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中考数学:证明线段相等的一些常见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一些常见方法证明线段相等,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几何后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常见入门题,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本文以一道题为例,介绍证明线段相等的常见方法.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105ACB BAD ∠=∠=︒,45ABC ABD ∠=∠=︒,求证:CD AB =方法1如图2,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再过点A 作AF CD ⊥于点F .则可证ACE ACF∆≅∆于是有CE CF AF AE ==,.45ABC ABD ∠=∠=︒CE CF AF AE∴==,得AB CD=方法2如图3,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交AD 于M 点,则由条件,易得30ACM BAC DCM ∠=∠=∠=︒,75AMC CAM ∠=∠=︒AC CM∴=ABC CDM ∴∆≅∆,于是有AB CD=方法3如图4,过点A 作CD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E 点.10545ACB ABC ∠=︒∠=︒,30BAC ∴∠=︒10545BAD ADC ∠=︒∠=︒,7560DAC ACD ∴∠=︒∠=︒,30CAE ∴∠=︒75AEC ACE AE AC∴∠=∠=︒=,故由ABE CDA ∆≅∆,得AB CD=方法4如图5,过A 作AE DC ⊥于点E ,并延长到点N ,使AN AB =,连CN ,则有ABC ANC∆≅∆45N D ∴∠=∠=︒DE AE EN EC∴==,DC AN AB∴==方法5如图6,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并延长到点G ,使CG CD =,连AG ,则有ADC AGC∆≅∆45G D ∴∠=∠=︒AH HG GH BH∴==,DC CG AB∴==实际上,方法4和方法5都是利用了对称的思想,分别以AC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方法6如图7,过C 点作DC 的垂线交DA 的延长线于P 点.则有PAC BCA∆≅∆得AB CP CD==方法7如图8,过A 点作AB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Q 点,则有QAC DCA ∆≅∆,得AB CQ CD==方法8如图9,以AB BC 、为邻边构造ABCE ,连DE .由45ADC AEC ∠=∠=︒,可知A E D C 、、、四点共圆(当然也可通过三角形相似解决),得75DEC DAC ∠=∠=︒30ADE ACE ∠=∠=︒75DEC EDC ∴∠=∠=︒DC EC AB∴==方法9如图10,以AD DC 、为邻边构造ADCR ,连BR ;类似方法8得解.方法10如图11,分别过D C 、点作AD AC 、的垂线交于E 点.易知A D E C 、、、四点共圆,DC 平分ADE ∠,EC AC∴=EDC CBA CD AB∴∆≅∆=,方法11如图12,分别过A B 、点作AC BC 、的垂线交于E 点;类似方法10得解.方法12如图13,分别作ADC ∆和ABC ∆的外接圆⊙1O ,和⊙2O .45ABC ADC ∠=∠=︒ 2sin sin AC AC r D B ∴==∠∠,(r 为外接圆半径)∴⊙1O ,和⊙2O 为等圆,故CD AB=反思1、本题纯以角度为条件,由条件可以求出所有角的度数,由此联想到寻找特殊角度,构造含特殊角度的直角三角形,所以首先想到方法1.2、构造全等是我们解决证明线段相等的常见手段.当把相关线段放在三角形中发现不全等时,用“一定、二看、三构造”的策略构造全等形,方法2和方法3就呼之而出.3、全等变换在初中阶段不常用,但用之有效.本例中方法4、方法5、方法6、方法7都用了轴对称;方法8和方法9都用到了中心对称的思想;方法10和方法11既有轴对称又有中心对称的思想.4、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构造辅助圆,结合利用正弦定理.5、巧妙利用45度的特殊角,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转移线段建立联系.如方法6和方法7.6、实际上解决本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通过中间比证明线段相等.利用“双A形”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线段相等等.本例中,用到的方法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同学们要注意方法的提炼、总结、归类,由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平行垂直的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面几何定理总结1、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7)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8)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9)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10)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1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3)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14)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15)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16)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17)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18)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19)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0)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2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2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24)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8)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9)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10)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12)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3)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4)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6)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证明平行的方法(1)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7)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4、证明垂直的方法(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三角形两边a、b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c的平方,则此三角形直角三角形(5)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7)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8)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9)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10)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1)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5、证明全等或相似的方法(1)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6)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7)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8)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0)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1)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1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6、有关比例的定理(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4)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7)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8)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1)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7、几何不等式(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1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
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后,我们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作出归纳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⑵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⑴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⑵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 ⑶寻找某条线段,证明所证的两条线段都与它相等.善于发现、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常见的构造方法有:平分线+平行线、平分线+垂线、中线+垂线.如图所示: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山东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ABCABDM FC【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山东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 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祖冲之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BCA D图2B CA D图1O ABCMD EEA BDCFBCAD能力训练A 级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点A 所引BC 边的高线恰等于BC 边长的一半,则 ∠BAC =__________.2.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BC =660,△ABC 以点C 为中点旋转到△A ′B ′C 的位置,顶点B 在斜边A ′B ′上,A ′C 与AB 相交于D ,则∠BDC =_________.3.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E ⊥BC 于E ,EF ⊥AC 于F ,FD ⊥AB 于D ,则AD =_______.(天津市竞赛试题)4.如图,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cm ,9cm ,9cm ,5cm ,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cm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如图,△ABC 中,AB =AC ,∠B =360,D 、E 是BC 上两点,使∠ADE =∠AED =2∠B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44422a b c b c =+-,44422b ac a c =+-,44422c a b a b =+-,则△ABC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希望杯”邀请赛试题)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0 B .300或1500 C .1200或1500 D .300或1200或15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0,∠A =300,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江苏省竞赛试题)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ACDBB ′A ′(第2题)AB CDEF (第3题)(第4题)9915BACBCABCADFG E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⑴ 求证:AD ⊥CF ;⑵ 连结AF ,度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 +BD =CD .(天津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江苏省竞赛试题)12.如图1,Rt △ABC 中,∠ACB =90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⑴ 求证:CE =CF ;⑵ 将图1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 ′D ′E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 ′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山西省中考试题)B ACDA BDFE C图1A B D FE C图2A ′E ′D ′C ENMBDB 级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则∠B :∠C 的值=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两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BAC +∠DAE =150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边△ABC 所在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_________个.4.如图,在△ABC 中,∠ABC =600,∠ACB =450,AD 、CF 都是高,相交于P ,角平分线BE 分别交AD 、CF 于Q 、S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1200,EA =AB =BC =12DC =12DE ,则∠D =( ) A .300B .450C .600D .67.50(“希望杯”竞赛试题)6.如图,∠MAN =160,A 1点在AM 上,在AN 上取一点A 2,使A 2A 1=AA 1,再在AM 上取一点A 3,使A 3A 2=A 2A 1,如此一直作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A .A 5B .A 6C .A 7D .A 8 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B =∠BPC =∠CP A =1200,则点P 叫作△ABC 的费尔马点,如图1.⑴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尔马点,且∠ABC =600,P A =3,PC =4,则PB 的值为_____.⑵如图2,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尔马点P ,且BB ′=P A +PB +PC .(湖州市中考试题)ABC(第1题)(第2题)ABD E CA BPACBB ′图1图2A BD CEF PQS (第4题)A B CED第5题AA 1NMA 2A 3(第6题)8.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12(AB +AC ). (重庆市竞赛试题)10.在等边△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作∠DAE =600,DE 交∠C 的外角平分线于E ,那么△ADE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学习报》公开赛试题)ABQCABD CFE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l:12y x m=-+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C(-4,-4)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B于点D,CD=10.⑴求直线l的解析式;⑵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将直线l沿y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在直线CD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宁波市江东区模拟题)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4).⑴求B点坐标;⑵如图2,若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ACD=900,连接OD,求∠AOD度数;⑶如图3,过点A作y轴于E,F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G在EF的延长线上,以EG为直角边作等腰Rt△EGH,过A作x轴垂线交EH于点M,连接FM,等式AM FMOF-=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
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在几何题目中经常出现。
其中,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包括内角和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证明线段相等是常用的证明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内角和定理法:
内角和定理是指三角形中所有内角之和为180度。
这一定理可以用于证明线段相等。
例如,若要证明线段AB与CD相等,可以先作AB和CD的连线,构成三角形ABC和三
角形CBD。
通过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出∠ACB和∠CDB的和为180度。
若又已知∠ABC和∠CBD 的和为180度,那么两个三角形中剩下的角必然相等。
因此可以得出线段AB与CD相等的
结论。
二、余弦定理法:
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边为c,而其余两边为a和b,那么三角形的任意一个角度所对应的角度的余弦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osC = (a^2 + b^2 - c^2) / 2ab
如果要证明线段AB与CD相等,可以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CB中
所对应的角的余弦值。
因为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所以它们所对应的角的余弦值也
相等。
这样可以得出三角形ABC中AB的长度与三角形DCB中DC的长度相等的结论。
sinC = c / (2R)
其中,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以上就是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不同的证明方法适用于不同
的情况,而且证明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种方法。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
来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初中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
初中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线段相等和线段比例关系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性质,其证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1.利用等长矩形的性质:如果四边形ABCD是等长矩形,那么AB与CD、BC与DA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利用相等角的性质得出等长矩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四边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2.利用勾股定理:如果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且AB的平方等于AC的平方加上BC的平方,那么AB与BC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利用勾股定理以及角度的对应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3.利用线段的长度性质:当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时,它们的线段加法等于它们的线段减法,即AB+CD=BC+AD,其中AB和CD是相等的线段,BC和AD是相等的线段。
证明方法是将给定的线段按照等式两边长度相等的条件分别相加,然后通过观察得出结果是否相等。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是相似的,那么AB与DE、BC与EF、AC与DF的比值相等。
证明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度的对应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然后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2.利用线段分割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满足AB/BC=DE/EF,那么这个点C把线段AB和线段DE、EF按照相等的比例分割。
证明方法是将已知的线段比例转化为直线上点的坐标比例,根据线段分割定理得出结论。
3.利用线段的相似性质:当两个三角形或四边形中的对应边按照相等的比例分割时,它们的对应边的比例也相等。
证明方法是利用对应边的比例分割得出相似性质,然后利用线段的性质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线段相等、比例关系的证明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是初中阶段常用且比较简单的方法。
在实际的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这些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造,以便得到正确的结论。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方法总结
《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的专题复习一.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中点: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4借助中介线段二.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对顶角相等2.等式的性质3.角平分线4垂直的定义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6.全等三角形7.同角的余角相等8等角的余角相等9.同角的补角相等10等角的补角相等1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三.证明垂直的方法1.证明两直线夹角=90°2.证明邻补角相等3.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4证明三角形两内角之和=90°5.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必定垂直于另一条6.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经典题型:.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例题1.如图,已知AB=AC,AD//BC,求证2、基本图形“双垂直”本节常用辅助线是围绕角平分线性质构造双垂直(需对其对称性形成感觉)。
例题2.如图,,与的面积相等.求证:OP平分.例题3、如图,,E是BC的中点,DE平分.求证:AE是的平分线.3.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例题4.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E=DC+CE,求证:AF平分∠DAE。
4.利用定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5.如图,已知ΔABC的两个外角∠MAC、∠N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B的平分线上。
5..和平行线结合使用,容易得到相等的线段。
基本图形: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D∥AB,则有∠1=∠2=∠3,所以AD=DP。
例6.如图,ΔABC中,∠B的平分线与∠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D,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6.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
例7.如图,已知在ΔABC中,AB>AC,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P是AD上一点,求证AB-AC>PB-PC。
7.角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综合例题8、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于G,DE⊥AB于E,DF⊥AC延长线于F.(1)求证:BE=CF.角平分线专题复习(解答部分)一、平分线的应用。
专题14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平面几何中线段相等的证明看似简单,但方法不当也会带来麻烦,恰当选用正确的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本模型】(一)常用轨迹中:①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②线段中垂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若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则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二)三角形中:①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②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③任意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平分底边.⑤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⑥有一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⑦中位线: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⑧同底或等底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高也相等.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底也相等.(三)特殊四边形中:①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其的交点到四顶点的距离相等.③菱形中四边相等.④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对角线相等.⑤梯形中位线: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四)圆中: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等弧或等圆心角、等圆周角所对的弦、弦心距相等.②同圆或等圆中,等弦所对的弦心距相等,等弦心距所对的弦相等.③任意圆中,任一弦总被与它垂直的半径或直径平分.④自圆外一点所作圆的两切线长相等.⑤两相交圆的公共弦总被连心线垂直平分.(五)全等形中:全等形中,一切对应线段(对应的边、高、中线、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都相等.(六)等量代换或线段运算:①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②对应相等线段的和相等;对应相等线段的差相等.③对应相等线段乘以相等倍数所得的积相等;对应相等线段除以相等倍数所得的商相等.【典例分析】[例1](2019苏州)如图,ABC △中,点E 在BC 边上,AE AB =,将线段AC 绕点A 旋转到AF 的位置,使得CAF BAE ∠=∠,连接EF ,EF 与AC 交于点G .求证:EF BC =.【点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果所证两条线段分别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或者,通过简单处理,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可考虑这种方法。
初中阶段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初中阶段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一、等长法:1.直接用尺量法:使用尺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将两条线段分别放在尺上进行测量,若两条线段的长度完全一致,则可以证明它们相等。
2.利用等长线段:若已知两条线段AB和CD相等,目标要证明两条线段EF和AB相等,可以寻找一个等长线段,如BC等于EF,然后利用等长线段具有传递性,即AB=CD,CD=BC,从而得出EF=BC=CD=AB。
3.利用配准法:将两条线段平行摆放,保持它们的位置不变,然后通过调整另外一个参照物,使其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它们的长度相等。
4.用折叠法:将一条线段对折,使两端的点重合,然后将另一条线段沿着对折的线段展开,如果两条线段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相等。
二、搭建正方形法:1.通过构建正方形来证明线段相等。
如果已知两条线段AB和CD相等,并且它们都是正方形的一条边长,那么可以利用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来证明EF和AB相等。
2.构造对原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将线段分成两等分,然后用等边三角形法或者利用等分线段法证明线段相等。
三、利用连线的性质:1.利用三角形边关系:已知两个点A、B和C,若AB=AC,则证明线段BC和AB相等;2.利用平行线性质:若已知线段AB和CD平行,并且AB=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线段EF与线段CD平行,并且EF=CD,由此可以推断EF=AB。
3.利用等角性质:若已知两个等角∠A和∠B,同时已知线段OA=OB,则可以证明线段AB和OA相等。
四、利用条件与性质:1.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边相等,则可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其他边也相等。
2.利用圆的性质:如两个线段的长度分别与圆心角相等的两条弧相等,则可以推断这两个线段的长度也相等。
五、利用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和AC,而BC的长度已知,若AB²+AC²=BC²,则可以证明线段AB和AC相等。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证明线段相等的10种方法
※.在△ABC 中,AB =AC ,D 为AB 上一点,E 为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 ,连DE 交BC 于F ,求证:DF =EF 。
[证法1]过D 作DG ∥AC 交BC 于G 。
∵AB =AC ,∴ABC ∠=ACB ∠。
∵DG ∥AC ,∴DGB ∠=ACB ∠,∴ABC ∠=DGB ∠,∴BD =DG , 又BD =CE ,∴BD =CE 。
∵DG ∥AC ,∴FDG ∠=FEC ∠、FGD ∠=FCE ∠,而BD =CE ,∴DFG ∆≌EFC ∆,∴DF =EF 。
[证法2]过D 作DG ∥AC 交BC 于G 。
∵AB =AC ,∴ABC ∠=ACB ∠。
∵DG ∥AC ,∴DGB ∠=ACB ∠,∴ABC ∠=DGB ∠,∴BD =DG ,又BD =CE ,∴DG =CE ,而DG ∥CE ,∴四边形DGEC 是平行四边形,∴DF =EF 。
[证法3]过E 作EH ∥BD 交BC 的延长线于H 。
∵AB =AC ,∴ABC ∠=ACB ∠=ECH ∠。
∵EH ∥BD ,∴ABC ∠=EHC ∠,∴ECH ∠=EHF ∠,∴CE =EH , 又BD =CE ,∴BD =EH 。
∵EH ∥BD ,∴DBF ∠=EHF ∠、BDF ∠=HEF ∠,而BD =EH ,∴BDF ∆≌HEF ∆,∴DF =EF 。
[证法4]过E 作EH ∥BD 交BC 的延长线于H 。
∵AB =AC ,∴ABC ∠=ACB ∠=ECH ∠。
∵EH ∥BD ,∴ABC ∠=EHC ∠,∴ECH ∠=EHF ∠,∴CE =EH ,又BD =CE ,∴BD =EH ,而BD ∥EH ,∴四边形BDHE 是平行四边形,∴DF =EF 。
[证法5]过D 作DJ ∥BC 交AC 于J 。
∵DJ ∥BC ,∴AB BD =AC CJ,而AB =AC ,∴BD =CJ ,又BD =CE , ∴CJ =CE 。
初中阶段求证线段相等的几种证法
线段相等的几种证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选用恰当的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依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方法,以供参考.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当所要证明的线段分属两个三角形时,应首先分析这两个三角形是否有等量关系,要证其全等尚缺少什么条件.然后通过证明其他三角形全等或运用其他方法,补足所缺条件.若无现成的三角形,需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过O作直线交AB于E,交CD于F.求证:AE=CF.分析:要证AE=CF,需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有一对对顶角,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道,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此题得证.例2、正方形ABCD,G为AB上任一点,EF⊥DG,交DA、CB分别于E、F.求证:EF=DG.分析:(如图1)此题EF不在三角形中,可过E作EH⊥BC于H,构成Rt△EH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二、用中介线段证明线段相等当所要证明的两条线段中有一条或两条都不属于三角形的边,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一般要寻求与两线段相等的第三条线段作媒介.例3、已知:△ABC中,∠B的平分线交AC于D,过D作DE∥BC,交AB于E,过E 作EF∥AC,交BC于F.求证:BE=CF.分析:所要证的BE与CF两条线段不是同一三角形的边.由题设可知四边形EFCD为平行四边形,得CF=DE,所以需证BE=DE,由角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证.本题中是以DE作为媒介.三、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果两条所证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证全等一时难以证明,可以考虑用此法.例4、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分析:延长AD到G,使DG=AD,连结BG.得到△ADC≌△GDB,可知AC=GB,∠FAE =∠BGE.再由BE=AC推出BE=BG.利用对顶角相等和等角对等边可得出结论.四、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证明线段相等若两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且图中有关线段中点,常证明两线段是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所分第三边的两部分;或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证对角线相互平分.应用这种方法证题,若图形不完整,可适当添加辅助线将图形补充完整.例5、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与AC相等且相交于E,M、N分别为AD、BC的中点,线段MN与AC、BD分别相交于F、G.求证:EF=EG分析:要证EF=EG,需证∠EFG=∠EGF.此题中出现了两个中点,但这两点的连线不是中位线,所以应增加AB的中点P,连结MP、NP,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证MP=NP、NP∥AC和MP∥BD.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证结论.五、利用线段中垂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当题目中出现线段垂直平分线或角平分线时,常利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例6、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O,∠B的平分线交AD于I.求证:(1)OA=OB=OC;(2)I到BC、CA、AB的距离相等.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AD为底边上的中线,同时也是底边上的高,所以O点既在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⑵.六、利用相似三角形或比例线段证明线段相等若题目中出现比例线段,四条比例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或不能构成两个三角形.此时需要添加辅助线,作平行线转移比例,构造出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例7、直线EFD与△ABC的边AB、AC分别交于F、D,交CB边的延长线于E,且=求证:BE=AD分析:(如图2)由四条线段成比例,但这四条线段又不能构成两个三角形,可利用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过D作DG∥BC,交AB于G,可得出△GDF∽△BEF、△ADG∽△ACB,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通过转移比例得出:=,证得两线段相等.上述几种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在遇到此类问题是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归类总结,使学生掌握解答问题的技巧,可以提高解题效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则可使学生在解题中拓展思路,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品质。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训练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训练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后,我们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作出归纳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⑵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⑴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⑵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 ⑶寻找某条线段,证明所证的两条线段都与它相等.善于发现、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常见的构造方法有:平分线+平行线、平分线+垂线、中线+垂线.如图所示: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山东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ABCABDM FC【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山东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祖冲之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BCA D图2B CA D图1O BCMD EEABDCF BCAD能力训练A 级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点A 所引BC 边的高线恰等于BC 边长的一半,则 ∠BAC =__________.2.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BC =660,△ABC 以点C 为中点旋转到△A ′B ′C 的位置,顶点B 在斜边A ′B ′上,A ′C 与AB 相交于D ,则∠BDC =_________.3.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E ⊥BC 于E ,EF ⊥AC 于F ,FD ⊥AB 于D ,则AD =_______.(天津市竞赛试题)4.如图,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cm ,9cm ,9cm ,5cm ,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cm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如图,△ABC 中,AB =AC ,∠B =360,D 、E 是BC 上两点,使∠ADE =∠AED =2∠B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44422a b c b c =+-,44422b ac a c =+-,44422c a b a b =+-,则△ABC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希望杯”邀请赛试题)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0 B .300或1500 C .1200或1500 D .300或1200或15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0,∠A =300,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江苏省竞赛试题)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ACDB B ′A ′(第2题)AB CDEF (第3题)(第4题)9915BACBCABC ADFG E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⑴ 求证:AD ⊥CF ;⑵ 连结AF ,度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 +BD =CD .(天津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江苏省竞赛试题)12.如图1,Rt △ABC 中,∠ACB =90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⑴ 求证:CE =CF ;⑵ 将图1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 ′D ′E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 ′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山西省中考试题)B ACDA BDFE C图1A B DFE C图2A ′ E ′D ′ AENMBDB 级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则∠B :∠C 的值=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两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BAC +∠DAE =150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边△ABC 所在平面内求一点P ,使△PAB 、△PBC 、△P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_________个.4.如图,在△ABC 中,∠ABC =600,∠ACB =450,AD 、CF 都是高,相交于P ,角平分线BE 分别交AD 、CF 于Q 、S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1200,EA =AB =BC =12DC =12DE ,则∠D =( )A .300B .450C .600D .67.50(“希望杯”竞赛试题)6.如图,∠MAN =160,A 1点在AM 上,在AN 上取一点A 2,使A 2A 1=AA 1,再在AM 上取一点A 3,使A 3A 2=A 2A 1,如此一直作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A .A 5B .A 6C .A 7D .A 8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B =∠BPC =∠CPA =1200,则点P 叫作△ABC 的费尔马点,如图1.⑴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尔马点,且∠ABC =600,PA =3,PC =4,则PB 的值为_____.⑵如图2,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尔马点P ,且BB ′=PA +PB +PC .(湖州市中考试题)ABC D(第1题)(第2题)ABD E CABPACBB ′图1图2A BD CEF PQS (第4题)A B CED第5题AA 1NMA 2A 3(第6题)8.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12(AB +AC ). (重庆市竞赛试题)10.在等边△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作∠DAE =600,DE 交∠C 的外角平分线于E ,那么△ADE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学习报》公开赛试题)ABPQCABD MCFE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l:12y x m=-+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C(-4,-4)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B于点D,CD=10.⑴求直线l的解析式;⑵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将直线l沿y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在直线CD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宁波市江东区模拟题)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4).⑴求B点坐标;⑵如图2,若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ACD=900,连接OD,求∠AOD度数;⑶如图3,过点A作y轴于E,F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G在EF的延长线上,以EG为直角边作等腰Rt△EGH,过A作x轴垂线交EH于点M,连接FM,等式AM FMOF-=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1 延长MF ,BA 交于E ,延长FM 至点P ,使MP =MF ,连BP ,则△BMP ≌△CMF ,∴BP =CF . ∵AD 平分∠BAC ,AD ∥FM ,∠BAD =∠DAC =∠MFC =∠AFE =∠E =∠P ,∴AE =AF ,BE =BP ,即AB +AE =AB +AF =AB +AC -CF =CF ,∴CF =12(AB +AC )= 12(7+11)=9.例2 D例3 提示:△EM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AM ,易证:△ADE ≌△BAC .∴AD =AB , 又∠DAB =90°.又∵M 为BD 中点,∴AM ⊥DB 且DM =BM =AM . 又∵∠MDE =∠MAC =105°,∴△EDM ≌△CAM . ∴EM =MC ,∠DME =∠AMC , ∴∠DME +∠EMA =∠AMC +∠EMA =90°. ∴△EM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例4延长AD 至G ,使DG =AD ,连接BG . 由△ADC ≌△GDB ,得AC =BG ,AC ∥BG . ∵BE =AC ,∴BE =BG ,得∠BED =∠BGD , ∴∠F AE =∠BGD =∠BED =∠AEF , 故AF =EF .例5 提示:结合图1,给出解答过程.由图形的轴对称性知:△ABO ≌△ACO ,∴∠BAO =∠CAO =10°,∴∠ABO =∠ACO =20°,∴∠AOB =∠AOC =150°.又∵BO =BC =CO = AD ,∴△ACD ≌△CAO ,∴∠AOC =∠CDA =150°,故∠BDC =30°.A 级1.90°或75°或15°2.72°3.24.375.D6.D 提示:将三式相加7.D8.C9.⑴先证△ACD ≌△CBF ,∴∠CAD =∠BCF .又∵∠CAD +∠CDG =∠BCF +∠CDG =90°, ∴∠CGD =90°,∴AD ⊥CF . ⑵△ACF 为等腰三角形.10.提示:延长DB 至E ,使BE =AB ,连结AE ,证明∠E =∠C ,AC =AE . 11. 提示:证明△DCA ≌△ECB 、△DCM ≌△ECN ,∠NCM =60°. 12. ⑴提示:先证明∠CEF =∠CFE .⑵作EG ⊥AC 于G ,证明△CEG ≌△BE ´D ´,可得CE = BE ´,又CF =CE ,BE ´=CF .B 级1.2:12.110°3.104.D5.C 提示:在五边形内作等边三角形ABF ,则E 、F 、C 在一条直线上.6.B7. 提示:⑴ ⑵ 在BB ´上取点P ,使∠BPC =120°,再在PB ´上取点E 使PE =PC ,连结CE . 则由△PCE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PC =CE ,∠PCE =60°,∠CEB ´=120°∵△ACB ´为正三角形,∴可证:△ACP ≌△B ´CE . ∴∠APC =∠B ´EC =120°,P A =EB ´.ACGDEF∴∠APC =∠BPC =∠CP A =120°,∴P 为△ABC 的费马点. ∴BB ´过△ABC 的P ,且BB ´=EB ´+PB +PE =P A +PB +PC .8. 提示:延长AB 至M ,使BM =BP ,连结PM ,则AB +BP =AM ,可证明BQ =QC . ∴AQ +QB =AQ +QC =AC ,又由△AMP ≌△ACP 得AM =AC ,故AB +BP =AQ +BQ .9. 提示:延长FM 至P ,使PM =FM ,连结BP ,则△BMP ≌△CMF ,AE =AF ,BE =BP .10. 提示:当D 为BC 的端点,显见△AED 是等边三角形;当D 为BC 边的中点,取AC 的中点F ,连接DF ,易证△CDF 为等边三角形,又△ADF ≌△EDC ,故△ADE 为等边三角形.猜测:当D 为BC 上任意点时,△ADE 也为等边三角形. 11.(1)142y x =-+;(2)过点C 作CH ⊥y 轴于H ,证明△AOB ≌△BHC 即可;(3)符合条件的P 点共有5个,分别为()()()()84,12,4,,4,8,4,4,4,43⎛⎫-------- ⎪⎝⎭.12.提示:(1)B (8,0);(2)如图a ,过A 作AS ⊥OB 于S ,过D 作DT ⊥x 轴于T . ∵△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S =AS =BS ,再由△ASC ≌△CTD ,可得:AS =CT ,SC =TD . ∴CT =AS =OS ,∴OT =CS =TD . ∴∠TOD =45°,则∠AOD =90°;(3)等式成立,理由如下:如图b ,在AM 上截取AS =OF ,连ES ,可证△EAS ≌△EOF ,可得:ES =EF ,∠AES =∠OEF ∴∠SEF =∠AEO =90°,∴∠FEM =∠SEM =45°. 又∵EM =EM ,∴△EFM ≌△ESM ,∴FM =SM , ∴AM =AS +SM =OF +FM ,∴1AM FMOF-=.x图a图b。
利用三角形相关知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利⽤三⾓形相关知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法2019-09-22可以说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初中⼏何证明中⽐较基本的题⽬。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看似简单,但所适⽤的定理也⽐较多,要想熟练掌握,其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现就从三⾓形相关知识出发进⾏探究,仅供同学们参考。
⼀、利⽤两三⾓形⾯积相等地,等底必等⾼,等⾼必等底证明在三⾓形中需要证明等底或等⾼时,可以利⽤⾯积相等证明。
[例1] 求证:等腰三⾓形两腰上的⾼相等。
证明:如图1,在等腰中,作BDAC于D,CEAB于E,⽽AB=AC,BD=CE⼆、利⽤“直⾓三⾓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半”证明线段相等如果所证两线段所在的图形能构成直⾓三⾓形,并且可能构成斜边及斜边上的中线,⽤上⾯⽅法⼀时证不出来,可以考虑此法。
[例2]如图2,正⽅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EC和DF相交于G,连接AG,求证:AG=AD。
证明:作DA、CE的延长线交于HABCD是正⽅形,E是AB的中点AE=BE,∠AEH=∠BEC,∠EBC=∠EAH=90°AEH≌BEC(ASA)AH=BC,AD=AH⼜F是BC的中点 RtDFC≌RtCEB∠DFC=∠CEB ∠GCF+∠GFC=∠ECB+∠CEB=90°∠CGF=90 DGH=∠CGF=90°DGH是Rt AD=AHAG==AD三、利⽤等腰三⾓形三线合⼀证明线段相等若要证明两条线段在同⼀直线上并且有共同端点,可以考虑此法。
[例3] 如图3,已知ABC为Rt,D为,DEAC于E,DFBC于F。
求证:AE=CE,BF=CF证明:连结CDD为RtABC的斜边AB的中点AD=CD=BD ADC与CDB均为等腰三⾓形⼜DEAC,DFBCAE=CE,BF=CF.(等腰三⾓形底边上的⾼线平分底边)四、利⽤等腰三⾓形的判定(等⾓对等边)证明线段相等如果两条所证线段在同⼀三⾓形中,证全等⼀时难以证明,可以考虑⽤此法。
初中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初中几何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摘要:平面几何证明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证明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学生对于几何证明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本文在介绍证明线段相等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分别讨论了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何种方法最为合适,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解决证明线段相等的这类问题。
关键词:平面几何;线段相等;分类思想Abstract: The plane geometr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students,and that line segments equal plane geometry proof problem often encountered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pecific image thinking period, the geometric proof of the problem students often do not know how to st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basic knowledge of that segment is equal the last, sums up the common methods that line segment equal, and examples are discussed in what circumstances should use what kind of method is most appropriate, help students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that is equal to the line.Key words: plane geometry; reasoning proof; line segment几何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
【专题】初中平面几何:线段垂直相等问题
【专题】平面几何:线段垂直相等问题一、简介在一些几何证明题中,条件出现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些其他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然后求证两条线段垂直且相等。
这类题目有一定的技巧性,现总结出通用方法如下。
二、基本方法若两个全等三角形两边对应垂直,则它们的第三边也垂直。
如图,OA⊥OC且OA=OC,OB⊥OD且OB=OD,=>AB⊥CD且AB=CD。
在具体的题目中,要求找到或者构造这样的适合条件的全等三角形,证明这两个辅助三角形另外两边分别垂直相等,即可推出第三边(即需证边)垂直且相等。
具体方法为:(一)要证的两条线段共端点如图,要证OA⊥OB且OA=OB,可以考虑分别过A、B作过O的一条直线的垂线,证明△AOC≌△BOD。
或者直接找到OC⊥OD且OC=OD,再证AC⊥BD且AC=BD即可。
选择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二)要证的两条线段不共端点如图,要证AB⊥CD且AB=CD,看起来两条线段毫无沟通关系,比较难下手。
实际上,根据上述基本方法的定义,方法不言而喻:连接异线段端点BD,以BD为斜边作等腰RT△BDO,证明OA⊥OC且OA=OC即可。
另外,如果直接证明有困难,可以考虑利用中位线的知识,把要证的线段位似放大为原来的两倍,放大后保持原线段位置关系。
证明放大后的线段垂直相等就可以了。
三、例题及解析1、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以AB和AC为边向外作两个正方形ABGF和ACDE,M是GD中点。
求证:MB⊥MC且MB=MC。
解析:要证的线段MB、MC共端点,结合过M有一条与已知条件关联非常大的直线DG,经尝试可知应过B、C作DG垂线。
这时需证MP=CQ和BP=QM。
显然条件还是无法利用,于是再过E、F作EK、FJ⊥DG。
以证MP=CQ为例,首先不难得CQ=DK,故只需证MP=DK,即证明PK=MD=12DG。
为了看图方便,去掉多余部分,重新作图如下:在GD上取N使PG=PN,则可推BN=BG,进而得B是△ANG外心,得∠ANG=45°,又由EA=ED,∠AND=135°可得E是△AND的外心,故EN=ED,即NK=DK,于是就得PK=12GD。
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A CB DP QB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1.证明两线段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如果所证两条线段分别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或者,通过简单处理,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可考虑这种方法。
例1.如图, B 、C 、D 在一直线上,△ABC 与△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AD 分别交AC 、EC 于点G 、F 。
(1)求证:AE=BD (2)求证 CG=CF。
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例3.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为圆上两点,且弧CB =弧CD ,CF ⊥AB 于点F ,CE ⊥AD 的延长线于点E . .(1)试说明:DE =BF ;$&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证明线段相等如果两条所证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证全等一时难以证明,可以考虑用此法例1.如图,已知△ABC中,AB=AC,DF⊥BC于F,DF与AC交于E,与BA的延长线交于D,求证:AD=AE。
]例2. 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1)求证:AG=C′G;、例3.如图,△ABC内接于半圆,AB是直径,过A作直线MN,若∠MAC=∠ABC,D 是弧AC 的中点,连接BD交AC 于G , 过D 作DE⊥AB于E,交AC于F.求证:FD=FG(!二、证明两线段都等于第三线段或者第三个量等量代换:若a=b ,b=c ,则a=c ; 等式性质:若a=b ,则a -c=b -c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分别以两腰CD AB 、为边向两边作正方形ABGE 和正方形DCHF ,联结EF ,设线段EF 的中点为M .求证:MD MA =.`&例2.例3.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OC AB BC ,=交⊙O 于点F ,直线AF 交BC 于E .求证:CF BE =.《,F O A 第4题图第9题图GME FHDCBA【巩固练习】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上和AD 的延长线上,且BE=DF ,连接EF ,G 为EF 的中点.求证:(1)CE=CF ;(2)DG 垂直平分AC .)2、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AD=CD,∠ABC=60°,延长AD 到E,使DE=AD,延长DC 到F ,使DC=CF,连接BE 、BF 和EF.⑴求证:△ABE ≌△CFB; ⑵如果AD=6,tan ∠EBC 的值.$《3.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C=90°,AB=BC ,M 为BC 边上一点.A-BDECF(1)若∠DMC=45°,求证:AD=AM.(2)若∠DAM=45°,AB=7,CD=4,求BM的值.·4、已知梯形ABCD中,AB∥CD,BD⊥AC于E,AD=BC,AC=AB,DF⊥AB于F,AC、DF 相交于DF的中点O.(1)若点G为线段AB上一点,且FG=4,CD=3,GC=7,过O点作OH⊥GC于H,试证:OH=OF;(2)求证:AB+CD=2BE.¥->5.已知,矩形ABCD 中,延长BC 至E ,使BE=BD ,F 为DE 的中点,连结AF 、CF.求证: (1)∠ADF=∠BCF ;(2) AF ⊥CF.>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DC ,AB ∥DC ,AB=BC ,AD 与BC 延长线交于点F ,G 是DC 延长线上一点,AG ⊥BC 于E . (1)求证:CF=CG ;(2)连接DE ,若BE=4CE ,CD=2,求DE 的长.…7.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AD ⊥CD ,AC=AB ,∠DAC=30度.点E 、F 是梯形ABCD 外的两点,且∠EAB=∠FCB ,∠ABC=∠FBE ,∠CEB=30°. (1)求证:BE=BF ;(2)若CE=5,BF=4,求线段AE 的长.'F E D C B A 12 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阶段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一)常用轨迹中:
①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②线段中垂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④若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则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图1).
(二)三角形中:
①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
②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任意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平分底边.
⑤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⑥有一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⑦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图2).
⑧同底或等底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高也相等.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若面积相等,则底也相等(图3).
(三)四边形中:
①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②矩形对角线相等,且其的交点到四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菱形中四边相等.
④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对角线相等.
⑤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图4). (四)正多边形中:
①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且边长an = 2Rsin (180°/ n)
②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外接圆半径R )相等、各边的距离(边心距rn ) 相等.
且rn = Rcos (180°/ n)
(五)圆中:
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等弧或等圆心角、等圆周角所对的弦、弦心距相等.
②同圆或等圆中,等弦所对的弦心距相等,等弦心距所对的弦相等.
③任意圆中,任一弦总被与它垂直的半径或直径平分.
④自圆外一点所作圆的两切线长相等.
⑤两相交或外切或外离圆的二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外离圆的二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
⑥两相交圆的公共弦总被连心线垂直平分(图5).
⑦两外切圆的一条外公切线与内公切线的交点到三切点的距离相等(图6).
⑧两同心圆中,内圆的任一切线夹在外圆内的弦总相等且都
被切点平分(图7).
(六)全等形中:
①全等形中,一切对应线段(对应的边、高、中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都相等.
(七)线段运算:
①对应相等线段的和相等;对应相等线段的差相等.
②对应相等线段乘以的相等倍数所得的积相等;对应相等线段除以的相等倍数所得的商相等.
③两线段的长具有相同的数学解析式,或二解析式相减为零,或相除为1,则此二线段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