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合集下载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白血球,也称为单核细胞系。

单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

以下是单核细胞的一些形态特点:
1. 大小:单核细胞的大小一般较大,通常在10-30微米之间。

2. 形状:单核细胞呈不规则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3. 细胞核:单核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心位置。

细胞核较大,含有丰富的染色质。

4. 细胞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丰富,呈灰白色或淡蓝色。

细胞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

5. 细胞表面特征:单核细胞的细胞表面可能存在一些特征性结构,如微绒毛、细胞突起等,这些结构有助于细胞的吞噬和吸附功能。

单核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清除细胞垃圾和调节免疫反应。

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并转化为组织巨噬细胞,发挥吞噬和抗原递呈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可能在不同个体和不同生理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变异。

此外,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也可能受到病理状态或外界刺激的影响,因此对于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临床和病理的观察与判断。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成部分。

其包括分散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来源与分化发育MPS细胞起源于骨髓,其分化与更新受细胞因子复杂网络的调控。

在某些细胞因子,如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SF,GM-CSF)等的刺激下,骨髓中的髓样干细胞经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前单核细胞(pre-monocyte)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并进入血流。

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3%,它在血流中仅存留几小时至数十小时,然后粘附到毛细血管内皮,穿过内皮细胞接合处,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并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

组织损伤和炎症可加速单核细胞向组织移行。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寿命可达数月至数年。

在不同组织中存留的巨噬细胞由于局部微环境的差异,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均有所不同,名称也各异(表9-1)。

一般认为除少数单核细胞或低分化的巨噬细胞外,成熟的巨噬细胞很少有或没有增殖能力,并不断被骨髓前体细胞分化的细胞所补充。

另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发育还可受各种细胞因子如IL-2、IL-4以及干扰素等影响。

表9-1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发生和分布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解剖学特征(一)形态结构单核细胞一般为圆形,直径约10~20μm;巨噬细胞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μm或更大,常有伪足,呈多形性。

单核/巨噬细胞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核,胞浆中富含溶酶体及其他各种细胞器。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表面分子1.表面受体 MPS细胞表面有多达80种以上受体分子,它们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分别表现感应与效应功能。

包括捕获病原异物,加强调理、趋化、免疫粘连、吞噬、介导细胞毒作用等。

例如,免疫球蛋白Fc受体(FcγRⅠ即CD64、FcγRⅡ即CD32、FcγRⅢ即CD16)补体受体(CD1即CD35、CD3即CD11b/18或Mac-1)可以分别与IgG的Fc段及补体C3b片段结合,从而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调理吞噬功能。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医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设置在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本课程主要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安排,课程设置建立在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后。

血液学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系统特点和疾病识别方法要点

血液学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系统特点和疾病识别方法要点

临床血液学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等细胞特点和常细胞疾病提示及识别方法与要点血细胞的命名:命名六系三过程,粒红巨单浆和淋;原始幼稚与成熟,早幼中幼晚幼型。

血细胞成熟规律:成熟规律有共性,由大到小是特征;质细到粗疏变密,仁有到无粒体生。

红细胞系统1、原红细胞:原红圆或椭圆形,色染深蓝不透明;浆有瘤状小突起,核大居中有核仁。

2、副原红细胞:副原红见红血病,浆核紊乱异步行;核熟要比胞浆早,浆含空泡核畸形。

3、早幼红细胞:早幼红属嗜碱性,浆多色蓝稍透明;核仁模糊或消失,质变粗密核居心。

4、中幼红细胞:中幼红呈多色性,核渐缩小无核仁;浆色灰蓝转灰红,质似碎墨龟背形。

5、晚幼红细胞:晚幼红小更好认,两大特点要记清;核质集聚如炭核,去核便是成熟型。

6、巨幼红细胞:巨幼红大是特征,原早中晚呈巨型;浆多丰满核晚熟,巨幼贫血常增生。

7、小幼红细胞:小幼红称侏儒型,老核幼浆是特征;核圆或呈梅花状,缺铁贫血所造成。

8、网织红细胞:网织红属过渡型,浆含线粒嗜碱性;活体染色呈网状,通常将它分五型。

9、成熟红细胞:成熟红为正常型,中凹边厚似圆饼;无核浆呈淡红色,周围略比中央深。

10、小红细胞:小红体小见增贫,合成障碍所造成;缺铁贫血常出现,或见血红蛋白病。

11、大红细胞:大红体大见溶贫,或见巨幼贫血人;胞体常比正常大,提前脱核所形成。

12、巨红细胞:巨红巨大是特征,巨幼脱核所形成;中央淡染不明显,恶性贫血常增生13、超巨红细胞:超巨红呈超巨型,病态造血所造成;红白血病常出现,抗癌化疗也增生。

14、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不均见增贫,巨幼贫血也增生;直径相差一倍多,粗制滥造所形成。

15、红细胞形态不整:形态不整称异形,常见骨纤和增贫;如梨似拍呈棒状,或呈纺缍和哑铃。

16、球形红细胞:球形红小圆球形,淡染消失厚度增;色深体比正常小,常见遗传和溶贫。

17、椭圆形红细胞:椭红遗传所造成,偶见缺铁和巨贫;胞体较长呈桶状,长径三倍于横径。

骨髓细胞学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

出现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充满中性颗粒
1.粒细胞系统
四、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数量 分布
非特异性颗粒 较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紫红色
少量或中等量 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
中性颗粒 细小
大小一致 细颗粒状 淡红或淡紫红色
多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临床意义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时活性减低。 (5)其他血液病:一些成熟淋巴细胞的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NAP 活性中度增高。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 增高。
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如Ferrata细胞(退化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1.原理 血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试剂中的联苯胺脱氢氧化并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 2.结果 (1)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 (2)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 (3)颗粒大而密集者根据程度定为阳性、强阳性反应
圆形
圆形
圆形
椭圆形、一侧 明显凹陷呈肾形、 呈带状、条状、
扁平或略凹陷 半月形等
枝杆状
常无


10~15μm 圆形
分叶(2~5叶) 无
染色质
细颗粒
开始聚集
聚集呈索块状
小块状
粗糙呈块状
粗块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ppt课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ppt课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抗原呈递
1. 来源: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
2. 组成: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
各组织或器管内的巨噬细胞 肝的库普弗细胞 肺的肺泡巨噬细胞 骨组织的破骨细胞 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 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
3 功能:捕获和呈递抗原,辅佐免疫应答。
交错突细胞、滤泡树突细 胞、及微皱褶细胞亦为抗原呈递细胞。
5 单核细胞 (monocyte)
形态:球形 结构: L/M: 最大;
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常偏位,染色浅; 胞质较多,弱嗜碱性,浅灰蓝色,内含许多细 小的嗜天青颗粒。 E/M: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皱褶; 胞质内有吞噬泡、RER及线粒体等。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 为巨噬细胞的前身。
可分为
a 辅助性T细胞
扩大免疫应答
b 抑制性T细胞
减弱或抑制免疫应答
c 细胞毒性T细胞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人T淋巴细胞电镜图
2)B细胞
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3)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 )
功能: 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3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
形态:球形
结构:L/M: 核常分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在 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E/M: 颗粒有膜包被,内含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体。 为组胺酶,芳基硫酸激酶等。
功能:有趋化性;可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E增多
E/M: 胞质内含2种小管系统:开放小管系和封闭小管系

淋巴及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检查.

淋巴及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检查.

单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的发育阶段: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T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下血中无原、幼单细胞,骨髓中也极少见到。

原单核细胞(monoblast)胞体:较大。

胞质:较其它原始细胞丰富, 灰蓝色不透明、毛玻t-V- ■ ■ ■ H I I; 4b璃样,无颗粒。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

核仁:常为1个且大而清楚。

幼单核细胞(Premonocyte )胞体:常较原单核稍大。

胞质:较多,灰蓝色、不 透明,可见细小的 嗜天青颗粒。

胞核:不规则形,扭曲、 折叠,核染色质较原单粗糙呈丝网状。

核仁:可有可无。

单核细胞(monocyte)圆形或不规则形。

量多,灰蓝色,半 透明毛玻璃样,有 细小灰尘样颗粒。

胞核:形态多样,核染色 质较疏松呈索条状。

胞体: 胞质:单核细胞1江㊁区别:Ga八•bc中性中幼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单核细胞胞质颜色颗粒粉红色细小但分布均匀胞核形态一侧扁平或凹陷核染色质聚集呈浅红色灰蓝色非常细小如灰尘样半透明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等较疏松呈索条状淋巴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的发育阶段:原淋巴细胞T幼淋巴细胞一>成熟淋巴细胞, 分为T、B淋巴细胞。

原淋巴细胞(lymphoblast)幼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幼淋巴细胞是原始和成熟淋巴细胞之间的过渡 型。

正常人除婴儿外周血与骨髓中偶见,一般只能 在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内发现。

形态上与原淋没有 明确区别,临床工作中一般不区分。

胞体:较原粒小。

胞质, 胞核: 核仁: 量很少,淡蓝色透明,无颗粒。

类圆形,染色质 结成稍粗的粒状。

1~2个,清晰可1成熟淋巴细胞 (lym phocyte)直径12〜15(im 。

透明天蓝色,可见 红色嗜天青颗粒(个 数可数)O类圆形,染色质固缩。

外周血涂片左为淋巴细施右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L.■vj• lU3。

第2翘"胞体: 胞质: 胞核: ■II・■右图为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白细胞。

第三节-骨髓检查

第三节-骨髓检查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
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分叶)→阳性, 其他血细胞皆阴性.
1.参考值:
阳性率 10%~40%;
++++
积分值40~80分
平均积分<70
+
+++ +
++ (-)
++ (-)
单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浆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巨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其他细胞形态学特点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概念: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运
用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等技术对血 细胞的化学成分作定性、定位和半定量分 析的方法.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POX):粒、单 1.正常细胞染色结果:
50~100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20~50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5~10 造血功能低(CAA)
<5 造血功能衰竭(AAA)
极度活跃
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Gaucher细胞
Niemann-Pick细胞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三)骨髓涂片的油镜观察: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2.观察各系统细胞形态 3.观察有无寄生虫和异常病理细胞
又称单核细胞酯酶, 被NaF抑制. 常用α-乙酸奈酚酯酶(α-NAE)
(1)正常细胞染色结果: ①单核均(+), NaF抑制率>50% ②粒系(-或±), 不被NaF抑制 ③淋巴细胞(-)

血细胞形态学复习

血细胞形态学复习

早幼粒
1.核有偏位, 2.Golgi区发育 (核附近有 淡染区), 3.染色质聚集, 颗粒增多 4.胞体较原始细胞大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
中幼粒(胞浆出现特异性颗粒)
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密集,呈粉黄底色, 不透亮 嗜酸性颗粒:比中性颗粒大,大小一致,圆 形, 桔黄色或灰黄色 嗜碱性颗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 乱,覆盖核上
尤其小淋巴细胞与碳核样晚幼红鉴别: (多见于IDA、AA) 相同点:胞体小,胞浆量少,无颗粒,核致 密、固缩,无结构。 不同点:晚幼红胞浆颜色接近成熟红细胞, 核膜不如淋巴细胞光滑、刀切样。
淋巴细胞与晚幼红比较(IDA,AA)
4 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幼稚单核、成熟单核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外形: 不规则形或圆形,直径14-25μm 胞浆: 灰兰色,浅兰色 ,似毛玻璃,不透 亮,有伪足,无颗粒。 胞核: 不规则,有折叠扭曲 染色质:纤细网状,浅紫红色,淡薄。 核仁: 大,1-3个 (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核
巨核细胞发育 成熟后,胞 浆解体形成 血小板后只 剩一胞核。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酶标染色)
胞体<10um 胞质量很少, 嗜碱性, 云雾状, 有毛状或 泡状突起 胞核类圆形, 有核仁, 倍体为2n, 少数为4n。
血小板
星形、逗点状、 不规则形, 直径2-5μm。 淡兰色 。 胞浆有淡紫色 小颗粒,小堆 、散在分布
6.巨核细胞系统
特点:
1.巨核细胞自原巨至裸核不做细胞整体分裂,仅仅 是DNA的核内复制,染色体由2倍体可增至128 倍体,细胞形态也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胞体明 显由小到大。血小板的生成是巨核细胞走向解体 的过程。 2.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与其倍体数有关:倍体数越高 产生血小板越多。一般从8倍体开始产生血小板, 病理情况下可提前或不产生。 3.临床划分:原始巨核-幼稚巨核-成熟巨核(包 括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 核)-裸核-血小板。

骨髓细胞学检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第一节骨髓细胞检查步骤一、骨髓取材(一)穿刺部位目前骨髓穿刺部位有胸骨、腰椎棘突、髂骨等处,以髂骨前上棘、后上棘穿刺术最常见。

2 岁以下小儿主张胫骨穿刺。

由于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

如再障贫血往往髂骨首先受损,棘突次之,胸骨增生最好;黑热病检查利-杜体以腰椎穿刺阳性率较高;恶性组织细胞症以胸骨穿刺阳性率较高。

因此必要时多部位穿刺以便能全面了解骨髓情况。

(二)骨髓液抽取量以0.2 ml 为佳,抽量过多,易被血液稀释,失去诊断意义。

二、骨髓涂片制备用推片蘸取有骨髓渣的骨髓液少许(若看上去很浓,蘸量少些;如稀,可多蘸些),尽量将骨髓渣蘸上,放于载玻片右端,将骨髓液迅速沿玻片与推片接触面扩散成一均匀的骨髓液粗线。

然后将玻片与推片成30 ~45°角(骨髓液较浓时,角度小些,推的速度慢些;较稀时,角度大些,速度快些),自右向左用力均匀地向前滑动推之,直至玻片尾部。

立即将涂好的骨髓片在空气中来回摇动,使之快干,以免细胞皱缩而形态变异。

三、涂片染色标本染色一般选用混合染色法(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1.染液的配制瑞氏染料1.0g姬姆萨染料0.3g甲醇(分析纯)500 ml将全部染料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甲醇,慢慢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

再加入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后吸出上液。

如此反复几次,使染料全部溶解于500 ml 甲醇。

收集于洁净的棕色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 分钟,共5 天,存放1 周即可使用。

新配染料染色效果较差,放置时间愈长,染色效果愈好,但须盖严瓶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成甲酸。

2.pH 6.4 ~6.8 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K H 2PO 4)6.64g磷酸氢二钠(Na2HP O 4)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溶液调整pH ,加水至1000 ml 。

3.染色方法(1)标本平放,最好置于架起的双玻棒上;(2)甲醇固定3 分钟;(3)加染液3 ~5 滴覆盖整个涂片,静置1 分钟;(4)加染液1 ~1.5 倍的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染色约10 ~15 分钟;(5)冲洗涂片上的染液,冲洗后竖置于片架上自然干燥或用洁净吸水纸将水吸干。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形态特点单核细胞(monocyte)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白血球,通常约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8%。

它们具有较大的细胞体积和豆状或泡沫状的细胞浆,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态。

单核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幼稚造血细胞(嗜酸性或中性幼稚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并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然后进入循环系统分布到各个组织。

单核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特点:1.细胞形态:单核细胞具有较大的细胞体积,通常直径为12-20μm,比中性粒细胞略大。

其形态多样,有的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不规则。

在染色时,单核细胞的胞质通常显浅蓝色,内含细胞器和颗粒等。

2. 细胞浆:单核细胞的浆液(cytoplasm)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多样性,呈现为豆状或泡沫状。

浆液内常见到大量的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此外,浆液内可能存在一些颗粒状结构,称为单核细胞颗粒,但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

3. 核型:单核细胞的细胞核通常较大,有不同的形态和核染色质分布。

细胞核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肾脏形或不规则形。

其中,圆形和椭圆形的核型最常见。

核质比(nuclear-to-cytoplasmic ratio)较小,通常为1:3到1:44. 核染色质:单核细胞的核染色质在形态上呈现为颗粒状或网状。

核染色质中的颗粒状区域一般较大,呈深紫红色,称为沉睡区(sleeping region)。

在沉睡区周围,有较多的空白区域,呈现为淡蓝色,称为醒目区(waking region)。

这种核染色质的特殊分布形态是单核细胞的重要鉴别特点。

5.核仁:单核细胞一般只有一个核仁,位于核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

此外,单核细胞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例如,单核细胞的浆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溶酶体,用于消化和降解吞噬的颗粒;浆液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则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单核细胞还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可以穿越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称为组织巡回单核细胞。

这些单核细胞在组织中发挥吞噬细菌和病毒、清除坏死组织和废弃物、调控炎症反应等重要的免疫和维持生理功能。

单核细胞亚群分类

单核细胞亚群分类

单核细胞亚群分类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起着调节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和维持组织稳态的重要作用。

单核细胞亚群是指在单核细胞中具有不同功能和表型特征的亚群。

本文将对单核细胞的常见亚群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巨噬细胞(Macrophages)巨噬细胞是单核细胞中最重要的亚群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吞噬和杀伤能力,能够清除病原体和细胞垃圾,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在炎症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细胞。

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树突状细胞是单核细胞中另一个重要的亚群,它们主要存在于皮肤、黏膜和淋巴组织中。

树突状细胞具有高度的抗原呈递和抗原递呈能力,是启动和调节免疫应答的关键细胞。

树突状细胞通过捕获和处理抗原,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应答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关键细胞。

三、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巨核细胞是单核细胞中的一类特殊亚群,其主要功能是产生血小板。

巨核细胞具有大而多核的形态特征,通过分裂产生大量的血小板释放到血液中。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巨核细胞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倾向。

四、浆细胞(Plasma Cells)浆细胞是单核细胞亚群中的一类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免疫刺激时,浆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抗体,以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浆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对于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五、骨髓前体细胞(Bone Marrow Precursor Cells)骨髓前体细胞是单核细胞亚群中的一类细胞,它们是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成熟的单核细胞。

骨髓前体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的单核细胞,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是单核细胞亚群中的一类粒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单核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单核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需要与中性中幼粒细胞鉴别
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μm,圆 形或不规则,常见伪足。胞核, 核染色质胞质(图2-33)。 【胞浆】量多,呈灰蓝色或灰 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浆 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 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 形、笔架形等 【核染色质】疏松呈粗网状, 紫红色。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韩际梅
我来认识单核系统吧!
单核细胞系统(单系)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形态变 化特点
【胞体】较大,可有伪足 【胞浆】较多,呈灰蓝色,不 透明,充满弥散、细小粉尘样 紫红色颗粒 【胞核】较大,不规则, 【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网状
原始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4~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可有伪足
【胞浆】较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 空泡
【胞核】圆形、稍凹陷或 不规则,可有扭曲、折叠 【核染色质】纤细、疏松 呈细丝网状,染淡紫红色 【核仁】核仁1~3个、大 而径15~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可有伪足 【胞浆】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可见细小紫红色 嗜天青颗粒和空泡 【胞核】常不规则,呈扭 曲、折叠状,有凹陷或切 迹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 丝网状 【核仁】有或消失

单 核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单核细胞系统--幼单细胞 单核细胞系统--幼单细胞 premonocyte
幼稚单核细胞
三.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
12-20μm,圆或不规则。 胞体大小为 12-20μm,圆或不规则。 胞质量增多,呈灰蓝色或灰红色; 胞质量增多,呈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 有时可见伪足突起,胞质内见多少不一、 样;有时可见伪足突起,胞质内见多少不一、分布 较均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 较均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 胞核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凹陷等,染色 胞核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凹陷等, 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和小块状,染紫红色。 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和小块状,染紫红色。 核仁消失。 核仁消失。 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 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
一.原始单核细胞
胞体大小15-25μm,圆或椭圆。 胞体大小15-25μm,圆或椭圆。 15 μm 胞质略多,呈灰蓝色或浅蓝色,半透明感, 胞质略多,呈灰蓝色或浅蓝色,半透明感,如毛 玻璃样,有时边缘不规则,如伪足状,无颗粒。 玻璃样,有时边缘不规则,如伪足状,无颗粒。 胞核较大,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如丝网状。 胞核较大,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如丝网状。 染淡紫红色,似有半透明感。 染淡紫红色,似有半透明感。 核仁大而清楚, 核仁大而清楚,1-3个。 过氧化物酶阴性,后期可见弱阳性 过氧化物酶阴性,后期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 弱阳 粒状。 粒状。
单核细胞系统--原单细胞 单核细胞系统--原单细胞 monoblast
原始单核细胞
原 粒 与 原 单 的 区 别
原始粒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二.幼单核细胞
胞体大小为 15-25μm,圆或椭圆。 15-25μm,圆或椭圆。 μm 胞质略增多,呈灰蓝色,有时可见伪足突起, 胞质略增多,呈灰蓝色,有时可见伪足突起,胞 质内见多少不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 质内见多少不一的细小之嗜天青颗粒。 胞核较大,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凹陷 胞核较大,核形多变,多见有折叠、切迹、 等,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稍粗,排列成网状,染紫 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稍粗,排列成网状, 红色。 红色。 核仁可有可无。 核仁可有可无。 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 呈弥散细颗粒状。 过氧化物酶可见弱阳性,呈弥散细颗粒状。 弱阳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学

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 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 明显空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 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 μm,圆形,胞核圆形, 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 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红细胞系统形态特点总结
(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 1)原始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4~25 μm,圆或椭圆 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 疏松网状,核仁多数1个且大而清楚。胞质较丰富, 呈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 突出。
2)幼稚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不 规则形。胞核圆或不规则形,呈扭曲折叠状,核染 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粗糙疏松,呈丝网状,无核仁。 胞质较多,染灰蓝色,可见细小染紫红色的天青胺 蓝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 体直径10~15μm,圆形。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 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 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 钝圆染深紫红色。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 11~16μm,圆形。胞核与中性杆状粒 细胞相似。胞质充满着粗大的橘红色 嗜酸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 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 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 小块,并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 核仁无。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 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 肾形或椭圆形。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 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 14μm。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 嗜碱性颗粒。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和表现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和表现

3造血基质成分细胞(微环境成分)
◦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 围成毛细血管的细胞,不规则,卵圆形、梭
形或多角形。
造血基质成分细胞-2
◦ 纤维细胞:fibrocyte ◦ 胞体大,不规则, 长尾形,尾端有纤 维状物。
造血基质成分细胞-3
◦ 脂肪细胞:fatty cell
◦ 细胞浆内充满脂 肪小球或空泡。 胞核小,不规则 ,常被挤在一边 或被脂肪球体掩 盖而变形。
5.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或band form)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 细胞核继续凹陷超过“假想”直径的一半,但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 细胞核呈带状和杆状。 颗粒不同有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之分。 模式图:
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裸核型巨核细胞
血小板形态
非细胞结构,2~4um,星形、椭圆型、点状,染浅蓝 或淡紫色,中心有细小紫红色颗粒。
血小板
小型plt
大型plt
巨型plt
直径<2um <1/4RBC
直径<5-7.5um 与RBC相仿
直 径 >7.5um 多形性
七.骨髓内可见的其他细胞
1.造血细胞的其它形式 2.一些模糊概念细胞名称 3.造血基质成分细胞(微环境成分) 4.分裂期细胞 5.骨骼相关细胞成分
3.中幼粒细胞
该期细胞的显著特点: 细胞核圆、椭圆或一侧扁平,浆内出现了特异性颗粒,根据颗粒不同 有三个分支。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该期细胞显著特点: 细胞核开始出现凹陷,但不超过核“假想”直径 的一半 染色质更聚集,质地更粗。 颗粒不同有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之分。

骨髓细胞形态演变规律.

骨髓细胞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由原始
成熟
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成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原始
成熟)
细胞体积
细胞核
细胞质
核质比
衡量血பைடு நூலகம்胞是否处于原始或幼稚阶段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 核染色质和核仁
项目
幼稚
原始→成熟
细胞大小
大→小
备注 原始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核质比例
大→小
核大小
大→小
巨核细胞原始→成熟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衡量血细胞原始或幼稚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什么? 核染色质和核仁
观察下图总结出血液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知识回顾 胞浆由嗜碱性(蓝色)
嗜酸性(红色)
胞体、胞核由大 小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 紧密粗糙
核染色由淡紫红色 深紫红色 核仁由有、较清楚 隐约可见 无 核质比一般由大 小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韩际梅
骨髓细胞发育、名称及形态示意图
粒细胞系
骨髓中血细胞共分 六个系统
红细胞系
巨核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 单核细胞系 浆细胞系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阶段
早幼 中幼 晚幼
早幼 中幼 晚幼
骨髓细胞发育、名称及形态示意图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核形态
圆→凹陷→分叶
有的细胞不分叶
核染色质 细致→粗糙,疏松→致密
核染色受色 淡紫色→深紫色
核膜
不明显→明显
淋巴细胞核膜较明显
核仁
有→无
胞质量
少→多
小淋巴细胞较少

单核细胞形态特征

单核细胞形态特征

单核细胞形态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单核细胞那些事儿。

你说单核细胞像啥呢?就好像是咱身体里的小卫士,时刻准备着冲锋陷阵。

单核细胞这家伙啊,个头可不算小呢,它就像是个敦实的小壮士。

单核细胞的形态那也是有特点的呀!它的细胞核,那可是形态各异,有的像个肾形,有的像个马蹄形,嘿,是不是很有意思?这细胞核就像是单核细胞的标志一样,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来。

你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王国,而单核细胞就是王国里忠诚的卫士。

它们在血液中巡逻,一旦发现有外敌入侵或者身体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立马就会行动起来。

它们可以从血液中跑出来,进入到组织中,然后摇身一变,变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就更厉害了呀,那简直就是战斗中的猛将!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呢,也是有点特别的哦。

它里面可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就像是给单核细胞装备了各种精良的武器。

它们可以利用这些细胞器来完成自己的任务,保护我们的身体。

咱再打个比方,单核细胞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小蜜蜂,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

它们不会因为工作辛苦就抱怨,而是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当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它们可能不太起眼,但是一旦有了状况,它们就会迅速行动起来,发挥出自己强大的作用。

你说要是没有单核细胞,我们的身体会变成什么样呢?那肯定会乱套了呀!各种病菌、病毒可能就会肆意妄为,我们的健康可就没法保障啦。

所以说呀,单核细胞可真是我们身体的大功臣呢!我们可得好好善待这些小卫士呀,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单核细胞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别总是熬夜、乱吃东西,不然单核细胞们也会累坏的呀!总之呢,单核细胞虽然小小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

它们是我们身体的守护者,是我们健康的保障。

让我们一起为单核细胞们点个赞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细胞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韩际梅
我来认识单核系统吧!
单核细胞系统(单系)
【胞体】较大,可有伪足 【胞浆】较多,呈灰蓝色,不 透明,充满弥散、细小粉尘样 紫红色颗粒 【胞核】较大,不规则, 【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网状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成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20μm,圆 形或不规则,常见伪足。胞核, 核染色质胞质(图2-33)。 【胞浆】量多,呈灰蓝色或灰 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浆 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 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 形、笔架形等 【核染色质】疏松呈粗网状, 紫红色。 需要与中性中幼粒细胞鉴别
【胞体】直径14~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可有伪足 【胞浆】较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 空泡 【胞核】圆形、稍凹陷或 不规则,可有扭曲、折叠 【核染色质】纤细、疏松 呈细丝网状,染淡紫红色 【核仁】核仁1~3个、大 而清楚
原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可有伪足 【胞浆】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可见细小紫红色 嗜天青颗粒和空泡 【胞核】常不规则,呈扭 曲、折叠状,有凹陷或切 迹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 丝网状 【核仁】有或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