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答案:《全唐文》|柳宗元|子厚|河东|“唐宋八大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四。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如第一空要填《全唐文》,而不能填《永州八记》。
引号处要按特有的文学名词填写,如第五空为“唐宋大八家”,而不能填空“唐宋散文家”,第六空要注意前面句中的提示信息“被贬永州”来帮助记忆。
点评:本题不难,文学常识题常考题,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注音: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答案:篁(huáng)|佩(pèi)|洌(liè)|坻( chí )|屿( yǔ )|佁(yǐ)翕( xī )|邃( suì)|寥( liáo )|俶( chù )|怆( chuàng )|嵁(kān)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篁”“怆”“嵁”三字要注意区别韵母的前后鼻音;“坻”“邃”“俶”三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洌”“寥”要注意声母l与n区别;“佁”“翕”两字要注意正硬标调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6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3)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俶.尔翕.张参差.不齐深邃.凄怆.清冽.点缀.。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2)斗.折蛇行(3)潭中鱼可.百许头(4)隶.而从者(5)以.其境过清(6)其岸势犬牙..差互。
3.解释一词多义。
(1)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3)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4)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标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四面/竹树环合B.全石/以为底C.以其境/过清D.潭中鱼可/百许头四、标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五、标题7.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
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一)9.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3)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完整word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1、本文作者(人名)(朝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3)隶而从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往来翕忽()(4)记之而去()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小石潭记》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如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翠蔓:蒙:络:..,蒙络摇缀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织。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外表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X畴。
四、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一样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某某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 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如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有答案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1、填空。
①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
②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佁然(yǐ)呆呆的样子②水尤清洌( liè)凉③为嵁( kān )不平的岩石④悄怆幽邃( qiǎo)(chàng)忧伤的样子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篁(huáng)竹清洌(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 yǐ)然D、俶(shū)尔翕(xī)忽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 / 犬牙差互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②月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静悄悄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6、本文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A、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B、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潭中源流C、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D、发现小石潭---潭中气氛---潭中景物---小潭源流7、再读《小石潭记》,本文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请理出文中移了哪些“步”。
8、课堂十分。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有词语是清洌。
②文中用斗折蛇形写溪流的形状;用明灭可见写溪水的情态;用犬牙差互写岸势。
9、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④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26 小石潭记01 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幽邃(suì)B.为坻(hí) 为嵁(kān) 为屿(yǔ).参差(ēn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解析:D.“”的读音为“h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乃记之而去(表承接)(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以其境过清(因为)(4)为为坻(成为,变成)全石以为底(作为)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学家柳宗元曾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课后题)
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补充课后题)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清幽冷寂幽静的特点。
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 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通过鱼儿在水里游,写出了水的清,又通过太阳光照下来,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答: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答: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6.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答: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
小石潭记试题及答案两页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维答案:C2. 《小石潭记》中提到的“潭”位于哪个地方?A. 长安B. 洛阳C. 永州D. 成都答案:C3. 文中描述的“小石潭”的特点是?A. 深不可测B. 清澈见底C. 波涛汹涌D. 浑浊不清答案:B4.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A. 鱼B. 鸟C. 鹿D. 兔答案:A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______的散文。
答案:自然景观2. 文中提到的“石潭”位于______。
答案:永州3.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______的景色。
答案:清澈的潭水和游动的鱼4. 作者通过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答案:细腻的描写5. 文中提到的“潭”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清冽、幽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永州发现的一处小石潭的自然美景,以及作者对这片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2.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潭水的?答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潭中游鱼的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文中提到的“潭”对作者有何意义?答案:对于作者来说,潭水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四、阅读理解题(20分)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 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0分)答案:这段文字描绘了潭中游鱼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景象,阳光透过水面,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学号一、课内部分(69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0)(1)伐竹取.道(2)水尤清冽.(3)参差披拂(4)日光下澈.(5)俶尔..不动..远逝(6)佁然(7)犬牙..差互(8)乃记之而去.(9)悄怆..幽邃(10)隶.而从者2.解释下列每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16)(1)清A、水尤清冽B、以其境过清(2)乐A、心乐之B、似与游者相乐(3)可A、如鸣佩环B、竹树环合(4)为A、全石以为底B、为为坻,为屿(5)以A\以其境过清B、卷石底以出C、全石以为底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6)而A、乃记之而去B、潭西南而望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隶而从者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4)(1)皆若空游(2)俶尔远.逝(3))潭西南而望(4)斗.折蛇行(5)凄神寒.骨(6)策.之不以其道(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翻译句子。
(15)(1)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4)(1)《与朱元思书》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水的清澈,用的是侧面描写手法,与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二、课外部分(31分)石渠记(柳宗元)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⑵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⑶,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泓⑸,昌蒲被之,青鲜(6)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7),可列坐而庥(8)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9),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10)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11)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13)渠至大石。
《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有答案
26课《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1、填空。
①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
②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佁然(yǐ)呆呆的样子②水尤清洌( liè)凉③为嵁( kān )不平的岩石④悄怆幽邃( qiǎo)(chàng)忧伤的样子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篁(huáng)竹清洌(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 yǐ)然D、俶(shū)尔翕(xī)忽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 / 犬牙差互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②月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静悄悄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6、本文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A、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B、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潭中源流C、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D、发现小石潭---潭中气氛---潭中景物---小潭源流7、再读《小石潭记》,本文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请理出文中移了哪些“步”。
8、课堂十分。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有词语是清洌。
②文中用斗折蛇形写溪流的形状;用明灭可见写溪水的情态;用犬牙差互写岸势。
9、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④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为屿.( ) 为堪.(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2.说明下列加点词。
(1)从小匠西.行百二十步( )(2)如鸣佩环,心乐之..( )(3)怡然不动( )(4)俶尔..( )( )..远逝,往来翕忽(5)凄.神寒.骨( )( )(6)悄怆..幽邃(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4.下列句子巾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白)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亮)以其境过清.(冷清)D.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来)6.填空。
(1)《小石潭记》选白,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托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
(2)文巾写出小石潭位置之隐藏的句子有“,”和“”等。
(3)小潭之因此命“小石潭”之名的缘故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词意思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 B.往来翕忽..(迅速)C.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D.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翻译下面句子。
(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精选及解析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精选及解析基础训练1、给以下红色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佁然〔〕俶尔〔〕幽邃〔〕往来翕忽〔〕蒙络摇缀〔〕犬牙差互〔〕2、解释以下红色词语。
〔1〕水尤清冽〔〕〔2〕蒙络摇缀〔〕〔3〕可百许头〔〕〔4〕佁然不动〔〕〔5〕斗折蛇行〔〕〔6〕犬牙差互〔〕3、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可:古义:能够;今义:副词。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和其他物件的材料。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指出以下红色词语的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5、直译以下语句。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下对课文中一些事的陈述和介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柳宗元,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欧阳修齐名,同为杰出的散文家。
B、《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
这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碣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小石潭记》。
C、本文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者在写景状物中寄寓了凄苦忧伤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6小石潭记》配套参考答案.ppt
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 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 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 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 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 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 来。
26《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 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 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 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 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 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 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 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 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 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26小石潭记
一1冽 缀 澈 2(1)向西,往西。(2) 以……为乐(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 样。像蛇一样(5)像狗的牙齿一样。(6) 格外。3(1)清澈。 凄清,冷清。(2) 以……为乐。欢乐。(3)大约。可以(4) 游动。游玩。4略。5略。 二(一)6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 方,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7清 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 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8用鱼的活跃之 态,衬托人的快乐。91 (1)边际。(2)城上如齿状的矮墙。(3) 俯(4)小竹子。 12(1)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竹木分布 疏密有致、高低参差。(2)(上天之所以这样 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 的贤人的。
13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14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 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抒发 了作者凄苦、忧伤、愤懑不平的感情。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
②竹树环合: 环绕。 为
①全石以为底: 作为。 ②为岩: 成为。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 并解释: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 西。 ② 心 乐.( l è) 之 : 形 容 词 意 动 用 法 , “以……为乐”。 ③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⑤ 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⑥ 潭西.南.而望 :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 斗.(dǒu)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 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⑧ 其岸势犬.牙.差( cī)互: 名词作状语, “像狗的牙齿一样” 。 ⑨ 凄.神 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凄凉”“使……寒冷”。 ⑩俶尔 远.逝。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 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
1
19、【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 透骨 。 20、【悄怆幽邃】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 伤的气息 。悄怆, 忧伤 。邃, 深。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 隔 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 就像人身上佩 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心 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边,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 了水中高地、 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 翠绿的藤蔓,遮掩 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 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 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小石潭记练习题一、课下注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篁(huáng)竹()4.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如鸣佩环()鸣()5.乐()6.取()7.全石以为底:()()8.近岸,卷石底以出()()9.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10.翠蔓() 11.悄怆()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2.可百许头()13.皆若空游无所依()()14.影布石上布() 15.佁然不动()()16.俶(chù)尔远逝()()17. 往来翕(xī)忽()()()18.斗折蛇行()()19.犬牙差(cī)互()()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以其境过清()二.词义1、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2、清水尤清洌()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差参差披拂()5、乐心乐之。
()岸势犬牙差互()似与游者相乐。
()6、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7、为全石以为底()同游者()为坻,为屿()8、以卷石底以出() 9、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以其境过清()隶而从者()全石以为底()10、乃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四、选择1.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2.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闻水声,如鸣佩环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三、文学常识填空①.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小石潭记01 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解析:D.“”的读音为“ch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乃记之而去(表承接)(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以其境过清(因为)(4)为为坻(成为,变成)全石以为.底(作为)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8.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满情趣;也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与第二段一起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第三段探寻潭水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凄清、冷清、冷寂)的特点。
1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
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03 拓展阅读(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流,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
”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
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
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
“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大石出潭中大石/出潭中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水尤清洌..(清澈寒冷)(2)乃记之而去.(离开)(3)被而名.之(命名)(4)要.客九人饮于是(同“邀”,邀请)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翼乎临于溪右。
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6.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失意的孤凄之情。
17.【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
“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乙文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
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放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
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
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
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
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
”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
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
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
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01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又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02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擒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于是窥周去。
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
周畜一犬,见之,狂吠。
妇闻声而出。
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
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
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
一贼为犬所啮,痛甚。
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参考译文】有一对姓周的夫妇,靠捕鱼谋生,每天在风浪里作业。
一天,两个强盗互相说:“等到姓周的丈夫去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于是偷看着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一离开后,两个强盗(就)拿着刀靠近船。
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看到了强盗,就狂叫着。
周夫人听到了声音就出来了。
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胁迫她(把钱给他们),(其中一位)强盗被狗咬住,(所以)让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趁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
一个强盗被狗咬着,非常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这时姓周的丈夫正巧回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绑着这两个强盗去报官。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周既.去(已经)B.于是窥.周去(偷偷观察、等候)C.一贼为.犬所啮(因为)D.是时夫方.归(正好)(解析:C.“为”的意思是“被”)4.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等到姓周的丈夫去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2)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
5.周氏擒贼大获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用原文回答)(1)周夫人的智慧和勇敢,有胆识。
(2)他们家养的狗训练有素。
(3)周夫人的丈夫回来得及时。
03 名著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常现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的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老舍(作家)笔下作品中的人物祥子。
7.《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实在太慢了”。
04 语言运用8.(天津中考)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