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正确熬制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的正确煎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制方法
中药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统药物,煎制是中药常见的制药方式
之一、正确的煎制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中药正确
的煎制方法。

第一步:材料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煎药所需的材料。

包括中药材、煎药锅、煤炭
或电炉、滤网和其他所需工具。

第二步:药材处理
将药材进行处理,包括洗净、研磨或切碎等处理。

其中,有些药材需
要事先泡水,以增加其煎出的药性。

第三步:炮制药材
有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可以增加其药效和安全性。

具体的炮制方法可
以根据煎药师的要求进行。

第四步:煎药操作
将处理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煎药锅和煎药工具。

煮沸后,根据药方的要求,调整火力
大小和煮药时间。

第五步:煮制时间掌握
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疾病需要,煎药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开后,保持适量的火力并持续煎煮20-30分钟,然后加热一段时间(通
常为5-10分钟),最后再加入适量的水煎制10-20分钟。

这样可以保证中药中有足够的有效成分。

第六步:煎药结束
煎制结束后,关闭火源,让药汁温度降至适宜温度。

这个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滤去渣滓。

第七步:药液分装
将药液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

要注意容器的选择,最好是使用不会产生药物反应的器皿。

第八步:保持药效
将分装好的中药液存放于冰箱中,可以有效地延长其保存期限,并减少药液分解和药效减少的情况发生。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熬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煎煮、烹炖等方式加工,提取药物成分以及改变药材的性味特点,以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药物的疗效。

下面是中药熬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中药熬制方法:1.材料准备:选择新鲜、成熟、无虫蛀和霉变的中药材。

根据处方所需,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

2.清洗材料: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揉搓,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然后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3.制煎包:将清洗好的中药材放入药袋、纱布袋中,然后将袋口系紧。

4.加水煎煮:将制煎包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待水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煮,保持水的温度不断。

5.熬制时间:不同的中药熬制时间不同,一般可根据处方或中药书籍上的建议熬制时间进行操作。

6.过滤药液: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利用纱布或滤网进行过滤,去除药渣。

7.分装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等份分装到瓶中,不要盛太满。

8.存放方式:将分装好的药液放入干净、密封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

二、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选择新鲜的中药材,避免使用霉变、蛀虫的药材,确保熬制的药液质量。

2.清洗材料:清洗材料时,要用清水从材料的上部冲洗到下部,避免脏污残留。

3.使用容器:煎煮药物时,选择具有耐高温、无毒、耐酸碱腐蚀的瓷煎药壶,不要用金属的容器。

4.熬制火力:熬制药物时,要控制好火力,煎时加水少于药量,炖时加水少于2倍药量,煮沸后继续用文火慢慢熬煮。

6.药液保存:药液煎煮好后,应尽快分装到瓶中,并密封保存,避免污染和氧化。

7.包装标示:在每个药液瓶上标明药名、煎煮方式、剂量、保存时间等信息,以便使用时查看。

8.严格按医嘱服用:中药煎煮后的药液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严禁自行增加剂量或停药。

9.熬制废渣处理:熬煮后的废渣应用塑料袋封装后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中药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正确操作,能够保证中药煎煮的质量和疗效,提高中药的吸收和利用效果。

有需要的患者或中医师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治咽炎的中药熬制正确方法

治咽炎的中药熬制正确方法

治咽炎的中药熬制正确方法
治疗咽炎的中药可以通过煎煮、熬制或冲服等方法来制备,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中药原料:常用的中药材有石膏、麦冬、枇杷叶、玄参、桔梗、白芍等。

根据病情和具体症状,可以与中医医师咨询后确定使用的药材。

同时注意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2.中药熬制:根据医嘱和剂量,将选好的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瓦煲或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以药材浸泡后的水刚好淹没药材为宜。

然后用中火加热,煮沸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时间根据具体药方和药材而定,一般为20分钟至1小时,以水量稍微减少为度。

3.滤去药渣:将煎好的中药汤液倒出,用纱布或药渣网过滤掉药渣,得到清澈的中药液体。

4.装瓶保存:将过滤好的中药液倒入药瓶中储存,建议使用玻璃瓶或瓷瓶,保证其干燥无水渍。

避免阳光直射和接触高温环境,以免影响中药疗效。

5.服用方法:根据中医医师的指导,按照剂量和频次将中药液服用。

一般来说,可以直接饮用或用温水冲服,避免药液过热或过凉。

需要注意的是,在熬制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剂量使用,遵循中医医师的指导。

同时,中药熬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若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熬煮的方法
中药在煎制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

以下是中药熬煮的一般方法:
1. 清洗:将所需中药洗净,清水冲洗2-3次,去除泥沙等杂质,然后用凉水浸泡30分钟,待药材吸水后可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2. 准备药锅:将药锅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10倍于药材重量的水),放入药材,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以上。

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煮制时间也有所不同。

3. 煮制:在煮制过程中,要注意药锅的火候,火力不能过大,以免煮干水分。

同时,药锅盖子要盖紧,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4. 去渣:煮好后,先用滤网过滤出渣,再将药汁倒入容器中。

5. 调味: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使药汁更易入口。

以上是中药熬煮的基本方法,不同药材和处方也有一些特殊的煎制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煎制中药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切勿使用铅、铜等有毒金属制作的药锅。

- 1 -。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正确的煎药方法会影响煎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 配方选择:选择合适的药方,并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药量。

2. 材料准备:将中药材按比例配好,必要时清洗干净。

3. 清水浸泡: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或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20-30分钟,让中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煎煮:将煎药锅置于火上,加入清水,火力调至小火,煎药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而定。

5. 过滤取汁:煎药时间到后,将中药渣过滤出来,取得药汁。

6. 调整剂量:药汁可能过于浓缩,需要根据配方调整剂量,最后将药汁喝下即可。

7. 清洗煎药锅:清洗煎药锅,准备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煎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配方,不要随意更改用药量和比例。

同时,煎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力和煎药时间,避免煎药过度或不足。

最后,中药煎药后的药渣可以用来制作中药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1 -。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健康域用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范围广、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1.煎煮容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煎煮设备对药液的煎煮效果影响很大,避免使用铜、铁、铝、锡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药液变色或产生异味,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降低或消失。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有受热均匀、兼具保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也可选用白色搪瓷器或不锈钢锅作为煎煮容器。

2.煎煮用水选择和水量控制煎煮中药可以选用井水、泉水、蒸馏水及矿泉水等。

原则上,第一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5厘米,第二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3厘米。

对于质地相对松散、易挥发的药物,水不应超过药物最表面2厘米。

质地较硬的药物需水量较多,一般控制在3~6厘米为佳。

滋补调理药物需要长时间熬制,应多加水,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2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3.药材浸泡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煎煮时基本需要先浸泡,才能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细胞管,保证疗效。

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溶出浓度,在加热过程中促进有效成分快速溶解,从而保证中药煎煮的功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中药材,浸泡时间多为30分钟。

如果药材是植物根、茎、果实、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果药材是花、叶等,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如是先煎或后下的药材,则无需浸泡。

4.煎煮时间应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不足会影响药效,但也不是煎煮时间越久越好。

中药汤剂通常每剂要煮两次,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一般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0~20分钟。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教你正确熬中药四个小步骤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教你正确熬中药四个小步骤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教你正确熬中药四个小步骤正确的熬中药能够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熬错一步,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了,严重的话还会严重的损失中药药效,最后导致疗效减小。

那么中药该如何熬呢?中医养生药材中医常识1 正确选择容器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 进行预处理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3 正确煎煮1、煎煮用水: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使用有污染的自来水就行了,千万不要反复用煮过的水或者隔夜水熬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

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

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情况下熬两到三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熬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

熬好之后将中药水过滤出来,同时,将每次煎液混合后分次喝。

4 特殊处理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

中药煎煮的一般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中药的质量、药效、用法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中药煎煮的10条一般方法及详细描述:1.选材:在煎煮中药之前,必须要选择质量优良,干燥无虫蛀和霉变的中药材。

选择时还要根据配伍关系以及个体差异进行搭配,以达到理想的药效。

2.浸泡:将选好的中药材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浸泡可以使中药材变软,更容易煎煮出药效成分。

3.清洗:浸泡后,应该将中药材清洗干净,以去除浸泡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杂质,确保中药干净卫生。

4.破碎:对于较大颗粒的中药材,需要先进行破碎,以便更好的释放药效成分。

采用破碎工具时,应该避免过度破碎,以免影响药效。

5.冷水入锅: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用冷水加入炖锅中,不要事先加热水,以免影响药效。

6.加热:将中药材加入锅中后,点燃炉火,缓慢加热。

由于中药的煎煮时间较长,所以要采用小火缓慢煎煮,以充分释放药效成分。

7.煮沸:当水开始沸腾时,应该继续小火煮沸,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

此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水位,及时添加水以免中药熬煮过度。

8.排渣:煎煮完成后,需要将煮好的中药渣过滤出来,以便于取药汁。

可以采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过滤,确保药汁清澈透明。

9.取药汁:将过滤好的药汁倒入药杯中,等待药汁冷却后即可服用。

药杯应该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无害的材质制作,避免药汁被污染。

10.保存:中药煎煮后,药汁一般只能在冷藏状态下保存3-5天,冰冻保存则可达一个月。

在保存药汁时,应该使用密封容器,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避免影响药效。

中药煎煮是一项需要仔细细致的工作,只有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压锅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高压锅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高压锅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1、准备好原料:
在熬制中药时,应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原料,以确保所用药材的质量,如每味原料不得低于国家药典所制定的标准。

2、洗净原料:
在熬制中药时,应先将中药原料洗净,以去除外来秽物,并将其按规定的用量分别装入高压锅内,以准备熬制。

3、放入高压锅:
将准备好的中药原料放入高压锅中,并加入水至适当的位置,把锅盖放好,将温度调到最大,使之进入加压状态。

4、开始熬制:
当锅内压力达到设定的最大值后,立即将锅内的温度调节到一定的低温,使中药熬制的流程进入常温熬制的阶段。

5、熬制完毕:
当熬制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即可停止加热,将中药放凉,熬制完毕。

二、高压锅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高压锅的温度:
在熬制中药时,高压锅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影响中药熬制的效果,并影响药效。

2、添加水量:
在高压锅熬制中药时,一般要求添加水的量不得超过锅体的三分之二,要求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添加水的量。

3、熬制时间:
高压锅熬制中药的时间一般要求在40分钟到50分钟之间,时间过长的话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时间过短的话,会造成中药的药效不全。

4、高压锅的盖子:
在熬制中药时,一定要将高压锅的盖子紧紧盖住,以防止水分过多的情况出现,影响中药的熬制效果。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有哪些
熬中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水煎法:将药材和适量的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煎煮,保持煎煮一段时间,直到药材煎煮出有效成分为止。

2.蒸煮法:将药材放入瓦斯锅或蒸锅中,加水至覆盖住药材,然后加热蒸煮一段时间,使药材释放有效成分。

3.文火慢炖法:将药材和水放入炖盅中,用文火慢炖数小时,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4.浸泡法: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数小时至一晚,然后加热煮沸,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入水中。

5.和服法:将药材粉碎或研磨成细粉,和其他辅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服用,可以加入适量的温水或蜂蜜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种类和个人情况选取合适的熬制方法,同时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和中药使用说明。

如何熬中药的方法如下

如何熬中药的方法如下

如何熬中药的方法如下
中药熬制是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熬制方法可以保证
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熬中药的方法,希望能够帮
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药熬制的技巧。

首先,准备好熬药的器具和原料。

熬药的器具一般包括煎药壶、煎药灶、煎药杓等,而原料则是指所需的中药材。

在准备原料时,
需要注意对中药材进行清洗和处理,确保其干净和完整。

其次,选择合适的熬制方法。

一般来说,中药的熬制方法包括
水煎、蒸煮、酒炖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中药材和配方可能需要采用
不同的熬制方法,因此在选择熬制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
决定。

然后,掌握好熬制的时间和火候。

熬制中药需要掌握好时间和
火候,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效,火候也需
要适当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

另外,注意熬制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在熬制中药时,需要保
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细菌和杂质的污染。

同时,熬制过程中
需要注意火候控制,避免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

最后,熬制完成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过滤和保存。

煎药完成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过滤,去除渣滓和杂质,确保药液的纯净和清澈。

同时,需要注意将药液保存在干净、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潮或受
污染。

总之,正确的熬制方法对于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望大家能够通过掌握好熬制方法,更好地利用中药的疗效,保障自
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药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很多人开完中药后将药带回家,打算自己熬中药,但又不知道如何熬中药。

那么中药怎么熬呢?下面让我一起来看看吧!中药怎么熬1、砂锅用砂锅熬中药是最科学的用具,因为砂锅是瓷制品,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然后把需要熬的中药饮片放进砂锅中。

2、凉水熬中药用的水一定是凉水,不要用开水,加三碗水,把中药完全浸泡,最好浸泡半小时在生火开熬。

也可以把烧开的水放凉后再使用。

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3、熬制中药泡好后,放在火上开始熬制。

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

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

4、火候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

滋补药应微火久煎,便药、伤风感冒药用猛火、时间短。

5、药水煎取的药汁多少非常关键。

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为好。

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6、倒药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

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遍熬中药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

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

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第三遍熬中药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

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

要主要注意分是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

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

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

最好憋着,不呼吸,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怎么熬,熬中药的正确方法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能盖着熬吗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能盖着熬吗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能盖着熬吗
中药的熬制一般需要将药材加水煎煮,有时也会需要使用砂锅、陶瓷锅等特定的烹饪工具。

以下是一般的熬制中药的步骤:
1. 准备药材:根据中医诊断或处方,准备需要的药材,并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材比例。

2. 洗净药材:将药材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洗净,并将药渣去除。

3. 加水煎煮:将洗净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量一般为药材的3-5倍。

先用高火加热至沸腾,然后转至小火煮制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4. 不盖着熬:在煎煮过程中,一般建议不要盖上锅盖,以保持药液的浓缩和药性的发挥。

加热过程中,药液可能会有一些气味,因此保持通风。

5.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过滤出来,去除渣滓,留下纯净的中药汁液。

6. 把药液冲泡或蒸发成丸剂或粉末:根据具体需要,将药液冷却后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进一步冲泡成药剂,或蒸发浓缩后制成丸剂等,便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中药熬制方法可能因药材种类、用途等而有所不同,建议
根据医嘱或中药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煎煮
出来,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煮,使中药药性逐渐煮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结构松散易煮烂的草本植物。

2.浸泡法:将中药放入水或酒中浸泡数小时,让药材慢慢释放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效短暂的中草药。

3.红烧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一起烧到入味,然后添加肉类或者海鲜一起红烧,可以增强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补益药材。

4.蒸煮法:将中药放入蒸锅中蒸煮,利用水蒸汽的温度和湿度慢慢煮药,保留药品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数中药。

5.泡茶法:将中药和茶叶混合泡茶,可以增加茶叶的茶韵和药材的功效,是一种极为适宜的饮用方式。

6.烧煮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放入煲汤中烧煮,时间久一些,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完全煮出,适用于中药汤制。

7.浸泡醋法:将中药放入醋中浸泡,利用醋的酸性可以更好地溶解药材
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皮肤病。

总之,中药煎煮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应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煎制中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在煎制中药时,还需要注意煮药的时间和火候,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药效。

熬中药的正确步骤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步骤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步骤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步骤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药材:按照中医药方中规定的用量准备好各种药材,同时将药材洗净。

2.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利于提取药效。

3.煎煮:放入煎药器,按照药方中规定的煎药时间和火力进行煮煎,注意控制火力,避免蒸发过快、药材煮过头等情况。

4.过滤: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出渣,可以使用纱布或过滤网进行过滤。

5.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糖、盐等进行调味。

6.饮用:将煎好的药液分次饮用,一般中药煎剂可以分2-3次饮用,每次服用前需摇匀。

注意事项:
1.煎药时要注意火力和煎药时间,以充分提取药效。

2.在煎药过程中不要加入其他物质,以免影响药效。

3.煎好的药液应及时饮用,不要放置过久,以免药效变质。

4.如果在饮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咨询中医医生。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的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浸泡:将药物倒入熬药的器皿中,加凉水没过药物,浸泡1小时左右,让中药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到新鲜状态,以促进有效成分的析出。

2. 煎煮:浸泡完成后,将砂锅放在煤炉上开始熬制。

一般中药需要煎煮两次,头煎先开大火,等水开了之后再转为小火,慢慢熬制。

一般熬制20\~25分钟,期间隔上几分钟搅拌一次,防止药物沉底糊锅。

3. 二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然后加上热水,高出药面一点点即可,继续用大火煮至沸腾,然后开小火煎煮15\~20分钟即成。

4. 煎药器具:中药在煎制时最好使用砂锅,因为砂锅不易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受热均匀。

请注意不要使用铝锅、铁锅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毒副作用。

5. 煎药火候:煎药的火候有大火和小火两种。

小火需要长时间的煎煮,大火水分蒸发过快药液容易外溢。

因此,一般是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煎药,切不可图快而全程大火煎药。

6. 煎煮顺序:中草药中含有特殊药物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煎煮。

比如药包中有“先煎”字样的小包,应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群药煎;有“后煎”字样的小包应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放入再煎。

切不可盲目一次全部放入。

总的来说,中药的熬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如需自己熬制中药,请确保了解和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如不具备相关经验,建议请教有资质的中医或药师。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方法一般有蒸煮法、水煎、冷煎、熬浸、金银锭法等。

一、蒸煮法。

1、将中药加水蒸煮,水量通常是药材的2-3倍,火候可划分为大火、小火、微火几种。

2、蒸煮要适度,蒸煮的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比较硬结的药物可
以延长时间。

二、水煎法。

1、同蒸煮一样,先加水将药物煮沸,煮沸后加少量水,尽量保持剩
余液体量不变,改用小火慢煎。

2、煎药时间依中药质地而定,一般控制在1-2小时左右,多药汤水
煎时间可以延长,到药浸动性差不离锅时即可。

三、冷煎法。

1、熬制前用凉水将药物浸泡,浸泡了一段时间之后将药物取出,再
盛入药锅中,加入新鲜蒸馏水。

2、将药锅放在温和火上,将药汤熬至药汤变浓,但不栓糊,汤汁浓
稠时,熄火,放凉即可。

四、熬浸法。

1、将药物放入容器内,用温水将药物浸泡备用,每次浸泡时间不少
于3个小时。

2、待浸泡好的药物取出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开大火加热,熬至汤汁浓稠,关火放凉,即可。

金银锭法。

1、将药物放入药锅中,加入新鲜蒸馏水,放入金银锭,再放入炉中,用小火慢熬,加入武火炖煮。

2、炖煮至药汤浓稠,降温至室温,再入冰箱冷藏。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一、中药煎煮传统煎煮方法
•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中药煎煮新煎煮方法
•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熬制中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备方法,通过熬制可以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使药效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正确的熬制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熬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1. 准备中药材和熬制工具:首先需要准备好需要熬制的中药材和熬制工具,如药材、清水、熬药壶等。

2. 洗净中药材:将需要熬制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尘土。

3. 加水熬制:将清水加入熬药壶中,然后加入洗净的中药材,放在文火上慢慢熬制。

4. 控制火候: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一般采用文火熬制,避免过热或煮沸。

5. 熬制时间:根据中药材的不同,熬制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需要持续熬制一段时间,直至药液变浓。

6. 过滤药渣:待药液熬制完成后,需要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留下纯净的药液。

7. 保存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通过以上的熬制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提高中
药的疗效。

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方法进行,避免出现错误,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熬中药怎么熬正确方法

熬中药怎么熬正确方法

熬中药怎么熬正确方法
熬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熬制方法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熬药锅。

熬药锅最好选择陶瓷熬药壶或者玻璃熬药壶,这样
可以避免金属材质对中药材的影响,确保中药的疗效。

其次,准备好熬药所需的中药材和辅料。

中药材要选择正规药店购买的,确保
质量可靠。

在熬制中药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料如清水、酒精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好。

接下来,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然后放入熬药壶中。

在放入中药材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中药材的数量,不宜放得太满,以免影响熬制的效果。

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或者酒精。

一般情况下,清水是最常用的熬药溶剂,但
有些中药需要用酒精来熬制,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来确定使用哪种溶剂。

接着,点火煎熬。

在煎熬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不宜用大火猛烈煎熬,也
不宜用小火煎熬太久,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熬制的要求来掌握煎熬的时间和火候。

最后,熬制完成后,需要将熬好的中药材过滤,去除渣滓,留下熬制好的中药液。

过滤的时候可以使用纱布或者过滤纸,确保过滤的效果。

总的来说,熬中药的正确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熬药锅、准备好中药材和辅料、
洗净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溶剂、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最后过滤出中药液。

只有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来熬制中药,才能确保中药的疗效,帮助患者有效治疗疾病。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熬制中药顺利,疗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

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

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

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

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

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用于寒证。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

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

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
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

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

(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

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

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

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

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

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

贵重药材应另煎。

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

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

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

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

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

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

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