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FUDAN JOURNA L(S ocial Sciences)N o.3 2005・语言学研究・

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

李熙宗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 要] 长期以来,在语体的定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随着语体学研究的深化以及语体学成果影响的日渐扩大,其负面效应愈益显露。准确理解“语体”概念并加以科学定义对语体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而言已是至关重要。本文在观照汉语语体及其概念形成和研究史的基础上,对以往的各种语体定义及其分歧的成因作了系统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语体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确定,由此进而对语体进行了再定义。

[关键词] 语体 定义 评价 再定义

[中图分类号] H009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5)030176011

汉语语体学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①在理论研究和语体类型特征的描写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几年来,汉语语体学在其自身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进行拓展的同时,其既有的成果也正日益广泛地予其他相关学科以影响。而“语体”作为语言风格学和语体学②的一个基本概念,也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之中: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语体”已逐渐突破语言学的界域而进入到了文学、文学批评(文艺学)、文体学等学科并成为其重要概念;在这些学科领域中,“语体”因与文学新形式的探索,与文体创造的研究密切相关而成为一个常被运用的概念。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语体的这种自身研究日益深入,影响日渐扩大的情形不相协调的是,至今学术界对有关语体的性质、定义等问题的看法还相当不一致,给语体所下的定义也可谓是形形色色,反映出在对语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定上的明显分歧;而另一方面,至今还未有过论著专门就语体定义问题作系统、深入探讨的。这种在语体性质、定义看法上的分歧状况不仅对语体本身的研究已经并正在更为深刻地产生着负面的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相关学科在对语体概念理解和运用上产生随意性的基础,同样也给这些学科的研究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本文拟就语体的性质、定义问题作一系统、深入探讨,以期在此问题上能达到共识,对语体学研究,同时也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建设有所裨益。

一、对既有语体定义的归类和评价

在半个多世纪的汉语语体学研究中所形成的具体语体定义真可谓林林总总。为便于说明,我

[收稿日期] 20040224

[作者简介] 李熙宗(1940— )男,江苏太仓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修辞学习》杂志主编。

① 一般认为,在我国,语言学范畴的语体研究是从20世纪的五十年代才正式开始的,如此算来已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

程。

② 在语言学界,现在一般把“语言风格”看成是“语体”的上位概念,因此“语体学”也成了“语言风格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但

汉语语言风格研究的早期也有用语言风格和语言风格学来指称语体和语体学的。

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文学批评、文体学中常用到“语体”概念,并且有关于“语体”的种种论述。参见童庆炳《文体与文体

的创造》;程祥徽、林佐瀚主编《语体与文体》;王运熙、黄霖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之一汪涌豪《范畴论》等等有关著作以及其他相关论文。

671

们运用了自然语言逻辑分析方法对之作了分析和归纳分类。因为,当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时便不难发现,这种种不同的语体定义,实际只是由于对语体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歧而在定义时用相异的定义项加以表现所形成的直接结果;定义项的不同是这些语体定义最明显的差异之所在。从分类的角度看,这些相异的“定义项”正为对形形色色的语体定义进行区分、归类提供了依据和方便。下面大致依据定义项的相同相近对既有的各种不同语体定义进行简单的分类评介。

(一)“语言特点体系(综合)”说

有的学者认为,语体是运用全民语言选择语言材料所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系列)或语言特点综合。由此在定义时,以语言特点的体系(或综合)作为定义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语言特点体系(综合)说”的语体定义。如:

说话人、作者根据这些因素(指表达内容、交际目的、听众读者的特点、交际场合等———引者),结合实际,选择运用民族语言材料(词句),自然就产生一些特点。这种特点综合而形成的类型就是“语体”。(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语体是由于交际方式和活动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唐松波《文体、语体、风格、修辞的相互关系》,《修辞和修辞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以上诸定义①虽然具体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定义项的主要组成是一致的②,故大体可以“语体是由于交际方式和活动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综合”这一定义为代表。在这类定义中,“由于交际方式和活动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是定义项。它由两部分组成:“言语特点的综合”是被定义项“语体”的“邻近的属”,它指明并确定“语体”这一被定义项(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哪一类;而“由于交际方式和活动领域的不同而形成”是语体的“种差”,亦即“语体”这种“语言特点体系(综合)”跟其他各种“语言特点体系(综合)”区别之所在。这类定义通过“邻近的属”和“种差”的双重限定,对语体的本质作了揭示,把语体同其他事物作了界别。强调从语言物质性来揭示语体的本质,这是这类定义不同于其它语体定义的主要特点。

(二)“语言风格类型”说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语体就是受交际功能制约而在语言运用上所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以此作为定义项的主要组成部分给语体定义,形成为“语言风格类型”说。如:

由于交际的目的、内容、范围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时也会产生一些特点,这种特点的综合而形成的风格类型,叫做“语体”,语体不是文章体裁,也不能把语体看作特殊的独立的语言。(林裕文《词汇、语法、修辞》,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月)

所谓“语体风格”实际上就是由于使用语言的交际范围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等原

因在历史上所形成的某些主要的语言风格。这些语言风格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这种语言风格的类型,一般叫做“语体”。(周迟明《汉语修辞学的体系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59年4期)

上述定义中③,“由于交际目的、内容、范围不同在运用语言时所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是定义项。这类语体定义是由“由于交际目的、内容、范围不同在运用语言时所形成”这一被定义项“语体”的“种差”和“语言风格类型”这一被定义项“语体”的“邻近的属”相加而组成定义项来定义语体的。强调由交际功能不同所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来揭示语体的本质属性是这类语体定义的特点。

(三)“功能变体”说

7

71①②③宋振华、王今铮(1956)《语言学概论》、王希杰(1983)《汉语修辞学》也下过类似的定义。

这类语体定义中的各具体定义,它们的作为“语体”邻近属的“语言特点体系(或综合)”这一部分都是一样的;而作为定义项另一组成部分的“种差”,虽然在各具体定义中列举出的具体功能性因素有所多少,但作为“种差”的这一性质在各定义中都是一致的。为论述上的方便,故仅选择一种定义作为代表。

除上列定义外,唐松波(1961)《谈现代汉语的语体》、吴士文(1982)《修辞讲话》、宋振华等(1984)《现代汉语修辞学》、黎运汉(1989)《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谭永祥(1992)《汉语修辞美学》、倪宝元(1994)主编《大学修辞》以及李文明(1994)的论文《语体是言语的风格类型》也下了类似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