反共的原因 苏联:惟一能抗衡美国
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
雅尔塔会议影响: 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 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 局所取代。
二、冷战开始
1、含义: 2、开始序幕: 3、开始的标志: 4、主要表现: 5、特点:
1、“冷战”的含义
斯战争
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 (中国抗 日战争胜
雅尔塔 会议
利) 、灾
难
二战的结局:
战败国: 德、意、日法西斯
胜利者:
苏联,美国,英国, 法国等世界反法西 斯国家
苏美英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
一、“冷战”形成的背景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主要内容: • 影响:
1、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冷战”时期美、苏参加的或在背后支持的战争:
战争名称 交战双方 背后的支持者
越南战争 美国、越 苏联、中国支
南
持越南
阿富汗战 苏联、阿 美国支持阿富
争
富汗
汗
两伊战争 伊朗、伊 美国支持伊拉 拉克 克、苏联支持 伊朗
结果
双方人员财产 巨大损失
美国被迫撤军
双方人员财产 巨大损失
苏联被迫撤军
双方人员财产 巨大损失被迫
两次世界大战回眸
战 争
时间
交战 双方
重大战 役
性质
导火 结果和影 战后
线响
会议
1914 同盟
一
国与
战
协约
1918 国
凡尔 登战 役
帝国主 义侵略 战争
萨拉 热窝 事件
灾难、苏 俄(1917 年11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1.1.2_第一次世界大战_课件 (共22张PPT)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 造福于人类!
之帝 间国 的主 矛义 盾国
家
集两 团大 形军 成事
帝国主义 列强争霸
一战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开始标志: 转折性战役: 结束标志: 结果: 性质: 规模: 影响: 启示: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 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 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 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 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从刚刚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 “一战的起因” :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使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霸 权,瓜分世界领土
其他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极端民 族主义的影响;等。
直接原因(载难逢 的机会!
德、奥终于 找到发动战争的 借口。
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
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 。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 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 大对给战人各可”类国通见印造人过,象相成民最一关巨带深战资大来的的料告的深后,诉物重把果我质苦你。及损难有影关失!“和响第人是一力空次伤前世亡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氯气弹
请思考: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 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 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 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之帝 间国 的主 矛义 盾国
家
集两 团大 形军 成事
帝国主义 列强争霸
一战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开始标志: 转折性战役: 结束标志: 结果: 性质: 规模: 影响: 启示: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 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 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 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 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从刚刚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 “一战的起因” :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使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霸 权,瓜分世界领土
其他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极端民 族主义的影响;等。
直接原因(载难逢 的机会!
德、奥终于 找到发动战争的 借口。
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
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 。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 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 大对给战人各可”类国通见印造人过,象相成民最一关巨带深战资大来的的料告的深后,诉物重把果我质苦你。及损难有影关失!“和响第人是一力空次伤前世亡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氯气弹
请思考: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 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 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 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单元.ppt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二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标5 了解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
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取得的巨大成就
了解“一国两制”的伟 大构想,分析其重大意 义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新中国外交方 面的成就
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
面展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 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战后世界的 基本格局
以美苏为首的 东全会以前新中 国在曲折中前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 现代化建设成就
当今世界格局 与 时代主题
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标志着 “冷战”的结 束 和平与发展仍
是 当今时代主题
西方国家殖民体 系的瓦解与亚非 拉的崛起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 阶段。在新世纪阶段,中国的发展面 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APEC会议的召 开、上海合作组织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学习目标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 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 和平的情感。
改
革
开
目标5 了解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
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取得的巨大成就
了解“一国两制”的伟 大构想,分析其重大意 义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新中国外交方 面的成就
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
面展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 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战后世界的 基本格局
以美苏为首的 东全会以前新中 国在曲折中前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 现代化建设成就
当今世界格局 与 时代主题
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标志着 “冷战”的结 束 和平与发展仍
是 当今时代主题
西方国家殖民体 系的瓦解与亚非 拉的崛起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 阶段。在新世纪阶段,中国的发展面 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APEC会议的召 开、上海合作组织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学习目标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 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 和平的情感。
改
革
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课件
同桌合作,
探究变化
资料1:十八星旗,图案由红底、黑九角和18颗小黄圆星组成。 红底、黑九角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 统治;黑九角代表《禹贡》中记载的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九州;分布与九轮角上下的18颗小黄圆星,代表当时 内地18省人民,示意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前途光明;圆星呈金 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用 其为政府代表旗帜。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1912-1928)的国旗。旗帜图案按 顺序是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表示汉、满、蒙、回、 藏五族共和 .
从“驱除鞑虏” 到“五族共和”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 王小鹏
考考你:
• “你知道哪些代表中国的别称?”
• “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
知识卡 “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课本所述“华夏” 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 州”等称呼。 近代以前大多以国号自称如 大唐、大清等,是辛亥革命使“中国”成 为具有国家意义的名称。
1.它们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联?有什么影响?
2.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时代背景、目的、 观念变化、影响等角度)
畅谈变化,师生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孙中山的思想在辛 亥革命前后发生很大变化,由排满到五族共 和,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可从时期、口号、革命要求、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 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 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
──孙中山
结合教材和史料,谈谈你对“五族共和”的认识?
解读史料,走向“五族共和”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民族一律平等。……在维护民族团结 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 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 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1
重新瓜分殖民地, 争夺世界霸权。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 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国 力增强。
军备竞赛
表现: 1、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2、扩充军备,研发新式武器 3、陆海军人数激增,军队开支剧增
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矛盾和斗争
代表同盟国集团
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代表协团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
约奥
意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意
争夺突尼斯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德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斗争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俄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
2
4
5
比重(%)
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产量比重
40
对比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
35
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
30 25
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和问题?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德后来居上,
帝1913年国英法美主德殖民地义面积 政治、经济发反超展英不、平法衡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导重致新瓜后分起帝殖民国地主义和争国政各与夺家治国其要世发所经界求展占济霸实不 殖权力平 民衡 地:
1500 1000
的比例倒挂
500
0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 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国 力增强。
军备竞赛
表现: 1、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2、扩充军备,研发新式武器 3、陆海军人数激增,军队开支剧增
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矛盾和斗争
代表同盟国集团
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代表协团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
约奥
意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意
争夺突尼斯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德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斗争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俄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
2
4
5
比重(%)
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产量比重
40
对比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
35
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
30 25
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和问题?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德后来居上,
帝1913年国英法美主德殖民地义面积 政治、经济发反超展英不、平法衡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导重致新瓜后分起帝殖民国地主义和争国政各与夺家治国其要世发所经界求展占济霸实不 殖权力平 民衡 地:
1500 1000
的比例倒挂
500
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第一框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课件 人教版
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2、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3、造成南北问题的根源是: 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长期的殖民统治和 掠夺;
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 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4、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 新秩序,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卢旺达大屠杀结束后政府收缴的砍刀
发表高见
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南北矛盾?
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使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真正的公正合理、 平等互利;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 世界发展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也要搞好自身的 发展;反对把政治问题同经贸问题混为一谈, 在处理经贸关系时不得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八国峰会:富人俱乐部
南北差距大
数字对比
1、比较数字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这种贸易状况会导致什么结果?
造成南北差距大的原因 是什么呢?
材料
1、加蓬总统奥马尔· 邦戈说: 你们利用了非洲,而当你们吃 饱了肚子的时候,你们却要非 洲不要那么别扭。 2、赞比亚总统说,发展中国家 受到了他们所欠的千百亿美元 债务,以及对他们的出口的限 制和为改善他们的经济而实施 的国际计划的束缚。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1964年6月15日,在日 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 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 发展中国形成“七十七国 集团”。到1988年2月,有 1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七十七国集团的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 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 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进行友好 磋商,推动互利合作的重要机制。
2、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3、造成南北问题的根源是: 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长期的殖民统治和 掠夺;
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 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4、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 新秩序,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卢旺达大屠杀结束后政府收缴的砍刀
发表高见
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南北矛盾?
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使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真正的公正合理、 平等互利;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 世界发展的重点,发展中国家也要搞好自身的 发展;反对把政治问题同经贸问题混为一谈, 在处理经贸关系时不得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八国峰会:富人俱乐部
南北差距大
数字对比
1、比较数字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这种贸易状况会导致什么结果?
造成南北差距大的原因 是什么呢?
材料
1、加蓬总统奥马尔· 邦戈说: 你们利用了非洲,而当你们吃 饱了肚子的时候,你们却要非 洲不要那么别扭。 2、赞比亚总统说,发展中国家 受到了他们所欠的千百亿美元 债务,以及对他们的出口的限 制和为改善他们的经济而实施 的国际计划的束缚。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1964年6月15日,在日 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 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 发展中国形成“七十七国 集团”。到1988年2月,有 1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七十七国集团的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 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 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进行友好 磋商,推动互利合作的重要机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22张PPT)
这种说法错误。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 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任 何一桩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 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归纳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因素。
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之 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 事件、争夺世界霸权。
转折点
导火线
开始
凡尔登战役开始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
美、中、巴等国对德宣战
亚宣战,一战爆发
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1914年7月28日
1914年6月28日
1916年2月
1917年
1918年11月11日
极端民族主义情 绪、狂热
积极支持
反对战争
主要战场和战线:
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 三条战线。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次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世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最惨烈)
界 大 战
特 点: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残酷
影响1: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奥匈帝国,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而美日利用战争机 遇崛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被削弱,人类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同时,人类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归纳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因素。
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之 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 事件、争夺世界霸权。
转折点
导火线
开始
凡尔登战役开始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
美、中、巴等国对德宣战
亚宣战,一战爆发
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1914年7月28日
1914年6月28日
1916年2月
1917年
1918年11月11日
极端民族主义情 绪、狂热
积极支持
反对战争
主要战场和战线:
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 三条战线。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次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世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最惨烈)
界 大 战
特 点: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残酷
影响1: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奥匈帝国,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而美日利用战争机 遇崛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被削弱,人类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同时,人类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两极与冷战课件 人教版
资本主义 阵营
领导者
苏联 美国
参加国家
军事集团
除南斯拉夫外的社 会主义国家
华沙条约组织
欧洲及北大西 洋沿岸的资本 主义国家
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
东(社会主义国家)西(资本主义国家)方的对峙
美 VS 苏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 VS 苏
什么是“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之外一切手段 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二战后“两极”是哪两个?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两极”与“冷
战”
雅尔塔会议
奠定战后世界格局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约建立 华约建立
拉开“冷战”序幕;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 志
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 的标志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1、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2、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3、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 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 议的否决权。
思考:
1、雅尔塔协定的基础?
2、雅尔塔协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两极”与“冷
战”
雅尔塔会议
奠定战后世界格局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国 际: 东西方对峙(“冷战”)
出现多极化趋势(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 内: 巩固人民政权
改革开放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国际中 处的地位及力量对比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 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领导者
苏联 美国
参加国家
军事集团
除南斯拉夫外的社 会主义国家
华沙条约组织
欧洲及北大西 洋沿岸的资本 主义国家
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
东(社会主义国家)西(资本主义国家)方的对峙
美 VS 苏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 VS 苏
什么是“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之外一切手段 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二战后“两极”是哪两个?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两极”与“冷
战”
雅尔塔会议
奠定战后世界格局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约建立 华约建立
拉开“冷战”序幕;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 志
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 的标志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1、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2、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3、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 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 议的否决权。
思考:
1、雅尔塔协定的基础?
2、雅尔塔协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两极”与“冷
战”
雅尔塔会议
奠定战后世界格局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国 际: 东西方对峙(“冷战”)
出现多极化趋势(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 内: 巩固人民政权
改革开放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国际中 处的地位及力量对比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 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国 1Biblioteka 法国 2德国 4美国 5
比重(%)
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产量比重
40
对比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
35
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
30 25
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和问题?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德后来居上,
帝1913年国英法美主德殖民地义面积 政治、经济发反超展英不、平法衡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
约奥
意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意
争夺突尼斯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德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斗争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俄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 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国 力增强。
军备竞赛
表现: 1、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2、扩充军备,研发新式武器 3、陆海军人数激增,军队开支剧增
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矛盾和斗争
代表同盟国集团
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代表协团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导重新致后瓜起分殖帝国民主地和义国争政各与家夺治国其世要发所经求界展占济霸实殖不权力平民衡地:
1500 1000
的比例倒挂
500
0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国家
殖民地面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1.1.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共13张PPT)
下图漫画说明了一些什么情景?
说明: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 面前挑衅似的挥舞德国国旗。第二 次工业革命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 家德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幅画实 际反映了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暴露了德国抢占势力范围、争夺殖 民地的野心。
德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原因: ①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 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 义强国。 ② 20世纪初,德国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说明:欧洲军备竞赛被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认为其根 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 发展 寻找出路。这种看法 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 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实际上,上述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只是为 了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2、20世纪 初的世界 格局
① 列强瓜分世界 世界殖民体系确立:20世纪初 ② 欧洲列强军备竞赛:为了瓜分世界和
夺取霸权,英、德竞争最激烈 ③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三国同盟:德(核)、奥、意 三国协约:英(核)、法、俄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工业革命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扩张 美国:
美西战争、列古巴为保护国、侵略中国
日本: 日俄战争、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吞并朝鲜
德国: 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要求在阳光下的地 盘
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 --中国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二、进入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
——标志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确立
改造对象
改造方式
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重点: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 成就: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等
4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 发射 5、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6、 时代楷模(五、六十年代) (1) 乐于助人的解放军战士——雷锋 (2)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3)铁人—— 王进喜
※(4)两弹元勋—— 邓稼先 (5)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 解放初期的外交政策: 1 、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 2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新战略: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三) 外交成就 ※1、1971年,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3、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 4、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美国推行“冷战”的原 因①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② 美苏势均力敌
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 对战争
目的: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拉开了”冷战”序 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
志
※冷战的表现
1、“北约”和“华约”组织的 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 志。 2、柏林墙的修建
※三、失误与挫折
(一)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1958年)
(1)“大跃进”运动 (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的主要表现: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 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原因)
(4)大跃进的影响: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一课
——“两极与冷战”
中考考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的 结束的标志。
一、《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
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 “冷战”与美苏争霸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目的。 3.“冷战”开始的标志。 4.“冷战”的具体表现 :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违背经济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 失。
(5)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违背经济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二)政治失误——“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1)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 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
(2)结束标志: 1976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粉碎。
(3)影响:
※民主、法制被践踏; ※大批群众、干部遭迫害; ※传统文化被摧残; ※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 1、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
3、古巴导弹危机
4、美苏军备竞赛(核竞赛) 5、越南战争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抗美援朝的胜利、肃清反革 命、进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 正 三大改造 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国防科技工业迅速发展, “两弹一星”成功 失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 误 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一、巩固新生政权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实行)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 (1)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 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的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3)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① 吸收外资 ②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③ 扩大对外贸易
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概念、提出者、目的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台湾问题及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形成:
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
一、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内容:
(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2)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2、意义:
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 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新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改革开放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1、抗美援朝( 1950年—1953年)
(1)原因:① 美国侵略朝鲜并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② 应朝鲜政府的请求
(2)目的: 保家卫国 (3)军队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 (4)战争结束: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5)胜利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肃清残敌 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3、和平解放西藏 4、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5、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二、进入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
——标志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确立
改造对象
改造方式
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重点: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 成就: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等
4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 发射 5、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6、 时代楷模(五、六十年代) (1) 乐于助人的解放军战士——雷锋 (2)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3)铁人—— 王进喜
※(4)两弹元勋—— 邓稼先 (5)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 解放初期的外交政策: 1 、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 2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新战略: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三) 外交成就 ※1、1971年,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3、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 4、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美国推行“冷战”的原 因①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② 美苏势均力敌
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 对战争
目的: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拉开了”冷战”序 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
志
※冷战的表现
1、“北约”和“华约”组织的 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 志。 2、柏林墙的修建
※三、失误与挫折
(一)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1958年)
(1)“大跃进”运动 (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的主要表现: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 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原因)
(4)大跃进的影响:
第一单元 复习课件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一课
——“两极与冷战”
中考考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的 结束的标志。
一、《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
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 “冷战”与美苏争霸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目的。 3.“冷战”开始的标志。 4.“冷战”的具体表现 :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违背经济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 失。
(5)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违背经济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二)政治失误——“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1)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 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
(2)结束标志: 1976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粉碎。
(3)影响:
※民主、法制被践踏; ※大批群众、干部遭迫害; ※传统文化被摧残; ※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 1、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
3、古巴导弹危机
4、美苏军备竞赛(核竞赛) 5、越南战争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抗美援朝的胜利、肃清反革 命、进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 正 三大改造 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国防科技工业迅速发展, “两弹一星”成功 失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 误 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一、巩固新生政权
(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实行)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 (1)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 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的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3)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① 吸收外资 ②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③ 扩大对外贸易
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概念、提出者、目的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台湾问题及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形成:
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
一、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内容:
(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2)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2、意义:
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 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新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改革开放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1、抗美援朝( 1950年—1953年)
(1)原因:① 美国侵略朝鲜并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② 应朝鲜政府的请求
(2)目的: 保家卫国 (3)军队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 (4)战争结束: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5)胜利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肃清残敌 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3、和平解放西藏 4、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5、恢复发展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