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 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课件详细版.ppt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课件详细版.ppt

25
组织胺
.精品课件.
26
四、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检测抗原) 3.器官移植
.精品课件.
27
四 免疫学的应用
• 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 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 近。
.精品课件.
9
第三道防线
“作战武器”
如:抗体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a、化学本质:蛋白质
b、存在部位: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c 、特 性:特异性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
结合(组织液),从而清除抗原。
.精品课件.
体液免疫
10
动动手:
将下列动词标在课本图2--15合适的箭头处。
免 疫
(靶细胞)


靶细胞

病毒
裂解死亡
宿主 细胞
效应 T细胞
病毒攻击
效应T细胞与
宿主细胞 靶细胞密切接触
.精品课件.
14
细胞免疫
病 毒
T细胞 效应T细胞
宿 主 细 胞
靶细胞
.精品课件.
15
细胞免疫过程




T细胞

抗 原
吞噬细胞
靶细胞
T
应 细 胞
靶细胞裂解死亡
+相应的抗体
释放抗原
体液免疫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免疫调节(精品复习课件)PPT课件

免疫调节(精品复习课件)PPT课件
疾病症状。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 功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某些免
疫相关疾病。
细胞疗法与基因疗法
细胞疗法
细胞疗法是指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治 疗疾病的方法,如干细胞移植等。
基因疗法
基因疗法是指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或修 复基因缺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能够清除损伤和 感染的组织,并促进修复 和愈合。
特异性免疫应答
T细胞应答
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 发挥核心作用,包括细胞 毒性和调节性T细胞等。
B细胞应答
B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 通过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 效应。
抗原识别
抗原递呈细胞能够将抗原 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和B细 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 疗法等。
免疫调节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增强机 体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
06
免疫调节的干预策略
疫苗接种
预防传染病
接种程序与禁忌症
பைடு நூலகம்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免疫调节(精品复习课件)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机制 • 免疫调节的信号分子 • 免疫调节的细胞 • 免疫调节的疾病关联 • 免疫调节的干预策略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定义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负责抵御外 来病原体入侵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的系统。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调节ppt课件(自制)28

免疫调节ppt课件(自制)28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各种疾病的检测和科研中,发现 抗原;
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造福人类。
艾滋病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主要进攻:T细胞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 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刺激
产生
吸附
过敏原
机体
抗体
某些细胞
再次 刺激
过敏原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 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
释放组织胺
导致
全身过敏反应
2、细胞免疫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方式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 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 病。
自身免疫病

高中生物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分析ppt1

高中生物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分析ppt1
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 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 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2、免疫治疗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帮助 人们发现并杀死抗原。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 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会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免疫调节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 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 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2、类型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 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 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 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 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 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8讲免疫调节

答案:(1)①√ (2)①√ (3)①× ②× ②√
②√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⑤×
⑤×
2.图示识读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 问题: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2)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会分别产 生怎样的影响? (3)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二次免疫主要与图中的哪些细胞有关?为什么二 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自我检测 1.思维诊断 (1)判断关于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叙述的正误。 ① T 细胞和 B 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 ②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③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 )
④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 ⑤T 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
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
2.(2015· 全国Ⅱ卷)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 关 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 数量有关
答案:D
“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看”参与的细胞:如果有 B 细胞参与,则为 体液免疫;如果只有 T 细胞参与,则为细胞免疫。 “二看”免疫的结果: 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 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 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三看” “参战”对象:由抗体参战——体液免疫; 由细胞参战——细胞免疫。

第28讲 免疫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4)示意图甲、乙、 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 D 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 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 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T细胞
浆细胞
造血干细胞
B细胞或记忆 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 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使其裂解死亡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 B细胞或T细胞 应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抗原与抗体的不同点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叫做抗原。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 质,疫苗。 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激素调节有 、 应的 3 或 4 等特点。
1
2
、只能作用于相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途 5 径是 ,反应速度 6 ,作用范围 7 ,作 用时间 。 8
3、人体体温调节的感受器有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有 12 主要有 11 。 9 和 10 。
,散热器官
1、激素调节有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 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等特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途 径是 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 局限,作用时间 短暂。
4.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 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 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 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双选) 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 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 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 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 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8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8讲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

第28讲 免疫调节[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要程度:★★★☆☆]1. 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 各种免疫细胞在来源和功能上的不同点(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易错警示与免疫有关的4个易错点(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1.(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 A解析非特异性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

第28讲 免疫反应

第28讲 免疫反应
26
12、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 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27
13、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 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 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 集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B.胸腺、骨、淋巴属于淋巴器官 C.恶性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缺失有关 D.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
12
三、体液免疫
1、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 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种类:病原体、蛋白质毒素、异型血细胞、异体 注:抗原一般是外源物质,如侵入人体 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 的病原体、移植的器官等,但自身癌 变、损伤的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
22
8、(2015·豫南九校联考)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 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 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C
A.只有a、b、c三类细胞 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 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 本原因是DNA不同
在骨髓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7
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免疫调节 课件

免疫调节  课件


抗 体 浓 度 / 对 数 值
第1年

第一次抗原免疫
第10年
↑ 第二次抗原免疫

时间/年
问题2
机体为何在第二次接触抗原时产生 如此强烈的反应?
靶细胞裂 解死亡
关键词
1. 抗原 2. 抗体 3. 抗原决定簇 4. 吞噬细胞 5.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关键词
1.抗原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蛋 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产生针对这些物质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些物质称为抗原。
例如:微生物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 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关键词
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
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 来。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 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关键词
3.抗体:
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 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组成。
环节一: “ 免疫调节”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机体
抗体介导的免 疫应答
体液免疫
细胞介导的免 疫应答
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
抗原

液 免
B细胞


程 T细胞
浆 细
记忆细胞



抗体与抗原结合
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
T细胞
抗 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
抗体的分子结构是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上都有一种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特异性的糖蛋白物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这个标志是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2021高三生物:第8单元 第28讲免疫调节

2021高三生物:第8单元 第28讲免疫调节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发挥免疫防卫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答案B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 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C错误;发挥免疫功能时,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顺序依次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D错误。

2.(2019·安徽合肥高三调研)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C错误;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D错误。

3.(2019·揭阳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答案D解析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T细胞)和细胞c(B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

4.(2019·海南高考)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解析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5.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易反复感染病毒、真菌等。

生物《免疫调节》课件

生物《免疫调节》课件

抗体、效应 T细胞和淋 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效应B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方式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 举例:
病原体
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抗原决定簇示意图
•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抗体立体模式图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 抗体的形成: 抗原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 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 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1. 自身免疫病
• 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 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 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 举例: 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 过弱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 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活性物质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________和 _________ 吞噬 _____细胞 2.免疫细胞 胸腺 T 细胞 ( 在 _____ 中成熟) 淋巴 ____细胞 骨髓 中成熟) B细胞(在_____
抗体 、_________ 淋巴因子 、溶菌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 酶等
3.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 作用。 ( ×) 【分析】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 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4.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 【分析】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裸 鼠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对异 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癌细胞可在体内增殖。 5.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 【分析】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没有识别功 能。
【典例】用切除法验证胸腺对免疫排斥 反应作用的实验。 材料:小鼠3只,有关手术器材等。 实验步骤: 得出结论:
(1)取3只大小相同、长势良好的小白鼠,并 编号为A、B、C。 (2)手术切除A的胸腺,对B进行手术操作但不 切除胸腺。 (3)通过手术将A、B背部相同位置去除大小相 等的一小块皮肤。 (4)将C身上的皮肤取两小块分别移植到A、B 的背部。 (5)正常饲喂A、B两只小白鼠一段时间,观察 背部移植皮肤的情况。 (6)对比得出结论。
小白鼠A背部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较长, 小白鼠B背部的移植皮肤很快坏死脱落。
说明胸腺对免疫排斥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拓展】(1)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结果 的可信度,需要怎么设计? 提示:将每组中的小白鼠数量增多。 (2)切除胸腺的小白鼠,器官移植成功率较正 常个体高还是低? 提示:高。切除胸腺的小白鼠,免疫排斥能 力降低,器官移植容易成功。 (3)A、B、C三组小鼠,哪组是对照组,哪组 是实验组? 提示: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C组的作 用是提供皮肤,不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1.免疫系统的功能
【点拨】对外来物质的清除,属于免疫系统 防卫 功能,清除体内衰老细胞以及 的_________ 病变细胞、癌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 监控和清除 功能。 ______________
2.免疫学的应用 抗原 ,其作用 (1)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_____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特点: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原理: 皮肤、黏膜 。 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 。 和_________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体液免疫:
吞噬 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典例1】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错误的是( B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2的形成需要经过抗原的刺激 C.细胞3在骨髓中形成 D.物质a和细胞2产生的物质二者都属于免疫 活性物质
【变式】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集中分布在淋巴和 血液中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通过突变形成效应 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 才能增殖、分化 D.用类固醇使病人T细胞的增殖受阻,器官 移植的成活率会明显提高
【高考警示】免疫细胞的特殊性 B细胞、T细胞、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或靶细胞的功能, 吞噬细胞 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 ___________ 浆细胞 则不能识别抗原。 性,而_________ 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2)免疫细胞中,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吞噬细胞 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 (3) __________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体
①补充图中空缺的内容。 细胞或记忆B细胞 。 ②浆细胞来源:B 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图中的免疫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 浆细胞 T细胞 分泌 抗体 ;______ 淋巴因子 ______分泌_____ _________。 ④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 抗体 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 沉淀或细胞集团 , _____ 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探究】(1)B细胞或T细胞缺陷的小鼠特异性 免疫情况如何? 分析:B细胞缺陷,丧失了体液免疫; T细胞缺陷,丧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下降。 (2)吞噬细胞缺陷,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免疫有什么影响?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减弱: 非特异性免疫还保留着皮肤、黏膜以及体液 中的杀菌物质; 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或T细胞,所以 还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能力。
(2)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 1.细胞免疫中,进攻靶细胞的是__________ 不能 能、不能)杀死抗原 2.效应T细胞_____( T 细胞或记忆T细胞 3.效应T细胞来源: _________________ 效应T 细胞可以与被______ 抗原 入侵 4.结果:_______ 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 病原体 ,最终被____________ 吞噬、消灭 出_______
(4)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 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
【思维拓展】常见特异性免疫类型 (1)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细胞免疫 。 侵入人体引发___________ 细胞免疫 。 (2)自身肿瘤可引发_________ 细胞免疫 。 (3)器官移植引发的是___________ (4)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 体液免疫 。 ___________ 体液免疫 ,阻止病毒通 (5)病毒感染先引发_________ 细胞免疫 ,以 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引发__________ 彻底消灭病毒。
6.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 7.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疫系统。( )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免疫能力过强,治疗时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 统的功能。
考点一 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高考警示】 (1)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第一次接触抗原 就会引起,而过 ①体液免疫_______________ 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 才引起。 敏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清 中, ②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能消灭抗原,而过敏反应的抗体分布在 某些细胞表面 ,会引起不良反应。 ______________ (2)艾滋病病毒不能制备疫苗的原因: 艾滋病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 差异; 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
【典例4】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 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 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B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 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 被T细胞吞噬消化
抗体和记忆细胞 。 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 抗原 在机体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_____
中的位置。 器官移植 的成活 (3)免疫抑制剂——提高了_________ 率。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分析】免疫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 成,大多数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 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 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 【分析】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 骨髓中分化成熟。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2.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增殖 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 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 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 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免疫学的应用 ①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 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 能力,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 ②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 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 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 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③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 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 否一致或相近。
【典例2】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①和⑨所在的阶段,可能有吞噬细胞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 菌酶
【探究】 (1)图中T细胞与B细胞起源相同吗? 为什么? 提示:相同,因为均源自造血干细胞。 (2)浆细胞的形成途径具体有哪几条? 提示:共有三条: ①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 增殖分化形成;②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③少数抗原刺激B细胞,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变式】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 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是( C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 失调
【变式】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D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