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复习新重点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①“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②“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③“‘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④“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⑤“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⑥“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⑦“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⑧“‘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

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1、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

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

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小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重要管理手段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9、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规划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设计政策方案。

决策者对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决策的内容一般涉及原则和操作两个层面,原则层面是指政策目标的确立,操作层面是指政策方案的设计。

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

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各章重点问题部分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各章重点问题部分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基本掌握,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概论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避免对“价值”一词过于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小抄【完整版】

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小抄【完整版】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2、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3。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4。

头脑风暴法是——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F*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5.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管理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6.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7.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8.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9.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Scott)和彼德G.W.基思(Peter G.W.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

【2024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2024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第一章导论一、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1.利益选择2.利益综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二)超前性;(三)层次性;(四)多样性;(五)合法性。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

五、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一)政策问题;(二)政策目标;(三)政策方案;(四)政策模型;(五)政策资源;(六)政策评价标准;(七)政策效果;(八)政策环境;(九)政策信息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二、核心主体:(一)立法机关;(二)行政机关;(三)司法机关;(四)(执)政党。

三、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四、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五、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公共政策的对象、性质、理论与方法等问题得到详尽论证,使公共政策趋于完善而形成的传统被称为()。

A 拉斯韦尔—拉纳传统B 拉斯韦尔—德洛尔传统C 德洛尔—林德布罗姆传统D林德布罗姆—安德森传统2、从协调方式的角度出发,按照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A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B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C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D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治安政策、社会保障政策3、西方国家所谓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大众传媒4、宣布在多数票投票规则下,投票悖论无法避免,公共决策无法保证民主性的定理是()。

A帕累托定理 B博尔达定理 C孔多赛定理 D阿罗不可能定理5、研究途径从政策工具本身转向政策系统、政策网络、决策系统和执行过程的是:()。

A工具主义 B过程主义 C权变主义 D建构主义6、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

A政治领袖 B政治组织 C代议制 D大众传播媒介7、政策执行中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是()。

A坚持政策的原则性 B灵活运用政策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E解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矛盾8、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所作的分析。

A效果 B过程 C方案 D目标9、政策控制最为主要的一种形式是()。

A间接控制 B直接控制 C前馈控制 D反馈控制10、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政策终结的真实原因是()。

A财政困难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行政管理理论的变化 D政策系统自我更新的特性11、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是()A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进展》B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C林德布洛姆的《政策分析》 D安德森的《公共决策》12、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这种本质是由()决定的。

A政策的社会环境 B国家职能的两重性C国家民主制度 D政治家的道德品质13、西方政策失误以及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是:()A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党派之间政策主张出现矛盾;B总统在进行立法和政策领导方面的权威过于强大;C迎合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D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原则行事。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

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利益选择: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可简称为“利益整合”。

利益分配:由于政策实施后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

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公共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增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在社会中提出特定要求,具有共同态度的集团。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政策主体能力: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改变环境的有效程度,表征着政府在适应和改变环境方面的程度。

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国开机考《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第4套

国开机考《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第4套

国开机考《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社会组织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B. 权力C. 公共D. 权威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A.公共政策主体B. 公共政策客体C. 非官方决策主体D. 执政党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公民B. 非政府组织C. 利益集团D. 大众传媒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A. 公共政策客体B. 目标群体C. 思想库D. 政策目标6.( A)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A. 公共政策环境B. 全球化C. 国际化D. 信息化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A. 传统习俗文化B. 政治文化C. 精英文化D. 普通文化水平8.荷兰经济学家( 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 罗威C. 林布隆D. 科臣9.(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 强制C. 管制D. 限制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 《理解公共政策》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B. 政策议程C. 政策目标D. 政策对象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简答题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接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2)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3)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还有主次之分(4)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导向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3)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 3、哪些人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1)政策问题。

(2)政策目标。

(3)政策方案。

(4)。

模型。

(5)资源。

(6)评价标准.(7)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概念:
1、思想库
2、复杂动态性
3、志愿失灵
4、公共政策终止
5、公共政策主体
6、目标群体
7、精英决策模型
8、利益选择
9、公民
10、立法机关
11、社会问题
12、国内政策环境
13、政治制度
14、全体一致规则
15、公共政策
16、补贴
17、文化环境
18、政府管制
19、大众传媒
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2、如何理解全球化。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5、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6、政策执行的特征。

7、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8、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9、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10、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1、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2、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

13、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14、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1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6、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两大特征。

17、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

18、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9、利益的内涵。

20、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1、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

22、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2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24、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25、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26、试论述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