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中外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课程论文题 目: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夏丽芝成 绩:二○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评分内容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目录一、园林艺术的起源 (1)二、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1)2.1、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 (1)2.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2.3、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 (1)2.4、成熟期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 (2)2.5、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战乱纷争,造园活动趋于停滞。

(2)三、园林艺术类型 (2)3.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3.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3)四、园林艺术特征 (3)4.1皇家园林 (3)4.2私家园林 (3)4,3寺庙园林 (3)4.4岭南园林 (4)五、典型案例 (4)六、结论 (4)七、参考文献 (4)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字:园林艺术的起源园林艺术类型园林艺术特征避暑山庄一、园林艺术的起源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2 江南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7 廊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叠石,理水,莳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韵致。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风格独特的外在景观,而且渗透着依托古代人文背景的内在精神,是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璀璨艺术珍珠,其中的多座园林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们拥有的极佳的教学素材,而在现实的对中小学生的中国古典赏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部分的相关知识涉猎也较少,更缺乏系统性,对这一艺术珍品的赏析教育上存在缺口。

一、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中国古典园林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如在明清时期,许多画家就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形成了别具意蕴的中国古典园林。

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理想境界隐射着那个时代背景中侵润社会的儒道文化,其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和“出世”、“隐逸”的道家思想付诸现实的尽致表现。

因此,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会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其中的建筑,还是花木湖石都有着特别的讲究,其中所渗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常常远高于表象。

如其中常见的亭,其型式丰富,造型多变,其有供人停伫小憩和提供观景平台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作为园中一景,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亭的命名也是很有韵味的,如沧浪亭,命名人的文学造诣和其追求也能有所领略。

这些不仅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更使之与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亲密地接触。

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知识,丰富其视野,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提供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精神追求的途径,更加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这种古典气息的熏陶,帮助启迪智慧,同时通过与其他所学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理解吸收,丰富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所谓“意境”是超越了具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

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形象的立体画”之称,其具有画的构图与神韵以及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

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于自然,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第一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尤以其含蓄深远的古典韵味最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直至汉朝,中国造园艺术一直处在萌芽期,期间主要是皇家苑囿,造园的主旨、意趣很淡漠。

到魏、晋、南北朝时,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宋朝时,造园艺术进入高潮。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得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后的元朝,却一直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

到明、清时,造园艺术再次达到高潮。

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

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园林艺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于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西安华清池寺庙园林拙政园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南普陀寺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轩窗环水醉人心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

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想象,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

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

许多园林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临流映影“苏堤如带水溶溶,小阁临流照影空。

”万物之色,水色最淡,却能反映出形形色色的景物,也最富于色的变化。

庄子曰:“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

”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

静水如一面明镜,看似虚无,却反映着天光云影,加强和扩大了园林空间的景致,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

在北海北岸有一组佛寺建筑,台顶有乾佑阁,被形容为“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入水晶宫阙”,正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创造的一种水中仙境的形象。

计成在《园治》中用“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形象地点出瀑布落入湖面的清淡,远山青影入湖的沉郁。

水色在景中起到点色的作用,又含有冲破沉闷的价值。

碧潭涌泉“水绕城隅晓气凉,碧潭荡漾映清光。

”“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

”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静水体现柔美,瀑水显示力量,是以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

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

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

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幽涧鸣佩“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综合艺术,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进行园林艺术赏析对于设计出更好的园林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篇1浅谈园林艺术的风格风格一词广泛使用与艺术领域,风格是艺术作品所共有的一种特征,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

园林艺术风格是指园林上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意愿,利用山、水、林、路和建筑设施形成的整体风貌并给人一种总的感受。

园林艺术是以真实的自然材料来表现自然美的特征的,所以它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同为民族风格,因作者的个人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差别,而风格各异。

如文学史上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豪放词人辛弃疾;因时代的不同又有所谓的时代的风格,如“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

园林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统一的,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下,也有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及地方风格。

现代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美学理论,主张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品确定的内在构成元素和类别以及独特属性。

从一定时期来看,风格有相对稳定的一面,然而从宏观上看,园林艺术风格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也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总体趋势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园林雏形—囿,园林的形式极其简陋,内容也较单一。

早期的园林是由物质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尽管还是原始的园林艺术,但素朴、粗犷、富有野趣的早期园林艺术风格已初见端倪。

在秦汉皇家苑囿中物质与精神、君权与神权、珍禽奇葩共处一体。

秦汉时期园林风格可谓“珍物罗生,焕若仙境”。

2、西汉时期是我国美学过渡时期,审美情趣已由外部及道德转向主体的力量为魏晋人性复苏打下了埋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园林艺术突破了皇家宫苑的藩篱,山居别业层出。

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典园林赏析论文姓名:***11级汽车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与监理三班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

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

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

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

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

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古典园林的山水一.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造园时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施工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古典园林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进行加工,在有限的环境内再现各种自然景色,或按照风水等需求构建画面,叠山理水是其中十分常用的手法。

圆明园水能够将诸多风景收纳其中,也是靠堆山垒石、填挖水域才做到的。

二.由山水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先是创造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生境”,然后进一步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进而升华到理想美的“意境”,最后达到三者互相渗透,情景交融的高潮。

中国古典园林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以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由于山与水的密切关系,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

园林内的山,有土山、土石山、石山之分,特别是石山,能够以小尺度而创造峰、恋、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形象的写照,能够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

而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即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

如带状水面是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再现,它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

此外,为了求得变化,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这样,泛舟于其间便可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变化。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着重于写意。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成果。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精髓,发展现代园林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姓名刘汉雨专业班级编导103 _______学号201002034325 ______日期2012年12月18日目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 - 2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 - 3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 - 3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 - 4 -五、结束语........................ - 4 -参考文献......................... - 4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 编导刘汉雨指导老师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 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商丘学院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分院:风景园林学院专业:园艺班级:园艺本1101学号:**********:***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

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价值旅游观赏正文: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

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

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

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

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㈡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

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做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西安华清池私家园林拙政园寺庙园林南普陀寺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园林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
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园林造景艺术
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通常是采用对景、抑景、框景、借景及漏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是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苏州古典园林中通常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

抑景是指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令游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在拙政园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

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等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拙政园中"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如果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
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如拙政园将离它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

漏景是指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常常设以漏窗,可以通过“漏窗”欣赏园外或园内的美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在拙政园里也可以到处看到漏窗的影子。

园林建筑风格与形式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古典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轩、、榭、舫、亭、廊、桥等。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由于舫不能动又称不系舟,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含蓄和意境两方面,拙政园以其精致巧妙的建筑、深博淡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苏州众多园林中的杰出代表,闻名于世。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拙政园在围墙外就可以看到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但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

拙政园的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轩前一泓清水,边植芭蕉翠竹,轩后数丛蕉叶,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种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结束语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中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被世人誉为“中国的园林之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