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可以更好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及企业制定信用条件的合理性。
另一表现形式: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计算期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说明:①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是指企业自商品或产品销售开始至应收账款收回为止所需经历的天数。
②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的越快,企业资金被其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主要聚焦于企业的未来。
(六)根据分析结论做出决策
形成财务分析的结论后,根据结论做出恰当的投资、授信决策。
§13-2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一)概念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数量差异,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
计划指标是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
(二)意义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2.财务分析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3.财务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运用资金是否有效是决定企业经营水平的前提。
营运能力的大小对企业获利能力的持续增长与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决定性影响。
③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账款在内,但应为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值。
④如果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性比较大,应尽可能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例如按每月应收账款余额来计算其平均占用额。
⑤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上的对应。
举例:见教材P324【例13-1】
(2)存货周转率
(四)同一指标横向对比
指同一指标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一般是用本企业与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相比;
采用同一指标横向对比,有利于揭示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差距。
(五)注意事项
1.实际指标要与所对比的指标的计算口径保持一致。
2.实际指标与所对比的指标的时间期限要一致。
3.实际指标与所对比指标的计算方法必须一致,而且影响指标的各因素内容也需一致。
2.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清偿能力或保证程度。
清偿能力的分析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的重要内容。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和使企业的资金增值的能力。
盈利是企业经营理财的核心,盈利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志。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积累资金或向外界筹资来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四)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的会计报表。
(五)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这种方法比前述两种方法能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利于分析企业的耗费水平和盈利水平。
(三)趋势分析的注意事项
应掌握分析的重点,对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用于进行比较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要将偶发性项目的影响剔除,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五)对比的标准
1.目标标准——又称为预定标准,是企业自身制定的要求财务工作在某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预算指标、设计指标、定额指标、理论指标等。
2.历史标准——是本企业在过去经营中实际完成的数据,是企业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
如:上期实际、上年同期实际、历史先进水平及有典型意义的时期实际水平等。
3.行业标准——是本行业内同类企业已经达到的水平(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
具体对比使用时须注意对比项目的相关性、对比口径的一致性和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1)方法:
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基数1,再计算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2)特点:
既可以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四)注意事项
1.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2.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原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3.连环替代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必须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结果;
通过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可以说明企业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程度。
如果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未达到计划指标而产生差异,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三)同一指标纵向对比
即同一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对比,一般是用本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对比。
历史指标的具体运用方式:期末与期初对比;与历史同期对比;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采用历史标准有利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差距。
4.因素分析法的前提条件有一定的假定性,在采用此法分析时,财务人员应力求使这种假定合乎逻辑,否则会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四、趋势分析法
(一)概念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若干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二)趋势分析法的三种比较方式
(二)计算程序
1.分解某项综合指标的各项构成因素;
2.确定各项因素的排列顺序;
3.按排定的顺序和各项因素的基数进行计算;
4.顺序将前面那项因素的基数替换成实际数,计算出替换后的结果,与前一次替换后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影响程度,直至替换完毕;
5.计算出各项因素影响程度之和,与该项综合性指标的差异总额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比,核对是否相符。
企业的发展能力最终取决于其获利能力,获利能力越大,发展的潜力也越大。
5.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依据——常用的各种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4.公认标准——是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人们共同接受,达到约定俗成程度的某些标准。
如: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流动比率,应以2∶1比较稳妥,此2∶1即为公认标准。
三、因素分析法
(一)概念
因素分析法:也称连环替代法,是将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分解为各项构成因素,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分析各项因素对这一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二、比率分析法
(一)概念
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比率分析类别
1.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项经济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
结构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总体数额
利用结构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部分形成与安排的合理性,以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它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产、销等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销货成本是指销售进价成本或销售制造成本,其数额来自利润表。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六)其他财务报告资料
三、财务分析的程序
(一)明确分析目的
一般目的是解读财务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不同的财务报表用户因其利益关系不同,他们所需要决策分析的具体目标也不同。
(二)搜集有关的各项重要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企业所在行业的资料、有关宏观经济环境的相关资料等。
(三)会计政策分析
=计算期天数×平均存货余额÷销货成本
通过分析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恰当性,就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对其经营活动的扭曲程度做出一个评估,进而通过重新调整有关会计数据来尽可能地消除不适当会计政策对其经营活动的歪曲反映。
(四)财务报表分析
目的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现在、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
(五)前景预测与分析
§13 财务分析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掌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及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的内容;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理解财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财务分析的程序和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13-1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概念
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所进行的剖析和评价,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2.会计报表的比较
(1)方法:
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变动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
(2)比较内容:
包括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
(3)注意事项:
比较时,既要计算出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绝对额,又要计算出其增减变动的相对数。
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
其中: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该指标的作用
1)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2)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大,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时还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1)方法:
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的重要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2)比较指标
①定基动态比率——是将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基期数额(通常以计算期期初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②环比动态比率——是以计算期的前一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应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发生的原因。
§13-3 财务指标分析
一、营运能力分析
(一)概念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
(二)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利用相关比率指标,可以考察有联系的相关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企业运营活动能够顺畅进行。
(三)比率分析法的优点:
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分析,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
(四)注意事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1)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对比无意义。
(2)在构成比率指标中,部分指标必须是总体指标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3)在效率比率指标中,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因果关系
(4)在相关比率指标中,两个对比指标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在计算时间、范围、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方面要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
(三)各项因素的排序原则
如果既有数量因素,又有质量因素,数量因素排列在先,质量因素排列在后;
如果既有实物数量因素,又有价值数量因素,实物数量因素排列在先,价值数量因素排列在后;
如果都是数量因素,或者都是质量因素,那么应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排列在先,次要因素排列在后。
举例:见教材P321例题
2.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指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