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四首 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知识点归纳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诗词语文能力逐渐提高。
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诗词知识点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一、古诗文赏析1.《离骚》:本篇古文虽然叙述范围很窄,但它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典故和意象,是我们学习古文的重要范本。
2.《诗经》:古代的民歌,是我的祖先们最朴素的表达。
学习《诗经》,可以学到古代的风俗、文化等。
3.《岳阳楼记》: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篇散文名篇,也是记叙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二、唐代诗词赏析1.《将进酒》:作品体现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无畏无惧的精神,也是其他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称雄的代表之一。
2.《静夜思》:清秀、明朗的意境,以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点染了人们的心灵。
3.《登高》:耿直朴实的文字表达出了作者的志向,让我们在品味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宋代诗词赏析1.《水调歌头》:是一首具有特殊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民歌,形式活泼、词藻丰盈,富有地方色彩。
2.《声声慢·寻春》: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的春景,锦绣山河、迎春花烂漫,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
3.《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了大漠的壮美和草原风光的壮阔,文笔磅礴雄奇,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宋词赏析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一个壮阔的历史场景,表达出作者对革命先烈牺牲不予遗忘的爱国情怀。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自然美景,再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衬托出古代诗人的感情。
3.《声声慢·凭高听远》:作品中充满了愁思之情,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五、文言文赏析1.《论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书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伦理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庄子》:庄子的文风为豪放洒脱式,所写之文极涉世情趣,宇宙观纵横天地,更为文学史所称赞。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
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下面
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秋思》
作者:杜牧
- 内容:诗人写了一幅秋天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辽阔和寂寥。
- 标示:通过描绘秋天中的景色和意境,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
和亲人的心情。
2. 《悯农》
作者:李绅
- 内容:诗人描绘了农民辛劳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表
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不公平的痛心和对农民的同情。
- 标示:通过描绘农民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农民的关怀。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 内容:诗人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于长安城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怀念。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古代美景和过去时光的向往。
4. 《望岳》
作者:杜甫
- 内容:诗人望着岳阳楼,思念故乡的山川和亲人,表达了怀念家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故乡和对国家的情感。
5. 《静夜思》
作者:李白
- 内容: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
对现实生活的消沉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夜晚的安静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
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希冀。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四首 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一、《竹里馆》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二、《春夜洛城闻笛》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伤;“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伤;“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1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首古诗则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这些古诗的解读与学习,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的知识点:一、《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七言诗,是最有名的七绝之一。
通过描写登高的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追求高峰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感慨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古风·鲁山》,唐·杜牧这首古风是一种七言歌行的文学形式,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脆弱生命的关怀,并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和歌颂。
三、《江雪》——柳宗元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
它通过对江雪的深入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营造出一种幽静美丽的诗意境界。
四、《静夜思》——李白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五言绝句。
它通过描绘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境况,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感。
五、《清明》——杜牧这首五言绝句,生成唐代,于唐代时期名气不大,无人为之翻译造成传承的局面。
但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位诗人“三峡南过”李清照,钟情于写《清明》一诗,从而使这首诗传遍海内外,成为代表唐诗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和生死轮回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思考,极富哲理性和人文情感。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将诗句反复,不断使用古说句式和黄老骈文风,形成了隐隐的比兴语言,加强了诗歌的意向性和辞藻华丽性,极富文学性。
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是一首八言古诗,通过对美丽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探索,打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这首七绝五言诗,主要是描绘了早春时节江南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精神。
九、《将进酒》——李白这首诗是唐代颇具盛名的五言古诗,表现了作者引领诸侯参观康广仪表的情形,以此形式抒发诗人不服命运压迫,坚持崇高理想的精神。
七年级下册古诗大全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古诗大全知识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初中阶段,古诗篇章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七年级下册的古诗篇章大全,究竟有哪些知识点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呢?一、《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是屈原被贬谪时创作的一篇辞赋,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满。
这篇古诗让人们不仅对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屈原和楚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作,写的是对远行的友人的道别,感情真挚。
同时也描写了边塞的战争、生活状况和自然环境,让人们对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是唐代女诗人杨玉环所作,讲述了武判官离别西北塞外去往长安的情景。
诗歌中抒发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祖国和部族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女性诗人独特的韵味,也为大家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绚烂和风貌。
四、《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写了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和将军勇猛的形象。
诗中的意象描写细腻生动,极富感染力,让人对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五、《春晓》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春天来临时自然与人类共同赞颂春天美好的景象。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切感受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古诗大全中的一些经典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优秀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经典名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情感智能和思维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下第五课课外古诗词四首笔记
七下第五课课外古诗词四首笔记以下是《课外古诗词四首》的笔记,包括诗词主题、重难点词语解释、诗句赏析等,供您参考:一、诗词主题1. 《竹里馆》主题: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2. 《春夜洛城闻笛》主题:本诗通过听闻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逢入京使》主题:本诗描写了诗人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托其传家书,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4. 《晚春》主题:本诗通过描绘晚春时节草木繁盛、百花斗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
二、重难点词语解释1.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篁,竹林。
“长啸复长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2. 《春夜洛城闻笛》“散入春风满洛城”:散,消散。
满,充满。
“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指家乡。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3. 《逢入京使》“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骑在马背上。
4. 《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树的花。
才思,才华和能力。
“惟解漫天作雪飞”: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作,像。
三、诗句赏析1.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人独自弹琴长啸,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内心的超脱与自由。
2.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吹《春风》,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此诗通过听闻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用玉笛、春风、折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表现出内心的深沉与感慨。
3.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远赴边塞途中,偶遇入京使,托其传家书,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诗人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真挚与感慨。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笔记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观沧海》
1.重点字词:
沧海、临、碣石、观、何、碣石、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星汉、灿烂等。
2.重点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二、《次北固山下》
1.重点字词:
次、客路、行舟、绿水、潮平、风正、残夜、旧年等。
2.重点句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飘泊羁旅的愁情。
三、《钱塘湖春行》
1.重点字词: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贾亭、水面初平、云脚低等。
2.重点句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
1.重点字词: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等。
2.重点句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主题思想:
本诗表现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无尽的愁绪。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知识点归纳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升华,诗词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青少年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诗词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七年级语文下册的诗词知识点入手,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
一、唐诗宋词唐代是诗歌艺术的鼎盛时期,素有“诗歌之盛世”之称。
唐诗以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音韵优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例如《春晓》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高峰期。
宋词追求的是雅致、清新、简约,其中带有一定的抒情色彩。
这时期的词人们倡导“千古文章只字片语,不限制主张,但不低俗卑下,不墨守成规”,这就使得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例如《青玉案·元夕》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夕夜色的美好,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今宵酒醒何处?杨家洲头一水间。
……隔窗半月湾天,共醉前枕,满地残红。
”二、古诗新词古诗新词是“古诗词艺术”和“新词诗艺术”的总称。
古诗新词是宋代以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其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风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动情的爱情描写,展现出了现代人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民歌与山水田园诗民歌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式。
它包含着民众对于爱情、生活、工作、社会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而山水田园诗则描绘了田园、山水、物象等自然景物,是中国诗歌中最为本色的一个流派。
例如《将进酒》描写了作者身处逆境中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与分析。
学生们可以透过这些经典作品,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掌握诗词艺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七下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
七下课外古诗词四首知识点【知识点一: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可分为两大类,即诗和词。
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词则主要包括词牌和词章。
古体诗是指古代汉族民歌、乐府、风雅等各类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离骚》、《登鹳雀楼》等。
这类诗歌注重韵律和格律的规范,语言华丽、意境深远。
近体诗则是指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长恨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近体诗在形式上没有古体诗那么严格的要求,注重表达深情和抒发个人感受。
词是古代汉族文人以歌唱词曲为目的而创作的一种短篇抒情诗歌。
词牌是指古代创作词曲的固定格式,如《水调歌头》、《满江红》等。
而词章则是指以韵文形式创作的长篇抒情诗歌,如《清平乐》、《西江月》等。
古人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婉约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体文学。
【知识点二:古诗词的学习意义】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其次,古诗词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辨析力和想象力。
通过赏析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再次,古诗词对于思想境界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古诗词蕴含深厚的思想内容,借助纯净的艺术形式传达人生哲理和人情世故。
学习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最后,古诗词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意境感染人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艺术之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知识点三:古诗词的传播和影响】古诗词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诗词作为娱乐活动和文人间的交际手段,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追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复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复习知识点梳理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竹里馆XXX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然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云云,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笔记1. 原文。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字词解释。
-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
-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3. 解析/赏析。
- 你看这首诗,诗人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那感觉就像穿越到了一个很孤独的时空。
他往前看,看不到那些以前的贤明君主,往后看呢,也看不到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好君主。
就好像他被孤零零地丢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然后他再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天地这么大,这么永恒,自己却这么渺小又孤单,心里那股子惆怅啊,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短短几句诗,就把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全写出来了,真的是很厉害呢。
1. 原文。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字词解释。
-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 “未了”:不尽。
- “造化”:大自然。
- “钟”:聚集。
- “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 “决眦”: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3. 解析/赏析。
-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啊,就像是一个超级粉丝在描述自己心中的偶像 - 泰山。
他先问“岱宗夫如何”,就像在说“泰山大哥,你到底是啥样的呀?”然后回答“齐鲁青未了”,意思是在齐鲁大地上,泰山的青色都望不到边,这泰山得多雄伟啊。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就像个偏心眼的老妈,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给了泰山。
“阴阳割昏晓”,好家伙,山南山北就像被一把大刀切开一样,一边是白天,一边是黑夜,这山高得太夸张了。
“荡胸生曾云”,那层层的云就像在自己的胸膛里翻腾一样,“决眦入归鸟”,眼睛都快瞪裂了就为了看那些归巢的鸟。
最后他还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像是在给自己打气,说我总有一天要登上山顶,到时候看其他山都像小土包一样,这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呢。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文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一、《竹里馆》---王维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重点字词:(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2、译文:独自一人闲坐幽静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吟唱。
竹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呢?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重点字词:(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
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7)故园:指故乡,家乡。
2、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了让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三、《逢入京使》---岑参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重点字词:(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3)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4)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5)凭:托,烦,请。
(6)传语:捎口信。
2、译文: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
思念远方的亲人,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双袖全都湿透了。
骑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使者相遇,一时没有纸笔,无法写信。
烦劳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七年级古诗四首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古诗四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当时的思想、情感、风貌等等,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人民、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古诗四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点,以下将进行总结。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被誉为“诗中的瑰宝”。
这首诗简洁明快,寥寥数语,却表现出了作者感人肺腑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我们学到了古诗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古诗的构成:古诗一般由律诗和绝句两种组成,它们的句子长度、韵律结构都有明确的要求。
《静夜思》就是一首五绝诗,每句五个字,共20个字。
古诗的表现手法:在古诗中要对景物、情感、思想等进行表现,那么怎么表现呢?这里主要介绍对景和抒情两种手法。
对景即把自然风光、器物、建筑等物体写得逼真、生动,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感受。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对景的典型例子。
抒情是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来发泄、抒发、吐露内心感受。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充满思乡之情的抒情之作。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赞颂了全盛时期的唐朝社会繁荣昌盛之景。
在这首诗中,我们学到了背景知识和修辞手法。
背景知识:中国文化历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时期——唐朝,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顶峰。
唐朝的社会繁荣昌盛,国家强大,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登鹳雀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赞美了唐朝的社会繁荣和文化艺术的辉煌。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运用的特定的表达方式。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象征、排比、比喻、拟人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排比。
《登鹳雀楼》的最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深情似海,恨逐年轮转,朝朝暮暮,万里无云,水天一色。
”就运用了排比手法,把西湖、深情、恨、日月轮转、白昼黑夜、云天水色等进行比喻,表达出了王之涣那赞美唐朝的热情与豪迈。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外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外七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春夜喜雨》 -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江畔独步寻花》 -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0.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自然景观到历史人物,从哲理思考到生活琐事,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这些诗词的同时,也应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以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
有关初一的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有关初一的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在初一我们学过的古诗中那四首比较重要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一的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有关初一的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知识点整理
课外四首古诗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诗歌鉴赏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呈现的画面。
轻轻的烟雾,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
夜晚我把船停泊在秦淮河,河岸遍布大大小小的酒家。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修辞、炼字)运用互文的手法,两个“笼”字将寒水、细沙、清烟、淡月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淡雅清幽的水边夜色图,渲染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气氛。
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批注/炼字)“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形象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景,蕴含着对纸醉金迷的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修辞、写法)。
用典/借古讽今,运用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面讽刺歌女,实际讽刺不吸取亡国教训依旧荒淫享乐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三.主旨归纳这首诗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历史,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晚唐统治者的不满、愤慨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二)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著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二.诗歌鉴赏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以下是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笔记,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1、《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诗歌,诗人曹操以观海为主题,通过描绘海景,表达了诗人豪迈、胸怀大志的情感。
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浩渺和山岛的险峻,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表现了大海的生机勃勃。
2、《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描写了北固山下的冬夜景色。
诗歌中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广阔,通过描绘海上日出和江春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生的希望。
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景。
诗人通过对早春的描写,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同时,“水面初平云脚低”等描写也展现了西湖的宁静和秀美。
4、《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落叶、夕阳、老树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其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深刻地表现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以上四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感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学习这些诗歌时,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要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
法和语言特点。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古人云:“写尽八缸水,池塘染墨黑。
博采众家长,使得龙凤飞”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小偏整理了七年级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 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初一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4首,重点课堂笔记抓紧掌握
初一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4首,重点课堂笔记抓紧掌握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注释①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②深林:这里指“幽篁”。
③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二、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
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三、思考探究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四、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注释①玉笛:笛子的美称。
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③故园:故乡,家乡。
二、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三、思考探究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
由此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一、课内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2.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诗人孤独寂寞、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主旨: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二)《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作品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2.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的全貌,以距离之广远表现泰山高峻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运用拟人手法,虚实结合,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写诗人因神奇缥缈的景观而着迷,使劲儿睁大眼睛张望,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5.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远大理想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割”字之妙:“割”字炼得极好,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主旨: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三)《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缘身在最高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
一、《竹里馆》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二、《春夜洛城闻笛》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伤;“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伤;“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
1
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晚春》
1.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