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方1:子时(23:00~1:00)前要睡觉(胆经)2:丑时(1:00~3:00)要愉快入眠(肝经)3:寅时(3:00~5:00)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4:卯时(5:00~7:00)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5:辰时(7:00~9:00)该吃早餐了(胃经)6:巳时(9:00~11:00)要适量喝水、适时活动(脾经)7:午时(11:00~13:00)宜小憩(心经)8:未时(13:00~15:00)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9:申时(15:00~17:00)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10:酉时(17:00~19:00)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11:戌时(19:00~21:00)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12:亥时(21:00~23:00)睡眠以休生养息(三焦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巳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酉时养生——肾主封藏戌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时辰养生法
胆经
①补充阳气最佳法--晒太阳,灸关元配劳宫涌泉②疏胆经,防鬓白(手指梳头)③每天拍打大肠经1—2
丑时1:00-3:00
肝经
①早晨起来伸懒腰,按摩颈部搓两胁,疏肝理气右季肋,捏拿捻动掌横擦。太冲行间章门穴,晚睡之前要记得
旺经口诀:肺寅大卯胃成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天上日月星,人活精气神,微旋养精,微提养气,微笑养神。
穴位分左右左边的穴位是向脏腑输送经气的,右边的穴位是把脏腑里气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按摩或艾灸右侧足三里每次5-7分钟,每周2-3次,能调治各种妇科疾病;配公孙穴和内关穴,每周2-3次能改善孩子偏弱的体质。但要注意:艾灸足三里只适合40岁以上的人。
十二时辰养生法(王彤)
时辰
旺经
养生方法
寅时3:00-5:00
肺经
①如果失眠,赤龙搅海②床上小动作:梳头揉耳转目按脐提肛搓脚心③鼻吸口呼“”④按摩列缺、太渊鱼际
卯时5:00-7:00
大肠
①一杯白开水,润肠排毒②敲打大肠经,揉合谷③肾阳虚五更泻找三里④便秘赤龙搅海按摩天枢
辰时7:00-9:00
胃经
①早起没精神食欲找阳陵泉②搓脸抓乳推腹揉三里③要想美容敲胃经④每月艾灸足三里,胜服长生不老丹
巳时9:00-11:00
脾经
①脚趾抓地②上班族“4”字腿③保养脾四大穴(隐白、三阴交、血海、食窦)肌肉酸痛找太白,便血尿血找隐白④长夏补脾最适宜⑤每日早起茯苓粉5克冲牛奶⑥茯苓15克薏米60克大枣10枚熬粥⑦山药薏米芡食粥⑧土里食物补脾(土豆、红苕)⑨动舌头(伸缩、吐芯)
午时11:00-13:00
心经
①美食②小憩③心神不安找神门,两少(少海、少府)一极泉(嘴发干),守好神门是重点
24时的养生方法
24时的养生方法一天24小时要如何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时养生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凌晨保肝正午养心傍晚护肾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步骤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中医每日一方
中医每日一方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方法以草药方剂为主要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讲究“因人制宜”和“治未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每日一方的中医养生方剂,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几个中医每日一方的养生方剂建议。
一、晨起一杯生姜红糖水材料:姜块适量,红糖适量,热水适量制作方法:将姜切片或捣碎,加入热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
功效: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祛除湿气、护肝健胃的作用,红糖则具有补充能量、活血化瘀的功效。
晨起喝一杯生姜红糖水可以温暖胃部,提神醒脑,并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二、午餐后喝一杯桂花绿茶材料:桂花适量,绿茶适量,开水适量制作方法:将桂花和绿茶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桂花有疏肝理气、润肺润肤的作用,绿茶则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功效。
饭后喝一杯桂花绿茶可以起到消食化滞、健脾胃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轻油腻食物的负担。
三、下午食用一份枸杞粥材料:糯米适量,枸杞适量,冰糖适量,水适量制作方法:将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水煮成粥,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枸杞和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糯米有健脾益胃、和中止泻的作用,枸杞则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下午食用一份枸杞粥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保护肝肾功能。
四、晚餐后喝一杯菊花蜂蜜水材料:菊花适量,蜂蜜适量,开水适量制作方法:将菊花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浸泡5分钟,待凉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功效:菊花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作用,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脾的功效。
晚餐后喝一杯菊花蜂蜜水可以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同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五、睡前泡一个足浴材料:盐适量,生姜适量,热水适量制作方法:将足浴盆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加入适量的盐和生姜,将双脚浸泡在水中,按摩双脚5分钟。
功效:盐具有软化角质、消炎杀菌的作用,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凌晨保肝正午养心傍晚护肾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子时(子夜11时-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时-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辰时(上午7时-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时-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时-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时-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时-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2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一、子时(23~1点):胆经旺,此时正睡觉。
平时可敲胆经穴。
二、丑时(1~3点):肝经旺,此时应保持熟睡。
三、寅时(3~5点):肺经旺,此时应睡的最沉。
如早醒可静坐。
四、卯时(5~7点):大肠经旺,起床前按摩肚脐(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重叠,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样做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消除腹胀)→喝水(喝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要求在头开晚上晾开水时一定要加盖,因为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会失去活性)→排便→按摩合谷→推按合谷到商阳穴之间(从合谷推向商阳,长期坚持,可增强肠蠕动,大便就会很容易排出。
商阳穴在食指尖拇指向一侧)→打坐调息行道家六字诀(连续各做六次)→敲打大肠经(由肩开始从上向下敲打手臂外侧,直至食指,每次10~15分钟,坚持一个月以上,大便就会顺畅了)。
五、辰时(7~9点):胃经旺,搓手梳头(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这样做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搓手洗面(搓手36下,暧手后上下扫面,或双手同时向外按摩脸部。
这样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不会有皱纹。
然后揉搓迎香、印堂、大小眼角、眉角、承泣、太阳穴各36次)→鼓耳、轻揉耳轮(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外拨,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用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该动作每天睡前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力)→叉腰摇头(双手叉腰,闭目垂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向重复。
这样做可令头脑灵活,预防颈椎病。
)→转眼(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三次。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套动作可以保护眼睛,纠正近视。
24时辰养生
24时辰养生24时辰养生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24时辰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时辰养生:子时(晚上23点~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
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
”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子时睡眠了,胆经才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日久面色青白,易生肝胆疾病。
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也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
时辰养生:丑时(1~3点)肝经最旺盛。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内血液充足,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
此时一定要睡好,就能养好肝血。
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神经衰弱,老年人易患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时辰养生:寅时(3~5点)肺经最旺盛。
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全身。
《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节全身的气机。
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百脉。
这个阶段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肺脏有病、心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早起晨练。
等太阳出来之后,空气新鲜时,可以活动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要顺其生发,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时辰养生:卯时(5~7点)大肠经旺盛。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卯时肺经气血入大肠经,此时天已亮了,早晨起床喝适量水,促进排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排便后多做提肛运动,可防止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时辰养生:辰时(7~9点)胃经旺盛。
此时是人们吃早点的时候,一定要吃好,这也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时辰养生:巳时(9~11点)脾经旺盛。
24小时经络养生
24小时经络养生二十四小时经络养生应按甲子计时法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小时经络养生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小时经络养生子时(23---1点钟)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胆经当令,阳气初生时令。
这时还不睡,就不能做到心肾相交,就会伤害到身体健康。
晚上阳埋元气,不消化,晚上多吃或吃夜宵会影响睡觉。
丑时(1---3点钟)夜里一点到三点,肝经当令,肝藏血补津。
这时还不睡就养不起肝血,长期到点不睡则肝气不足,身体渐衰还会影响后半生的。
寅时(3---5点钟)早上三点到五点,肺经当令,肺主气。
这时连续醒来或出汗不好,有病了,应找医生看了。
卯时(5--7点钟)早上五点到七点,是大肠经当令,应排便,是天门开地门开的时令。
辰时(7---9点钟)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是吃早饭正好,要吃得多些好些,不会胖。
巳时(9—11点钟)早上九点到十一点,是脾经当令,是创作,创新的好时间。
脾气虚弱会软弱无力,思虑伤脾。
午时(11—13点钟)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心当令,阴气开始升起。
阳气下降。
应睡会儿午觉,子午觉很重要。
未时(13—15点钟)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是小肠经当令,味觉特好,吸收功能最强,午饭要吃得有品味,营养口味要求高些。
申时(15—17点钟)下午三点到五点,是膀胱经当令。
膀胱是表,肾是里。
撒尿时咬后槽牙可固肾经,这种咬是似咬非咬,行动和意念结合的咬。
酉时(17---19点钟)下午五点到七点,是肾经当令。
五脏肾为大,应少盐。
戌时(19—21点钟)下午七点到晚间九点,是心包经当令。
用手敲打手臂内侧,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亥时(21—23点钟)晚间九点到十一点,是三焦经当令。
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
三焦经在手臂外侧和心包经相背。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一、子时(23:00-01:00)在子时,人体内的阳气达到最弱,阴气达到最盛,此时是养生的最佳时刻。
建议在子时休息充足,保持安静。
可以进行以下养生活动:1·静坐调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缓慢而深呼吸,通过调理呼吸帮助身体放松,舒缓压力。
2·舒缓眼部疲劳:用温水洗净双手,闭上双眼,用双手掌覆盖在眼睛上方,进行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缓解眼部疲劳。
3·调整养生食谱:可以选择一些养阴的食物,如梨、苦瓜、海带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二、丑时(01:00-03:00)丑时是人体阳气开始逐渐复苏的时刻,适合进行调理内脏器官的养生活动。
1·饮水养肾:在丑时保持适量的饮水,有利于肾脏的排毒排废,保持肾脏健康。
2·肾经激活:进行肾经激活运动,如拍打肾区、搓揉手掌、扭转腰部等,有助于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
3·注意保暖:丑时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脚部,可以用热水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
三、寅时(03:00-05:00)寅时是人体阳气渐渐升华的时刻,适合进行身体活动,做一些有氧运动。
1·早起锻炼:在寅时起床后,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质。
2·活动关节:进行日常活动前,可以做一些关节活动操,如旋转手臂、前后伸展腿部等,有助于关节灵活度的提升。
3·按摩腿部:使用推拿或按摩膏轻揉双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腿部疲劳。
四、卯时(05:00-07:00)卯时是人体阳气逐渐升高的时刻,此时应保持精神饱满,进行适量的活动。
1·早餐要营养:在卯时早餐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牛奶、蔬菜等,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
2·户外活动:在卯时可以到户外进行适量运动,如晨跑、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活力。
3·清洁呼吸道:用温水漱口、洗脸,清洁口腔和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
黄帝内经告诉你一天24小时该做什么
黄帝内经讲到因天之序,人体生命日节律,也就是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第一个时辰:子时(23:00——01:00)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生,就是这个时辰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人睡觉的时候不可超过晚上11点,子时一定要睡觉,经常熬夜会造成失眠的症状!第二个时辰:丑时(01:00——03:00)丑时肝经当令:此时肝血生发,肝藏血,肝主筋!所谓筋,就是具有弹性的东西,人体的筋都与肝有关,如果筋的弹性没有了,是由血出的问题,血供给筋,筋才付有弹性!丑时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养不起肝血,不能达到血润筋的目的!第三个时辰:寅时(03:00——05:00)寅时肺经当令:肺主气,寅时肺的工作是分配气血给其它脏器,心肝脾肺肾各需多少气血都由肺来分配,这个时辰人要进入深度睡眠才可完成分配,也就是人睡得特死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醒过来是最不好的。
举例说明:如果家中有心脏病的老人,要劝他(她)尽量不做早锻炼,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心的气血分配不足的话,容易造成心梗,那是非常危险的!第四个时辰:卯时(05:00——07:00)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大肠开始排毒,这个时辰人要大便,一天当中此时是最顺其自然的时候,人要大解不需要你去刻意去控制,它自然而然的就在这个时辰当中进行。
还有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说大肠出了问题,也就是大解出了问题,要医治从肺找原因!第五个时辰:辰时(07:00——09:00)辰时胃经当令:中上七点至点九点,胃开始活跃,从以上所讲述的子时阳所开始开始生发一直到辰时,阳气到达最旺的刻,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那就是食物,食物是主阴的,所以这个时辰当中人一定要吃东西,而且要吃好,要有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是吃早餐是不会发胖的!经常不吃早餐,会造成胃病,更严重导致胃癌。
再补充一点,胃经的外现是脸部,举个例子:通过观察,一些经常喜欢吃冷饮的人,脸是好长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人体内部是一个恒温的环境,大量摄冷的食品,会慢慢造成胃寒,人体是具有自保功能的,会供成热了,攻这个寒,这个热供得越多,你会显得更渴,就更原意去喝冷饮,胃还会再供出更多的热量,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胃燥为,最终把这个为会显现在脸上,而形成痤疮。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的正常运行和健康与否直接与生活的习惯和作息规律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养生及生活规律的理念。
本文将按照一天24小时进行分时段探讨《黄帝内经》对人体养生的指导。
1. 早晨5时-7时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初生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渐长,是进行起床活动的最好时间。
《黄帝内经》建议,早晨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晨跑、散步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锻炼,深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气血的流畅。
2. 上午7时-11时上午是人体阳气渐旺的时段,此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适合进行学习和工作。
《黄帝内经》强调,早饭要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
同时,也可进行一些缓和身体气机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3. 中午11时-13时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火气旺盛,人体消化能力较强,是最适合进食的时间。
但《黄帝内经》提醒,午餐要注意健康营养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
4. 下午13时-17时下午是人体阳气逐渐消退的时段,此时人体进入一种相对疲乏的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如午睡、听音乐等,恢复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
5. 傍晚17时-19时傍晚时分,人体的阳气逐渐消退,进入一种相对寒凉的状态。
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伤风。
《黄帝内经》提倡傍晚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跳舞、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6. 晚上19时-21时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养生的时段,此时应适当调整作息,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晚餐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冷或过凉的食物。
同时,晚餐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入睡。
7. 深夜21时-23时深夜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段,此时人体的阴气逐渐升华,是人体的重要恢复时期。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第一篇十二时辰养生法:《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古人把一整天分为12个时辰,由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关系,其与我们人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密切相关。
在自然界每个时辰当中,人体都有一条经络、一个脏腑当值,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就可以收到强健身体、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子时:万籁俱静正好眠指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
《内经》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地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由于“阴静阳躁”的缘故,子时万籁俱静,人体阳气微弱,此时安眠,可以让阳气得到补养,使胆气决断功能强健,因此人们在一天之中精力充沛。
现代研究,子时体内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体温下降,呼吸、心率及脉搏减慢,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但大脑松果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含量却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人睡眠放松状态。
也就是说此时人体较为虚弱,最宜休息,同时睡眠质量较高,最能够解乏。
丑时:肝脏藏血不熬夜指凌晨1点到3点。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
《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我们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修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现代研究,睡眠期间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开始自我修复,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
现代生活之中,经常熬夜,缺少睡眠,一是气血得不到恢复,不能补充体力;二是大脑疲劳、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记忆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三是皮肤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代谢产物刺激,出现皮肤粗糙、脸色偏黄、长黑斑和青春痘等问题。
中医养生也有时间表老中医:教你12时辰养生法!
中医养生也有时间表老中医:教你12时辰养生法!中医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着人体的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关系又非常密切。
不同的时辰保养不同的部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十二时辰如何养生?1、凌晨1:00~3:00凌晨1:00~3:00足厥阴肝经最为旺盛,此时处于深睡眠状态,能让肝脏主疏泄和主藏血功能得到发挥,让肝脏得到充足血液滋养,帮助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2、凌晨3:00-5:00凌晨3:00~5:00,手太阴肺经最为旺盛。
只要处于睡眠状态,就能让肺部把新鲜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位。
若是没有注意休息或起太早晨练的话会增加心脏负担。
3、凌晨5:00~7:00凌晨5:00~7:00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气血流向于大肠经。
这时间段应该排便,能及时排除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4、7:00~9:007:00~9:00足阳明胃经最旺,此时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段。
气血流经胃经,有丰富营养的早餐能满足一整天对能量的需求。
另外在此阶段脾胃功能强,能快速吸收早餐的营养。
5、9:00~11:009:00~11:00足太阴脾经最旺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把胃部初步消化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然后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能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此阶段是体力最强且精神最振奋的时候,工作和学习效率高。
6、11:00~13:0011:00~13:00手少阴心经最旺,有30分钟的午休时间能养神养气和养心。
但午休时间不能太长,若有条件的话,尽量平躺着入睡。
7、13:00~15:0013:00~15:00受太阳小肠经最旺,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但食物中营养进入血液循环后,会突然升高血液浓度。
此阶段可以喝杯温开水或者淡茶,能稀释血液浓度,保护血管。
8、15:00~17:00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最旺,小肠会把水谷精微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此时是工作学习及锻炼身体的好时机。
9、15:00~19:0015:00~19:00应补肾养精,尽量不要出门,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保护好肾脏。
中医养生作息表
中医养生作息表
早上:6:00-7:00起床,清洗面部及口腔,喝一杯温水,进行晨练或散步,舒展筋骨,调整身体状态。
早餐:7:00-8:00,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小米粥、豆浆、煮蛋、面包等,不宜过饱。
上午:8:00-10:00适当休息或进行轻松的身体活动。
午餐:11:00-12:30,吃些正餐,不宜过量,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肉等为主,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午休:12:30-14:00,适当休息,不宜过度睡眠,可进行轻松的休闲活动。
下午:14:00-17:00,进行工作或学习,适当休息,进行眼保健操等。
晚餐:18:00-19:30,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过饱,避免吃太晚和过于刺激的食物。
晚间:20:00-22:00,进行轻松的休闲活动,可进行散步、读书、听音乐等。
睡眠:22:00-6:00,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 1 -。
二十四时辰经络养生法
二十四时辰经络养生法人体经络是传导气血的通道,与全身的健康密切相关。
文化遗产中的二十四节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索与调理与天地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二十四时辰经络养生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立春:肝经养生立春是阳气初生之时,此刻经络尤为活跃。
肝是控制整个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脏器,因此立春时要注意肝经养护。
可以通过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或晨间操来活动肝经。
二、雨水:肺经养生雨水时节,肺经活动较为旺盛。
肺主气,调节呼吸功能,所以保护肺经尤为重要。
可以适时进行深呼吸、打开窗户通风等,以增强肺经的健康。
三、惊蛰:大肠经养生惊蛰时节,大肠经络容易受到影响。
大肠经与身体的排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要注重大肠经的养生。
可以适当加强腹部按摩、饮用温热的水等。
四、春分:胃经养生春分时节,胃经活动较为频繁。
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因此要注意胃经的调理。
可以适量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五、清明:脾经养生清明时节,脾经容易受到影响。
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的中心,因此要注重脾经的保养。
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避免生冷食物,增加消化酶的摄入,提高脾经的功能。
六、谷雨:心经养生谷雨时节,心经活动较为旺盛。
心主血脉,调节情绪,因此要注重心经的调养。
可以通过进行心理放松、规律作息等来改善心经的健康。
七、立夏:小肠经养生立夏时节,小肠经络容易受到影响。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意小肠经的保养。
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小肠蠕动。
八、小满:膀胱经养生小满时节,膀胱经活动较为频繁。
膀胱是排尿的关键脏器,因此要注意膀胱经的调理。
可以时常排尿,避免憋尿,保持膀胱的健康。
九、芒种:肾经养生芒种时节,肾经容易受到影响。
肾主藏精,是人体生殖与生长的基础,因此要注重肾经的保护。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按摩肾促进肾经的循环。
十、夏至:心包经养生夏至时节,心包经络活跃度较高。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顺应自然规律,而十二时辰则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规律,对人体有着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
1.子时(23:00-1:00):应早睡早起,注意保持精神状态,可食用黑豆等食物。
2.丑时(1:00-3:00):应保持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思虑,可食用芝麻等食物。
3.寅时(3:00-5:00):应起床锻炼身体,可以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食用牛奶等食物。
4.卯时(5:00-7:00):应进行清晨伸展运动,如瑜伽等,可食用水果等食物。
5.辰时(7:00-9:00):应进食早餐,不要空腹,可食用鸡蛋等食物。
6.巳时(9:00-11:00):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心放松,可食用蔬菜等食物。
7.午时(11:00-13:00):应进食午餐,不要过度饱食,可食用豆类等食物。
8.未时(13:00-15:00):应进行午休,保持精神状态,可食用水果等食物。
9.申时(15:00-17:00):应进行中途休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可食用坚果等食物。
10.酉时(17:00-19:00):应进行晚餐,保持饮食清淡,可食用海鲜等食物。
11.戌时(19:00-21:00):应进行锻炼身体,如打球等运动,可食用蔬菜等食物。
12.亥时(21:00-23:00):应进行放松活动,如听音乐等,可食用水果等食物。
总之,中医十二时辰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是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健康和平衡的重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要对时对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每天不同的时辰也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
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
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十二时辰的养生方法,现代人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体健康,能早点睡的话还是早点入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