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da78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每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从而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二、选书范围1.《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著名政治宣言,明确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是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入门之作。
2.《资本论》:这是马克思的巨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的走向,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3.《哲学大纲》:这是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4.《社会主义经济学批判》:这是恩格斯的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参考。
三、考试要求1.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考生需准确掌握著作的主要论点和理论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2.分析著作的时代背景:考生应了解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其思想观点。
3.领会著作的核心思想:考生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4.掌握著作的批判精神:考生应能够辨析著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了解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设想。
5.运用著作的理论分析问题:考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运用著作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备考建议1.精读经典著作:考生应当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理解其中的核心理论和重要观点,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学习相关辅助材料:考生可以阅读相关的解读、注释和评析,帮助理解著作的内容和背景,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3.参加讨论和辩论活动:考生可以参加学院组织的讨论和辩论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理解,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重点总结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9dbb3067ec102de2bd89c2.png)
一、选择题()1、费尔巴哈撇开人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的本质,其理论的前提是假定有一种抽象的人的()A、个体 B、种族 C、民族 D、"类"()2、费尔巴哈唯一了解的宗教是()A、天主教B、基督教C、东正教D、犹太教()3、导致黑格尔哲学解体的内在矛盾是()A、政治和宗教B、黑格尔理论的激进与政治上的保守C、体系与方法D、形而上学方法与辩证法的体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远古是以()形式表现的。
A、灵魂的不死B、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C、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5、《实践论》、《矛盾论》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尤其是()错误。
A、教条主义B、宗派教C、经验主义D、党八股()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
A.人类社会历史B.整个物质世界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9、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具体性D.抽象性()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统一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考试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考试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0b799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c.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考试材料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答:马克思哲学批判的正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早已抛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关心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人。
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往哲学形式,批判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唯物主义不是立足在哲学层面的哲学而是现实意义的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重要区别,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早已经脱离了以往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从现实世界出发。
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
只有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什么?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5、如何认识马克思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4bcd9aee06eff9aff8073f.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科学的实践观、“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2.《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方面、新世界观的概括、共产主义的论证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两个决不会”
4.《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基本问题及意义、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异同、费尔巴哈是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5.《自然辩证法》:“劳动创造人本身”的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论
7.《资本论》:资本的原始积累、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8.《论粮食税》:俄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9.《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思想、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如何看待“两个必然”的思想
10.《反杜林论》:论证哪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11.《怎么办》:革命的理论的重要性、自发性和自觉性的辩证关系,新型政党的性质、党员条件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5b0a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9.png)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要点参考(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重要意义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时间与有改造现实的功能4)哲学的实践功能和历史使命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A,自由自觉的活动。
B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1)(1)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3)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它揭示的真理具有永恒的价值。
2)两个必然”原理揭示了历史大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以黑格尔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例,阐释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86aa6abf524ccbff1218485.png)
一、名词解释(考四个 20分)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
4、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5、“市民”社会:它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民主法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它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的哲学都是为这种社会服务的。
因此,“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私有制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和其他方面的对立,因此也叫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6、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
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最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资料
![最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e262eea58da0116d174907.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第五页。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
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
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
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
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
现实意义:第一,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其重大意义就是从理论上明确我们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就不可能正确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能只会盲目地摸索前进,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
那样必然会吃很多苦头,走很多弯路。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相信剩余价值理论,仍然纠缠于我们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保持公有制,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良性私有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不可能认识到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巨大意义。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使命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维既从传统马克思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从对西方经济制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中国才会真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建设好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8b2ed0c1c708a1284a44f1.png)
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了现代社会的哪些矛盾?
(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立。
(2)个别工厂中的社会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社会无政府状态相矛盾。
(3)经济危机暴露出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管理自己的社会生产力。
(4)从股份公司到托拉斯到国家占有,表明资产阶级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
13、如何看待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结论,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上讲的,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上讲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2分)
(2)生产关系一经确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应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同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结合起来加以理解。(2分)
(2)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0、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1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考察社会变革的根据时必须哪两者区别开来?答: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收集的老师笔记与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收集的老师笔记与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d231bcf121dd36a32d82ff.png)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
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10b0397cf242336c1eb95ea2.png)
题型有五种:1、写作背景题2、简答题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4、理解与分析题5、论述题复习范围如下一、写作背景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共产党宣言》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实践论》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简答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标志着什么?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大致范围见教材目录连线情况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四、理解与分析题1、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2、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3、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4、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源泉、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5、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五、论述题1、《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参考答案:一、1、1845年2月5日,马克思被驱逐到布鲁塞尔,在此地,马克思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1a23f87f1922791688e826.png)
《形态》部分1、《形态》是如何在历史的视域下,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
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因而只能是历史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存在”。
唯物史观正是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的。
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人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是任何经验都无法推翻的基本事实。
这种制约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基础,包括人的生理条件和各种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二是历史基础,包括每一代人所必须面对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等。
这些限制总起来说就是生存条件,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命只能在这些具体的制约中“冲动”,历史只能在这些具体的条件下“创造”,否则,就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想象的、抽象的人。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绝对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马克思给“生活”所加的边注是:“地质学、水文学等等的条件。
人体,需要,劳动。
”就是说,地理环境、有生命的人以及他们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从事的劳动构成了“生活”的基础。
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处在自然和历史的交汇点上,是自然进化的终结和历史创造的开端,因而也就成为一切历史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前提。
在其身上,浓缩着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最简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而任何撇开了这种关系的“人”的观念,只能导致把历史创造活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可见,把握“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有两个关节点:一个是自然和历史,另一个是个体和类。
“现实的个人”不是“自然人”,他的生存条件连同他的本性(或“自然”)都是其实践的结果,因而他是历史的;然而“现实的个人”又不等同于“现存的个人”,或者说,“现存的个人”只是“现实的个人”的一种形态,它总是被历史超越的,而现实的个人则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绝对前提,是不可能被历史所超越的。
同样,“现实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不是“唯一者”,而是必然与他人形成各种联系并因而总是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也不是没有个体性的共性人,而总是以有着非常具体个性的自主活动类型为其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8c40e8c27284b73f34250db.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认识题1.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生平及代表作。
2.《费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试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4.《反杜林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批判“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6、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论著中是怎样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8.论述马克思之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资本论之间的关系? 9.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0.试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怎样阐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12.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重视怎样揭露资本主义的寄生性?13.试述《哥达纲领批判》产生的背景。
14.如何正确认识“资必灭,社必胜”?15.恩格斯从那些方面批判杜林的错误观点?16.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将来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7.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那些问题,如何解决? 18.邓小平“一国两制”原则是怎样形成的?19.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那些基本观点? 22.《哥达纲领》基本内容有哪些?23.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目的有哪些?24.试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是怎样阐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的?2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 28.试述《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
29.《反杜林论》是怎样形成的?30.“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蕴含着怎样的思想?31.批判‘工资铁率’和‘不折不扣’的分配论。
3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怎样阐述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二、应用题:1、.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基本观点,分析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947b39a6c30c2259019ec7.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代背景: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1804.7.28—1872.9.13)1.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②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③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的本质2、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三个角度批判基督教)①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②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③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麻醉、蒙蔽)3、184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
马克思于l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研究这本书时,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题写了笔记。
1888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发表出来。
恩格斯曾做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哲学理论的基础,把革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内容提要:《提纲》由十一条组成(1,2,4,5,6,8,11条重要),按内容可分为总论、分论和结论三部分。
总论: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消极性和直观性,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第一条、第二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530a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1.1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如何概括“共产党人”的特点的?○1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无产阶级不应该划分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差别而是联合起来一块斗争。
○2坚持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认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的身边。
○3在实践中,共产党人的坚决性。
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当中最起码推动作用的一部分,能引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4在理论上,强调共产党熟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1.2如何理解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①本句话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论述,在宣言中,马恩对资产阶级认为共产党讲消灭财产的谬论进行驳斥。
②这里面的资本指的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它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而产生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归根到底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运动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因此,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③资本家占有雇佣劳动产生的财产,他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将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共产党人将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将原本归社会的财产还给社会,而不是消灭财产,消灭的是一种剥削奴役关系。
1.3马克思在《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做了怎样的设想?①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②人不再是“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马恩立足于社会客观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
经济上,消灭私有制,要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彻底的决裂,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7a89ca0912a21615792916.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第一篇:绪论[掌握内容]1、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体系设想:马克思:最大核心——资本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态列宁:国家与革命斯大林:论语言问题[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等所发展的学说体系。
它包括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阶级、社会、国家等等主义的思想学说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其中,无产阶级≠农民、劳苦大众)(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即原则与方法。
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最一般的规律.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能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指出了“范式”,它是核心还是价值观。
(2)先进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个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体现是辩证法。
(4)崇高的社会理想(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根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其中,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10c58ed6529647d2728526a.png)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第五页。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
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
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
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
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
现实意义:第一,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其重大意义就是从理论上明确我们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就不可能正确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能只会盲目地摸索前进,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
那样必然会吃很多苦头,走很多弯路。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相信剩余价值理论,仍然纠缠于我们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保持公有制,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良性私有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不可能认识到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巨大意义。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使命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维既从传统马克思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从对西方经济制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中国才会真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建设好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edc2b95022aaea998f0fc7.png)
马克思经典著作一、异化劳动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1溯源:[1]基督教《旧约》中关于偶像崇拜的概念; [2]柏拉图世俗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的颠倒。
主要代表及其观点:霍布斯[英]:每个人权利的“转让”产生“利维坦”反过来成了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卢梭[法]:用异化来说明人民主权。
国家变成与它原来使命相反的暴君统治的工具;黑格尔[德]:异化即“绝对精神”这个异化主体的对象化、外化;费尔巴哈[德]: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唯心主义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如:人为了精神上的慰籍而创造了上帝、宗教,结果反而成为上帝的奴隶。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2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3、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要点第一篇:绪论[掌握内容]1、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体系设想:马克思:最大核心——资本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态列宁:国家与革命斯大林:论语言问题[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1)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等所发展的学说体系。
它包括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阶级、社会、国家等等主义的思想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其中,无产阶级≠农民、劳苦大众)(3)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学说。
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即原则与方法。
它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最一般的规律。
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能知道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库恩的《科学结构的革命》指出了“范式”,它是核心还是价值观。
(2)先进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个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最主要的体现是辩证法。
(4)崇高的社会理想(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根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
其中,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
——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
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2)马克思发展史梳理——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恩格斯时期——1843-1906年列宁时期——1906-1924年斯大林时期——1924-1956年后斯大林时期——1956-1989年中国时代——1989-至今(五)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1)麦克莱伦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优点:A、马克思确立了以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B、马克思是西方社会三大批判家之一(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
他认为西方社会给予人的平等是不平等条件下的平等。
缺点: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已经教条化,并不符合事实。
(2)我们的评价A、马克思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有生命力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条化现象。
因此,我们今天既要坚持它,又要发展它。
B、计划经济的破产的评价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应值得商榷,因为条件不一样,由于经济极度发展,物品极度丰富,经济计划还是需要的。
除非达到两个条件(a 制定计划的人全知全能+ b 全民利益一致),否则计划经济难以破产。
该章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划线部分为重要记忆部分。
[题目1]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个人条件。
其中,(1)社会历史根源:包括生产高度社会化(产业大军的出现)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了两大基本阶级。
(2)阶级根源:包括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有分散走向联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及三大历史事件([英]宪章工人运动、[法]里昂工人起义、[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认识根源: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包括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以及进化论),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
——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阶级理论。
——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怀论);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法国(傅里叶、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欧文)——阶级理论—法国的历史学派。
(4)个人条件:马克思(犹太人),民主主义党派,生在律师家族,知识渊博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的(立场)实践。
第二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掌握内容]1、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4、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5、“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文章概况](一)写作时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
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
未发表。
(二)写作背景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不仅是资产阶级世界观,而且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而马克思、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制定他们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1844年马克思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政治)的过渡。
思想发展上,正处于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的前期。
(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独立地创立新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已战胜唯心主义,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完成的。
所以具有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
[内容精析](一)中心思想《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
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限,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二)历史地位1、理论意义《提纲》是马克思对以前信仰的总清算,是对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要观点的鲜明、扼要的最初表述。
A.《提纲》是新世界观的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纲领,它为进一步系统地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它的现代化、民族化进程。
2、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及改革开发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认识、去把握。
《提纲》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人是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的,实践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和唯一标准。
只要我们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逻辑结构《提纲》全文不到1500字,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相当于总论]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相当于分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相当于结论]学的根本特点。
[分条重点]第一条:旧唯物主义与旧唯心主义的缺点1、旧唯物主义从事物从客观去理解,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而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
3、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题目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与旧唯心主义的缺点是什么?答:A、旧唯物主义的缺点:不了解实践的意义。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B、唯心主义的缺点: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只是抽象的发展能动的方面。
[题目2]费尔巴哈的错误在哪?答: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第二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认为:(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2)离开实践谈思维的真理性问题是毫无现实意义的。
(3)实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全部理论的枢纽。
[题目1]经院哲学(名词解释)答:经院哲学是指欧洲中世纪的哲学,也称神学。
第三条:法国唯物主义学说的错误法国唯物主义在环境和教育上的错误观点: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马克思在环境和教育方面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就是说,人们在实践中,既改造了环境又改造了人自身。
人的活动与环境、教育是相互作用的。
[题目1]法国唯心主义的学说错误在哪?答:把人看成消极而被动的,人也能创造环境。
要从事件的方面去理解。
[题目2](名词解释)实践,实践的特点与形式是什么?答:实践: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特点:A、能动性;B、现实性;C、客观历史性。
形式:A、生产(劳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政治与经济实力);C、实验。
第四条:费尔巴哈批判宗教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历史功绩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宗教把现实的世界分为神的世界和世俗世界,并认为人间世界是由神、上帝创造的。
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目的,是要打倒上帝。
②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错误马克思接着指出:费尔巴哈没有弄清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解决宗教的正确途径。
费尔巴哈的错误是把宗教变迁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间本来就是分裂的,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分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