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过程中,空气从外部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喉部,经过喉头和气管进入肺部。
肺通气是一种生理过程,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肌肉的收缩:肺通气的关键是呼吸肌肉的收缩。
肺部中有两种主要的呼吸肌肉,即膈肌和肋间肌。
当这些肌肉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加,导致胸廓扩张和肺容量增加,进而使空气能够进入肺部。
2. 呼吸中枢的调控:呼吸中枢是位于脑干的一部分,负责调节呼吸的速率和深度。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到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或者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时,会向呼吸肌肉发送信号,激发呼吸反应,从而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促进肺通气。
3. 气道的开放性:肺通气还需要气道的开放性。
气道是从鼻孔或口腔到肺部的通道,其中包括鼻腔、喉部和气管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气道应该保持通畅,没有任何堵塞或阻塞,以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4. 气压差的产生:肺通气还需要产生气压差。
当呼吸肌肉收缩时,胸廓膨胀,导致胸腔内气压降低,而外部大气压力相对较高。
这种胸腔内外气压差的存在使得空气能够自然地进入肺部。
通过上述原理,肺通气能够保障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也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气,如二氧化碳。
肺
通气是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第七章 呼吸
形成因素
肺 内 压 肺 回 缩 力
(大 气 压 )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 胸内压=0-肺回缩力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肺回缩力引起的
(5)生理意义 (5)生理意义
第五章
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
呼 吸
述 通 气
气 体 交 换 气 体 运 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概 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节
肺
通
气
一、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收 缩
吸 气
肌 舒 张
胸 扩 张 肺 扩 张
原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 间的压力差。 间的压力差。
第二节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交换
原理: 原理:扩散 动力: 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条件:气体理化特性、膜通透性和面积、 条件:气体理化特性、膜通透性和面积、分压差 速率: 扩散速率( 速率:= 扩散速率(D) 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 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 = 扩散距离× 扩散距离×√分子量
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非弹性阻力
⑴气道阻力特点
①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 流速快→阻力大 ②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 层流→阻力小 湍流→ 湍流→阻力大 ③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与气道半径的4 R∝1/ (R∝1/r4)
⑵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跨壁压 跨壁压大,阻力↓ 跨来自压大,阻力↓(4)特点 (4)特点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肺的工作原理
肺的工作原理
肺是呼吸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进行气体交换,即将体内的氧气吸入并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的工作原理包括呼吸道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两个重要过程。
呼吸道通气是指空气通过鼻腔、喉部、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过程。
当我们吸气时,肺部的容积增大,胸腔扩大,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呼吸道;当我们呼气时,肺部的容积减小,胸腔收缩,使肺内的废气被排出。
而肺泡气体交换则是在肺部内部发生的,它包括氧气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以供给身体各部位,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最终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当我们吸气时,氧气进入肺泡,经过膜的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红细胞将二氧化碳释放到肺泡中,随着呼气被排出体外。
肺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总结:首先,通过呼吸道通气使空气进入肺部;接着,氧气通过肺泡膜进入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同时,红细胞将二氧化碳释放到肺泡中;最后,通过呼吸道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体外。
总的来说,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呼吸道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这两个重要的过程,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氧气供给,同时将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和身体健康。
肺通气
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肺通气的原理完成从鼻腔到肺泡,和肺泡到鼻腔的气体传送,需要动力克服阻力。
肺泡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舒张收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一)肺容积(二)肺通气量(一)基本肺容积肺的四种基本容积,它们互不重叠,全部相加等于肺的最大容量。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 计算。
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
2.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200ml。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气量(es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正常成年人约为900-1200ml。
4.余气量或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为余气量(res idual volume,RV)。
只能用间接方法测定,正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
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
目前认为余气量是由于最大呼气之末,细支气管,特别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关闭所致。
(二)肺容量是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图5-5右)。
1.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它也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示。
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的病变,可使深吸气量减少而降低最大通气潜力。
肺通气名词解释
肺通气名词解释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简称PV)是一种由肺泡循环液体(泡沫状的气液混合物)和空气之间移动而产生的气体交换过程。
它可以用来维持肺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的流动,并提供给肺泡中的细胞活性物质所需的氧气,以及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肺通气是否正常可以通过测量肺通气量(PV)、肺通气率(FR)、肺通气效率(PEF)、肺通气功率(PTP)等参数来评估。
肺通气是从大气压力下,通过肺胞活性物质的作用,以及改变气道内气流量和水合作用,而将肺泡中的气体从有氧状态改变为无氧状态的一种过程。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肺泡吸气(Inspiration)、肺泡呼气(Expiration)和可逆分解(Reversible Dissociation)。
肺泡的吸气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它可以分成三部分:气道运动、气体交换和可逆分解。
在气道运动部分,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气门的打开,以便形成一个气流运动的管道,它能够从外界引入新鲜气体,有助于改善肺泡的稳定性。
气体交换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体在肺泡表面和气体之间的交换,使其能够在肺泡内充分交换,从而有效改善空气和液体的处理。
在可逆分解部分,活性物质可以将气体从有氧状态变为无氧状态,以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肺泡的呼气也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它分为四部分:压力环境的变化、气道运动、气体交换和可逆分解。
在压力环境变化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道容积以及肺泡压力环境,有助于气体从肺泡中流出。
气道运动部分,活性物质可以改变气道中的气流量,使气体从肺泡流入空气。
气体交换部分,它可以在肺泡表面和空气之间形成气体的流动,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变气体的浓度,从而保持空气室内的稳定性。
最后,可逆分解部分,活性物质可以将气体从有氧状态变为无氧状态,以达到降低肺泡压力的效果。
肺通气是一个重要的肺泡功能,它有助于保持肺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提供肺泡中细胞活性物质所需的氧气,以及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简述肺通气的过程
简述肺通气的过程
肺通气是指通过肺部吸入气体、处理和吸收、再经过气道呼出气体,完成气体的呼吸循环,使身体内各组织充分供应氧气。
肺通气的过程主要包括肺的吸入和呼出过程。
吸入:空气从口腔进入气管,通过气管及支气管,进入肺泡。
此时,支气管的咽静脉阀闭合,使气体顺流而入。
支气管收缩,肺泡排气,支气管膨胀,肺泡空气压力降低,气体被吸入,肺泡内含氧量增加,这就是肺通气的吸入过程。
呼出:肺泡内气体被呼出时,支气管咽静脉阀会自动打开,使气体能够顺流而出。
肺泡内的气体会以类似泵的方式被排出,支气管收缩,肺泡空气压力升高,气体被排出,肺泡内含氧量降低,这就是肺通气的呼出过程。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通过通气的方式为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
化碳,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肺通气原理是指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进出肺部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肺通气的原理。
首先,肺通气的过程是由呼吸肌肉控制的。
呼吸肌肉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当呼吸肌肉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导致胸腔内压力降低,空气便会自然流入肺部。
而当呼吸肌肉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胸腔内压力增大,空气则会被排出肺部。
其次,肺通气的原理还涉及到肺泡的功能。
肺泡是肺部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们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当空气进入肺部时,通过支气管、支气管末端、肺泡等逐渐细分的通道,最终到达肺泡。
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经过呼吸道再排出体外。
最后,肺通气的原理还与呼吸节律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节律是由呼
吸中枢控制的,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它受到化学和神经因素的调节。
当体内氧气含量降低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呼吸中枢会发出信号,促使呼吸肌肉进行相应的呼吸运动,以调节肺部的通气量。
综上所述,肺通气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它涉及到呼吸肌肉、
肺泡功能和呼吸节律等多个方面的协调作用。
只有当这些因素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肺部正常地进行通气,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通过深入了解肺通气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能更好地认识到呼吸系统的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对肺通气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进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
肺通气的原理和应用
肺通气的原理和应用1. 肺通气的定义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肺部,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肺部排出体外的过程。
2. 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过程主要包括呼吸道的通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和外的气体运动等。
2.1 呼吸道的通气肺通气的第一步是通过呼吸道将空气送入肺部。
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等。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会经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咽部,然后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呼吸道的通气过程主要依靠肺部的负压吸入和呼气的力量把空气送入和排出呼吸道。
2.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是肺部的基本单位,主要用于气体交换。
当空气通过支气管进入到肺泡时,氧气会通过肺泡壁进入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到肺泡中,再通过呼吸道呼出体外。
2.3 肺泡内和外的气体运动在肺内,氧气通过呼吸道和肺泡进入到肺泡内,与肺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而二氧化碳则从肺泡内进入到呼吸道,最终呼出体外。
这种肺泡内外的气体运动是通过气道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的。
3. 肺通气的应用肺通气不仅是人体正常呼吸过程的基础,也是一些医疗技术的基础。
以下是肺通气的一些应用:•人工通气:人工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人工通气支持。
这种技术常用于重症监护、手术麻醉等领域,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功能,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氧疗:氧疗是指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补充或增加患者体内的氧气供应。
氧疗常用于肺部疾病、低氧血症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这些测试包括呼气峰流速测试、肺活量测定、血氧饱和度检测等。
肺功能检测可用于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呼吸练习来改善肺功能和呼吸肌肉的力量。
呼吸模块肺通气
呼吸模块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 肺通气原理1.1 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肺泡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引起吸气(inspiration),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引起呼气(expiration)。
大气压通常相对恒定,在生理情况下只有通过肺内压的主动变化,才能形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梯度。
•肺内压的变化产生于肺的扩大与缩小,但肺本身不能主动扩大与缩小,是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引起肺容积和肺内压的相应变化。
胸廓扩大为吸气运动,胸廓缩小为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1.1 肺内压•在吸气或呼气停止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在吸气初期,由于肺的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入肺。
肺内压降低到最低点后逐渐升高,直至等于大气压,吸气停止。
•在呼气初期,由于肺的回缩,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空气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出肺。
肺内压升高到最高点后逐渐降低,直至等于大气压,呼气停止。
•平静呼吸时肺容积和肺内压变化较小(1~2mmHg)。
在紧闭声门的情况下尽力作呼吸运动,肺内压变化可达100mmHg(吸气时低至-100~-30mmHg,呼气时高达60~140mmHg)。
1.1.2 呼吸运动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呼吸肌(respiratory muscle)发生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胸廓腔的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带动胸廓内的肺随之张缩。
•吸气肌主要是膈肌(diaphragm)和肋间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还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吸气肌。
o膈肌构成胸腔的底,是最重要的吸气肌。
静息时,膈肌呈穹窿状向上隆起。
收缩时,膈肌的顶部下移,从而增大胸腔的上下径。
肺通气的原理及应用
肺通气的原理及应用什么是肺通气肺通气是指通过吸入和呼出空气,使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的生理过程。
正常的肺通气功能对维持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至关重要。
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基于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协调工作来实现。
下面是肺通气的原理:1.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的延髓部分,负责控制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它通过神经信号向呼吸肌发送指令,控制呼吸的进行。
2.呼吸肌:呼吸肌由膈肌和肋间肌组成。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它收缩时向下移动,使胸腔容积增大,从而使肺泡内的压力降低,吸引空气进入肺泡。
肋间肌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改变胸腔的容积,从而影响呼吸。
3.肺泡和气道: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单位,它们通过气道与外部环境相连接。
当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泡内的压力降低,致使气体被吸入肺泡;当呼吸肌放松时,胸腔容积减小,肺泡内的压力增加,致使气体被排出肺泡。
肺通气的应用肺通气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还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多个方面:1.呼吸机: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机械方式维持或辅助患者的肺通气。
它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和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
2.氧疗:氧疗是一种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改善组织和器官的氧供的治疗方法。
它可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氧气帐等设备,将高浓度氧气输送到患者的气道,从而增加肺泡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氧合作用。
3.人工气道:当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时,医生可能会在患者的气道中插入管道,以维持呼吸通道的畅通。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造口术。
这些操作可确保气道通畅,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肺通气。
4.肺康复:肺康复是一种通过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来改善肺部功能和增强患者肺通气能力的综合治疗方法。
肺康复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和肺癌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5.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将气管开放并建立气道通道的手术。
这种手术通常在严重的呼吸衰竭、气道梗阻或气道保护不完整的患者中进行。
通过气管切开术,可以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患者的肺通气。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指的是氧气从外部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氧合反应,从而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
肺通气原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气、肺泡通气和换气。
在吸气阶段,通过膈肌的收缩和胸廓肌肉的协同作用,胸部腔容积增大,导致负压力增加,使外部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然后通过喉部、气管、支气管一直到达肺泡。
在肺泡通气阶段,进入肺泡的空气与最细小的呼吸道末梢发生交换,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肺泡毛细血管,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准备被排出体外。
在换气阶段,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进入肺泡,最终被呼出体外。
同时,氧气从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供给细胞呼吸过程中所需的氧气。
肺通气的原理主要依赖于呼吸道的负压和呼吸肌肉的协同收缩,以及肺泡壁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这个过程保证了氧气的供给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和机体气体平衡。
生理学┃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
生理学┃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生理学· 呼吸呼吸呼吸系统由鼻、咽、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外界环境摄取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并向外界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呼吸一旦停止,便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呼吸系统的功能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紧密相连,气体在肺部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交换依赖于肺循环,而在全身器官组织与细胞进行交换则依赖体循环。
另外,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还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
在人和高等动物,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且同时进行的环节组成,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图5-1)。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即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和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两个过程。
前者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则为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衔接外呼吸和内呼吸的中间环节,即由循环血液将O2从肺运输到组织以及将CO2从组织运输到肺的过程。
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也称组织换气(gas exchange in tissues),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由于肺通气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基础,而肺通气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运动,因此,狭义的呼吸通常仅指呼吸运动。
第一节肺通气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胸膜腔、膈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吸入气体的作用以及引起防御反射(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等保护功能;肺泡时肺换气的主要场所;胸膜腔时连接肺和胸廓的重要结构,使肺在呼吸过程中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膈和胸廓中的胸壁肌则是全身呼吸运动的动力器官。
肺通气和肺换气巧解
肺通气和肺换气巧解肺通气和肺换气巧解导言在我们的呼吸过程中,肺通气和肺换气起着关键作用。
肺通气是指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与肺泡中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而肺换气是指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并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本文将深入探讨肺通气和肺换气的概念、机制以及其在维持人体气体平衡方面的重要性。
一、肺通气的概念和机制1. 肺通气的定义肺通气是指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的过程。
呼吸道由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它们被称为呼吸道的输送部分。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鼻孔进入鼻腔,并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
在肺的末梢部分,空气通过细小的气管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通气的机制肺通气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吸气和呼气。
(1)吸气阶段:当我们吸气时,膈肌和肋骨肌肉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导致肺部扩张。
气道内的负压也增加,使空气自然地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
这种负压的形成是由于气道和纵隔周围的压力降低,从而使外部气压推动空气进入肺部。
(2)呼气阶段:当我们呼气时,膈肌和肋骨肌肉松弛,胸腔容积减小,肺部收缩。
这种收缩会导致肺内压力增加,使空气被迫从肺部排出。
呼气过程中的流量和速度通常较吸气时快,这是由于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和呼气肌肉的收缩所致。
二、肺换气的概念和机制1. 肺换气的定义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部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在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并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肺换气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保持了人体正常的气体代谢。
2. 肺换气的机制肺换气的机制涉及气体分压、扩散和灌流等因素。
(1)气体分压平衡: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进行交换,主要是通过气体分压梯度驱动的。
在肺泡中,氧气分压较高,而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氧气分压较低。
这种气体分压梯度使氧气能够从肺泡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相反,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
肺 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由呼吸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胸 廓扩大和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通常所说的 “呼吸”是指呼吸运动。
• (1)呼吸运动的过程。 • 平静呼吸:① 平静呼吸是指人体在安静时和缓均匀的呼吸运动。② 平
静呼吸的产生: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 外肌收缩,使胸骨和肋骨上举,导致胸廓左右前后径也增大,由于胸廓的 扩大,肺随着扩张而容积增大,使肺内压下降,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空 气进入肺,产生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借重 力作用回复原位,膈肌也被腹腔器官推回原先的穹窿位置,因此胸腔缩 小,肺也回缩,肺内压增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顺气压差出 肺,产生呼气运动。③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动作是主动的,呼气动作 则是被动的。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通气 •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肺通气是指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的管 道,而且对吸入气体还具有调节温度和湿润以及过滤、清洁的作用,同 时还可引起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气功 能是由肺通气动力克服肺通气阻力后实现的。肺通气动力是由胸廓节 律性的呼吸运动而产生的,肺通气阻力是由胸廓和肺的回位力(回缩力) 以及气体流经呼吸道产生的。
• 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回缩力。(5.1) • 在吸气末期或呼气末期,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 胸膜腔内压= 大气压- 肺回缩力(5.2) • 假设大气压值为0,则 •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5.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人体生理学——呼吸
1.碳酸氢盐(HCO3-)
(1)在组织细胞:
CO2
CO2 + H2O
H2CO3
ClCl-
HCO3-
HCO3-
红细胞 血浆
H+ +HbO2 HHb+O2
O2
1.碳酸氢盐(HCO3-)
(2)在肺部:
血 浆 肺泡
红细胞 H2CO3 H2O+CO2 CO2
反映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PO2100~60mmHg 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意义:吸入气PO2只要不低于60mmHg,血液就可携带足够量的O2供组织细胞利用。
(三)氧解离曲线
O2。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PO260~40mmHg 曲线较陡直,是反映HbO2释放2的部分。 表示PO2稍降低,Hb氧饱和度将明显降低,有较多的O2释放,有利于组织利用
(二)Hb与O2结合的特征
氧合血红蛋白(HbO2)呈鲜红色。 去氧血红蛋白(HHb)呈紫蓝色。 当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5g/100ml时,皮肤、粘膜呈暗蓝色,称为发绀 (cyanosis)。 出现发绀常表示机体缺氧。
4.Hb在与O2的结合或解离过程中发生变构效应,使氧解离曲线呈 S 形。
(三)氧解离曲线
阻
力非
弹
性
阻
力
胸廓弹性阻力: 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1/3
气道阻力: 气流形式和速度、气道半径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顺应性(C):单位跨壁压变化(△P)所引起的容积变化(△V ):C= △V/△P(L/cmH2O)
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
容积变化(△V) 顺应性(C)= ————————————— L/cmH2O
压力变化(△P)
跨壁压
整理ppt
24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
力
通 气
阻
弹 性 阻 力 非 弹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弹性回缩力 1/3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性 粘滞阻力
阻 惯性阻力 力
整理ppt
25
(1)肺的弹性阻力
肺组织弹性回缩力 1/3 肺弹性阻力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直接动力: 大气与肺泡之间
胸廓
扩张
缩小
的压力差
肺脏
➢原动力: 呼吸运动
扩张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Βιβλιοθήκη 呼气整理ppt9
呼吸运动 肺内压
胸廓运动
整理ppt
10
深呼吸
1.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深吸气,再 深呼气,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2.用手按住胸骨部位,深吸气,再深呼 气, 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48
整理ppt
49
整理ppt
50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呼吸膜
▪ 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 ▪ 肺泡上皮细胞 ▪ 上皮基底膜 ▪ 组织间隙 ▪ 毛细血管基底膜 ▪ 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整理ppt
51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厚度: ▪ 反比
▪ 肺纤维化、 ▪ 肺水肿时增厚
整理ppt
52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深吸气量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用力呼气量
整理ppt
34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现肺通气器官:呼吸道、肺泡、胸廓(一)肺通气的动力1.肺内压的变化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平静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入肺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出肺平静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2.呼吸肌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1)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主要的呼吸肌:膈肌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2)呼吸运动的形式①平静呼吸(每分钟12~18次,小儿较快,老人偏慢)吸气运动: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完成。
膈肌收缩时,其隆起的中心下移,使胸腔上下径增大。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举,同时肋骨下缘向外翻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
因此,引起整个胸腔和肺容积增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流人肺内,完成吸气过程。
呼气运动:是由吸气肌的舒张所致。
吸气肌舒张时,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腔和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完成呼气过程。
所以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用力吸气: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和肺的容积进一步扩大,故能吸入更多的气体。
用力呼气:,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
由于肋间内肌的行走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其收缩时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还向内侧旋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增强,呼出更多的气体;同时腹肌收缩压迫腹腔器官,推动膈肌上移,并牵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从而使胸腔容积缩小,加强呼气。
故用力呼气时,呼气过程是主动的过程。
3.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的重要条件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原理
肺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它可以为身体提供氧气,使细胞能够正常地运转生命活动。
肺通气是指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它是呼吸作用的基础。
肺通气的原理是,当我们深吸一口气时,肺泡内空气会进入肺部,此时,肺泡内空气会占据肺泡表面,使气管支气管及肺静脉内的气压降低,这会使气体从外界向肺泡内转移,使肺泡内的气体压力超过外界的,从而使肺部的空气压力升高。
当我们呼气时,肺泡内的空气会从肺部流出,此时,肺泡内的空气会占据肺泡表面,使气管支气管及肺静脉内的气压升高,这会使气体从肺泡内向外界转移,使外界的气压超过肺泡内的,从而使肺部的空气压力降低。
此外,肺通气还受到肺泡内外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及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密度会增加,会限制气体的流动;当湿度增加时,气体的流动性也会减弱;当气压升高时,气体的流动性也会减弱;而当气体浓度降低时,气体的流动性将会增加。
尽管以上每一项变量都会影响肺通气,但它们并不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肺部气体之间的平衡,实际上是由于肺泡外空气压力和肺泡内空气压力的差异来控制的,即肺部气体的稳定性依赖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静脉内的气压差异。
肺通气的原理不仅是肺部气体的稳定性所依赖的基础,也是因此能够保障人体的正常呼吸。
为了使肺部气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健康状况,
应经常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进行肺部检查,减少吸烟的次数并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肺部的抗病能力。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肺通气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肺通气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点:肺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平静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引起吸气运动,是主动的过程;而平静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使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引起呼气运动,因没有呼气肌的主动收缩所以是被动的过程。
用力吸气时,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的过程。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而O2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O2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在人的自然呼吸停止时,可以用人为的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称为人工呼吸。
(3)胸膜腔内压:1)概念: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道阻力约占80-90%
5.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 1、肺总量:肺(包括呼吸道)能够容纳气体的量。
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机能余气量
机能余气量意义:缓冲呼吸时肺泡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剧烈改变
• 2、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体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 • 3、无效腔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 4、每分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胸内压= -肺回缩力
吸气时增大,呼气时减小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牵拉肺,保持肺泡充盈、有利于肺换气;促进静脉血 和淋巴的回流;有利于呕吐反射和逆呕。
4.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肺、胸廓)对抗外力作用引起变形的力。
变形程度与弹性阻力大小成反比,用顺应性来衡量。
顺应性: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C) =1/弹性阻力(R)。
3.肺通气的动力
• 原动力:呼吸运动(胸廓的扩大与
缩小)
• 直接动力:呼吸运动引起的肺内压
与大气压的差
直接动力
3.1 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动力克服肺通气的阻力实现的
•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节律性胸廓扩大或缩小为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吸气和呼气均是主动
• (2)呼吸型:胸式呼吸、腹式和胸腹式呼吸。 • (3)呼吸型、呼吸频率和呼吸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 (4) 胸内压:负压
肺通气原理
P154-161
人的呼吸过程 包括三个 互相联系的环节: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 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
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外呼吸
1.定义: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参与肺通气的结构
• 呼吸道: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 • 肺泡: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 • 胸廓: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实现通气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