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一、起动系线路检测1.检查电池是否充足。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电压在规定范围内。
2.检查起动机。
使用万用表检查起动机绕组的电阻,确保绕组没有短路或开路。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
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触点的开闭状态,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
4.检查起动开关。
检查起动开关接触点是否正常,确保起动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起动机。
二、故障诊断1.电池电压过低。
若电池电压低于规定范围,可能是电池老化或者充电系统故障导致的。
2.起动机无响应。
若起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起动机本身故障或者起动信号传递故障。
3.起动机转速过慢。
若起动机转速明显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起动机磨损或者绕组故障导致的。
4.启动困难。
若车辆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故障或者供油系统故障。
三、故障处理1.更换电池。
若电池性能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2.维修或更换起动机。
若起动机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修起动继电器。
若继电器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检修起动开关。
若起动开关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起动系线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提高他们对车辆维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如果起动困难或无法启动,需要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点火线圈故障、点火塞磨损或供油系统压力不足。
6. 检查电路连接。
有时起动问题可能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或者接地问题导致的,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线路的连接情况,保证线路通畅。
7. 检查起动信号。
有些车辆可能会因为起动信号传递不了而无法启动,需要检查起动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特别是在起动开关、继电器和起动机之间的信号传递链路。
故障处理:1. 如果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先尝试通过充电来恢复电池容量,若容量无法恢复则需要更换新电池。
2. 如果起动机无响应,需要检查起动机的电源接线及地线,确保连接良好,同时检查起动机绕组和触点状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3.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汽车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3.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视觉检测、仪器检测、无损检测。
3. 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维护。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实践: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3. 学会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测功机、排放分析仪等。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
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任课教师:曾凡灵职称:讲师授课班级:汽修1421/1422使用教材:汽车检测技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二年九月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项目六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回顾、案例介绍、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知识储备,需要回顾的内容1.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组成:传感器、发动机控制电脑(ECU)、点火器(有些发动机无点火器,点火控制电路在ECU内)、点火线圈、配电器等。
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类型(1)有分电器点火系统(2)无分电器点火系统(3)直接点火系统(DIS)3.丰田凌志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特点丰田凌志LS400上采用1UZ-FE型V8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分电器点火系,主要由ECU、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和蓄电池等组成。
其电路原理所示。
该款凌志轿车发动机设有二组独立的点火机构,一组为1、3、5、7气缸进行点火,另一组为2、4、6、8气缸进行点火,点火顺序为1-8-4-3-6-5-7-2。
一、点火系基础检测1.点火系检测流程图2.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1)中央高压线试火1)从分电器上拔下中央高压线,将高压线端接在备用火花塞上,将火花塞抵在缸体上;或将高压线插好,并将正时灯感应钳夹在高压线上。
2)起动发动机,观察火花塞是否跳火(正时灯是否闪亮)。
项目七1)初始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是原始设定的,又称固定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一般为上止点前5°~10°。
2)基本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是电脑根据主要因素确定的点火提前角。
3)修正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是电脑根据其他因素对点火提前角进行的修正。
第二节1.点火正时的检测(1)点火正时检测原理在发动机曲轴带轮或飞轮上都刻有正时标记“0”,在与其相邻的机壳上也有相应的标记。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任务一汽车检测技术概论教案1
2) 根据柴油机的燃烧规律,采用了增压技术。力求做到:污染少,质量轻,噪声小,从而出现了电子控制燃料供给系统。
3) 高速公路的发展,使车速提高,促进了汽车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安全性能的提高:制动系统加制动力调节装置和电子防抱死系统,防碰撞系统,自动调节悬架。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车速的提高,空气阻力的下降。电子计算机应用到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和。
到1950年,汽车产品性能趋于完善,机构趋于成熟,已经成为系列。我们讲的汽车的传统结构就是指50年代的汽车结构。
4、汽车技术的进步时期 (1950—至今)
50年代出现了高速公路,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再发展,且和其它学科紧密结合,如:
电子学科,人体工程学科,非金属材料等,并应用于汽车技术中。
几个大的技术突破:
70年代,由于中东战争,出现了石油危机。油价的上升,人们关心的是省油,价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率先推出了省油型,小排量汽车,并占领了美国市场,而且日本国汽车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次之。并且,出现了代用燃料:甲醇,氢气,天然气,太阳能,电动汽车等。
由于汽车中越来越多地引进微处理机,传感器,执行器,汽车结构由单一的机械系统转变为机—电—仪一体化系统,并逐步具有人工智能。汽车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3、室外道路试验
汽车产品最终都要交到用户手中到不同气候、不同交通状况地地区、不同道路条件地各种路面上去行驶。欲想汽车的各项性能全面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就必须到实际的道路上进行考核。因此,任何一种新开发出来的汽车产品都必须要经历室内的台架试验、汽车试验场试验及室外道路试验这一复杂的试验过程。
按试验对象分类
4、掌握汽车检测及诊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特别是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和诊断周期的概念及其选择和确定方法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术语解释(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一级,完好车:行车行驶到第一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和第二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以前,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平稳,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废气排放、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在运行中无任何保留条件。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2004 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三级,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代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
四级,停驶车: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分:局部故障—汽车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即降低了使用性能的故障。
完全故障—汽车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行驶的故障(4)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与判断。
第二章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2 )诊断参数:间接测量。
如点火、制动、侧滑、缸压、串气量等根据参数的性质分:(2)伴随过程参数定义—是伴随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的一些可测量。
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
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
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得。
(理解)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定义—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试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2)单值性定义—是指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从开始值变化到终了值的范围内,诊断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限值。
(3)稳定性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记)(4)信息性定义—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6优点:所用仪器轻便,测功速度快,方法简单,用小巧的无负荷测功仪就车检测即可。
对于汽车使用单位.经常需要在不解体条件下进行就车试验测定发动机功率。
缺点是测功精度较低。
二、无负荷测功原理及测试方案☐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发动机性能参数数值随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
☐速度特性:节气门开度一定,发动机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按测功原理,无负荷测功可分为两类:1. 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
1、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发动机有效转矩与角加速度间的关系为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根据动能原理,发动机无负荷加速过程中,其动能增量等于发动机所作的功。
即上式表明,加速过程中,发动机在某一转速范围n1~n2内的平均功率与加速时间成反比。
这样,测某转速范围的平均功率,实质上就成为测定该转速范围加速时间的问题。
n1—n2加速时间越长,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小dtdnn C P e ⋅⋅=1TJ T A P em ∆-⋅⋅=∆=212221ωωTC P em ∆=210003021212222n n J C -⋅⎪⎭⎫ ⎝⎛⋅=πn1—n2加速时间越短,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大无负荷测功仪按其测功原理可分为两种测试方案:测瞬时加速度方案和测加速时间方案。
1.测瞬时加速度方案是一种通过测量加速过程中某一转速的加速度从而获得瞬时功率仪器方案。
按这一方案设计的仪器,由传感器、脉冲整形装置、时间信号发生器、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转换分析器、转换开关、功率指示表、转速表和电源等组成.其方框图如图所示。
图测瞬时加速度方案的框图1. 传感器;2. 整形装置;3. 时间信号发生器;4. 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5. 转速分析器;电磁感应式传感器装在离合器壳体上的一个特制的加工孔内,与飞轮齿圈气缸压缩压力的波动引起了起动机起动工作电流的波动,电流波动的峰值与气缸压缩压力成正比。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相关问题。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分组操作汽车检测设备。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的了解。
进行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
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课时
3
序号
4
授课班级
汽修057
日期
06-09-21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课题
发动机怠速不良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怠速不良的故障现象。
2、 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分析。
3、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步骤 。
要求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2、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分析。
3、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 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 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 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 障。
作业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复习
汽车故障、故障诊断的概念、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 。
提问
1、如何检测供给系故本次课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 学习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分析总结故障原因, 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作业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木知识,学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诊断参数和正确使用汽不检测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全面讲述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和汽车整车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整车的检测与诊断的慕木知识和职业技能。
3、通过实训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学会汽车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
4、培养学生观察汽年常见故障现象的能力,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和故障形成的原因,准确査找故障的部位并给予排除;5、使学生熟知汽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规定,为职业岗位提供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本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1、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计划;2、G 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汽车借后技术服务企业对汽车检测诊断的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
3、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专业教学计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及以职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需要为依拥而设定的。
前导课程:在开设该门课程Z前,学生必须通过《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与设备》、《汽不维护与保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支撑;在修课程:并为后续《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和《汽千维修质量检验》等课程打下基础。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1.2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1.3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2.1 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2.2 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检测2.3 发动机转速和排放的检测第三章:车辆制动性能检测3.1 车辆制动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3.2 车辆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3.3 车辆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四章:车辆操控性能检测4.1 车辆操控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4.2 车辆操控稳定性的检测方法4.3 车辆操控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五章:车辆舒适性检测5.1 车辆舒适性检测的意义和目的5.2 车辆座椅和悬挂的检测5.3 车辆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第六章:车辆行驶性能检测6.1 车辆行驶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6.2 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检测方法6.3 车辆行驶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七章:车辆噪音检测7.1 车辆噪音检测的意义和目的7.2 车辆内部和外部噪音的检测方法7.3 车辆噪音的评价指标和控制措施第八章:车辆灯光检测8.1 车辆灯光检测的意义和目的8.2 车辆前照灯、转向灯和尾灯的检测方法8.3 车辆灯光性能的评价指标第九章:车辆安全性能检测9.1 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的意义和目的9.2 车辆制动系统、安全带和气囊的检测方法9.3 车辆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第十章: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检测10.1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检测的意义和目的10.2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10.3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故障诊断第十一章:车辆综合性能检测11.1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概念与意义11.2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流程与方法11.3 车辆综合性能评价与改进措施第十二章: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1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与分类12.2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方法12.3 汽车检测设备的选择、维护与更新第十三章:汽车检测标准与法规13.1 汽车检测标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3.2 我国汽车检测法规与政策解读13.3 汽车检测标准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化第十四章:汽车检测技术发展与创新14.1 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概述14.2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技术与发展14.3 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创新与未来趋势第十五章:汽车检测实践与案例分析15.1 汽车检测实践操作流程与技巧15.2 典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案例15.3 汽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分为十五个章节。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项目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项目二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2.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发动机失速和喘抖的故障诊断与排除5.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发动机燃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7.发动机机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8.发动机异常声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8个任务,安排32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异常声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难点1.熟悉发动机燃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掌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一、排除疑难故障的基本要求1.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排除故障的基础①没有故障码输出,不能说明电控系统肯定无故障。
②更换故障码所指示的电子元件,不一定能排除电控系统的故障。
③故障码有显示,不一定故障码所指系统必定有故障。
④电控发动机的故障不一定都是电控系统引起的。
⑤电控发动机的插接件不能随便拔。
2.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①应使用正确的检测工具检查点火系统有无高压火。
②检修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之前必须卸压。
③对电控车进行电焊作业或车身烤漆时,必须拆下电脑ECUo④没有读取故障码前,不允许拆除蓄电池连接线。
⑤检修燃油系统前,必须先拆蓄电池的连接线或熔丝。
⑥在检修或更换新旧汽油泵时,不允许在空气中通电进行运转试验。
⑦电控发动机的ECU不适宜用换新的方法來鉴别其好坏。
⑧点火开关处于接通位置时,不允许拆除蓄电池连接线和与蓄电池电压相同的电气装置的导线。
⑨不是所有的电控车,都是采用拆除蓄电池连接线的方法來消除故障码的。
⑩检测汽缸压力,应断开点火系统电源和燃油泵电源。
二、排除疑难故障的基本思路1.故障的确认①一般低挡车的ECU不能监测不工作的点火线圈、污染或损坏的火花塞以及高压线断芯而引起的高压点火电路的故障。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1.3汽车诊断的方法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1-2学时 概述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一组织教学(课前)二课堂新授(课上)在腾讯课堂下发课堂邀请码,组织学生,清查人数一、课程铺垫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是指在整车不解体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汽车应用技术,它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检测技术,也可统称为汽车诊断技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的影响,其技术状况将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变化,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将逐渐或迅速下降,排气污染和噪声加剧。
研究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定期检测汽车的使用性能,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出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就成为汽车使用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关键,也是汽车使用技术的中心环节。
二、视频学习故障灯的含义并回答问题1、ABS故障指示灯在汽车点亮,2-3秒后熄灭代表什么情况A、ABS系统正常B、ABS系统存在故障C、需要用解码仪检测2、下列图标表示发动机故障的是:A、B、C、D、针对学生问题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概要(一)术语解释(1)汽车故障是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2)汽车故障诊断是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的条件下,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而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3)故障现象是故障的具体表现。
(4)汽车检测是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5)汽车技术状况是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的综登录腾讯课堂学生利用腾讯课堂,线上听老师对讲解,准备发言。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学生利用腾讯课堂,线上听老师对讲解,准备发言。
10min10min10min8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单元标题:
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
课堂类别:实验
教学目标:
1、掌握制动系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制动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难点:
检测结果的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训
教案正页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汽车制动力检测是车辆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实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熟悉国家标准。
二、实习内容
汽车总制动力及左右轮制动力差;悬架性能检测。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
汽车制动力检验台;悬架试验台;汽车一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控制部分的操作
1.1使用前打开电源,预热30分钟。
1.2首先进入汽车检测。
1.3从系统设置中选取手动和自动。
从检测设置中设置要检测的项目。
1.4车辆登路,并输入车辆的信息。
1.5点击汽车检测,进入车辆检测状态。
2.操作步骤
首先在轴重试验台上称出轴中,称完轴重后进行悬架性能检测;然后把车开到试验台上,降下托板。
让滚筒转起来,这时首先采集车轮的阻滞力。
然后
踩制动,当左右轮的制动力之和大于500N时,控制中心自动采集制动力的大小,然后3秒钟电机停转,测试结束。
五、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密切观察汽车运行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检测。
六、实验报告:
1.原理概述。
2.实验内容及步骤。
3.数据记录及处理。
4.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第14讲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单元标题:
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课堂类别: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车轮定位的检测
掌握车轮不平衡的检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车轮定位的检测
车轮不平衡的检测
难点:
车轮定位的检测
车轮不平衡的检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2.教学手段:理论
教案正页
一、四轮定位仪
(1)四轮定位仪的结构
主机
传感器机头
通信系统
机械部分
(2)原理
各传感器机头通过轮夹与汽车轮辋相连,其四轮定位参数信息由四个传感器机头的各种传感器来反映,即确定车轮的定位参数。
各传感器机头检测的参数,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并由主机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诊断。
(3)使用方法
检测前的准备
打开设备电源,启动电脑
点击车型选定,进入下一层菜单
偏心补偿
按显示器界面提示,逐项检测与调整
(4)检测标准及检测分析
车轮定位值的大小是根据汽车的设计要求确定的,不同的车型其值有所不同。
因此,汽车车轮定位的检测标准应是该车技术条件规定的车轮定位参数值。
检测时各车轮定位参数应符合标准。
前轮定位分析
前轮前束
前轮前束超标,则容易导致车轮侧滑,轮胎磨损加剧。
当前轮前束超标时,应对其进行调整。
前轮外倾
前轮外倾角超标,易使车轮侧滑,导致轮胎的快速磨损及转向拉力,影响安全行车。
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角
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过大,则易导致汽车转向沉重、转向轮回正过猛;而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过小,则不利于转向轮的自动回正。
后轮定位分析
后轮前束
后轮前束值过小,对于前轮驱动车辆,后轮容易出现前张现象;后轮前束值过大,则汽车在正常行驶时,特别是在满载行驶时,难以与后轮运动外倾角相匹配,后轮侧滑严重。
后轮外倾
后轮外倾角过大,对于前轮驱动车辆,难以抵消汽车高速行驶且驱动力较大时后轮出现的负前束;若后轮外倾角过小,则对于采用独立后悬架的车辆,其后轮运动的负外倾角将会很大。
这些均会导致后轮外倾与后轮前束不匹配,造成轮胎磨损严重,汽车行驶性能和操纵性能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