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公共艺术创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从造型、材料质感、视觉动感、色彩等几方面对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语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提高公共空间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以及建立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桥梁的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众;沟通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public art creati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from modeling, material texture, visual sensation of movement, color and several aspects of public art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n detail.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ublic space attrac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ublic art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bridge of the ways and means.
Key words: public art;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与国际大背景下超前的、现代的文化氛围的冲突与融合逐渐加快。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公共艺术创作者都在共同探索,公共艺术给予公共空间使用者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愉悦。就像黑格尔所说:艺术的显现却有这样一个优点:艺术的显现通过本身而指引到它本身以外。指引到它所表现的某种心灵的东西。公共艺术应最大可能性的带给人们源于心灵的愉悦,这一点不单单通过美学认同感来体现,公共艺术与人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公共艺术创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出现大批的城市雕塑,主要以宏大的社会性、歌颂性主题为依托。工业生产机制对公共艺术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1]。政府决策者和开发商的投资直接决定公共艺术的状貌,从而导致很多创作者因为权钱的得失而放弃最初的创作方案,产生了一些毫无艺术性可言的公共艺术作品。
3沟通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不同于艺术,它可以是对公众产生影响并紧密联系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具有艺术性的公共设施、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等[2]。它与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接受者和欣赏者是处于公共空间的每一个人,它是开放的、民主的,是让公众逐步分享公共空间的权利的载体。
4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语言
在探讨公共艺术与公众的沟通语言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在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行为。公共空间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3]。怎样才能够促使人们自发的参与到公共空间的活动中去,建立起公众对公共艺术的沟通桥梁?提高公共艺术的“吸引力”就是最佳答案。对于“吸引力”,我们将从公共艺术品的造型、材料质感、视觉动感、色彩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4.1 造型语言
造型艺术属于艺术创造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人的需求。究竟什么样的公共艺术品是受欢迎的,更加吸引人的。以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铜马车这一城市雕塑为例,可以毫无疑问的说《铜马车》是城市雕塑中的精品。(图1) 在对50名去过中央大街的游客进行的调查中,其中有32人坐上“铜马车”合影留念;43人对“铜马车”有深刻的印象;接近90%的人表示“铜马车”是中央大街上最具吸引力的雕塑作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节假日期间平均每一分钟就有6.7个人坐上“铜马车”合影留念,而中央大街上的其他雕塑平均每一分钟仅有0.7人拍照留念。这一串的数据足以证明“铜马车”的强大吸引力,形成如此巨大吸引力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在对参观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访问之后,我们发现秘密就来自于铜马车的座椅,马车的座椅对所有参观者发出了邀请,邀请参观者加入到其中,而当有生命的人参与到凝固的雕塑作品之中时,其视觉动感更加强烈。人们是否愿意参与其中就要看造型的语言,出色的造型蕴含着对公众发出的邀请,这就是造型的魅力所在。著名雕塑家野口勇的代表作品《旋涡型滑梯》就很好的诠释出了这一点,雕塑家的初衷就是希望为孩子们建造一个能够愉快游玩的场所,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每逢节假日这里就充满了笑语欢颜,独特的造型语言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艺术家带给他们的欢愉,这就是公共艺术与公众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艺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过程(图2)。
图1图2
4.2 材料语言
材料质感带来得吸引力体现在材料质感美在人性化设计中得运用,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追求设计改变人们生活的本质[4]。材料本身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作品的风格,同时影响着审美者的心理感受。还是以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铜马车为例,有体验者表示“坐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铜马车雕塑上,感受历史沧桑,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材料赋予铜马车的历史沧桑感直接传递给审美者,这就是材料质感给艺术品带来的魅力。从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讲,美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就是追求奢华和昂贵,更重要的是一种和谐美。
4.3 视觉语言
对于处在活动状态下的事物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在餐厅或是酒吧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靠窗或者吧台的位置而不是角落。所以“不动之动”一直以来都是造型艺术的一个追求。黑格尔说:“真正的运动在纯粹的雕刻里很少有地位,除非雕刻已离开自己的领域而采取另一艺术的表现方式[5]” 艺术家们一直力图摆脱造型艺术的静态的束缚,追求运动感的表现。罗丹在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即使我的某些作品中并不显著地表达动作,但我总是找出一种姿态来说明;我很少表现完全的静止,我常用肌肉的跳动来传达内在的感情”在公共艺术创作中视觉动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创造视觉动感呢?我们可以通过以静示动的手段,例如玛莎·施瓦茨在雅各贾维茨广场(Jacob Javits Plaza)的设计中,绿色的长椅弯曲缠绕在花坛旁,高空俯瞰像若干条绿色的长蛇,极富动感。(图3、4)它以静态的形象或者几何描绘影响到人感知、想象和理解等方面的心理能力,从而使人感觉到运动和变化。
图3 图4
4.4 色彩语言
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色彩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先声夺人的,协调优美的色彩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在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色彩语言的运用和把握不容忽视,它与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不合理的建筑规划和建筑带来的视觉冲突和无序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共空间色彩的合理使用而消除或减少。那么我们该怎样合理的运用公共环境色彩语言的表达方式呢?首先,要创造与周边环境和谐整体的语境,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公共设施,在色彩运用上都应与整个公共空间的大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