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_张爽
船舶能源管理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船舶能源管理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船舶在海上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船舶行业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来实现能源管理、节能减排。
本文将介绍船舶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中的关键举措。
一、船舶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船舶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经济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船舶燃油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船舶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航运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船舶能源管理的实施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贡献。
2.提高船舶竞争力:船舶能源管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船舶的竞争力。
航运公司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举措,不仅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降低造船和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份额。
3.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船舶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都有一定的法规要求。
通过船舶能源管理,航运公司可以确保其船舶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要求,降低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船舶能源管理的关键举措为实现船舶能源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以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举措:1.船舶设计与建造:通过优化船舶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可以降低船舶的燃油消耗。
采用轻量化材料、改进船体结构和提高船舶的航行性能等措施,可以减少船舶的阻力和波浪阻力,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2.船舶维护与管理:加强船舶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检修和更换设备,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船舶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3.航行路线优化:通过优化航行路线和航速,减少船舶的航程和航速变化,可以降低燃油消耗。
利用现代导航系统、天气预报和海底测量数据,可以选择更加经济和环保的航线,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影响。
船舶节能减排的意义
船舶节能减排的意义摘要:本文介绍了船舶废气造成空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了船舶废气排放的特点,并从船舶节能方面减少船舶废气排放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方法,对未来船舶废气排放形势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空气污染节能减排船舶废气引言船舶节能的关键是节能船型的优化设计。
在满足船舶使用的条件下,优化船体线型设计与船型,使船舶阻力最小,选用耗油量小的主机,使总体协调匹配,达到船、机、桨、舵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船舶的推进效率,减少运营费用。
船舶节能已成为世界各国造船界和航运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他关系到节约燃料资源和费用、环境保护以及船舶运营经济效益等问题。
为此,国内外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点研究,我国还颁布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船舶燃料费用呈显著增高趋势,占船舶航运运营总费用开支成本的比例颇大。
据统计,油船约占60%,散货船约占50%,定期客货船约占35%,小型运输船也占25%~30%。
因此,船舶节能极其重要,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全球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的现状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人大气中,呈现出足够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且因此而危害人体的健康、舒适感和环境。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大气污染问题,例如运输散装煤灰、水泥的船舶在港口装卸、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运输散装化学品、油气的船舶发生的化学品和油气蒸汽泄漏。
船舶发动机以及锅炉等设备燃烧燃料后排放的废气,因其排放量大,持续时间长,随着船舶的航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的流动污染源。
据统计,世界各地超过100总吨的已登记的52000多艘民用船舶,每年耗用燃油约5亿吨,燃油燃烧每年释放出约16亿吨CO2和3000多万吨SO2。
二、防止空气污染的背景防止船舶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最先在1973年MARPOL公约中被正式提出,但是当时没被采纳。
同时,船舶对空气的污染在各个领域被大家广泛讨论,1972-1977年多项研究证实SOX,NO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他们可以在很远的范围里传播,影响广泛。
航运业减排征途
2018.6 CHINA SHIP SURVEY 中国船检23航运业减排征途液化天然气是否最适合减排战略长期实施?航运企业与相关行业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本刊记者 赵 博这项有约束力的初步减排战略的核心,在于首次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
这意味着航运业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探求最优减排方式,以确保在规定时间之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减排目标。
摸索有效方式从当前来看,船用燃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而LNG动力船更是时下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的单位运输成本(标准箱×海里)较低,且与使用船用重油相比,至多降低2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可减少约99%的硫化物排放和细颗粒物排放,以及85%的氮氧化物排放。
如果以达飞轮船在建的使用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22000TEU型集装箱船为例,船舶EEDI也有约20%的提升。
因此,利用液化天然气作为船舶主要动力源的方式被业界广泛接受。
一组直观的数字也从侧面说明了业界对于液化天然气动力的追捧。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约228艘LNG动力船在役或在建,此外,还有约114艘LNG-Ready船在建阶段就已为改为LNG 动力做好了准备。
有业内人士判断,尽管当前全球只有约0.2%的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动力,但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初步减排战略的推进,短期内,液化天然气动力会成为航运企业优先选择的对象。
然其之所以被认为只是一个“短期内优先选择的对象”,在于液化天然气的成分组成并非能够完全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系副教授李川指出:“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氮,在开采和使用时,难免会有甲烷溢出,这些分子的原子构成意味着该物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些都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成分。
”特里斯坦·史密斯也表示,航运企业应谨慎考虑液化天然气是否能从根本上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量。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运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之一。
与此海运业也成为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的3%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如何减少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性问题,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1.1 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船舶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船舶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1.12亿吨,而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排放物不仅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运业是全球性的行业,船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因此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更加困难。
海运业的船舶多为大型货轮和油轮,燃烧大量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更为集中和密集。
海上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监管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难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时监测和管控。
海运业的利润和成本约束使得船东和船企在减排方面缺乏积极性,减排的技术投入和成本过高成为了制约减排行动的主要原因。
2.1技术改进技术改进是减少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新技术在船舶设计和动力系统方面得到了应用,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船舶尾气净化装置的应用、船舶节能技术的推广等。
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2.2 政策和法规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对于减少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当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更为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惩罚机制,促使船东和船企主动采取减排措施。
2.3 国际合作由于海运业是全球性的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水运工程减碳减排方案最新
水运工程减碳减排方案最新一、水运工程碳排放及影响水运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水运工程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消耗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造成了污染。
另外,船舶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其他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物质,对水质和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水运工程的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2. 水质污染: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气体和颗粒物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3. 土壤污染:船舶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
二、水运工程减碳减排的现状针对水运工程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问题,国内外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1. 减少燃料消耗:采用新型节能环保船舶,改善船舶设计,提高船舶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2. 清洁燃料使用:采用LNG、电动船舶等清洁能源,减少燃料的含硫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3. 污染物治理:对船舶排放的废气和废水进行治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4. 推动绿色航运:通过政策法规、科技支持和市场推动等手段,推动绿色航运的发展,减少航运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运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提出相应的减碳减排方案,以减少水运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水运工程减碳减排方案为了减少水运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针对水运工程减碳减排的方案,包括技术、政策、管理等多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1. 技术方面(1)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加大清洁能源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包括LNG、电动船舶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减少燃料的消耗和排放;(2)提高航行效率:优化航线规划,提高航行效率,减少航行时间和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3)推进船舶节能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改善船舶设计,提高船舶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我国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加快了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步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硬性要求。
而船舶又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大户之一,所以,节能减排是船舶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我国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管理对策展开了探讨。
标签:船舶;节能减排;现状;管理对策1、船舶节能减排的必要性船舶节能减排是我国航运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航运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最突出的目的,这就要求航速和油耗关系保持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所以航运业无形之中增大了社会责任和环境压力。
航运业在营运时,要结合航运的线路和实际情况,对船舶的运行情况和相关参数进行记录,最终得出实际的能源消耗量,为节能减排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使我国航运业的发展道路更加顺利。
另一方面,船舶节能减排是我国法律法规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保护提出的强制性要求。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方面,向全世界明确了态度,国务院确定了节能减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关计划和方案,所以说船舶业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在环境保护和能源保护方面有着一致的战略目标。
2、我国当前船舶节能减排现状以及不足虽然我国船舶节能减排工作一直处于持续的努力中,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1)在我国,节能减排在航运行业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
相关的管理体制没能完善起来,法律法规也并不健全,目前尚没有科学完整的节能减排标准以及具体的规划方案,一切都在摸索阶段。
相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保障支撑水平都还有待提高。
(2)虽然我国船运事业蓬勃发展,造船能力不断提高,但比较欧美等国际市场造船业发达的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投资少,研发环境低迷,很多技术还只能依赖进口。
我国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开展绿色船舶节能减排研究,对于国际标准的制定要积极的参与,以改变我国船舶行业在标准规范领域一直处于跟进的状态。
船舶节能减排工作报告
船舶节能减排工作报告一、引言船舶作为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的重要工具,不仅承担着货物和人员运输的任务,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船舶节能减排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船舶节能减排的现状、挑战和应对措施,以及相关政策和技术的推广情况。
二、船舶节能减排的现状1. 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物。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2%。
2. 船舶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改进船舶设计、提高航速效率、使用清洁燃料和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等。
其中,改进船舶设计和提高航速效率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三、船舶节能减排的挑战1. 船舶的设计和建造周期较长,船舶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导致旧船舶的能效较低。
同时,船舶运营过程中的意外和损耗也会导致能效下降。
2. 船舶的航行环境复杂多变,包括海况、天气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船舶的能效和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船舶运输行业的竞争激烈,船东普遍关注成本控制,对节能减排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四、船舶节能减排的应对措施1.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船舶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提供财务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船舶更新换代。
2. 船舶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船舶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减少运营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排放。
3. 加强航行环境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做好船舶的航行计划,避免恶劣环境对船舶能效的影响。
4. 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液化天然气(LNG)和低硫燃料油等,减少船舶的空气污染排放。
5.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船舶设计的创新,提高船舶的能效和排放控制技术。
五、船舶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的推广情况1.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关于防止船舶污染的国际公约》和《船舶能效管理规则》,要求成员国减少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船舶能效。
2. 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船舶节能减排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和减排排放标准等,鼓励船舶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船舶行业的船舶排放减排与环保技术
船舶行业的船舶排放减排与环保技术船舶行业是全球贸易和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船舶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航运业开始积极推动船舶排放减排措施的实施,并不断研发和采用环保技术。
本文将探讨船舶行业的船舶排放减排情况以及相关的环保技术。
一、船舶排放减排情况1. 二氧化碳排放:船舶行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球总排放的约3%,且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船舶行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节油技术的应用、航速控制、船队现代化等。
2. 废气排放:船舶的废气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废气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直接污染,还会形成酸雨等间接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废气排放,船舶行业普遍采用低硫燃油,并且发展了新型废气处理系统,如排烟脱硫装置和废气净化系统。
3. 水污染:船舶的废水排放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港口和沿海地区。
船舶行业倡导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船舶废水过滤系统和油水分离装置,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船舶环保技术1. 清洁燃料技术:船舶行业正逐渐转向低碳清洁燃料的使用,如液化天然气(LNG),电力驱动等。
这些清洁燃料减少了废气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提高了燃油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2. 节能技术:船舶行业广泛采用了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优化航行路线、改进船舶设计、安装节能设备等,均是行业内推广的措施。
3. 智能管理系统:船舶的智能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和控制排放物的排放浓度,通过优化船舶运行指令、调整航速和航线等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物的释放。
4. 废物处理技术:为了减少船舶产生的废物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船舶行业研发了各种废物处理技术。
船舶上的废物分类处理系统和垃圾焚烧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废物的排放,实现循环利用。
从履行国际公约的角度谈我国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
和 建 立 准入 退 出机 制
按 照 法 律 规定 , 交通 运 输 部 负 责 组 织 制 定 营 运 船 舶 燃 料 消 耗 量 限 值 标 准
及 相 关 配 套措 施 和 实 施 方 案 。 标 准 必 该 须 充 分 考 虑 I 关 于 船 舶 二 氧 化碳 排 M0 放 指 数 等 方 面 的要 求 。 通过 在 典 型 水域 开 展 营 运船 舶 燃 料 消 耗 量 准 入 与 退 出 试 点 ,建 立 营 运 船 舶 燃 料 消 耗 检 测 体 系 , 立 经 济 补 偿 机 制 , 进 船 厂 切 实 建 促 强 化 节 能技 术 进 步 和创 新 , 强 对 高 耗 加 能 营 运船 舶 进 入运 输 市 场 的 源 头控 制 , 今 后 不 符 合 标 准 的 船 舶 退 出市 场 或 者
国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1 9 、9 7年 通 过 的 《 都 议 定 书 》 和 1 9 年 通 过 的 京 97
禁 止 如 被 污染 的包 装 材 料 、 氯 联 多
苯 ( C s 等 物 质 在 船上 焚 烧 。 PB) 此 附则 在 2 0 0 6年 8月 对 中 国 正 式 生 效 , 要求 中 国籍 国 际 业务 的船 舶 必 这 须 在设 备 和 技 术 上达 到 履 约 要 求 , 对 但
一
判 断 等 原 因 , 以 国家 作 为 统 计 基 础 的
舶 还 是 本 国运 输 船 舶 来 说 中 国 都 是 一 个 “ 气 桶 ” 这会 对 我 国的 环 境 带来 严 排 ,
重 的 污染 。
船舶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减排措施
船舶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减排措施一、船舶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成为全球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船舶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大型商用船只使用燃油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对海洋和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1. 气候变化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的气候变化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二氧化碳直接由商用船只排放到大气中。
2. 水质污染: 船只装载的燃油往往含有硫等有害物质,在燃料进行完全燃烧之前就被释放入海洋,导致水域酸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3. 空气质量受损: 船尾部分解耦合后的废气里含有一系列危险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二、船舶工业的减排措施为了应对船舶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和航运行业开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船舶排放和提高环保管理。
1. 引入低碳技术: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能源效率设计指标(EEDI),要求新建造的商用船只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燃油效率。
同时,利用先进的涡轮增压器和余热回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油消耗。
2. 使用清洁能源: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来供应部分电力需求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此外,开发氢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3. 船尾废气处理: 通过安装脱硫装置去除二氧化硫以及使用SCR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4. 正确处理垃圾与废水: 船只在长时间航行中产生大量垃圾与废水,因此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将废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后排放和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措施,是规范船只环保行为的重要手段。
5. 建立国际标准与监督体系: 通过建立严格、统一的国际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船舶和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地推动整个船舶工业朝着更环保方向发展。
三、全球合作与创新推动环境友好型船舶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展合作与创新。
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发展趋势
他诸 如气象定线 航线计 划等措施有效结合 以保证 船
、
,
供应 岸 电 的 国 际 标 准
,
,
一
,
些 港 口 也 已 经 开 始 提供 岸 电
。
舶 每个航 次 的燃 料 消耗 和 大 气 污 染 物排 放 最 小 化 同
。
但 是 应 当 注 意 到 这 种 措 施 能 否 实 现 实 质性 的 温 室 气 体 减排 取 决 于 岸 电能源 来 源
重庆维普
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发展趋势
张 爽
,
张 硕 慧
,
李 义 良
( 大连 海事大 学
国 际 海 事 公 约 研 究 中心
,
辽
宁
大连
1 160 2 6
)
摘 【
要 】 从 技 术 营运
、
、
市 场 3 方 面 介 绍 海 运 业 温 室 气体 减排 措 施 根 据 海 运 业 温 室 气 体 减
, ,
排 措 施 实施 对 象 方 式 和 进 程 预 测 海 运 业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发 展 趋 势 认 为 仅 针 对 本 国 或 者特 定 区 域
、
内 国 家的 船 舶 所 采 取 的 单边 行 动 并不 能从 根 本上 解决 问题 海运 业 温 室 气体 减排 问题 只 能 通 过 全
氮 氧化 物排 放 之 间 平 衡 的 前 提 下 提 高 能 源 效 率 因 此
,
海 运 业 温 室 气体 减 排措 施 :( 1 )根 据其 性 质 可 以 分 为 技 术 措 施 营 运 措 施 和 基 于 市 场 的 措 施 ;( 2 )根 据 其
、
对这 些 发 动机 再 进 行 改 进 并 不 合适
国际海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审议进程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20.774的新阶段。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IMO 近二十年来的热点和难点议题。
系统梳理IMO 框架下的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审议进程和主要成果,全面剖析初步战略通过后IMO 将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和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既是深入参与并着力引导全球性海运减排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工作,也能够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框架下的多边谈判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国际海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审议进程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规则和指导性文件,并于2018年4月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以下简称“初步战略”),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国际海运船舶零碳排放的愿景,开启了国际海运业应对气候变化大连海事大学 张 爽 浙江海事局赵颖磊 张琨琨 中国船级社 李 路绿色技术Green Technology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在全球气候议程中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演变为全球环境和政治问题并开启国际谈判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社会形成了以“公约”为核心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机制。
1992年“公约”旨在将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避免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造成过度干扰。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为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规定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量化减排责任和时间表。
鉴于国际航空和国际海运的行业特殊性,《京都议定书》第2.2条做出明确授权,要求相关方分别通过ICAO和IMO对这两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控。
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提出国家自主贡献,同时“自上而下”进行全球盘点、识别差距的治理体系,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船舶 温 室气 体 减 排 措 施及 对 我 国 的影 响分 析
张 爽 张硕 慧 李 义 良 , ,
(. 1 大连 海事 大学 国际海事公 约研 究 中心 , 宁 大连 1 6 2 ;2 河北 海事 局 , 辽 10 6 . 河北 秦皇 岛 0 6 0 ) 6 0 4
摘 要 : 候 变 暖 是 人 类 面 临 的 最 为严 重 的环 境 问题 之 一 。 由于 行 业 特 殊 性 ,联 合 国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其 《 气 《 及 京
都 议定 书 》 求 国 际航 行船 舶通 过 国 际海 事 组 织 (MO) 现 其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 回顾 了 国 际社 会 关 于 船 舶 温 室气 体 要 I 实
减排 的谈 判 进 程 , 绍 了 国 际海 运 业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的现 状 和 特 征 及 技 术 性 、 运 性 与基 于 市 场 的减 排 措 施 , 分 析 介 营 在 I MO对 船 舶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的立 法 进 展 及 其 可 能 对 我 国 造 船 业 、 运 业 、 才 需 求 等 方 面 造 成 的 影 响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航 人
K y t ot c l M O s m a n e te f r st e c a ie G H G m i son a c r i o t ha a t rs iso n o o Pr o o ,I i kig gr a fo t o r du e m rn e s i c o dng t hec r c e itc fi —
ZH A N G ua Sh ng , ZH A N G huo hu 。 L Yila S — i —i ng
( .I t r a i n lM a ii e Co e i s Re e r h Ce e 1 n e n to a rtm nv nton s a e nt r,Da in M a ii n v r iy, l a rtme U i e st
关于我国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对策的研究报告
关于我国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对策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现状1、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0.6℃,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欧洲的平均气温已经增加了0.9℃。
各项研究科学表明,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全球气温的急剧(相对于地球正常的变化规律)升高,已经影响到多数人的生活以及少数人的生存。
目前的共识是: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将继续增加1.4℃~5.8℃。
温室气体(GHG)是指具有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释放的长波(红外线)辐射,从而造成地层增温功能的气体。
现实生活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氧化亚氮(N20)、六氟化硫(SF6)、等,其中以二氧化氮(CO2)化氮(CO2)、甲烷(CH4)影响最大,约占60%。
最近40万年中,地球大气层中CO2的浓度一直保持在180~280ppm 之间,但从十九世纪人类开始使用矿物燃料以来,CO2浓度开始不断提高,短短100多年就上升到了今天的380ppm,而且目前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由于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人类还将继续使用矿物燃料,预计CO2浓度到2050年将会高达500ppm,到本世纪末甚至还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
2、相关国际公约对温室气体对减排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称UNFCCC,以下简称公约)。
该公约于同年在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
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中的CO2及其他“GHG”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另外,这些每年CO2合计排放量占全球A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量的增长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这些排放量。
而海运作为全
球贸易中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也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相当大的贡献。
海运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船的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燃料。
传统的船舶燃料主
要是石油,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这些气体通过排放到
大气中,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
为了减少海运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替代传统船舶燃料的一种可行方式是使用可再生能源。
使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装置作为船舶的动力源,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提高船舶的能源效率。
船舶的能源效率与其燃料消耗成正比。
通过提高船舶的设
计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 合理规划航线和货物运输。
海运温室气体的排放与航线的长度和货物运输量有关。
通过合理规划航线,缩短航程,以及优化货物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推广碳中和技术。
碳中和技术通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其吸收相平衡,从而减少
全球的温室效应。
在海运领域,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或购买碳排放配额来实现碳中和。
中国于2023年全面实施船舶温室气体短
2022年12月23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安全与合作”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论坛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并宣布中国将于2023年全面实施船舶温室气体短期减排措施“国际航运碳强度规则”。
上海海事局局长谢群威表示,航运绿色低碳智能是加中国于2023年全面实施船舶
温室气体短期减排措施
(EEXI)、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评级,以及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的温室气体减排短期措施,旨在从技术和营运两方面同时提高船舶能效,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普拉滕强调,到2050年航运业预计将承担至少50%零碳燃料的运输。
世界正在转向使用零排放的燃料,必须要果断采取行动,保证世界都可以。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概述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概述
张爽;张硕慧;李义良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文中分析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介绍了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张爽;张硕慧;李义良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6026;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6026;河北海事局,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国际海运船舶能效和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立法进程综述 [J], 张爽;韩佳霖
2.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应对建议 [J], 陈玮
3.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发展趋势 [J], 张爽;张硕慧;李义良
4.浅析欧盟航运MRV方案及市场减排措施对国际海运业的影响 [J], 李雯;王妮妮
5.国际海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审议进程 [J], 张爽;赵颖磊;张琨琨;李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2009年9月22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承诺将在2020年前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向世界展示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中国决心”。
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增长与其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增长相脱钩的承诺。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背景下,中国航运业又将如何应对?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
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约为430ppm二氧化碳当量,而这个数据在工业革命之前仅为280ppm。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已导致全球温度上升高于0.5℃,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全球温度还将在未来数十年中继续上升至少0.5℃。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尼古拉斯・斯恩特在其主持撰写的《斯恩特报告》中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会造成相当于全球GDP5%~20%的损失。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科学会议即第一次地球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一份宣言,首次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154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建立了基础。
1997年12月,UNFCCC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CO2等6种温室气体减排责任。
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即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
由于国际航空及海运的特殊性,《京都议定书》并未要求在国家报告中包含此项数据,而是请附件Ⅰ的国家通过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实现相关方面的减排。
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之际,2007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计划2009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
【精品】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
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摘要:当前全球航运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本文在国内外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大环境下,剖析了当前针对减少SOx、NOx、和碳排放普遍采取的措施,通过对当前船舶温室气体减排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的总结,从政府的角度,从技术措施、营运措施、市场机制几个方面给出了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1.引言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形势愈发严峻,航运业虽然相对友好,但也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的大户之一。
船舶排放的废气主要有:CO2、CH4、NOx、SOx ,其中船舶排放的CO2总量已超过许多《京都议定书》国家每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特别是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0%和25%。
另外,据2011年IMO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的CO2排放量将达到14亿吨。
报告预测,随着海运贸易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050年将会比2 0 0 7年增加150%~250%。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已经迫在眉睫。
2.国内外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国际法规日趋严格。
2008年l0月召开的MEPC第58次会议上提出将新造船CO2设计指数改为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它是用CO2排放量和货运能力的比值来表示船舶的能效。
EEDI的实施不仅可以带动绿色船舶发展,也对船型设计/推进系统/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NOx控制排放方面,MA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提出了三层标准,在2011年1月1日,IMO(国际海事组织)第二阶段(TierⅡ)已实施,最为严格的TierⅢ则要求:2016年1月1日以后建造的船舶安装的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必须在下列限制内:3.4g/KWh(n<130rpm);9×n(-0.2) g/K W h(130rpm?n<2000r pm);2.0g/ KWh (n≥2000rpm);根据MARPOL ANNEX VI REGULATION14 及其修正案的要求,全球的航行区域目前分为“一般海域”和排放控制海域(ECA),ECA包括波罗的海、北海到英吉利海峡南端连续海域/美国和加拿大从本国200n mile以内的海域等地。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性问题研究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增长,海运成为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海运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2-2.6%。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采取措施减少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目前,全球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CO2)。
虽然海运业相对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来说,单位运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较低,但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其总体排放量仍然相当可观。
为了降低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提升海运的船舶效率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海运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提升效率的技术措施。
例如,使用节油舵和节油螺旋桨等舱外技术,就能够减少船的阻力。
此外,装备船舶自动化系统、改进燃油控制系统等技术,也能够提高船的运行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柴油燃料。
尽管使用清洁能源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技术投入,但在长期视角下,其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将更有利于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一代的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氢燃料等已经在海运业中得到了应用,并且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最后,海运业还应加强规范和监管。
将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为一个规范标准,将有助于推动海运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创新。
同时,加强海运业的监管也会有助于推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
总之,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加强规范和监管,将有助于降低海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高的要求。比如, 气象定线、 确定经济航速、 船体 维护保养等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为基 础。如果 IM O 出台新的法律文件或者通过现有的 法律文件将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作为强制性 要求, 那么海员还应当全面掌握新公约、 规则的具体 要求。此外 , 了解船舶节能减排相关要求的船舶设 计和建造、 物流、 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是必不可 少的。
根据 IM O 于 2009 年发布的第二次温室气体研 究报 告, 2007 年国 际海运 温室气 体排放 量为 8. 7 亿 t, 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2. 7% ;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 施, 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 2050 年将会比 2007 年增加 150% ~ 250% 。 海运是能效较高的运输方式, 一般情况下 , 各种 船舶的能效都高于公路运输, 但是有些船舶的能效 却与某些铁路运输方式相差不大。比如, 滚装船是 海运形式中能效比较低的 , 其 CO2 排放量约为 30~ 70 g ( t 达到 20 g 1. 2 km) - 1 ; 而有些铁路运输方式的能效能够 (t km )
3
IM O 的审议进程
为了控制和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 1997 年, IM O 就通过了相关决议, 确定与 UNF CCC 体系开 展合作。 2000 年, IM O 发布了 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 , 对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 该报告于 2009 年进行了更新) 。2003 年, IMO 通 过决议 A. 963( 23) , 敦促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 M a rine Enviro nm ent Pro tection Com mitt ee, MEP C) 建立机制限制或减少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 2005 年 , IM O 散 发 了 通 函 M EPC/ Circ. 471 船舶 CO 2 排放指数自 愿试用临时导则 , 使 船舶经营人 可以对其船舶 在 CO 2 排放方 面的性 能进行 评估。 2009 年, M EPC 第 59 届会议通过了一揽子关于技 术性和营运性减排措施的导则文件, 并向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大会汇报了工作成果。 2010 年 , 日本、 挪 威和美国联合向 M EPC 第 60 届会议提交了将技术 和营运性减排措施纳入到 经 1978 年议定书修订的 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 M ARPOL ( Int er nat ional Convent ion fo r t he P revent ion of Po llut ion f rom Ship) 73/ 78 附则 VI 的草案文本, 拟分三个阶 段强制实施船舶温室气体排。该草案文本得到了多
- 1
左右。
排放特征
1. 2. 1 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不确定性 与发电厂、 炼油厂等陆源排放不同 , 船舶温室气 体排放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如 下几个方面: ( 1) 由于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 料的燃烧 , 所以无法明确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在何 地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 ( 2) 由于船舶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 , 对于同一条 船舶 , 如果所采取的营运方式不同或者发生变化, 则 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方也会不同 , 或者相应发生改 变, 因此以 国家 为基础的减排责任难以落实 , 而且 也容易导致责任规避。 ( 3) 船用燃油交易 方式灵活 , 交易量统计 难度 大, 会限制某些经济性的减排手段在海运领域的有 效实施。 1. 2. 2 船舶能源效率较高 尽管国际海运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不容忽视 , 但是相对于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 , 船舶的能源效率 很高。因此, 在采取减排措施时, 应避免造成海运货 物向陆运方式转移 , 否则这些措施虽然减少了船舶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但却可能在实际上增加全球排 放总量。
第 33 卷 第 3 期 2010 年 9 月
中
国航ຫໍສະໝຸດ 海N A V IGA T IO N OF CH IN A
V ol. 33 N o. 3 Sep. 2010
文章编号 : 1000- 4653( 2010) 03- 0069- 04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张 爽,
1
张硕慧 ,
1
李义良
2
71
数代表的支持, 并将在近期召开会间工作组进一步 审议 , 以期提交给 M EPC 第 61 届会议审议通过; 此 外, 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也被 M EPC 第 60 届会议 列为重点审议内容 , 具有代表性的十份建议案已交 给会间专家组审议 , 重点评估这些市场机制的可行 性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Marine GHG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Their Effects on China
ZH A N G S huang 1 , ZH A N G S huo -hui 1 , L I Yi- li ang 2 ( 1. Int ernat ional M arit ime Conventions Research Cent er, Dalian M arit ime U niv ersity , Dalian 116026, China; 2. H ebei M ar it ime Saf et y Adm inist rat ion,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2
2. 1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技术性减排措施
技术性减排措施包括船体优化、 推进器的选择、 发动机效率的提高、 使用岸电、 使用新能源和替代燃 料等。这些措施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船舶温室气体的 排放 , 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手段。 技术性减排措施对于新造船舶的减排效果非常
张
爽 , 等 :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张硕慧 ( 1956
70
中
国
航
海
2010 年第 3 期
1
1. 1
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特征
排放现状
显著, 理想条件下能够使减排率达到 30% ; 此外 , 这 些措施大都通过提高能效来实现减排, 因此能够节 约成本 , 具有较短的投资回收期。然而, 对于一些现 有船舶 , 诸如 船体优化 等技术措施可能并不具有 经济性 , 实施难度也相当大。 2. 2 营运性措施 营运性的减排措施主要包括降低船速、 气象定 线、 物流管理、 提高装卸效率、 船体维护保养等。这 些措施是在现有硬件条件基础上, 通过更加高效的 管理和运作来提高营运效率 , 从而实现温室气体的 减排。相对于技术性措施 , 营运性减排措施对于现 有船舶更具有可行性 , 这种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却能 够提高能效的手段对于减排责任方有着较大的吸引 力。 2. 3 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 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是指通过对污染者采取适 当的激励性或者惩罚性的经济手段, 促使污染者直 接或者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IM O 讨论的市场 措施主要包括碳税及温室气体补偿基金、 排放交易 机制等。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本身并不能够直接提 高能源效率 , 但是却有助于提高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有利于实现减排成本的最小化, 是技术性和营运性 减排措施的重要补充。
) , 女 , 河北滦县人 , 助理研究员 , 硕士 , 从事国际海事公约研究。 E - mail : s aradlmu@ yahoo. com. cn. ) , 女 , 辽宁大连人 , 教授 , 从事船舶防污染和危险品安全运输研究。 E -m ail : zh angs huohui@ yahoo. com. cn.
( 1. 大连海事大学 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 , 辽宁 大连 116026; 2. 河北海事局,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行 业特殊性 , 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 约 及其 京
都议 定书 要求国际航行船舶通过国际海事组织 ( IM O ) 实现其温室气体减排 。回顾了国际 社会关于 船舶温室气 体 减排 的谈判进程 , 介绍了国际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现状 和特征及技术性、 营运性 与基于市场 的减排措 施 , 在分 析 IM O 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立法进展及其可能对我国造船业、 航运 业、 人才 需求等方 面造成的影 响基础 上提出 了 参考建议。 关键词 : 水路运输 ; 船舶 ; 温室气体 ; 减排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U 675. 86 文献标志码 : A
收稿日期 : 2010 -04 -25 作者简介 : 张 爽 ( 1980
书 并未要求在国家报告中包含此项数据 , 而是请附 件 所列的国 家通过国 际民航组 织 ( Int ernat ional Civil A viat ion Organizat ion, ICAO) 及国际海事组 织 ( Int ernat ional M aritime Organizat ion, IMO ) 实 现相关方面的减排。 京都议定书 的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 , 但 2009 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却没有取 得实质性的成果。对于国际化程度极高的海运业, 如何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更存在着诸多争议。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探讨船舶温室气体 减排措施及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Abstract: G lobal w arming is o ne of the most ser ious env iro nmental challeng es to day . A s r equested by U N F CCC and Ky oto Pro toco l, I M O is making gr eat effort s to reduce mar ine G HG e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 acter istics of inter nat ional shipping. T he internatio nal nego tiation process on g r eenhouse gas ( GH G ) em ission r educt ion is re v iewed. T he status and char acter istics of inter national shipping GH G emissio ns reduct ion, as well as technical, o p er ational and mar ket - based reductio n measur es are presented. Some sugg estions ar e made o n the basis of the analy sis of the IM O legislatio n co ncerned, and possible influences o n China s shipbuilding , shipping o perat ion and demands of professio nal per sonnel. Key words: w ater way transpo rtation; ship; G reenho use Gas ( GH G) ; emission r educt ion; influence