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及相关措施、建议。

合集下载

广州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广州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广州人口环境特殊,外来务工者多,人口增长七成属迁入型。

目前广州常住人口 1033 万,其中户籍人口794.6 万,登记的流动人口634.7 万,实际人口超过 1400 万,离 1500 万的人口控制目标惟独一步之遥,已逼近临界点。

根据战略规划,到2022 年要将广州人口总量控制在 1500 万以内,预留 1800 万人口的发展空间。

广州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已成重点难点问题。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22 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 万亿元大关,达到 10604.48 亿元,同比增长13.0%。

三次产业结构为 1.8:37.2:61.0。

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189.05 亿元、 3950.64 亿元和 6464.79 亿元,分别增长 3.2%、13.0%和 13.2%。

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99.16 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第六位,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18.4%)高于深圳( 13.1% ) ,低于天津( 32.0% ) 、重庆( 28.3% ) 、上海( 23.8% )、苏州(23.0% )、北京(22.8% )、佛山(22.2% ) 等市。

总体特征是农业生产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呈先快后慢态势,汽车创造业、电子产品创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涨工业,工业出口产品产值累计增速前升后降。

但广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均低于 40% ,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长期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最终消费率偏低,对外经济形势仍面临压力。

广州市场的消费行为总体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奶牛型消费者的成熟型消费”。

主要原因有二:一、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民众又热中于经商,因此多数广州人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

因此广州人是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奶牛型消费者;二、广州地理位置特殊,信息灵通,民众知识水平高,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表现较理性,所以又导致这些奶牛型消费者浮现明显的成熟型消费症状。

广州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广州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广州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农业是广州市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的农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广州市的农业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广州市农业产业的现状1. 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广州市农业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兼顾蔬菜、水果、禽畜等副业。

农业发展较为分散,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供给不稳定,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业现代化进程:广州市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农机具和设施设备的应用逐渐普及。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3. 农业市场化:广州市农业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三、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趋势1. 高效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广州市的农业产业将不可避免地向高效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占用和污染,是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 休闲农业的兴起: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由于广州市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休闲农业在广州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满足市民对农耕文化、乡村风光的需求。

3. 农产品品质的提升: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当前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要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优质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起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应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农产品深加工、蔬菜和水果的加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近几年,广州市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广州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有着多种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增长加快,这对于经济外向度高的广州非常有利。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与落实CEPA 的不断加强,给广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Ⅰ〗2003年经济发展状况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受“非典”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广州市坚持防治“非典”与经济建设“两手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大力促进出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创8年来新高。

2003年,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非典”过后的下半年,经济增势强劲,增速不断加快,经济总体上呈现“速度快,动力强,结构优,质量好”的特点。

全年广州市生产总值达3466.63亿元,比上年增加465.15亿元,增长15.0%,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亏损总额下降。

2003年1-11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37%,比上年同期提高24.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9.93%。

二、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加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广州重点加快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起重大影响的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增速持续高位运行。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

实现工业总产值4705.91亿元,比上年增加917亿元,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加快11.5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94.31亿元,增长37.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3.3%。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广州物流公司(中北物流)对广州市物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广州物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广州作为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地位日益重要,但物流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物流操作还停留在传统形态上,费用大、时效低、破损率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

落后的物流手段直接影响了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资料显示,广州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 000 亿元,多年居全国十大城市第3 位。

虽然经营储运的企业有700 多家,却大多弱小分散,许多仓库、货物、铁路专线、码头等设施陈旧落后,导致广州物流公司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目前,除国有广州储运公司、民营的宝供物流公司开始向跨地区、集团化、网络化方面发展外,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经营阶段,即只能提供单项营运,而不能提供网络设计和货物的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等全过程服务。

而商业企业本身,目前仍没有一个能建立起上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与世界商业零售业巨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如美国尔玛公司,在全球建有数十个、每个有数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为系统内配送,其先进的技术管理甚至已运用到卫星技术。

通过终端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其各商场的货物库存、流通、销售状况。

美国的FL EMING公司,有40 个配送中心, ,经营近9 万个品种的商品,为全美4 000 多个社会上的零售业提供委托配送服务,每年的配送额达数百亿美元。

在国内,上海连锁经营企业2002 年销售额已占到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 % ,而广州只占7 %。

在全国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的排名中,广州最大的连锁企业在30 名以外。

因此,广州物流配送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广州物流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广州物流业总体上比较落后,有其历史渊源。

由于旧体制下,物流各个要素长期相互独立发展,管理“条块分割”;过去20 多年,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张方面具有很大空间,人们没有产生挖掘“物流”方面的空间意识;整个社会的物流意识淡薄,对物流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缺乏认识,对物流业的发展缺乏行业总体规划,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对大物流的建设缺少实力和积极性,相关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比较落后,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广州市产业转移趋势

广州市产业转移趋势

广州市产业转移趋势广州市产业转移趋势一、引言产业转移是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从一个地区或行业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行业的过程。

在中国,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产业转移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转移的背景、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深入了解广州市的产业转移趋势。

二、背景广州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广州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广州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环境压力等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转移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趋势1. 产业向内陆转移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的经济发展空间有限。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珠三角的内陆地区,如广东省其他城市和江西、湖南等省份。

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有利于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2. 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州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压力。

为加快转型升级,广州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有助于提升广州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3. 产业向服务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要求服务业不断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广州市作为一个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正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领域。

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有助于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

四、影响因素1. 政府政策导向政府在促进广州市产业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转移,如设立产业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04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竞争力 分析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竞争力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总部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等指 标。
权重赋值
根据各项指标对总部经济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赋予相应的 权重。
数据采集
收集广州市总部经济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建议三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吸引企业来穗的重要 因素之一,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服 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穗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广州市总部经济的基本情 况
广州市总部经济区的分布情况
珠江新城
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商务区,珠 江新城聚集了众多知名企业的 总部和区域总部。其中,金融 业、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
域的龙头企业尤为突出。
天河区
天河区是广州市的科技创新中 心,拥有众多科技类企业的总 部和研发中心。此外,该区域 还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商
广州市的交通与物流环境
交通网络发达
广州市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 和水路等交通网络,便于企业
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
现代化物流体系
广州市拥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 和专业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 效、快捷的物流服务,满足企业 多样化需求。
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广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 严重,对总部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 定的影响。
未来广州市总部经济将更加注重智能 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 广州市总部经济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 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 字化方向转型。

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分析
新。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广州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背靠内陆广大腹地,面向太平 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交通便利
广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通。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广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土地、水、劳动力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推广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 低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 境质量得到提升。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升城市竞争力
1 2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 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满足广州市经济 发展的人才需求。
广州市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空气、 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受到影响,需要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广州市的生态保护压力也在增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环保标准的提高也会对广州市的经济 发展带来挑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 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01
02
03
广州市的人才流失问题 比较严重,尤其是高端 人才流失问题更为突出
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体制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生产和分配进行严格控制 ,企业缺乏自主权。
主要产业
以轻纺、食品等传统产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相对缓 慢。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速度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后,广州市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政 府逐渐放开了对企业的控制。

广州调研分析报告

广州调研分析报告

广州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广州市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对广州市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分析,揭示广州市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广州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人口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经济发展】1. 广州市GDP增长率稳定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多年来保持持续增长,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2019年广州市GDP达到了X亿元。

2. 制造业是广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为主要代表。

广州市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制造实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3. 广州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

广州市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升级和转型,加强了与香港等地的合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社会状况】1. 广州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广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善了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 社会稳定与谐和,并不断加大治安、安全防范措施。

广州市加强了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社会安全事件,保障了广大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人口结构】1. 广州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巨大。

广州市的人口由于经济发展的吸引,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 广州市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年轻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和高技能人才的聚集,为广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广州市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些外来人口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产业布局】1. 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还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

2023广州统计报告全文

2023广州统计报告全文

2023广州统计报告全文引言本文旨在对2023年广州市的经济、人口、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广州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

一、经济发展1.1 GDP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的GDP总量达到X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X%,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这一数据表明广州市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在国内城市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2 主要产业分布广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等。

制造业一直是广州市的支柱产业,其在GDP中的占比稳定在X%左右。

金融业也在近年来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以珠江夜游和美食文化旅游最受欢迎。

二、人口与社会发展2.1 人口总量2023年广州市的人口总量为X万人,与去年相比增长了X%。

这一数据显示了广州市的人口规模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也反映了广州市在国内的人口优势。

2.2 人口结构广州市的人口结构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老龄人口逐渐增多,青壮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

这一趋势对社会福利、医疗保健以及养老服务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教育与就业广州市的教育水平持续提高,高等教育率不断上升。

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三、城市建设与环境3.1 城市规划广州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发展快速。

地铁网络覆盖面积扩大,便捷的交通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3.2 环境保护广州市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并且鼓励居民参与环保行动。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广州市的生态环境。

四、产业升级与创新4.1 科技创新广州市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和资金。

这些措施使得广州市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广州市市场调研报告

广州市市场调研报告

广州市市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广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南部,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广州市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广州市的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的商业环境和商机。

二、市场规模和趋势2.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19年,广州市的GDP达到1.58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6.7%。

同时,广州市的零售总额达到了9000亿元,同比增长9.6%。

2.2 市场趋势1.电子商务行业: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行业在广州市迅速发展。

在线购物、外卖订购等服务在市民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

2.绿色环保:在日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市对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

3.旅游业:作为一座文化古都,广州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外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旅游服务需求量大。

三、市场竞争和机遇3.1 市场竞争广州市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业竞争:各个行业的竞争激烈,市民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2. 品牌竞争:知名品牌在广州市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新品牌进入市场面临较大的挑战。

3. 价格竞争: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增加,导致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3.2 市场机遇1.城乡一体化:广州市正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产品和农业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

2.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

3.文化创意产业:广州市正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四、市场推广策略4.1 定位和目标市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确定目标市场和定位策略。

可以采取细分市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4.2 市场推广渠道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市场推广渠道。

可以选择线上和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如社交媒体广告、线下活动等。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06
结论
主要发现
广州市经济持续稳定发 展
近年来,广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GDP总量逐年增加,且失业率也得到了有 效控制。
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和质量提升。
广州市创新能力不断提 升
广州市财政收支平衡
广州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大力 推进创新创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城市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广州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合理, 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官方公开数据和已 有的文献资料,未能深入实际进行实 地调研和访谈,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信度。
指标分析不够全面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时间等限 制,本次研究未能对所有相关指标进 行深入分析,可能影响结论的全面性 和准确性。
经济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 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南地 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政 策,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政策支持。
人才优势
广州市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 ,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科技 创新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 才保障。
经济发展劣势
人口老龄化问题
广州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 场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
广州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 度的制约。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花都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花都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花都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花都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一、引言花都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区县级行政单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花都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花都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与影响。

二、宏观视角下的花都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1.初期工业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花都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如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这些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花都区的经济增长,但也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2.产业结构升级阶段:2000年代初到2010年代初,花都区开始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金融、旅游等行业。

3.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花都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

花都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广州市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微观视角下的花都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1.制造业:花都区的传统制造业逐渐减少,一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了周边地区或外地。

与此同时,花都区的高新技术制造业逐渐崭露头角,如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这些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为花都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2.服务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都区的服务业也迅速崛起。

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不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服务,也促进了花都区经济的发展。

例如,花都区现有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创意产业:花都区近年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涉及艺术设计、影视制作、新媒体等领域。

通过搭建创意园区和举办艺术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落户花都区。

这些创意产业不仅为花都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花都区的文化品位。

广州 产业 分析报告

广州 产业 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1. 引言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广东省的省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南方经济中心城市,广州的产业结构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广州的产业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经济概况广州市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内地城市前列,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广州市GDP超过1.6万亿元,增速达到6.2%。

广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3. 主要产业广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

以下是对各个产业的详细分析:3.1 制造业广州市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纺织服装制造是广州市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广州市制造业在不断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3.2 服务业广州市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金融业、物流业和旅游业是广州市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设立。

同时,广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旅游业方面,广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3 建筑业广州市的建筑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建筑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广州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大量的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4. 产业发展趋势根据对广州产业的观察和分析,可以预见以下产业发展趋势:4.1 制造业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广州市的制造业将继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广州市将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2 服务业增值广州市的服务业将继续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金融业将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物流业将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广州市的主要产业进行了分类和评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广州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广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广州市的产业现状,揭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 广州市产业概况广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业。

制造业是广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纺织业是广州市制造业的主要领域。

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创新科技业则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广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

3. 广州市产业发展趋势3.1 制造业趋势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变革,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广州市的制造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未来,广州市制造业将朝着高端智能制造和绿色环保制造的方向发展。

3.2 服务业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市的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旅游业将继续是重要的增长点,需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

金融业将承担更多的职能,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房地产业需要合理调控,促进市场稳定和居民购房需求。

3.3 创新科技业趋势创新科技业是广州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引擎。

广州市已经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优秀人才。

未来,广州市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厂区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广州厂区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广州厂区现状调查报告分析1. 引言广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厂区。

本文旨在调查分析广州厂区的现状,以了解该地区的厂区规模、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等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广州市内随机选取了50个厂区作为样本,并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其次,我们将对这50个厂区进行实地考察,以直观了解厂区的情况。

3. 厂区规模分析通过统计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广州的厂区规模普遍较小,以小型和中小型企业为主。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员工数量在100人以下的厂区,占总样本的60%。

其次是员工数量在100-500人之间的厂区,占总样本的30%。

只有少数几个厂区的员工数量超过500人。

4. 产业结构分析在对厂区进行实地考察时,我们发现广州的厂区产业结构相对多样化。

主要的产业包括制造业、电子科技、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

其中制造业是规模最大的产业,占样本的40%。

电子科技和纺织服装产业分别占样本的20%。

食品加工产业占样本的10%。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区。

5. 环境影响分析我们还对厂区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

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广州的厂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环境问题:(1) 噪音污染由于厂区内机器设备的运转和工人操作,存在一定的噪音污染问题。

然而,大部分厂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如隔音设备和工作时间限制,以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废水处理部分厂区在废水处理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厂区的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废水排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这可能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3) 废气排放部分厂区的废气排放处理还有待加强。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观察到一些没有安装规范的废气处理设备或者设备运行不正常的情况。

这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6. 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环境管理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厂区应加强环境管理,完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经济怎么样,取决于它的产业怎么样,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选择发展哪些产业。

广州市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在过去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很多挑战。

如何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抓住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当前广州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今天我们将通过介绍广州产业发展背景、产业发展历程、“9+6”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思路等几个方面,使大家能够对广州产业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一、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广州产业结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4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4%、33.0%、39.6%,基本上是“三分天下”,以传统商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略为占先。

之后,在当时“重生产轻流通”,把广州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城市”的方针指引下,广州逐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

到1978年,广州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为11.7%、58.6%、29.7%。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是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来进行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到“九五”期末的200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97: 43.44: 52.59,第三产业占了半壁江山。

到201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7:36.8:61.5,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轻纺工业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跃迁。

(一)80年代:轻纺工业巨大成功推动广州重新跻身国家主要中心城市行列上世纪80年代,广州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轻工业在“六五”和“七五”期间迅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4.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5.3%和64.2%,到1988年达到65.96%,在全国十大城市居第一位,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产业成为广州工业的支柱产业。

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阶段、问题与选择

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阶段、问题与选择

广州市产 业结构 升级 : 阶段 题 与选择 、问
Up r dn f n u til tu tr i Gu n z o t : S a e g a ig o Id sra S r c u e n a g h u Ci y tg , Is e n to s u s a d Op i n s
根据美 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 、库 兹涅茨等人的研 究成 果 工业化 往往
根 据广州市 17 98年至 2 0 0 8年地
区 生产 总 值 及 三 次 产 业 产 值 应 用时
7 现代城市研究 2 1 0 003
表2 19 —2 1年广 州市三 次产 值 占地 区生 产总 值 比重 ( 位 :% ) 9 0 9 5 单
合 ,建 立 以下 方程 :
Y = -2 7 8 6 1 8 2 7 2 7 t o 0 1 2 9 +1 0 4 3 06 一

4 8 7 2 6 +2 7 5 9。 5 9 .9 t 07 7t

和 相 差 3 8 6 1 元.预 测效 度高。 65 9 9 亿
( 程3 方 )
11 .1产业结构 与工 业化 进程关 系 .
重上升 到高于三产 这 时候 工业化进 入了中期 阶段 :当一产 比重再降低 到
1% 左 右 时 .二产 比重 上 升 到 最高 水 0
平.工业化进 入后期阶段 .此后二产
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112 广 州市 十二五 期间产业 结构 演进 .. 预 测
是 产业结构 变动最迅 速的时期,其演 进 阶段 也通 过 产业 结构 的 变动过 程 表现 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 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一产和 二产之 间“ 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

打造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打造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企业 已有 一百六 十余家进 驻广 州 。
3 基 于大项 目带动 的产业 发展势 头强劲 .
三次产业增加值 的比例为2 2 :99 5 .6 各 .9 3 .5:77 ,
产业对 经 济 增 长 的贡 献 率 分 别 为 08 、3 1 .% 4 . % 和 5 . % ; 市 实 现 工 业 总 产 值 980 5 亿 元 , 61 全 7 .7 比上 年增长 2 .% ; 0O 规模 以上 工业 企业 实现 总 产 值 8952 元 , 长2 .% 。其 中 , 车 、 0 .2亿 增 03 汽 电子
Vo . . I27 No 4
Au .2 0 g 09
打 造 广 州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的 思 路 与 建 议
姚华松 欧君秀 ,
(. 1 广州大学 广州发展研 究院, 东 广 广州 500 ;. 东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 究院, 14 5 2 广 广东 广 州 50 9 ) 120
产品和石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共计完成工业总 产值 3875 亿元 , 6 .6 增长 2 . %, 4 1 占全市规模 以 上工业 总产 值 的 4 .3 。其 中 , 车制 造 业 完 34 % 汽
成工业 总 产值 1622 亿 元 , 长 3 . % , 2 .6 增 7 4 占全 市规 模 以 上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1. 2 , 比提 高 82% 同 2 1% ; .8 电子产 品制 造 和石 油化 工 制 造业 分 别 完
环经济发展 理念 。
关键 词 : 环经济 ; 循 现代产 业体 系; 州 ; 广 产业升 级 中图分类号 : 17 F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7 4 2 0 )4— 0 0— 10 9 3 (0 9 0 0 3 0 4

广州产业转型实现的背景、运行、成就、启示与建议

广州产业转型实现的背景、运行、成就、启示与建议

产业转型在广州实现的背景、运行、成就、启示与建议一. 产业转型背景一场大雨就淹了一座城,过一个中秋节就堵了一座城,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突出的城乡差异……曾一度吸引全国人才聚集的南方城市也开始让人有了逃离之念,在正经历着转型升级阵痛的广州,城市发展空间对产业升级的掣肘也凸显出来。

有专家指出,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快速城市化的“副产品”或忽略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短板。

为何如今却面临着“逃离”的窘境?曾给改革开放初期曾引爆“孔雀东南飞”盛况的广东,广东工业化带来源源活力的大量专业镇为何又遭遇了发展空间的瓶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东莞为例再度强调转型的紧迫性,“厂房空置率提高,用工开始减少……靠借债分红,不愿意忍受转型的阵痛,不下决心转型,再这样发展下去,有些村可”。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率先根治“城市病”提高城市能会变成东莞的‘希腊’化水平,不仅关系到广东能否再次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城市不仅是竞争的平台和载体,城市的发展转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所在。

在城市人口密度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拥堵、污染、脏乱……大城市“摊饼”,小城镇“无序”种种公共资源与环境压力下的“副产品”开始被人们诟病。

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一线城市,作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的大珠三角城白领有逃离的想法。

从“孔雀东南飞”到“逃离北上广”市群正面临规模扩张之后的城市质量提升的发展困惑。

,即在2009 年~2010 年间,广州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实现了“两个重要跨越”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 年的59%上升至2010 年的61%;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8 年的48.6%上升至2010年的50.3%,标志着广州已经进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超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它以占广东全省3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82.5%的GDP,以0.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制造业产品世界市场上“一股独大”但也往往会最先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及相关措施、建议(一)广州市产业现状贡献及对比变化
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0.72亿元、4713.16亿元和8617.33亿元,分别增长3.3%、9.9%和11.1%。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轻工业快于重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4.8%和9.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4.9个百分点。

二是小微型企业快于大中型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
16.8%,增速比大中型企业(9.9%)快6.9个百分点。

三是民营企业带动作用强。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1%,增速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8%。

五是产品产销率上升,库存压力下降。

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7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六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汽车制造业呈负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3%;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6.1%和10.6%;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3%,是历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2012年,广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6︰36.9︰61.5调整为1.6︰34.8︰63.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开业运营。

预计201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认定广州科学城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一核两翼”的产业布局。

金发科技、海格通信、广电运通、冠昊生物等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

全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左右。

城市辐射功能增强。

按照“123”(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大新城新区建设力度,南沙新区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全面建设。

智慧广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广州战略与实践获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大会奖。

加强与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的合作交流,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成功举办“一奖两会”,扩大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

2012年,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830.81万人次,增长7.3%;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1亿吨,港口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1471.64万箱,分别增长0.7%和2.1%。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11.09亿元,同比增长17.2%。

新开通50条公交线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民营经济、总部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2年,民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0.5%,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

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全年首批认定的220家总部企业贡献地方税收101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8.8%。

(二)结合广州市实际优势,产业调整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坚持高端集聚与融合互动相结合。

按照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立足聚焦高端要素、高端领域、高端环节,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商贸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基地,增强集聚带动、融合引领、辐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广州工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坚持内涵提升与龙头引领相结合。

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工商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

实施产业赶超计划,逐步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核心企业和核心产品。

(3)坚持要素资源配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

大力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利用“双转移”、“三旧”改造探索产业用地新机制,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

提升城区内的生产服务业功能,促进与新城市功能区相适应的商贸聚集区大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口结构优化,增强对全国、全省的综合服务能力。

(4)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

立足做强轿车、做大客车和特种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强与国际汽车产业资本的合作。

加快东部、南部、北部等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广汽自主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本田(中国)、广汽日野、广汽客车等整车扩建项目。

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重点推进广汽集团汽研院研发基地、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和广汽本田研发公司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一批关键零部件开发中心和零部件企业集团,把广州发展成为汽车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

建设规模和水平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汽车制造产业基地。

(5)建设世界级船舶及配套生产基地。

以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推进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黄埔船厂等造修船基地迁建工程,重点扩大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等造船能力,加快发展客货滚装船、工程船、冷藏船等产品,扩大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工程船的市场占有率,打造国内最大的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建造基地之一。

发挥现有大吨位修船坞、新建浮坞的作用,完善坞修机械化设备,形成国家级修船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船低速柴油机、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柴油机配套产品和其他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构建造修配一体化和海洋工程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6)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聚焦标志性产业和项目,大力培育新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

依托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白云新能源产业基地)、广州(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番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广州南沙集成电路及光电子产业基地等,集中力量建设平板显示、数字家庭、第三代移动通信、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高性能PAN碳纤维、创新药物和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核电装备、楼宇装备等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市区共同培育一批“百亿”、“千亿”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7)建设国际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

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合理布局高端商贸聚集区,将白鹅潭地区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聚集区,白云新城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商贸文化聚集区,珠江新城(含员村地区)配套建设地标式高端商贸聚集区,琶洲地区加快建设为会展业配套的商贸聚集区,番禺新城(长隆—万博—汉溪)培育成为城市生态型商贸聚集区。

积极推进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太古汇、友谊国金店(西塔)、五号停机坪、高德置地广场四季MALL、欧洲城等一批大型高端购物中心或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国际著名商贸企业和世界一线品牌,打造广州国际化购物天堂和国际著名品牌集聚地。

全力优化提升五大商圈,提升改造北京路步行街,凸显千年古街文化;改造上下九步行街骑楼,彰显岭南商业街风情;结合文化名城打造,对文德路、十三行特色商业街全面升级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提升天河路、环市东、中山三路等现有商圈的经营档次和商业文化景观,整体规划周边支马路,由沿街线状商业向街区网状商业发展,努力打造成著名品牌聚集区、时尚精品商业区、潮流消费区。

完善机场、火车站、深水港、码头等“门户型”商业设施配套,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品牌折扣店和餐饮连锁店。

推动商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构建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形成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集散、采购、代理、分销、配送、商业品牌营运中心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心。

发展网上询价、交易、支付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8)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充分发挥“广交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设计周、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网货交易会等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与会展先进国家或地区、国内外一流展会公司的合作,吸引港澳台会展企业来穗办展或合作办展,培育发展一批世界一流品牌会展。

大力引进国外会议组织和机构来广州举办各类高层次的论坛、会议,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

鼓励和引导专业特色会展与其关联的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促进会展业与旅游、餐饮、文化、科技等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体育、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一批会展业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加强对广州会展环境和品牌会展的整体宣传推广,提升广州会展业国际知名度。

努力建成以琶洲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流花会展区、白云新城会议功能区三大集聚区为重要载体,综合展和专业展双轮驱动,国际展和国内展并重发展,贸易型会展和消费型会展统筹兼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