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合集下载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1)诊断要点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得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得表现.(2)病理特点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慢性肾炎得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得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

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

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3)分级诊断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与高血压得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与重型。

轻型: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下,肾功能正常。

重型:尿蛋白持续在3~4+,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上,肾功能可异常。

18.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8.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 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1]。

1. 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肾风是一种以肾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中,肾阳虚和肾阴虚是两种常见的肾风类型。

中医诊治肾风主要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肾风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中医诊疗肾风的方案:1.中药治疗:-对于肾阳虚型肾风,可以选择补肾壮阳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淮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等,可以制成药膳或者煎汤服用,具有补肾壮阳的效果。

-对于肾阴虚型肾风,可以选择滋阴补肾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等,可以制成药膳或者煎汤服用,具有滋阴补肾的效果。

2.饮食调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选择鱼、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同时,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控制饮食中的盐分和脂肪含量,有利于肾脏的排尿和代谢功能。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饮水量。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水,避免对肾脏造成负担。

3.调理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途径,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有助于肾脏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避免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疲劳,减少肾脏的负荷。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操劳,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

4.中医经络治疗:-经络调理是中医治疗肾风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推拿按摩、针灸和艾灸等手段,刺激经络系统,调理肾脏和全身的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

-可以选择肾经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如足三里、肾俞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总之,中医诊疗肾风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调理生活作息和中医经络治疗等综合手段,达到滋阴补肾、益气固表、调理阴阳平衡的效果,切实改善肾脏功能,从而治疗肾风。

但是,对于肾风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最好在专业中医肾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_002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_002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一、本方案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肾风(TCD编码:A04.05.07)。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IgA肾病(ICD-10编码:N02.801)o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制定的《IgA肾病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践指南》。

尿血,或尿中泡沫增多,或眼睑、足附浮肿,或腰酸、腰痛,或自觉无明显不适感。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诊疗指南一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修订,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及《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8年)。

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以异形红细胞为主,蛋白尿以中分子为主;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候诊断(1)气阴两虚证:尿血,或尿多泡沫,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口干目涩、眩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尿血,或尿多泡沫,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澹,或有眼睑、足附浮肿。

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肝肾阴虚证:尿血,或尿多泡沫,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而痛,腰酸膝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偏干。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或弦细数。

(4)肾络瘀痹证:尿血,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薰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

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参考肾病理可见血管褛闭塞、微血栓形成,球囊粘连,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等)。

(5)风湿内扰证:尿多泡沫或尿血,短期内加重;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和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腻,脉弦或弦细或沉。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1.CKD1期2.CKD2期3.CKD3期4.CKD4期5.CKD5期(二)证候诊断1.正虚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5)气阴两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易感冒,舌红少津,苔少,脉细弱。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

2018年高血压性肾病(尿浊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我国医学其多归于“尿浊”、“眩晕”、“头痛”、“腰痛”、“水肿”等范畴。

临床上以阵发性头晕头昏、头痛、肢体浮肿、尿血、蛋白尿等为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依据:《肾脏病学(第3版)》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海燕主编(1)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

(2)发病年龄一般大于25岁。

(3)伴有高血压的其他脏器损害如左心室肥厚、眼底血管病变等。

(4)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损害,如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低、尿浓缩功能减退,部分患者有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少数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5)肾脏B超:肾脏大致正常、缩小或两肾大小不一,表面呈颗粒状凹凸不平。

(6)排除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伴有高血压的病例。

(7)肾活检:肾小球动脉硬化为主的病理改变。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面色萎白,语气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夜尿增多,无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

(3)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4)痰湿内盛:眩晕耳鸣,头重如裹,形体肥胖,胸闷气短,肢体倦怠,嗜睡多寐,大便稀溏,舌淡红体胖,苔薄白腻,舌底络脉瘀暗,脉沉细。

(5)气虚血瘀: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胸部憋闷疼痛,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口唇、齿龈色暗,腰背疼痛,下肢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白,舌底络脉瘀暗,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肾气虚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白术15g 补骨脂20g 怀牛膝15g 益智仁20g等药物加减;(2)气阴两虚治法:补气滋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生地12g 山萸肉12g 牡丹皮20g 山药15g 泽泻10g 白术12g等药物加减;(3)肝肾阴虚治法:滋阴平肝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发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有效肾脏病学》确信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病症,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O;2(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肚血糖正常);(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5)贫血显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6)不伴高尿酸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样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惨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

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

三种常见病的诊疗常规

三种常见病的诊疗常规

水肿病(肾病综合症)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临床表现常有前驱感染,多于上呼吸感染或过度劳累后发病;全身或局部有程度不等的水肿,最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晨起时颜面浮肿,渐及全身;严重者有胸、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血容量严重不足的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四肢厥冷、静脉充盈不佳、头晕等。

年龄在50岁以上,有大量蛋白尿的病人易于合并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少尿、无尿和肾功能急骤恶化。

二、检查(一)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24h尿蛋白定量≥3.5g多为非选择性;部分病人合并有血尿。

(二) 血生化检查血浆总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3.0g/L;(三) 血脂检查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亦有部分病人血脂不增高;(四) 病人常有血IgG和补体水平的下降;(五) 特殊检查肾脏组织活检是获得正确病理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必要手段,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微小病变性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检查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主要特征。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基底膜无异常。

根据其免疫病理可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和非IgA肾病两大类型。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主要特征是部分肾小球的局灶性病变以及受损肾小球的节段性损害,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沉积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

肾小管常有病变,表现为基底膜的局灶增厚和肾小管萎缩。

4.膜性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一般无系膜、内皮及上皮细胞的增生。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主要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

部分病人伴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三、诊断标准(一) 大量蛋白尿;(二) 低蛋白血症;(三) 水肿;(四) 高脂血症;其中第(一)、(二)项为必需。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医疗体系,其中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中医诊疗方案包括22个专业和95个病种。

下面是这些方案的合订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业和病种的基本概况和诊疗原则。

一、内科类1.呼吸内科: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2.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

3.消化内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解毒。

4.肝胆内科:主要针对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5.肾病内科:主要针对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补益肾气,利水除湿。

6.血液内科:主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7.免疫学:主要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调和阴阳。

二、外科类1.骨科:主要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补益肾气。

2.神经外科: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等。

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3.泌尿外科:主要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破瘀通淋。

4.耳鼻喉科:主要针对耳鼻喉系统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5.皮肤科:主要针对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三、妇产科类1.妇科: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治疗原则是调经养血,温经通络。

2.产科:主要针对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疾病,如胎动不安、产后血晕等。

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四、儿科类1.小儿内科:主要针对小儿内脏系统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益元气。

2.小儿外科:主要针对小儿外伤和畸形,如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

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其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肾病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1. 辨证施治
肾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情,并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辨别出具体的证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调理阴阳
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也注重调理阴阳平衡。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藏精,是阴阳之根。

因此,调理阴阳是中医治疗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惯和药物治疗,平衡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3. 制定个体化方案
每个人的肾病情况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中医诊疗方案也应该根据个体情况作出调整。

中医师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草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方法。

4. 综合治疗
中医诊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治疗的,既包括药物治疗,又包括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的概述。

具体的诊疗方案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和制定。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诊疗指南》第3版、《肾脏病学》第4版、《实用内科学》第16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1)脾肾气虚证: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3)气阴两虚证: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症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3.分期(1)偿期:肾单位受损超出代50%,血肌酐保持在133-177umol/L ,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节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杂乱;水电解质杂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除去率在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显然,浑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慢性肾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2.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病人。

3.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在住院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临床诊断依据:(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

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1.本虚证候:(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

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脏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概述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尿多、口渴、消瘦、疲乏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中医采用综合的诊疗方案来治疗。

本文档将提供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消渴病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常见的诊断依据包括:尿量增多、尿频尿急、口渴口干、消瘦体虚、疲乏无力等。

在确诊消渴病肾病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其病因和病理变化。

中医诊疗方案1. 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 桑螵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使君子:有利尿、利水消肿的功效;- 仙鹤草:可改善肾功能,调理气血;- 天花粉:有滋阴降火、补肾生津的作用。

具体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治疗消渴病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注意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3. 生活惯调整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惯以改善病情。

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合理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4. 中药浴疗法中药浴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药物的药效吸收和渗透作用治疗疾病。

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材,配合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中药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

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患者需保持医生指导下的用药规律;- 长期用药后应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和中药浴疗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消渴病肾病(肾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引言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结石引起的尿路症状和并发症。

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本文将介绍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1. 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望、问、切、闻)作为诊断消渴病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应该全面细致地进行。

重点观察舌质、舌苔、脉搏等指标,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2.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可包括尿液分析、血液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肾功能、确定结石位置和大小等关键信息。

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肾病方面应用广泛,具有独特的疗效。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以下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肾石通淋汤:具有石化消渴、通淋利尿的作用。

- 温通肾阳汤: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结石。

- 清热利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结石。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和调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针对消渴病肾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尿路,加重症状。

- 多食用蔬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和降低结石风险。

- 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3.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疗法,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些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尿液排出,缓解肾病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自行使用药物或疗法。

-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尿液中结石的排出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对于严重病例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论消渴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在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中医外治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进行治疗前应谨慎选择,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

33肾病科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甄选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肾病,又称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是由于肾经虚损导致阳气不足,水液无法代谢而引起的。

因此,在诊疗消渴病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案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方剂组成:1.八正散:补肾滋阴、清热生津。

由生地黄、山药、天冬、白术、茯苓、地骨皮、炒薏苡仁、泽泻等组成。

2.肾气丸:温肾益气、固肾止泻。

由人参、熟地、山药、牡蛎、龟板、五味子、炒薏苡仁等组成。

3.四逆散:散寒温经、安胎。

由肉桂、附子、干姜、炒苍术等组成。

4.山药薏苡仁汤:补脾益气、清热利湿。

由山药、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等组成。

5.参附清瘀汤:温补肾阳、祛瘀解毒。

由人参、附子、熟地、大黄、桃仁、香附等组成。

6.茯苓四逆汤:温阳散寒、利水消肿。

由茯苓、附子、干姜等组成。

治疗原则:1.补肾益气:使用肾气丸、山药薏苡仁汤等中药方剂,补益肾脏阳气,增强肾脏功能。

2.清热凉血:使用八正散等中药方剂清热解毒,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3.固肾止泻:使用肾气丸等中药方剂,固肾止泻,改善肾脏功能。

4.活血化瘀:使用参附清瘀汤等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损伤。

5.利水消肿:使用茯苓四逆汤等中药方剂,利湿利水,降低体液潴留,减轻水肿症状。

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可以适当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气血,促进阳气上升,增强肾脏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诊疗方案的选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病程、病理状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模板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模板

模板一:此为肾病科模板,存在不足之处,已加批注,请各科室参考。

其中红色加粗字体为固定格式。

注意:同一个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字体、格式、排版需统一规范。

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XX 年)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肾风(TCD编码:BNS140)(二)西医病名:IgA肾病(ICD编码:N02.8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尿中泡沫增多,或尿血(包括镜下红细胞尿),或眼睑、足跑浮肿,或腰酸、腰痛,或眩晕耳鸣;舌淡红,或舌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暗,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或弦细,或兼微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一肾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

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候诊断1.基本证候(1)气阴两虚证主症:泡沫尿(尿检蛋白)或尿血(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

次症:腰酸、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眼睑或足跑浮肿,夜尿多。

舌脉:脉细或兼微数,苔薄、舌红,舌体胖,舌边有齿痕。

(2)脉络瘀阻证主症:①血尿(包括镜下红细胞尿),腰部刺痛,或久病(反复迁延不愈病程1年以上);②肾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禊闭塞、塌陷、僵硬、毛细血管有微血栓样物质形成,毛细血管扩张与瘀血、肾小血管血栓形成,肾小球缺血样改变,肾小球球囊粘连、疤痕,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次症:①面色焦黑,肌肤甲错,皮肤赤丝红缕,蟹爪纹络;②甲皱微循环郁滞,血黏度增高、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增高。

舌脉:脉涩,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

(3)风湿内扰证主症:泡沫尿(尿蛋白)或尿血(肉眼或镜下红细胞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0g o次症:①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眩晕、水肿;②辅助检查、实验室及肾病理:血压、血肌酊、尿蛋白等从原先稳定水平出现变动、升高;肾病理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或内皮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或节段性毛细血管褛纤维素样坏死、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及/或足突广泛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kg·H2O;(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

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

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

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水陆二仙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炒杜仲、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生地、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口服灯盏生脉胶囊等。

3.肾阳虚衰证治法:温肾助阳。

推荐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

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菟丝子、仙灵脾、炒杜仲、肉苁蓉、炒山药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桂附地黄胶囊、右归丸等。

4.寒湿困脾证治法: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汤加减。

藿香、紫苏、半夏、生姜、陈皮、茯苓、炒白术、炒山药、厚朴、砂仁等。

中成药: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5.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山萸肉、炒山药、丹皮、仙灵脾、炒杜仲、红花、赤芍、莪术、川芎、酒大黄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

(二)针灸治疗用辨证选穴的方法,对各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2次/周。

1.脾肾气虚证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2.气阴两虚证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进行针刺。

3.肾阳虚衰证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4.寒湿困脾证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5.肾虚血瘀证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三)穴位注射疗法用辨证选穴的方法,对各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2次/周。

1.脾肾气虚证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推荐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液。

2.气阴两虚证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推荐中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3.肾阳虚衰证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推荐中药注射剂:参附注射液。

4.寒湿困脾证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推荐注射剂:维生素B1注射液。

5.肾虚血瘀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推荐中药注射剂:灯盏细辛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

(四)其它疗法1.结肠透析疗法各型均可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治疗,2次/周。

(1)脾肾气虚证推荐灌肠方药:党参、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等。

(2)气阴两虚证推荐灌肠方药:黄芪、生地、生地榆、煅牡蛎、生大黄等。

(3)肾阳虚衰证推荐灌肠方药:附子、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等。

(4)寒湿困脾证推荐灌肠方药:苍术、藿香、煅牡蛎、土茯苓、生大黄等。

(5)肾虚血瘀证推荐灌肠方药:炒杜仲、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红花、丹参等。

2.低频脉冲疗法治疗设备用肾病治疗仪,2次/周。

(1)脾肾气虚证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

(2)气阴两虚证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

(3)肾阳虚衰证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

(4)寒湿困脾证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5)肾虚血瘀证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

(五)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03年美国肾脏基金会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

主要包括: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治疗。

(六)护理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以优质低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用奶、鸡蛋、淡水鱼等,摄入量一般为0.6g/Kg·d。

病室内阳光充足,防止患者感冒受寒。

积极主动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

三、疗效评价国内无统一的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

(一)评价标准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Scr下降≥30%,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上升≥30%;(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Scr下降15%~29%,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上升15%~29%;(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Scr下降<15%,禁水12小时渗透压上升<15%。

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5%;(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5)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无减少或增加。

3.症状或体征疗效判定标准(1)消失:治疗后症状或体征消失;(2)改善: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降低1~2级(如6分下降至2分,或3分下降至1分;或6分下降至4分,4下降至2分,或3分下降至2分,2分下降至1分);(3)无效: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4)加重: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加重。

(二)评价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夜尿量多0分:夜尿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以下;2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4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6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2.倦怠乏力0分:无倦怠乏力;2分:体力劳动即感觉乏困;4分:可坚持轻体力劳动;6分:勉强支持日常活动。

3.气短懒言0分:无气短懒言;1分:劳累后气短;2分:一般活动即气短;3分:懒言,不活动也气短。

4.腰痛或腰膝酸软0分:无腰痛或腰膝酸软;1分:偶尔发生;2分:每天疼痛或酸软时间少于3小时;3分:持续疼痛或酸软。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具体诊断要点:(1)皮肤瘀点瘀斑;(2)血尿和(或)蛋白尿,或并见腹痛、关节疼痛,甚则便血、水肿等。

2.西医诊断:参照2011年《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肾脏病学》(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王海燕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紫癜等肾外表现;(2)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3)肾活检表现为系膜增生、IgA在系膜区沉积。

(二)证候诊断1.风热搏结证:皮肤紫癜,瘙痒,血尿(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泡沫尿,发热、咽痛,腹痛或关节疼痛,颜面或肢体浮肿。

舌质淡红或略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滑有力。

2.热毒内炽证:皮肤紫癜颜色鲜红,弥漫四肢、背臀部,可有痒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发热、口干、关节肿痛、腰腹痛,或见黑便。

舌质红,苔黄,脉数。

3.湿瘀互结证:紫癜反复,时隐时现,镜下血尿、蛋白尿,次症:关节肿痛,颜面或下肢浮肿。

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腻,脉滑。

4.气阴两虚证:紫癜消退或反复发作,间断镜下血尿,腰酸乏力,常易感冒,口干咽干,手足心热。

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5.脾肾阳虚证:皮肤紫癜消退;蛋白尿、血尿持续,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纳差,尿少便溏。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弱。

6.肝肾阴虚证:紫癜消退或反复发作,镜下血尿持续,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头晕耳鸣,体倦乏力,心悸气短。

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搏结证治法:疏风清热,清营凉血。

推荐方药:清营汤加减。

荆芥、防风、生地黄、丹皮、金银花、连翘、赤芍、柴胡、水牛角、竹叶心、紫草、小蓟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片等。

2.热毒内炽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黄芩、二花、连翘、白茅根、小蓟、甘草等。

中成药: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

3.湿瘀互结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血。

推荐方药:三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薏苡仁、白蔻仁、杏仁、通草、法半夏、生蒲黄、滑石、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小蓟等。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黄葵胶囊等。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黄芪、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白术、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甘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