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资料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天气》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一年的气候特点。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测量气温是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1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
(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的云是层云,他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便后,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的云叫积云,晴好天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鸡、鸭、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都属于(鸟类),因为它们都有(两足)和(羽毛),都善于(飞翔)。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形,都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身体都有(头)、(身)、(翼)、(足)、(尾)五个部分。
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3.我们在观察鸟时,发现身体表面都覆盖了(羽毛)。
还发现鸟的羽毛主要有(正羽)和(绒羽)两种,其中(翼)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关系。
4.鹰的喙有尖锐的弯钩,足有尖锐的爪,适于捕食(动物);啄木鸟的喙像锥子,适于捕食(树里的昆虫);绿头鸭的喙扁平,足间有蹼,生活在(水里),适于捕食(鱼虾)。
所以鸟的身体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有关系)的。
5.猫、兔、绵羊、梅花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毛),都用(乳)喂养后代,都是胎生的。
6.哺乳动物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7.我还知道(鸵鸟)、(绿头鸭)、(雕)、(企鹅)也是鸟。
8.我还知道(蝙蝠)、(鲸)、(河马)、(海豚)也是哺乳动物。
还知道能飞的哺乳动物有(蝙蝠),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有(鲸),能滑翔的哺乳动物有(鼯猴)。
第2课动物的分类1.动物可以分鸟类、(虫豸类)、(鱼类)、(哺乳类)、(匍匐类)、(两栖类)和其它动物。
2.鲤鱼和鲨鱼属于(鱼)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都有(鳞片),用(鳃)呼吸,用(尾部的摆动、鳍:)游行。
3.蝗虫和蝴蝶属于(虫豸)类,它们的身体都有(腹部)、(胸部)、(头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腹部有(三对)足。
4.观察鱼和猫的骨骼,发现它们都有(脊柱)。
脊柱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的,是身体的支柱,但并不是每种动物都有。
5.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鸟、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周围大气的)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指(由西向北吹来)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降雨量共分六个等级,即:0.1~9.9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1-8单元全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全册整理复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全册整理复习1. 动物世界- 动物的生活性和特征- 栖息地和食物性- 行动方式和身体特征- 哺乳动物- 门牙、犬齿、臼齿的特征- 不同哺乳动物的特点- 鸟类- 羽毛和翅膀的作用- 不同鸟类的特点和性- 爬行动物- 不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水生动物- 不同水生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2. 植物的奇妙世界- 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特征-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开花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 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作用3. 天气和季节- 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风和雪等天气现象-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天气和人类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生活、农业和交通的影响4. 物质与变化- 物质的属性和分类-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物质的可溶性和燃烧性等属性-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等变化- 不同物质的酸碱性和氧化性等性质- 环境对物质的影响- 温度、光线和湿度对物质的影响{...}这份文档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内容,包括动物世界、植物的奇妙世界、天气和季节以及物质与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
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拔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克不及)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德律风”,声音主如果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
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依赖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类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发(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号,(大脑)吸收到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上下)可以用(音高)描述。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知识
总结
第一单元:万物有声
- 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 了解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和原因
- 研究了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长短
第二单元:风车的秘密
- 了解了风车的结构和原理
- 研究了风的产生和特点
- 探索了风对物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研究了水的存在形式和变化
- 了解了蒸发、凝固和溶解的过程及原理
- 探索了水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天空中的云
- 了解了云的形成和类型
- 研究了云的颜色和高度与天气的关系- 探索了云对天空的美化作用
第五单元:植物的种子
- 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 研究了种子的传播方式
- 了解了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
第六单元:动物的本领
- 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和本领
- 研究了动物的行走和飞行方式
- 探索了动物的行为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七单元:玩水的乐趣
- 研究了水的特性和利用方式
- 了解了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探索了水的运动和游戏
第八单元:日常的测量
- 掌握了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研究了不同物体的测量技巧
- 了解了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九单元:地理生活
- 了解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 研究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索了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十单元:健康与食物
- 掌握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 研究了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 了解了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以上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每单元的知识总结。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生命起源生命起源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学问,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化石、遗传物质、化学物质等多种形式的科学证据得到证明。
人类的起源是在非洲大陆上的,距今大约600万年左右,而最早的人类化石是距今已有250万年的“萨比纳山人”化石。
在演化的过程中,原始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了各种形态和习性的物种,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各类生物。
第二章:生命在固体物质中的存活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活需要水和氧气等元素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
在固体物质中存活的微生物有很多种类,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土壤、河流、沙漠等环境中存活,同时也可以在宇宙空间中存活,这为人类在探索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参考。
第三章:大气层的构成和运动大气层是指地球表面到距离地球表面600-700公里的高度之间的气体层,它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大气层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等元素构成,同时还包括一小部分的其他气体和水蒸气等物质。
大气层的运动和温度分布与日照的强弱、地球自转和气压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四章: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气体状态和液态状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蒸散、渗透、涵洞等过程。
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因为水是生命的基础。
人类可以通过收集、净化和供应水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水循环控制洪涝、防止干旱。
第五章:生物种类的分类生物种类的分类是指按照生物的结构、形态、功能等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类。
最早的生物分类学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
现代生物分类学则依据研究对象的尺度、现场、功能等不同特殊要求,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性质、遗传特性等分类方法。
第六章:动物的生命现象动物的生命现象是指动物在生长、运动、繁殖、进食、呼吸、腐化、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动物的生命现象与它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适合自身生态环境的动物才能够生存和生长。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凌晨的气温最低。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外表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枯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如此表示即将下雨。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与考点整理复习
四上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声带)。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8.(☆)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要经过: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9.(☆)耳朵各部分作用:①耳郭作用: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声音传播的通道。
③鼓膜:振动,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薄且有弹性)。
④听小骨:传递和放大声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⑥听觉神经:传递听觉信号给大脑。
10.(☆)耳朵结构图11.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单位是分贝。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4.越短、越紧、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松、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5.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的探究方式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如何观察对象,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新陈代谢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营养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明白各种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研究环境保护知识,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电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探究电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单元让学生探究物质存在的三个状态和状态间的转化关系,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为下一单元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实际中的浮力和空气压力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浮力和空气压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浮力和空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防护
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安全生活。
第八单元:关爱眼睛,科学用眼
本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问题,让学生了解视觉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科学用眼观念,保护视力。
这八个单元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对科学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完整)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完整)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和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被压缩的空气称为压缩空气,它具有弹性。
压缩空气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则会下降。
热气球和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的下方。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先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并将其竖放在灯旁。
用点燃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将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大全科学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以下是为四年级同学整理的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比如,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例如,在水中潜水时,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比如,同样粗细的琴弦,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弱。
比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响度强。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我们吸气时,胸廓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廓收缩,腹部放松。
呼吸的过程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然后经过咽、食道进入胃。
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
接着,食物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最后,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力;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也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第一单元天气6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7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2.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A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B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13.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4.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6.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
17.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
水沸腾时应该在100℃第二单元溶解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9能溶于水的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等10不能溶于水的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11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12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分部热量.13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17过滤是要注意操作的方法是:a、过滤时将液体用搅拌棒引流倒入漏斗b、漏斗下端管口要靠于烧杯的边缘。
c、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放入漏斗中。
18、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9、酒精灯操作注意事项: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着引火。
2、熄火时用灯帽盖灭3、不能用嘴吹灭火简答题:1、面粉溶解了吗?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就可以析出盐。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蒸发或者暴晒(会写简单的步骤)4、酒精和食盐都能溶解于水,请根据你做过的实验结果判断:它们都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吗?酒精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水也可以无限的溶解在酒精中,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是一定的,他的溶解取决与水的多少,水多则溶解的多,水少则溶解的少,所以食盐并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5.温度与气温的关系?气温:表征空气冷热程度。
温度:表征物体冷热程度。
温度所指的范围比气温的范围大6为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所以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不对,天气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会改变。
但可以人工降雨图表类1.沙、食盐、面粉的溶解2.1、过滤实验需要材料:方座支架、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漏斗下部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2、怎样加快溶解?(1)比较搅拌与不搅拌条件下要点: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玻璃棒、水相同条件:水量、水温、盐量、观察时间一样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2)比较加热与不加热条件下要点:材料:两份食盐、两个烧杯、水(热水和冷水)相同条件:水量、盐量、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不同条件:一杯加热、一杯不加热(3)比较碾碎和不碾碎条件下要点:材料:两份食盐(一份粗盐,一份细盐)、两个烧杯、水相同条件:水量、水温、观察时间一样,都不搅拌不同条件:一杯中加细盐、一杯加粗盐3.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
实验仪器:石棉网(均匀受热)、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三角架(支撑)析出的食盐不能品尝,检验的办法:析出的结晶可以再次溶解于水中则证明这个是食盐.天气的一年四季变化春天的时候,天气一冷一热,温度很好,就像摸着一冷一热的雪糕一样。
夏天的时候,天气热得要命,连在外面的滑梯都不敢摸,因为很烫很烫,我一见,就赶快跑。
秋天的时候,天气有点冰冰凉凉的,人们不再穿短袖,都到了长袖。
冬天的时候,天气冻得发抖,人们都在家里保暖,只有有太阳的时候,才有人出来。
有关降水的谚语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晌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篷星星眨眼天要变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有关物象的谚语关节痛得很,下雨靠得稳伤痕隐痛,天要转阴蚂蚁搬家,必有雨下蜻蜓赶场,大水当防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麻雀洗澡,有雨快到鸡不入笼,阴雨将临4.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5.有些乐器是通过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6.单簧管和萨克斯的声音是演奏者将一个叫哨头的薄片顶在嘴唇上发出的。
7.像一些哺乳动物也是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
8.狗,猫和马可以不转动脑袋,只是根据声音来的方向转动耳朵就可以听见声音。
答:弦的粗细。
4.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5.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6.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7.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2.铝箔木尺棉线和尼龙线传播声音的效果(铝箔最好,木尺其次、尼龙线第三、棉线第四)3.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它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5.月球上人们听得到声音吗?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道传递声音到内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7.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9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噪音1.、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3.我们身边有哪些噪音?我知道的噪音有: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以及街上的叫卖声等4.减小噪音一、声源处减弱二、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接收处减弱方法: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添置隔音设施。
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既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5.怎样减少或防止噪音的产生:1. 多种植树木:2. 禁鸣喇叭:3. 加强噪音管制4. 工厂迁移至郊区: 5 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建材:6.噪音有什么害处:1. 在学校上课时,当你听到吵杂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课,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2. 在医院的病人需要宁静的场所来休息养病,如果有了噪音,病患将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进而影响病情痊愈的进度。
3. 在图书馆阅读书报时,如果有了噪音,精神则无法集中,进而影响阅读的效果。
4. 长期生活在吵闹噪音中,会使耳朵听力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身心受到伤害,进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实验操作1.用小棒敲击杯口。
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 较 高 较 低 低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操作 振动幅度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钢尺 小 弱(小) 用力拨动钢尺大强(大)物体名称 使物体发生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我的发现 锣 敲击 锣面轻微振动,摸上去麻麻的 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鼓 敲打鼓面上下振动 钢尺 拨动、敲击 上下振动 橡皮筋 拨动、弹 来回振动桌子 敲击桌面上水杯里的水晃动 水流动、滴落水面出现波纹杯子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预测 第一次实验 低 较低 较高 高实验记录5.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次数锯条伸出长度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振动快慢声音高低第一次伸出1/5最快最高伸出桌子较短时,振动频率快,声音高;伸出卡子较长时,振动频率慢,声音低。
第二次伸出1/3较快较高第三次伸出1/2最慢最低6.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氧气— 316米/秒空气— 331米/秒软木— 500米/秒酒精—1275米/秒水—1450米/秒硬橡胶—1570米/秒松木—3320米/秒铜—3800米/秒钢—5000米/秒玻璃—5000~6000米/秒7.声音在耳中的路线图耳朵的结构图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声波1.物体的振动在空气、水、钢管、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波,叫作“声波”。
第二次实验低较低较高高第三次实验低较低较高高2.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从20到2 万赫兹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一般是听不到的。
3.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
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
20-40分贝大约是耳边的细语。
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
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
1.人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声音?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可听得更清楚。
2.用两只耳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1.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最小的单位是细胞,最大的是系统。
3.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每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
4.胃、心脏、大脑和肺都是器官。
5.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作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6.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