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总复习第2板块-专题4

合集下载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的物态变化后的物态吸、放热情况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水冶炼金属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混合液体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简记为“只吸热不升温”)。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几种图像【易混淆点】1.凝华与凝固: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

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2.升华与汽化: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

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3.“熔化”的“熔”子,常常被错写为“融”“溶”等。

4.“华”与“化”字时常用错。

没有“液态”出现的物态变化过程,用“华”;其余用“化”。

5.沸腾时液体内的“气泡”大小问题: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本 教材系统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17 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 □18 没没有 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
定义

固体

固体 晶体
区别
非晶体
特点 不断□19 吸吸热,温度□20 不不变 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熔 图象
化 熔化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条件
吸收热量
固体 区别 说明
常见物质
晶体
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对于晶体,其凝固点与熔点相 同 冰、海波、食盐、

实 验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 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论
5.(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实验研究对象应选取小颗粒(粉末状)固体,以保证物质受热均匀 交 (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和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 流 化形成的小水珠 与 (4)实验改进 反 (5)熔化前后曲线图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 思 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6)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吸热、内能增大
①在 □23 任任何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 ①在一定温度下进
温度条件
行;
蒸发时温度降低
②沸腾时温度不变
发生位置 液体□24 表表面面
液体 □25 内内部部 和 □26
表表面面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
影响因素 体的□27 表表面面积大积小大 、液体的□28 大气压、加热的快慢 小 温温度 度
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 铁等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2021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四)压强与浮力

2021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四)压强与浮力

专题(四) 压强与浮力【规律总结】 以如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设容器底面积为S ,厚度不计):图ZT4-1图ZT4-2例 [2015·广安] 如图ZT 4-3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现把长方体物块A 放入容器中。

已知A 的密度为0.6×103kg /m 3,高为15 cm ,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13。

则物块A 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________cm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________Pa 。

(A 不吸水,g 取10 N /kg )图ZT 4-3【思路点拨】图ZT 4-4【答案】 9 300【针对训练】 1.[2014·遂宁] 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ZT 4-5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图ZT 4-5A .下沉,变小B .下沉,变大C .上浮,变小D .悬浮,不变2.[2014·重庆A 卷] 如图ZT 4-6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断细线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T 4-6A .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B .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C .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D .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3.[2014·巴中] 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盐水,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ZT 4-7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 甲浮、F 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是F 甲、F 乙,p 甲、p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T 4-7A .F 甲浮<F 乙浮F 甲=F 乙 p 甲<p 乙 B .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C .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D .F 甲浮=F 乙浮F 甲<F 乙 p 甲>p 乙4.[2015·成都B 卷] (多选)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ZT 4-8甲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篇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精讲篇 教材系统复习 第2讲 光现象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 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 C (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于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于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版本导航】人教:八上P68~P88 教科:八上P55~P71
考点1:光、光速
O
°
4.一束平行光线与镜面成30°的夹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 6600°°.
考点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反射 图示
现象
不同点
共同点
视觉特点
反射面光滑,平行 都遵循光 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
镜面
光反射后仍然□12 的□13 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
反射 平平行 行
反反射
来明亮、刺眼,如玻璃 定
律射,光路 幕墙

人教八上 P80图4.3-11
命题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5.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
被测者头部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
(1)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2m. (2)镜中的像是虚虚 (选填“虚”或“2实”)像.
(3)若测试者靠近镜子,则看到的视力表的像不不变 (选填“变大”

人教八上 P82图4.4-4 命题点:光现象的辨识 4.如图所示是小明和爷爷到湖中叉鱼的情景. (1)船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反 射形成的. (2)小明想要叉到鱼,应瞄准鱼的射下下方 (选填“上方”或“下方”), 说明人眼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方位置要浅 浅 (选填“深”或 “浅”),这是由光的折折 射现象引起的.
的颜色 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7.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1×0 1 8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

专题04 声的利用与噪声控制【核心考点讲解】一、声可以传递信息1、利用“回声定位”传递信息(1)蝙蝠寻找食物;(2)倒车雷达;(3)利用“B超”为患者检查;(4)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2、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1)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2)修车师傅根据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3)铁路工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发现螺栓松动;(4)工业上用金属探测仪检查金属内部存在裂痕;(5)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海啸等发生的位置。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1、实验探究实验过程:用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随音乐摆动。

得出结论:声可以传递能量。

2、实际应用(1)超声波碎石;(2)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3)超声波雾化加湿器;(4)超声波切割机。

【必刷题型精练】1.(2021•柳州中考)噪声是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A.频率B.能量C.速度D.音色解: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能量发电,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2.(2021•哈尔滨模拟)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B超诊疗解: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C正确;D、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故D错误。

答案:C。

3.(2021•绵阳模拟)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 实验题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❶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19·吉林市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使激光束紧贴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________,将纸板NOF向前折或者向后折,在纸板NOF 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若将纸板沿着ON对折,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径迹完全重合,这说明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实验❷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19·长春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将________。

实验❸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2016·长春中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2019·吉林市一模)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强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 光现象 真题强化训练【无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 光现象 真题强化训练【无答案】

《专题4 光现象》真题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2021辽宁鞍山中考)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中屏幕上出现的是倒立的虚像B.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2.(2021广西柳州中考)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3.(2021江苏常州中考)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A.B.C.D.4.(2021广西河池中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密林中的阳光B.手影戏C.海巿蜃楼D.小孔成像5.(2021江苏常州中考)光从室外透过玻璃进人室内,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6.(2021湖北荆门中考)小明在湖边树萌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7.(2021四川德阳中考)德阳的清晨风景如画,旌湖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高楼在水中呈现出清晰的倒影,一群红嘴鸥欢快地从湖中捕捉食物。

对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A.岸边高楼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是光源C.红嘴鸥看见水中的“食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色散形成的8.(2021辽宁辽宁中考)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的“鸟”是实像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看到的“鱼”是虚像9.(2021四川自贡中考)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是()A.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10.(2021江苏常州中考)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第2期)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第2期)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第2期一、单选题1.(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恩施山美水美,经常可以看到山上云雾缭绕,雾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华【答案】C【详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熔化C.凝华D.汽化【答案】A【详解】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宝贵的资源。

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C.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D.岳阳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答案】B【详解】A.地面上的水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为汽化现象,故A错误;B.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热水袋用水来取暖,故和水的比热容大有关,故B正确;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D.水是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丰富,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4.(2021·山西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答案】C【详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2021年河南省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4章课时2 透镜

2021年河南省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第4章课时2   透镜

眼睛及视力矫正 1.眼睛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成倒立、⑳__缩__小____的实像。
(2)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21 __凸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22 __焦__距____。
(3)明视距离:正常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 25 cm。
3.(2019河南,9)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 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 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2020·云南)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 12.5 cm 的凸透镜、光屏、 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⑧ 答图
(2)将下图中的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物体的像。
⑨ 答图
(3)将下图中的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物体的像。
⑩ 答图
(4)物体成虚像时的光路。
2.成像规律及应用
光路图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1)
u>2f
⑪___2_f_>_v_>_f__ 倒立 ⑫_缩__小___ 实像
照相机
(2) ⑬__u_=__2_f____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4讲 物态变化

(6)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 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③③(选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7)某同学认为用图丙的加热方式可以缩短实验时间,该加热方式与原来
的相比,存在的不足是加加热热时时物质物受质热受不均热匀不.均 匀
(1)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分度值为 □1400..11℃℃; 体温计 (2)读数时 1□5 可可以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拿着体温 计用力向下甩(不甩:只升不降,高准低不准)
⇨ 1.(人教八上 P49 图 3.1-3 改编)如图所示,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C )
2.(人教八上P52图3.1-8改编)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232℃3 ;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1177℃.
(9)(分析问题)如图戊所示,当 c、d 温度计示数都达到 99 ℃后,示 数均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沸不沸腾腾(选填“沸腾”或“不沸
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 快快 (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 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蒸发发 吸收的热量.当小明给烧杯中的水加
举例
地上的水慢慢变干
烧开水
说明: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如露珠的形成; ②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
⇨ 5.(人教八上 P3 图 1 改编)“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 沸腾知识时,小雨做了如下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 停止沸腾.迅速塞紧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 瓶内的水重新沸腾,此过程中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液化化(填物态变化名称),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降低低.

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4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解析版)

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04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考点一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1.(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分析并回答:甲乙(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乙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解析】(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不变。

2.(2019·荆门)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乙(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 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答案】(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2)晶体;变大;小于【解析】(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如图,物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四 动态电路和电路故障分析物理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四 动态电路和电路故障分析物理课件
12/9/2021
类型四 电路故障类型二 短路
【例4】 〈2016·成都〉某实验小组用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 的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甲、乙两灯都不亮,为了找到故障原因。 小张用一根导线来检查。当导线与AB两点连接时,甲灯不亮乙灯亮;当导 线与BC两点连接时,两灯都不亮。由此推测故障是( B )
12/9/2021
专项练习
1. 〈2015·福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 滑片P向右移动时( C ) A.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小 B.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压表V示数变大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比值不变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比值不变
12/9/2021
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D.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方法点拨】 判断动态电路电表示数变化问题的基本策略:首先识别电路的连接 情况是属于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然后找出电路中有几个仪表(电流 表或电压表),并分别判断它们各测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根据
流表的示数:I′=
U R
= 6V 10
=0.6A,故D错误。
【方法点拨】
串联电路动态分析步骤:(1)首先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情况, 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2)根据电阻变化及欧姆定律 I=U 判断电路
R 中电流的变化;(3)根据U=IR判断固定部分(即阻值不变部分)电压变化;
(4)根据U=U1+U2判断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
12/9/2021
V2的电示压数表U2V与1的电示流数表UA12与的电示流数表的A比1的值示为数n2的=比U I 值2 为,n1U=1<U I U1 2,,所电以压n表1 <n2,故A错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四 质量和密度 学案(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四 质量和密度 学案(含答案)

质量和密度一、知识结构二、典型例题【例1】质量为1.5×105m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牛B.一只老母鸡C.一本书D.一头大象答案:C【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B.1 kg铁的质量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小D.将一铁块拉制成铁丝,它的质量是将不发生变化答案:D【例3】对几块形状和体积各不相同的实心铜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铜块密度大B.体积小的铜块密度大C.几块铜块的密度都相同D.需要知道铜块的质量和体积才能判断答案:C【例4】如图3-3-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A、B 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A. ρA>ρB>ρ水B. ρB>ρA>ρ水C. ρA>ρ水>ρBD. ρ水>ρA>ρB答案:C【例5】一个铁球,它的质量是624.1 g,它的体积是100 cm3,试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答案:21cm3【例6】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为1.1×103 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500 mL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 kg,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答案:加500mL水【例7】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如图3-3-2所示,在下列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数据,并填入正确的实验步骤:①A.测出玻璃杯和所剩液体的质量m2=_______ g;B.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_____ cm3;C.测出玻璃杯和液体的质量m1=_______ g;D.算出液体的密度为ρ=_____ g/cm3;E.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__________ g.②以上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32.5、40、71.0、0.96、38.5、CAEBD三、真题练习1.(2019·昆明)如图6所示,在波黒一个村子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圆石,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圆石工法技术的结果。

云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4】热学(38页)

云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4】热学(38页)

图TZ4-2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专题四
热学
解析
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 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 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 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 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 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图TZ4-1
专题四
热学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读数。用温度计测液体 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杯 壁、杯底接触。温度计读数时,不需要估读,读到分度值即 可。
专题四
热学
要点3 物态变化 例3 [2014· 临沂]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 重要的意义。如图TZ4-2所示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 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构成物体的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专题四 要点2
热学 温度和温度计
例2 如图TZ4-1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操 D ,测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 作正确的是________ 16 为________ ℃。
专题四
热学
专题训练
1.[2014· 杭州] 如图TZ4-5所示,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
图TZ4-5
专题四
热学
2.如图TZ4-6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D )
图TZ4-6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到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到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到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到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主要内容:1.运动的速度2.能量二.重点、难点: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

2.掌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单位。

3.知道一切物体都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4.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三、知识点分析(一)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1.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米/秒常用单位:千米/时换算:1米/秒=3.6千米/时3.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计算: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vssvt。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t求出平均速度及速度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与t成正比,s与t的比值是不变的,即v是不变的。

4.变速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它不能把物体在某段路程内的(或某段时间内的)的运动快慢都精确地表示出来。

其中,s表示某段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表示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能量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3.能量形式具有多样性。

4.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光能、太阳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5.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互相转移。

6.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第三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二板块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二板块
·新课标
第二讲│ 针对训练
物理
3.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K2 -4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 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 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 明___反__射__光_线__、__入__射__光_线__和__法__线__在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在图甲 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 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在__光__的__反_射__现__象__中__光_路__是__可逆的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入射光线、反射 光线和法线在_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
图K2-2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物理
(2)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以看到反射 光线沿原_入__射__光_线__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__可__逆____的。
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__同__一__平__面_内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法__线___两 侧;反射角_____等__于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可__逆____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不__能____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 像是__虚__像__。(5)当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
小__不__变____。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物理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虚_____像;像与物的 大小___相_等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__相__等____;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__垂_直____。(可记 忆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 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及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 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驱除热量的 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 率之比。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表一: 频率 f/Hz
物理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挡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 的迎角为 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 5 次实验并计算升力 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 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一、阅读研究型 【例 1】(2017·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 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 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 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 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象见图 2 和图 3 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 温度 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 5℃ 以上。
[取空气的比热容 c=1.0×103 J/(kg·℃)]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5)夏天,上述空调机开始工作 0.5 h 后,家中房间温度降至设定 温度,随即空调机处于低速稳定运转状态,又工作了 10 h, 全过程共耗电 2.9 kW·h。则前 0.5 h 内空调机消耗的电能是
0.7kW·h,后 10 h 空调机的电流是 1A。
变频空调机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 以实现室内、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 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 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 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
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
冰时,体积变大 ,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 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 度 为 - 17℃ , 应 选 用 何 种 较 合 适 比 例 的 防 冻 冷 却 液 ?
物理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飞飞机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
从从 00°°到到 220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
物理
(3)根据表一中的数据,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冷媒”流量 Q 与变 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关系图象。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 80 Hz
时,“冷媒”流量为 112233((112200~~112266))kg/h。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4)表二中空调机额定制冷量为 22 660W,在额定状态下工作 10 min, 可以使 266kg 的空气温度下降 6 ℃。
流量 Q/(kg·h-1)
30 50 70 90 110 130 38 72 106 140 174 208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表二:
输入功率/W 制冷量/W 能效比
物理
最小 130 650 -
额定 700
3.80
最大 1400 3600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1)空调机工作时,当液态“冷媒”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 态时,需要吸收热量。
55%(选填“35%”“45%”“55%”或“65%”),简述选用理由: 原原液液含含量量 55%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27℃,沸点高于 110066℃℃;;另另外外除除了了满满足足凝凝固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55%的 防防冻冻冷冷却却液液比比热热容容大大,,冷冷却却效效果果好好 。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3)现有原液含量为 75% 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 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
①密密度度变变小,② 比比热热容容变变小小,③沸沸点点升升高高, ④凝凝固固点点升高,⑤ 质质量量变变小小 。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例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2)关于变频空调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变频空调的压缩机与定频空调一样,也是断断续续工作的 B.空调机制冷时,图中铜管 A 内流动的是气态“冷媒” C.空调压缩机是利用降温的方法使“冷媒”发生物态变化的 D.变频器供电频率越小,空调机的制冷能力越强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第二板块 专题训练
专题四 综合能力题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综合能力题是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科学探究、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并体现体验性要求的考查。该题 型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解决新问题的分析 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整体要求较高。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二、问题探究型 【例 3】(2018·温州)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
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 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 帮助下,小明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 式进行如下实验。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 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变频 空调”相比,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 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 目的。
中考宝典(广东专用版)
物理
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 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即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 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