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问题1:多寡头市场博弈行为的静态、动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L教学模式问题1:多寡头市场中厂商行为的博弈分析一、PBL教学模式单元(16学时)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在专门配置的工作室进行,学生将按(10人)分组进入一个独立的工作室,每组从按课程授课要求预先设定好的“问题或者项目库”中自己选定一个题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通过“问题或者项目”驱动式学习、在“做中学”。通过完整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项目”、完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巩固已经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知识、深化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范围,培养利用博弈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PBL教学模式单元(16学时)教学要求:

1.每组学生都要按照选定的题目,阅读所提供的文献资料以及扩展阅读自我查找的文献资料;完成基本问题内容、适当的问题扩展内容并撰写一个总体研究报告。

2.在做“问题或者项目”的过程中,要就阅读的文献资料、拟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进行至少三次小组讨论(或者辩论);在总体研究报告提交前,要在小组中推荐1-2人作为代表,在小组内由该代表向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报告。

三、本PBL教学模式问题的教学要求:

1.依据背景资料以及在通读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更加全面详实的文献综述;

2.多寡头下的两种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3.多寡头下市场领先者和追随者的比较分析。

四、问题以及背景描述

1.问题背景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寡头市场已成为市场结构的主要形式。

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自主创新、跟踪新产品开发和引进模仿等不同的产品开发战略,因此分别形成了多寡头企业完全竞争的Cournot市场结构;一个领先者和多个追随者的Stackelberg市场结构。

例如,在中国的家电、钢铁、汽车、通讯、乳饮料等竞争性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在寡头市场上,少数工厂控制了产品供给的大部分,各厂商之间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互依赖性。

2.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分析企业不同行为下的企业利润、消费者的福利变化。现有一些研究文献对寡头市场结构下不同的企业行为对产量、利润、社会福利等影响进行分析,一般认为领先者具有先动优势,但是追随者入股偶能在产品的差异化、创新和进入时机上正确把握,将具有后动优势。先动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或Pioneering Advantage,也译为先发优势)是指先进入者可以抢先占有各类资源来获得优势,包括对市场空间、产品技术空间、消费者偏好空间等方面资源的抢先占有。其中,通过对建立双寡头理论模型,Galor(1985)和Dowrick(1985)分析了不同反应函数下的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Muceller(1997)研究了特定产业周期中领先寡头先动优势的路径依赖问题;Haan和Marks(1966)指出存在市场进入壁垒时Stackelberg竞争未必能提高福利;Okuguchi(1999)分析了不同反应函数下Cournot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的均衡,以及领先者和追随者占有行动优势的条件;Huck(2001,2002)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模型下的产出效率。在多寡头垄断的研究中,Sherali(1984)对Stackberg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构造了多个领先者、多个追随者的寡头垄断模型,得出领先者利润大于追随者,新进入的寡头必然会减少在位寡头的利润的结论;Danghety(1990)分析一般情况下的m个领先者、(n-m)个追随者的Stackberg博弈的均衡解;Wolf和Smeers(1997)建立了随机Stackberg模型,讨论模型的均衡解和性质,并运用在欧洲燃气市场分析中。

上述研究文献主要讨论了同一个市场结构中不同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国内一些文献多多寡头的Cournot市场结构和Stackelberg市场结构也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分析结论并不一致。

3.基本问题和扩展问题

(1)基本问题1: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建立库诺特(Cournot)多寡头产量竞争模型,分析企业的竞争策略及其收益情况;

(2)基本问题2: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建立一个领先者、多个追随者的Stackelberg产量竞争模型,对比分析企业的产量、利润和社会福利各个指标;

(3)扩展问题1:比较两种不同博弈模型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大小,提出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管理者应该如何来做?

(4)扩展问题2:考虑信息不完全时,情况会发生那些变化?

参考文献

[1]Galor E. First Mover and Second Mover Advantage, Economic Review,

1985, 26(3): 649-653.

[2] Dowrick s.von. Stackelberg and Cournot Duopoly: Choosing Role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 17 (2): 251-260.

[3] Muceller D. First Mover Advantages and Path Dependence, Internatoinal

Joua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7, 15(6): 827-850.

[4] Haan M. and Marks H. Stackelberg and Cournot Competition under

Equilibrium Limit Pricing,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1996, 23(5/6): 110-127.

[5] Okuguchi K. Cournot and Stackelberg Duopolies Revisited,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1999, 50(3): 363-367.

[6] Huck S., Muller W. and Normann H.T. Stackelberg Beats Cournot: On

Collusion and Efficiency in Experimental Markets,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1, 111(10): 749-765.

[7] Huck S., Muller W. and Normann H.T. To Commit or not to commit:

Endogenous Timing in Experimental Duopoly Market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02, 38(2): 240-264.

[8] Sherali H. A Multiple Leader Stackelberg Model and Analysis, Operation

Research, 1984, 32(2): 390-404.

[9] Daughety A. F. Beneficial Concentr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80: 1231-1237.

[10] Wolf D. and Smeers Y. A Stochastic Version of a Stackelberg-Nash-

Cournot Equilibrium Model,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2): 190-197.

[11] 徐晋、廖刚、陈宏民. 多寡头古诺竞争与斯塔尔博格竞争的对比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No. 2

[12]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 寡头市场的博弈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J],2002,No. 11

[13] 施卓敏. 论寡头企业的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J],学术研

究,2005,N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