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汇总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步骤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步骤练习题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材料
- 天平
-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石头、塑料瓶等)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天平平稳且不晃动。
2. 用手轻轻按下天平的“归零”按钮,使得指针指向刻度的零位置。
3. 取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确保物体摆放平稳。
4. 等待指针稳定,读取天平的质量刻度值。
5. 记录读数,并将该物体从天平上取下。
6. 重复步骤3至步骤5,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
注意事项
- 在测量前确保天平的准确性,如有疑问请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 弄清楚物体应当放在天平的哪一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
实验材料
- 小盆或花盆
- 泥土
- 各种种子(如小麦、豌豆等)
实验步骤
1. 将泥土放入小盆或花盆中,铺平并用手指在泥土中挖几个小孔。
2. 将种子放入每个小孔中,然后用泥土轻轻覆盖种子。
3. 用喷水壶轻轻喷水,保持泥土湿润。
4. 放置小盆或花盆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5.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 注意保持泥土的湿润程度,但不要过于湿润。
- 观察过程中可以细致地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情况等。
- 实验结束后,可以对比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的速度和程度。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步骤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实验题一.探究地球的运动我的假设: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实验方法:(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升()落。
讨论:1.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答:当“我们”()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2.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答案:实验现象:西东东西讨论:1. 自西向东 2.自西向东二.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认识地球把毽子向上抛起毽子落回地面离开地面的人和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人用力向上跳跃人落回地面从高处向下扔橡皮橡皮落回地面把皮球使劲向上抛皮球落回地面三.模拟昼夜的形成我的假设: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地球仪转动时,橡皮泥小人所在的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实现现象说明了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形成的。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背对太阳的那面是()。
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自转球体白昼黑夜四.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实验一: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 电磁加热器2. 温度计3. 不同海拔高度的水样品4.实验步骤1. 将电磁加热器接通电源,将中的水样品放在加热器上进行加热。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3. 重复以上步骤,但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的沸腾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图表。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的沸腾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结论。
实验二: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1. 平板玻璃2. 白纸3. 手电筒4. 直尺实验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点作为光的发射点。
2. 将平板玻璃放在白纸上,使光所在直线与玻璃平面垂直,打开手电筒照射光到平板玻璃上。
3. 观察光经过平板玻璃后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4. 使用直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光的折射率,并比较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率。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可由斯涅尔定律描述,并且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情况。
实验器材1. 电池2. 电线3. 不同材料的导体样品(如金属铜、铁、铝等)4. 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与灯泡连接起来,使灯泡亮起来,确认电路正常工作。
2. 将不同材料的导体样品与电池相连,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记录每种材料导体样品连接时灯泡的亮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总结不同材料的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不同,其中铜的导电能力最好,铁和铝的导电能力次之。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题,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小学毕业科学实验题目集锦

小学毕业科学实验题目集锦
实验一:水的净化方法
题目:
探究不同方法对水的净化效果,比较滤水、煮沸和加氯三种方法的差异。
实验二:物体的密度测量
题目:
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比较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对密度的影响。
实验三:动物的适应能力
题目:
研究不同动物的适应能力,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生存能力。
实验四:植物的光合作用
题目: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五:简单机械的运用
题目:
使用简单机械,如杠杆和滑轮,解决不同问题,研究简单机械
的运用原理。
实验六:声音的传播
题目:
研究声音的传播,比较空气中和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质量。
实验七:电流的通路
题目:
研究电流的通路,构建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影响
电路亮度和声音的因素。
实验八:天气的观察和预测
题目:
观察天气现象,了解不同天气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状况,从而
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这些题目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思维。
小升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总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白糖 白色晶体颗粒 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试验过程:(1)把米饭或者淀粉用镊子放在洗净的玻片上。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碘酒滴于米饭或者淀粉上。
3、试验结论:米饭+碘酒——>蓝色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1、 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铁片 灰白色 有 无 光滑 较韧 能导电 能吸引铁锈 红褐色 无 有 粗糙 较脆 不导电 不能吸引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容积瓶、水和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但却是理解物体空间特性的基础。
2. 实验二:探究水的密度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描述水中分子聚集紧密程度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器皿、水和各种物体来比较它们的密度。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3.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组织结构非常重要。
4. 实验四:观察动物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观察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十分有趣,也是对我们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的一环。
5. 实验五:探究基本电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基本电路。
电路是电流在闭合通路中流动的路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来组装电路,从而了解电流的基本特性。
这个实验将为我们理解电的基本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与回顾在本次科学实验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测量物体的体积、探究水的密度、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以及探究基本电路等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科学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些实验,我发现科学实验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这些实验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以上所述,便是我撰写的有关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的文章。
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题汇总(精心整理版)

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题汇总(精心整理版)1、研究问题:斜面坡度对省力的影响假设: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改变条件:斜面坡度大小不变条件:重物、木板、提升速度实验方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用测力计记录不同坡度上提升重物所需的力,并进行比较结论:斜面坡度越小,省力越多2、研究问题:纸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假设:纸宽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实验步骤:在两叠书上放置不同张数的纸,记录每次能承受的垫圈数量,并比较结果控制变量:纸宽度不变量:桥墩高度、宽度,纸大小,垫圈重量,压垮程度结论:纸宽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3、研究问题: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假设: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改变条件:线圈圈数不变条件:电池节数、电线粗细、铁芯大小实验结论: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4、研究问题:电磁铁磁力与电池节数的关系假设: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大改变条件:电池节数不变条件:线圈圈数、电线粗细、铁芯大小实验结论: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大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加热前为白色固体,加热后首先变成液体,然后颜色逐渐变深,最终炭化。
如果继续加热,炭会燃烧,发生化学变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会燃烧,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
蜡烛的熔化是一种物理变化,而蜡烛油气化后燃烧则是一种化学变化。
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易溶于水的物质。
白醋则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一定的酸味。
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杯子的外壁也会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我们假设这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实验方法可以证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并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因此,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通过比较铁片和铁锈的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和磁铁吸引等特点,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
因此,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我们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而在木板中的部分则没有生锈。
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附答案实验一:浮力的探究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水、各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金属片等)步骤:1.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2. 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现象。
观察结果:1. 容器中的水面上升的高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较大的物体水面上升的高度较高,质量较小的物体水面上升的高度较低。
2. 相同质量的物体,形状的大小会影响水面上升的高度,较大体积的物体水面上升的高度较高,较小体积的物体水面上升的高度较低。
结论:浮力是水或其他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实验二: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材料:一个电池、导线、铜钢纸、木头块步骤:1. 将一个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另一端用手握住。
2. 用另一个导线的一端触碰铜钢纸,观察现象。
3. 将另一个导线的一端触碰木头块,再观察现象。
观察结果:1. 触碰铜钢纸后,导线和铜钢纸之间会有电流通过,导线感觉到的电流会产生一定的刺痛感。
2. 触碰木头块后,导线和木头块之间没有电流通过,导线感觉不到电流的刺痛感。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导体具有良好的电流导电性,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能够传导电流;而绝缘体则不具备良好的电流导电性,几乎不会让电流通过。
实验三:光的折射材料:一个直立的透明容器、水、笔步骤:1. 将透明容器中注满水。
2. 将笔放入容器中,观察现象。
观察结果:当笔从空气中插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笔折射的现象,即看起来笔在水中变形了。
结论: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的角度受到光线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导致物体看起来发生了形变。
实验四: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材料:显微镜、新鲜的洋葱和鲜豆胚芽、刀片、甲醇、碘酒、苏木精染液步骤:1. 将洋葱切成薄片,放入甲醇中浸泡片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

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小明也设计了实验,研究后得到如下数据: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六年级科学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题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 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2〕、盖上一块玻璃片。
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火焰熄灭〕。
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
〔4〕、杯中的液体是〔醋酸钠〕。
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铁定生锈实验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局部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局部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①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②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实验现象:铁钉在空盘子中有点生锈,在油盘子中没有变化,在水盘子中锈更多。
实验结论〔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原因分析:空气中有水分,水中也有空气,铁钉在空盘子和水盘子中都生锈了,所以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4、铁钉生锈观察记录表5、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响〔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局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外表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响是化学变化。
6、模拟月相变化实验〔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2〕、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3)、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整理1、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步骤:将湿馒头和干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放在暖气片上,观察5天后的变化。
结果:湿馒头发霉,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易导致食物发霉。
2、自制酸奶的实验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步骤:在牛奶中加入白糖,煮开后冷却至35-40℃,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倒入保温中,保温5-6小时。
结果:牛奶变成了酸奶。
结论:牛奶中的乳酸菌会发酵成酸奶。
3、探究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步骤:将纸做的小船放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时的现象。
结果:进港的船只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4、模拟地震的实验实验一:将毛巾叠起来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中间挤压;实验二:用小木棒弯曲直至断开。
结果:毛巾出现褶皱,木棒断开时有响声和震动感。
结论:地壳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造成地震。
5、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步骤:在铁盒子中放置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往洞中倒入番茄酱,用土豆泥封住洞口,加热后观察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结果: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6、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碗、石棉网步骤: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再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上方,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其底部。
结果:石灰水变浑浊,白瓷碗底部有黑色沉淀。
结论: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烟雾和二氧化碳,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黑色沉淀是烟雾产生的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1.研究的问题:斜面可以省力吗?我们的假设:斜面可以省力。
因为我们发现,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比沿着直线上山省力。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简单斜面。
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
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2.研究的问题: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的假设: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三个高低不同的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比力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
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变量:纸的长、厚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量:纸的宽度2厘米4厘米8厘米实验材料:实验过程: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2厘米宽的纸条,把垫圈悄悄叠放在纸条中央,直到纸条打仗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2.纸条换成4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3.纸条换成8厘米宽的,其他前提稳定,继续上面的实验。
比力纸条的宽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干系。
实验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4、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题目总览(精心整理版)

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题目总览(精心整理
版)
本文档整理了六年级科学全册中的实验题目,方便学生和老师查阅和选择。
以下是实验题目的总览:
1. 实验一:测量较短距离的长度
2. 实验二: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
3. 实验三:观察和描绘几种常见的物体
4. 实验四:测量固体物体的质量
5. 实验五:观察和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6. 实验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7. 实验七:观察和测量物体温度的变化
8. 实验八: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9. 实验九: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10. 实验十: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光源
11. 实验十一: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声音
12. 实验十二:观察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装置
13. 实验十三:观察并描绘类群中的种类差异
14. 实验十四:观察和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15. 实验十五:观察不同材料的溶解性
16. 实验十六:观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17. 实验十七:观察铁、铜、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全册实验题目的总览,希望对学生研究科学实验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经典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经典练习题以下是一些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的经典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实验知识。
1. 植物的生活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植物的生活性,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繁殖方式。
实验材料:- 豌豆种子- 绿豆种子- 黄瓜种子- 透明玻璃盆-土壤- 水实验步骤:1. 将豌豆、绿豆和黄瓜种子分别均匀地撒在三个透明玻璃盆的土壤上。
2. 给三个盆分别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每天观察三个盆的植物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数量等数据。
4. 观察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果实结实、花的开放和传粉等。
结果分析:1. 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高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分析植物的繁殖方式,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 飞行器设计实验实验目的:设计并制作能够飞行的纸飞机,了解飞行器的原理和设计要素。
实验材料:- 纸张- 剪刀- 胶水实验步骤:1. 利用纸张和剪刀设计出一架纸飞机的模型。
2. 根据设计来剪切和折叠纸张,将纸飞机制作完成。
3. 在合适的场地进行纸飞机的试飞,观察它的飞行轨迹和飞行距离。
结果分析:1. 观察不同设计方案的纸飞机的飞行效果,比较它们的飞行距离和稳定性。
2. 分析飞行器的设计要素,如机翼形状、重心位置等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3. 太阳能实验实验目的:利用太阳能发生器制作一个小型的太阳能设备,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原理。
实验材料:- 太阳能发生器- 电线- 小灯泡- 太阳能电池板实验步骤:1. 将太阳能发生器的电线接入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
2. 将太阳能电池板对准阳光,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结果分析:1. 观察太阳能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2. 分析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优点,如可再生、环保等。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经典练习题的简要介绍,请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并对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知识。
六年级科学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题1.用显微镜正确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方法(1)用吸取一地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滴在中央。
(2)在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3)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滴上几丝棉花纤维,其目的是。
2.(1)小苏打是一种色状的固体,白醋是一种、闻上去有味的液体。
(2)取一只烧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加入一匙小苏打,发现:,并听到“嘶嘶声”,用手摸杯壁比原来稍微一些。
(3)实验后,把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入这只烧杯中,火柴会,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是。
(4)这是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3.铁生锈实验(9分),如图所示: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甲乙丙(1)甲中的铁钉能和与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原因。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三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A. B. C.4.(1)配置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现。
过一会儿,取出铁钉,会观察到。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变化,因为。
(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请你再举出两个生活中发生化学变化的例子:、。
5. 连线:把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实验中的细石子地下水清水土层浸过墨水的纸巾下雨慢慢往上面喷水地下水被污染了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被填埋的垃圾6.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表示。
7.说说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表示。
8.下图所示为大熊座的明显标志,请写出它的名称,并利用它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方法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实验结论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实验专项练习一.实验名称:研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制作方法:用锥子在瓶底和瓶盖中心各打一个3毫米的孔。
将橡皮筋的一端从瓶内底孔穿出,在瓶外套上一根小木棍,另一端从瓶盖和圆形垫片的孔中穿出,套在长木棍的一端。
实验方法:转动长木棍使橡皮筋扭紧,然后放在地上,让滚筒运动。
东东所在小组绕了2圈滚筒才开始运动,在此基础上分别多绕5圈,10圈,20圈观察滚筒运动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并记录在下表中。
1. 使用工具注意 ,实验要多做几次,结果求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多转20圈时,运动路程可能是多少?在正确答案下打√。
3.实验结论:橡皮筋的圈数越多,能量越 。
滚筒运动的路程越即物体的能量越大,运动路程越 。
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材料:电池、绝缘导线、 、 。
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线圈数是20匝的电磁铁,接通电流,靠近大头针,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反复试几次。
2.线圈匝数分别增加到40匝、60匝,其他条件不变,观察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反复试几次。
实验记录:不变条件 电池数量相同(1节),铁芯相同,导线规格相同改变条件 线圈20匝 线圈40匝 线圈60匝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10个 个 30个实验结果:线圈匝数是 匝时,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最少,线圈匝数是 匝时,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匝数越 ,磁力越 ;匝数越 ,磁力越 。
三.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我们的假设:电池节数多,磁力 ;电池节数少,磁力 。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①电池1节 ②电池2节 ③电池3节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实验结论:增加圈数 运动路程(厘米) 5 32 10 59 20 84 116四.实验名称:制作简易太阳灶实验材料:大号手电筒的、、土豆等。
制作方法:用铁丝做一个固定反光碗并且可以调节的支架。
在中心固定一根铁丝,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右图所示: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接通电流时指南针 回到原位,这说明 ___________ 发生偏转 ;断开电流指南针________
第一次
改变因素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测试结果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电流强度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 圈数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在线圈圈数相同的情况下,电流强度越大,磁力越强;电流强度越小,磁力越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在“研究一”中我发现: ② 在“研究二”中我发现: ③ 比较“研究一”和“研究二”,我又发现: (2)应用:建房时,我们应该把横梁平放还是立放? (3)延伸:除了上面两种方法,还能用什么方法增强横梁 的抗弯曲能力?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厚度 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的(2分)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 N 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_____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 将电池正负极调换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试验次数
小强和同学在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实验时,记录了以下数据:
研究一: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横梁的宽度 1倍宽 2倍宽 3倍宽 4倍宽 承受的垫圈 2个 3个 5个 7个 个数 研究二: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横梁的厚度 1倍厚 2倍厚 3倍厚 4倍厚 承受的垫圈 2个 8个 32个 68个 个数
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时,小明是这样做的,并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的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用两节新的干电池串 联起来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 联起来
一次吸住7枚大头 针 一次吸住17枚大 头针
一次吸住26枚大 头针
(1)小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与( )有关 的问题。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不改变的因素是 (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 )。 (3)如果我要制作一个磁力十分强大的电磁铁,我 会采用哪些措施?
小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拿来线圈缠绕圈数分 别为50圈和100圈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先后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用一定的方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重复多次实 验,记录如下:
材料厚度 1倍厚度 2倍厚度 3倍厚度 4倍厚度 承受的垫 圈个数
2个
5个
9个
15个
(1)此实验必须控制相同的量有(写出2个即可):
(2 )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电和磁
一、判断题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
二、填空题
强 。 1、线圈越多,磁力越_____
• 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磁铁的磁力(二)
线圈圈数 有关的对比实验。该实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___________ 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 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某小组在测定不同坡度斜面上拉同一个物体时,记 录的弹簧秤读数,请你分析数据后填写实验结论。
A 斜面 的状 况 使用 力的 大小 实验 结论
B
C
D
3.5 N
2.8力。
要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呢?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 。 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改 变电磁铁线圈圈数,不改变铁芯的大小和线圈中的电流强度等因素,发现 如下:
线圈的圈数 铁芯上缠绕30圈 铁芯上缠绕60圈 铁芯上缠绕100圈
实验发现 可以吸引6枚大头针 可以吸引19枚大头针 可以吸引42枚大头针
请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 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 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甲
乙
丙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 甲 乙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_______ 电流大小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_________
三、实验题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这组同学研究的是 材料的 厚度 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的。
材料厚度 承受的垫 圈个数 1倍厚度 2个 2倍厚度 5个 3倍厚度 9个 4倍厚度 16个
(1)此实验必须控制相同的量有: 材料的宽度 材料的形状 (写出2个即可) (2)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