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企业,其重要性在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概述1. 定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法律、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约束下,实现公司内部权利与责任分配、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权利关系协调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等方面的一种组织形式。

2. 目的:保障国有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 特点:政府干预较大,股权分散程度低,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不同于民营企业。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体1.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并选举董事长、董事等。

2. 董事会:是执行机构,负责决策执行公司战略,并监督经营管理。

3. 监事会:是监督机构,负责对董事会、高管层及其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度设计1. 股权结构:国有资本占比较高,但也存在少数股东。

2. 董事会:应当设立独立董事,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

3. 监事会:应当设立专职监事,并加强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审计监督。

4.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各类风险。

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改进1. 问题:政府干预过多,股权分散程度低、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

2. 改进方向: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并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六、结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将党组织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其在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各环节中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发挥党员在公司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融合
促进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在人员、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形成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国有企业 的高质量发展。
06
利益绑定,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果。
晋升激励
03
建立完善的晋升通道和晋升制度,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股权结构不合理
董事会职能弱化
部分国有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 率低下,难以充分发挥混改优势。
部分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构成单一,缺乏 独立性和专业性,难以对企业决策进行有 效监督。
管理层激励不足
治理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困难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薪 酬水平与市场脱节,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 人才。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治理理念、企业文 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混改后如何实现两者 融合是一大挑战。
05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 议
强化股东权益保护,完善股东诉讼制度
增强股东权益意识
结论与展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与成效总结
股权结构集中
国有企业通常由国家或政府持有大部分股权,这使得企业 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导向。
管理层级分明
国有企业通常采取层级分明的管理结构,确保决策权和执 行权的有效分离和制约,有利于企业稳定运营。
重视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 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
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国有企业股东的权益意识,让他们更加了 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分配和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

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模式。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所有权层、经营层和监督层。

所有权层是国资委或其他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国家的代表行使出资人权益;经营层是企业领导班子、董事会和经理层,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监督层是监事会和其他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经营层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这种三层结构旨在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衡,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特点。

首先是政府干预较多。

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往往在经营决策和重大事项上有较大的影响力,政府部门也常常参与企业运营和决策。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太符合,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是职工持股较多。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员工持股工作,通过职工持股和股权分置,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由于职工持股比例过高,可能导致决策流程复杂、效率低下,难以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

再次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董事会职权分散、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和完善。

首先,要加强权力分离和制衡机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在实际操作中要坚守市场经济的原则,减少政府的干预。

其次,要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强化企业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权,提高企业的治理效能。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经营层的监督和约束,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此外,要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国营和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对比分析

中国国营和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对比分析

中国国营和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对比分析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独立董事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实施方式和运作机制。

在进行有效性对比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特点和运行环境。

一、国营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控股或全资拥有的企业。

在国营企业中,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公平竞争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而设立的。

国营企业的独立董事普遍由政府和政府机构从社会精英中选任,这些独立董事通常具有政府背景、行业经验或专业背景。

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保护投资人和国家利益,确保公司合法合规运营。

国营企业的独立董事在决策中更注重国家利益和产业政策的执行,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然而,国营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次,一些国营企业的独立董事由于政治原因而上任,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验,难以发挥有效监督和决策的作用。

此外,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决策通常需要政府的批准,导致决策过程较为复杂和缓慢。

二、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民营企业是由私人投资或股权控制的企业。

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保护小股东利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而设立的。

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通常由股东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他们的背景和经验与公司的经营和战略发展相关。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的经营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独立和公正的意见,维护公司的合规运营。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提高公司治理和经营质量。

然而,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于与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存在利益关联,而导致独立性受到质疑。

其次,由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通常由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决定,独立董事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不被采纳,难以发挥有效监督和决策的作用。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特点,探讨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查找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探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策大多数出现经营问题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所有者越位或缺位、缺乏问责机制、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创建良好的内外部监管机构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主要特点与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公司同非国有公司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

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的共性表现为:第一,它们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第二,它们都是协调各方利益的工具;第三,它们都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上述三个特点是公司制法人的共性,即自利性、自我协调性和社会性。

而国有公司因为拥有“国家”这一特殊的股东,注定了其拥有其他公司不具有的个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国有公司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落实;第二,国有公司的自我协调不仅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私权利,还要协调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第三,国有公司的社会性已上升为国家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行使股权,促使公司所承载的国家职能得以实现。

上述三个特点是国有公司的个性,即国家自利性、国家协调性和国家利益性。

所以,可以将国有公司之角色界定为:国家利益共同体。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资本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亚层次经营者、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彼此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产权制度、决策与督导机制、激励制度、组织结构、董事问责制度等基本内容。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背景和特点、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分配机制、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实质。

二、国有企业背景和特点
1.国有企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
3.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4.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平衡
三、公司治理结构
1.股东大会
a.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
b.股东大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2.董事会
b.董事会的组成和角色分工
3.监事会
a.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力
b.监事会的组成和监督机制
四、权力分配机制
1.国有资产监管机构
a.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b.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2.的干预和支持
a.的干预机制和方法
b.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3.内部控制与监督
a.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b.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运作
五、监督机制
1.外部监督机构
b.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2.内部监督机构
a.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力
b.内部监察的职责和权力
六、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国有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公司治理相关研究报告
3.国有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但不限于:
1.国有企业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法。

2.公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3.股权:指股东对公司所有的权益。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其公司治理问题也日益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取得了长足突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与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及对策引言:从实践看,虽然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后有了健全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治理结构并没有真正形成,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有企业及其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是由政府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以股份制方式来进行产权多元化经营。

这种混合所有制形式既保证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又避免了政府干预过多引起的“国有独资”与“国有化”等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存在问题。

为走向现代企业,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力推动国有企业治理方面的改革,但由于改革时间短等原因,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党的领导弱化首先,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既与我国现行体制相适应,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党委与董事会职能定位不明确、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够,以及党员干部管党治党责任意识不强也存在着一些影响。

其次,国有企业党委领导和监督职能弱化。

一方面是党内监督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在出现严重问题时并不重视党内监督责任,落实监督机制,在此方面有所缺失;另一方面是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意识,不能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引言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改革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治理逐渐从集权式转向市场化的模式。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分析其挑战和前景。

二级标题1: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三级标题1.1: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由国有企业为主导。

国家通过直接任命和管理企业的方式来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这种集权式管理结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决策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三级标题1.2: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入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鼓励内外资本的进入和竞争。

这一改革措施推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化转型。

三级标题1.3:股权制度的建立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中国在2001年颁布了《公司法》,明确了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

其中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建立了股权制度,通过股东的表决权和权益保护,实现了公司决策的合理与民主化。

二级标题2: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三级标题2.1: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比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仍然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而民营企业更加市场化,采用股权分散、董事会决策等机制。

这种差异在决策效率、企业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三级标题2.2:关系型治理在中国,深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公司的决策过程和资源配置依赖于关系网。

这种关系型治理既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可能引发腐败和不公平竞争。

三级标题2.3:政府监管在中国,政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执法手段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良性竞争和市场秩序。

然而,政府介入也可能导致不合理干预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二级标题3: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挑战和前景三级标题3.1:股权结构不合理中国许多公司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问题,少数股东对公司决策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公司治理是指组织和管理公司内部各种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并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其特殊性,公司治理更显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的法定地位国有企业是国家控制或参股的企业,其法定地位与其他企业不同。

国有企业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并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

其管理和运营需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与企业权力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拥有特殊的权力地位,对企业具有控制和监督职责。

对企业的干预和指导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行为。

同时,也承担着改革、调整和发展国有企业的责任。

三、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这包括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

国有企业在决策和管理中需要兼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

四、国有企业的股东结构国有企业的股东结构相对复杂,可能包括、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

这些股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权益关系和利益冲突。

为保证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和效能性,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股东关系机制。

五、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也具有特殊性。

和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既要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和管理。

监管机制应当尊重企业的独立性和市场化运作,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以上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的一些主要方面,针对这些特点,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的组织和职责明确,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二、加强内部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有企业企业治理

国有企业企业治理

国有企业企业治理国有企业企业治理是指国家拥有控制权或所有权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决策、监督和管理的过程。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企业治理的规范与完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定义、特点、现状和对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定义国有企业企业治理是指国有企业在其内部组织结构、决策程序、所有权关系、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企业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和监督机制,是企业顺利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特点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所有权: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政府,这是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根本特点。

2. 国家利益导向: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为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是盈利为唯一目标。

3. 组织结构复杂: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比私营企业更为庞大和复杂,治理难度也较大。

4. 政府干预度高: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干预,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三、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治理存在一些问题:1. 决策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决策机制不够灵活,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2. 监督机制弱化: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治理不够规范,存在腐败现象。

3. 资源配置效率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存在浪费和不透明等问题。

4. 人才管理不当: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管理层人员质量有待提高。

四、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的对策为了完善国有企业企业治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

3.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养。

4. 强化外部监督: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推动政府干预度适度化,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问答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问答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问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

下面是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回答。

问题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定义是什么?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其目的是确保国有企业合法、公正、高效地运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问题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国家层面的监督和管理、股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董事会的设立与运作、监事会的监督、职工代表大会的参与、外部监督机构的设立等。

问题3: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公正、高效,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4: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中的董事会的作用是什么?回答:董事会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机构,其主要作用包括: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选择和监督高管人员、制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等。

问题5: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如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公正、高效,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问题6: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化规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7: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完善和国际化。

未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将更加注重市场化和法治化,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效率。

问题8: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与私营企业的治理体系有何区别?回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与私营企业的治理体系在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

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

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

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

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

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

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

2、内部人控制。

二是内部人控制。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

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

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

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

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

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

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

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

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

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

(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

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

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

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

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

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其结果可能导致两个极端,即内部人控制或政府部门的多头干预。

三、股权单一化及解决的途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即多是国有独资公司。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动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性: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并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其所有权以及其经营活动受国家主导。

因此,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一些特殊性。

二、董事会结构与职责1. 董事会组成国有企业董事会一般由国有股东代表、政府代表和独立董事组成。

其中,国有股东代表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荐,政府代表由地方政府推荐,独立董事由相关专业人士担任。

2. 董事职责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责包括决策、监督和战略规划等。

董事会应确保企业高效运营并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目标。

三、高管队伍建设1. 国有企业高管选拔国有企业高管选拔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标准应以岗位要求为依据。

同时,还应注重高管的政治素质和国家战略意识。

2. 高管职责高管应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应有效组织、协调和监管企业的各项业务。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流程和内部控制评价等。

这有助于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

这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五、利益相关方的参与1. 国家监管机构的作用国家监管机构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应确保企业依法经营并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

2. 员工代表国有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可以设立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监事会来代表员工利益。

3. 股东权益保护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维护各类股东的合法权益。

六、附件1. 附件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法规摘要2. 附件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实施细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股东:指由国家持有的企业股份,具有较大的投票权和决策权。

2. 公平、公正、公开:指选拔高管人员时遵循公平竞争原则,确保选拔程序公正透明。

3. 内部控制: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所制定的一套控制措施和程序,用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以及实现经济、高效、有效的运营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中国的企业治理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类型。

尽管它们的目标都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收益,但它们之间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1.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其目标不仅仅是增加股东的财富,而是体现政府和社会利益的统筹平衡,因此在公司治理中政府参与度高。

2.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较为庞大,拥有复杂的权力分配渠道,规章制度冗长,较难有效监督。

3.在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考虑政治上的因素,并追求政治利益和政治安全,因此决策速度较慢。

4.由于营销体系单一,市场不稳定性较高,因此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较大。

1.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简单,决策速度更快,对于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

2.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公司治理相对有效。

3.较少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由于其资本来源较为单一,容易受到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对资本的运营管理要求更高。

1.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相对僵化,民营企业更加灵活。

2.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常常受到政治干预,而民营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多。

3.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要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财务利益和股东的收益。

4.在投入和资本运营方面,国有企业有政府背景和资源优势,但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并借助市场机制获得商业机会。

总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在结构、权利分配、决策机制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公司治理策略。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现状与问题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现状与问题

国有企业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自主 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 型升级。
优化布局
加强国际化经营
国有企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国 有资本向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集中,提高 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国有企业将加强国际化经营,拓展海外市 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国际竞 争力。
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等特点。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能源、交通 、金融、教育等领域,为国家的
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 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权 责不明、政企不分等问题,导 致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 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不是 利润最大化,而是承担着一定 的社会责任,导致企业缺乏创 新和竞争力。
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在实践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已经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 索,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企业、民营企 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些探索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
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与措施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政府需要从政策层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与引导。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提供财税优惠等。
01
02
03
04
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提高品牌意识
民营企业将提高品牌意识,加 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国际市场
民营企业将加强国际化经营, 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
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怎样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等转轨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治理结构的完善绝不能脱离转轨经济这一大背景,必须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

转轨经济的演进轨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人都难以预言。

本文从论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阐述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入手,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特点公司治理内涵问题对策一、国有企业公司的特点国有企业公司同非国有公司比较,有共性,也有其个性。

国有公司同非国有公司的共性有以下几个:(1)两者的法人都是以营利为目标;(2)两者之间的利益相互协调;(3)两者都负有社会责任。

以上的自利性,自我协调性和社会性是公司制法人共性的几个特点。

国有公司之所以拥有非国有公司不具有的个性,是因为拥有一个特殊的股东“国家。

具体表现在几方面:第一,其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增加财政收入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初志;第二,它的自我协调不但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私有权利,而且还要协调好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第三,它的社会性已经上升为国家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部门,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行使股权,使得公司所承载的国家职能够得以实现。

以上的国家自利性,国家协调性和国家利益性,是国有公司个性的几个特点。

所以,得以将国有公司的角色界定为:国家利益共同体。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国有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

鞠成江 1 产业经济学(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

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

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而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的国有企业,一般指单纯的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分类特殊法人企业由政府全额出资并明确其法人地位,由国家通过专门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不受公司法规范。

这类国有企业被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经济性目标,也就是说,它们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像国防设施、城市公交、城市绿化、水利等,应该归入这类企业。

这类企业需要由公共财政给予补贴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行。

国有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

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

这类企业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企业和资源类企业,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

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定价,以此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

国有控股公司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

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

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企业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通过向国家财政上交股息和红利,间接提供公共服务。

如果由于特殊环境,这类企业不得不履行一些公共职能,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财政给予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

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

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

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

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

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

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

2、内部人控制。

二是内部人控制。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

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

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

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

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

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

二是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约束,董事会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监事会形同虚设,外部控制机制缺乏或扭曲,激励机制弱。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利于市场调控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

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

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
身份,即: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

三是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治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治理层,然后再以这个治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

四是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
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

五是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治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作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续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

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家族式治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

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治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三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

四是家族式治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

五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

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治理转化为理性治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

六是家族式治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获得有效激励、目标价值趋同性、有效决策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分析两种企业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利弊,除了差别以外,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和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在内部人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缺点具有相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