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分类 教案 (2)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3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三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特别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结合生活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学生似乎还不是系统化,因此本节课侧重于生活知识科学化,让学生从生活知识入手,归纳总结金属的特征及性质,从性质中看出金属的用途,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学情分析】从学生前两节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已经掌握物质的分类中的化合物、但对于单质的性质学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生活中的金属较多,学生能举出较多的例子,但对于非金属学生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认识一些非金属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增加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金属及其用途,加深印象,为下一节课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差别,学会判断金属与非金属2.过程方法:①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对物质进行认识的方法;②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达到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相互关联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了解,进一步认识世界是各种不一样的物质组成。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难点:归纳小结出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实验器材】铜、银、铂、铁、铝、锡、汞、碳、碘、硫、磷【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学预设:学生1:金属一般都是硬的,而非金属一般是软的学生2:金属有一定的形状,而非金属没有……教师:是否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性质,前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家以小组为单位找一些有关金属或非金属的性质,现在请各组代表的同学上台发言。
铁组: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其中含有少量的碳,因而它的熔点降低,抗蚀力也减弱。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案总第()课时课题 2.4 物质的分类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物质分类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课程资源的准备PPT教学设计备注引入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新授1、物质分类的方法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 2 3 4 5 6 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活动:根据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8种物质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填入P57表格2-2中。
作业布置:作业本A、B第4节物质的分类(一)(二),课本练习1课后反思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实验结论】
⑴不溶于水、淡黄色液体:
色拉油
⑵紫黑色固体、形成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
⑶白色固体、形成蓝色溶液:
无水硫酸铜粉末
⑷无色溶液: 蔗糖、食盐、冰醋酸、碳酸钠
①闻气味: 有酸味的是 冰醋酸 ②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的是 碳酸钠 ③滴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④无任何现象的是: 蔗糖
HCl
蓝色沉淀:NaOH
水
无色 溶液:
H2SO4 BaCl2
CuSO4
白色沉淀:BaCl2 HCl
NaOH
无明显现象:
HCl
无明显现象:HCl
BaCl2
H2SO4
H2SO4
白色沉淀: H2SO4
无气味
冰醋酸 碳酸钠溶液
【方案三】 看颜色
固态 看状态
液态 看颜色
紫黑色
高锰酸钾
白色 加水 黄色
变蓝色
溶解
加 AgNO3
色拉油
无水硫酸铜粉末
无现象 变浑浊
蔗糖 食盐
无现象 加酚酞 无色 (滴加 变பைடு நூலகம்色 稀盐酸)(有气泡)
冰醋酸 碳酸钠溶液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纯净物分类
纯 净 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Fe
单 分类标准
质
非金属单质:O2 Ne
( 组成、性质 ) (稀有气体)
物 ( 元素种类 ) 化 合
分类标准
无机 化合物:
NaCl
物
( 组成、性质 )
有机 化合物:
CH4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教案 浙教版
2.4 物质的分类教案【学生任务一】:请你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在哪一页?【问题1】: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讲诉】: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科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2】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问题3】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
---结构决定功能【问题4】为什么要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问题5】怎样分类?——(1)选择标准(2)仔细观察和研究(3)分类【学生任务二】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要求二: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依据【讲述】——科学家在给物质分类的的时候还可以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大自然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问题6】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 别 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不同物质简单混合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或化学方法分离纯净物混合物 (二)又将纯净物分为两大类:单质和混合物 【问题7】如何区分单质和混合物?单 质化 合 物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类金属、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如:CH 4、C 2H 5OH 等联 系−−−−−−−−−→←−−−−−−−−−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单质化合物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4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2.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创设情境:假设我要去超市买一副国产品牌的积木,你能帮我快速找到吗教师提问:为什么同学们能这么快找到你能帮我设计寻找积木的流程吗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建立流程图,并讲解注明分类的标准。
活动2【活动】活动一、探索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活动目的]利用物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区分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活动材料]玻璃棒、放大镜、钥匙、纸片、烧杯、试管氯化钠晶体、稀硫酸溶液、醋酸溶液、氯气、氧化镁固体、高锰酸钾粉末、氢氧化钠固体[活动步骤]:1.设计如下表格,把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填写表格中;样品名称状态…与水混合后的现象………………检测样品状态和硬度等;每种粉末状样品取一匙,分别放在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种样品;分别观察每种液体样品和气体样品(注意不要把样品从容器中取出);取一匙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水至试管1/3,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根据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把这些物质分类;[思考与讨论]和其他同学比较各自的分类方法,比较这些分类方法的异同;选择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设计一个流程图设计意图:学习建立分类的流程图2.归纳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展示与交流]选择几组小组上台展示典型的分类方法,由此可知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观察实验——寻找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选择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一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和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活动3【活动】活动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说明: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活动目的]根据物质的组成对“活动一”涉及到的纯净物(氯化钠、硫酸、氧气、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进行分类[活动步骤]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特点和判断依据,比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设计意图:加深对单质、化合物等概念的理解,为完成本课的重难点做铺垫讨论完成下表样品名称氯化钠硫酸氧气氯气铜氧化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化学式组成元素特点3.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以上物质进行分类4.为自己的分类方法设计一个流程图设计意图:通过根据物质组成的流程图的设计,理解分类的标准,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展示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得出各种类别的特点及判断依据。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4《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常见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分类【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结论】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呢?【思考】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结论】是否含有碳元素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结论】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有机物固体加热后会发黑,难溶于水。
【提问】无机化合物如何再继续分类呢?【回忆】什么是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三、课堂练习:1. 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某种物质经检测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混合物3.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4.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优质课件
蔗糖、食盐、冰醋酸、碳酸钠
①闻气味: 有酸味的是 冰醋酸 ②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的是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无任何现象的是: 碳酸钠 食盐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蔗糖
1.归纳总结物质分类的几种方法。 物质的存在状态、导电性、水溶性、颜色、气味、可燃性、 元素组成等 2.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以把它们区 别开的性质是( C ) A.状态 B.气味 C.颜色 D.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2.纯净物分类 金属单质: Fe 分类标准 非金属单质: O2 Ne ( 组成、性质 ) (稀有气体) 无 机 化合物: NaCl
单 质 纯 净 物 分类标准 ( 元素种类 ) 化 合 物
分类标准
( 组成、性质 ) 有 机 化合物: CH4
难溶性物质: 按气味不同分:
无气味物质:
NaCl MgO
Cl2
H2SO4 KMnO4
CH3COOH
O2
有气味物质:
2.分类时需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等 【提出问题】 每只烧杯里装了什么物质? 【设计方案】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
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可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无机化合物分类
氧化物: 无 机 化合物 分类标准 ( 组成 )
分类标准
金 属 氧化物: CuO 非金属 氧化物: SO2
( 组成 ) 酸: H2SO4 碱: NaOH 盐: KNO 3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 是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第1节物质的概念、第2节物质的分类、第3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第1节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第2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 第三章《化学反应》:第1节化学反应的类型、第2节化学反应的速率、第3节化学反应的平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及性质与变化。
2.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原理。
3.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和平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的平衡。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2. 例题讲解:(1)物质的概念:讲解物质的定义,举例说明物质的组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书写、配平。
3. 化学反应:类型、速率、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说明它们的性质与变化。
①H2 + O2 → H2O②N2 + H2 → NH3①2H2O → 2H2 + O2②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难点的讲解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物质的更多性质与变化。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3节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与要求】1.7 常见物质的分类㉗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㉙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无机盐、有机物等概念之间的并列及从属关系;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
2.科学思维:通过亲自尝试将散乱概念条理化、结构化,学会制作一些“树状概念图”。
3.探究实践:尝试用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4.态度责任:通过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和在学科中的运用,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学科思想;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思路】关于分类方法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分类。
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体会到对物质分类是需要依据的,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过程】给物质分类,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情景展示] 观察图中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完成表格分类依据不同类的物质颜色无色物质: 有色物质:状态固态物质: 气态物质: 液态物质:[问题探究] 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哪些?[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分类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分类的依据不同,结果[情景展示1][情景说明] 以上物质的组成不同,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
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问题探究] 你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吗?[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根据物质的组成不同,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无机物、有机物等概念之间的并列及从属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的优点。
2、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自然界种类繁多的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节课在整个章节及整个教材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对物质科学分类的一次全面认识,也为后面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的一般方法,即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另外,学生对二歧分类方法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对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还比较含糊混沌,尚未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故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已有知识出发降低了难度,为我们本节课进行拓展和提高的目的打好了基础。
另外,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不高,对现象的分析和结论阐述存在一定的困难,条理性不够,因此通过合作性的学生活。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1(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的一些概念知识之后及分类方法之后,对物质的分类在鉴别上做一些应用,特别是物质的鉴别,教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本节的探究是一项系统的、完整的探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学习对探究的意识及探究的理念已经相当到位,因此本节探究的内容可做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对待。
再在这项内容的基础对物质的分类进行系统的解答,这样符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利用物质的性质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物质的性质,但利用物质的性质对许多物质的分类这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在本节课得以体现,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目标】1。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学讲稿2二.doc
5.2. 1.2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区别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2)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带来的快乐O4.【预习范围】从43页到46页************************ 【学讲互动】*********一、常见的物质---------- [自主预习] ------------1.单质是山元素组成的,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单质和单质;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02.______________ 氧化物是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了全部是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了全部是的化合物。
3.有机物是一类含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
---------- [突破点拨] ------------1.读图课文P44图2-6物质的分类图,并填写下图。
2.根据上述物质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镒酸{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物质■- 无机化合物 -1.下列日常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伊利纯牛奶B、统一冰红茶C、屈臣氏蒸僭水D、雪碧汽水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02B. NaOHC. KC1O3D. H:0二、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自主预习]-------------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单质?它们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仔细观察它们的外观,并记录在下面的表1.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并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ok
第4节物质的分类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
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
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5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2、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实验仪器和药品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探究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物质的性质与组成不同,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鉴别。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规范、认真细心操作的实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物质的分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图片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1.教师:你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你所需要的物品?请举例说明。
2.学生:根据物品所属的类别来找。
3.教师:可见超市中,为了让顾客能方便找寻,往往对商品进行分类。
同样道理,自然界中的物质很多,为了更好的识别与研究他们,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
(教师板书:一、物质分类的方法)4.投影出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应用分类法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5.学生举例分类法并讨论分类法的作用二、新课讲授(一)按物质的性质分类1.独立思考:请将图片中的物质进行分类?(提示: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2.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投影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评价并交流)(板书: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3.教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出色,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看那位同学思维最开阔。
4.学生:根据气味、是否是纯净物分,是否是单质分等5.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6.教师小结:我们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除了这些我们还可用可燃性、溶解性来分类等。
(板书:颜色、状态、气味、可燃性、溶解性等) 投影展示:按溶解性、气味、颜色等对物质分类的树状结构图7.(板书:1、按照性质进行分类)8.教师:而物质的性质又是由组成决定的,如氧气与臭氧,组成不同性质也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进行分类。
(二)按物质的组成分类1.引导学生建构物质分类图,根据投影的物质分类,提出纯净物的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回顾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物质类别的含义,3.教师强调: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利用物质间的不同性质区分物质。
2.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特性,并根据物质的特性区分物质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求知欲,在实验、探索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性练习)1.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碘酒纯碱烧碱B、金刚石胆矾食盐水C、冰生石灰空气D、液氧稀盐酸沼气2.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⑴氧气、氮气、氯气 ( ) A. 水蒸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⑵铝、镁、铁 ( ) A. 氧化铜 B. 铜 C. 氧化镁 D. 二氧化锰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 )A. 氧气B. 氯酸钾C. 五氧化二磷D. 碱式碳酸铜二、新课讲授(一)物质分类方法的运用1.教师: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还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
2.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a、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b、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味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c、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提醒: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教师提醒:(1)分析报告单,要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2)未知物可能有腐蚀性,有毒性,所以要做到“三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
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
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5教学过程
5.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汇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说明:在这个活动期间,学生肯定会出现把物质分类进行到底的情况,教师在此可以给充分的肯定,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
学生思考:略
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所决定的,所以科学上的分类标准是物质的组成。
活动:请你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对这几种物质进行归类。
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哪类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物质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
教师:你能对应这些概念对写出的这些物质进行正确归类
学生归类:略
教师:其实对化合物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氧化物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分类,讨论:
(1)请你说说氧化物可以分成哪两类?
(2)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有机物有哪些相似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说明:
1.两者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无机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在分类上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2.有机化合物的相似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质: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产生;大多数难溶于水。
学生活动:请你把刚才的物质归类进行修正,并根据你的学习成果把下列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水、酒精、石蜡、面粉、食盐、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气、汽油等。
活动3【活动】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要求将物质之间的分类写成一个图表进行总结。
活动4【练习】当堂作业
完成课本57页练习1(写出物质化学式及注明物质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