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阅读课的导入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导入语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导入语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
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这一环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内容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一听就被吸引住,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导入语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说:“一个剧本的第一幕也许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要由它开端,要使它有所发展,有时候要由它表明主题,而总要它承前启后”这虽然是讲戏剧的开头艺术,但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得好,就能一开课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至关重要。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认为一段精妙的导语,好像一股随风入夜的春雨,悄然流进学生的心田,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反之,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师生配合难以默契,教学就取不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要舍得在每课堂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
阅读指导课的课堂导入与常态教学课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有趣——未成曲调先有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语文教师的导语,就应像一首歌曲的前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铺设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上,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优雅纤细的螳螂挥动着轻薄如沙的长翼,漂亮的孔雀蛾披着棕红色的绒毛躺在新叶上晒太阳。
萤火虫挂着一盏小灯笼,在叶丛中遨游┄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在我们面前缓缓展现,这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为我们创设的一个五彩斑斓,神奇有趣的昆虫世界。
”活灵活性的昆虫角色,绘声绘色的生动描述一下子就像磁铁的吸引住了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未始,兴已浓” 良好状态。
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阅读技巧
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阅读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
2. 阅读材料:短小精悍的故事、图文结合的绘本等。
3. 阅读活动:绘本借阅、课堂朗读、问题解答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今天的主题内容,如阅读技巧。
通过给学生举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来唤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2. 正文教学(30分钟)(1)展示阅读材料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2)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语音、停顿等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解读难词在阅读材料中,老师可以解读一些生词或者提供词语的词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提问讨论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提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
(5)学习阅读技巧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细节把握等。
强调每种技巧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阅读一篇短文或绘本,并针对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温故知新(10分钟)通过课堂朗读或者学生分享的方式,复习当天所学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材料。
同时,提醒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日常的课外阅读。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实践,同时提醒学生按时归还借阅的书籍。
教学反思:在今天的语文课中,通过对阅读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希望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口阅读 教学 口
浅 谈 新 课 枵 ) ・ 学 语 支 圜谚 课 的教 学策 略
河北 省滦县龙 山初 级学校 裴翠香
《 小 学语 文 新课 程标 准 》提 出 : 学生 是学 习和 发展 的主 体 ,语文课 程 必须 根据 学生 身心 发展和 学 习特点 , 关注 学生 的个 性差异 和不 同 的学 习需 求 ,爱 护学 生 的 好 奇 心 、激 发 求 知 欲 ,充分 激发学 生 的主动 意识 和进 取 精 神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 方式 。语 文的 阅读教 学无疑 是课 堂教 学最 重要 的环节 ,那 么我 们如何 在 阅 读 教学 中渗 透新 课标 的精 神 ,深 入贯 彻新课 标理 念 ,这是每 一位 小学 语文 教师 必须 思考 的问题。 首 先 ,我 们要 明确 新课 标 理念 下 阅读教 学 的内涵 和特征 。在 课堂教 学 中教师 是主 观能 动的活 跃 因素 ,教 师 在 运 用 阅 读 文 本 时 ,必 须 拉 近 与 文 本 的 关 系 ,要 认 真 掌 握 语 文 课程 标 准的 “ 两素养 ” “ 一特点 ” “ 四 理 念” “ 四 条 总 体 目标 ” “ 四 全 阶 段 目标 ” 和 各 个 学 段 的 “ 五个 具体 目 标 ” ,以及 认真落 实 “ 教 学建 议 ”和 “ 评 价 建 议 ” ,深 入 发 掘 阅读 文本 的内涵 ,从儿 童 的年 龄特 点 出发 ,更 贴切 地反 映学 生知识 的获 取和 生成过 程 ,积极 参与 校本教 材 的研发 。只有 这样 才能 拉近 文本 与教师 之 间的对话 关系 ,结 出语文教学的丰硕果实 。 其 次 ,在 阅读 教 学 中 ,作 为 任课 教师 ,必 须思 考怎样 融洽 文本 与学生 的 对 话 关 系 ,要给 足 学 生 学 习主 动 权 。应该 让学 生更多 地直接 接触 语文 材料 ,在 大量 的语文 实践 中掌握 并运 用语 文的 规律 。学生 喜欢哪 些词 语 、 句 子 、段 落 、篇 章 都 由 学 生 自己 决 定 ,这样就 避免 了被 动学 习的现 象 , 让 学 生 在 积 极 主 动 的 思维 情 感 活 动 中 ,加 深理解 和 体验 ,有所感 悟 和思 考 ,受 到情 感熏 陶 ,获 得思 想启迪 , 享受审美情趣 。 第三 ,教学 中 必须 牢牢 把 握教 师 与学生之 间双 向互 动 、平等对 话 的关 系 。师 生之 间 的关 系密 切 ,教 师传 授 的知识 有极 高 的 “ 认 同度 ”。教师 要 自破 “ 师道 ” ,做 学生 的预 备智 力资 源 ,热情地 为学 生服务 ,真正 成 为教 学活 动的 倡导者 、组织 者和服 务者 。 教师 蹲下 身来和 学生 站在 一样 高 的平 台上 展开 阅读对 话 。教学 中教师 要优 化教 学过程 ,科 学地 组织 学生 的学 习 活动 ,循序 渐进 地安排 教学 内容 ,精 细化地 控 制每个教 学环 节 ,提高课 堂 情 感 引导 力 ,使 课 堂对 话 充 满 生 命 力 。要充分 发挥 语文学 科 的特点 ,让 阅读教学 充满 情感 ,寻求 一种 文化 的 和谐 、人格 的平等 、情感 的升华 。 阅读 教学 的 过程 是 学生 、教 师 、 文本 对话 ,思 维碰撞 、情 感交 流的 过 程 。知识 的掌握 、能力 的形成 、情 感 的 沟通 ,都是在 对 话 、交 流的 过程 中 完成 的 。因此 ,教师 要研 究方 法 ,制 定 计划 ,呈现 生机勃 勃 、活力无 限 的 学 习氛围 ,并且 善于 发现 学生学 习过 程 中 的 闪光 点 ,增 强 学 生 学 习的 信
小学语文阅读课说课稿(通用6篇)
小学语文阅读课说课稿小学语文阅读课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说课稿(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课说课稿1[说教材]《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第七册选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经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述,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引导学生从描述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资料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本事、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限度地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从课文资料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述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明白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3、在读悟结合、丰富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历练学生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父亲的崇敬。
[说教法学法]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课题、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导读解疑、语思统一”的导学式教学法。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疑、思、划”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课题,着眼课题理解课文资料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朗读本事,培养语感。
[说理念]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本事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语文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课堂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点等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一、课堂准备上好一堂语文阅读课,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事先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准备教学素材,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和文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备好教具、教具和PPT等辅助教学软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演示。
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课文朗读、词语注释、段落分析、文意理解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的基本技能,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模仿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跟读和朗读训练。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音与停顿,使其朗读自然流畅。
2.词语注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僻词语和不常用字,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词语是生词,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这些生词的制约。
因此,注释词语的学习和掌握是很重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语运用能力。
3.段落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对于段落的分析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段落的结构和段落的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让学生通过分析语句、词语、情节、人物等来理解段落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文意理解文意理解是小学语文阅读课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导读、课中的发问、课后的小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字词方 面的问题 , 有 的教 师稍作提 读 , 渎中文巾体会 、 领悟 , 当然适当的时
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更是一项较 为复 示 , 学生思考解决 ; 有 的联 系 卜下 文 ; 有 候 教师作必要 的范 滨。根据不 同的体 杂 的系统 工程 。要 _ 卜 好小学 语文 阅渎 的查阅 具 书或资料 ; 有 的出示 图片让 裁 , 学生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 课, 就必须设计好课堂教 学。笔者结合 学 生理解 ; 有 的让 学生在 游戏 , 表演 巾 自己的教学实践 , 谈谈 自己的感悟 。
、
初读课文 , 整 体 感 知
话 的前 提 , 是 学 生 与 文本 直接 对 话 。学
答案或隐含答案的 , 教 师要 指 导 学 生 因 此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将 那 些 优 美 的 词
生需充 分的独立 自丰的 、个性 化的 阅 多读—— “ 读 书雨遍 , 其 义 闩见” ; 而对 语 、 句 子 和 段落 摘 抄 在 积 累本 h。鼓 劲 渎。 含 义深 刻 的文 章 的 重 点 句 子 , 教 师着 重 学 生 在 平 时 的 小 练 笔 巾使 用 优 美 的 词
字、 词给予指导。 对 于 写 了一 件 什 么 事 , ( 4 ) 你 能 找 到课 文 巾写 鱼 的种 类 的 材 巾 的许 多 优 秀 作 品 , 深 深 地 吸 引 了学 教 师 以最 简 单 的句 式 引 导 学 生 概 括 : 谁 句子美美地读一 渎吗? 自己先练一练。 生, 如 果教师再加 以适 当羼导 , 学 生 必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了? ( 生 自F } { 渎) 定千方百计寻找有关的课 外书籍 阅读 ,
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 初步 的
感 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入作者:安学明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12期摘要:爱因斯坦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上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好的导入方法,会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入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3-0080-01"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但是,许多小学教师对语文课堂的导入并不重视,大部分教师仍然直奔主题。
失去了培养兴趣的大好时机。
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同时也使生动的语文课堂变得毫无生机,可见,教师对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探索、研究的课题。
然而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
那么我们应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1.从题目入手,正面突破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其题目往往就包含了文章的内容、中心、顺序、线索等。
从题目人手,就抓住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题时进行正面突破。
如教《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采用这种突破方法。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题目来设计提问,层层推进,启发学生思考。
具体可设计为三个问题:(1)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2)是写哪里的山水?(3)是先写了"山",还是先写了"水"?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么写的?其他文章,如《夜莺之歌》,从题目人手可以理清文章的线索;《一夜的工作》,从题目入手可以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浅谈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三段八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通过三段八个步骤的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下面将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浅谈。
第一段:导入阅读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会选择一段课文或故事作为导入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这段材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思考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段:整体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问答、讲解等方式,对导入材料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图片、词语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
第三段:细节把握在这个阶段,教师会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把握课文的细节,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提问、讨论、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第四步:名词解释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生词、专有名词等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比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五步:词语运用与造句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填空、构造句子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语法讲解与练习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则,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第七步:写作训练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实践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中学生作文指导三、注重课堂的导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数学不仅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依靠抽象能力的,所以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尝试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简单化,利用图像、文字、数字等体现出来,这样抽象的知识点也变得具体起来,静态知识也能动起来,优化学生传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让学生通过其他领域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是为了让数学课堂知识点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思考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样性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只有一个,解决问题要活学活用数学知识。
四、将逻辑推理思想融合于综合数学思想学习中部分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在应用逻辑推理获得问题的结论时,还需要应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来印证自己的推理结果是不是成立的。
于是,教师在开展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时,需要以强化逻辑推理训练为基础,拓展其他数学思想的训练。
教师要在开展逻辑推理训练时,也要开展其他数学思想的训练。
因为学生在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理问题时,有时需要应用数形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想,如果学生不熟悉这些数学思想,就不能应用逻辑推理完成一些结论的推理与证明。
五、注重知识讲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高中数学知识和题目讲解都属于重要环节,其中知识点的讲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当学生上述上述三个知识点并积累学习经验后就会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以致用目标。
例如学习过二次函数知识后,数学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二次函数基本概念和特征等知识,再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分析判别式,并引入相关题目指导学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爱的教育阅读交流教案
《爱的教育》阅读交流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爱”之主题大讨论,使孩子受到爱的教育,引导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2、让孩子通过阅读经典感受人物品质,获得人生的启迪,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重、难点
1、通过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爱”之主题大讨论,使孩子受到爱的教育,引导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2.这些充满爱的故事,一定有其中的一个最打动你的心?
(1)小组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
五、第四个环节:阅读感受我来谈
师: 孩子们,你们读得真用心,真投入,相信,心灵的收获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感受? (先出示一段话)
* 结合《爱的教育》这本书畅谈班级共读感受(课前准备,交流时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说说);
2、让孩子通过阅读经典感受人物品质,获得人生的启迪,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师:在这个世界,有一个民族他的人口只有全球的千分之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二十,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几十位伟大人物,你知道其中的秘诀吗?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充满浓郁的读书氛围。但出生后不久,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在书上滴一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它。这样做让孩子幼儿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从此就爱上了读书。
师:这学期我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爱”主题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生集体交流:观看《开学第一课》,写观后感;晨诵“爱”主题诗歌;观看影片《忠犬八公》《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夏洛的网》等等。通过今天的阅读交流,结合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来探讨一个话题:爱是什么?(ppt“爱之主题大讨论”)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一篇课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小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语言的形象、展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全面的信息、经历充分的体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潜质的重要环节。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作为阅读课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如果没有了教材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
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教学方法各不同。
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同时,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要学生欢迎和接受。
反之,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的课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讲授,而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二、课文内容重现的方法一篇课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小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语言的形象、展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全面的信息、经历充分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活动应该是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进行了一定量的朗读训练以后才能进行的,而且教师心中应该有个“谱”:为什么表演?绝不能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中各种形象的特质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范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和谐相处的感情。
3、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和谐相处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师:如果有这样的一只松鼠跑进你家,你会怎么办?生:卖了、养起来、杀掉等等过渡:看来在坐的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只松鼠跑进作者的家里后怎么样了?第二自然段:很快跟我们相熟了…师:是啊,这只松鼠跑进我家后很快得便与我们混熟了,混熟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松鼠来到我家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并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
(偷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2、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觉得做得这些事情有趣不?)三、细读体会1、过渡:做了这么多坏事,我们一家人肯定很讨厌这只松鼠吧?那到底有没有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先去松鼠为自己储备冬粮的事情中去探个明白,看看作者以及家人与松鼠是如何相处的?(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读。
)2、交流:⑴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抓住一连串动词体会)(这些动词中透露了什么,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进行指导读,有条件教师可以范读。
)引导:为了这件事,孩子们一个星期不允许吃糖,家人责怪松鼠吗?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对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升和学科成绩的稳步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笔者将从准备工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开展一堂优质语文阅读课的基础。
教师应提前充分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理解、选题、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1.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对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阅读教学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两部分。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分析其主旨、结构、修辞手法等。
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应准确把握所选文本的主题、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选题选题要与学生的年级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话题或主题,如校园生活、家庭、友谊、自然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选题时要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保证学生可以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
3.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辅助材料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如课件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开展一堂优质的语文阅读课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应既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知识目标语文阅读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应确定学生在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包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对修辞手法的感知等。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概括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速度。
2.能力目标语文阅读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深入研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
”仔细深入地研读课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师一生都应不断努力探索的。
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文,要让课文中的情感感染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感悟。
南宋学者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则是入书法,用得透脱,则是出书法。
”教师要“入”教材,体悟文章深刻内涵,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
有的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则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教师潜心研读。
首先教师要独立研读课文,不要做教参的”搬运工”,在研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深刻的体会,然后再多读些参考书,以及作者写作的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来丰实自己的感悟,真正把握其人文内涵。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既进得来,又出得去。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叶圣陶先生说:“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得到应有的训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在“读”字上下功夫,让朗读教学这个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唱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叶圣陶先生语:“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吕叔湘先生在谈什么是语文时也明确指出:“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
”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了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交融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课时,还体现在第二课时,体现的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第二课时的特点,取得“走一个来回”的实效。
一、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探究,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应注重以读为本;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因素,并进行更多训练;在回顾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安排相关的拓展阅读、拓展练笔。
二、明确第二课时的阅读目的“读”在两个课时中的目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第一课时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理解。
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是有层次的读,读要贯穿整节课。
第二课时的读是对第一课时的升华、深入,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表达的巧妙和作用,从而探究表达的方式,经过拓展来练习表达的运用。
两个课时中,“读”的作用很重要。
三、探究第二课时阅读的有效策略对于第一课时的“读”的策略,研究了很多,方法很多。
如何在第二课时读好?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回顾内容读。
学习不能灌输,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第二课时开始应该回顾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迅速读后思考并简述来达到回顾课文的目的。
教案小学语文故事阅读课
教案小学语文故事阅读课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小学语文故事阅读课,学生年级为三年级,课堂时间为40分钟。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爱好和创造力,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 情感态度的培养。
3. 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幅画面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出铺垫。
2. 故事阅读(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级的小故事,可以是名家的经典童话故事,或者是有趣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长度适中,内容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
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测下一步的发展或者对故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推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体验(10分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其中某些情节或人物产生共鸣,或者引发他们的思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4. 写作练习(15分钟)根据故事的内容,提供一个写作练习的题目,例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你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故事的延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写作,可以发挥想象,但也要保持与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巡视,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老师要掌握好时间,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2. 在故事阅读和情感体验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3. 在写作练习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 罗小娟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单位:鲁桥镇吴家道小学姓名:罗小娟时间:2012年元月9日浅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校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因此,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
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呢?这一直是我们每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现在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模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善于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现就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研究和领悟:一、扎实备课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
说到备课,很多人不以为然,作为教师,谁不会备课?可就是这样一个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的教学环节,有多少人真正静下心来去精心打造了呢?首先要备的是学生。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学生的一般水平和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吗?经常看到一些教学实录,同一篇课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几乎是雷同的。
其实,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差异是明显的,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方式、知识层面、思维模式等等都不尽相同,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的学生,怎么能以一(一种设计)当十(不同群体)呢?其次我们要备的是教材。
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信息一股脑儿找出来,倒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
一般老师都应该具有审察教材的能力。
一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合教材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敢于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入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
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导语的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激发兴趣、沟通感情、导明方向三大功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导入类型有情境型、质疑型、激趣性、知识型、直入型等。
实际应用时,导入要注意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简洁性。
本文从课堂导语的作用和意义、导语的要求、课堂导语的类型来介绍不同的导语,以期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称为开讲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做事如此,讲课也是如此,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导入更是应该如此。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阅读课的导入可以说负有酝酿情绪,带学生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但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在《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艺术》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 [2]何为导入?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同。
有的老师说导入,或称导入语、导语,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
有的老师认为:导入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某些教学手段,来换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的教学行为;还有的老师认为: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来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它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我想不论是将导入喻为“磁铁”或是“定调”,还是将导入称为“台阶”或是“钥匙”,都是想告诉我们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阅读课的导入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值得大家用心去研究。
下面我就来浅显的谈一谈语文课的导入。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新课堂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开始上课时,还沉浸在课间活动的余兴之中,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开始讲授新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定不理想。
好的导入却能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钱威提出“导入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沟通感情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导入环节虽然是教学过程中短暂的一段,但由于是师生课堂交往的最初阶段,因而师生双方间的信息感应和情感交流都是强有力的。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声调、表情、情感等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都会影响着学生。
“师生平等”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上课伊始,教师就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或通过自己的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就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用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大大有利于“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实现。
三、导明方向导语对整个教学过程与环节有一种或明或暗的定调和指示方向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教授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求,使教学过程都顺着这个轨道进展下去。
(一)情境型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根据本文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
简言概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看图导入北师大版本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同时我们也能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它们作为直观的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导入这样的课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图片的作用,这样能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书的世界》时,先让孩子们看书上图片。
看完之后让孩子们自由说一说图上有什么?然后再让他们分别说说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出版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们说的很多,效果也不错。
2、借助媒体导入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我们崇州市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很多时候上课,我们都在用多媒体教学,用的最多的就是展示一节课上的词语、句子、练习题等等,如果在课堂导入时也能像展示这些一样好好地利用,必能收到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在课堂导入时,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这些方面在讲授古诗的时候,尤为突出效果。
如《回乡偶书》这首古诗,直接让孩子们感受意境,恐怕有点难度,但是在课堂开头就展示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的图片,然后再展示他衰老时再次回到家乡的图片,这个时候让孩子们说一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孩子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可能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了、忘记他了、可能他不会说家乡话了……那么,这堂课要的感受主人翁意境的效果就有了。
还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很少有孩子真正看到过瀑布,于是我让孩子们看了一些瀑布录像、图片,边看边介绍,孩子们的小眼睛都亮了,让他们仔细观察,远看、近看等等,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像什么像什么。
最后结合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解释,就一点也不难了。
3、意境导入意境导入也称激情导入,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在第一次接触这一课教学时,并没有利用好意境导入这一点,感觉一堂课下来,甚至有的孩子感觉不到“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来了,可是……”真正的含义。
怎么办呢?于是我让孩子在课堂中扮演一下盲人,用布遮住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感受一下没有光明的感觉,同时也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画: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孩子们欢快地嬉戏着……蒙着眼的孩子听到多媒体的声音都特别好奇和期待我到底播放的是什么,可是不能拿下遮住眼睛的布,他们感觉很失望。
这个时候,我再相机引入“春天来了,可是……”这句话,孩子们的感受自然就能不言而喻了。
(二)质疑型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设疑的方式来达明确学习方向的目的。
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促进其积极的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会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的探索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
在质疑的同时,适当运用悬念,还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1、提问导入他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
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的进入新课。
如我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我兴致勃勃的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上的日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学生们也想知道的时候,我伺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海上日出》,它将向展现大海上不一样的一面,同时也能让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感受作者的不一样的心情,让我们来细心读课吧。
”此案例我采用了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引导着学生因疑而思。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2、悬念导入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掉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二年级下册《体育世界》单元体育项目,我进教室不等值日生喊起立就说,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场比赛,孩子们马上就很惊奇:“什么比赛?”于是就引入了体育项目等等。
(三)激趣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布鲁纳是指出:“学习最好的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