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耳鼻喉科慢性鼻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慢性鼻炎(单纯性)慢性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因鼻甲肿胀,影响呼吸,称为“鼻窒”。
由外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失和,或肺气虚弱,不得宣通,或饮食不节、牌虚失运、津液不得上承、湿浊之邪上犯于鼻,鼻窍不能通利而成。
【诊断】1.鼻阻塞常为交替发生,鼻涕或多或少,或清或黄。
2 .重者鼻阻塞为持续性,且伴有头昏、头胀、咽部不适。
3 .鼻甲肥大,滴收敛剂后可缩小。
【治疗】一、辨证论治治法:疏风宣肺。
方药举例:苍耳子散加减。
苍耳子、辛夷、白芷、蕾香各IOg,薄荷、桔梗、菖蒲各5go加减:鼻流清涕为风寒,加麻黄3g,羌活、荆芥各IOg0鼻流黄涕为肺热,加黄苓、桑白皮各10g,生石膏30g。
鼻甲肥大、充血肿胀者,加牡丹皮10g、赤芍10g、三棱10g、桃仁10g。
二、局部处理1.1 %~2%麻黄素溶液滴鼻。
2 .鲜鱼腥草叶或鲜鹅不食草叶,洗净,捣烂塞鼻,左右交替塞,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3 .鹅不食草、苍耳茎叶、辛夷花各3g,薄荷2g,冰片微量,研末装入瓶内。
用少许吹入患侧鼻孔,每日3次。
4 .用碧云散或鱼脑石散、苍耳散吹鼻内,每日3次。
5 .鼻甲肥大不消者,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或川苛注射液等作下鼻甲封闭,每侧2ml,隔日1次。
6 .对肥厚性鼻炎诸法不效者,可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
三、针灸疗法体针迎香、合谷、列缺、印堂。
耳针内鼻、肾上腺、额。
艾灸迎香、百会、肺俞、足三里等穴,温灸。
副鼻窦炎副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
由外感风火热毒,阻于鼻窍而成。
如热毒留恋不清,反复发作,则转为慢性。
【诊断】1.急性期鼻塞,流黄脓涕,眉额或眼眶下压痛。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积脓。
常伴有形寒发热,头昏头痛。
2.慢性期不同程度鼻塞,眉额或眼眶下压痛。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积脓。
常伴有形寒发热,头昏头痛。
【治疗】一、辨证论治治法: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方药举例:辛夷清肺饮加减。
辛夷、黄苓、桅子、麦冬、牛劳子各IOg,金银花、鱼腥草各15g,生石膏30g,薄荷Sg0加减:慢性期去牛劳子、薄荷,加苍耳子、蕾香、白菊花各10g。
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实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或持续不减,鼻涕黏黄或黏白,鼻甲肿大或肥大质硬,伴实证表现。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虚证:鼻塞或重或轻,或呈交替性,或持续不减,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伴虚证表现,脉缓弱。
二、治疗原则实证以法邪为主,根据病因分别采用清热通窍、化瘀通窍等法;虚证以扶正为主,采用补益肺脾、散邪通窍等法。
三、证治分类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主症: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黄量少,鼻气灼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检査见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
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方药:黄芪汤。
常用酒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连翘、薄荷、荆芥穗、赤芍、麦冬、桔梗。
若鼻塞,咳嗽痰多者,可酌加杏仁、紫苑、冬花等;若鼻塞,涕多者,可酌加半夏、陈皮、苍耳子、辛夷等;若鼻涕脓稠,带血者,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茜草等。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主症: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症状加重。
恶风自汗,易患感冒,舌淡荅白,脉缓弱。
检查见鼻黏膜及鼻甲淡红肿胀。
治法:补益肺脾,散邪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
常用细辛、荆芥、人参、甘草、诃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辛夷、苍耳子。
易患感冒或遇风冷则鼻塞加重者,可合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主症: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鼻涕黏黄或黏白,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耳闭重听,嗅觉减退。
舌质暗红,脉弦涩。
检查见鼻黏膜暗红肥厚,鼻甲肥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呈桑葚状。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老葱、生姜、大枣、石菖蒲、丝瓜络、浙贝等。
中医对鼻炎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鼻炎的辨证施治鼻炎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
又称鼻渊,脑漏。
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等。
一、属于实证的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经风热证:属于此种类型的鼻炎患者在治疗时应采用的原则为辛宣利窍、疏风清热,可选用的方剂为苍耳子散加减,中成药选千柏鼻炎片,鼻渊通窍颗粒炎等。
2、胆腑郁热证:属于此型的患者应该采用的治疗原则时化湿通窍、清胆泻火,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选鼻渊舒和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经湿热证:属于此型的鼻炎患者在治疗时要使用的原则为芳香通窍、清脾化湿。
可选用的方剂有两种,分别是①黄芩滑石汤加减。
②加味四苓散加减。
中成药选鼻炎宁颗粒等。
二、属于虚证的鼻炎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如下:1、肺气虚寒证:属于此种类型的鼻炎患者要采用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温肺,散寒通窍。
中医推荐患者使用的效果比较好的方剂是温肺汤加减。
中成药选辛芩颗粒等。
2、脾气虚弱证:辨证属于此型的鼻炎患者患者应该采用的治疗原则为清利湿浊、益气健脾,可选用的具有这些作用的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成药选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3、髓海不充证:中医认为辩证属于髓海不充正的鼻炎患者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补肾填精、益脑止涕。
①如患者的体质肾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
②如果有阴阳两虚症状,可选用补脑丸。
三、屡治不愈,酌扶正脱敏鼻渊之辨,有虚实之分,急慢性之别。
治有清热泻火、舒肝利湿排脓,或健脾补肺益肾填髓,温散浊邪诸法。
但亦有患者涕液汩汩,长湿无干与鼽嚏并见,迭经前述诸法治疗,仍有少数疗效欠佳或迁延缠绵。
结合西医学认识来考虑,多与过敏有关。
鼻及窦腔黏膜过敏反应致黏膜水肿,填塞窦腔,鼻腔引流不畅,影响通气,且易继发感染。
这部分病人的发病特点为多伴过敏性鼻炎,中鼻甲水肿较剧或有息肉样变。
其治,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现代病理认识及中药药理认识,对此屡治无效者,可在补益肺气、坚固藩蓠或温肾暖脾、扶正固本方药基础上,视鼻涕之清浊而选加祛邪脱敏之品。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导言:耳鼻喉科疾病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中医辨证论治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展开探讨,介绍常见疾病的辨证要点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鼻炎的中医辨证论治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清鼻涕、喷嚏等。
中医将鼻炎分为风寒、风热、湿热等不同证型,并采用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1. 风寒型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等。
治疗上,可选用温解表散寒、宣通鼻窍的方剂,如桂枝汤加味。
另外,草药羚羊角、防风、白芷等也有助于缓解鼻炎的症状。
2. 风热型鼻炎: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黄涕、头痛等。
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麻黄汤加减。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3. 湿热型鼻炎:症状包括鼻塞、流脓鼻涕、嗅觉减退等。
治疗上,中医常选用清热利湿、通窍化痰的方剂,如茵陈蒿汤。
中药中常用的有黄芩、白术、苍术等。
二、中耳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耳炎是由于中耳黏膜的炎症引起的耳朵疾病,常见症状为耳痛、听力减退、耳鸣等。
中医的辨证论治能有效地缓解中耳炎的症状及炎症反复发作。
1. 风热郁结型中耳炎:症状为耳痛、耳塞、鼓膜发红等。
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如龙胆泻肝汤。
中药常用黄连、金钱草、蒲公英等。
2. 痰湿阻络型中耳炎:表现为耳痛难忍、耳鸣、耳鸣等。
治疗上,宜祛痰化瘀、通络止痛,如香薷麻沸散。
常用中药有防风、蔓荆子、郁金等。
3. 肾虚火旺型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鸣、听力下降、耳闷等。
治疗上,宜滋阴降火,如六味地黄汤。
中药常用黄柏、麦冬、玄参等。
三、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是指咽喉黏膜发炎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
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能够祛除炎症,缓解症状。
1. 风热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咽痛、红肿、声音嘶哑等。
治疗上,可选用清热解毒、清上焦的方剂,如麦门冬汤。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鼻炎的思路和方法
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鼻炎的思路和方法慢性鼻炎是指鼻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病症,它会引起多种症状,如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是由于鼻腔受寒湿、燥热、风邪等邪气的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所致。
因此,在中医辨证施治中,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鼻炎的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慢性鼻炎的思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思路首先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将慢性鼻炎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如风寒感冒、湿热壅盛、气血不足等。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中医医师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辨证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对于湿热壅盛型慢性鼻炎,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黄柏、荆芥、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鼻黏膜的炎症症状。
2. 祛风散寒法:对于风寒感冒型慢性鼻炎,中医常用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薄荷、苍术、羌活、防风等,这些药物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3. 益气养阴法:对于气血不足型慢性鼻炎,中医常用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麦冬、西洋参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可以改善鼻腔黏膜的营养供应,提高免疫力。
4. 清热利湿法:对于湿热壅盛型慢性鼻炎,中医常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黄芩、茵陈、白芷、草果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可以缓解鼻塞、鼻痒等症状。
5. 鼻腔洗浴法:鼻腔洗浴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鼻腔洗浴可以清洁鼻腔,去除鼻腔内的病菌和分泌物,减少鼻腔炎症的程度。
常用的鼻腔洗浴方法有盐水洗鼻、中药煎剂洗鼻等。
总结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炎进行有效治疗。
鼻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及疗效评估
鼻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及疗效评估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常伴有充血、流涕、鼻塞等症状。
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受外邪、体质虚弱等。
因此,中医辨证施治成为了鼻炎治疗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鼻炎的辨证与施治,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治疗的基础。
对于鼻炎的辨证施治,中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1.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特点,中医将鼻炎分为不同的分型,如风寒鼻炎、风热鼻炎、鼻虚证等。
通过辨别不同的分型,可以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 望闻问切在辨证过程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胸膈、面色等,倾听其声音和气味,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进行脉诊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进行准确的辨证。
3. 辨别邪正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与外邪侵袭、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
在辨证过程中,中医医生会判断患者体内的邪气是否过盛,恢复体内的正气是否需要加强。
通过辨别邪正,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施治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鼻炎,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来选用不同的中药。
比如对于风寒鼻炎患者,中医可使用薄荷、桔梗等祛寒解表的中药;对于风热鼻炎患者,中医可使用连翘、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
同时,中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调配中药方剂,以增强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鼻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中医常用的鼻腔艾灸疗法,通过对鼻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刺激经络的气血循环,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状况,从而缓解鼻炎的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鼻炎患者,中医可采用特定的按摩手法,如鼻翼按摩、太阳穴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状况。
三、疗效评估中医辨证施治鼻炎的疗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症状改善通过治疗,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是否得到缓解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慢性鼻炎是一种影响大量人群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嗅觉减退、头痛、咳嗽等。
中医药在慢性鼻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以整体观念诊治、辨证施治、调整内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估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根据个体的中医辨证分类、病情、症状分别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清热燥湿法慢性鼻炎中湿热蕴结型患者常见,表现为鼻汁稠黏、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可采用清热、燥湿、解毒的方法,如使用白芷、黄芩、连翘等中药,可清热燥湿,消散鼻腔湿热。
2. 益气健脾法脾胃虚弱是慢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脾胃功能健康,气血运行畅通,病邪难以侵袭。
中医治疗常使用调理脾胃、益气养阴的方法来改善体质,如黄耆、白术、党参等中药,可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3. 温阳行气法慢性鼻炎中寒湿凝滞型患者较为常见,其表现为鼻塞、清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中医治疗可采用温阳行气、化痰祛湿的方法,如使用蒲公英、石菖蒲、丁香等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阳气。
二、慢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对于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估:1. 症状改善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以及病史,评估慢性鼻炎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包括鼻塞、鼻涕、嗅觉减退等。
2. 医学观察评估通过中医医生的专业观察,评估舌质、脉象等病理指标的改善情况。
舌质的改善、舌苔的变化、脉搏的规律性等都可作为评估指标。
3. 辨证论治评估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以及辨证问诊,评估慢性鼻炎的病情辨证分型是否有所改善。
例如,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辨证分型明显减轻。
4. 望闻问切评估通过中医医生的望闻问切等方法,评估患者鼻腔黏膜的改善情况、气味感知能力的恢复等。
5.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通过让患者填写相关问卷,评估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包括日常活动能力、社交生活等方面的改善。
鼻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鼻炎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鼻炎是指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中医认为,鼻炎是因为鼻腔失去对外界有害物质的清除功能,导致邪气侵袭鼻部而引起的。
中医在诊断鼻炎时,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体质、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中医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鼻形、鼻孔大小、鼻黏膜颜色等来判断鼻炎的类型。
例如,鼻塞、鼻涕清稀的情况多属于风寒感冒所致;鼻塞、鼻涕黄稠或有腥臭味则可能是湿热的症状。
2. 闻诊: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中医可以初步判断鼻炎的类型。
如果患者鼻涕呈酸臭气味,有可能是湿热鼻炎;而鼻涕呈腥臭味则可能是鼻窦炎。
3. 问诊:中医医生会向患者了解症状的起因、发展、程度和其他相关情况,以了解疾病的具体表现。
例如,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是否有喷嚏、咳嗽、气喘等症状。
4. 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按压患者的穴位,观察其反应来判断病情。
例如,按压鼻翼区域,如果疼痛明显,可能是鼻炎。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鼻炎的常用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鼻炎,中医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风寒鼻炎,可使用葱白、生姜、大蒜等炖汤;对于湿热鼻炎,可以使用白朮、黄芩、黄柏等清热化湿的中药;对于鼻窦炎,可以使用蜂蜜、石膏、连翘等清热解毒、解表散结的中药。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鼻炎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鼻腔内的湿热状况。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穴、印堂穴等。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鼻翼、迎香穴等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4. 中医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鼻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提倡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燥热、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养阴滋润的食物,如鸭梨、苹果、百合等。
5. 中医穴位贴敷法:在中医治疗鼻炎过程中,根据病情可以在相应的穴位贴敷药物,通过渗透作用改善鼻黏膜的病变情况。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诊治慢性鼻炎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诊治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中医耳鼻喉科领域,对于慢性鼻炎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念。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的发生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
从病因病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肺气虚寒。
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寒则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导致鼻窍不利,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
其次是脾气虚弱。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则气血不足,鼻窍失养,同时脾不运化水湿,湿浊内生,上犯鼻窍,引发慢性鼻炎。
再者是肾阳不足。
肾主一身之阳气,肾阳不足则温煦失职,寒水上泛,鼻窍失于温养,也会导致鼻炎的发生。
此外,还有邪毒久留,气滞血瘀等因素。
在诊断方面,中医耳鼻喉科注重整体观念和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病情。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鼻部形态、颜色,以及面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情况,以及嗅其口气、鼻涕的气味等;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特点、诱发因素、全身症状等;切诊主要是触摸鼻部、切脉等。
例如,患者鼻塞、流涕清稀,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多考虑为肺气虚寒;若患者鼻塞、流涕黏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弱,可能是脾气虚弱;若患者鼻塞、流涕清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往往是肾阳不足。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气虚寒型,治疗宜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药物有黄芪、白术、防风、苍耳子、辛夷花等。
脾气虚弱型,治法为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补中益气汤加减是常用方剂,药物包括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等。
肾阳不足型,则以温补肾阳,通利鼻窍为主。
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附子等。
慢性鼻炎中医疗法
01 外感风热
02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桑菊饮(《温病条 辨》)合苍耳子散加减。菊 花12g,桔梗9g,连翘9g, 杏仁9g,薄荷9g,桑叶9g, 苍耳子9g,白茫15g,黄芩 9g,甘草9g.咽痛者加射干, 马勃;涕黄带血者加生地, 银花。
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治法:温肺益气,祛风通窍。
肥厚性: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下鼻甲组织增生肥
02
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01
慢性鼻炎中医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治法:疏风散寒,辛温通窍。
01
外感风寒
方药:苍耳子散(《济生方》)加减。苍耳子9g,辛夷川芎9g,白芷15g,细辛3g,升麻 9g,本通6g,甘草6g.咳嗽重者加紫苑,款冬花;挟湿者加藿香, 佩兰。
单击添加副标题
慢性鼻炎中医疗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 炎症。表现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肿胀, 称慢性单纯性鼻炎。若发展为鼻粘膜和 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
01
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单纯性:以间歇性两侧交替性鼻塞为主要症状。双下
甲充血肿大,用血管收缩剂后能缩小。
方药: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加味。人参9g,黄茂15g,白术 9g,炙甘草9g,细辛3g,白芷5g,苍耳子9g,鱼脑石15g,桔梗 9g,诃子6g.
脾气虚,邪滞鼻窍
01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党
参9g,茯苓159,白术9g,淮山药30g,炒扁豆9g,
02
莲子15g,薏苡仁30g,石菖蒲9g,苍耳子9g,陈皮
慢性鼻炎中医怎么治疗
慢性鼻炎中医怎么治疗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人们在治疗慢性鼻炎的时候常常因为着急而苦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介绍一、辨证内治1、外感风寒治法:疏风散寒,辛温通窍方药:苍耳子散加减。
苍耳子9g,辛夷9g,羌活9g,防风9g,藁本9g,川芎9g,白芷15g,细辛3g,升麻9g,本通6g,甘草6g。
咳嗽重者加紫苑,款冬花;挟湿者加藿香,佩兰。
2、外感风热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
菊花12g,桔梗9g,连翘9g,杏仁9g,薄荷9g,桑叶9g,苍耳子9g,白茫15g,黄芩9g,甘草9g。
咽痛者加射干,马勃;涕黄带血者加生地,银花。
3、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治法:温肺益气,祛风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味。
人参9g,黄茂15g,白术9g,炙甘草9g,细辛3g,白芷5g,苍耳子9g,鱼脑石15g,桔梗9g,诃子6g。
4、脾气虚,邪滞鼻窍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党参9g,茯苓159,白术9g,淮山药30g,炒扁豆9g,莲子15g,薏苡仁30g,石菖蒲9g,苍耳子9g,陈皮9g,湿重者加泽泻,车前草;有寒象者,加荆芥、细辛。
5、邪毒久留,气滞血瘀治法: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方药:当归芍药汤加味。
当归12g,赤芍15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地龙9g,辛夷花9g,白菊花12g,薄荷9g,黄芩9g,茯苓15g,泽泻12g,白术9g,甘草6g。
肺气虚者加黄芪,诃子;热重者加黄芩、贝母;头痛者加白芷,藁本,蔓荆子。
二、外治1、滴鼻:①辛夷花滴鼻液:辛夷花100g,水煎一次余300ml,去渣,过滤,加入适量防腐剂,装瓶备用,日3次,每次1~2滴。
②复方鹅芩滴鼻液:鹅不食草90g,黄芩90g,金银花90g,辛夷90g,白芷90g,川芎60g,细辛45g,甘油300ml,配制成1000ml液体,瓶装滴鼻。
2、碧云散吹鼻:每日3~4次。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验方案例
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验方案例慢性鼻炎是指鼻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出现鼻腔充血、分泌物增多、喷嚏等症状的一种慢性鼻部疾病。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慢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验方案例。
一、中医药治疗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类型有风热、寒湿、气虚等,不同的辨证类型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风热型慢性鼻炎,可采用解表清热、祛风散寒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寒湿型慢性鼻炎,可选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气虚型慢性鼻炎则需要益气固表的中药来调理。
2.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可选择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案。
内服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全身状况改善炎症状态,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白芷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药材。
外用药物常采用中药鼻腔喷剂,通过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来减轻炎症,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苦参、雷朋膏等抗菌消炎的药材。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禁自行用药。
3. 饮食调理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时也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患者应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加强机体免疫力。
此外,适当食用药膳对缓解鼻炎症状也有一定效果,如茯苓扁豆汤、桑叶汤等。
二、验方案例1. 黄连汤组成:黄连、黄芩、连翘、银花、板蓝根、黄柏、白芷。
用法用量:将上述药材捣碎,并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炖煮40分钟,去渣后取汁液。
2. 苦参鼻腔喷剂组成:苦参、黄连、白芷、石膏、甘草。
用法用量: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适量放入鼻腔喷剂器中,每天使用3-4次。
3. 茯苓扁豆汤组成:茯苓、扁豆、陈皮、莱菔子、生姜。
用法用量:将上述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煮沸,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去渣后取汤液。
以上是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和验方案例,但请注意,患者在应用前应咨询中医师的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方剂。
从中医角度看待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最明显的特征是鼻腔黏膜的炎症。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主要是由于鼻腔局部阴虚、痰湿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慢性鼻炎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提出了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慢性鼻炎的辨证分类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进行分类的,慢性鼻炎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阴虚型:常伴有鼻干、咽干、口干、咽喉干燥等症状,鼻腔黏膜干燥,较少鼻涕。
2. 痰湿型:鼻腔有大量浊鼻涕,常伴有头晕、胸闷、畏寒等症状。
3. 湿热型:鼻腔分泌物黄色或黄绿色,伴有热感、烧灼感、口苦等症状。
4. 肺热型:鼻腔分泌物多为白色或黄色,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二、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1. 阴虚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针对阴虚型慢性鼻炎,中医常采用滋养阴液、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玄参、麦冬、沙参等,这些药物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
2. 痰湿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对于痰湿型慢性鼻炎,中医常采用祛湿化痰、理气开窍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有功效可以湿气,化痰,调理消化系统。
3. 湿热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湿热型慢性鼻炎的主要问题是湿热传化,治疗时可采用清热燥湿、解毒利咽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黄连、生薏苡仁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功效。
4. 肺热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方法:针对肺热型慢性鼻炎,中医常采用清热降火、利咽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桑白皮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平喘润肺的功效。
三、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辅助疗法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有一些辅助疗法来帮助慢性鼻炎患者缓解症状。
1. 中药鼻洗:中药鼻洗是通过将中药煎剂用特定器械冲洗鼻腔,起到清热解毒、改善鼻腔黏膜炎症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效果。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
中医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的发生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邪气、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肺气虚弱、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肺经伏热等。
针对肺气虚弱型的慢性鼻炎,中医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玉屏风散加减。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比如,若患者鼻塞较重,可加辛夷、苍耳子等通窍之药;若流涕多,可加白芷、细辛等止涕之品。
脾气虚弱型的慢性鼻炎患者,治疗则以健脾益气为主。
常用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若患者伴有湿浊内生,出现舌苔白腻、头重如裹等症状,可加茯苓、泽泻等利湿化浊之药。
肾阳不足型的慢性鼻炎,治疗重点在于温补肾阳。
金匮肾气丸是常用的方剂。
该方中的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等药物,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对于此类患者,若出现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者,可加重肉桂、附子的用量,以增强温阳之力。
肺经伏热型的慢性鼻炎,治疗以清宣肺热为主。
常用的方剂为辛夷清肺饮加减。
方中黄芩、栀子、石膏等清热泻火,辛夷、枇杷叶、知母等宣肺通窍。
若患者鼻涕黄稠,可加鱼腥草、败酱草等清热解毒之品。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用于治疗慢性鼻炎。
其中,针灸疗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针刺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鼻腔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鼻炎症状。
艾灸也是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艾灸肺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能够温阳散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特色方法。
用手指轻轻按摩鼻部周围的穴位,如迎香、鼻通等,每次按摩数分钟,每日多次,可以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减轻鼻塞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鼻炎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效果显著。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鼻炎的。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的发生多与肺、脾、肾三脏虚损,以及外邪侵袭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气不足则易受外邪侵袭,导致鼻塞流涕;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上犯鼻窍;肾主纳气,肾阳不足则气不归元,鼻窍失养。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鼻炎主要从调理脏腑功能、祛除外邪入手。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肺气虚弱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对于脾气虚弱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对于肾阳不足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以温补肾阳。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鼻窍局部症状的中药,如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等,具有通窍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慢性鼻炎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迎香、印堂、风池、足三里等。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针刺此穴可以宣通鼻窍;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针刺此穴可以清头明目、通鼻开窍;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针刺此穴可以疏风清热、通利官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针刺此穴可以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自行按摩鼻部周围的穴位,如用双手食指按揉迎香穴,每次 1-2 分钟,每天数次;或者用手指从鼻梁两侧由上向下反复推擦,以局部发热为度。
此外,还可以按摩风池、合谷等穴位,以增强疗效。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慢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鼻炎得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就是以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得疾病。
本病病程较长,可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
慢性鼻窦炎绝大多数就是鼻窦内得多种细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链球菌多见。
慢性鼻窦炎得治疗往往就是长期得,尤其在天气变化及冬季时,注意防止外感,减少急性发作,坚持用药,必要时配合特殊治疗,慢性鼻窦之就是可以治愈得。
1、辨证论治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鼻塞日久,呈交替供或间断性鼻塞,时轻时重,涕色白而稀,遇寒症状加重,鼻粘膜及鼻甲肿胀,色淡或潮红,全身可兼肺脾气虚之症状,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宜补益肺脾,祛风散寒。
代表方:温肺止流丹加减。
2.邪毒久留,气滞血瘀证:鼻塞重,呈持续性鼻塞,多涕粘白或黄稠,嗅觉减退。
鼻粘膜肿胀硬实,暗红色,呈桑椹样。
可伴语言不畅,咳嗽痰多,耳鸣耳闭,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宜调与气血,化瘀通窍。
代表方:当归芍药汤加减,或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2、针灸疗法体针:主穴迎香、合谷、上星,配穴风池、太阳、印堂,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取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虚配肺俞、太渊,脾虚配脾俞、足三里,隔日一次,灸至发热为度。
3、单方验方(1)藿胆丸每次3-6g,日服2次。
(2)千柏鼻炎片每次3-4片,日服3次。
(3)鼻炎康每次4片, 日服3次。
4、外用药治疗—般来讲,鼻腔内忌用药粉喷人治疗,故不宜自行用配制药粉吸人鼻腔。
5、穿刺治疗对于鼻窦内积脓较多而又不易排出者可用此法,常用于上颌窦炎,本法安全,可靠,局部捌伤很小,须经医生操作用特制穿刺针穿入鼻窦内,将脓涕冲出,再将消炎药直接注入鼻窦,多可收到较好疗效。
6、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与肺、脾得虚损有关,故治法宜温补肺气或健脾益气,通利鼻窍。
基础方药:茯苓12克,党参,白术、陈皮、山药、苍耳子、辛夷、白芷各10克。
脓涕多者加鱼腥草12克、冬瓜子10克,头昏头痛者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鼻塞重、嗅觉下降者加鹅不食草10克。
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湿热、气郁与血瘀
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湿热、气郁与血瘀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其特征是鼻黏膜进行性炎症改变,常伴有鼻塞、鼻涕增多、嗅觉减退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鼻炎的发生与湿热、气郁和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一、湿热型鼻炎湿热型鼻炎是指患者鼻腔黏膜处于湿润炎症状态,并伴有湿气、热毒的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鼻涕黏稠、带有黄色或绿色、口苦口干、嗓子干痒等。
治疗湿热型鼻炎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中药治疗方面,常用的有石菖蒲、黄芩、黄连等。
石菖蒲能散风清热、疏风化湿;黄芩能清热燥湿,疏风解毒;黄连能清热燥湿,解毒利胆。
常见的处方包括石菖蒲饮、黄连解毒汤等。
除了中药治疗,湿热型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清淡饮食以减轻湿热的病理反应。
二、气郁型鼻炎气郁型鼻炎是指患者情绪低落、郁结不畅,导致鼻腔气机失调所引发的鼻炎。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不通、鼻涕清稀、嗓子干痒等。
治疗气郁型鼻炎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活血舒郁。
中药治疗方面,常用的有柴胡、青皮、郁金等。
柴胡能解郁和肝气、疏散风寒;青皮能舒肝解郁、疏散风气;郁金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见的处方包括柴胡疏肝散、青皮疏肝汤等。
此外,气郁型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或抑郁,有助于舒缓气机、缓解鼻炎症状。
三、血瘀型鼻炎血瘀型鼻炎是指患者因气滞血瘀,导致鼻腔血运不畅,以及鼻黏膜局部瘀血的鼻炎。
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血、鼻涕黏稠等。
治疗血瘀型鼻炎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通络止血。
中药治疗方面,常用的有川芎、桃花汤、蒲黄散等。
川芎能活血化瘀、舒缓经络;桃花汤能清热活血、舒缓经络;蒲黄散能活血化瘀、止血散结。
常见的处方包括川芎活血汤、桃花汤等。
此外,血瘀型鼻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鼻腔卫生,避免频繁揉鼻、用力擤鼻,防止鼻腔黏膜受损加重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并采用相应的中药处方来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慢性鼻炎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然后开具相应的方剂。
常见的证型有肺气虚弱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不足型等。
1、肺气虚弱型患者表现为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稀,遇风冷则加重,自汗,气短,面色苍白等。
治疗宜补肺益气,常用方剂如温肺止流丹加减,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细辛、辛夷花等。
2、脾气虚弱型症状为鼻塞较重,鼻涕黏白,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等。
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方剂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用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陈皮等。
3、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鼻塞持续,鼻涕清稀量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多等。
治法为温补肾阳,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附子、茯苓等。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慢性鼻炎的单方验方,如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组成,具有疏风通窍的作用。
二、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目的。
1、针刺常用穴位有风池、迎香、印堂、合谷等。
风池穴可疏风解表,迎香穴通利鼻窍,印堂穴醒脑通窍,合谷穴疏风清热。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2、艾灸对于虚寒型的慢性鼻炎患者,艾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艾灸百会、足三里、肺俞、肾俞等穴位,以温阳散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三、推拿按摩通过按摩鼻部及相关穴位,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症状。
1、用双手食指在鼻梁两侧来回摩擦,从睛明穴到迎香穴,每次 3分钟,每天 2-3 次。
2、按摩迎香穴,用食指指腹按压迎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30 次,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度。
3、按摩印堂穴,用拇指指腹按压印堂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30 次。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有效疗法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有效疗法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有效疗法是通过辨证论治,将疾病归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根治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慢性鼻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风寒犯表型、风热犯表型、肺胃湿热型、脾虚湿阻型等。
辨证分类是中医治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慢性鼻炎的辨证类型,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二、中医有效疗法1. 风寒犯表型鼻炎的治疗风寒犯表型鼻炎病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中医治疗这种类型的鼻炎,常采用辛温发散、祛风散寒的方法,如使用辛散发散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等,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2. 风热犯表型鼻炎的治疗风热犯表型鼻炎病情多见于夏季或湿热环境,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喉痒等症状。
中医治疗这种类型的鼻炎,常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散热的方法,如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荆芥等,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病情。
3. 肺胃湿热型鼻炎的治疗肺胃湿热型鼻炎病情多见于湿热环境或饮食不节,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口苦、口臭等症状。
中医治疗这种类型的鼻炎,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如黄芩、黄连等,可以改善肺胃湿热引起的鼻炎症状。
4. 脾虚湿阻型鼻炎的治疗脾虚湿阻型鼻炎病情多见于湿重环境或脾胃功能较弱,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治疗这种类型的鼻炎,常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如使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党参、白术等,可以改善脾虚湿阻引起的鼻炎症状。
三、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有效疗法在于其辨证施治的特点,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针对患者病情特点的治疗,达到较好的疗效。
此外,中医辨证施治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源,而非仅仅缓解症状,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四、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注意事项在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脏腑理论研究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脏腑理论研究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鼻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在治疗慢性鼻炎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的脏腑理论出发,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理论研究。
1. 脏腑理论对慢性鼻炎的解释中医的脏腑理论是一种通过对人体内脏腑功能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疾病发生的方法。
针对慢性鼻炎,中医认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
肺主呼吸,呼吸道异常会导致鼻腔黏膜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容易引起感染和炎症。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湿停则易发生黏膜充血。
肾主藏精华,肾阳虚会导致鼻腔受邪邪气的侵害。
通过对脏腑理论的运用,中医可以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不同类型。
2.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方法2.1 肺热燥毒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肺热燥毒型慢性鼻炎是指患者鼻腔干燥、流涕和鼻塞等症状,伴随有鼻腔疼痛或有时出现鼻衄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种类型的慢性鼻炎是由于肺热上升,湿热毒邪壅盛所致。
治疗时可使用清热解毒的草药,如黄连、连翘等,同时配合点状出血等方法以缓解鼻塞状况。
2.2 脾虚湿停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脾虚湿停型慢性鼻炎是指患者鼻塞重、流涕稀薄、恶寒倦怠等症状,伴随有食欲不振、腹泻或大便稀溏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种类型的慢性鼻炎是由于脾功能虚弱,湿气停滞所致。
治疗时可使用健脾祛湿的草药,如白术、党参等,同时配合饮食调理以增强脾胃功能。
2.3 肾阳虚型慢性鼻炎的辨证施治肾阳虚型慢性鼻炎是指患者鼻塞、流涕、声音低沉等症状,伴随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种类型的慢性鼻炎是由于肾阳虚弱,寒湿邪气侵袭所致。
治疗时可使用温阳散寒的草药,如仙灵脾、独活等,同时配合保暖措施以增强肾阳。
3.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中医辨证施治慢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鼻炎的症状和减少复发率。
一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辨证施治慢性鼻炎在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方面与西医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慢性鼻炎是一种常发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文从中医辩证治疗的角度对慢性鼻炎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病症适用不同药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鼻炎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7-01
慢性鼻炎属于常见多发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
后者大多是由前者病情加重导致,临床上病人有间歇性或者交替性鼻塞或持续性鼻塞。
当慢性鼻炎因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引起病情加重的,也称药物性鼻炎。
1慢性鼻炎的分类
1.1临床辨证,首重寒热。
慢性鼻炎的临床证候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气虚,二是郁热,三是血瘀,或兼痰凝。
本病大多数是慢性单纯性鼻炎,病人往往交替性与间歇性鼻塞,早晚气温较低或秋冬偏寒冷时鼻塞明显,运动后或温暖后鼻塞减轻、消失。
虽然肥厚性鼻炎病症多属血瘀、痰凝,以持续性鼻塞为主,但很多病人有时轻时重、早晚或寒冷季节加重的特点,这一点符合气虚不任风寒之邪的机理。
因此,气虚是慢性鼻炎的主要病机与主要证候,也是临床辨证为气虚证或虚寒证的基本原理,虽然慢性鼻炎是脏腑失调引发的疾病,但其脏腑失调或气虚的全身症状在多数患者并不显著。
其辨证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鼻炎间歇性、交替性鼻塞,在早晚气温偏凉
时症状明显的特点,并以涕白粘,舌质不红,脉象不数为根据,并进一步结合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的一些特点,辨证为肺虚邪证、脾虚邪滞证、阳虚寒滞证。
在慢性鼻炎中,郁热证主要是肺与阳阳明经郁热,以肺开窍于鼻,而鼻之经脉专属于阳明,也有胆经郁热者。
慢性鼻炎郁热证的辨证以二便、舌象、脉象为主,其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在早晚不一定偏重。
对于血瘀、痰凝之证,则以病程较长,鼻甲肥厚性改变的一些特点为主要依据。
1.2兼证为本,变症为标。
临床上慢性鼻炎有兼证与变症,兼证为本,变症为标。
兼证主要指鼻塞同时伴有鼻中隔嵴突、鼻中隔偏曲、变态反应性鼻炎、化脓性鼻窦炎这样一些病症。
对慢性鼻炎而言,实际上也主要是这几种鼻病。
对于明显的鼻中隔嵴突、鼻中隔偏曲,应当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难以取的效果;而对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化脓性鼻窦炎来说,可以依据变态反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炎之间标本同治的办法进行辨证论治,先治本,再治标。
慢性鼻炎的变症主要是咽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嗅觉障碍、头痛等病症,大多数由慢性鼻炎引起的,可以标本同治,但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其对听力的影响较大并具有较大潜在威胁,可以考虑先治标,再治本或标本同治,以标为主。
1.3通利鼻窍,灵活用药。
鼻塞是慢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临床用药方面,须配合使用通利鼻窍的药物。
通利鼻窍药物常用的有三类:一是辛温通窍类,适用于早晚鼻塞明显,鼻甲色淡等寒邪滞鼻的病
人,可用石菖蒲、白芷、苍耳子、细辛、辛夷、丁香、川芎之类药物;二是辛凉通窍类,适用于郁热证患者,主要是薄荷;三是活血通络类,对有鼻甲暗滞、鼻甲肥厚等气血瘀滞病证时,宜用路路通、穿山甲、皂角刺、木通、丝瓜络之类药物。
鼻属肺窍,肺主表,在多数情况下临床上通利鼻窍需要药品具有发散之力,故以上三类通利鼻窍之药物,以辛温通窍之药物为多,在气阳不足,寒邪滞鼻病证中必用。
对腑脏郁热证,也常于大多清热药中配伍辛温通窍之品而无虞。
1.4针推外治,不应偏废。
针灸、推拿具有疏通经脉、调理气机、调理脏腑的效果,单独应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也有较好疗效。
对慢性鼻炎之病,中医外治法有多种,而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有时仅用外治法亦可治愈;对于肥厚性鼻炎,如果配合运用外治法,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2慢性鼻炎分四证论治
2.1肺虚寒滞,宜温卫散寒,祛邪通窍。
对此类病症,可用当归10g,党参12g,黄芪15g,细辛3g,荆芥10g,诃子10g,甘草6g,桔梗10g,白芷10g。
偏阳虚寒滞者用当归四逆汤加温阳益气、芳香通窍的药物,可用泽泻10g,黄芪20g,白术12g,附片6g,当归10g,细辛3g桂枝6g,白芍药12g,炙甘草6g,大枣5枚。
2.2气虚邪滞,予补中益气,升清通窍。
药方:当归、川芎、白芷各10g,黄芪10g,党参、白术各12g,升麻、炙甘草、陈皮、柴胡、石菖蒲各6g。
加减方:偏寒者,可酌加附片、干姜之物;兼挟
热邪,适量加黄芩、桔梗,可以清热肃肺止涕;兼气滞血瘀者,如鼻塞时间长、程度重者,或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比较迟钝的,可加适量当穿山甲、归尾、姜黄、丹参、路路通之药物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2.3热郁血滞,当清泄郁热,活血通窍。
常用的药物有:当归尾、黄芩、桑白皮、辛夷(或白芷)、赤芍药、川芎、木通(或小蓟)各10g,葛根15g,升麻、甘草各6g。
变化:涕黏黄可加桔梗,鼻内干燥灼热感者,加麦门冬养阴生津;易感冒,常乏力者,可加炙黄芪、白术、陈皮(或神曲)之类以益气健脾;鼻甲表面不平的或者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迟钝患者,加干地龙、穿山甲、路路通之类药物化瘀通络。
2.4瘀血阻滞,应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对此症治疗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可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之类,还可酌加益气、化瘀通络之物。
常用药物有,白术12g,黄芪20g,红花6g,当归尾、川芎、生地黄、赤芍药、桃仁各10g,丹参20g,威灵仙15g,鸡血藤15g。
参考文献
[1]赵科鹏.推拿治疗慢性鼻炎3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63
[2]智慧轻摩揉搓治鼻炎[j].医药与保健,2005(6):63
[3]李凡成.中医耳鼻喉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