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的生物钟与季节性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与季节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2d01f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4.png)
植物的生物钟与季节性变化植物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成员,与生物钟和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部自发发生的一种循环性变化,而季节性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引起的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的生物钟机制以及它们如何调整生长与发育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变化。
生物钟是植物在没有外界环境刺激时仍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行为和变化的机制。
它们被称为内部节律,并且通常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生物钟对植物的生长、开花、落叶等重要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没有明显的光照或温度变化,一些植物仍然能够自发地开花或落叶,这是由于它们内部的生物钟机制在起作用。
在植物的生物钟机制中,核心元件是一个叫做"钟"的蛋白质,它会在特定的时间积累并释放。
其中,一种叫做"晚期流程"核心蛋白质的作用尤为重要。
这些"晚期流程"核心蛋白质的表达受到生物钟的调控,它们会在早晨醒来前升高并在夜晚达到高峰。
通过这种内部调控机制,植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生物钟对环境进行预测,并在合适的时间执行相应的生理过程。
与生物钟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植物对季节性变化的适应。
季节性变化是指环境因素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对于植物来说,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上。
例如,在春季,温度升高、光照增加,植物会进入生长期并开花;而在秋季,温度下降、光照减少,植物会停止生长并开展落叶过程。
这些季节性的变化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和能源利用。
植物如何适应季节性变化并实现生长、开花和落叶呢?这要归功于植物内部的生化调节机制。
在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刺激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激素,如赤霉素、激动素等,来调节生长和发育。
这些激素能够影响植物的叶片形成、开花和落叶等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植物能够根据季节性变化的环境信号来控制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研究植物的光周期与生物钟现象
![研究植物的光周期与生物钟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93215b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0.png)
研究植物的光周期与生物钟现象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光周期与生物钟现象一直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光周期是指植物对光照的时间长短以及黑暗期的长短对其生长发育、开花等生理过程的影响。
生物钟则是指植物内部具有自主调节的生物节律,使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周期的感知和响应是通过一种称为光敏色素的分子来实现的。
比较典型的是光敏色素负责植物的开花过程。
光周期的变化会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布,从而调控开花的时机。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分别适应不同的光周期,其开花时间也相应不同。
植物对于不同光周期的感知主要通过光敏色素介导的信号传递来实现。
光敏色素通过检测黑暗期的长短来传递信号,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典型的例子是黎明激活子(Dawn Activated Gene,DAG)基因家族,在黑暗中逐渐累积,到白天受到光激发后触发开花的信号传递。
二、植物的生物钟现象生物钟是指植物内部具有自主调节的生物节律。
植物通过生物钟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调整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
对于植物而言,太阳周期是最重要的外界时间信号,而生物钟则能够帮助植物掌握时间信息。
生物钟主要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在植物中,有一类称为时钟基因(clock gene)的基因参与调控生物钟的节律。
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存在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通过反馈机制使得这些基因的表达呈现周期性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许多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
这是因为植物的生物钟调控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和呼吸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
三、光周期与生物钟交互作用植物的光周期感知和生物钟调控是相互关联的。
光周期调控会影响植物的生物钟,而生物钟调控也会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感知和响应。
研究表明,光周期的调节会影响植物生物钟节律的稳定性。
例如,长时间的黑暗期或者长时间的红光照射会导致植物的生物钟节律发生改变。
相反,生物钟基因的突变也会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响应。
植物生物钟
![植物生物钟](https://img.taocdn.com/s3/m/963ac3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7.png)
植物生物钟植物生物钟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自发地产生的生理和行为变化。
与动物的生物钟类似,植物生物钟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生物钟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人们开始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不仅受到光照的影响,还受到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的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在春天开始生长,而在秋天停止生长。
这些周期性的变化表明植物拥有一种内在的时钟,可以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生物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植物生物钟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节奏和规律,帮助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植物生物钟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钟的本质和机制,为研究其他生物的生物钟提供帮助。
植物生物钟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
其中,植物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人们已经发现,植物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蛋白质,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是植物生物钟的关键环节。
植物生物钟的分子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 1 (CCA1)和Late Elongated Hypocotyl (LHY)这两个基因。
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共同组成核心反馈环路,控制植物的生物钟节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因和蛋白质参与到植物生物钟的调控中,例如TOC1、GI和ZTL等。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
它不仅受到内部基因和蛋白质的调控,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其中,光照是影响植物生物钟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许多植物的生物钟都是通过感知光照的变化来调节的。
例如,一些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间停止光合作用。
这种变化与植物生物钟的节律有关。
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生物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钟研究。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与生理效应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与生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e8bd0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9.png)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与生理效应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类特殊生物,它们没有神经系统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却能够准确地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一切得益于植物的生物钟系统。
植物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感应系统,它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开花和休眠等生理过程,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周期感应器和生物钟基因。
光周期感应器是植物对光周期变化的感知器官,它能够感知到光的强度和周期,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生物钟基因。
生物钟基因则是植物内部的时间感应器,它能够根据光周期感应器传递过来的信息,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
光周期感应器主要由光感受器和光信号转导途径两个部分组成。
光感受器是植物感知光的器官,它能够感知到光的强度和周期。
光信号转导途径则是将光的信息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的途径。
在光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些重要的信号分子如激素和蛋白质会被激活,进而调控生物钟基因的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植物能够根据光的信息,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生物钟基因是植物内部的时间感应器,它能够根据光周期感应器传递过来的信息,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
在生物钟基因中,有一类重要的基因叫做时钟基因。
时钟基因的表达受到光周期感应器的调控,它能够根据光的信息,调节植物的生长、开花和休眠等生理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对植物的生理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植物生物钟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
在白天,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而在夜晚,植物则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生长和休眠的交替能够使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生长的平衡。
其次,植物生物钟能够调节植物的开花。
植物的开花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植物生物钟。
植物的开花时间会受到光周期的影响,当光周期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植物才会开始开花。
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使其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开花。
动植物中的生物钟与节律性调节
![动植物中的生物钟与节律性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01a0be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8.png)
动植物中的生物钟与节律性调节生物钟是一种被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生理机制,其作用是使其体内的生物节律达到一定的规律性周期律,并且与环境节律进行同步调节,使生物体能够适应日夜变化、季节变迁等环境因素。
动植物中的生物钟与节律性调节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紧密关系,它们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钟在动物体内的调节在动物身上,生物钟通常是通过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来调节的。
其中,位于大脑中的下丘脑是生物钟的重要部位之一,其分泌的一些神经递质和激素可以影响到全身的生物节律。
而褪黑素则是调节人体生物钟的重要激素之一。
它由松果腺分泌,能够影响到大脑皮质和下丘脑的神经活动,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律和行为表现。
例如,人体的睡眠、饮食、代谢等生理与行为节律都服从着一个大约为24个小时的周期律,这一周期律就是通过体内的生物钟来控制和调节的。
而且,人的生物钟通常也会因不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调整。
例如,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夜班等工作方式,会导致人们的生物钟紊乱,表现为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精神压力等情况。
二、植物中的生物钟与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的生物钟主要是通过某些植物激素来实现的,例如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等,它们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的周期性变化。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植物体内的这些激素浓度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让植物体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
例如,某些植物在昼夜的切换过程中,其生长速度和形态表现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异。
而且,植物也可以通过生物钟来调节其开花时间、落叶时间、季节性生长等多种生理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三、环境条件对生物钟的影响除了个体内部的生物钟调节以外,环境条件也可以对生物节律产生影响。
例如,动植物的生物钟都可以受到光照的影响,特别是在光强较弱或光周期不规律的情况下,它们的生物钟会变得不稳定,导致节律异常和失调。
而且,环境因素对生物钟的影响也可能是复杂的,例如温度、湿度、气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生物的生理和行为节律。
植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植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0eeca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0.png)
植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植物是具有生物钟的生物体,它们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时间变化,并通过内部调节机制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调节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呢?本文将从光周期、内源节律和信号转导三个方面,探讨植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一、光周期调节光周期是植物生物钟最重要的调节因素之一。
在自然界,植物通过感知光的长短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生理和生态调节。
植物的生物钟主要通过光受体感知外界光线的变化,进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开花和休眠等生理过程。
其中,光周期调节植物开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光周期调节植物开花是通过光受体、光信号传递和转录调控网络来实现的。
例如,拟南芥的CO基因和FT基因是光周期调节植物开花的核心基因。
在长日照条件下,CO蛋白主要在白天表达,而CO蛋白能够激活FT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植物开花。
而在短日照条件下,CO 蛋白的表达减少,FT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植物不会开花。
通过这样的光周期调节机制,植物能够在适宜的季节迅速开花,提高其繁殖能力。
二、内源节律调节除了光周期调节外,植物还具有一种内源节律调节机制。
内源节律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内部机制来调节生活活动的时间。
例如,植物的叶片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就是内源节律调节的结果。
内源节律调节植物生物钟主要通过内源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植物内源节律的核心激素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它们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休眠等生理过程。
例如,赤霉素在植物光周期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长日照条件下,赤霉素的含量较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而在短日照条件下,赤霉素含量减少,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三、信号转导调节植物生物钟的调节还涉及到信号转导机制。
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将外界环境的时间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实现生物钟的调节。
其中,蛋白激酶是植物生物钟信号转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激酶是一类能够磷酸化靶蛋白的酶,可以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和基因表达。
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功能
![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e9d41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a.png)
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功能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调控,其中光周期调控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机制。
光周期调控指的是植物对光照时间长度和强度的感知和响应过程。
而植物的生物钟则是调控植物对光周期的感知和响应的内部机制。
本文将探讨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功能,并介绍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光周期调控的基本原理光周期调控是植物对光照时间长度和强度的感知和响应过程。
植物通过感受光周期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这一调控机制与植物的生物钟密切相关。
植物的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计量系统,可以帮助植物感知光周期的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被称为“环晨节律”。
植物通过生物钟来感知光的存在和缺失,进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生物钟的功能1. 花期调控植物的花期调控是植物生物钟的重要功能之一。
植物通过感知光周期的变化来决定何时开花。
一些植物需要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
植物的生物钟帮助它们判断当前的光周期,从而控制花期的到来。
2. 光合作用调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过程,而植物的生物钟对光合作用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物的生物钟可以帮助植物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合效率和生长速度。
3. 生长节律调控植物的生物钟还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节律。
植物的生长节律是指植物在24小时内生长速度的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可以帮助植物在适宜的时间进行生长,从而使植物的生长更加有序和高效。
4. 营养物质分配植物的生物钟还可以调控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分配。
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植物的生物钟可以帮助植物在适宜的时间将营养物质分配到不同的部位,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三、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应用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植物的生物钟和光周期调控机制,可以精确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生物钟机制和调节
![植物的生物钟机制和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0bf9e7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6.png)
植物的生物钟机制和调节植物的生物钟是指植物在周期性环境变化中自然地展现出的生理和行为过程的内在时间感应系统。
这个生物钟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调节植物的生产。
下面将从生物钟的基本原理、调节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来探讨植物的生物钟。
生物钟的基本原理生物钟是植物生理过程和环境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的体现。
植物的生物钟机制主要包括内源性节律生成器(Endogenous Oscillator)和外界环境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内源性节律生成器是植物生物钟机制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时钟基因和相关蛋白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形成生物钟反馈回路,在一定周期内自我调控并保持稳定的节律性。
外界环境信号是植物生物钟机制中的重要调控因素,它通过光照、温度和水分等信号传导途径影响植物生物钟的节律表达。
光周期是植物生物钟中最为重要的环境信号之一,它通过植物的光受体调控时钟基因的表达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从而使植物能够感知到昼夜周期的变化。
调节植物生物钟的机制植物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光周期信号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受体和表观遗传修饰因子等来影响生物钟的调控,包括拟南芥的FT蛋白调控和红光反应调控等。
植物激素也是调节植物生物钟的重要因素。
植物激素如赤霉素和激动素可以通过调控时钟基因的表达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植物的生物钟。
此外,环境因子如温度和水分等也能够通过调节植物的内源性节律生成器来影响植物的生物钟。
温度信号可以通过改变时钟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生物钟;水分信号则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的离子吸收和转运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生物钟的应用前景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物钟机制,可以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精确地控制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业种植中,合理调节植物的生物钟可以实现对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从而优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7dde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8.png)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感知机制,可以让生物生命系统遵守24小时循环节的物理、化学和生理过程。
在植物中,生物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其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生物钟对植物的调控作用,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一、植物的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主要由环境刺激和内在遗传表达调控形成。
环境刺激是指外界时间的信号,如昼夜变化、温度、光照等。
内在遗传表达调控是指植物基因的表达受到生物钟的影响,而植物基因的表达又会反过来影响生物钟。
生物钟对于植物的生长、开花、落叶等生理过程都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苜蓿、黄瓜、番茄等很多植物在白天生长,晚上休眠,这是因为它们的生物钟使它们对光和黑暗的时间变化做出反应。
而一些南极植物,由于极地的连续黑暗和日夜混合的情况,它们的生物钟不会让它们有24小时的节律。
二、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植物的生物钟主要靠一些特定的基因来控制和调节,这些基因共同组成了反馈环路。
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内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让植物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个典型的生物钟基因体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正反馈、负反馈和耗散。
正反馈是指一种物质被激活后,可以进一步激活其他物质,引发一连串的反应;负反馈则是指一种物质激活后可以抑制其他物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钟的反应周期;耗散是指一些辅助物质通过稳定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来帮助维持生物钟的稳定运行。
三、影响植物生物钟的外界因素植物生物钟主要受到两个外界因素的影响:光周期和温度。
光周期是指每天黑暗和光照的长短和次数,而温度是指环境温度的变化。
许多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光周期的影响,例如菊花、杜鹃花、桔梗等,只有在特定的光周期后才能开花。
而温度的变化也能影响生物钟的节律,例如一些植物在寒冷环境中会减缓生长节律,但当温度升高时则会让它们保持稳定的生物钟节律。
四、生物钟对人类的影响生物钟对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身体的生物钟节律和日常生活作息不协调时,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动植物的生物钟与节律调控
![动植物的生物钟与节律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374aab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7.png)
动植物的生物钟与节律调控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一种自然产生的、周期性重复的节律现象。
它可以调节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活动,使它们适应并充分利用昼夜变化以及季节性的环境条件。
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与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行为模式以及生理功能息息相关。
一、动物生物钟的调控1. 动物生物钟的发现历程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对动物生物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康普顿通过对植物的观察,首次提出了生物钟的概念。
随后,美国科学家贝克等人发现在生物钟调控下,一些动物的生活活动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经过多年的研究,生物学家们发现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主要通过内部基因网络和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2. 动物生物钟的调控因素动物生物钟的调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光信号和温度信号。
光是一种重要的外界刺激,它通过影响动物体内的视网膜感光细胞,进而调控生物钟的节律性。
温度信号可以通过作用于体内的热感受器来影响生物钟的工作状态。
二、植物生物钟的调控1. 植物生物钟的发现与研究植物生物钟的存在最早在20世纪初被科学家们发现。
植物生物钟在植物的种子萌发、花期开放、叶片光合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主要通过内源时钟基因和外源信号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2. 植物生物钟的调控因素光信号和温度信号同样也是植物生物钟调控的重要因素。
光信号通过叶绿体和视觉色素等感受器的感知而影响植物生物钟的节律性。
温度信号可以通过植物体内的温感受器来调控植物生物钟的运行状态。
三、生物钟的应用价值与意义1. 农业生产的合理调度了解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合理控制种植时间,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使用量。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钟对于许多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动植物生物钟的例子
![动植物生物钟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30f9e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c.png)
动植物生物钟的例子
动物生物钟的例子:
1. 鸟类的迁徙:在春季来临之前,许多鸟类会开始迁徙。
他们的生物钟驱使他们离开一个地点并飞向另一个地点,寻找更好的食物和生长条件。
2. 熊冬眠:熊会在冬天进入长时间的休眠状态,以避免在寒冷天气中寻找食物和水源。
这种行为是由熊的生物钟触发的。
3. 蝴蝶的繁殖季节:不同种类的蝴蝶都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进行繁殖,这取决于它们的生物钟。
植物生物钟的例子:
1. 花期:许多花卉会在确定的季节开花,这是由它们的生物钟控制的。
2. 果实成熟:许多水果树都在特定时间成熟,这是由它们的生物钟驱动的。
3. 叶片脱落:在春夏季节,植物会生长出新叶,然而,当水分和日照减少时,它们会失去叶片。
这种行为也是由植物的生物钟控制的。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3e07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1.png)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感应系统,在植物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调控着植物的生理和生长过程,特别是在植物的开花时间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并阐述其机制。
一、生物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生物钟是一种内源性的时间感应系统,指的是生物体能够感知并适应自然环境周期变化的能力。
它使生物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活动。
生物钟的主要特点包括持续性、周期性和可调性。
二、植物生长中的生物钟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生物钟调控着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变和生理过程的进行。
例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等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
1.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研究发现,种子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只在一定的光周期下才能萌发。
这是因为种子具有内在的生物钟,只有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芽并生长。
2. 幼苗生长幼苗生长是植物生命的起始阶段,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摄取的关键时期。
生物钟控制着幼苗的休眠和清醒状态,使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生长和发育。
3. 开花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受生物钟调控的重要生理过程。
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不同,如短日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容易开花,而长日植物则需要短日照才能开花。
这是因为植物在进化中发展了与生物钟相关的调节机制,使其在适合的季节进行繁殖。
三、植物开花的生物钟机制植物开花的生物钟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网络。
其中,一些关键基因在光周期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1. CONSTANS (CO) 基因CO基因是植物生物钟调节与开花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之一。
它在光周期条件下表达,并调控其他与开花相关的基因的活性。
研究发现,CO基因对光信号的感受和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2. FLOWERING LOCUS T (FT) 基因FT基因是植物开花调控中的另一个重要基因。
它在CO基因的调控下表达,并产生FT蛋白。
这种蛋白在植物的叶片中逐渐积累,然后通过薄层液体搬运到植物的茎顶部,促使开花的发生。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1550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png)
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感应机制,可以自主产生及调节的生物周期。
不仅人类有生物钟,植物也同样拥有这一奇妙的生理现象。
生物钟在植物的生长与开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植物的生理过程、生长发育以及开花时间的控制。
本文将探讨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开花中的作用。
一、植物生长调控生物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生物钟,植物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合理调节生长、分化和营养代谢的过程。
生物钟激活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同时,生物钟还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节律,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生物钟控制着植物的休眠和活跃状态。
植物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如白天生长、夜晚休眠等。
这种周期性主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
生物钟会感知光照条件,当光线足够强时,生物钟发出信号促使植物进入生长状态;而在夜晚生物钟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使其休眠。
通过这种周期性的调控,植物可以合理分配能量,确保生长与休息的平衡。
二、植物开花调节生物钟在植物开花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植物的开花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通过生物钟的作用,植物能够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开花,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殖优势。
在植物开花中,生物钟与光信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感知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否到了适宜的开花时间。
通过生物钟的作用,植物可以调节花素合成、激素分泌以及花器官的发育,从而准确地选择最有利的开花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的生物钟不仅受到光信号的影响,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调控,如温度、湿度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等。
这些因素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物钟来影响其生长和开花。
三、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调控。
目前,研究认为生物钟的调控与植物体内的基因网络密切相关。
在植物中,生物钟的调控主要依赖于一个叫做"Circadian Clock"的基因网络。
植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物钟
![植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物钟](https://img.taocdn.com/s3/m/6d91b0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0.png)
植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物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生长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除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植物自身也有一套自主的生长规律,即生长节律。
这个生长节律的调控机制就是植物的生物钟。
一、生长节律的概念植物的生长节律指的是植物在一定周期内经历的生长和休眠的交替变化。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根伸长、叶片展开、开花结果等。
研究发现,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节律。
二、生物钟的作用生物钟是调控生物体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内在机制。
它能使植物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生物活动节律,如晚上休眠、白天光合作用等。
生物钟通过调节植物内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控制生长节律的节奏。
三、光周期对生长节律的影响光周期是植物生长节律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感受光线的变化,来判断当前的季节和时间,并做出相应的生长和发育反应。
一些植物对光周期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春蚕草和万年青等,它们的生长节律与光周期密切相关。
四、温度对生长节律的影响除了光周期,温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节律的重要因素。
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的节奏和速度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而温度较低时植物则处于休眠状态。
因此,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节律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五、植物生物钟的应用植物的生物钟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大棚中人工控制光照和温度,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节律,使其在适宜的时间内实现早熟或晚熟,从而扩大产期。
此外,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对栽培新品种、改良传统种植模式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植物的生长节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规律,它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生物钟作为一种内在机制,帮助植物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做出相应的生长反应。
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节律和生物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良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植物的光敏感与生物钟
![植物的光敏感与生物钟](https://img.taocdn.com/s3/m/d68196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植物的光敏感与生物钟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到光照的调控。
而植物对光的敏感性是通过光敏感蛋白和生物钟系统来实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的光敏感性和生物钟调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光敏感蛋白光敏感蛋白是植物用来感知光的信号的重要分子。
其中,光敏感蛋白包括光周期蛋白、蓝光感受蛋白和红光感受蛋白等。
光周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光受体蛋白,能够感受到光周期的变化,并根据光周期的改变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生物钟的基本原理生物钟是植物内部具有一定节律性的生物系统,能够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和行为。
生物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基因调控来实现的。
其中,核心时钟基因会周期性地表达和抑制其他基因的活性,从而调控植物的生物节律。
三、光敏感蛋白与生物钟的相互作用光敏感蛋白和生物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光敏感蛋白能够感受到光信号,并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将光信号传递给生物钟系统。
其次,生物钟调控了植物对光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植物在不同的光周期下对光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由生物钟的调控所致。
四、光敏感与生物钟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光敏感性和生物钟调控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光周期蛋白的表达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
生物钟的调控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信号传导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
总结:植物的光敏感与生物钟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光敏感蛋白作为感知光信号的分子,通过调控生物钟系统来实现植物对光的敏感性。
而生物钟则通过调控植物的生理过程和行为,使植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控的关系,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深入研究光敏感与生物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环境适应能力,为植物的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a082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c.png)
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一种可以自主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生理节律,它主要通过调节生物体的代谢、行为、生长等方面的功能,使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存状态。
对于植物而言,生物钟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植物的生物钟机制植物的生物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生物钟的中央调控器,它主要位于植物的天线细胞中,可以产生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来调控生物钟;二是外部环境因素,如光周期、温度、湿度等,可以通过生物体的感受器来识别和反应。
植物生物钟的周期一般为24小时,这与人类生物钟相似。
但是,植物的生物钟可以被外部环境因素所影响,如植物的光周期对其生物钟有着直接的作用。
一般来说,等长的光和暗周期可以维持植物的生物钟周期,但当光周期与暗周期不等长时,植物的生物钟周期会被重新调整。
例如,在长日照条件下,植物的生物钟周期会被延长,从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二、生物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物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生物钟可以调节植物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开闭速度。
光合速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度,而叶片中的气孔则可以控制水分和气体的流动。
研究表明,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比夜间高30%以上。
同时,在白天气孔一般处于开放状态,而夜间则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水分在夜晚过度蒸发。
其次,生物钟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和生长方向。
研究表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方向会受到昼夜变化、光强度和光质的影响。
长期处于不适合自己生长周期的环境下,植物容易出现生理失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例如,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其根系和叶片发育不完全,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则生长茁壮。
三、应用前景与展望生物钟研究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物钟,可以优化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同时还可以增加植物的适应性,提高其抗病能力和耐逆性。
例如,在改变光周期的情况下,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花期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的生物钟](https://img.taocdn.com/s3/m/370a1e482e3f5727a5e96245.png)
植物的生物钟摘要: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牵牛花一定要在清晨开,葫芦和夜来香的花一定要在晚上开,另外还有许多种花也在特定的时间开放。
植物的这些生理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植物体内的“生物钟”所控制的,生物钟其实指的就是植物体本身的生物节律现象。
关键词:植物生物钟,花钟,生物节律,生物钟基因●植物生物钟的发现很早以前就有对植物生物钟的研究,而且生物钟的最早证据也来源于植物。
达尔文在他写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就已经研究记载了醡浆草的休眠运动。
醡浆草跟许多豆科植物一样,都是夜间变更叶子方向的植物它们的叶子白天展开,夜间就闭合垂直向下,达尔文发现这种运动按规律昼夜发生。
到了19世纪,一些科学家把醡浆草放在黑暗的小室里,结果它们还是按时展闭叶子,其生物钟并未受外界条件干扰。
但是真正发现植物生理节律的最早要算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他在植物研究中观察到一些植物的花的开闭具有波动性。
他把46中具有波动习性的植物分为3组:一组是大气花,其开放和闭合受大气条件而变;另一组是热带花,它们随光照条件变化;还有一组花定时开放与闭合,不受昼夜条件影响。
他将最后一组花栽培在花盆里,然后按开花早晚的顺序摆放在自己书桌上,成为了较原始的有趣的花钟。
随着科学家对植物生物钟的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也越来越明了,到目前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生物钟、花钟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着植物节律现象,例如人们所熟知的扁豆、合欢草、含羞草等植物的叶子,白天呈水平状展开,夜间则垂向下方,同时小叶闭合。
如果把这类植物放在一定温度的暗室里,这时尽管没有了昼夜之分,但是它们的叶子仍然大致以一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上下运动着,这种周期性的运动,显然是由植物本身内在的节律性造成的。
特别是在一些花的开放和闭合的时间上,很好的体现了植物“生物钟”的规律,它们似乎在告诉人们一天的时间。
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的生物钟](https://img.taocdn.com/s3/m/4e44cb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c.png)
植物的生物钟植物是生物界一大类特殊的生命存在,它们与环境密切相关,能够感知光照、温度和其他外部刺激。
而这一切感知与调节都离不开植物的生理节律,即植物的生物钟。
植物的生物钟决定了它们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时间和节奏。
本文将从植物的生理节律的定义、机制和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植物的生物钟。
一、植物的生理节律的定义植物的生理节律指的是植物对时间变化的敏感性和对生物周期的控制。
与动物的生物钟类似,植物也能够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如光照、温度和水分等,调整它们的生长发育活动。
植物的生理节律通常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但也有少数植物存在其他周期的节律,如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等。
二、植物的生理节律的机制植物的生物钟机制主要涉及遗传调控和激素调节。
在遗传调控方面,植物的生物钟主要由一组特定的基因网络控制,这些基因分别编码生物钟核心时钟(CLOCK),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调节因子。
这一基因网络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馈回路和拟离子反应进行调控,最终使植物能够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的生物钟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例如光敏蓝光受体能够调控植物体内蓝光感应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物钟节律。
三、植物的生理节律的重要性植物的生物钟对它们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生长发育方面,植物的生物钟可模拟季节变化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调控植物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其他物质代谢过程。
此外,植物的生物钟还能够调控植物的开花结果。
一些长日植物在春季或夏季开花,而其他短日植物则在秋季或冬季开花。
这种差异正是植物生物钟的调控结果。
植物的生物钟对于植物的适应性生长和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的生物钟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节律,通过遗传调控和激素调节实现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生长发育的调控。
其在植物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生长发育的调节和开花结果的控制等。
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植物的生物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生物钟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生物钟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9685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f.png)
生物钟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生物钟在植物生理学中是指一种内在的时间感知系统,它能够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使其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保持适应性。
植物生物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植物能够在适宜的时间进行种子萌发、叶片展开、开花和果实成熟等关键生理过程。
植物生物钟的运作依赖于一系列内源性时钟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可以形成蛋白质复合体,通过负反馈调控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自我调控。
这种调控机制使得植物能够感知和响应环境中的日夜变化、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等周期性信号。
植物生物钟的节律性表达与光周期信号密切相关。
光是植物生物钟的主要输入信号,通过光线的强度、波长和持续时间等特征,植物能够感知到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变化。
光周期信号被感知后,植物生物钟会产生相应的调控作用,如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素合成和分布、开花时间等。
此外,植物生物钟还可以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调控,如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植物生物钟的节律性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研究植物生物钟对于了解植物适应性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可以揭示植物内部时间感知系统的运作原理,探索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
此外,对植物生物钟的理解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通
过合理调控植物生物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生物钟
摘要: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牵牛花一定要在清晨开,葫芦和夜来香的花一定要在晚上开,另外还有许多种花也在特定的时间开放。
植物的这些生理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植物体内的“生物钟”所控制的,生物钟其实指的就是植物体本身的生物节律现象。
关键词:植物生物钟,花钟,生物节律,生物钟基因
●植物生物钟的发现
很早以前就有对植物生物钟的研究,而且生物钟的最早证据也来源于植物。
达尔文在他写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就已经研究记载了醡浆草的休眠运动。
醡浆草跟许多豆科植物一样,都是夜间变更叶子方向的植物它们的叶子白天展开,夜间就闭合垂直向下,达尔文发现这种运动按规律昼夜发生。
到了19世纪,一些科学家把醡浆草放在黑暗的小室里,结果它们还是按时展闭叶子,其生物钟并未受外界条件干扰。
但是真正发现植物生理节律的最早要算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他在植物研究中观察到一些植物的花的开闭具有波动性。
他把46中具有波动习性的植物分为3组:一组是大气花,其开放和闭合受大气条件而变;另一组是热带花,它们随光照条件变化;还有一组花定时开放与闭合,不受昼夜条件影响。
他将最后一组花栽培在花盆里,然后按开花早晚的顺序摆放在自己书桌上,成为了较原始的有趣的花钟。
随着科学家对植物生物钟的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也越来越明了,到目前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生物钟、花钟
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着植物节律现象,例如人们所熟知的扁豆、合欢草、含羞草等植物的叶子,白天呈水平状展开,夜间则垂向下方,同时小叶闭合。
如果把这类植物放在一定温度的暗室里,这时尽管没有了昼夜之分,但是它们的叶子仍然大致以一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上下运动着,这种周期性的运动,显然是由植物本身内在的节律性造成的。
特别是在一些花的开放和闭合的时间上,很好的体现了植物“生物钟”的规律,它
们似乎在告诉人们一天的时间。
淡雅的蒲公英大约在早晨5时开花,几个世纪来被人叫做“牧人钟”,伯利恒之星大约在11时左右开花,博得了“11点公主”的美称;草地婆罗门参清晨4时开花,到正午时闭合,被称为“约翰午休”。
到了黄昏时分,待宵草、亚马逊王莲相继开放;月亮花在晚上10时悄悄展开花瓣,夜香仙人掌直到午夜才展露花的芳姿。
在我国,蛇麻花凌晨(约3点钟)首先开花,大约4点钟,牵牛花的大喇叭也跟着张开了;然后野蔷薇花开(大约5点钟),龙葵花开放(大约6点钟);接下去是美丽幽雅的郁金香(大约7点30分钟)和半枝莲(约10点钟)、大爪草(约11点钟)盛开,午时花(约12点钟)迎着烈日怒放。
正午过后,万寿菊花开(约15点钟)、紫茉莉(约17点钟)添香,烟草花(约18点钟)绽开。
夜晚降临,月光花(约19点钟)吐蕊,待宵草(约20点钟)破蕾,迎接着黎明的到来。
植物的花按不同时间有规律的开放与闭合,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花钟”现象,并把不同的时间开放的花摆放成一个钟表形状,既美观又有钟表的功能。
花序按序开放也许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如白天开花的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小鸟;夜间开花的植物吸引飞蛾和蝙蝠。
“花钟”虽然很有趣,但是“报告”时间可能有误差。
因为植物开花除了有一定的时间外,还受到地区、温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同一种花,在我国南方开得早一些,而在北方就会迟一些。
植物的生物钟除了可以控制花的开放与闭合外,还控制植物的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液汁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的生物化学活性。
植物生物钟的作用机理
自然界中,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均存在着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周期性的生命活动现象,这种生命活动现象被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以生命活动24小时为周期的内在周期性节律。
早在世界上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出现以前,地球已经自转了大约20亿年,为了适应这种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的器官——生物钟,用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
它包括输入系统,核心节律系统及输出系统。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发育、行为、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各个层面都受到生物钟的调控。
过去的研究证实在植物中光感受器具有感知光线,联系生物钟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科学家们对于光感受器与中央昼夜节律振荡器之间光信号传导的机制,以及日间光信号形成并维持生物钟基因节律性表达模式的机制并不清楚。
研究人员以拟南芥(Arabidopsis)作为实验对象,证实植物色素A信号通路的三个正调控蛋白FHY3, FAR1 和HY5可与ELF4基因(被认为是中央振荡器的组成部分)的启动子直接
结合,并在日间激活它的表达。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昼夜节律控制的CCA1 和LHY 蛋白可在黎明时通过与这些转录促进因子的物理相互作用抑制ELF4的表达。
新研究发现证实一些光调控和昼夜节律调控的转录因子通过直接协同作用于ELF4启动子调控了它的周期性表达,并建立了一个连接环境昼夜循环与中央振荡器的潜在分子联系。
在拟南芥和水稻中,CO(CONSTANS)基因位于生物钟的输出途径,是生物钟和开花时间基因之间监测日照长度的重要元件,它可以整合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节律性地激FLOWERING LOCUS T (FT) 的表达,从而诱导开花。
但是高等植物生物钟研究目前处于尝试建模大规模克隆和功能分析过程中,研究发现所有已知生物钟机制都包括一负反馈的基因环,涉及所有器官中的正负转录调控因子水平的近24h节律。
各种反馈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尚且不是太了解,现在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这还有待于生物学家和化学家携手揭开此中奥秘。
植物生物种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物钟对生物体起定时器的作用。
植物及其他生物靠生物钟的节奏调节它的生理活动,使之在一天中适当的时间内进行。
此外,四季中每日日长加长或缩短,使生物钟的相位改变,植物由此识别季节,从而使生理变化适合于该季节,例如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或落叶、休眠,迎接冬天来临。
研究植物的生物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发生机制,从而更好的利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去。
例如更好的培育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花卉;通过植物的生物节律了解大自然的规律现象;制作花钟作园林欣赏;在疾病,农业方面的应用等等。
总结与思考:不同植物在亿万年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依靠生物节律与环境周期保持同步,经自然选择被保存下来使生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和发展。
生物钟机制的出现让植物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存活下来,并组成了丰富的植物世界。
通过对生物钟的研究,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植物的节律现象并且以此来得益于我们的生活。
但是随着研究的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处于研究的瓶颈期,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它,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在反复中求真理。
但是所谓的节律从来就不是机械的,它会随着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明显差别,故我们不应该把一切都归结于生物钟的作用,关注它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生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得事物,或许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除了对其机理的研究外,也可以试图研究它的存在的演替性和缺陷
性的方面,毕竟世界是我们无法真正掌握的,从而用一个更好的方法去了解我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门中华,李生秀;《植物生物节律性研究进展》;《生物学杂志》第 26卷
[2] 樊丽娜,邓海华,齐永文;《植物 CO 基因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 ,2008
[3] 付建新,王翊,戴思兰;《高等植物CO基因研究进展》,《分子植物育种》2010
[4] 吴连成,常丽丽,陈晓,库丽霞;《CO基因的调控表达与植物光周期反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5] 邬晓勇,孙雁霞,赵钢,苟小军,王跃华;《植物节律性发育的分子基础》;《成
都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