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affc8fb84ae45c3a358c9d.png)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熟悉一些常见的基本操作。
【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区别及联系物理变化(举2例):1.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举2例):物理性质(举2例):2.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举2例):3.将适当概念的序号填空: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研成粉末,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的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活动二、小结基本操作要点1.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固体和液体药品取用药品分类固体液体状态或方法粉状块状倾倒法滴加法主要仪器___或纸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称、量及误差分析4.物质的加热【课堂反馈】1.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 B.胆矾溶液存放于细口瓶中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用排水法收集易溶或可溶于水的气体C.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3.向试管内装入某种药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后,再让试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试管内装入的药品是()A.固体粉末 B.块状固体 C.液体 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4.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蜡烛燃烧后看到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C.往锌粒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氢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5.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所示,该同学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A.23.8g B.32.6gC.32.3g D.27.4g6.两同学在做实验时用量筒量取液体。
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28c346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0.png)
——学以致用——
(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稀释浓硫酸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
(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光合作用C.铁钉生锈D.酿造黄酒
举例
O2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O2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
氮气能做保护气(稳定性)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才能表现出来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保存在瓶中。
(2)取粉末状药品用或,方法是一二三。
(3)取块状药品用,方法是一二三。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瓶中,常用倾倒法。取一定量要用和。取少量用。
(2)胶头滴管:先挤后吸,竖直悬空,不平不倒不乱放,滴完之后用水冲。(滴瓶上滴管不清洗)
细口瓶紧挨着
试管口,
标签,
瓶塞放。
量筒放平,
视线与
保持水平。
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加热应用焰加热;酒精灯使用完毕,用盖灭,不能用嘴吹,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盖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要垫陶土网加热的是、,不能加热的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
本质区别
是否有生成
微观实质
物质的(填分子或原子)是否发生改变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cd238bd5bbfd0a79567351.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导学案【教学目标】1.化学变化与性质、物理变化得区别和联系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3.了解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仪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基本操作4.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难点:初中常用仪器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的内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变化和性质: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物质生物性质: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___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知识点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A.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⑴火焰:、、(温度最高)⑵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⑶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⑷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石蜡蒸气燃烧>B.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⒈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⒉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知识点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见仪器介绍1.试管:①用作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d455e325727a5e9856a6113.png)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知识回顾]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及其____ 的科学。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3、化学性质是指 物理性质是指4、蜡烛放入水中 于水面,说明其密度 于水。
点燃蜡烛时,看到火焰分为 层,温度最高的是 ,用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看到有 生成,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和 。
5、吹灭蜡烛时看到有 生成,用火柴去点燃时看到 。
7、取用药品的原则(1)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用最少量:液体取 ,固体(2)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也不要 ,更不要 ,要 。
7、玻璃仪器的洗净标准: 8、如右图所示,在10mL 量筒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 mL 。
9、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温度最高 , 加热时用 加热。
(2)熄灭酒精灯用 ,不可用嘴吹灭。
6 510、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倾斜,目的是。
刚开始加热时应先给试管热,再固定对加热。
11给液体的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口应向倾斜,管口不能对着。
[问题讨论]18.在实验室内取药品与平时在家中厨房内烹饪食物时取调味品,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提示:这道题也许需要与长辈共同切磋一番][例题赏析]例1、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得仪器,是根据图示写出试管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得功用,并各举一例。
[反馈练习]1、.用量筒量取某液体,仰视读数为5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0mL,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mL。
[拓展提高]1、实验课上,某同学进行药品称量练习。
(1)按要求称量5,4g固体,其做法是:将相同的称量纸分放天平左右两侧,5g砝码放左盘,游码放0.4g处,右盘放固体物质。
(2)量取8mL液体,他在50mL与lOmI。
的量筒中,选择了前者,仰视读出8mL的读数。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526f9856a561252d36ff7.png)
化学第一轮复习学案(1)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在 、 上研究 、 、 、 的科学。
2、古代:火的发现;我国商代制造 ,春秋战国 和 ;以及我国文明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 、 、 。
3、近代:英国科学家 和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也就是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核心是 567、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横放于火焰中的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③在火焰上分别罩一个干冷和烧杯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则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8、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⑴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⑵呼出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入空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证明空气中 含量比呼出气体含量高。
⑶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 的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9、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 ; ;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 ,液体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 。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 ; ; 。
(二)固体药品取用:1、储存:广口瓶;取用工具: 、 。
2、取用方法: 把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或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 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底。
1.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1.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011cbda1c7aa00b52acbf4.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1、化学研究对象:__ _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_________ ____ 的科学。
2、化学史:(1)我国古代化学的三大贡献: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近代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出的原子—分子论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础;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 、 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
4、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 _ 、__ 、、、____ 、 ___ 、 _、、、等。
5、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常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
6.蜡烛燃烧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______,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____。
证明蜡烛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 、_______比空气中多,______比空气中少。
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822c51a45177232f60a2e4.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比较:(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区别: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4)在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5)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①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②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1)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3)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e3ff8351e79b89680226aa.png)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考点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范畴1. 化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_____、_____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考点二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 物质的性质 类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概念物质在__ ______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性质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和腐蚀性等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判断依据是否需要通过 表现出来2.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 用 途考点四 常见仪器的识别和用途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玻璃仪器有 、 ;不能加热的吧玻璃仪器有 、 ;用于搅拌的玻璃仪器是 ;能用于加热物体的玻璃仪器是 。
−−→←−−练习:类型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1 .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灯泡发光B. 车轮爆炸C. 干冰升华D. 酿酒酿醋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 植物发生光合作用C. 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D.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类型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干冰②食盐③碳酸氢钠④石墨(1)可用于炒菜调味的是_____。
(2)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干冰用作冷冻剂B. 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 氧气用于气焊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一、化学药品的取用【特别提醒】闻药品气味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3b43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a.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回顾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过程中物质的转变;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回顾;2.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3.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难点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材;2.化学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3.化学实验报告示例。
教学工具1.电脑或手机;2.互动白板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复习(10分钟)1.展示一些平时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铁钉生锈、木炭燃烧等,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变化?2.回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等,要求学生简要解释。
3.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说明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H、O、Na、Cl 等。
拓展与运用(30分钟)1.教师分发化学实验报告示例,并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学生自学复习课本第一单元相关内容,重点是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提问并解答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实验探究(4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全保障。
2.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相互交流发现和分析。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2.拓展性问题:学生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课堂小结本节复习课通过导入与复习、拓展与运用、实验探究和总结与拓展四个步骤实施。
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11464b7fd5360cba1adbee.png)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目标】1.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能进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复习重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复习难点】1.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把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由学生解读复习目标。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本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知识模块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结构:知识模块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知识结构:实验基础操作⎩⎪⎪⎪⎪⎨⎪⎪⎪⎪⎧常用化学仪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规则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酒精灯⎩⎪⎨⎪⎧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物质加热⎩⎪⎨⎪⎧仪器加热液体的方法加热固体的方法注意事项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洗涤仪器⎩⎪⎨⎪⎧洗涤方法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2.常用仪器(可参考课本P151~152并补充)3.结合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中关于本节的分支,详细回忆并口述操作要点。
必要时可用笔写下关键词。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模块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模块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我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D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 A )A .设计实验B .作出结论C .搜集证据D .建立假设 3.下列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的是( B )A .铁粉B .块状大理石C .小颗粒状食盐D .小苏打4.(烟台中考)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21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21](https://img.taocdn.com/s3/m/90e51b753186bceb19e8bbc1.png)
班级学号姓名评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叫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及的科学。
1、化学既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这既是化学的概念,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或范围。
二、化学发展史:1、古代:火的发现;我国商代制造,春秋战国和;以及我国文明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
2、近代:英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也就是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微观技术探索微观世界,并正在利用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使更多的化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三、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2、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横放于火焰中的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走进化学世界(复习1)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走进化学世界(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019a72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f.png)
C. 一氧化碳有剧毒
D. 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三、常见仪器的识别
【出示】出示常见仪器
【提问】请说出以上仪器的名称,并说其使用的注意事项。
【提问】说一说在哪些操作中会用到玻璃棒?
【回答】固体溶解、稀释浓硫酸、测定溶液的 pH、过滤、蒸发。
【提问】玻璃棒在这些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固体溶解:搅拌,加速溶解;稀释浓硫酸:搅拌,加快散
热,防止液体沸腾外溅;测定溶液的 pH:蘸取少量溶液;过滤:引流;蒸
发: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转移,将晶体从蒸发皿
中转移到纸上。
【练习】1. 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 烧杯
B. 烧瓶
C. 试管
D. 量筒
2. 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
3. 某同学取 8 mL 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 量筒 ②100 mL
2024 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走进化学世界(复习1)
教学内容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1)
课时
1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备课日期
年月日
备课组成员
教 1、知识与能力:巩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熟悉常见仪器和基本
学 实验操作。
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和针对练习的复习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
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意识。
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注意】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瓦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车胎
爆炸是物理变化。
【练习】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
学变化的是( )
A. 河水结冰
B. 汽油挥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7259243323968011c92c0.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4.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5.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对应练习: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对应练习: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对应练习:判断下列描述: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木棒受力折断。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E.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考点四]、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试管,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等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走进化学世界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走进化学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b3fd6a85680203d8ce2f2422.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 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知识梳理】:一、化学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的一门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由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
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二、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如何说明产物中有水及二氧化碳,从而说明蜡烛中元素的组成的?。
3.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三、化学实验(一)仪器的识别、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蒸发皿、燃烧匙等反应容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都需加)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盛放)、细口瓶(盛放)、滴瓶、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取用)、(取用块状或条状的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取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防止。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丰田初中导学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丰田初中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026d48ed630b1c58eeb54a.png)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丰田初中导学案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温故知新】(个人认真复习课本本单元内容,在空白处写上重要的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什么叫化学性质?列举2~3例。
(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如何粉末药品装入试管?(2)块状或颗粒装药品如何装入玻璃容器?6.液体药品的取用(1)怎样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7.给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2)如何对液体进行加热?(3)如何对固体进行加热?8.仪器的洗涤(1)怎样洗涤仪器?(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复习反思】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2.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二、知识网络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物 质 化学研究的对组成和结构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 验 化学学科特点 实验探究 基本操作 关注物质的性药品的取仪器洗涤关注物质的变关注变化过程及其现物质的加天平的使仪器的连气密性的检查A. 电灯泡通电后亮了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C. 煤炭在燃烧D. 汽油在挥发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B. 石蜡受热会熔化C. 铜绿加热后会变黑D. 酒精挥发了3.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 反应条件B. 反应现象C. 物质的化学性质D. 物质的物理性质E. 反应的结果给绿色粉末状的①()碱式碳酸铜加热②(),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管壁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da42876c66137ee0619a0.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化学的有关知识2、能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概念3、学会基本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复习流程〗流程一自学构建〖知识网络〗1、物质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又叫;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的变化叫。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3、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操作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原则三不原则:处理原则:节约原则:4、药品的使用方法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一倒二向三紧靠一定量药品的取用固体(托盘天平):一调、二放三回零液体(量筒):一平、二看、三读数5、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火焰:使用一要:要用火柴点燃二查:查灯芯和酒精量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酒精灯对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三禁注意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均匀加热,加热时火焰集中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液体: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向上倾斜450,试管口严禁朝着自己和有人的地方6、仪器的洗涤方法:注水一半,振荡,用试管刷刷洗洗净的标志:中考题型分析:(一)考点1化学变化1、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C、用75%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异味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B.米饭烧糊C.用食醋除水垢D.用黄豆榨取豆浆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二)考点2实验操作1. 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液体加热A B D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对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为方便看到药品名称,标签向着自己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油脂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棉花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当堂训练一、选择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cf61c5360cba1aa811dacb.png)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习过程】回顾: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和。
2.原子、分子论的主要内容是:物质是由和构成的,中的重新组合是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的性质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如发光、放热等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的性质。
【实验1-1】(1)水的沸腾,(2)胆矾的研碎,(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向盛有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分析并得出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发生了变化,但生成其它物质。
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变化;请同学们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变化。
又叫反应。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等。
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设疑探究: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等;2.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等。
【实验1-2】如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操作:;现象:;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知识梳理:(个人认真复习课本本单元内容,在空白处写上重要的知识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什么叫化学性质?列举2~3例。
(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如何粉末药品装入试管?
(2)块状或颗粒装药品如何装入玻璃容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怎样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
(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7.给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对液体进行加热?
(3)如何对固体进行加热?
8.仪器的洗涤
(1)怎样洗涤仪器?
(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预习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在自主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典题精炼:
【例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泡通电后亮了
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
C. 煤炭在燃烧
D. 汽油在挥发【例题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B. 石蜡受热会熔化
C. 铜绿加热后会变黑
D. 酒精挥发了
【例题3】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 反应条件 B. 反应现象 C. 物质的化学性质 D. 物质的物理性质 E. 反应的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①()碱式碳酸铜加热②(),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管壁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这是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
【例题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玻璃仪器用水冲洗三遍就可以
D. 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解题感想:
归纳总结:
一、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虽各不相同,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二者常常相伴发生,有的变化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种物质能够发生哪些变化(指化学反应),全是由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如镁带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当镁带只要在空气中达到了着火点的条件时,它就会发生“燃烧”这种变化(反应)。
反之,物质的变化又是对物质性质的反映。
二、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等都是中考热点。
1.考查识图。
根据题给仪器图形写仪器名称。
2.考查使用。
简述某仪器或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3.考查判断。
判断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实验目的或先后顺序。
4.考查思维能力。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预测违规实验操作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智能训练:
1、“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3、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 .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6、图2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燃烧匙 ⑤量筒,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取用 6.8ml 某溶液的操作所用到的仪器 。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 . 烧杯、蒸发皿
B .水槽、量筒
C .蒸发皿、试管
D .集气瓶、燃烧匙 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
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自行车钢圈生锈
C.蜡烛受热熔化
D.瓷碗破碎
6.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C.可燃 D.易撕碎
7.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食盐B.蔗糖 C.铁丝D.石蜡
8.小明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试验后,想试着加热固体:他取了一支试管,加入 蔗
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破裂。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写两种) 布置作业:写一篇化学日记:今天,我走进了化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