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检测技术及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论述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论述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论述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室内环境监测随之兴起并发展壮大,逐渐被重视。

它的任务是通过测量、分析和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照明、空气质量等,以评估室内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就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讨论。

一、室内环境监测现状1. 监测对象室内环境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办公大楼、医院、学校等。

其中,办公楼是室内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之一,因为办公楼是职业人士最长时间工作的地方之一,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

2. 监测参数室内环境监测需要监测的参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数:(1) 温度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因为高温或低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室内环境监测通常会对不同房间、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以便建筑管理员可以及时调整温度控制系统。

(2) 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监测室内湿度是必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3) 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影响很大,其中PM2.5、TVOC、CO2等是比较重要的参数。

PM2.5是指大小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TVOC是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量,CO2是二氧化碳濃度。

这些参数的测量是通过室内空气检测仪来实现的。

(4) 照度针对不同的室内场所,应该选择相应的照度值,以确保舒适度和视觉质量。

照度值是通过测量室内环境中的光线强度来确定的。

3. 监测技术室内环境监测的技术逐渐发展和成熟,除了传统的模拟测量外,数字化技术也开始应用到室内环境监测中。

它们包括:(1) 现场监测仪包括温度计、湿度计、二氧化碳传感器等。

这些现场监测仪每天都会记录和存储环境数据,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查看这些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做出具体的维护调整。

(2)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专门针对建筑物内部环境实现的,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科学技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械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则大大促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科学技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械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则大大促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拓展测量范围,努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检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尤其是精度、测量范围、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愈来愈高。

以温度为例,为满足某些科研实验的需求,不仅要求研制测温下限接近绝对零度(-273.15℃),且测温量程尽可能达到15 K(约-258℃)的高精度超低温检测仪表;同时,某些场合需连续测量液态金属的温度或长时间连续测量2 500~3 000℃的高温介质温度,目前虽然已能研制和生产最高上限超过2 800℃的热电偶,但测温范围一旦超过2 500℃,其准确度将下降,而且极易氧化从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因此,寻找能长时间连续准确检测上限超过2 000℃被测介质温度的新方。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梁森,欧阳三泰,王侃夫.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趋势:随着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传感器出现,检测装置也向小型化、固体化及智能化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宽广。

1、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量系统有更高的精度。

近年来,人们研制出许多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以满足各种需求。

例如,用直线光栅测量直线位移时,测量范围可达二三十米,而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级;人们已经研制出测量低至几个帕的微压力和高达几千兆帕高压的;力传感器;开发了能够测出极微弱磁场的磁敏传感器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对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得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检测原理大多以各种物理效应为基础,近代物理学的进展如纳米技术、激光、红外、超声波、微波、光纤、放射性同位素等新成就为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如图像识别、激光测距、红外测温、C型超声波无损探伤。

放射性测厚。

中子探测爆炸物等非接触测量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工业部门,如今,检测领域正扩大到整个社会需要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工程、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和新兴工业领域,而且已涉及生物、医疗、环境污染监测、危险品和毒品的侦查、安全检测等方面,并且已经开始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设施之中。

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硅和砷化镓电子元件的高度集成化大量向传感器领域渗透。

人们将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电路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从而研制体积更小、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传感器。

例如,高精度的PN结测温集成电路;又如,将排成阵列的上千万个光敏元件及扫描放大电路制作在一块芯片上,制成彩色CCD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可摄像的手机等。

今后还将在光、磁、温度、压力等领域开发出新型的集成度很高的传感器。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精密测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科学领域的技术,它主要用于实现对各种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包括长度、角度、电流、压力、温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密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各种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手段。

本文将对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浅谈。

一、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1. 高精度、高稳定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精密测量技术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之一。

现在的高精度测量设备,能够实现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微电子、微机械和其他高精度行业的要求。

这些设备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工作,满足生产线上的连续测量需求。

2. 宽泛的应用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

与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测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制造等,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多元化的测量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测量技术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机械测量、光学测量、精密电子测量等方法外,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如激光干涉测量、超声波测量、微纳米加工测量等,为不同领域的测量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 发展的趋势1. 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是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对于材料的精密测量需求也日益增加。

精密测量技术将会不断与新材料相结合,研发出更加适用于新材料测量的方法和设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 智能化与自动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是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未来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测量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实现自主识别、自主判断和自主纠正,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可靠性。

铁路铁轨温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铁路铁轨温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铁路铁轨温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铁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温度监测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铁路铁轨温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并分析其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一、温度对铁路线路的影响铁路线路温度的变化对铁轨的健康状况和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铁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温度过高会导致铁轨膨胀,增加铁轨的应力,进而影响列车的行驶平稳性;而温度过低则会引起铁轨收缩,增加铁轨的应力,造成裂缝和损坏。

因此,对铁路线路温度进行准确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的温度监测技术在过去,铁路铁轨温度的监测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热电偶温度计等传感器。

人工测量的缺点在于需要时间和人力投入,监测结果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并且不易布置在所有铁轨上。

三、基于红外技术的温度监测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铁路公司开始采用基于红外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使用红外传感器来测量铁轨的温度,并通过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基于红外技术的温度监测具有以下优势:1. 非接触式测量:红外传感器可以远距离测量铁轨的温度,避免了传感器与铁轨的接触,减少了安装和维护成本。

2. 实时监测和报警:基于红外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铁轨的温度变化,并在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运营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大数据分析:监测中心可以通过对大量温度数据的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帮助运营人员做出合理的运维决策,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铁路铁轨温度检测技术也将不断革新和升级。

以下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1. 无人机监测: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铁路铁轨温度的大面积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2. 引入智能算法: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帮助预防铁轨温度异常和事故的发生。

温湿度检测毕业论文

温湿度检测毕业论文

温湿度检测毕业论⽂1 绪论1.1 前⾔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是⼯业⽣产过程中⽐较典型的应⽤之⼀,随着传感器在⽣产和⽣活中的更加⼴泛的应⽤。

在⽣产中,温湿度的⾼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

由于温湿度的监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常⼯作的顺利进⾏,⾸要问题是加强⽣产车间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作,但传统的⽅法过于粗糙,通过⼈⼯进⾏监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通风、去湿和降温等⼯作。

这种⼈⼯测试⽅法费时费⼒,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随机性⼤。

⽬前,在低温条件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

利⽤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

但⼈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要为现代⼈⼯作、科研、学习、⽣活提供更好的更⽅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字单⽚机⼊⼿了,⼀切向着数字式、智能化控制⽅向发展。

对于国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监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监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对温湿度的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型化、低功耗的⽅向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以单⽚机为核⼼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等诸多优点在⽣产⽣活中的各个⽅⾯发挥着⾄关重要的作⽤。

温湿度传感器除电阻式、电容式湿敏元件之外,还有电解质离⼦型湿敏元件、重量型湿敏元件、光强型湿敏元件、声表⾯波湿敏元件等。

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及抗污染性差,在监测环境湿度时,湿敏元件要长期暴露在待测环境中,很容易被污染⽽影响其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性。

1.1在纺织⽣产中,温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材料的消耗。

⽬前纺织⾏业的温湿度控制基本采⽤⼈⼯⼿动调节⽅式。

由于在控制中是⼈⼯的原因,所以必然存在反应速度慢,劳动强度⾼,调节⽅式⼤都属于开关控制,难以实现理想的调节⽅式,所以现场的温湿度波动范围⼤,温湿度的均匀度特性差,能源利⽤率低,失控⼏率⼤,由此直接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王魁汉本文作者王魁汉先生,东北大学教授1997年8月20日收到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TechnologyMr. WANG Kuihan, Professor, NortheastUniversity.This discusses a few critical topics in the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contact/n on-contact temperature transducers, online measur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melt.一温度传感器实用的温度传感器种类很多,但存工业部门多采用辐射温度计及热电偶。

同外以辐射测温为主(占2/3),国内则多采用热电偶和热电阻(占98%)。

国外辐射温度计的蓬勃发展对国内影响很大,近几年国内辐射温度计明显呈上升趋势。

1.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近几年辐射测温技术发展很快,其原因是:a.辐射温度汁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性能稳定可靠,测温范围广。

b.价格比较便宜,国产红外辐射温度计的价格与B型热电偶相当。

c.在应用时采用“工艺温度”或“控制温度”的概念。

用于生产过程中温度参数的在线检测,已取得可喜成果。

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工作如下(1)消除发射率的影响及多渡长温度计对对象真实温度的测量及材料发射率测量的要求,导致了多波长温度计的发展。

用同时测量多个波长的信号,加上已知的、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对象发射率的知识,按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后,就可自动补偿发射率的影响而得到较真实的温度。

反过米也可测量发射率。

用光电二极管列阵和棱镜分光技术已研制出可同时最多测量35个波长信号的温度计。

美国铝公司等研究表明,即使只有两个波长,用这种补偿的方法也比普通的比色温度计能较好地减少发射率的影响,尤其是发射率变化的影响。

(2)光纤测温光学纤维的抗电噪声和其它外来下扰的能力特别好对于克服工业现场的电噪声及光路中多种外来干扰的影响十分有效。

2024年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摘要随着健康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手持红外测温仪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趋势、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对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引言手持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可以通过红外辐射来测量目标表面温度的设备。

由于其非接触式测温的特点,手持红外测温仪在疫情防控、工业制造、医疗保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公司统计,2020年手持红外测温仪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亿美元。

市场需求的增加主要源自于疫情期间对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设备的需求上升。

3. 市场发展趋势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持红外测温仪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一些新型手持红外测温仪具备更高的测温精度、更远的测温距离以及更快的测温速度,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

•应用领域扩大:手持红外测温仪在疫情期间得到广泛应用,而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手持红外测温仪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工业制造、食品安全、建筑工程、能源监测等领域都有对手持红外测温仪的需求,这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价格下降:随着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价格逐渐下降。

这使得手持红外测温仪对于个人用户和中小型企业来说更加可负担,进一步拉动了市场的增长。

4. 产品特点手持红外测温仪的产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接触测温:手持红外测温仪通过红外辐射技术实现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避免了传统温度测量方式的接触感染风险,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快速响应:手持红外测温仪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表面的温度数据,大大提高了测温效率。

•宽温度测量范围:手持红外测温仪的测温范围较广,通常可达-50℃至1000℃,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不同温度测量需求。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1 研究背景温度是生活及生产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

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过程离不开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

温度控制的精度以及不同控制对象的控制方法选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度是锅炉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证锅炉设备安全的重要参数。

同时,温度是影响锅炉传热过程和设备效率的主要因素。

基于此,运用反馈控制理论对锅炉进行温度控制,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求,提高了生产力。

2 国内外现状温度控制技术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动态温度跟踪与恒值温度控制。

动态温度跟踪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值按预先设定好的曲线进行变化。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场合需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如在发酵过程控制,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冶金工厂中燃烧炉中的温度控制等。

恒值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恒定在某一数值上,且要求其波动幅度(即稳态误差)不能超过某一给定值。

从工业温度控制器的发展过程来看,温度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以下几种:2.1定值开关温度控制法所谓定值开关控温法,就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计算判别当前温度值与设定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系统加热源(或冷却装置)进行通断控制。

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高,则关断加热器,或者开动制冷装置;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低,则开启加热器并同时关断制冷器。

这种开关控温方法比较简单,在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情况下,用很简单的模拟电路就能够实现。

目前,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的温度控制器在我国许多工厂的老式工业电炉中仍被使用。

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是当系统温度上升至设定点时关断电源,当系统温度下降至设定点时开通电源,因而无法克服温度变化过程的滞后性,致使系统温度波动较大,控制精度低,完全不适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现和检测物理量
的基础。

传感器技术用于检测和传输各种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电压、电流、光强、磁场强度、频率、压力等,经过处理后实现信号采集、信号
分析和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及时、准确地对各种物理参数进行测量。

1.器件分辨率和精度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精
度也得到了提高。

如目前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温度传感
器的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五,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可达到千分之三,角度
传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
2.器件尺寸结构趋于趋向小巧。

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和物理结构的
设计,传感器的尺寸和结构得到了缩小,越来越小巧。

比如现在,压力传
感器的尺寸可以降低到几厘米,加速度传感器的尺寸可以降低到几毫米,
温度传感器甚至可以降低到几微米,磁场传感器的尺寸可以降低到几百微米。

3.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和温漂改善。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夏纪真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夏纪真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夏纪真(2011年7月)无损检测资讯网 一.概述(一)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一般的规律往往首先是在医学领域、军工领域应用,然后推广到工业领域应用。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

射线检测 1895年11月德国渥茨堡大学教授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随后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γ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从铀矿中分离出镭1900年法国海关首次应用X射线检查物品;1919年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打出质子,进而建立起第一个核反应装置;1920年前后X射线开始在工业领域应用;1939年发现铀裂变现象,此后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逐渐进入γ射线检验领域;1946年携带式X射线机诞生超声检测 1830年已经有利用机械装置人工产生超声波的实验(达到24000Hz)1914-1918年已经开始利用声波反射的性质探测水下舰艇的研究1943年出现商品化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检测 1824年加贝(Gambey)用实验发现金属中有涡电流存在,几年后佛科(Foucauit)确认了涡电流的存在;1831年法拉第(Faradey)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5年麦克斯韦完成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建立电磁场理论;1879年休斯(D.E.Hughes)首先将涡流用于实际金属材料分选;1921~1935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1930年实现用涡流法检验钢管焊接质量;50年代初期德国福斯特(Forster)开创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开始正式进入实用阶段磁粉检测 1868年英国应用漏磁通探测枪管上的不连续性;1876年应用漏磁通探测钢轨的不连续性;1918年美国开创磁粉检测首例;1930年德国福斯特(Forster)将磁粉检测正式引入工业领域;1933年提出漏磁检测设想;1947年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研制成功渗透检测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的渗透检测方法出现1941荧光染料的发现与应用,采用紫外线辐照显示,吸收剂-显像剂应用1950出现以煤油与滑油混合物作为荧光液的荧光渗透检测1960后出现自动流水线,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开始关注对氟、氯、硫的控制微波检测 1948年微波被首次用于工业材料测试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上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重要的转折点:二战前已经起步并开始得到少量的初步应用,在二战期间由于医学和军事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在二战后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代和现代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红外温度传感器技术及疫情下的产业状况

红外温度传感器技术及疫情下的产业状况

红外温度传感器技术及疫情下的产业状况导语1疫情下的红外温度传感器中国新年前⼣,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全国多地启动重⼤突发公共卫⽣事件⼀级响应,全国⼈民在毫⽆准备的情况下,进⼊了从未尝试过“春节长假”。

在这场疫情“攻防战”中,红外测温设备包括红外测温仪和热成像设备,凭借响应速度快、⾮接触、使⽤简便安全等特点,成为防疫⼯作的重要辅助设备之⼀。

额温枪为代表的外测温仪需要⼈⼯⼀对⼀地近距离检测但价格亲民,⽽热成像仪则可远距离测量多⼈体温数据,更适合⼤规模快速初筛场景,两者都是红外传感器技术的典型应⽤。

疫情发⽣后,⽤于体温检测的红外温度传感器,作为疫情检测的第⼀关⼝的核⼼器件,成为了重要战略物资,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国家第⼀时间将红外体温检测设备纳⼊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并通过⾏政⼒量督促企业保⽣产。

1⽉30⽇,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医疗物资保障组印发《关于组织做好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产企业复⼯复产⼯作的紧急通知》,将红外体测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纳⼊疫情防控重点物资。

通知中强调,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关品,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的甄别发挥了重要作⽤,请各级政府将红外体温监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等产品纳⼊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产运输保障。

同时⼯业和信息化部紧急联系相关企业,要求多家企业全⼒整合产业链资源,对包括红外传感器在内的重要防疫物资核⼼配件组织突击研发和⽣产、保障供给,加⼤市场供应⼒度,并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红外温度传感技术⼀切温度⾼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射红外能量,其辐射特性、辐射能量的⼤⼩、波长分布等都与物体表⾯温度密切相关。

反过来,通过对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的机理。

⼈体⾃⾝也在向四周辐射释放红外能量,并且不受环境影响,只与⼈体含存与释放能量⼤⼩有关,因此只要通过对⼈体⾃⾝辐射红外能量的测量就能准确地测定⼈体表⾯温度。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
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首先,由于基于红外辐射进行测 量,因此可以实现非接触、远距离测温,适用于对高温、危险或运动物体的测温。 其次,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温范围,能够适应从常温到数千摄 氏度的温度范围。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和分辨率,能够达到 0.01℃以内。然而,当前的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价格 较高,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等。
三、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研究进 展
1、科学研究领域
1、科学研究领域
在科学研究领域,红外热像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能、结构变化等方 面。例如,通过对新型材料进行红外热像检测,可以获得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 容等参数,为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此外,红外热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 地质学、气象学等领域的研究。
红外热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非接触: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检测技术,不需要与被测物体接触, 因此不会对被测物体的状态和结构造成影响。
2、红外热像技术的特点
无损: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无损的检测技术,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因 此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和结构的检测。
2、红外热像技术的特点
实时性:红外热像技术可以实时地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和变化,因此可 以应用于动态过程的检测和控制。
谢谢观看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该技 术可用于高温窑炉、热处理设备等的温度监测和控温。在医疗领域,红外热像仪 可用于实时监测病患的局部温度变化,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在环保领域,该 技术可用于检测大气污染和环境温度分布等情况。此外,在火灾救援、安防监控 等领域,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技术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检测研究现状综述

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检测研究现状综述

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检测研究现状综述张卫庆1王成亮1徐洪1高爱民1于国强1殳建军1李燕2(1.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2;2.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随着输变电工业的迅速发展,变压器绕组温升引起的变压器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对变压器绕组温度的监测和热点温升的及时诊断,能有效杜绝变压器故障的发生,保障电能的正常稳定输送。

现从变压器绕组温度场的检测技术、温度场和热点温升的数值模拟以及变压器冷却方式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变压器绕组温度诊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变压器;绕组;温度;热点;数值模拟0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设备之一,变压器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大容量高电压变压器供电范围大,其运行状况对电网供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变压器故障对输变电系统造成的影响极大[1-3],其中,绕组温度异常引起的变压器故障非常普遍,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正常供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4-5]。

大部分变压器寿命的终结是因为其丧失了应有的绝缘能力,而影响绝缘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变压器运行时的绕组温度,如果变压器运行时的绕组最热点温度过低,变压器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降低;而热点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还将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监测变压器绕组及其温升对保障变压器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6-7]。

1变压器温升试验研究为了改善变压器运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变压器绕组温升会对变压器产生的影响,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工程研究者们利用变压器温度热点的获取及测量方法,设计了研究变压器温度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热电偶法、绕组法、电阻法和光纤测温法等为主的变压器温升测量方法[8-10]。

王恩龙[11-12]搭建了分布式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系统,通过采集变压器不同部位的温升数据并进行比较与分析,采用外推法计算得出变压器绕组的平均温升与热点温升之间的关系。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前言近20年来热工自动化专业发展非常快,无论是测量技术控制理论,还是仪表设备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的构成,与20年前相比,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不断地被开辟出来,控制系统、控制装置也是日新月异。

到80年代初期,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讯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国外在对局域网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用于过程控制的网络型分散控制系统,即我们通常说的DCS。

国内在80年代中期也引进DCS用于火力发电厂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中。

现在DCS系统已在我国大型火电厂中普遍应用。

此外,控制理论发展也很快,在经典的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策稍不断涌现,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技术等等。

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自适应最优控制,具有状态变量观测器的状态变量控制以及预估算法控制等都得了广泛的应用。

2 现状2.1热工测量技术方面(1)温度测量。

火电厂热工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温度测量传感器(SENSER),采用热电偶热电阻,少数地方采用其他热敏元件如金属膜(双金属膜)水银温包等作为温度测量的一次元件。

变送器及二次仪表中,DDZ-2型的温度变送器配小条形指示仪表和长图型记录仪表在125 MW以下机组中仍在使用,二次仪表也有数显仪表或者数字化的无纸记录仪表,300 MW以上的机组普通是热电偶热电阻信号直接进入电子室,由DCS系统中专门的信号调整模件转换成合用于控制系统的信号。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依据控制系统的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现用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冷端补偿器,恒温箱,用热电阻测量接线盒中的温度然后在软件中进行修正,补偿导线直接进入电子室由DCS系统的信号调整模件进行补偿处理。

(2)压力(真空)测量。

传感器为应变原理的膜片,弹簧管,变送器为位移检测原理或者电阻电容检测原理,(4~20 mA),二次仪表以数显为多。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

浅谈精密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精密测量技术的定义精密测量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物体、信息或现象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各种精密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可以对微小至纳米级别的尺寸、重量、速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科学研究、工业制造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精密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标准,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精密测量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性精密测量技术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制造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可以用来确保产品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通过精密测量技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可以被准确地监测和控制,从而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精密测量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精密测量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精密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精密测量技术还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环境因素,保障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在工业制造和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也将不断扩大和提升。

2. 正文2.1 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实现精确测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用于测量物体密度的著名法器——阿基米德原则。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还是环境监测都离不开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实时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还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实现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1.1 传感器的种类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等。

不同的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1.2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

在智能手机这个领域,传感器被用于加速度计、陀螺仪、指纹识别等功能,实现了手机的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的更加便捷。

在智能家居方面,传感器被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烟雾等参数,实现了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和安全保护。

1.3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的传感器将具备更高的精度、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功耗。

同时,传感器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比如,传感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同时还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自学习和自适应。

这些新的技术趋势将进一步推动传感器在物联网和智能设备领域的应用。

二、传感器技术的未来趋势2.1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智能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传感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主感知和自适应控制。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传感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自动调整参数,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还可以实现智能识别和智能决策,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空间。

2.2 纳米传感器的发展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成熟,纳米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传感器由于其小体积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微小物质、微弱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声学法工业炉温度场检测的现状与关键技术

声学法工业炉温度场检测的现状与关键技术
维普资讯
第3卷 期 0 第6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22 月 0 年6 0
声 学 法 工 业 炉 温 度 场 检 测 的 现 状 与 关 键 技 术
田 丰。 ,邵富群 ,王福利
( .沈阳航空工业学 院 计算机科学 与工程系 ,辽宁 沈 阳 1 103 10 4;2 .东北大 学 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 院 ,辽宁 沈阳 10 0 10 4)
中图分 类 号 :T 3 1 K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0 5 2 3 ( 0 2 6— 0 0一 3 2 3— 3 6 2 0 )0 0 5 O
S a us a e e h l g fa o s is m e ho f r i t t nd k y tc no o y o c u tc t d o ndu t i l sra b ie e o r t e m e s r m e t o lr tm e a ur a u e n
以往 曾 经使 用抽 气 式 高温 热 电偶 对燃 烧 室 或烟 道 中的高 温 烟气 温 度逐 点 测量 ,获取 运行 中实 际温
根据波动学理论 ,当平面波沿 轴方向传播时 ,则 这段 媒 质 的左 面 将 受 到 左 方 媒 质 施 加 的 作 用 力 ( 特殊情 况下 即为声压 P ,右面将 受到右方 媒质 )
2 Istt o I om t nSi c n n ier g,N r at nvr t,S eyn 10 0 ,C i ) .ntuef n rai c ne d E gnei i f o e a n ot E s U i iy hna g 10 4 hn h es a
工 业 锅炉 燃烧 的基本 要 求 在 于建立 和 保 持稳 定 的燃烧火焰 ,燃烧 不稳定不仅会降低锅炉热效率 , 产生 污 染 物和 噪声 ,而且 在 极端 情 况下 ,会 引起 锅 炉炉 膛 灭 火 ,如 处理 不 当会 诱发 炉 膛爆 燃 ,造成 事 故 。另 外 ,工 业 锅炉 燃烧 过 程具 有 瞬 态变 化 、随机 湍流 、设 备庞 大 、环 境 恶劣 等 特征 ,给有 关 热物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薄膜温度传感器
在传感器结构改进方面,出现了薄膜温度传感器,它是随着薄膜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微传感器,其敏感元件为微米级的薄膜,具有体积小、热扰动小、热动态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便于集成和安装的特点,并且具有耐磨、耐压、耐热冲击和抗剥离的优良性能,特别适合于微尺度或小空间温度测量、表面温度的测量等场合。

近年来发展的陶瓷薄膜热电偶,可以测量更高的温度,克服了金属薄膜热电偶的一些催化效应和冶金效应等缺点,在高温表面温度测量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2)热电偶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热电偶丝材料方面,一些类型的热电偶性能得到了提高,并出现了一些新型热电偶类型。

(1)N型热电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K型热电偶相比,N型热电偶的高温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均明显提高。

目前国外N 型热电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应用仍旧不是很普遍,但随着对加工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N型热电偶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2)钨铼热电偶抗氧化技术得到了发展,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主要是采用热电偶丝材镀膜或采用高致密保护套管隔绝等技术,可以延长钨铼热电偶在氧化气氛下的使用时间,使之不局限在还原条件下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铂铑等贵金属热电偶。

(3)一些非标准分度的金属、非金属热电偶正在研制并逐步得到应用。

为了提高温度测量上限,一些非标准分度的铂铑、铱铑等贵金属热电偶已经在工程上得到应用。

另外,一些非金属热电偶材料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特点有:①热电动势和微分电势大;②熔点高,测温上限也高;③价格低;④选用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可制成抗氧化或抗碳化的热电偶,用于恶劣条件下温度的测量。

其缺点是复现性和机械性能差。

目前,取得进展的非金属热电偶有C-TiC (ZrB2、NbC、SiC)、SiC-SiC、ZrB2(NbC)-ZrC、MoSi2-WSi2以及B4C-C等。

3)温度传感器保护套管材料
保护套管材料在温度测量中对敏感元件起着保护作用,对其测量准确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可由金属、非金属或金属陶瓷等材料制成。

近年来金属陶瓷保护套管材料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如Al2O3基、MgO基、ZrO2基和碳化钛基等几种金属陶瓷,具有耐腐蚀、抗热冲击、耐高温性,可以在氧化、还原和中性气氛下使用,在冶金行业中可用于高温金属熔液温度的测量。

4)辐射测温技术
随着光电和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应用。

具体表现在:(1)测温范围从高温、中温向中、低温部分拓展;(2)准确度和稳定性更高;(3)工作波段多样化, 可根据被测对象的特性选择;(4)从点测量发展到二维面测量;(5)红外测温仪具有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特点;(6)从测量原理和方法上消除发射率影响,实现物体的真温测量。

多光谱测温技术也逐步开始在科研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其原理是在一个仪器中制成多个光谱通道,利用多个光谱的物体辐射能量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物体的真实温度。

该方法测量温度上限和测量准确度高、响应快,受中间介质影响小,非常适合非透明火焰温度和高温表面温度的测量。

5)光纤测温技术
黑体空腔式光纤高温计是由黑体空腔与被测介质达到温度平衡,通过光纤将黑体腔的辐射能量传输给光电探测器件,从而实现温度测量。

如蓝宝石黑体空腔式光纤高温计,具有测温高、响应快、寿命长的特点,可以部分取代贵金属热电偶。

还有一种测量钢水温度的消耗型光纤温度传感器,也是基于以上原理,由普通石英光纤实现测温,因其价格低、准确度高的特点可以取代消耗型贵金属热电偶。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传感系统,它是一种分布式的、连续的、功能型光纤温度测量技术。

其中,光纤既是传输媒体也是传感媒体,利用光纤后向喇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可以对光纤所在的温度场进行实时测量,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可以对测量点进行精确定位。

分布式的结构使得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快速多点测温。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是最近十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光纤无源器件之一,它是利用掺杂(如锗、磷等)光纤的光敏性,通过某种工艺方法使外界入射光子和纤芯内的掺杂粒子相互作用,导致纤芯折射率沿纤轴方向周期或非周期性地永久性变化,在纤芯内形成空间相位光栅。

当温度变化时,光纤的栅距和折射率发生变化,导致其响应波长的移动,通过检测响应波长即可确定温度。

它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实现多点测量,并能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变。

利用这些原理制作的光纤多点温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油井温度测量、大坝或地质灾害监测、飞机蒙皮的健康监测方面等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几年温度测量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4 结论
虽然温度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实际工程现场或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温度测量,比如对极限温度、高温腐蚀性介质温度、气流温度、表面温度、固体内部温度分布、微尺寸目标温度、大空间温度分布、生物体内温度、电磁干扰条件下温度测量来讲,要想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并非易事,需要非常熟悉各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特点,结合被测对象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才能完成。

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温度测量方法,改进原有测量技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温度测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